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_以山西为例
X i (平均数) 5729.18
σ i(标准差) 2671.60
Xi −σi
3057.58
24.19 20.7 6.36 19.00 12.67 3.85 5.19 8.03 2.51
42.33 39.56 20.63 22.62 21.70 16.94
选取原煤产量、人均产量、采矿业从业人数比重三个指标来反应资源
型城市的特征。山西11 个地级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运城市之
外, 其它1 0 个地级市的三个指标全部远远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甚至是
全国平均水平的几倍, 表明山西的这些地级市都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
市。从历年的数据看, 山西的平均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属于典
表4 株洲市多边形单元G D P 差距变化情况
项目 A B
1995 年 863007 18.39
2000 年 1467553 19.63
2005 年 2378369 20.41
2008 年 4371327 22.44
注:A=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万; B=极大值与极小值之比。资料源自《湖南省统 计年鉴》(1996-2009年)。
城市探索
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以山西为例
赵康杰 赵玉娟 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科学界定资源型城市是促进资源型区域转型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个区域资源型城市界定与分类的方法,并以山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西 11个地级市中有8个为资源型城市,其中5个为重度资源型城市,3个为轻度资源型城市。
Xi 、σi 分别表示山西所有地级市第i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X ij 表 示第j个城市第i项指标的取值。在定量判定时,原则上评价指标体系中的 指标都有满足界定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 需要考虑到城市起源、发展阶 段、历史贡献等,对于资源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也应判定为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和界定
界定方式一: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魁先生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数指标,同时考虑到历史沿革、城市发展及统计上的误差因素,以1999年为基准,提出界定矿业城市的指标体系:1 矿业产值地级市大于一亿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镇级大于4500万元;2 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大于5%;3 矿业从业人数大于6000人。符合上述指标之一即入选;4 此为,考虑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型矿业城市、统计数据明显遗漏的矿业城市,虽然低于前三项指标,也予以特别保留。按照上述标准统计结果,全国现有矿业城市(镇)426座,其中地级市78座,占全国236做地级市的33.05%;地级区盟8座;县级市98座,占全国427座县级市的22.95%;市属县级区26座;县城180座,占全国168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10.7%;建制镇36座。矿业城市数量较多的省区依次是河北、河南、贵州、山西、新疆、陕西、四川、江西、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山东、辽宁。
界定方式二: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年在《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界定原则和标准,他们根据:发生学原则,即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一种为“先矿后城”,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要关注他的全过程。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的方法确定资源型城市共计118个,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别为7—10个。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的1\4。在118个资源型城市中,煤城有63个,约占53%;森工城21个,占18%;有色冶金城12个,石油城9个,黑色冶金城8个,其他城市5个,分别占10%、8%、7%和4%。从城市行政级别构成来看,地级市47座,县级市71座。
262个资源型城市
262个资源型城市简介资源型城市是指以自然资源为产业基础的城市,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
这些城市依托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相关产业,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中国境内有许多资源型城市,其中就包括了262个。
资源型城市的分类资源型城市可以根据所依赖的主要资源类型进行分类。
根据资源的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将资源型城市分为以下几类:1.煤炭型城市:这类城市以煤炭资源为主要特征,煤炭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经济支柱。
例如山西省的太原、临汾等城市。
2.石油型城市:以石油资源为主要特征,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支柱产业。
例如中国的大庆市、新疆的克拉玛依市等。
3.天然气型城市:这类城市的特征是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长庆油田、四川盆地等地。
4.矿业型城市:以矿产资源为主要特征,矿产资源的开采及相关产业是这些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
例如山东省的青岛、山西省的运城等。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与挑战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资源的开采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源型城市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主要的挑战包括:1.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资源枯竭问题: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一些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
当资源枯竭后,这些城市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成为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城市。
3.单一经济结构: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些城市的经济结构往往过于单一。
一旦主导产业遇到困难,整个城市的经济就会受到冲击。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型城市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这限制了这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策略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资源型城市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一些策略可以帮助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包括:1.多元化经济:资源型城市应该寻求多元化的经济发展。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划分及矿产对城市发展影响探讨
所致,就其城市的总体特征而言,仍没有脱离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的范畴。九台市比重过低是
