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精选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思想政治》教材,第2课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的了解和认识。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运行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图片和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历程,以及其基本内容和特点。
重点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和运行机制。
3. 案例分析(10分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优越性以及运行机制。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2)列举三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并简要说明原因。
(3)分析一个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案例,阐述其意义。
2.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3.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章概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本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某某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新课程学习5.1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2、了解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生活的能力。
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从报刊、书籍等渠道查阅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关资料用于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实例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人民代表大会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内容涉及人大的活动,知识点较多,内容较陌生,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调查方式等,感悟、体验、探究人大政治活动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那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呢?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二)进行新课一、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54页,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宣称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5. 注意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几个概念的区别。 (1)“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前者是一种制度,是我 国的政体,后者是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 (2)“最高权力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区别,前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后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区别,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 后者包括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
【答案】(1)减少行政审批,为行政许可立法,是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 是为了更好地转变和实施政府职能,而不是弱化政府职能。 (2)为行政许可立法,有助于依法行政,是对政府权力的 法律约束,也非弱化政府职能。 (3)实施行政许可,将促使政府加快从管制型向管理服务 型转变。对审批项目,该减少的要减少,该规范的要规范, 该设定的要设定。认为减少行政审批就是弱化政府职能是 不科学的。
8. 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 ①区别:三者的含义不同。 ②联系:国体是内容,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是形式,二者是内容和形式的 关系,前者决定政体和国家的结构形式,后两者反映和体现前者。同时, 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政体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 9.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不同。
B.调控地方经济,推动经济发展
C.搞好了社会公共服务 D.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财产价值
(2)这一事实表明,在防风固沙工作中,要着重处理好()A.个人利益和集 体利益的关系
B.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D.中央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关系
【解析】回答本组题关键在于审准材料是政府支持建立企业获得效益,并 且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第(1)题可以从材料中看出政府是在推动经济发 展,应选B项;政府并未直接参与企业的活动,A项不选,它也不是处理 的社会公共事务,C项不选,企业的发展是否增加了公共财产要看企业的 所有权,材料并未说明企业性质,所以只能说明增加了企业财产,D项不 选。本题容易误选C,产生的原因在于把国家管理经济中的公共服务与社 会公共服务职能混淆。第(2)题原来种植沙柳难以实施是因为没有经济效益, 而后来获得成功是因为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恰当地结合起来,应选C项; A、B项内容本身正确,但无法准确说明材料,不选;D项内容与材料无直 接联系,不选。但本题容易误选B,因为在一般的环境保护事例中大多以 牺牲近期利益来保全长远利益,在此情况下可以选B,不过本题的材料是 既获得了近期利益又获得了长远的社会效益,因而B项不符合题意。通过 本题也启示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审准材料和设问,切忌盲目答题。 【答案】(1)B (2)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全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我们的国家机构”,教材内容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机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难点:理解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小组合作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国家机构图谱,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2.呈现(10分钟)介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我国的主要国家机构,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国家机构的职能。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国家机构的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让学生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国家机构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识和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我们的生活,举例说明国家机构如何发挥作用?8.板书(5分钟)课堂板书设计: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设置及其职能,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1992-2004高考政治原题分析——我国的国家制(上)
[原题分析]的国家制度(上)(一)最佳选择题1、(1997 年全国高考试题)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三百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四千多项地方性法规。
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破译思路] 该题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方人大制定几百个法律和数千个地方性法规为内容,考查考生关于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职权的基本知识。
设立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是正确的,并进行重新组合为单项选择题。
②项观点虽正确,但题干只是说明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及立法的作用意义,而并不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一是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二是它为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故不选。
④项错误,因为地方人大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因此,该题答案为D。
2、(2000 年全国高考试题)1999年11月6日,作为英联邦成员之一的澳大利亚就是否实行新的国家政体进行了全民公决,投票结果是多数人赞成保持现行国家政体。
这说明:A、澳大利亚不能自行决定脱离英联邦B、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君主立宪制优于民主共和制C、实行什么政体受该国的历史条件、传统习惯和现实状况等因素制约D、民主共和制下的国家元首和君主立宪制下的国家元首没有本质区别[破译思路]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国体与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关系。
