颐和园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a602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1.png)
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作之一。
下面是关于颐和园的一些历史资料:
- 建立时间: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乾隆皇帝在其统治时期于1750年开始修建,并在自己在位期间不断进行扩建和改造。
整个建设历时长达150年。
- 建筑风格:颐和园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园内的建筑以精美的宫殿、寺庙和湖泊为主,为游客展示了精湛的工艺和壮丽景色。
- 历史事件:颐和园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多个重要事件的洗礼。
在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中,颐和园曾遭到外国军队的焚毁。
后来在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努力下,园内得以重建。
- 园林特点:颐和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和建筑群。
其中的主要景点有昆明湖、万寿山、长廊和九龙壁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高度精华,是游客们喜爱的目的地。
- 文化意义:颐和园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珍宝,在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部分,是中外游客体验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重要场所。
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瑰宝。
参考资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省区市地名案例辞典》
- 《中国古代皇宫园林大图解》。
颐和园的文化遗产资料
![颐和园的文化遗产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fbdc50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9.png)
颐和园的文化遗产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于1750年开始兴建,长达150年。
园内包括山水园林、宫殿建筑和文化景观等,风格独特,艺术价
值极高。
文化遗产资料包括:
1. 建筑:颐和园内有众多的园林建筑和宫殿,如长廊、万寿山、乐寿堂、佛香阁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和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园林:颐和园的园林包含了东方园林的思想和美学,园内的
山水、水陆等景观独具匠心,形成了以“山水”为主题的景观体系。
同时,园内还有大量的古树名木、花卉灌木等,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的自然观。
3. 文化景观:颐和园还有很多文化景观,如珍宝馆、瓷馆、长
信宫等。
这些景观反映了中国古代宫廷的文化内涵,包括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等。
4. 相关资料:颐和园还有大量的和园内建筑、景观、历史相关
的历史文献、图书资料、影像资料等。
这些资料对于了解颐和园的历
史和文化背景非常重要。
总之,颐和园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对于中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颐和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颐和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44c03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4.png)
颐和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风景游览中心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部分组成,后又建热河行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并改为现名。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成。
它的主要建筑有万寿山前山和后山。
前山的建筑比较集中,有排云殿、佛香阁等;后山的建筑比较分散,有玉澜堂、知春亭等。
颐和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绘有五彩斑斓的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
它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又叫十七孔桥。
桥洞两边石头雕刻着小狮子,每一只都不一样,姿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在十七孔桥上还可以望见远处的昆明湖和青灰色的山。
颐和园不仅是一个游览胜地,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1 —1 —。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566360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e.png)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
公顷。
它被誉为中国最具规模和意义的皇家园林之一。
历史
颐和园的建造始于18世纪,是康熙皇帝时期的皇家花园。
随后,它在乾隆皇帝和其他清代皇帝的治理下继续扩建和修复。
颐和
园曾多次遭遇毁坏,尤其在19世纪的英法联军侵华期间,但最终
通过修复得以保存至今。
主要景点
颐和园内有众多景点和建筑,其中最著名的包括:
1. 万寿山:最高点是藻井,拥有迷人的湖泊和山峦景色。
2. 昆明湖:占据园区的三分之一,是一片人工湖泊,可供游船
观光。
3. 颐和园宫殿区:其中最重要的是寿康宫、乐寿堂和宜芸馆等。
4. 法界寺:建于乾隆时期,是一座藏传寺庙。
文化意义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杰作,充满了文化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展示了清代的皇家建筑风格和园林设计,还反映了中国
古代皇室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游览信息
颐和园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和游船观光。
为了保
护园区的文化遗产,游客应遵守相关规定,如不触摸建筑物和植物,不乱扔垃圾等。
结论
颐和园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代皇家园林,在中
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精美的建筑、湖泊和
山水景观,感受中国古代皇家生活的氛围。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dc6c7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f.png)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1.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起初被命名为“清漪园”,后来乾隆的子孙将其改为“颐和园”。
