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终极版

合集下载

09年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09年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第⼗⼀章 特殊⼈际关系交往技法 ⼀、名词解释 1、代际关系:是指⼀定社会中的⼀定年龄层的⼀代⼈同其他年龄的⼀代⼈之间的关系。

即共存于⼀定社会中相邻⼏代⼈的关系。

2、代沟:是指不同代⼈之间在⼈⽣观、价值观、兴趣、爱好、⾏为取向等⽅⾯产⽣的差异。

3、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的利益⽽和他⼈争胜的⼀种⾏为。

4、涉外:是指⼀个国家的个⼈或群体与其他国家的个⼈或群体的交往关系,即涉及外事交往关系。

⼆、选择题 1、特殊⼈际关系技法的研究对象:异性关系、代际关系、竞争关系、涉外关系。

2、建⽴和谐的代际关系不仅是⽂明社会进步的象征,⽽且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计。

三、问答题 1、异性交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异性交往应坦然⼤⽅ (2)异性交往要保持⼀定的距离 (3)在公共场合的异性交往切忌过于随便:A.着装不可随便B.⾔谈举⽌不可随便C.在娱乐场所不可随便D.谈⼼不可随便E.增强防范意识 (4)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下属与男上司的交往技法A.勤奋学习,不断提⾼素质,努⼒做好本职⼯作B.⾃尊⾃重C.警惕诱惑,注意⾃我保护 D.尊重和关⼼上司,注意⽅式⽅法 (5)与异性上司交往的技法:男下属与⼥上司的交往技法A.尊重⼥上司B.消除偏见C.戒骄戒躁D.维护⼥上司的尊严 2、60年代出⽣⼈的特点? (1)有理想、爱祖国,愿为振兴中华⼲⼀番事业 (2)渴望⼈才,有强烈的求知欲 (3)关⼼国家⼤事,渴望改⾰,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4)有强烈的⾃主意识,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发表意见 (5)渴望政治开明、社会民主,憎恨腐败,敢于抨击社会⼀切不正之风 3、调适代际关系的技法? (1)⽼青相依,和睦共处 A、坚持⽼青相依、密切合作、和睦相处的和、基本原则 B、尊⽼爱幼上两代⼈和睦相处的关键 C、求同存异是两代⼈和睦相处的前提 (2)搞好家庭养⽼,建⽴和谐的家庭代际关系 A、让⽼年⼈的基本⽣活得到保证 B、加强对⽼年⼈的精神慰藉 C、照顾⽼年⼈的⽣活习惯和特殊要求 D、关⼼和⽀持⽼年⼈的各种未了⼼愿的实现 E、防⽌厌⽼宠幼,保持代际平衡 F、树⽴⽼当⾃强的⽼年观,增强⾃我养⽼能⼒ 4、怎样搞好养⽼的代际关系? (1)让⽼年⼈的基本⽣活得到保证(2)加强对⽼年⼈的精神慰藉 (3)照顾⽼年⼈的⽣活习惯和特殊要求(4)关⼼和⽀持⽼年⼈的各种未了⼼愿的实现 (5)防⽌厌⽼宠幼,保持代际平衡(6)树⽴⽼当⾃强的⽼年观,增强⾃我养⽼能⼒ 5、竞争的含义、特征与合作关系? 竞争:是指社会交往中为了⾃⼰的利益⽽和他⼈争胜的⼀种⾏为。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人际关系作为角色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关系一样,必然受生产关系的制约,还要受其他社会关系的影响,因而应该把人际关系置于社会关系中加以考察。

同时,也应看到,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真正的实在现象。

(2)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人际关系一开始就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社会关系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

当然,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是两个级别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论概括力。

社会关系强调现实关系的整体方面,非个性方面,而人际关系则更多地从个体、个性方面来表现现实方面。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并不是一回事。

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它一方面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关系还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主要有法律的关系、道德的关系等等。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0910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P131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一机一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P133、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

P684、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

P1305、夫妻关系:是指男女两性依照法律规定结合为夫妻,建立家庭的关系。

P1396、代际关系:是指上下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泛指青年人与老年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P1407、地缘关系:是依据人们的出生地或共同生活居住地域而结成的关系。

P1418、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

P1709、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P24210、自我挫伤:是指由个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对自信心和自尊心的损害。

P25411、自我介绍:是指在没有中介人、无需中介人或者虽有中介人参与但仍有必要加以补充的情况下,自己向交际对方就自身情况所做的简单说明。

P25512、自我修养:指一个人按照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通过学习、磨砺、陶治性情、修身养性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P24713、交际礼仪修养: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通过对交际礼仪规范的学习、训练,达到一定的交往礼仪要求和水平。

