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类综述报道的建议_梁颖文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范文(三篇)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5e9f8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6.png)
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范文尊敬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我代表xxxxxxxx(机构/个人),针对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提出以下建议和范文,希望能引起您的重视和关注。
一、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风险和报告制度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知和责任感。
2. 简化报告流程:建立便捷、高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渠道,采用在线填报和移动端报告的方式,让公众和医务人员能够方便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情况。
3. 提供奖励机制:鼓励公众和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情况,设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奖励制度,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4. 加强监管力度:强化对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机构的监管,加大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抽检和监测力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5. 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公布有关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范文尊敬的xxxx(相关部门负责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报告是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管工作、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特向贵部门建议完善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范文如下:范文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书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患者:选择性别:男 / 女姓名:年龄:联系电话:病情描述:范文二:药害报告书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药品名称:药害事件患者:选择性别:男 / 女姓名:年龄:联系电话:事件描述:以上报告仅为范文参考,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修改和补充。
希望贵部门能够重视并积极推进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的完善与落实,以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再次感谢您对此事的关注与支持,期待您的回复和积极行动!敬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此致敬礼xxxxx(机构/个人)签名日期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害报告制度范文(二)为更好的贯彻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____部令____号),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特制订本奖励办法。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399161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2.png)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药品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药品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
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及时有效地监测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显得十分重要,否则会对患者的健康和医院的声誉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显得非常必要。
一、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目前,我院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工作已经比较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院内设有专职的药剂科医生,负责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并与各科室协同工作。
医生们在开展药品治疗工作的同时,会认真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身体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将第一时间予以记录、反馈和处理。
2、完善的信息系统。
我院引入了现代化的药品信息系统,包括开药电子处方系统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记录医生开药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并自动判断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
3、及时的报告工作。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医生会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向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医生汇报,医生再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汇报医院管理层。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存在问题及思考尽管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公众的知晓率不高。
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公开程度还不够,很多患者和家属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药品监测,即便出现不良反应也不知道该向医生及时反馈。
2、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标准不一致。
在不同的医院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标准不一致,缺少统一的管理机制,这将导致监测数据无法比对和分析,也就限制了不良反应的治理和防范能力。
3、缺少跨院协同合作机制。
患者通常在不同的医院进行选诊与治疗,但是在医院之间,药品信息的共享和不良反应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却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以下一些建议:1、加强宣传工作。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88fcc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2.png)
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梁颖
【期刊名称】《益寿宝典》
【年(卷),期】2021()2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效果及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 年 10 月~2021 年 6 月,收集 88 例于我院就诊接受药物治