颐和园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精美独特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接下来,我们将带您逐一介绍颐和园的特点和魅力。
2. 颐和园的园林景观2.1 大型湖泊颐和园占地非常广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就是位于园中心的大型湖泊——昆明湖。
昆明湖面积广阔,水域碧波荡漾,湖岸上遍布各种奇花异草。
湖中心的玉堤是园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沿着玉堤漫步,可以欣赏到湖的美丽景色。
2.2 仿古建筑颐和园内还有许多仿古建筑,这些建筑以其华丽的外观和精细的工艺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湖畔的“万寿山”和“长廊”,它们被认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
这些建筑依山傍水,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中,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2.3 园中的小景点除了大型湖泊和仿古建筑,颐和园内还有许多小景点值得一提。
例如,有著名的西堤、东堤,这两条人工筑堤连接了湖的两岸,形成了一条环绕湖泊的走廊。
还有慈禧太后的寿康宫,这是一个精美的宫殿,曾是慈禧太后休息和享受娱乐的地方。
3. 颐和园的历史意义3.1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展示了清朝皇室对园林艺术的高度追求和造诣,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工艺。
3.2 与乾隆帝的相关性颐和园是由乾隆帝亲自主持建造的,吸收了他的建筑理念和审美观点。
乾隆帝对颐和园的建设非常用心,他甚至为园内的一些景点亲自命名,并亲自参与了一些绘画和雕刻的设计。
3.3 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认可使颐和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为保护和传承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提供了更多支持。
4. 颐和园的文化内涵4.1 人文景观颐和园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场所。
有关 颐和园的资料
![有关 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10021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8.png)
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探寻皇家园林的历史和文化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面积约290公顷,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探寻皇家园林的历史和文化。
1. 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慈禧太后,便在这里建造了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的寿宴场所。
颐和园曾经历过多次毁坏和重建,至今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2. 颐和园的文化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园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和文物,包括乐寿堂、万寿山房、佛香阁等,每一个古建筑和文物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此外,颐和园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如荷花节、灯会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3. 颐和园的建筑颐和园的建筑以中式园林和西洋建筑相结合为主,建筑风格多样,包括宫殿、寺庙、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
4. 颐和园的意义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颐和园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见证,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
结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的历史、文化、建筑和意义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精髓和文化底蕴。
让我们一起探寻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珍惜这些历史和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给后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有关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座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颐和园的资料,感受这座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颐和园的历史】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地,称为“金山子”。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b0b3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4.png)
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北京市中心有约15公里的距离。
它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所建,历经多次修复和扩建,成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精华,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其中水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面积。
颐和园主要由山水园林和建筑群组成,它的特点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基础,融入人工建筑和园林布局,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和画意的美丽画卷。
颐和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长廊,另一个是宫殿建筑。
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全长728米,被誉为“世界第一长廊”。
长廊上覆盖着上千种不同图案和花纹的彩绘,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长廊画廊。
长廊两旁种满了琳琅满目的各种珍贵花木,给人一种宛如进入仙境般的感觉。
除了长廊,颐和园的宫殿建筑也是其独特之处。
分布在园内的宫殿建筑有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万寿山大殿和佛香阁。
