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

合集下载

(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完整版)食品检验标准

蔬菜类验收标准一、抽样方法:1.1、以同种类,同等级,同批次为一个验收单位,每3吨抽取2袋,每增加3吨多抽3袋,不足3吨也抽取2袋,散装料按菜类取样方法进行。

1.2、体积小的水果、蔬菜;将多量样品混合均匀后,用“四分法”混合分样,直到所需数量(不得少于500g);1.3、体积大一些的水果、蔬菜;多个单独样品取样,以消除样品之间的差异,取样方法是有一个样品的对面,各切下一角(纵切),以减少内部之差异;1.4、体积蓬松型蔬菜;有多个样品取样(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所取总量应在3000g以上;二、检验标准:2.1、青刀豆检验标准:品质要求:品质鲜嫩,色泽鲜绿,无明显鼓豆,无虫口病斑及冻伤,无腐败及杂质,漂烫后无豆腥味,长度要求在10-12cm之间。

2.2、胡萝卜检验标准:品种:红色;规格:品质鲜嫩无泥沙,无虫口病斑,表皮完整,不得多处破损,无腐烂及冻伤,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3、元葱检验标准:新鲜无碰伤,无腐败及冻伤,无发芽,具体尺寸随工艺要求而定。

2.4、山芋检验标准:直径在4.5-6cm以上,切面洁白有粘液,无腐烂,形态要直,无弯曲,不带沟槽。

2.5、大头菜检验标准:叶片新鲜,无病虫斑,根部无腐烂,叶片白色、黄色、绿色皆可,车间使用以绿色为主。

2.6、牛蒡(丝)检验标准:品质新鲜,切面洁白,无黑变,无空心,表面不破损,无病虫斑,牛蒡丝解冻后无发黑较碎现象。

2.7、香菇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色泽程黑色,水份要适宜,直径达到5.8-6.8cm,香菇不能有积压现象,不能有畸形菇,无异物。

2.8、莲藕的检验标准:鲜度良好,无破损、无腐烂现象,无黑泥现象,色泽程白色,水分要适宜,直径达到5.5-6.5cm,柠檬酸加入要适量,必须保证莲藕中无酸味。

2.9、姜的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破损现象,程浅黄色,泥沙少许。

2.10、大葱检验标准:鲜嫩、无腐烂、无千裂皱皮、无枯叶现象,有大葱固有气味。

2023最新产品检验标准

2023最新产品检验标准

2023最新产品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2023年最新的产品检验标准,以便企业及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和遵守。

电子产品
所有电子产品将需要通过以下检验标准:
1. 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如CE、FCC等)。

2. 符合国家电子产品安全认证标准。

3. 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如RoHS、REACH等)。

纺织品
所有纺织品将需要通过以下检验标准:
1. 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荧光剂、致敏染料等)。

2. 符合国家纺织品安全标准。

3. 符合国际环保标准。

化妆品
所有化妆品将需要通过以下检验标准:
1. 符合国家化妆品安全标准。

2. 检查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酚类物质等)。

3. 检查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如ISO等)。

食品
所有食品将需要通过以下检验标准:
1. 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2. 检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

3. 检查是否符合国际标准(如ISO等)。

结论
2023年将加强对各类产品的检验标准,主要关注点将在产品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合规性方面。

企业需要提前准备并遵守相关标准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法性。

食品检验项目及抽检依据

食品检验项目及抽检依据

食品检验项目及抽检依据一、饼干(一)抽检依据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饼干》(GB 710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饼干质量通则》(GB/T 20980)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验项目饼干抽检项目包括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酸价(以脂肪计)、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个指标。

二、餐饮食品(一)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 7099)、《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五批)》的通知(整顿办函〔2011〕1号)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验项目餐饮食品抽检项目包括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糖精钠(以糖精计)、铝的残留量(干样品,以Al计)、铅(以Pb计)、铬(以Cr 计)、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酸价(以脂肪计)(KOH)、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甜蜜素(以环己基氨基磺酸计)、安赛蜜、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20个指标。

三、茶叶及其相关制品(一)抽检依据抽检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茉莉花茶》(GB/T 22292)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

(二)检验项目茶叶及其相关制品抽检项目包括铅(以Pb计)、草甘膦、联苯菊酯、水胺硫磷、氧乐果、甲拌磷、克百威、吡虫啉、乙酰甲胺磷、灭多威、三氯杀螨醇、甲氧滴滴涕、氰戊菊酯和S-氰戊菊酯、毒死蜱14个指标。

最新食品安全检验规定

最新食品安全检验规定

最新食品安全检验规定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的食品安全检验规定,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此制定规范的检验流程和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2. 检验流程食品安全的检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样品收集样品收集是食品安全检验的第一步。