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随机抽签法作为分组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 44)和试验组(n = 44),分别开展常规用药指导和临床药学服务。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满意度评分、健康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满意度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P<0.05;且试验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较对
照组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显示 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能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健
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总页数】3页(P0139-0141)
【作者】梁颖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
【相关文献】
1.中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中药\r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2.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分析
3.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4.以医院药师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
5.精神科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案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降低与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建议
![关于降低与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3bce94272cc58bd63086bd8f.png)
关于降低与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建议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直接影响药品的临床安全使用。
作为一个基层医院,要准确认识常用药品的不良反应以及发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本文主要对药品不良反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臨床救治措施。
标签:药品;不良反应;临床救治;药师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药理学中,因使用某种药品导致的身体及心理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是非治疗所需要的反应,包括用药所致的心理不愉快及身躯不适反应。
几乎所有的药品都含有不良反应,只要使用药品,不管是为了诊断、治疗或调节功能哪种目的,大多数都会出现反应,只是反应程度不同而已。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有人为的因素,有药品本身的原因。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1.药物方面的因素1.1药理作用:当一种药物对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有多个作用时,如其中一项为治疗作用,其他作用就成为不良反应。
如阿托品用于治疗胃肠疼痛时,会引起口干、散瞳和便秘等不良反应,而散瞳却有治疗眼科疾病的作用,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对呕吐患者则具有止吐作用。
因此治疗作用于不良反应并无本质区别。
此外,药物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不良反应。
1.2药物杂质:药物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药物中间体和分解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技术的原因,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常残留一部分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虽量有限但可引起不良反应。
另外,由于药物本身化学稳定性差,储存过程中有效成分分解生成的有毒物质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1.3药物添加剂:药物生产过程中加入的稳定剂、增溶剂、着色剂及内包装材料等也常可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不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合并用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如优降糖与抗菌优合用可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因素2.1患者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是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同样剂量,有的患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另外一些患者则出现毒性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思考及建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思考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2408a6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c.png)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思考及建议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轻微的不适或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安全监管和药物治疗的重要问题,因此规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强化安全合理用药意识,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工作刻不容缓。
一、基本情况XX区自启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来,已建立33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单位,且均配备有专职或兼职人员从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同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机构。
各监测单位在明确职责和加强组织建设的同时,逐步确定并完善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初步形成了XX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的组织构架,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一)对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很多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重要性和方法不够了解。
一些患者对哪些症状是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清楚,而医务人员也时间不够或上报意愿不强,导致很多不良反应没有被及时汇报和记录。
(二)上报流程和机制不够便利。
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上报不良反应时面临繁琐的流程和繁重的工作负担,这可能使他们不愿意或无法及时上报。
由于上报系统操作复杂,也增加了上报的难度。
缺乏便捷和高效的上报机制,使得不良反应上报变得低效和耗时。
(三)上报信息不完整和不准确。
医务人员或患者可能无法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如药品批号、剂量、使用时间等,这给不良反应的评估和分析带来困难。
此外,一些上报信息可能存在错误或主观判断,导致数据的失真和不准确性。
最后,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也限制了不良反应上报的改进和追踪。
上报后,医务人员和患者往往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回应,不知道自己的上报是否被收到和处理。