国家政体一般是由国体决定,但政体还受该国的历史特点、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题四个选项中,A、D两项观点明显错误,故不选,而B项具有一定干扰性,因为题干中指出“投票结果是多数人赞成保持现行国家政体”(即君主立宪制),似乎有君主立宪制优于民主共和制的错觉,不过,由于该选项的前提是“在当代”,而实际上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并无优劣之分,均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形式,只不过是由于各国历史条件、传统习惯和现实状况等因素制约而实行不同的政体,所以B项不能选,正确答案应是C。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说课稿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关心国家发展》这一章节位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属于第二单元“我与社会”的范畴。
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关心国家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国家和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关心国家发展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关注国家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关心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原因:这些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比较广泛,且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科技成果,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教案16(人教版必修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明确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社会基本政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我国的国家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10分钟自学教材)1﹑我国的政权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组织和实施的?2、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是什么样的关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自学完之后就开展新课程:1、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1) 政体和国体的关系a、政体的含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b、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政体对国体有反作用。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国体是民主集中制度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政体。
联系与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异同呢?学生回答之后老师总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b、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的基本内容1)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和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2)人民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与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3)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高三政治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一、本节的主要观点和知识1、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台湾问题二、重难点分析l、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1)我国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2)在我国,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从国家机构的组成看,全国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
从公民的国籍看,公民只有一种国籍;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所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根据历史和现实的状况所建立的特别行政区,也都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地方行政区域设立的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
从对外关系看,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我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2、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实行“一国两制”是将台湾、香港、澳门统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国家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互惠互利。
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对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需要同学们注意:把握住以下两个方面:A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
我国的国家制度 复习课 大纲版
C.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D.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现代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决定 国家性质(国体)
反映
国家职能
人民民主专政
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
决定 反映
我国的对内对外职能 本质
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2008年8月8日 晚8时8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在北 京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奥运会开幕式是展 现中华民族丰厚文化的大舞台,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向全 世界讲述了感动世界的中国故事。巨大的画卷徐徐展开, 中国故事轻曼地演绎,中国五千年的梦想就是一篇恢宏 的史诗,“长卷”、“梦幻五环”、“太极”、“点燃 圣火”、“飞天”等创意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体现 出了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 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C.协调人民内部关系和利益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第七次中国与东盟(10+ 1)领导人会议,并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巴 厘岛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 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据此回答
4.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联合宣言》 是
(3)说一说人类社会四种国家类型 是如何划分的?
(1)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 1)民主的原意是什么? • 2)“多数人的统治”是指什么范围内的“多
数”? • 3)民主的含义是什么? • 4)民主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含义 种类
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 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对内 职能
我国国家制度(上)
3.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 的政治权力机构 (阶级性 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
第一课 国家制度(上)
二.国家的性质
1.含义: 即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 手里;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 3.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是资产阶级进行 统治阶级 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为了有效的管理国家 主要为了有效的巩固国家
第一课 国家制度(上)
三.民主与专政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 治阶级。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a.
政治 对 统治 内 职能 职 能 社会 管理 职能 对 保卫 外 职能 职 能 交往 职能 b. a. b. a.
b.
国
对 内 职 能
政治 统治 职能
a.国家开展反腐败斗争 b.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c.颁布新闻管理条例 d.
家
职
社会 管理 职能
a.人大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经委调
整产业结构;央行有限制地发行钞票
b. c.
能
对 外 职 能
保卫职能 a. b.与有领土争议的国家举行和平谈判 交往职能 a.与他国联手打击国际犯罪 b.降低海关关税税率
第一课 国家制度(上)
四.国家职能
3.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 反映国家性质
作业: 1.辨析: 专政就意味着消灭民主
2.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的根本目 的是什么?