P24814、人际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者说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P23715、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终极版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终极版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终极版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课程代码03291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自考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的实质是〔B 〕A.血缘关系B.利益关系C.亲缘关系 D.地缘关系2.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 C )A.角色冲突B.角色期望C.角色扮演 D.角色完成3.1964年出版的关于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著作《人们玩弄的游戏》的作者是( D )A.霍曼斯B.戈夫曼C.马斯洛 D.伯恩内4.人们通常使用“共同言语〞来说明是否存在建立人际关系的根底,足以说明的是( B )A.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B.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C.精神产品的生产方法对人际关系的影响D.修养水平对人际关系的影响5.人际关系的建立在时间上需要经历的高级阶段或最高层次是指( A )A.依附阶段B.吸引阶段C.融合阶段 D.注意阶段6.人际交往最主要的手段是〔A 〕A.言语手段B.物质手段C.经济手段D.法律手段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人际交往条件的是( B )A.交往的时间和空间B.交往频率C.交往动机 D.交往距离8.人际交往中的血缘关系不包含...〔D 〕A.兄弟关系B.夫妻关系C.代际关系D.业缘关系9.应酬型人际交往多指一般性的交往关系,其功利性( A )A.较弱B.较强C.适度 D.因人而宜10.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不包含...〔B 〕A.自然环境因素和空间距离因素B.心理动力、心理特征、心理现象、心理障碍等因素C.习俗礼仪因素和道德标准的因素D.价值观念因素和法律法规因素11.提出三维人际关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P·贝尔斯B.莫雷诺C.赫茨伯格 D.舒兹12.正确的公平观不包含...〔D 〕A.公平是有条件的B.公平具有时代性C.公平具有文化性 D.公平是绝对的13.相容原则是指( )A.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恰当B.交往双方相互体谅,替对方着想C.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D.交往双方相互了解,相互换位思考14.美国心理学专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撰写的《无声的空间》一书中认为,个人空间的地域距离范围是( C ) A.0~46cmB.46~122cmC.122~610cm D.610cm以上15.在非言语沟通中,咳嗽属于( )A.辅助言语符号系统B.光学——动力符号系统C.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D.视线接触符号系统16.俗语“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适度的自我暴露技法中指的是( B )A.透明的窗格,也叫公开自我 B.不透明的窗格,也叫茫然的自我C.隐敝的窗格,也叫隐敝着的自我 D.未知的窗格,也叫未知自我17.在西汉时期,韩信在街上受恶少胯下之辱,愤慨的热血一下子涌遍周身,可他咽下了这口气,从恶少胯下钻了过去。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九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九

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九第九章人际影响1、遵从行为的分类:(1)群体中个人行为的分类(遵从、非遵从①反模仿即反遵从②非模仿即独立)(2)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简单的服从、内心接受、认同)2、遵从的理论:个性理论、群体理论3、影响遵从的因素:个体的特点、群体的特点、任务的特点4、偏离和独立的理论:(1)对抗理论(如果个体完成这些行为的自由受到威胁或被减弱了的话,他就会体验到要重新获得这种自由的一种动机上的“激起”,这种动机上的激起称为“对抗”)(2)去个性化(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3)个人特质信任学分理论5、发生感染的四个条件:(1)不雅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必然的方式行动;(2)不雅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3)不雅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4)不雅察了榜样之后,不雅察者完成这种行为。

6、班杜拉认为模仿有三种功能:(1)使原有的行为得以巩固或改变;(2)学到新的、本来不会的行为动作;(3)使本来暗藏存在的而未表示的行为得到表示。

7、时尚的特点:在于它的时间性强,在于它的变化的标的目的,在于新、奇、特。

8、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为阵热、流行和时狂。

9、研究时尚具有现实意义:(1)时尚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说,乃是群体新思想、新价值不雅和新行为方式的形成过程。

因此,它是我们了解、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一面窗子。

(2)研究时尚现象,对于弄清时尚的概念、特点、时尚文化的机制和规律,丰富人际关系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3)时尚现象特点和规律的掌握,对发展商品生产、调节市场需求有必然参考价值。

10、时尚现象的表示形式:(1)文化态度(外语热、经商热等)(2)装饰(长发热、古玩热等)(3)风度礼仪(握手拥抱、Bye-Bye等)(4)生活行为方面11、时尚现象的特点:(1)包含的内容很广。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自考《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重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真题课程代码:032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真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局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 A 〕5-142A.业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2.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D 〕1-7A.血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利益关系3.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是〔 C 〕1-8A.人际关系的历史性B.人际关系的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社会性D.人际关系的感情性4.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由和谐→矛盾→分居→离异的变化。

这种情形属于〔B 〕1-12A.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特点的表现B.人际关系的变动性特点的表现C.人际关系的感情性特点的表现D.网际关系的新特点的表现5.以下既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又是评估人际关系的方法是〔 A 〕1-27A.社会测量法B.社会调查法C.人物推定法D.统计法6.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在以下研究方法中实际上也属于一种观察法的是〔 B 〕1-26A.文献法B.实验法C.参照测量法D.社会调查法7.提出“生产本身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