这缺乏了对上报者的激励和积极性,也使得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变得不够及时和有效。
三、意见建议(一)加强医务人员培训。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篇)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af627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a.png)
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结2024年过去了,回顾这一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趋势和变化。
这些报告关注的是药品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它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可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监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对202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总结。
首先,报告显示了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程度在2024年有所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临床医生和病人变得更加敏感和警觉,尤其是在新药物上市后的监测期间。
此外,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共享也使得更多的不良反应得以记录和汇报。
这一增加表明我们对药物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的认识不断增强,但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真实的不良反应率。
其次,2024年的报告显示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甚至死亡。
这些不良反应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往往是罕见的,但危害性高。
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通常与特定人群、药物剂量或个体化因素有关。
因此,准确的评估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这些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
另外,报告还显示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仍然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不良反应的好处和风险通常需要在医生和患者之间进行权衡。
然而,这种常见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依从性和药品治疗的可持续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教育至关重要,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预防这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此外,根据报告,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特定人群中更为突出。
例如,一些药物在老年人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更高,可能与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和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有关。
此外,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也可能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
因此,根据特定人群的特点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并注意监测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报告还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一些新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和上市。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fea10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5.p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判断药品不良反应时,不同人员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导致报告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报告不能及时提交,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和反馈。
报告时效性差
我院尚未建立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反馈机制,影响了对不良反应的及时跟进和处理。
反馈机制不完善
03
CHAPTER
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比较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与思考
汇报人:
2023-11-28
目录
引言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国内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现状比较
目录
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问题原因分析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思考和建议结论与展望
01
CHAPTER
引言
背景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使用正常剂量药物时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反应。及时发现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药物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起步较晚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
监测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逐渐引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提升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效率和准确性。
进展速度差异: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发展较快,而国内相对滞后。法规体系差异: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法规体系较为完善,而国内尚需进一步健全。技术应用差异:国外已将先进技术应用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而国内应用相对较少。针对以上比较分析,我院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此外,还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4a076ac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f.png)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的思考与建议随着药物的广泛应用和剂型的不断增多,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和报告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合理用药范围内的预期病理生理效应以外的有害反应,包括药物的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不良反应监测是保障药物安全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医院、药店、制药企业等机构来说,不良反应监测意义重大。
然而,目前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尚不够完善,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进行思考和建议。