由于该市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指营城煤矿)已面临完全枯竭状态,其它煤矿的生产规模不大
所影响。蛟河市和松原市从业人员比重低,但是其产值所占比重高,是城市的主导产业。另
外,磐石市铁矿产值在本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确定为金属型资源型城市。表 3 中,和龙、
也是吉林省优势资源,位居全国第 9 位,但每年原油产量在东北三省中并不高,每年只有
450 万吨左右。煤炭产量更是远远低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而且,吉林省每年煤炭缺口大都
从黑龙江、辽宁引进。吉林省人均煤炭、石油占有量也分别低于辽宁和黑龙江。另外,吉林
省煤炭在全国也不具备优势,华北地区是我国的重点煤炭生产基地,特别是山西省产煤量最
采掘业总产 值(万元)
29579 154308 107307
231 35576 24398 11264 28175 32791 28406
占工业总产值 比重(%)
7.4 27.6 27.8 0.5 39.6 37.5 15.8 24.5 40.3 32.1
单位从 业人员
(人) 25570 71562 44229
0
矿产品产量 (万吨)
120
100
80
60
40
矿业产值(亿
元) 20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图 3 吉林省矿产品产量历年变化 图 4 吉林省矿业产值历年变化 资料来源:吉林省矿产资源年报,2003 年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及其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伏虎【摘要】本着动态性、本地化、相对性的判定原则,引入资源经济活动“区位熵指数”概念,设置资源产业地区GDP区位熵、地区劳动力区位熵、当地资源余量区位熵等三个指标,共同组成资源型地区判定体系,按照三个指标均值的偏离幅度作为资源型地区划分标准,并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和现实比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源型地区及其所处阶段进行划分。
研究表明,据此界定标准与判定方法得出的结果与我国现状较为贴合,从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客观、高效等优点,适宜作为资源型地区研究的基础性界定标准。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we must remain committed to the judge principles of dynamics, localization, and relativity nature.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location entropy index pertaining to resources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we must set up three indicators such as the GDP location entropy of resource-areas,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regional labor, and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local resources allowance; which i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judgment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regions. By regarding deviation amplitude of the mean value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as division standard of resource-based region, and by using relevant data to validate and compare with reality; we must divide our resource-based areas and their positions.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 ift closely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From a methodological sens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jective and efifcient, ideal as basic deifned standards for resource-based regional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5页(P66-69,72)【关键词】资源型地区;界定标准;区位熵;地区GDP;地区劳动力;资源余量【作者】伏虎【作者单位】重庆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重庆 43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1;F062.1我国学界和政界对资源型地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关注较多,但对其界定标准较为模糊。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转型原因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煤炭资源枯竭、企业亏损、经济下滑、 就业困难、城市 基础设施 落后及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 坏等问题,给焦作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措施 (1)推动工业 多元化 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 (3)加快农业 产业化 步伐。 2.成效 通过转型发展,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 轨道, 综合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城市资源各不相同,转型模式也不相 同,必须按照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首先,要从产业 结构、产业化程度、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存 在的问题,据此探讨整改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次,从地理位 置、资源、交通和政策等方面分析本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据此探讨当地应发展的主导产业;最后,进行综合规划与定位, 找到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微点拨废弃的煤矿可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进而发展集旅 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因煤而兴 19世纪末,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从1956年建市之初,焦作市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 优质 无烟煤 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 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 整的工业体系。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 源的开采和 加工业 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 市。 (2)生命周期:兴起期→ 繁荣 期→衰退期(或新生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 市场 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 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途径。 ①延长 产业链 ,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 主导 产业。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
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现提出以下意见: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增加就业、消除贫困、改善人居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根本动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拓展资源型城市发展空间。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