执法部门或监管机构应在相关食品生产场所、餐饮店等地点收集食品样品,并确保采样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2.2 样品送检样品收集后,应及时送往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送检时应填写详细的样品信息,包括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生产批号等,并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3 检验方法检验机构应根据不同的食品种类和特性,采用科学有效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应准确、可靠,并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

2.4 检验结果检验机构在完成检验后,应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详细记录检验的结果,包括有害物质的含量、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等,并明确判断是否合格。

3. 检验标准食品安全的检验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最新的食品安全检验规定中,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3.1 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

检验机构应对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确保使用的添加剂种类和含量符合规定。

3.2 农药残留标准食品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是必须进行检测的项目。

检验机构应按照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检测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含量,以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

3.3 微生物指标标准食品样品中的微生物指标是判断食品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检验机构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确保食品符合卫生要求。

4. 处罚措施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检验标准的食品,应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执法部门或监管机构应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以维护公众的食品安全权益。

5. 结论最新的食品安全检验规定对于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检验流程和标准的制定使得食品安全的检验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为公众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新GB2828抽样检验标准AQL

最新GB2828抽样检验标准AQL

最新GB2828抽样检验标准AQL1、定义MIL-STD-105E计量值抽样计划表之内容。

系统出货时已内含标准值。

MIL-STD-105E之使⽤程序可分为下列步骤:即检验⽔平为⼀般⽔平I、II、III三级与宽严程度(减量、正常、加严)对应之批量、抽样数、允收⽔平、合格数、不合格数之对应关系。

如有特殊要求时,1、根据买卖双⽅之约定,选择AQL可由负责单位⾃⾏设定之。

2、决定检验⽔平2、 AC是指抽样样本中可允许之最⼤不良数或缺点数,称为允收数;RE是指拒收数。

3、决定批量⼤⼩,并根据表A求样本⼤⼩之代字AQL:允收⽔平(Acceptable quality level之简称),指令消费者满意的送验批所含的最⼤4、决定适当之抽样计划(单次、双次或多次抽样)不良率。

换⾔之,若⽣产者之产品,其平均不良率⼩于或等于AQL时,理应判定为合5、决定适当之抽样计划表格⽽允收之。

6、⼀般先采⽤正常检验,再根据转换程序转为减量或加严检验3、决定检验程度:检验开始时,⼀律采⽤正常检验,除⾮负责单位另有指⽰。

例如AQL=1%,某批进货数量1000及采⽤检验⽔平(II)时,试求其正常检验之抽样计划?由本表查得单次抽样计划为:抽样数量80个,AC=2,RE=31000个中抽取80个样本检验,其中含有不良数m,则表⽰m <= AC(2个) 允收该批1、定义MIL-STD-105E计量值抽样计划表之内容。

系统出货时已内含标准值。

MIL-STD-105E之使⽤程序可分为下列步骤:即检验⽔平为⼀般⽔平I、II、III三级与宽严程度(减量、正常、加严)对应之批量、抽样数、允收⽔平、合格数、不合格数之对应关系。

如有特殊要求时,1、根据买卖双⽅之约定,选择AQL可由负责单位⾃⾏设定之。

2、决定检验⽔平2、 AC是指抽样样本中可允许之最⼤不良数或缺点数,称为允收数;RE是指拒收数。

3、决定批量⼤⼩,并根据表A求样本⼤⼩之代字AQL:允收⽔平(Acceptable quality level之简称),指令消费者满意的送验批所含的最⼤4、决定适当之抽样计划(单次、双次或多次抽样)不良率。

食品检验标准

食品检验标准

食品检验标准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检验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食品检验标准是对食品进行检验和监控的基准,它可以帮助生产商和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情况,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一、食品检验标准的制定。

食品检验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制定的,它包括了食品的安全标准、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等内容。

食品检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需求。

同时,食品检验标准还需要考虑到国际食品贸易的规则和标准,以便食品能够顺利出口和进口。

二、食品检验标准的内容。

食品检验标准包括了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和要求,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微生物污染的限量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等内容。

2. 食品质量标准,包括对食品的感官指标、营养成分、保质期等要求。

3. 食品卫生标准,包括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卫生要求,以及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要求。

4. 其他标准,还包括对特定食品的特殊要求,比如有机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的标准。

三、食品检验标准的执行。

食品检验标准的执行是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生产商需要严格按照食品检验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确保食品符合标准要求。

在监管和检验环节,相关部门需要对食品进行抽检和监控,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查看食品的标签和证书来了解食品是否符合检验标准,从而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