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1.不良反应监测人员不足。
在多数医院,药师是主要从事不良反应监测的工作人员,但药师数量相对不足,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难以有效实施。
2.不良反应监测资金不足。
由于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对于一些资金紧缺的机构,很难拨出足够的不良反应监测经费。
3.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滞后。
目前,我国医药领域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也无法实现信息化,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影响不良反应监测不到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一些药物本身有一定的毒性或不适用于某些病人,如果不及时监测出潜在的不良反应,就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加重,并可能诱发其他疾病,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解决措施建议1.加大不良反应监测人员队伍建设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药师等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招聘力度,提高不良反应监测的专业化水平。
2.明确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责任,建立激励机制。
医院、药店和制药企业等机构应该明确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责任,并建立实施不良反应监测的激励机制,提高不良反应监测重要性的认知度。
3.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化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领域,政府应该加大医药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引导医院、药店和制药企业等机构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不良反应监测的信息化。
4.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当发现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事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影响范围。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7c625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1.png)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篇一》自从我加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工作以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是一项涉及患者生命安全、保障药品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
在此,我想对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工作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一、基本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集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教育、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及时报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的水平。
二、工作重点我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密切关注临床一线,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及时了解和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案例。
2.分析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对收集到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找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
3.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计划,确保药品安全。
4.宣传教育: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安全意识。
5.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及时将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录入数据库,为临床决策依据。
6.报告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及时报告上级部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功收集了大量药物不良反应信息,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了数据支持。
2.分析了药物不良反应信息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监测计划了依据。
3.积极开展药物不良反应宣传教育,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药物安全意识。
4.建立了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为临床决策了有力保障。
5.及时报告了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确保了患者生命安全。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10个建议写给基层医生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10个建议写给基层医生](https://img.taocdn.com/s3/m/ea2e6bc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2.png)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 10个建议写给基层医生在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现在临床用药的种类也逐渐增多,而在基层医疗机构当中,也因为假冒伪劣药品,药品不良反应等用药安全事件而导致的人间悲剧却时有发生,用药错误,药物过量,药品临近过期时间等,这些问题都包括在其中,药品是在时间生活当中战胜疾病的重要武器,药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近年来在药品方面上的安全监督和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只增不减,而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报告是获取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要渠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从源头找到更适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当前没有一种药物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医生和患者都需要高度重视用药的安全性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正确的认识,今天在文章中了解一下这十个给基层医生的建议吧!给基层医生的十个建议要知道建议1: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对患者用药前需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历史,家族药物过敏历史,包括以往或者现在的药物历史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医务人员才能够在给患者用药品时,避免出现因为患者对药品过敏而出现用药意外。
建议2:把控用药的剂量俗话说得好,是药三分毒,掌握好用药的剂量非常重要,并且不同的药物服用的药物剂量也都是不相同的,应当避免重复的让患者去使用某一类药物,以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强调患者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