万寿山大殿是颐和园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是乾隆皇帝的主要寝宫和办公场所。
大殿以金黄色为主色调,屋顶是琉璃瓦和金顶,金碧辉煌。
佛香阁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的宝塔,高约41米,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颐和园的山水景观也是其特色之一。
园内有一座人工湖,名为昆明湖。
湖水清澈见底,湖畔绿树成荫,湖中还有多座岛屿和桥梁,景色宜人。
周围的山峦、花草植被将湖水围绕,形成了一片自然和谐的景色。
湖畔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十七孔桥,它是一座仿照杭州的西湖上的断桥建造的,十七孔桥上建有十七个拱洞,造型独特,让人赏心悦目。
颐和园除了山水景观和宫殿建筑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值得一提。
例如,长廊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做寿皇殿,它是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的寿辰而建造的,是中国古代皇后的寝宫。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风景如画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和假山,增添了园林的艺术氛围。
总的来说,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宫殿建筑使其成为了一座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游客,都能在这里体验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美妙与魅力。
北京颐和园资料
![北京颐和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680b5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3.png)
北京颐和园资料1. 简介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距离市区约15公里。
它占地面积达到约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遗产,被誉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园林。
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18世纪中叶,由清朝皇帝乾隆下令修建。
当时,颐和园被定位为一个宫廷花园,用来供皇帝和皇后休息娱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建筑和景点加入到颐和园中,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
3. 主要景点3.1 颐和园长廊颐和园长廊是颐和园的主要景点之一,它是位于颐和园南部的一条长廊,全长728米,有近5000块彩绘的湖石板。
长廊内饰以宫廷风格,绘有各种动物、人物和山水图案,给人一种华丽而又庄重的感觉。
3.2 玉芬轩玉芬轩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古建筑,它是乾隆皇帝送给他的母亲的礼物。
玉芬轩是一座仿古建筑,以红木建造,屋顶覆盖金黄琉璃瓦。
内部装饰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3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人工湖,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之一。
湖面如镜,周围山水相映,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湖中还有一座仿古建筑——西堤楼,是欣赏昆明湖景色的绝佳地点。
4. 参观指南4.1 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对游客开放,旺季和淡季的开放时间可能有所调整,请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4.2 门票价格颐和园的门票价格根据旺季和淡季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在旺季(4月至10月)的门票价格为70元人民币,淡季(11月至次年3月)的门票价格为40元人民币。
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可享受半价优惠。
4.3 游览路线颐和园拥有广阔的面积,游客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路线。
一般建议从东堤楼开始游览,然后依次参观长廊、玉芬轩和昆明湖。
5. 总结北京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游览颐和园,可以领略古代皇家园林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上是关于北京颐和园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7231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11.png)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的西北郊,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颐和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最初是一座皇家家园。
这个庞大的园林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水域占一半以上。
它是汇集古代园林理念和造园技巧的完美结晶,以自然山水为基调,巧妙地融入建筑群,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卓越艺术。
整个颐和园可以分为山水区和宫殿区。
山水区以昆明湖为主,湖水宽广,碧波荡漾。
围绕湖泊的山峦错落有致,绿树成荫。
湖中岛屿上分布着各种亭台楼阁,犹如仙境一般。
湖畔的长廊以及颐和园内的三大精华景点——苏州街、长廊和十七孔桥,也都在山水区。
苏州街是颐和园宫苑的风景名胜之一,是清朝乾隆皇帝为皇后建造的真正的“燕京八景”之一。
它还原了江南水乡的街巷风貌,仿佛带您来到了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之中。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石桥、浅水倒影、风格独特的店铺和传统的工艺品。
长廊是全园最长的建筑,也是园内主要观赏区域之一。
它位于昆明湖畔,全长728米,共有273间房间。
整个长廊的顶上都绘制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包括花鸟、山水和人物等。
这些图案多彩斑斓,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奇幻的感觉。
而颐和园的建筑和宫殿区域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园内有众多精美的建筑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七孔桥、宝灵殿和九龙壁。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古老的石桥,桥身由17个拱洞组成,形态独特。
宝灵殿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之一,是明代的造园艺术典范。