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实现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城区与矿(林)区、农村与城市、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抓紧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同时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解决好民生问题。
四是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
西部油气资源型城市(镇)可持续发展形势及对策
有 其 特 殊 性 。 已有 资 源 型 城 市 ( ) 的研 究 成 果 ,对 油 气 资 源 镇
型 城 市 ( ) 的 专 门 研 究 并 不 是 太 多 ,也 不 够 系 统 。 另 一 方 镇
在 经历 了 准 备 期 、成 长 期 后 , 目前 中 国 约 三 分 之 二 的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 处 于 成 熟 期 和 衰 退 期 [。部 分 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镇 4 1
【 要】随 着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 油 气 资 源型 城 市 ( ) 长期 积 累的 结 构 性 、体 制 性 、 生 态性 、功 能性 等 方 面 矛盾 和 问题 日益 凸现 。 摘 镇 分 析 了西部 油 气 资源 型 城 市 ( )发 展 面 临 的挑 战 和机 遇 ,提 出 了可 持 续发 展 措 施 建议 。 镇
郭志 仪/ U hy G O Z ii 李 志 贤/I hxa L i n Z i
( 兰州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甘 肃 兰 州 7 0 0) 3 00 (h col f cn mc, a zo n esy L nhu G nu70 0 T eSh o o E o o i LnhuU i ri, azo , as 3 0 ) s v t
资源 型城 市 ( ) 的全 部 。 镇
油 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是 资 源 型 城 市 ( ) 的 一种 但 义 具 镇 镇
资 源 型 城 市 ( ) 长 期 积 累形 成 的 结 构 性 、 体 制 性 、生 态 性 、 镇 功 能 性 等 深层 次 矛 盾 和 问 题 开始 显 现 , 油气 资 源 型 城 市 ( ) 镇
专 业 比 例 失 调 ;城 乡 差 别 较 大 ,农 业 落 后 ;地 方 科 技 人 才 匮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25•【字号】景府发[2011]27号•【施行日期】2011.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景府发[201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通过近几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赋予城市发展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深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1]68号)精神,结合我市转型发展实际,经市政府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和市第十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实施重大项目转型和发展初具规模的支柱产业为抓手,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推进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并进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经济转型工作的7个基本原则。
资源型城市转型课件
另一方面,即便是资源和市场均不出现大问题,由于资源开发提供的初级产 品附加值低,后续经济发展缺乏雄厚的资金积累,经济发展很难登上新台阶。 同时,与资源采掘相关的产业链在城市资源趋于枯竭或遭遇较大市场风波时, 产业链对城市经济的贡献将同步受到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区位优势不明显 的矿业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7.社会矛盾复杂
由于许多大型资源型产业都属于国有,很多都是中直或省直,造成了地 方与中央的矛盾;许多资源型产业对员工的伤害极大,这也造成了企业 与员工的矛盾;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等等
资源型城市问题根源性分析
• 首先,矿产资源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可耗竭性本身决定了矿山开发
二、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及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资源型城市的历史贡献
1.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及原材料支撑
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累计生产原煤529亿吨、原油55亿吨、铁矿石58亿吨、 木材20亿立方米,矿业城市是我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供应的主体。
2.资源型城市作为资源产业的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 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 20%,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 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研究方案: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枯竭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资源型城市开始转型发展,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和动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调研,分析资源枯竭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探讨转型发展的策略和模式,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综述:收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了解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地调研:选择若干个资源型城市作为案例,深入了解其资源状态、发展现状和转型计划,与当地官员、企业家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调查,获取直观的一手资料。
3. 数据采集与整理: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设计相关问卷或调查表,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状况、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剖析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模型检验研究假设,得出结论并推断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与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
5. 结果呈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将研究所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编撰研究报告,以文字、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现研究成果。
三、方案实施针对研究步骤中提到的实地调研和数据采集,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型城市进行研究。
以某一资源型城市为例,实施如下调查活动:1. 实地调研:a. 通过联系当地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初步调查,了解城市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等相关情况。