建议3:使用新药要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不明确、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品,都不要轻易的用在儿童,妊娠期妇女以及老年人的身上,中成药用药禁忌或不良反应不明确者,同样也不能用在儿童,妊娠期妇女以及老年人的身上,以免发生使用不良药物之间互相影响。
建议4:注重特殊人群用药特殊人群的用药需要更加细心,多以婴幼儿,孕妇、备孕妇女,老人,重症或者慢性病患者为主,根据特殊人群的各自特点谨慎、详细的去用药,医务人员更要牢记用药禁忌。
建议5:提醒患者定期检查器官功能若是要服用有损器官功能的药品时,医务人员要记得提示病患,根据规定去检查器官功能如何,服用哪一类的药物,就要针对性的去检查相对应的器官功能,也要注意定期的去检查器官功能。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建议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f1f1306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0.png)
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合理用药建议摘要:目的:观察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方法: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性别,用药途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性别比例方面,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相对较高(p<0.05);在年龄阶段方面,年龄越大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越高(p<0.05);在不同给药方式方面,得知使用静脉注射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p<0.05)。
结论:临床药物使用的过程需要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严格的对药物进行控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因素比较多,包括特殊人群包括生产工艺不完善,包括用药不规范等等,所以日常的使用方案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关键词:中成药;不良反应;原因;预防措施所谓的中成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材作为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处方,按照相应的生产工艺以及质量标准制作成具有一定规格剂型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治疗,与传统的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的便利性更高,而且储存时间更长。
近几年,人们对于中成药使用的不良反应,关注度相对较高。
所谓的不良反应是指按照正常的计量服用药物之后,患者的机体出现了一系列的意外事件,其实不良反应从定义的角度进行分析,其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或者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或者出现了与用药目的相反的反应。
在使用正常剂量进行临床疾病治疗操作,因为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者药物相互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内容。
可以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药物因素、药物的使用因素和机体因素。
本文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某院因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但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之后,不良反应都得到了控制以及解决。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不良反应论文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不良反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2fb879f5335a8102d2201a.png)
药品不良反应论文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不良反应论文: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1]。
”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较多,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临床上要求药品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2]。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就是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1]。
合理用药与合理治疗伴行,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有适当地使用药物[3]。
下面结合文献及临床工作实践,浅谈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如何做到合理用药的问题。
1 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1.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现今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4]。
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的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增长,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生素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如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加,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基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现状
![基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781626ef46527d3240ce08c.png)
基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现状【摘要】本文依据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相关中药种类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了深入对比统计分析,并总结了中药中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对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重要安全监测方式与管理方法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药;药品不良反应;现状1前言为了切实提升公众用药安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很早便开始了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综合研究,并完善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
该制度于2001年起开始实行,并由相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该年发布了第一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信息通报三十余期,内容涉及了中、西药品种类多达百余种。
仅2010年便发布了1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达历年发表量之最。
在这一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便收到了来自于各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及报告70余万份,比2009年增长八个百分点。
其中中药病例报告占总报告数量的尽百分之十五,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则占到中药总病例报告的绝大多数。