四、食品检验标准的意义。

食品检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食品安全和质量声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健康的食品,保障他们的健康和权益;可以帮助生产商提高食品质量,增强竞争力;可以帮助国家监管食品质量和安全,维护国家形象和声誉。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评价中病理学检查技术要求
GB 15193.2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慢性毒性试验
GB 15193.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癌试验
GBT 23179-2008 饲料毒理学评价 亚急性毒性试验
GBT27406-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 食品毒理学检测
GB31604.1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丙烯酰胺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2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对苯二甲酸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2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环氧氯丙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2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塑料中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测定
GB 31604.3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氯乙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乙二胺和己二胺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乙二和二甘醇迁移量的测定
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GB 15193.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GB 15193.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毒物动力学试验
GB 15193.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慢性毒性和致癌合
并试验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
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GB 15193.2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TK 基因突变试验 GB 15193.2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8天经口毒性试验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

DNA损伤修复(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
GB 15193.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90天经口毒性试验
GB 15193.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毒物动力学试验
GB 15193.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慢性毒性和致癌合
并试验
GB 15193.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突变物、致畸物
和致癌物的处理方法
GB 15193.2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TK 基因突变试验 GB 15193.2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8天经口毒性试验
GB 15193.2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细胞染色
体畸变试验
GB 15193.2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品 1-辛烯和四氢呋喃迁移量的测定 GB31604.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2,4,6-三氨基-1,3,5-三嗪(三聚氰胺)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品 丙烯腈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1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
GB 15193.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哺乳动物骨髓细胞
染色体畸变试验
GB 15193.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小鼠精原细胞或精
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GB 15193.9-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啮齿类动物显性致 死试验 GB 15193.1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体外哺乳类细胞
评价中病理学检查技术要求
GB 15193.2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慢性毒性试验
GB 15193.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癌试验

最新进料原料检验标准-新

最新进料原料检验标准-新

纷宝食品(深圳)有限公司
Funpops Food (shenzhen)CO.LTD
进料原料检验标准
一.外包装
1.外包装:包装良好,无破损,干净卫生。

并检验外标签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

﹙必需在有效期限内﹚。

二.内包装:
1.内包物与外包标签说明一致,并具有相应的品种特性。

颜色、味道均与样板相符。

2.安全性:没有金属,昆虫等有害物质,以及放射性等危险物质。

﹙生产厂家必需提供每批来料检验报告,并每年提供一次第三方的检验报告﹚。

3.理化、微生物检验:化验室检验,各项指标与厂家的报告相符﹙如有不符以我部化验结果为准﹚,并均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车间试用:进料IQC随机抽取适当数量样品给车间,车间严格根据配方比例配料试用。

并填写试用结果。

制定/日期:黄华清2005-12-10 审核/日期:
Lssued Date:2005-12-10
编号:QC-W-016。

食品接触材料最新检验标准汇总

食品接触材料最新检验标准汇总
GB 11679-89,GB/T5009.60-2003
4%乙酸浸泡液,≤60mg/L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
水浸泡液,≤10mg/L
铬(Cr)
4%乙酸浸泡液,≤0.01mg/L
GB 11681-1989
氟(F)
水浸泡液,≤0.2mg/L
GB/T5009.18-2003
18
塑料
GB 13113-91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5009.125-2003
蒸发残渣
水浸泡液,≤30mg/L
GB/T5009.60-2003
20%乙醇浸泡液,≤30mg/L
4%乙酸浸泡液,≤30mg/L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
水浸泡液,≤10mg/L
重金属(以Pb计)
4%乙酸浸泡液,≤1.0mg/L
脱色试验
浸泡液:阴性
冷餐油或无色油脂:阴性
蒸发残渣
4%乙酸浸泡液,≤30mg/L
GB/T5009.60-2003
正己烷浸泡液,≤30mg/L
高锰酸钾消耗量
水浸泡液,≤10mg/L
重金属(以Pb计)
4%乙酸浸泡液,≤1mg/L
脱色试验
浸泡液:阴性
冷餐油或无色油脂:阴性
乙醇:阴性
10
塑料
GB 968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蒸发残渣
重金属(以Pb计)
4%乙酸浸泡液,≤1.0mg/L
丙烯腈单体
≤11mg/kg
GB/T5009.152-2003
28
塑料
GB 17327-199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16种最新的现行有效的肉制品标准明细汇总

16种最新的现行有效的肉制品标准明细汇总

16种最新的现行有效的肉制品标准明细汇总01火腿肠GB/T20712-2006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火腿肠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

2、定义火腿肠、高温蒸煮肠:以畜、禽肉、鱼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斩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肠衣,经高温杀菌制成的肉类灌肠制品。

3、感官指标4、理化指标5、污染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2726规定。

6、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9303的规定。

02熏煮火腿GB/T20711-2006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火腿肠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