b. 在实地调研中,与当地官员、企业家和专家面对面交流,采访和询问问题,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计划等。
c. 在调研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记录城市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以及转型发展的实施情况。
2. 数据采集: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或调查表,对城市的资源利用、环境影响、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采集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a. 资源利用:调查城市主要资源的产量、消耗量、利用效率等,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态。
“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韧性研究动态与展望
第22卷第5期2022年5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5 May.2022“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韧性研究动态与展望姚珺,李华晶,周佳睿(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城市韧性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成为亟待探讨的新课题。
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有关城市韧性研究的559篇文献和中国知网中有关城市韧性研究的313篇文献为样本,借助VOSviewer、UCINET等多种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界定了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城市韧性研究的全球论文发表数量、论文样本国分布、论文跨国合作关系、已有研究成果的期刊分布和研究前沿热点等课题。
结果显示:①全球城市韧性相关论文发表数量与被引频次整体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②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跨国论文合作模式;③国际研究形成了包含“经济韧性、生态韧性、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4个子系统的城市韧性研究前沿热点;④国内研究聚焦于城市韧性前因条件、城市韧性综合评价、城市韧性情境研究三大热点。
最后探讨了城市韧性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资源型城市韧性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目标;资源型城市韧性;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5-42-15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5.0051问题提出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及气候变化和资源枯竭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资源型城市韧性水平,使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根据生态基础设施理论,城市外围的山体、森林、水系等是一类能够约束城市扩张的特殊基础设施,当城市建成区规模超过能够提供自然服务的自然保护地系统、林业系统、绿地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时,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便相应减弱[1]。
资源型城市转型
一、资源型城市及其特征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尽管城市诞生很早,但现代城市的出现则要等到工业化革命之后。
每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原因。
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社会因素的制约,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功能和目的的不同,城市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资源型城市就是其一。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的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
在中国,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18%左右,有的省份甚至达到50%以上。
如大庆、平顶山、太原等城市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而山西省、东北三省等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其资源型城市所占的比重尤高。
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主要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同时资源型城市多是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特点。
首先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是采选业及其相关的原材料工业,并使大量人力集中于资源开发、加工与经营,大企业占据绝对地位,造成经济结构单一及以上游产业为主。
其次资源型城市大都是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在短期内形成的,且往往是因矿而建,因此呈现城市形成的突发性和城市布局分散性的特征。
再次由于资源型城市多是依托几个大型企业形成的,大都经历过“先企业、后城市”的演变过程,甚至在初期出现“政企合一”的局面,造成城市管理机构混乱,企业社会负担沉重。
二、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因其自身特征开始出现发展瓶颈。
根据布雷恩·阿瑟的路径依赖理论,资源型城市将被锁定在最初所设定的资源产业的发展上。
其形成、发展自然对当地的资源具有特殊的依赖性,随着资源储量的约束和资源可耗竭性的影响,使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必然会经历一个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术界在资源型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下面将主要观点进行归纳。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不同学者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 资源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张秀生、陈先勇,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张米尔、武春友,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也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3. 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郑伯红,1999)。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显著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自然资源,属于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区。
4. 有学者把单一产业性城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城市,如大庆(石油)、大同(煤炭)、铜陵(铜矿);二是产品型城市,如十堰(汽车)、攀枝花(钢铁)、仪征(化纤)等(王元,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资源型城市是单一产业性城市中的一种。
5. 有学者把专业性工矿城市分为两类,一类其主体是矿业城市,另一类是矿产品加工工业城市,如钢铁工业城市和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等(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内涵与第1、2种概念接近。
6.在研究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