九龙壁则是中国现存的最长的一座九龙壁,龙的图案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它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
无论是游赏其风景,还是品味其文化内涵,都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享受。
颐和园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辉煌成就,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25a44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d.png)
关于颐和园的介绍资料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处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皇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著名旅游景点。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借鉴了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被誉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详细介绍:一、颐和园的历史沿革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竣工。
它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
咸丰十年(1860年),颐和园被英、法侵略军焚毁。
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
光绪二十一年工程结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
光绪二十六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
二、颐和园的地理环境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占地面积约290公顷。
园区以昆明湖、万寿山为核心,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昆明湖是北京市最大的湖泊,湖面宽阔,湖水清澈,是颐和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寿山位于昆明湖西岸,山势起伏,绿树成荫,是颐和园的标志性景观。
三、颐和园的建筑布局颐和园的建筑布局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
宫廷区位于昆明湖东岸,包括仁寿殿、乐寿堂、养心殿等皇家建筑。
这些建筑典雅华丽,体现了皇家园林的尊贵与气派。
苑林区位于昆明湖西岸,包括长廊、石舫、听涛馆等景点。
这些景点以山水为背景,错落有致,形成了优美的园林景观。
四、颐和园的景点介绍1. 仁寿殿: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殿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极具皇家气派。
2. 乐寿堂:位于仁寿殿北面,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堂内陈设豪华,体现了慈禧太后的尊贵地位。
3. 养心殿:位于乐寿堂北面,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殿内简洁大方,与仁寿殿、乐寿堂形成了鲜明对比。
4. 长廊:位于昆明湖西岸,是一条长达728米的画廊。
廊内绘有各种山水、花鸟、人物等精美的壁画,堪称艺术瑰宝。
5. 石舫:位于长廊北端,是一座仿古建筑。
舫内陈列着古代书画、瓷器等文物,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品味。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5e22bf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b.png)
颐和园资料(一)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
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占地面积290公顷,原名清漪园,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并称为五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
最开始是为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庆祝五十大寿修建的。
因为乾隆皇帝的母亲信佛,所以在翁山的圆镜寺基础上修建了大报恩延寿寺。
并将山名更名为万寿山、山前的西湖更名为昆明湖。
昆明湖是取自汉武帝打云南的典故,借此希望自己也能够像武帝那样开疆拓土。
万寿山的外形像一只蝙蝠,昆明湖的外形像一个寿桃,所以万寿山加上昆明湖是福山寿海,希望他的母亲健康长寿。
(其实颐和园最开始是为解决京城水源问题,引水用的。
把昆明湖又人工扩大了一倍,并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了万寿山的东侧,形成现在的摸样。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名称也可以追溯到金代,但是篇幅有限,在此就不细说了。
)后来英法联入侵北京火烧三山五园(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把三山五园一个没落全给烧了。
颐和园是光绪年间借着训练海的名义重修的,实际是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漪园就改名了,叫颐和园。
颐和是颐养天年、颐养充和之意。
意思就是这里是给太后养老的地方。
不过第二次鸦片战争颐和园再一次遭受炮火被毁。
于成立后再次重修。
所以颐和园是三建两毁。
颐和园的主要建筑是皇上及太后处理政务的仁寿殿(原名勤政殿),皇上的卧室玉澜堂(同时也是光绪皇帝的“监狱”)皇后隆裕的卧室宜芸馆(原为乾隆皇帝的书楼)慈禧太后的卧室乐寿堂还有园中之园谐趣园(谐趣园著名的是园中八趣:时趣、声趣、书趣、楼趣、桥趣、画趣、廊趣、仿趣)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水木自亲码头、德和园戏楼、长廊、云辉玉宇(星拱遥枢)牌楼、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祈树林)琉璃牌楼、智慧海、四大部洲、青宴舫、苏州街、铜牛、十七孔桥、廓如亭、西堤六桥、景明楼等。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59b7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f.png)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颐和园,又称颐和园皇家园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
颐和园建设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一座以山水为背景,融合园林艺术、建筑艺术和诗词文化的综合性园林。
它的建设精致华丽、飞檐翘角、树木葱郁,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一。
颐和园占地约293公顷,主要包括万寿山、昆明湖和长廊三部分。
其中,万寿山建造于颐和园的北部,是园内最高的山峰。
它的景点有如照壁、德辉门、建德门、德辉殿等。
德辉殿是颐和园的核心建筑,是皇帝接见外国使节和国内高级官员的地方。
德辉殿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藏族和满族的特色,展现了典型的清代宫廷建筑艺术。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中心景点,占地230公顷,宛如一片碧玉镶嵌在园中。