〞这一观点的是〔 C 〕2-32A.梅奥B.马斯洛C.马克思D.赫茨伯格8.马克思的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的观点出自〔 B 〕2-34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德意志意识形态》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9.马斯洛的“七种需要理论〞出自于〔 D 〕2-41A.《科学心理学》B.《存在心理学探究》C.《人性能到达的境地》D.《动机与个性》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被称为“制造性的需要〞指的是〔 C 〕2-41A.认识与理解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完成的需要D.追求完美的需要11.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2-53A.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B.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C.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D.美国学者雅各布·莫雷诺12.以下属于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D 〕3-74A.相互接触B.相互补充C.相互悦纳D.人的生产13.人际交换理论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延续。

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八)

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八)

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复习资料(八)-自考串讲笔记第十二章人际合作与冲突1、社会交换理论——用来考察人际合作与冲突的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交换理论是互动理论取向中的一种观点。

(所谓互动是指一方或多方的反应取决于或依赖于另一方所说所做的程度。

)霍曼斯等人的社会交换理论(1961)就是用来解释人际交互作用的原因的。

按照这个理论,每次人们彼此打交道时,必须付出某些代价,也获得一定的奖励。

互相作用的结果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表示:结果=奖励—代价。

按照社会交换理论,对于任何一种人际交互作用,都可以从代价、奖励和结果来考察。

这个理论认为,一个人可以考察他所获得的结果从而决定交往会延续多久以及令人满意的程度。

不足:首先,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人们交往的目的是为着付出较少的代价而获得较大的奖励,人们的交往是某种形式的交换。

这无疑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之间赤裸裸的交易性质和冷酷的人际关系本质。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际关系的本质并不是这样。

其次,在交往结果=奖励—代价,比较水平以及选择比较水平等论述中,也有着机械主义倾向。

这些不足使社会交换理论的实用意义有了明显局限。

2、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1)社会两难情景(模拟社会两难的游戏、公共利益两难情景)(2)囚徒两难情景3、合作的理论:(1)权力理论——卡普罗p353-355(2)合作的协商理论——科默利达和切科夫p3554、影响合作的因素:(1)回报(2)对他人动机的知觉(3)沟通(4)威胁(5)群体规模(6)个人倾向性5、在社会交换情景中有四类行为形式:(1)竞争者(动机是为了取胜)(2)合作者(动机是社会交换中涉及到的所有人获得的奖励能达到最大)(3)个人主义者(动机是不仅使自己取胜而且主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最大)(4)平衡者(动机是在特定社会交换情景中如何缩小所有人所得奖励之间的差异,使之平衡。

)6、冲突的形式:(1)个人内部的冲突(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2)人际冲突(“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7、冲突的原因:(1)对稀有资源的竞争(2)归因(3)报复(4)信息沟通不良8、冲突的管理和解决:(1)威胁的作用①多伊奇和克斯的模拟研究:多伊奇和克斯提出,利用威胁将会损害冲突的解决,并且,当冲突双方拥有权力和威胁时,解决冲突变得困难了。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人际关系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问答题】试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非言语沟通系统”。

2.【单选题】把为群体、为他人服务作为第一要务,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A.理性价值观B.美的价值观C.社会性价值观D.经济性价值观3.【单选题】人际关系按好坏程度划分,由好到坏正确排序是()A.亲密型—团结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B.团结型—亲密型—维持型—冲突型—疏离型—决裂型C.亲密型—团结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D.团结型—亲密型—冲突型—维持型—疏离型—决裂型4.【问答题】试述亲密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5.【单选题】人们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A.道德规范B.政治规范C.法律规范D.经济规范6.【单选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中“知己” 一词,归属于影响人际关系的()A.利益因素B.情感因素C.尊严因素D.交往主体因素7.【问答题】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欲求也不断增加。

人际关系日益广泛和复杂,人们心理上产生的间題也越来越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0%一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间题。

请据此回答下列间题:(1)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哪些? (7 分)(2)如何有效地消除和调试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3 分)8.【单选题】体现人际交往最基本动机的原则是()A.平等原则B.诚信原则C.礼貌原则D.互利原则9.【单选题】虞晓骏先生列举的网际关系的特征不包括()A.多维性B.虚拟性C.无国界性D.不确定性10.【问答题】简述精神生产对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影响。

11.【单选题】在交往中,如果一方不看对方,可以表示的意思有()A.害怕对方B.轻视、蔑视对方C.心里有事而心神不定D.感到愧对对方E.厌恶对方或漠不关心12.【单选题】下列属于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

09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09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五章

09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五章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一、名词解释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2、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3、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4、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5、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6、法律关系: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7、宗教关系:是指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二、选择题1、人际关系划分为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法律关系、宗教关系。