2、定义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精选、切块、盐水注射(或盐水浸渍)腌制后,加入辅料,再经滚揉、填充(或不填充)、蒸煮、烟熏(或不烟熏)、冷却、包装等工艺制作的火腿类熟肉制品。

3、感官指标4、理化指标5、污染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2726规定。

6、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9303的规定。

03熏煮香肠SB/T10279-2017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熏煮香肠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定义以鲜(冻)畜禽产品、水产品为主要原料,经修整、绞制(或斩拌)、腌制(或不腌制)后,配以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再经搅拌(或滚揉、斩拌、乳化)、充填(或成型)、蒸煮(或不蒸煮)、干燥(或不干燥)、风干(或不风干)、烟熏(或不烟熏)、烤制(或不烤制)、杀菌(或不杀菌)、冷却(或冷冻)等工艺制作的香肠类熟肉制品。

3、感官指标4、理化指标5、污染物、微生物指标应符合GB2726规定。

6、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19303的规定。

04酱卤肉制品GB/T23586-2009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酱卤肉制品生产、销售和检验。

2、术语酱卤肉制品:以鲜(冻)畜禽肉和可食副产品放在加有食盐、酱油(或不加酱油)、香辛料的水中,经预煮、浸泡、烧煮、酱制(或卤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酱卤类肉制品。

酱制品类:以鲜(冻)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清洗、修选后,配以香辛料等,去骨(或不去骨)、成型(或不成型),经烧煮、酱制等工序制作的熟肉制品。

最新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最新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

精选范文、公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最新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大全本手册按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2760)中类别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我国截止至2018年允许使用的21类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其他。

各类中具体品种依次按名称(别名)、分子式、性状、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用量(限量)、毒性、推荐品牌等逐一介绍。

本手册的特点是:⑴按我国国家标准选辑,⑵新:截止到2018年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全部收录在内,为最新颖而全面的版本,⑶较详细介绍了使用范围和方法,⑷推荐了产品的品牌和购置办法,⑸实用性强。

本手册附录收集了我国新近颁发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最后为主要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

本手册可供食品、卫生、化工、医药、商业、外贸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营销人员等使用,也可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应用、教学、监督、检验人员参考。

酸度调节剂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磷酸乙酸(醋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包括无水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钾碳酸氢三钠(倍半碳酸钠)柠檬酸一钠磷酸三钾磷酸钙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硅铝酸钠磷酸三钙二氧化硅(矽)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消泡剂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DSA-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戊四醇醚(PPE)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BAPE)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氧化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维多酚)植酸(肌醇六磷酸)植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钙磷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己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维生素C)迷迭香提取物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低亚硫酸钠(保险粉)亚硫酸氢钠硫磺膨松剂碳酸氢钠(钾)碳酸氢铵轻质碳酸钙(碳酸钙)。

燕窝检验标准最新规范

燕窝检验标准最新规范

燕窝检验标准最新规范一、原料来源与采集燕窝的原料必须来自合法、可追溯的来源,确保无污染和非法采集。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确保燕窝的天然纯净。

二、外观检验1. 燕窝应呈现自然的白色或浅黄色,无明显色差。

2. 形状应完整,无破碎,边缘整齐。

3. 表面应无明显杂质,如羽毛、灰尘等。

三、水分含量燕窝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其储存和使用时的品质。

通常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5%。

四、蛋白质含量燕窝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应不低于40%。

五、微生物指标1. 细菌总数应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

2. 无致病菌检出,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3. 霉菌和酵母菌的数量也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六、重金属含量燕窝中不应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其含量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七、农药残留燕窝在采集和加工过程中不应使用农药,残留量应低于食品安全标准。

八、加工工艺燕窝的加工应采用传统手工或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现代化工艺,确保燕窝的完整性和品质。

九、包装与储存1. 燕窝的包装应密封、防潮、防污染。

2. 储存条件应保持干燥、阴凉,避免阳光直射。

十、标签与标识燕窝产品的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信息等,确保消费者能够获取完整的产品信息。

十一、追溯体系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每批燕窝产品都能追溯到具体的生产批次和原料来源。

十二、定期检测燕窝生产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持续符合上述标准。

结语燕窝检验标准的最新规范旨在确保燕窝产品的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品质,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燕窝产业的健康发展。