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
资源型城市的三个界定原则和四个界定标准
资源型城市的三个界定原则和四个界定标准1 关于资源型都市11 关于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确定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02 年在《我国资源型都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资源型都市得三个界定原则和四个界定标准.其原则为:(1)发生学原则.即都市得产生和进展与资源开发有紧密关系.具体来讲,依照资源开采与都市形成得先后顺序,资源型都市得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都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得,如大庆、攀枝花、克拉玛依等.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前已有都市存在,资源得开发加快了都市得进展,如大同、邯郸等.(2)动态原则.即考察资源型都市必须关注他得全过程,既要看他得过去,更要看他得现在.因为有些都市曾经是资源型都市,但通过若干年得经济转型之后,资源性产业在都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已非常小、甚至微不足道了,都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得依靠程度不大或者差不多非常低了,这类都市在过去某个时期能够叫资源型都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都市了,他得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都市相差非常远了.(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得原则.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都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都市,过于机械,难以将非常多不宜用数据表示得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因此科学得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其四个界定标准为:①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得比重在10%以上.②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一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两亿元.③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得比重在5%以上.④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1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12 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现状依据这些原则和标准确定得我国资源型都市共118个,其中黑龙江省最多,有13个;山西省其次,有11个;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南、辽宁等省分不为7-10个.东北三省合计30个,约占全国得1/4. 并从资源种类、行政等次以及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按资源种类分类,在118个资源型都市中,煤城有63个,占53%;森工都市21个,占18%;有色冶金都市12个,石油都市9个,黑色冶金都市8个,其他都市5个,分不占10%、8%、7%和4%.我国资源型都市得现状不容乐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得危机.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咨询题:(1)产业结构僵化单一,多呈超重型.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形成得特别机制导致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中得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与配套产业成为产业体系得主导产业,形成较为单一得产业结构.(2)产业关联度低,都市产业之间进展脱节,产业结构聚合质量难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对资源型工业得鼓舞和都市经济对初级产品开采得过分倚重,尤其是资源型都市得主导产业专门突出,关于地点工业关联带动作用微弱,都市中除主导工业之外得轻型加工业和都市内其他产业进展都较为缓慢,造成国有企业实力强大,而当地得中小企业特别落后,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断层”.(3)产业技术结构水平不高,产品得科技含量决定了产品得竞争力.大多数资源型都市得主导产业技术装备趋于老化,要紧工业部门和生产技术结构差不多处于中下等水平. (4)产业组织得单调性.资源型都市产业组织得单调性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较多,而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较小;在企业得规模上表现为大、中型企业较多,而小型企业较少;在科技结构和人才结构上也表现为单一化,资源型产业人才济济,其他产业科技力量不足,技术创新人才匮乏.2 我国资源型都市得进展变化分析21 资源型都市面临得危机在新中国得工业化历程中,资源型都市发挥了重要得作用.大多数资源型都市基本上国家重要得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国家持续、无偿得提供了大量得原煤、原木、原油以及各种金属、非金属矿物原材料,为中国得现代工业进展做出了重要得贡献.资源型都市得廉价得能源、原材料也为其他都市得工业进展制造了非常大得空间.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资源型都市也是推进当地工业化和都市化得要紧力量.然而目前大多数资源型都市都面临“资源丰富、经济贫困”得尴尬局面,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得资源型都市得资源已近枯竭,资源型都市得可持续进展咨询题已迫在眉睫. 22 资源型都市转型得必要性分析(1)资源型都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进展得客观要求.可持续进展必须遵循两个差不多原则,一是进展原则.二是可持续原则.人类追求得进展必须是可持续得.传统得进展模式是以增加投入、增加消耗来实现得粗放式经济进展模式,这必定使进展对自然资源得依靠性增强.而自然资源得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传统得进展模式无法持续下去.资源型都市转型是实现可持续进展得核心内容和迫切需要.资源型都市作为一种特别类型得都市,是在资源得大规模开发中,依靠外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得集中投入而迅速进展起来得,对本地资源和外部得投入依靠性大.随着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收益下落或资源型产品市场发生变化,这种资源危机会引发都市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差不多日益凸显,只有进展都市转型才能使资源型都市走上可持续进展得道路.(2)资源型都市转型是提高都市竞争力得关键.都市竞争力得关键是主导产业得竞争力.但由于资源型都市依靠进展得资源型产业得竞争力弱,因而导致资源型都市得竞争力也较弱.依照周德群对中国51个矿业都市经济进展状况分析得出结论,矿业都市得经济增长明显滞后于全国其他都市.资源型产业竞争力不高得缘故要紧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源型产业得附加价值低.二是资源产业得波动性较大.三是资源型产业具有边际收益递减得特点.四是资源型产业不是持续产业.五是资源型产业得有机构成低.(3)我国得实际国情也决定了资源型都市必须转型.我国得资源型都市得人口规模普遍较大,大部分得资源型都市都已具有了中等以上得规模,如唐山、抚顺、徐州、鞍山都差不多是人口过百万得特大都市,大同、大庆、本溪等12个都市人口也都超过了50万,资源型都市市区人口总规模差不多超过了3500万,相当于2个中等规模欧洲国家得水平.如此庞大得人口想实现异地移民是不可能得,资源型都市得衰退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得冲击和压力.而解决这一咨询题得可行方案确实是实现资源型都市得产业转型,就地安置这些人员.3 实现资源型都市经济可持续进展得途径资源型都市得进展有其独特性,结构过于单一,依靠自然资源得进展等特点基本上限制资源型都市得关键因素,只有大力深化制度改革和改变产业结构才能摆脱这一困境.而市场对技术进步虽有需求,但由于创新得周期长、投资得风险大或由于设备得更新改造得短期代价太大,使实际得产业结构难以升级.