湖上有许多岛屿和亭台,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湖心的石舫。
石舫是一座仿古风格的三层建筑,用巨石垒砌而成,是颐和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它可以供游客乘船游览,感受园内独特的湖光山色。
长廊是颐和园最长的一段建筑,全长728米。
廊上共设有273个雕刻艺术精湛的石牌坊,细致描绘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丰富内涵。
长廊的两旁布满了彩绘画,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场景和赞美诗词。
游客可以在长廊内漫步,同时欣赏到美丽的园林风光和壮丽的艺术品。
此外,颐和园还拥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玉澜堂、编钟亭、大慈恩寺、苏州街等。
玉澜堂是颐和园的宝石馆,陈列着珍贵的宝石和玉器。
编钟亭是一座供奉编钟的建筑,编钟的音乐曾经为皇帝和贵族们演奏。
大慈恩寺是颐和园的佛教寺庙,园内还有和尚的住所和禅堂。
苏州街则是仿造苏州古街而建,建筑风格独特,可以品味到南方水乡的浓厚文化氛围。
颐和园不仅是一座具有博大精深的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重要见证。
它融合了汉族、藏族和满族三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
总之,颐和园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0720e3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d.png)
颐和园文化遗产介绍资料颐和园是中国明清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颐和园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背景。
1. 颐和园概述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郊的古代皇家园林,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占地290公顷,分为山区、水区和宫殿建筑区三个部分。
园内有山水秀丽的“万寿山水画廊”、清凉幽雅的“长廊”、维妙维肖的“西堤”、气势恢宏的“宝塔”等众多景点,是中国园林艺术建筑中的瑰宝。
2. 颐和园的历史背景颐和园最初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由于雍正皇帝喜欢这里的昆明湖和丽水渠,他决定在这里建造一个“避暑山庄”,并且从那时起颐和园开始逐渐成为清朝皇家的挚爱之地。
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颐和园已经成为了以“山水为中心,殿堂为依托”的宏伟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3. 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颐和园的文化遗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园林设计价值颐和园汇集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以独特的布局和精美的建筑体系,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灵与韵。
(2) 建筑艺术价值颐和园中的宫殿建筑群体系十分雄伟壮观,许多建筑物融合了汉、藏、满等多种民族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建筑艺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3) 文物保护价值颐和园保护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包括画像、器物、各种文献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园林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 人文景观价值颐和园汇聚了中国古代优美的文学、绘画作品,许多景点背后还有浓厚的历史人文情感,这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激起了人们浓厚的文化兴趣。
4. 颐和园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和传承。
目前,颐和园已纳入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并且通过采用多种保护措施,如封闭保护、修缮保护、仿照原物保护等,确保了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除了保护,颐和园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向世界展示这个千年古园的美丽和魅力,依靠人们的喜爱,让它延续下去,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有关 颐和园的资料
![有关 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f8cc10d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是中国北京市西郊昆明湖畔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也是世
界文化遗产。
它占地面积达290公顷,分为山区、水区两大部分,包
括苏州街、长廊、九曲桥、万寿山、佛香阁、石舫等建筑景点。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的典范,是清代皇家园林的代表
作品之一。
它的建设始于清朝雍正时期,最初只是雍正皇帝治理昆明
湖的园林,后来乾隆时期继续进行修建,成为乾隆时期的大型皇家花园。
颐和园的建筑、山水、园林、雕塑、壁画等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
文化特色,构成独特的美学意境和艺术风格。
颐和园共有3000多间房屋,其中683间为正式建筑。
园内最具代
表性的建筑有佛香阁、长廊、寿山石舫等。
佛香阁是颐和园中最高的
建筑,高达41米,造型优美,内部布置精美,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母
亲而建的。
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内部装饰瑰丽,
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寿山石舫是颐和园内一座仿山
形的亭台楼阁,形态奇特,处于昆明湖的中央,是皇家游船的终点站,也是乾隆皇帝享受湖上美景的休闲场所。
颐和园以其独具匠心的园林造景、优美的陈设和精美的工艺品而吸引人们,其中像“十七孔桥”、“九曲桥”、“昆明湖”等景点,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色。
颐和园曾在历史上多次遭受兵燹、洪水等天灾,园内的建筑也多次被毁坏,但它始终保留了清朝皇家园林的典型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1998年,颐和园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颐和园已成为北京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颐和园知识点
![颐和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152fc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76.png)