各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滋补佳品。

食品检验基本要求

食品检验基本要求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 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过程 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 中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一般具有单向性,即 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它一般可以分为: 仪器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等。 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偶然误差: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 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一般是不固定的、未知的、 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由于环境的偶 且大小不一,具有不确定性。可能由于环境的偶 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的操作不一致所 产生的。 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灵敏度: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2.
3.
4.
5.
6.
7.
8.
9.
在加减法的运算中,以绝对误差最大的数 为准来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 乘除法的运算中,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 数,即相对误差最大的数为准,确定有效 数字位数。 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尾数部分的位 数。 如果要改换单位,则要注意不能改变有效 数字的位数。 分析结果通常以平均值来表示。在实际测 定中,一般只要求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五)检验结果的表述
数据的计算和取值应遵循有效数字法则及数字修约规则 检验结果的单位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如未检出, 检验结果的单位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如未检出,应标明检出 限 最终的检验结果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出具, 最终的检验结果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出具,检验报告的信息点应 全面
(六)常用的洗涤液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100g/L)(洗液)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100g/L)(洗液) )(洗液 肥皂洗涤液、碱洗涤液、 肥皂洗涤液、碱洗涤液、合成洗涤剂洗涤液 氢氧化钾-乙醇洗液(100g/L) 氢氧化钾-乙醇洗液(100g/L) 酸性草酸洗涤液:称取10g草酸溶于10 mL盐酸 1+4) 10g草酸溶于 盐酸( 酸性草酸洗涤液:称取10g草酸溶于10 mL盐酸(1+4) 中,用于洗涤氧化性物质 硝酸洗涤液:常用浓度(1+9) 1+4) 硝酸洗涤液:常用浓度(1+9)或(1+4)

最新版准则食物查验检测质量手册

最新版准则食物查验检测质量手册
某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CDC/QM-201
第1页 共3页
04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条款对照表
第四版 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201年4月1日
评审准则
章条款要求
对应中心管理体系文件章条款
章条款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组织基本条件
----------------------------------------
抽样检验检测结果的解释
----------------------------------------
检验检测报告的意见和解释
----------------------------------------
某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CDC/QM-201
第3页 共3页
04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条款对照表
104-105
纠正措施
106-109
预防措施
106-109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 /QM-201
第2页 共3页
01 目 录
第x版 第0次修订
颁布日期: 年 月 日
章 节
标 题
页 码
持续改进
106-109
记录控制
110-111
内部审核
112-113
管理评审
11
检验检测档案的保存期限
----------------------------------------
《量值溯源程序》**CDC/
《标准物质管理程序》**CDC/
管理体系(总则)
----------------------------------------
管理体系
----------------------------------------

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标准(2022年参考新模板)

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标准(2022年参考新模板)

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标准(2022年参考新模板)1前言1.1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检测》是应用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了解当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发展方向;了解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性;掌握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

以便在生产与品质管理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具备从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的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对食品质量控制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发展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向一致,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按项目进行,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为载体,设置项目;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整合课程内容。

陈述性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和够用为度,过程性知识融入到仿真实训中,使课本中枯燥的专业知识通过仿真实训鲜活起来。

在仿真实训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较快的学习新知识,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潜力。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能掌握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和相关管理体系,具备能将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应用于各类食品加工中。