这时,需要政府凭借其强大得经济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弥补市场作用得不足.31 充分发挥政府得主导作用由于历史得缘故, 我国资源型都市经济基础薄弱,都市失血过多而“造血”能力不足,在市场经济得环境中处于劣势,单凭自身得力量实现经济进展有些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政府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来支持资源型都市得进展.(1)产业政策.针对我国资源型都市得实际情况,政府应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批等方面,对资源型都市采取适度得产业倾歪优惠政策.产业布局上,优先安排能够发挥资源优势、市场潜力大、国际竞争力强得重大项目.(2)财政税收政策.资源型都市因长期以来不合理得财政税收体系使地点利益受到非常大损害,导致都市各方面得进展欠账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给予适当得财政税收倾歪政策.如资金支持,资金支持是资源型都市可持续进展得物质基础.(3)建立专项基金.在国家财政得支持下,建立一个国家资源型都市产业结构调整专项基金,专项治理,专款专用,合理利用有限资金.在资源型都市经济进展过程中,注重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展科技产业,加强对资源型都市人才得培养也非常重要.32 制度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在制度创新中,产权是重要得变量,有什么样产权就会有什么样组织,什么样得技术,什么样得效率.我国得资源型都市受打算经济得妨碍深,导致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所有制结构单一等,这些原有得产权内容严峻约束了资源型都市得经济进展,必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习惯资源型都市进展需要得新体制.(1)打破条块分割得治理体制,成立全国资源型产业得统一治理机构,专门研究制订科学得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都市得产业政策、产业进展战略和长期进展规划,协调中央、省级、地点各方面得利益.同时,各资源型都市依照全国统一治理机构制定得战略,依据各自资源型都市产业现状,进行详细论证并及时反馈.(2)加快政企分开得改革步伐,明晰政府与企业之间得权力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运行得主体,政府退出微观经济领域,成为为企业提供服务和为都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得调控部门.为经济进展提供软硬环境,为劳动力制造就业机会,协调内外关系,促进都市得可持续进展.(3)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得所有制结构.资源型都市中,国有企业经济成份偏重,如大同、大庆、鞍山等,导致都市经济缺乏活力,应积极进行所有制结构改革得探究.能够组建企业集团,实现股权多元化,创办中小企业得孵化器,推动中小型企业进展,大力进展非国有经济成份.4 总结资源型都市是依托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而建立得都市,不间断得和不合理得开发都迟早会导致资源枯竭得状况,因此资源型都市可持续进展咨询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合理得开采机制并适时得完成资源型都市得经济转型才是资源型都市能够持续进展得出路.。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11月223浅议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辽宁省凤城市委党校 关晓颖摘 要:资源型城市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城市,它的形成与发展对资源产业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又决定了这类城市大多要经历兴衰的过程。
本文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及转型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具体建议思路。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替代产业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c)-223-02资源型城市是城市体系中一种特殊的群体,它是伴随着某种自然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和初步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
与其他类型的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对资源型产业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大多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的过程。
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视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就是要使其摆脱对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的依赖,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涉及到行政区划、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分工以及促进区域空间资源最优配置的政策环境、体系建设等问题。
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区域内各类资源情况和协作分工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内的联系日益紧密,分工也越来越细。
资源型城市在研发建立新的替代产业时,必须从宏观经济着眼,立足于区域内外各种资源、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在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联系中调整和完善自己,使区域内各类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研究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实际上就是在研究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走的是非持续发展的道路,高投入和高消耗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探析——基于黑龙江省13个资源型城市的实证
一
、
引 言
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状况 ,有利于分析 资源型城市的人力资源战略与经济增长和人才持续性 之间的关 系,为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 战略定位和政策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采为主体 , 托当地 自然 依 资源 “ 因矿而生 ” 。我 国资源 型城市 大多兴 起于 2 0 世纪 6 0年代 ,目前拥有矿业城镇 4 6座 ,承载的人 2 口达 3亿多 。在我国现有的矿业城市中,矿业经济处
( 业)城市、专业性工矿城市 、采掘业城市 、工矿 区 城市等等 ,分别 出现在不同领域 的文献 中,它们的内 涵 和外 延 都 与资 源 型城 市 的概念 有很 多 重叠 之处 , 目 前还没有见到关 于它们 之间区别与联 系的认真讨论。 此外 ,对 于国外 资源型城市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比较 ,也没有人做出更多的研究。 国内外对资源型城 市概念大致有 以下一些界定 : c .H rs .D a i认为资源型城市 为资源 开采业职工 占城 r
在 成 长期 的有 8 2座 ,处 在 鼎 盛 期 的 有 22座 ,处 在 9
规划提供决策借鉴。
二 、 文献 回顾
有关 资源型城市的研究成果很多 ,但是对其概念
的认 识 一直 比较模 糊 。对 资源 型 城市 究竟 包 括 哪些 城
衰退期 的有 5 4座 ,分 别 占 1.5 、6. 7 和 92 % 80 %
丁 哲新
( 哈尔滨_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00 ) T - 50 1 摘要:人 力资源绩效管理战略分为知识效益战略和经济效益战略 ,回顾资源型城 市及其人 力资源管理
的研 究成果 ,以黑龙江省 l 3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 象,利 用二 因素 方差分析方法验证知识效益战略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及其政策涵义_以辽宁省为例_钱勇
岛市的资源产业主要集中于南票区, 而且南票区因 储量 2 亿吨, 可采储量 1. 3 亿吨, 年开采量 450 万吨,