依据以上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特点笔者展开进一步细化分析。
2中药不良反应情况在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排名前二十位的药品中,仅中药注射剂便有17个品种,占据前三甲位置的分别为双黄连、清开灵与参麦注射剂。
而中成药中位于前五位的不良反应药品类别则包括用于活血化瘀的理血剂药物、用于辛凉解表作用的解表药剂、用于清热解毒的清热药剂、用于中凉开药的开窍剂药品及用于益气养阴的补益剂药品。
在众多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及病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对患者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消化系统的紊乱破坏、对其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泌尿系统的破坏等。
例如在2010年第三十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关于中西复方剂维C银翘片的通报,自2004年至2010年仅关于这一项药品的病例报告便有1855例,不良反应主要集中于对患者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破坏,对消化系统及其皮肤、附属器的损害等。
而在众多病例报告中严重的维C银翘片病例报告为48例,约占报告总数的百分之二以上。
浅析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的探讨
![浅析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6e6ba1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c.png)
浅析对药物不良反响监测报告制度落实情况的讨论【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响监测报告制度对于药品不良反响监测报告制度的落实,对于一个临床药师来讲,长期以来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一个医疗机构专职做此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临床药师)都有这样体会。
通过笔者几年工作及许多有识之士的指点,做以下总结,与大家共同讨论。
1老百姓对不良反响的误区1.1中药也有不良反响利巴韦林、抗病毒颗粒是西药,鱼腥草注射液和板蓝根那么是中药针剂或传统中药。
人们习惯性认为:中草药是无毒无害的纯天然药品,但新闻背景中报道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响,恰恰是由中药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
药品不良反响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响。
任何药品,包括中药,其不良反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对此我们根本无法防止,而只能考虑如何把不良反响降到最低。
有关中药没有副作用的观念是错误的。
从国家不良反响监测报告中可以看出,由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响,约占药品不良反响10%~15%或更高,并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一些常用中成药,如壮骨关节丸、感冒通片等,均可引起肝肾损害、出血等不良反响甚至死亡。
中药应用已有上千年历史,古代中药书籍中对其所存在的毒性或不良反响也有所记载,中药取材也不仅限于人们常见的草药,还包括动物、矿物等,尤其是来源后者的中药材,假设误服滥用那么很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响。
1.2常用药并不等于保险药板蓝根是中成药,也是防治感冒的常用药,这类药品也有不良反响?越是常用药,因其使用面广,发生不良反响的几率更大。
以板蓝根为例,其服法、用量必须严格遵照包装上的药品说明,滥用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有患者因连续服用了板蓝根冲剂,出现头昏、胸闷等病症。
人在安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极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也可能因服药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响。
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中草药复方制剂,临床上使用也较普遍。
该注射液中含许多大分子物质,假设经静脉输入后,未除尽的半抗原有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才可能导致过敏反响。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b0d8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c.png)
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范文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药物引起的任何有害的和非预期的反应。
根据其发生的机制和特点,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A型、B型和其他类型。
A型反应通常与药物剂量相关,而B型反应则与剂量无关,往往难以预测。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据统计,住院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5%-30%。
其中,老年人和儿童因生理特点,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识别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在于对患者临床表现的仔细观察和分析。
临床医生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药物使用后出现的异常症状。
此外,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不良反应报告,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可采取对症治疗;而对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则需要紧急处理,甚至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策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避免使用已知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同时,患者也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六、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通过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管理和预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1. 张某某, 李某某. 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药学杂志, 2020, 55(3): 241-245.2. 王某某, 赵某某.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管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7): 1-4.3. 刘某某, 陈某某. 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 42(1): 72-75.。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89c949e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0.png)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
梁颖文;李德芬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
【年(卷),期】1999(005)004
【摘要】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住院病人有10~20%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估计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有3~6%导致ADR.儿童ADR的院内发生率与成人相比并不低,因ADR住院的病人占有数与成人十分接近.成人所发生的ADR在儿童病人中都可能发生,但是对儿童ADR的认识则更为困难,不良反应的程度在某些方面更强或更弱一些.因此,在儿科开展ADR监测与成人显得同等重要.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梁颖文;李德芬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1
