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合集下载

诊断学名称解释

诊断学名称解释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世界大学城标签:诊断学名词解释 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 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
6.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病人平卧时淤血加重,于睡眠中突然憋醒,被迫坐起.轻者经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小时,有些病人伴有咳嗽.咳泡沫样痰.有些病人伴支气管痉挛,双肺干罗音,与支气管哮喘类似,又称心源性哮喘.重症者可咳粉红色泡沫痰,发展成急性肺水肿.本质是体静脉淤血所致,常见于左心衰。
7.酸中毒大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8.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由于严重肺瘀血,患者感胸闷、气急,被迫取坐位,伴气喘、面色青紫、出汗,有哮鸣音,咯大量浆液性粉红色痰,两肺底有湿性啰音,心率加快。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9.黄疸:血中胆红素浓度大于34.2umol/l时,致使巩膜、皮肤、粘膜、体液和其它组织发生黄染。
二、名词解释
1.Kussmaul呼吸:当有重度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使机体代偿性地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以调节血中的酸碱平衡,该呼吸称为Kussmaul呼吸或深长呼吸。
2.颈静脉怒张: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 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度的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
8.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
当牵扯这些肌肉时,被检者可出现防御反应。包括颈项强直、克匿格氏征、布鲁金斯基征。
二、名词解释
1.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

临床医学诊断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临床医学诊断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临床医学诊断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肺部检查以二版教材内容为准1、Kussmaul呼吸:答案: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深而慢的呼吸,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为Kussmaul呼吸。

出处:P111知识点:第七章胸部检查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视诊呼吸深度变化评分要点: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深长的呼吸2、潮式呼吸答案: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称为潮式呼吸。

是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以及左心衰竭共同作用的结果。

出处:P111知识点:第七章胸部检查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视诊呼吸深度变化评分要点: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秒),周期性呼吸3、比奥(Biot)呼吸答案:即间停呼吸。

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之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深度相同的呼吸,周而复始。

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出处:P112知识点:第七章胸部检查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视诊呼吸深度变化评分要点:有规律的深度相等的呼吸几次之后,突然停止呼吸,周而复始4、触觉语颤答案: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的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

出处:P113知识点:第七章胸部检查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触诊触觉语颤评分要点:两手掌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5、肺下界移动度答案:叩诊时在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后,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呼吸,重新叩出肺下界,用笔标示之;再嘱病人深呼气后屏住呼吸,叩出肺下界,用笔标示之。

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人为6-8cm。

出处:P116知识点:第七章胸部检查第三节肺和胸膜检查肺部定界叩诊评分要点:锁骨中线、腋中线及肩胛线上,深吸气与深呼气肺下界之间的距离6、啰音答案:伴随呼吸音的附加音。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50152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50152

1. 问诊:即病史采集,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土座征丄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3. 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以及持续时间。

4. 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5. 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口^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7. 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 - 40乜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 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无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无,但都在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以 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称波状热。

10. 水肿:人体蛆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绢织肿胀称为水肿。

11. 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2. 牵涉病: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13. 发纹:又称紫紺,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4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 现发紺,呼吸辅助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15.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 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6.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 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诊断学(名解+填空+简答+论述+重点+回顾)

诊断学(名解+填空+简答+论述+重点+回顾)

诊断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发热:致热源作用于抗体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

2、管型:在一定条件下,肾脏滤出的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远曲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可随尿排出,尿中多量出现是肾脏病变的主要特征。

3、脉搏短绌:当心房颤动时,脉率少于同时测定的心率的脉搏脱落现象。

4、主诉:患者本次就诊感受最明显、最重要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5、啰音:呼吸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音。

6、镜下血尿:尿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平均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大于3个。

7、发绀: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的现象。

8、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9、紫癜: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

10、黄疸:因胆红素代谢障碍,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并渗入组织,使巩膜、皮肤和黏膜等发生黄染的现象。

11、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人为地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12、移动性浊音:因体位不同而产生浊音区变动的现象,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可见,是检查腹腔内有无积液的重要方法。

13、肺野:含有空气的肺组织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14、症状:机体在患病状态下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主观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15、脑膜刺激征:脑膜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可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的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到这些肌肉时被检查者出现防御反应。

16、三凹征:在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凹陷。

17、核左移:外周血杆状核或杆状核以上的幼稚粒细胞增多超过5%。

18、病理反射: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9、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大于100mg/L或150mg/24h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20、呼吸困难: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异常。

21、心脏杂音: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出现的具有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夹杂声音。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汇总免费版)很象老师辅导的内容第三章三、名词解释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1、问诊包括哪些内容: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陈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检查法三、名词解释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

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内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诊断学名解(参考)

诊断学名解(参考)

一.名解1.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2.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获取病史资料,经过综合分析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3.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0.1—1mg/dl4.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重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确切的主诉可初步反映病情轻重与缓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5.便血:是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