南票煤矿而兴, 矿业产值接近 GDP 的四分之一, 胡 按照这个速度开采年限不足 30 年。南票煤矿开采历
魁在其/ 中国矿业城市基础数据库0中将南票区与调 史较长, 浅部易采部分已采完, 保有资源储量埋藏深,
( 2) 本溪市因煤而兴, 原有彩屯煤矿、本溪煤矿、
型) , 那么就应该将这类城市归 类为资源枯竭 型城 牛心台煤矿、田师付煤矿四对矿井, 最高年产量 537
市。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转型的过程, 是向非资源 万吨。截止本溪煤炭事业公司破产的 1999 年, 彩屯 型城市转化, 并与其他非资源型城市角逐城市产业 煤矿尚有 500 万吨的可采储量, 按每年 30 万吨生产
是: 尽管现实中, 新的储量和资源发现以及采掘技术 的创新和进步, 会改变一个城市矿产资源的开采年 限, 这个年限是动态的、不易确定的。但上面的界定 标准一则采用基于某个时点的静态开采年限, 假设 没有新的储量和资源发现而且不存在采掘技术的创 新和进步, 这是基于如下理由: 其一, 如果不做这样 假设, 开采年限则无法确定; 其二, 资源枯竭型城市 界定的目标之一是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预警系统, 需要本着谨慎性原则作出基于已有信息的预测。
第 9 卷第 6 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 1 1 月 Journal of Liaoning T echnic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 9, N o. 6 N ov. 2007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界定及其政策涵义
区的石油资源量难以维持 30 年。辽河油田最高年 开采量达 1 552 万吨, 2005 年 1 245 万吨的年开采 量相当于最高年开采量 80%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指点迷津
1.焦作市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开发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煤炭资源分布范围广;③煤质优良,是 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④开采条件好
市场条件
①市场广阔;②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③我国能源需求量持续 增加
①位置适中,焦作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距离我国主要的能源
交通条件 消费地较近,输煤、输电的距离都不远;②交通便利,区内铁路 主要有焦柳铁路、新月铁路、郑焦城际铁路等,同时通过区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还未枯竭,A错误;鹤岗市 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B正确;鹤岗市有铁路 干线相通,交通便利,且与国内市场联系密切,腹地广阔,C、D错误。第(2)题, 鹤岗市可持续发展应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①错误;鹤岗市以传统 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薄弱,不适合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误;要因地制宜,挖掘 资源的潜力,延长产业链,打造现代煤电化工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之乡”, ③④正确。 答案 (1)B (2)D
1999年,焦作市政府作出“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
的重大决策,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
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
大力发展 业。具体影响如下:
旅游业 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
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②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产业
典题演练
例2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中煤质最 好、产量最高的煤矿,但是在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其自身发 展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鹤岗市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境破坏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有成果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学术界在资源型城市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对资源型城市进行了界定,下面将主要观点进行归纳。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迄今为止,关于什么是资源型城市,不同学者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1. 资源型城市指其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张秀生、陈先勇,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张米尔、武春友,2001)。
我们认为,这个定义也暗含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3. 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郑伯红,1999)。
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显著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自然资源,属于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区。
4. 有学者把单一产业性城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城市,如大庆(石油)、大同(煤炭)、铜陵(铜矿);二是产品型城市,如十堰(汽车)、攀枝花(钢铁)、仪征(化纤)等(王元,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资源型城市是单一产业性城市中的一种。
5. 有学者把专业性工矿城市分为两类,一类其主体是矿业城市,另一类是矿产品加工工业城市,如钢铁工业城市和有色金属工业城市等(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2000)。
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内涵与第1、2种概念接近。
6.在研究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资源型城市可以从发生学和功能学两个方面来界定。
从发生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的城市;从功能学角度看,资源型城市一定要承担为国家输出资源性产品的功能,即资源性产业要在城市经济占有较大份额。
据此,我们可对资源型城市作如下定义:即资源型城市是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
这里所指的自然资源大部分为矿产资源,也包括森林资源;资源性产业既包括矿产资源的开发,也包括矿产资源的初加工,如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
因此从上述定义看,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外延要比矿业城市宽,例如,森工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冶金城市不属矿业城市但属资源型城市。
二、关于确定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标准资源性产业究竟占多大比重才算得上资源型城市?这个数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主要有以下几种:1. 有学者认为,在资源型城市的宏观经济结构中,以资源。
(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级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且工业产值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