【相关文献】
1.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适时监测药物性肝损害 [J], 谢莹霞;刘源
2.重视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挥护士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J], 刘桂霞;王慧霜;孟俊华
3.儿童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 [J], 王建刚;王清江;马维言
4.自拟哮喘散外治儿童哮喘病药物不良反应集中监测 [J], 刘立干
5.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过去、现在与展望 [J], 李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状况与改进建议
![我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状况与改进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6f4d5f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7.png)
我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状况与改进建议
强丽
【期刊名称】《药学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04(012)005
【摘要】药品是双刃剑,有治疗作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在医药事业飞快发展的今天,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仍不断给人类造成灾难和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表明,住院病人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其中0.24%~2.9%引起死亡;我国也有资料表明,每年有250万人因药品不良反应入院治疗,约有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强丽
【作者单位】镇江药品监督管理局,镇江,212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J], 陈瑗
2.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现状与建议 [J], 程民
3.药品生产企业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J], 冯雅琳
4.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践做法 [J], 洪佳妮; 傅瑞春
5.浅谈基层医院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J], 武应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品不良反应481例报告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481例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61ff2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b8.png)
药品不良反应481例报告分析
梁芹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6(0)10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特点和规律,为结合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48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性别、不同年龄段、药品种类、剂型分布、器官/系统损害、临床症状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结果报告中,发生ADR的男女比例为1.25∶1;40岁以上发生的ADR明显增加;最易发生ADR的剂型是注射剂(88.77%);发生ADR药物品种数多,居首位的是抗菌药物(20.37%);ADR累及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33.27%),而变态反应是严重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容易导致严重ADR的药品及其引起机体损害的临床表现,从而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梁芹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5
【相关文献】
1.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新系统的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镇江市近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列前5位的高危药品分析
3.门诊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体会——附11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4.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他克莫司致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5.仑伐替尼在2004—202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c0ae6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b6.png)
8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温全妹
【期刊名称】《西北药学杂志》
【年(卷),期】2010(025)001
【摘要】目的对8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6-2007年上报的80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泌尿系统用药物、中成药及中草药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居前3位,静脉用药的发生率最高(46.25%),其次为口服用药(27.50%).涉及药物种类14类,药物46种.结论提请医师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温全妹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广东南雄51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
【相关文献】
1.我院25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J], 蔡秀娟
2.153例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J], 区坚辉;高银;梁刚
3.上海市2020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周小花;黄堃;董平;孟现民
4.26例卡瑞利珠单抗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 景天闯;张丹;米婷婷;刘越;赵得
堡;杜云辉;魏简汇;万里新
5.呼吸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和防范措施 [J], 韦元元;栗芳;陶小妹;顾红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不良反应的综述 ;一种药物的多种 、少见 或严重不良反应的 综述 ;一种药物的“ 所有” 不良反 应的综 述等 。 一 类药物的 一 种不良反应的综述 ;一类药物的多种 、少见 或严重不良反应的 综述等 。 一种不良反应 或药源 性疾病 的综述 ;一类 不良反 应 或药源性疾病的综 述等 。 药物 不良反 应的某 个方面 , 如发 生 机制 、因果关系等的综述 ;特定群体(胎儿 、儿童 、妇女 、老 人或 肾功能不全者等)的不良反 应特点 的综述 ;采用 一种素 材(文 献类型)或多种素材 的综述 ;修订 型综述 ——— 在 他人 , 特别 是 国外综述的基本结构 和主要 内容的基 础上 , 通过 检索和 吸纳 新近文献 , 从而补充 、验证或更新 有关内容的综述等 。
医学综述 2007 年 11 月第 13 卷第 21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 , November 2007 , Vol .13 , No.21
· 1679 ·
焦点 论 述
药物不良反应类综述报道的建议
ADR 综述报道规范合作组1