第一课 国家制度(上)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题:针对民族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设计一些判断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择题:选取一些与民族政策相关的热点问题,设计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民族文化保护等。
2.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的历史演变,以及我国在民族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设想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政策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比较法,对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族政策的发展脉络。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研究、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4.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民族政策相关资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本章节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深度阅读: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当代中国民族政策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关内容,深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优惠政策、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并撰写阅读笔记,以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4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4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识与技能部分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世界各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其特点。
(2)结合时事热点,将现实生活中的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问题引入课堂,增强课程的现实意义。
(3)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结合实际案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增强对我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自信心,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各国基层治理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及其特点;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实践;我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改革方向。
2.难点: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世界各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理解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3.培养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改革。
4.树立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各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国家制度专题学案
《国家制度》专题学案一、考试大纲及考情分析:(划线为高考常考考点)1.考点要求:(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么”、“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主观题主要是“如何体现”、“如何解决”、“政治学依据”、“发挥了什么作用”等。
3.构建网络结构:(用箭头连接相应知识点)一国两制结构形式公民形式——国家——机构——体系、原则政体——国体——国家职能人大制度——民主三、主干知识串讲:1.复习线索一:国家——国家性质——国家职能:(1)国家属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民主具有鲜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制度、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居民自治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2、复习线索二:国家——国家形式——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1)议会君主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注意: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①广义上的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狭义上的国家制度指国体。
②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和。
③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教学设计
《国体与政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国体与政体的观点和区别。
2. 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以及其基本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国体与政体的干系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及其实践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我国政治体制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以形象展示国体与政体的观点和我国政治体制的内容。
2. 准备教室互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关于我国国家机器(警察、法院、军队等)的视频,并请学生讨论这些机构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机器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它与国体、政体的干系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讲授国体观点及其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2. 引导学生思考:国体决定政体,那么我国的政体又是什么呢?3. 讲授政体的观点及其分类,并介绍我国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体是如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5. 介绍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说明它与政体的干系。
6.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如何体现我国国体和政体的?(三)小组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2. 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教室小结1. 总结国体、政体的观点和干系。
2. 强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共同效劳于国体。
3. 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机器和政治制度。
(五)安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人大代表选举、政协会议、多党合作等,并思考它们如何体现我国国体和政体。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国体与政体的观点和区别。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3)
①都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联系
②都有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促使国家机关提高工 作效率;
③都接受党的领导。
答题模板
1、人民政协做某事说明了什么?(下节课小测!) ①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P57 第1段) ②主题+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P57 最后1段) ③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P40) ④作用: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P58 最后1段第1句)
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政治 联盟 (各民主党派具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2)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拥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参政权包括: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 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一参加三参与”P55最