也就是说,矿产资源采掘业及初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工业总产值的50%,则该城市可定义为资源型城市(俞滨洋、赵景海,1999)。
2. 有学者在定义煤炭资源型城市时,以煤炭采选业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作为划分标准,若以此类推,以矿产资源采选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等)在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为资源型城市(樊杰,1993)。
更有人认为,只要采掘(采伐)工业产品在工业产值中比重达到10%,即被认定为资源型城市(周长庆,1994)。
3. 有学者在确定煤炭资源型城市时,选取的标准是煤炭采选业产值超过1亿元,且其占城市工业产值的比重在7%以上(陈耀,2001)。
4. 有学者则从劳动力人口比例角度出发来定义资源型城市,认为有40%以上人口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可称为资源型城市。
即在资源开发及初加工业中劳动就业人口比例占全城市就业人口的40%以上,该城市可定性为资源型城市(王元,2000)。
5. 矿业城市是资源型城市中的主体。
一些学者对矿业城市提出了界定标准。
如将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20%定为资源型城市。
(赵宇,1995)6. 国外学者哈里斯(C.D.Harris)认为,主导矿业职工占全部从业职工的比重大于15%时则为矿业城市(沈镭,1998)。
7. 胡魁先生对矿业城市的界定提出了标准,即满足下述之一者就可称为矿业城市。
(1)地级行政区矿业产值大于l亿元,县级和镇级矿业产值大于4500万元;(2)矿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大于5%;(3)矿业从业人员大于6000人;(4)著名的老矿业城市、发展态势迅猛的新型矿业城市、统计数据明显漏列大数的矿业城市,其数据虽然低于前三项指标,也予以特别保留。
(胡魁,2001)。
三、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数量由于对资源型城市的概念、数量标准掌握不一,因而不同学者所界定的资源型城市或矿业城市的数量也相差悬殊。
主要结论有如下几种:1.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100多座(周海林,2000)。
2.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中国截至1996年共有建制市666座,其中资源型城市126座。
(张秀生、陈先勇,2001)。
3. 有学者认为,中国有资源型城市约170座(周长庆,1994)。
4.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县、市级资源型城市200余座(王六芳,2000)。
5. 按国土资源部的指标统计,中国资源型城镇约有300多座(岳颂家,1999)。
6. 中国有矿业城镇426座(胡魁,2001)。
目前,全国在讨论“四矿”问题时,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人和机构都将矿业城市看作是426座。
事实上,这426座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地区、盟、州、县,甚至是一个矿区所在的镇,并非全都是设立的城市。
7. 有学者将矿业城市界定为80个(张以诚,1999)。
四.关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确定(一) 确定资源型城市的原则我们认为,确定资源型城市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 发生学原则。
即城市的生产和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
具体来讲,根据资源开采与城市形成的先后顺序,资源型城市的形成有两种模式,一种为“先矿后城式”,即城市完全是因为资源开采而出现的,如大庆、金昌、攀枝花、克拉玛依等。
另一种为“先城后矿式”,即在资源开发之前已有城市存在,资源的开发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如大同、邯郸等。
2. 动态原则。
即考察资源型城市必须关注它的全过程,既要看它的过去,更要看它的现在。
因为有些城市曾经是资源型城市,但通过若干年的经济转型后,资源性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微不足道了,城市经济对资源性产业的依赖度不大或者说很低了,这类城市在过去某个时段可以叫资源型城市,但转型后已不再是资源型城市了,它的本质特征已与资源型城市相距甚远了。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仅从定性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主观因素太多,难以做到科学、准确;同理,仅从定量角度去确定资源型城市,过于机械,难以将很多不宜用数据表示的复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难免偏离现实。
因此,科学的方法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二) 确定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步骤1. 第一步:根据资料可获得性,我们依据下面四个指标初步界定资源型城市。
A. 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
取10%这一临界值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全国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为6%~7%,而中国所有城市这一比值平均为4%~5%,如1996年的这一数值为4.3%。
第二,在研究地区支柱工业时,其最低要求是其产值比重大于5%。
第三,陈耀博士在确定中国煤炭城市时,所设定的标准为7%,其结论与不少专家的结论不谋而合。
B. 采掘业产值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亿元,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亿元。
C. 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
确定这一标准主要是考虑到中国城市中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为2%~3%,如1996年为2.9%。
而如果这一数值大于5%,则该产业对城市的就业稳定将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D. 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对县级市而言应超过l万人,对地级市而言应超过2万人。
原则上,上述四个指标要同时满足才可确定为资源型城市。
2. 第二步:根据定性分析与判断,对一些特别的城市作一些特殊处理。
A. 对于冶金城市,如本溪、葫芦岛、马鞍山、铜陵、冷水江、金昌、白银等,尽管其采掘业比重偏低,但以采掘业为基础的一次冶炼所占比重很高,并且这些城市确实是因资源开采而兴起,因而也将其划入资源型城市。
B. 一些省会城市或综合性城市,如太原、徐州等,虽然其采掘业或冶金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大,但其城市性质与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城市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不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C. 一些城市的采掘业从业人数虽不足1万人,但考虑其采掘业产值比重特别高,也将其列入资源型城市,如内蒙古的东胜、锡林浩特、霍林郭勒,新疆的库尔勒、阜康等(参见表1-1)。
D. 一些城市,如河北武安等,虽然其采掘业产值不足10%,但其从业人员比重及采掘业产值和从业人员的绝对量大,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E. 一些城市如江西省的乐平、高安,山东省的龙口、莱州、滕州,山东省的汝州、灵宝,广东省的韶关、云浮,四川省的达川、绵竹,云南省的开远,新疆的阿勒泰等,虽然一些指标值没达到标准,但考虑到其有重要矿区分布,因此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G. 个别城市如抚顺,采掘业产值比重偏低,但其采掘业从业人员数量大且比重较高,故也将其列为资源型城市。
还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由于各地级市所管辖的县的数量差异很大,因而我们在计算上述各指标时,以市区为范围,不包括市辖县,这样城市之间的指标可比性相对较强。
第二,在计算上述指标时,由于可供城市间比较的最新资料是1996年的,因此只能以这一年的资料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有关地级城市的资料(缺乏县级市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了一些补充研究,最后确定资源型城市名单。
表1-1 各资源型城市采掘业人员及产值情况(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