2、宏观经济关系一般指集团指或阶级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3、微观经济关系一般指个人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4、人际关系学所要研究探讨的是微观经济关系。

5、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6、生产产品的分配或利润的分配,个人消费的分配等,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决定的。

7、经济关系主要包括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等,其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8、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9、基本道德规范的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了重点阐述。

10、血缘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

11、确立夫妻关系的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夫妻之间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之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

12、业缘关系是以人们的职业生活为纽带而结成的关系13、人际关系类型按不同性质关系分:对抗关系和。

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

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

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自考《人际关系学》必考考点汇总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定义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这条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二,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

第三,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二、人际关系的实质人际关系(除与生俱来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的本性的要求。

而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

因此,我们认为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利益绝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

人们相互交往,建立某种人际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一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其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人类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

2.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

4.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道德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

即便是血缘、亲缘、地缘关系,也脱离不了利益关系。

(三)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人际关系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非对抗性的、积极友好的交往关系和消极对抗性的人际关系。

三、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维度是分类的有组织的层次结构,或称为级别。

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尊卑与亲疏的表现非常明显。

尊卑有序,在中国农村,更是人际交往的突出特点。

四、人际关系的特点(一)社会性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

《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人际关系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基本概述※1、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网际关系:是以网络和数字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

※3、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4、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基本知识1、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包括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

2、人际关系从其性质来看,大体可分为非对抗性的、积极友好的交往关系和消极对抗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有:(1)社会性,(2)历史性,(3)客观性,(4)情感性,(5)复杂性,(6)变动性等。

6、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实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来决定的。

※7、人际关系的确立必须实具备三个条件:1、人际关系的主体,2、人际需要,3、人际接触或主动。

8、人际交往的内容包括:人际沟通、人际相互作用、人际知觉。

9、在人际交往中,人的情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1)结合性情感(具有积极性);(2)分离性情感(具有消极性)10、网际关系新特点:多维性、全球性、虚拟性、不确定性、非中心化等。

11、人际关系学实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科学(三大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12、美国心理学家梅奥拿学友通过“霍桑实验”的研究于1933年在《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中首次。

14、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

15、研究人际关系学的具体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统计法等。

16、社会调查法的具体调查方法有:普通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代码03291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2、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

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三、简答题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

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2、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罗特利斯的专着和与人合着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1)亲缘与朋友关系(2)斗争和等级关系(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

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

劳动使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3、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5)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4、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及注意点?(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2)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物质手段:是指用以进行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2、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3、整体效应:是指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三、问答题1、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2)交往手段(3)交往环境(4)交往目的(5)交往过程(6)交往内容2、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有哪些?(1)利益因素(2)情感因素(3)尊严因素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第五章人际关系的类型一、名词解释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2、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3、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4、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5、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6、法律关系: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7、宗教关系:是指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三、问答题1、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1)生产关系 (2)分配关系 (3)交换关系 (4)消费关系2、政治关系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1)原始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关系(2)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3、怎样理解道德关系?(1)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2)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3)新出现的道德关系问题一起全社会的关注(4)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一、名词解释1、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2、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3、群体:是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们的联合体4、社会制度(1)社会形态:广义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家庭制度(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狭义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制度、门诊制度三、问答题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仪表风度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什么是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1)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2)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3)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3、什么是魏斯的社会关系律?1974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1)依附需要 (2)社会整合需要 (3)价值保证需要(4)可靠同盟需要 (5)需求指导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4、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1)气质(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通过你叫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5、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1)人的需要 (2)人的动机 (3)需要、动机与交往行为(4)兴趣 (5)理想和信念 (6)价值观和世界观6、自我概念的含义、构成、特征?含义: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

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构成:(1)反映评价(2)社会比较(3)自我感觉特征:(1)其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2)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4)具有缓慢的变化7、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社会地位A、其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B、其制约或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C、其制约或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2)职业类别A、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B、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类型C、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3)知识层次A、科学文化相近、知识层次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多B、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少第七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一、名词解释1、原则:一般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定的行为准则2、礼貌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谦虚、恭敬、相互尊重的原则3、互利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对物质、精神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原则4、人道原则: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原则5、择善原则:指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原则,即择善而交,择善而从的原则6、适度原则: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7、相容原则:指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的原则8、积极原则:指交往中以主动,热情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以获得对方反映的原则9、理解原则: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10、自律原则:指在人与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则三、问答题1、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1)解除困惑 (2)有据可依 (3)增强自信 (4)缓解抑郁 (5)改善关系2、如何树立正确的平等观?(1)平等时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A.平等是有条件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B.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2)平等时现实的A.平等具有时代性B.平等具有地域性C.平等具有文化性D.平等是发展变化的第八章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技法一、名词解释1、羞怯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感觉难为情,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