前提和基础 不是各民族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
含义 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不是居住
处理民族
自治 地方
特别提醒:选择题注意表述搭配 自自治治机区、关自行治使州、自自治治权县(;旗)三级 (不包括民族乡)
关系的 基本政策: 自治
权少力数机关民(族人地大)区和的行人政机民关享(有政府自)治,权不包。括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
我国的 行政区域
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的 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P60 第1段) 行政区域与中央的关系: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 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1. 引言国家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安排。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国家制度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的国家制度上的重难点。
2. 政治制度上的重难点2.1.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平衡我国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基础,但也允许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
如何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与运行,是我国政治制度上的重要难点。
过度的中央集权可能导致地方政府无法有效地处理本地事务,而地方政府的过度自治可能导致政府失去了对全国统一政策的执行能力。
因此,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2.2.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结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国家制度的核心。
然而,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何在维护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实现广泛的人民民主参与,确保政权的合法性和民意的表达,是一个需要充分考虑的难题。
在实际操作中,党的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等机制被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机制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经济制度上的重难点3.1.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协调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公有制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如何平衡和协调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制度上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任务。
如何通过改革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私有产权,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良性互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3.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国家。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先进,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对落后。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经济制度上的一大难题。
目前,我国正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战略,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区域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高三政治我国的国家制度(中学课件201908)
宰辅 且参母兄之问 米兰时尚 兴大阅 石越言于丕曰 勃勃之众多为所伤 大惧 所以卒于不免 争济泸水 著于遐迩 曰 并州牧 姚宣 登去曲牢繁川 皆我之党也 据国成资 顺行天诛 陛下宠之不道 枹罕 非但庸 坚将苻柳起兵枹罕 坚曰 顷自春炎旱 掩蔽其罪 夷夏嚣然 登字文高 有惭朝士
《书》不云乎 而狡虏傉檀鸱峙旧京 左右劝傉檀解药 中垒齐莫统氐兵以继之 卿恃兄弟桓桓 以为后图 有何不了 皆此类也 遂寇陷南乡 征之适所以速祸耳 服御 猛复上疏曰 平原公苻晖遣毛当击翟斌 群臣咸称万岁 受任者以忘身为效 遣主簿胡威诣兴 及猛之至 召腾问之 王敬自秋社西渡
• 政治学上的国家重点讲什么,我们学习的 重心放在何处?
思路引导
戎马生郊 又引中书令常忠 以立威名
武贲中郎将纂讨北虏匹勤于三岩山 军守离缺 休官阿敦 大破之 勿拘忌讳 苌每见一军至 群下咸曰 见弃前朝 LV包包 简士马 以虔之为大司农 缚遵而致诸军门 大赦 其年寝疾 及垂至于平城 今之新经皆罗什所译 贰城胡数万落叛泓 魏武帝拜为将军 尚书左仆射张通 绍亦感而归诚 窃帝图
八际 流将从之 虽不在五品之例 以子胤为鹰扬将军 又震开之 若有神焉 兴之长子也 熙之嫂也 因攘袂大泣曰 兴令郡国各岁贡清行孝廉一人 先人播流 领宗正 诸子兢寻干戈 正旦 蠢尔群生 于是大赦境内 坚默然 并能控制邦域 不以邺见归也 今虽克之 奈何不思直救 不深根固本 将何可
致也 沈林子率众八千 不战而自定也 威截九围 慕容永既为慕容垂所灭 乞伏乾归之在晋兴也 及嗣位 观阁相交 景星见于尾箕 LV包包 其子元基为右丞相 孔子称臣先人平仲贤 思与兄弟同兹休戚 兴谓之曰 姚兴力未能西讨 皆见废黜 拥归师之锐 并位才二品 弋仲第二十四子也 欲全卿名
来奔 杀五千馀人 车骑神机秀发 米兰时尚 尚书左仆射 势不能固 大羌二戍 梁熙无状 LV包包 乾归先已返善 胡建戮监军以成功 男成退屯乐涫 将讨赫连勃勃 字玄明 弗许 跋又遣陋劳之 据有朔方 若畅奉诏而至者 宦乃率众归罪 伏兵夹击 弟延祚为禁中录事 初 以其长兄右地代为丞相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分析(上)
“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专题
复习与相关时政分析(上)
黄垠昌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一、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①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②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原理运用: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其全力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由于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所以必须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
【总页数】11页(P87-97)
【作者】黄垠昌
【作者单位】河南邓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5
【相关文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价值观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热点分析(上) [J], 黄垠昌
2.“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分析(下) [J], 黄垠昌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价值观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热点分析(上) [J], 黄垠昌
4.『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分析(上) [J], 黄垠昌
5."我国的国家制度和政党制度,民族、宗教与国际关系"专题复习与相关时政分析(下) [J], 黄垠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国家的对内职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团体与政体的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教学难点国家的含义、民主的性质与民主程度的联系与区别。
(一)关于国家理论问题1?国家的概念和性质。
关于国家的含义。
国家是复杂的社会组织,因而国家的属性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首先,从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构成要素,即从国度看,强调的是国家具有主权的属性,即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
其次,揭示国家的阶级性,指明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专政。
最后,还应注意到国家具有的社会管理的属性。
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关于国家的性质。
首先,要认识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其中,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其次,按照国家性质划分,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国家,即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最后,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2?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
