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足为中心的四川宋代道教雕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大足为中心的四川宋代道教雕塑

作者:李凇

来源:《雕塑》2010年第01期

宋代的道教美术遗存主要集中在南方的重庆、四川和北方的山西,北方为泥塑,南方为石刻。重庆大足和四川的安岳是相邻的两个县,都有唐、五代、宋代的道教和佛教造像,安岳略早一些,除了上文介绍的玄妙观外,圆觉洞有五代佛道混合造像窟(图1),三壁造像,天尊居中,老君居左,佛像居右。大足是后来居上,北宋后期开始,至南宋时规模更大。两地的道教雕刻主要遗存如下:安岳老君岩(狮子岩)、安岳三仙洞、大足石篆山、大足妙高山、大足南山、大足石门山、大足舒成岩、大足峰山寺,此外,大足还有桂花庙、石佛寺、佛安桥、石壁寺等地。这些遗存各有特色,以下择要分别论述。

一、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三教合流摩崖造像:大足石篆山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西南方向22.5km处的石桌乡佛惠村,以佛、道、懦并列开大龛而成中国石窟造像中十分特殊的一例。现存最早的造像题记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从入口处开始,主要造像依次为:地藏及十王龛、老君及二大法师与十二真人龛、三佛及弟子龛、文宣王(孔子)及十弟子龛。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完善的整体设计,三教的规模和形式都相同。从位置看,最先开凿的是三佛龛(1082年),然后是其左邻的道教老君龛(1083年),右邻为孔子龛(1088

年)。这个先后开凿顺序或许体现出三教的社会顺序:佛、道、儒。该处绝大多数造像都是佛教,也体现出其优先地位。编号8的老君龛位于石岩中段,宽343cm、高170cm、深192cm。龛中央是老君坐像(图2),老君头戴芙蓉冠,蓄V字形大胡须,左手扶三足凭几,右手持扇,坐于束腰方座上。座腰部有壶门,内刻一兽。头左刻有“太上老君”四字,其左右各有7尊立像,各有榜题,可辨识的有:“玄中大法师、三天大法师、太极真人、太乙真人、定法真人、普德真人”。紧靠老君的是两位大法师,其余的十二位是真人,服饰与动作都相同,均双手持笏板(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头戴芙蓉冠,多数没有胡须,身着长袍。造像题记为“元丰六年岁次癸亥闰六月二十日记”。龛外两侧各立有一尊护法像,身着铠甲,手握兵器。共17尊像组成一个道教神系。所谓“玄中大法师”或说即老君,《云笈七签》卷四十三有“在于太上之东,有七宝庄严,明光帐座,座上有玄中大法师,即是高上老君,妙相不可具图,应感变化无定。……先睹玉貌,素发玄冠,黄裳皂帔。凭儿振拂,为物祛尘,凝神释滞,以正治邪。仙真侍侧,左右肃然,人天相交,其形如左。”所谓“三天大法师”即道教创始者之一的张道陵,据《名臣经济录》卷二十九:“张道陵,字辅汉,光武十年生于吴之天目山。善以符治病。桓帝永寿元年于灵峯白日上升,百_二十岁。唐天宝七年册赠太师,中和四年封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熙宁中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大观二年册号正乙靖应真君。”石篆山造像建于熙宁之后、大观之前,故使用了三天大法师的封号。十二真人地位略低,早见于唐宋文献,唐代罗隐诗《送张绾游钟陵》有“西山十二真人在”句,唐高宗时道士胡慧超撰有《晋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传》一书,宋郭若虗撰《图画见闻志》卷二说唐末四川道士著名画家张素卿画有“《十二真人》等像传于世。”《图画见闻志》卷三又说北宋武洞清有“《十二真人》等像传于世。”北宋《宣和画谱》记有唐初阎立本和唐末张素卿都画有《十二真君图》。关于这十二人的姓名有两个版本: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所列为:“道士张素卿者,简州人……又于简州开元观画容成子、董仲舒、严君平、李阿、马自然、葛玄、长寿仙、黄初平、葛永璜、窦子明、左慈、苏躭十二仙君像,各写当初卖卜、卖药、书符、导引时真,笔踪洒落,彩画因循当代名流,皆推画手。”另一种说法是十二真君为晋道士吴猛、许逊及其弟子彭伉、时荷、周广、甘战、施岑、曾享、陈勳、盱列、黄仁览、钟离嘉,在北宋后期被封作真人,《江西通志》卷一百三有详述。无论如何,十二真人的原型是有名有姓的、不同朝代的十二位高人,北宋则升华为没有个性的真人。而石篆山的二法师和十二真人像,可能是现存最早的陪侍老君的大型组像。编号6号是孔子及弟子龛,比老君龛晚五年。中央为文宣王孔子,头旁刻有“至圣文宣王孔子”,其左右各立有五尊弟子(图3),各有姓名:颜回、闵损、冉有、端木、言偃、仲由、冉耕、宰我、冉求、卜商。在佛寺中置孔子与十哲像,最早见于南朝粱代,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张僧繇在江陵天皇寺“画卢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石篆山的这龛孔子及十哲,应是现存最早的有纪年且最完善的同类造像。

邻近的佛惠寺遗址现存有元祜五年(1090年)《石篆山佛惠寺记》,记载石篆山开龛经历。其中说到严逊以五十万钱购得石篆山,“镵崖刻像凡十有四:曰毗卢释迦弥勒龛、曰炽盛光佛十一活曜龛、曰观音菩萨龛、曰长寿王龛、曰文殊普贤菩萨龛、曰地藏王菩萨龛、曰太上老君龛、曰文宣王龛、曰志公和尚龛、曰药王孙贞人龛、曰圣母龛、曰土地神龛、曰山王常住佛会塔记龛。”龛主严逊记、其甥希昼书。希昼,宋代著名的九位诗僧之首,在宋代颇有诗名。所列龛名与今大致能够对应。

编号2龛是志公和尚龛,题记是梁武帝向志公和尚问佛法,而7号龛三佛龛有铭文是“修水陆斋庆赞”,可知这处造像不是一般的修功德,而是整体上有作为水陆法会的道场性质。水陆法会是唐代兴起的为超度亡灵而举行的一种盛大的佛事活动,一股会陈列各种神祗,不仅是佛教的神像。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卷上记载了唐代僖宗时张南本于四川创作水陆画的材料:“宝历寺置水陆院,请南本画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魍魉魑魅,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这120余幅画可能囊括了中国民间几乎所有的重要神像,主要结构当然是释、道、儒三家,碑文所列十四龛名也体现出民间的主要崇拜系统,因此石篆山可看作是一个浓缩的、立体的、四川版的水陆画卷。

二、大足县最大的道教洞窟:石门山石窟10号窟

石门山摩崖造像主要建造于宋代,位于大足县城东北约20km处,古称“圣府洞”。1999年作为大足石刻的主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共有佛教与道教造像16龛(窟),其中少数没有完工,现有造像400余身,开凿年代大约在北宋后期的绍圣元年(1094年)至南宋的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之间。有一些龛窟有纪年,可以看出开凿顺序,列表如下:

石门山造像有宋代纪年的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