颐和园知识点颐和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意义。
一、历史背景颐和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皇帝乾隆下江南时,他仿效江南园林,在北京西山修建了一个大型园林,被命名为万寿山房。
此后,园林经历了多次扩建和改建。
然而,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英联军焚毁了园林,只剩下一些断壁残垣。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下令重建颐和园,工程历经十五年才告竣。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人工费和财力被投入其中,使得颐和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昂贵的皇家园林之一。
二、建筑特色1. 富有南方园林风格:颐和园的设计融合了南方园林的风格,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园内的湖泊、山峦、假山、廊榭、楼阁等都充分展现了南方园林的特色。
2. 明清建筑风格:颐和园中的许多建筑都采用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如静心斋、临水榭、苏州街等,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细节雕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3. 天人合一的理念:颐和园的设计理念是以自然为参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内的湖泊和山水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山明水秀”的美学理念。
4. 独具匠心的长廊画廊:颐和园的长廊画廊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彩绘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长约728米的“万寿长廊”,壁画数量之多,是世界上最长的壁画廊。
三、文化意义1. 皇家园林的代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2. 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颐和园中融合了中西方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元素,凸显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象征。
3. 保存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颐和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存在和维护为后人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4. 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颐和园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
北京颐和园的介绍信息资料
![北京颐和园的介绍信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3e99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北京颐和园的介绍信息资料北京颐和园的介绍信息资料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占地面积约290公顷,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以上,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米。
一、历史沿革颐和园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兴建了这座皇家园林。
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一个规模宏大、景色优美的皇家花园。
二、景点介绍1. 万寿山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高达42米。
登上山顶可以俯瞰整个颐和园全貌。
山上有多处景点,如长廊、天桥等。
2.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人工湖泊,占地面积约230亩。
湖中有众多小岛,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七孔桥。
3. 九龙壁九龙壁是颐和园内的一道屏风墙,长约140米。
壁上有九条龙,造型逼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之一。
4. 万春亭万春亭是颐和园中的一座亭子,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亭子四周种有众多梅花树,每年春天梅花盛开时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景点。
5. 长廊长廊是颐和园中最长的走廊,长达728米。
走廊两侧有数千幅彩绘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
三、建筑风格颐和园的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同时也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宫殿区域内的“乐寿堂”、“寿皇殿”、“宜芸馆”等。
四、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开放,夏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00入园停止售票16:00;冬季(11月1日-3月31日)8:30-16:30入园停止售票15:30。
五、交通方式1. 公交:可乘坐地铁4号线到北京动物园站,换乘公交车或步行至颐和园。
2. 出租车:从市区到颐和园约需30分钟,费用约为50元左右。
3. 自驾车:可在颐和园东门停车场停车,停车费为10元/小时。
六、门票价格颐和园门票价格分为淡季和旺季两种,淡季成人票价为20元/人,学生票价为10元/人;旺季成人票价为40元/人,学生票价为20元/人。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b9500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8.png)
颐和园1. 简介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是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颐和园颐和园2. 建设历史颐和园的建设始于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乾隆帝为了寻找居住的地方,选中了北京西郊的一片地方,并命名为“园泛”。
后来,乾隆帝将这片园地赐给了皇妃,由她来主持建设。
乾隆帝在此之后的几年里,一直亲自参与了颐和园的建设。
颐和园在乾隆帝、光绪帝和宣统帝的时期经历了多次修缮与扩建。
3. 园林规划颐和园的总面积约为290公顷,其中水域占了四分之三。
园内有山川、湖泊、桥梁、建筑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观。
3.1 万寿山万寿山是颐和园的主峰,高达155.7米。
在山上建有一座仿古建筑——佛香阁,供奉有释迦牟尼的白玉像。
3.2 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域之一,也是园内最大的湖泊。
湖上有许多精美的亭台楼阁,其中最有名的是“万寿山石舫”。
3.3 瑾瑜泉瑾瑜泉是颐和园中最有名的泉水,也是园内景点之一。