并熟悉食品生产操作相关的规范、检测程序之间的联系,具有必要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专业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熟悉质量控制的工具与常用方法.会阅读相关的技术文件.熟悉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管理体系.能将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各类食品加工中 .能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程序进行食品质量控制 .熟悉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3、课程内容和要求4 教学条件4.1 师资条件:双师结构职称专兼比4.2 实训条件:主要仪器设备气相色谱无菌锅5 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食品检验标准汇总表
样品 标准 砷 铅 馒头 GB/T2118-2007《小麦粉馒头》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水分及挥发物 榨油 GB10464-2003《葵花籽油》 酸值 色泽 过氧化值 砷 铅 镉 亚硝酸盐 肉制品 GB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 》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检测项目 子项目 子项目检测标准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T4789.3-2010 GB/T4789.4-2010 GB/T4789.5-2012 GB/T4789.10-2010 GB/T5528-2008 GB/T5530-2005 GB/T5525-2008 GB/T5538-2005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T5009.15-2003 GB5009.33-2010 GB/T4789.1-2010 GB/T4789.17-2003 GB/T4789.2-2010 GB/T4789.3-2010 GB/T4789.4-2010 GB/T4789.5-2012 GB/T4789.10-2010 备注
砷 铅 拉皮 菌落总数 CFZJS03X02-2003《凉皮粉皮检验 大肠菌群 技术规范》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砷 铅 蛋制品 GB2749-2003《蛋制品卫生标准》 菌落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总酸 砷 铅 酱腌菜 企业标准 大肠菌群 沙门氏菌 致病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硝酸盐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 4789.10-2010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T5009.39-2003 GB/T5009.11-2003 GB/T5009.12-2010 GB4789.3-2010 GB4789.4-2010 GB4789.5-2012 GB 4789.10-2010 GB5009.33-2010 套用一般使用标准 参考大酱检测标准中 致病菌子项目检测项 目数量 无法查询该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检验标准精选(最新)G4789.1《GB4789.1~31、33~3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4789.1《GB/T4789.1-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4789.2《GB/T4789.2-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4789.3《GB/T4789.3-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4789.4《GB/T4789.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4789.7《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4789.8《GB/T4789.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4789.9《GB/T4789.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G4789.10《GB/T4789.1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4789.30《GB/T4789.3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4789.32《GB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4789.34《GB/T4789.34-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双歧杆菌检验》G4789.35《GB/T4789.35-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G4789.36《GB/T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4789.37《GB/T4789.3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G4789.38《GB/T4789.38-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G4789.39《GB/T4789.3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4789.40《GB/T4789.40-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5009.7《GB/T5009.7-2008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G5009.8《GB/T5009.8-2008食品中蔗糖的测定》G5009.9《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G5009.19《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23《GB/T5009.23-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B2、Gl、G2的测定》G5009.33《GB/T5009.33-2008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5009.49《GB/T5009.49-2008发酵酒及其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69《GB/T5009.69-2008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5009.88《GB/T5009.88-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5009.118《GB/T5009.118-2008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G5009.146《GB/T5009.146-2008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G5009.162《GB/T5009.162-2008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G5009.190《GB/T5009.190-2006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的测定》G5009.191《GB/T5009.191-2006食品中氯丙醇含量的测定》G5009.204《GB/T5009.204-2005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5009.205《GB/T5009.205-2007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毒性当量的测定》G5009.206《GB/T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5009.207《GB/T5009.207-2008糙米中5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08《GB/T5009.208-2008食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G5009.209《GB/T5009.209-2008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5009.210《GB/T5009.210-2008食品中泛酸的测定》G5009.211《GB/T5009.211-2008食品中叶酸的测定》G5009.212《GB/T5009.212-2008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3《GB/T5009.213-2008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G5009.218《GB/T5009.218-2008水果和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5009.219《GB/T5009.219-2008粮谷中矮壮素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0《GB/T5009.220-2008粮谷中敌菌灵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1《GB/T5009.221-2008粮谷中敌草快残留量的测定》G5009.222《GB/T5009.222-2008红曲类产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5127《GB5127-1998食品中敌敌畏﹑乐果等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5530《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G5413《GB/T5413.1~32-1998婴幼儿配方食品和乳粉通用检验方法》G5535.1《GB/T5535.1-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乙醚提取法》G5535.2《GB/T5535.2-1998动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测定:己烷提取法》G5538《GB/T5538-2005动植物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7628《GB/T7628-2008谷物中维生素B1测定》G7629《GB/T7629-2008谷物中维生素B2测定》G7718《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9676《GB9676-2003牛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限量》G9695.5《GB/T9695.5-2008肉与肉制品pH测定》G9695.6《GB/T9695.6-2008肉制品胭脂红着色剂测定》G9695.7《GB/T9695.7-2008肉与肉制品总脂肪含量测定》G9695.8《GB/T9695.8-2008肉与肉制品氯化物含量测定》G9695.10《GB/T9695.10-2008肉与肉制品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G9695.18《GB/T9695.18-2008肉与肉制品总灰分测定》G9695.20《GB/T9695.20-2008肉与肉制品锌的测定》G9695.21《GB/T9695.21-2008肉与肉制品镁含量测定》G9695.25《GB/T9695.25-2008肉与肉制品维生素PP含量测定》G9695.29《GB/T9695.29-2008肉制品维生素C含量测定》G9696《GB/T9696-2008动植物油脂水分和挥发物含量测定》G10221《GB/T10221-1998感官分析术语》G10765《GB10765~10770-1998婴幼儿食品》G10784《GB/T10784-2006罐头食品分类》G10786《GB/T10786-2006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G12087《GB/T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12399《GB/T12399-1996食品中硒的测定》G12456《GB/T12456-2008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12457《GB/T12457-2008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G13025.7《GB/T13025.