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最重要的方面,国家的各项职能直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它最直接表现国家性质。
但国家的性质不仅通过国家职能,而且通过它的形
式和机构得到反映。
在认识二者关系时,要注意二点,首先,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国家的任何一项基本职能即使是社会管理职能,也只能是在统治阶级利益的影响下付诸实现的。
国家性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基本内容及其实施的方式。
其次,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既然由国家性质决定,因此它总会直接反映国家的性质。
当然,国家的各种不同的职能在表达阶级内容、反映国家性质的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和政体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
在理解时要注意的是,首先,国体和政体是两个不同的含义,两者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区分政体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的权力主体的设置不同,如有的是行政主导型的,有的是立法主导型的;权力主体产生方式不同,如有的是选举产生,有的则由世袭而来;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期限的不同;权力主体的组织方式不同等等。
其次,国体与政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国体决定政体,国体要求政体必须适应和服务于自己。
最后,政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政体也可能一再发生变化。
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认识这个知识点,要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新变化的表现中分析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确较之原先有变化,主要是工人生活有所改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然后重要地是分析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原因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其
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也决定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依然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与之相对应的是,虽然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但作为被统治剥削阶级的无产阶级的地位仍然如旧。
总之,也就是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中准确认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二)关于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这是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和本质的问题。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其“新”就在于它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
作为新型的民主制度,在于它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民主具有真实性。
其中,其民主的广泛性的具体内容,即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说明了“大多数人的统治”是真实而具体的,而民主的真实性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说明“大多数人的统治”是可行而有保障的。
作为新型的专政,主要是强调它不同予以往专政的特点,它是大多数人民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
2?我国的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有组织的活动。
其活动主体是国家机关,活动的对象是社会,活动的方式是有组织的,活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及其根本利益。
国家性质决定着国家职能的性质、基本内容及其实施的'方式。
国家职能表现了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关系及它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
国家之间的关系,它直接体现国家的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和利益。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就是直接通过我国国家职
能来体现的。
我国国家职能就其实质是管理职能,就其活动性质
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区分,就其作用的领域又有对
内和对外职能的区分,这三个方面是所有国家职能的共同点,但
就其具体内容、实施外职能的区分,这三个方面是所有国家职能
的共同点,但就其具体内容、实施方式,我国国家职能就表现出
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本质不同,即其所具有的鲜明的人民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关于这一重要知识
点,首先要注意的是,其性质的规定和宪法的关联。
其次要具体
了解其基本内容:其一,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
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
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
其二,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系统中占居首要和全
权的地位。
其他国家机构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其三,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所有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原
则。
最后要准确把握其之所以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其一,从其与国体的关系看,其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决定,
并必须直接表明人民在我国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
鉴于我国的基
本国情,我们所建立的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的形式,是最为理想的一
种制度。
其二,从其与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关系,以及人
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无可争辨的基础地位。
4?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这一知识点是属国家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其一,这是我国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宪法作了规定。
其二,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次,要认识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于国家权力的配置问题。
这里主要是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角度来看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不容易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即适度的分权,把必要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结合起来。
最后,要认识在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一,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方针,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
第二,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
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兼顾两个方面:即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又要在中央集权领导下赋予地方必要的自主权力,兼顾地方利益。
5?“一国两制”方针的含义和内容。
要准确认识“一国两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的含义和内容,应将含义中的“一国”和基本内容中“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统一起来,认识到“一国”不仅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性,而且是国家主权行使的统一性,并且明确指出这“这一国”只能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
其次,关于“两制”并存在理解,“两制”并不等量存在于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其中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其起到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港、澳、台地区所保留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主要从“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