它以其水势雄伟、声势浩大而闻名。
4. 古建筑群颐和园内有许多古建筑群,其中一些是仿古建筑,一些则是真正的古建筑。
4.1 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内的一座寺庙,仿古建筑风格。
它供奉有释迦牟尼的白玉像,是园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4.2 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内的一座仿古建筑。
它以其屋顶上的琉璃瓦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
4.3 德和园德和园是颐和园内的一座真正的古建筑。
它是光绪帝为了纪念母亲而建造的,是颐和园中唯一一座皇帝为母后修建的建筑。
5. 参观信息及开放时间颐和园每天对游客开放,参观时间为早上8点30分到下午5点,最晚入园时间为下午4点。
游客可以在园区内自由游览,但需购买门票。
•门票价格:成人票80元,学生票40元(需提供有效学生证)。
•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米及以下)和老年人(65岁及以上)可以免费参观。
6. 旅游攻略6.1 最佳赏花时间颐和园内有丰富的花卉,最佳赏花时间是春季(4月至5月)和秋季(9月至10月)。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资料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b66c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d.png)
颐和园的景点介绍资料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市中心约30千米,占地约290平方千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世界上着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原为乾隆皇帝为其母亲所建。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也曾在此执政。
1898年,颐和园被八国联军掠走。
1901年恢复开放。
1953年,颐和园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正式开放。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包括苏州街、石舫、排云殿、佛香阁等。
其中苏州街位于万寿山前山,是一条商业街,有各种店铺和小吃。
石舫位于万寿山前山上,是一艘大船,长180米,宽27米,高30米,由几十块石头砌成。
这艘船曾经是清朝皇帝在北京的行宫和度假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拆除了。
佛香阁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高40.7米的佛香阁坐落在万寿山前山腰处的半山腰上,是一座八角重檐楼阁式建筑。
—— 1 —1 —。
颐和园的资料
![颐和园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754db4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0.png)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中国的一座著名古典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的海淀区,坐落在西山与长安街之间。
它被誉为“皇家园林之冠”,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
颐和园的建筑和景观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融合了南方和北方的园林艺术,并以人工湖泊为中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而宜人的环境。
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达到了约290公顷,其中湖泊面积达到了约220公顷。
园中的建筑主要由大观园、长廊、十七孔桥、假山、百花园等构成。
颐和园的最重要的建筑是寿山,它是一座巍峨壮丽的人工山,以仿真的山石和植被装饰,给人一种山水的错觉。
山上有宝顶、清漪园、庆善堂等建筑,让游客体验到了古代皇家生活的氛围。
此外,颐和园还有很多古代建筑,如佛香阁、园内寺庙以及万春园等。
在颐和园的湖泊中有一座岛屿,名为琼花岛。
岛上有一座宏伟的建筑——佛香阁,它是仿照印度塔式建筑修建的,是颐和园内最高的建筑之一。
佛香阁的内部有多层楼梯,人们可以登上楼顶,俯瞰整个园区的美景。
此外,在湖中还有一座仿土家山寨样式的船屋,名为“彩虹桥”,它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的园林景观以山水相融、绿树成荫为特色,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景和湖景。
园中还有许多名字充满诗意的景点,如“万寿山”、“长廊”、“石舫”等。
游客在漫步于园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绘画般的乐园中。
此外,颐和园还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景点,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座假山,名为“九龙壁”。
九龙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大的一面砖雕屏风墙,壁上镶嵌着精美的砖雕,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的形象。
这座假山以其精湛的砖雕技艺和龙的形象而闻名,是颐和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颐和园作为中国传统皇家园林的代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园内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每年都会举办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表演、展览和庙会等。
这些活动使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1600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万寿山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58.59米。
传说曾有老人在山
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
前临瓮山泊,又称西湖,即今昆明湖。
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曾在山前建圆静
寺。
清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圆静寺
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
的土方按造园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对称,
成为全园的主体。
乾隆时期依山而建的建筑群绝大部分在一八
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存建筑大多为光绪年间重新建造的。
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后山有宏丽的藏式佛教建筑四大部洲和耸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各式楼台亭阁,堪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集中展现。