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G13432《GB13432-2004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14553《GB14553-2003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G14614.4《GB/T14614.4-2005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测定吹泡仪法》G14772《GB/T14772-2008食品中粗脂肪的测定》G15193《GB15193.1~2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16285《GB/T16285-2008食品中葡萄糖的测定酶-比色法和酶-电极法》G16286《GB/T16286-1996食品中蔗糖的测定方法》G16287《GB/T16287-199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方法》G16290《GB/T16290-1996感官分析方法学:使用标度评价食品》G16291《GB/T16291-1996感官分析:专家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导则》G16319《GB16319-1996食品中敌百虫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0《GB16320-1996食品中亚胺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23《GB16323-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最大残留限量标准》G16333《GB16333-1996双甲脒等农药在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G16334《GB16334-1996γ辐照装置食品加工实用剂量学导则》G16336《GB16336-1996食品中阿特拉津残留量的测定》G16337《GB16337-1996大豆及谷物中氟磺胺草醚残留量的测定》G16338《GB/T16338-1996粮食中绿麦隆残留量的测定》G16339《GB/T16339-1996大米中禾大壮残留量的测定》G16340《GB/T16340-1996食品中灭幼脲残留量的测定》G16341《GB/T16341-1996食品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G16342《GB/T16342-1996食品中锑的测定》G16343《GB/T16343-1996食品中镍的测定》G16346《GB/T16346-1996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G16740《GB16740-1998保健食品通用标准》G16860《GB/T16860-1998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G16861《GB/T16861-1998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G16919《GB/T16919-1998食用螺旋藻粉》G17022《GB17022-1998盐碘现场半定量检测包质量评定标准》G17321《GB/T17321-1998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G17328《GB17328-1998食品中稳杀得、精稳杀得残留量的测定》G17329《GB17329-1998食品中双甲脒残留量的测定》G17330《GB17330-1998食品中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测定》G17331《GB17331-1998食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2《GB17332-1998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17333《GB17333-1998食品中除虫脲残留量的测定》G17334《GB17334-1998食品中游离棉酚的测定》G17335《GB17335-1998食品中栀子黄的测定》G17336《GB17336-1998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G17337《GB17337-1998食品中锗的测定》G17338《GB17338-1998食品包装用丙烯腈-苯乙烯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G17356《GB/T17356.1~5-1998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G17375《GB/T17375-1998动植物油脂灰分测定法》G17406《GB/T17406-1998食品中植酸的测定》G17407《GB/T17407-1998食品中微生素B6的测定》G17408《GB/T17408-1998大米中稻瘟灵残留量的测定》G17527《GB/T17527-1998胡椒精油含量测定方法》G17528《GB/T17528-1998胡椒碱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18407.5《GB/T18407.5-200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乳与乳制品产地环境要求》G18627《GB/T18627-2002食品中八甲磷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8《GB/T18628-2002食品中乙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29《GB/T18629-2002食品中扑草净残留量的测定方法》G18630《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G18782《GB/T18782-2002调味品中3-氯-1,2-丙二醇的测定》G18962《GB/T18962-2003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铅离子的测定》G18979《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素的测定》G19338《GB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限量》G19339《GB/T19338-2003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G19426《GB/T19426-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8《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49《GB/T19649-2006粮谷中47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19650《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37种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19495.1《GB/T19495.1-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通用要求和定义》G19495.2《GB/T19495.2-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G19495.3《GB/T19495.3-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提取纯化方法》G19495.4《GB/T19495.4-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性PCR检测方法》G19495.5《GB/T19495.5-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核酸定量PCR检测方法》G19495.6《GB/T19495.6-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基因芯片检测方法》G19495.7《GB/T19495.7-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抽样和制样方法》G19495.8《GB/T19495.8-2004转基因产品检测蛋白质检测方法》G20188《GB/T20188-2006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G20364《GB/T20364-2006动物源产品中聚醚类残留量的测定》G20361《GB/T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G20362《GB/T20362-2006鸡蛋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73《GB/T20373-2006变性淀粉中乙酰基含量的测定酶法》G20374《GB/T20374-2006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测定》G20375《GB/T20375-2006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中羧甲基含量的测定》G20376《GB/T20376-2006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含量的测定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G20377《GB/T20377-2006变性淀粉乙酰化二淀粉己二酸酯中己二酸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0378《GB/T20378-2006原淀粉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G20379《GB/T20379-2006淀粉衍生物葡萄糖浆、果糖浆和氢化葡萄糖浆成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0380.1《GB/T20380.1-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含量》G20380.2《GB/T20380.2-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含量》G20380.3《GB/T20380.3-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G20380.4《GB/T20380.4-2006淀粉及其制品重金属含量: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含量》G20741《GB/T20741-2006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栩色谱-串联质潜法》G20743《GB/T20743-2006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串联质谱法》G20744《GB/T20744-2006蜂蜜中甲硝唑、洛硝哒唑、二甲硝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5《GB/T20745-2006畜禽肉中癸氧唪酯残留景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G20746《GB/T20746-2006牛、猪的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和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47《GB/T20747-2006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48《GB/T20748-2006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约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0《GB/T20750-2006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帘擘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1《GB/T20751-2006鳗鱼及制品中十五种喹酮类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2《GB/T20752-2006猪肉、牛肉、鸡肉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53《GB/T20753-2006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G20754《GB/T20754-2006