中图分类号 :R-05;G 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084(2007)21-1679-03
系统性综述又分为定性和定量(M eta 分析)两种[ 7] 。 有些学者 与综述导向之间的直接 和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等 。
认为 , 系统性综 述 , 特别 是定 量综 述是 论著 的一 种特 殊 形式 3.2 药物不良反应报 道的基 点和核心 内容 药物 不良反 应
(一般采用术语系统评价)。 还有一些综述或许可以归为准系 综述报道的基点或 背景 , 应是药 品说明 书提供 的信息 。 一 般
内容成为解释 、细化 、补充 , 或质疑 、纠正 、更 新有关 内容的 依 据和素材 。 对于中文说 明书中 没有 , 而英文 说明书 记载的 不 良反应 , 英文说明书还可作为重要的可靠的证据 。 药典 、权威 的教科书 、药品手册和各国 药品不 良反应 监测中 心发布 的药 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 也是重要的背景资料 。
药物不良反 应(事 件)的因 果关 系 、各 种发 生率 、易感 人
· 1680 ·
医学综述 2007 年 11 月第 13 卷第 21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 , November 2007 , Vol .13 , No.21
群 、影响因素和临床关 注事项(表 现 、诊 断 、处理及后 果)等方 面 , 是报道的核心内容或项目 。 3 .3 药物不良反应 综述的 选题重点 和资料 类型 药物 不良 反应的重点课题是新的 、严重的 、影响广泛的或争议较大的不 良反应 , 或这些反应(事件)的因果关系 、发生率等 。
药物不良反应综述的资料类型主要有 :实验室研究 、动物 研究 、个案报告 、系 列病 例报 告 、自发(愿)报 告 、资料 分 析报 告 、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病例 对照研 究 、队 列研究 、临 床试 验 、专家评估报告和他人的综述等 。 4 药物不良反应综述的基本结构和具体事项
一般综述的基本结构包 含 5 个方 面 :引言 、方法(资 料与 方法)、结果 、讨论和参考文献 。 即使对于叙述性综述 , 也应包 含这几个方面 , 但表 达形式可 以适当 灵活 。 例 如 :在 结果 中 , 介绍原文的 数据 、结果 或观点 ;在讨 论中 , 阐述综 述作者 的理 解 、判断 、分析 、推测和看法 。 4 .1 文题 通过药物 、不良反应和综述类型等名称 体现综述 的特征 。 文题应简明扼要 、字数不宜过多 。 4 .2 摘要 采用结构式摘要 , 通过目的 、方法 、结果 和结论四 大方面 , 概括综述的核 心内容 。 叙述性综 述也可 采用结 构式 摘要 。 例如 :对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可用“ 作者或我们查阅和 积累的资料” ;介绍资料综合的方法可用“依据我们的理 解 , 进 行归纳或定性综合” 。 对于简短的综述 , 可省略摘要 。 4 .3 引言 清晰 、明确 、具体 地介 绍综述 的主 要目 的 。 一般 来说 , M eta 分析的 目的很具体 , 定性 系统性综 述的较具体 , 叙 述性综述则比较宽泛 。
评述或述评之 间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 一 般来说 :综述 以归纳 为主 , 评价 为辅 ;述 评 以评论为 主 , 综合 为辅 。 有 些文献 计量 学 分析 报告的方法和内容与系统性综述的基
1 目的和背景 为了保证和增强文献的可评价性 、可重现性和可解 读性 ,
国内外医药 期刊日益重视 文献报道 的质量 和规范 化 , 倡导制 定有关的标准 、规范 或要求 , 如著名的《随 机试验报 道的统一 标准》 等[1-6] 。 药物不良反应(药品 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良事 件) 类综述是一种重要的文献形式 。 一篇高质量的综述可以比较 清晰 、完整 、准确和公 正地概 括或展 现有关 主题的 现状 、问题 和方向 , 大大提高读者的阅读效果和效率 。
规范化是一种制约手段 , 可 能会影响 创新 , 应予 注意 ;某 3 药物不良反应 类综述报道的基本事项
些概念 、要求可 能存 在争 议 , 应求 同存 异 、不 断修 订 和完 善 。 3.1 综述类报道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开透明 :应公开地 清晰
这份建议采用“ 初稿 ※各刊 分别修 改 ※综合意 见形成二 稿 ※ 地说明可能影响综述 结果或 结论的有 关事项 , 包 括直接 公开
介绍筛 选 、读取和评 价文献 的人员 和程序 。 标明各 类研 究的评价标准或规范(如 不良反 应个例 报告的 因果关 系评判 标准等)。
叙述性综述和定性系统 性综述 , 应介 绍分析 和综合 的内 容(指标 、项 目 、数据 、结果 、事实 和观点)及方 法 , 包括提 取或 转化哪些指标或项目的数据 , 或摘录 、比较和分析哪些方面的 证据或观点 。Meta 分析应说明分析的流程 , 选用方法的依据 , 并标注具体方法的引文 。应充分考虑各种 分析和综 合方法的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对于可 用多种 方法进 行分析 的数据 , 应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 。Meta 分 析应说明灵 敏度分析(sensitive analysis)的具体方法和指标 。 若不实行 , 应明示 , 并说明原
有因素 , 包括检索的具体方法 、剔除文献的 原因和入选文献的
2 综述的概念和药物不良反应综述的类型
有关内容等 。 对于重要 的条目 和内容 , 如果 资料不 全或缺 乏
在文献学或图书情报学中 , 综述属于三次文献 , 是通过选 素材 , 应具体说明 , 或进行零报告(如 :没有 检索到某方面的文
通过简短的 背景 情况 的 介绍 , 说 明综 述 的新 颖性 、重要 性 、必要性 、优越性或特征性 。 这部分应以查阅或检索到的有 关资料为基础 , 且既要与讨论中的有关内容相呼应 , 又不要过 多重复 。 4 .4 方法 对于系 统性综 述 , 应 事先(正式 地全 面搜集 资料 之前)制定收集 、分析和 综合文献 的方法 。 若事后进 行调 整 , 包括得出综合结果后的调整 , 应予说明 , 并介绍调整与否的各 种情况下的综合结果 。
统性综述 。 例如 , 文献检 索不够 全面的 一部分 综述 。 综 述与 来说 , 选题应参照中文说明书(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的)和英文说明书(其他国家药品 管理部门审核的), 使报道的
1 .合作组期刊成员和责任人:《儿科药学杂志》 梁颖文和吴季俭 ;《抗感 染药学》 丁龙其和汪友永 ;《药品评价》 余永平 ;《药学服务与研究》 姚春 芳 ;《药学实践杂志》 陈盛新 ;《医学综述》 刘桂蕊和孙洪芳;《医药导报》 张带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童九 翠和栾家 杰 ;《中国 药师》 杨 金祥 、蒋彦章和朱世斌 ;《中 国药物 依赖性 杂志》 赵成正 、赵艹 冬和 刘彦 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徐继尧 ;《中南药 学杂志》 张超 ;《药物 流行病 学杂志》 傅鹰 、连策安和曾 繁典 。合作组 个人成员 :刘雪梅《中 国循证 医学杂志》 , 吴方建《中国交通医学杂志》 , 于琳《循证医学》 。
因。 4 .5 结果 4.5 .1 检索和选评结果 叙述性综述应介绍纳入 文献(源文 献或原始素 材 ——— 作为 数据 、证 据或 观 点来 源 的文 献)的 数 量 、类型和质量 。 系统性综 述应介 绍各种检 索途径 或方法 所 获文献线索的数量 , 筛选 和评价 的情况 , 纳入 文献的 数量 、类 型和质量 。 综述应注意 说明剔 除文献 , 特别 是观点 不同或 结 果不一致文献的情况 , 应介绍未获全文文献的数量 , 或进行零 报道 。 也可采用流程图 的方式 , 直 观地展现 检索和 选评的 具 体情况 。 应选择适当的方式 , 尽可能地标注纳入文献的出处 。 4.5 .2 分析和综合 结果 叙述性 综述 和采用 定性 归纳的 系 统性综述 , 应按方法中拟定的方案 , 从正反 两个角度和针对各 个项目方面 , 进行分析和归纳 , 得 到或形成结果 。
再修改 ※依次类推” 的程序 , 直到每一条款得到大多数的认同 综述作者的观点 、偏好和利益冲突 , 避免误解 。
和少于 2 家期刊的 反对后 , 形成 建议的“ 统 一文稿” 。 各 刊完
全面完整 :应详细地完整 地介绍 可能涉 及综述 结果的 所
成各自的审读程序后 , 同时发表“ 统一文稿” 。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副作用 ;综述 ;系统性综述 ;系统评价 ;Meta 分析 ;报 道规范 ;编
辑规范 ;循证医学
Key word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Side effects ;Overview articles ;Systematic reviews ;Meta analysis ;Reporting regulations ;Editorial regulation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oposal for Reporting of Overview Articl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for Reporting of Overview Articles on AD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