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按原样重建。
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通高36.44米,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气势雄伟,是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
像高五米,重万斤,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的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美妙庄严,熠熠生辉,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
长廊
(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
又重新建造。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
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
重檐八角攒尖亭。
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全长728米,共
273间。
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
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
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十七孔桥
坐落在宽阔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整体桥长150米,宽8
米,因由17个桥洞组成而得名,是园内最大的一座石桥梁。
它
西连西湖岛,东接廊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
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造型优美的
十七孔桥,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
观感,被此桥的参与,将空旷的孤寂感消弭无踪,这些都是造园
设计者神工巧匠的神来之笔。
石桥两侧的栏杆上,雕刻有大小不
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44只。
比起北京石狮子最多的卢沟桥,还多上59只。
观赏石狮的奇趣造型,别有一番游兴。
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
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虫柬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
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
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
”此桥的风景,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
昆明湖
元朝定都北京后,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水利学
家郭守敬主持开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
带泉水汇引注入湖中,成为元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
瓮山泊
始成为调济京城用水的蓄水库。
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因为这一带风景优美,山水俱佳,酷似江南风景,时人尚有“西湖十寺”与“西湖十景”之誉。
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钓鱼取乐。
明朝一些诗人常把西湖周围地区的自然风光描绘成宛如“江南风景”,“环湖十里,一郡之盛观”。
明朝时,每年桃红柳绿时,京城百姓扶老携幼,争往西湖踏青赏春,名曰:“耍西湖景”。
至清朝,乾隆皇帝决定在瓮山一带兴建清漪园,将湖开拓,成为现在的规模,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昆明湖,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的诗中写到“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500多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养老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颐和园的传说
传说在辽、金时代,瓮山是座光秃秃的小山,山顶上有一座
孤零零的小庙,庙里只有一个谁都不知有多大年纪的老和尚。
后来,蒙古人强大起来了,成吉思汗带兵打到了当时的北京。
开始,他驻在海淀一带。
一天,成吉思汗带着文武大臣到西山打猎,新被召用的降臣耶律楚材一眼就看中了瓮山,他请成吉思汗把人马扎在瓮山脚下,然后一起来到山顶庙内。
庙里的老和尚见了人只是打个问讯,就站在了一旁。
成吉思汗问他有多大年纪,回答说耳聋;问他此山叫什么名字,回答还是说耳聋。
几句话气得成吉思汗暴跳如雷,他从腰中抽出宝剑就要杀老和尚。
耶律楚材在一旁急忙劝止住,还用眼色暗示成吉思汗说:此僧不可侮。
又偷偷派人传令把个瓮山围得风雨不透。
事情办好,君臣一伙就在离小庙不远的地方支起几座牛皮大帐,住了下来。
天交三更了,成吉思汗与耶律楚材还在谈天,忽然一个小校进了帐蓬,跪奏道:“启禀可汗爷得知,庙里老和尚到这时还没安歇,只是抱着一个小石瓮,嘴里念念有词,一个劲儿地流眼泪。
不知为什么?”耶律楚材听了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如此细心,很好。
但决不可惊动他!若有新消息,速报知我。
快快去吧!”小校走后,君臣二人睡下不久,只听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接着眼前金花乱飞,帐蓬外又是一阵大乱。
刚才负责监视老和尚的小校急忙跑到成吉思汗的帐下,一脸惊慌神色,汗流不止,半天才说清楚:原来,天交五更的时候,老和尚跌跌撞撞地出了小庙的门,怀里死死抱着那个石瓮,众兵丁上前阻拦,谁知老和尚力气大得很,几十个人都没能挡得住,他三步两步就跑到山崖下,纵身一跳,连人带石瓮都飞了起来,等再落地,只听一声巨响就不见了踪迹,山脚下却涌出一道滚滚的清泉。
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赶快披衣来到山下观看,果如兵丁所奏:原来的一块大平地转眼成了汪洋,绿波滚滚,浪花飞溅。
成吉思汗高兴了,随即传令就在这儿修造宫殿,这个湖就被称作瓮山泊了。
耶律楚材心里明白,瓮山实际是座金山,那石瓮是个宝贝,庙里的老和尚是财神转世。
他知道成吉思汗刚刚打到北京,国库一定空虚,因此想把石瓮夺来献给成吉思汗,好立个大功。
没想到老和尚不买他的账,趁他未下手之前把一瓮盖世的珍宝全都倒在瓮山之下,化为滚滚清流。
后来,耶律楚材病危,他对继位当了元太宗的窝阔台说:“臣有一事恳求万岁,我死之后,请将我葬在瓮山泊旁。
我一是喜欢那里的美景,二是满湖的珠宝必须有人日夜看守,让臣死后也为万岁效犬马之劳吧!”窝阔台果然按耶律楚材的请求办了,把他埋在瓮山泊旁。
后来乾隆开凿瓮山泊为昆明湖,就把他的墓迁到现在知春亭后一个小院子里。
院子有座石碑,就是迁葬时乾隆给他立的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约为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
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
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历史。
颐和园游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