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G20755《GB/T20755-2006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6《GB/T20756-2006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G20757《GB/T20757-2006蜂蜜中十四种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58《GB/T20758-2006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59《GB/T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帘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60《GB/T20760-2006牛肌肉、肝、肾中的α-群勃龙、β-群勃龙残留量的测定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2《GB/T20762-2006畜禽肉中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残留量的测定》G20763《GB/T20763-2006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残留量的测定》G20764《GB/T20764-2006可食动物肌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0765《GB/T20765-2006猪肝脏、肾脏、肌肉组织中维吉尼霉素Ml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0766《GB/T20766-2006牛猪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卡米赤霉酮、贱留量的测定色谱一质谱法》G20767《GB/T20767-2006牛尿中玉米赤霉醇、己烯酚、己烷雌酚、双烯雌酚贱留量的测定色谱-质谱法》G20768《GB/T20768-2006鱼和虾中有毒牛物胺的测定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G20769《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G20796《GB/T20796-2006肉与肉制品中甲萘威残留量的测定》G20797《GB/T20797-2006肉与肉制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G21164《GB/T21164-2007蜂王浆中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65《GB/T21165-2007肠衣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6《GB/T21166-2007肠衣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7《GB/T21167-2007蜂王浆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8《GB/T21168-2007蜂蜜中泰乐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169《GB/T21169-2007蜂蜜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测定-液相色谱法》G21172《GB/T21172-2007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G21173《GB/T2117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174《GB/T2117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21234《GB/T21234-2007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G21235《GB/Z21235-2007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G21265《GB/T21265-2007辣椒辣度的感官评价方法》G21266《GB/T21266-2007辣椒及辣椒制品中辣椒素类物质测定及辣度表示方法》G21310《GB/T21310-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甲状腺拮抗剂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1《GB/T21311-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12《GB/T21312-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14种喹诺酮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3《GB/T21313-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4《GB/T21314-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头孢匹林、头孢噻呋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法》G21315《GB/T21315-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6《GB/T21316-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17《GB/T21317-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18《GB/T21318-2007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残留量检验方法》G21319《GB/T21319-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21320《GB/T21320-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21321《GB/T21321-2007动物源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G21322《GB/T21322-2007动物源食品中3-甲基喹喔啉-2-羧酸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323《GB/T21323-2007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1324《GB/T21324-2007食用动物肌肉和肝脏中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量检测方法》G21658《GB/T21658-2008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指南》G21659《GB/T21659-2008植物检疫措施准则辐照处理》G21676《GB/T21676-2008乳与乳制品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700《GB/Z21700-2008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1《GB/Z21701-2008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02《GB/Z21702-2008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3G21703《GB/T21703-2008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G21704《GB/T21704-2008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G21722《GB/Z21722-2008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724《GB/Z21724-2008出口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21911《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12《GB/T21912-2008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21913《GB/T21913-2008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G21914《GB/T21914-2008茶饮料中乙酸苄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1915《GB/T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液相色谱法》G21916《GB/T21916-2008水果罐头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17《GB/T21917-2008饮料中乙基麦芽酚的测定方法》G21918《GB/T21918-2008食品中硼酸的测定》G21922《GB/Z21922-2008食品营养成分基本术语》G21927《GB/T21927-2008食品中叔丁基对苯二酚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1928《GB/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G21981《GB/T21981-2008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28.80G21982《GB/T21982-2008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22031《GB/T22031-2008干酪及加工干酪制品中添加的柠檬酸盐含量的测定酶-比色法》G22035《GB/T22035-2008乳及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检验气相色谱法》G22110《GB/T22110-2008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22220《GB/T22220-2008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1《GB/T22221-2008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2《GB/T22222-2008食品中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22223《GB/T22223-2008食品中总脂肪、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测定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G22224《GB/T22224-2008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酶重量法和酶重量法-液相色谱法》SB10386《SB/T10386-2004禽畜肉中氯霉素的测定》SB10387《SB/T10387-2004禽畜肉和水产品中呋喃唑酮的测定》SB10388《SB/T10388-2004畜禽肉中磺胺二甲嘧啶的测定》SB10389《SB/T10389-2004肉与肉制品中山梨酸的测定》Q2344《QB/T2344-1998两性表面活性脂肪烷基二甲甜菜碱》Q2345《QB/T2345-1998脂肪烷基二甲基甜素碱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WS234《WS/T234-2002食品中放射性物质检验镅-240的测定》NY447《NY/T447-2001韭菜中甲胺磷等7种农药残留检测方法》NY448《NY/T448-2001蔬菜上有机磷等农药残毒块速检测方法》NY449《NY/T449-2001玉米种子纯度盐溶蛋白电泳鉴定方法》NY672《NY/T672-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通用要求》NY673《NY/T673-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抽样》NY674《NY/T674-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DNA提取和纯化》NY675《NY/T675-2003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大豆定性PCR方法》NY5295《NY/T5295-2004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HJ80《HJ/T80-2001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