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6.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7.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8.佝偻病串珠: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9.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10.柔韧感/揉面感:结核性炎症或其他慢性病变由于进展缓慢,对腹膜刺激缓和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故形成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迫11.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另外,由于重度右室肥大所致心脏顺钟向转位,而使左心室向后移位,也可引起负性心尖搏动12.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13.浅反射:刺激皮肤、粘膜或角膜等引起反应14.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15.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亦称腹膜炎三联征,当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16.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粘膜,使局部发白,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诊断学名解与简答题

名词解释:1、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2、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

3、发热:当机体在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 而散热不能相应增加,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4、牵涉痛:内脏疼痛信号传至相应的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5、水肿: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6、三凹症: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气流进入肺中不畅、呼吸肌收缩,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症。

7、心源性哮喘:又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因肺淤血,多在夜间睡眠时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8、咯血:指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 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而称之。

9、呕血:上消化道(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器官)或全身疾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10、发绀: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11、心悸: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和心慌的不适感, 伴有心前区不适。

12、便血:消化道出血,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带血或全血,鲜红、暗红或柏油便。

13、黄疸: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引起的巩膜粘膜皮肤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为黄疸14、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15、晕厥:指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意识丧失状态。

16、意识障碍:大脑及脑干损伤, 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运动)受抑制, 对周围事物及自身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减退、丧失的状态称为意识障碍。

17、血尿: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 光镜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 3 个以上,称镜下血尿; 如呈洗肉水样或血色称肉眼血尿。

18、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

19、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胸壁相应部位,肋间软组织向外搏动形成。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doc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doc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解答集锦实验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集锦血液一般检测核左移:周围血中岀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晩幼粒、中幼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常见丁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

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趙过3%时称为核右移。

主耍见于巨幼贫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岀现一过性核右移。

溶血性贫血(HA):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引起的一组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因体内储存铁缺乏而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的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叶酸及维生索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类贫血。

其典型特征是除出现巨幼红细胞外,粒细胞也出现巨幼特征及分叶过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T•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介征。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口血病细胞界常增生与分化成熟障碍,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功能则受到抑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

主要表现为外周血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增生增多,成熟和幼稚细胞均形态异常。

简述何为MCV、MCI【、MCHC以及它们的临床意义?MCV即平均红细胞容积,指全血中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数值上MCV = HCT/RBC,它是反映平均红细胞的体积的一个指标。

MCH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门量,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门的平均量,以皮克(pg)为单位,数值上MCH = Hb/RBC,它是反映每个红细胞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一个指标。

MCHC即平均红细胞血红蛋口浓度,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口浓度,以g/L表示。

数值上MCIIC = Ilb/IICT,它是反映血液屮血红蛋白浓度的指标。

诊断学重点(名解、简答、论述)

诊断学重点(名解、简答、论述)

诊断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心电图1.逆行P波:P波在II、山、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

2.窦型P波:P波在I、II、aVF、V4〜V6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3.文氏现象:出现于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 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1个QRS波群,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出现,称文氏现象。

4.病理性Q波:宽度超过0.04秒,深度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称病理性Q波。

5.窦性心律: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特点为P波规律出现。

⑵症状:1.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纟曲、大汗、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有哮鸣音,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2.柏油样便: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称为柏油便。

3.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感受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纟甘、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4.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

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

5.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 °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3)查体:1.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2.蛙腹: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患者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腹部外形呈扁而宽,称蛙腹。

3.震颤:为触诊时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

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由胃气上逆所致。

(完整)《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完整)《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

二、名词解释1。

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

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

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

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7.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8。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9.窦性P波: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

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13。

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

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15。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三、简答题1。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精华版)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仅供参考(精华版)

二、名词解释1. 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 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 牵涉痛4. 三凹征: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 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 脑膜刺激征: 现为颈项强直、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

临床表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 生命征: 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8. 脉搏短绌:9. 窦性P 波:Ⅰ、Ⅱ、avF, V4-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相。

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10. 文氏现象:P 波规律地出现,P-R 间期逐渐延长,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 波群脱R-P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 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 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11. 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 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0~20 mm/1h 末男:0~15 mm/1h 末,女:13. 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象。

CM 、VLDL 、LDL 、HDL 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14. 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15.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诊断学名词解释与简答

诊断下学期知识点总结红细胞计数 ( RBC)指单位容积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常用于贫血诊断并判断程度血细胞比容(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PCV),又称红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可反映红细胞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响,也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影响。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Ret): 晚幼红到成熟红之间未完全成熟红细胞,胞体稍大,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胞质兰色网状结构,共 4 型,网状结构越多,细胞越幼稚。

Wright 染色嗜多色性红细胞。

用于贫血诊断及预后观察。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红细胞通过仪器内计数小孔时,因细胞体积大小不同,得到一个相应的大小脉冲,脉冲信号经计算机统计处理获得的 RDW 值,反映外周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靶形红细胞:细胞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间部位又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似射击之靶标,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靶形细胞常占 20% 以上。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细胞体积小,圆球形,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直径小于6微米,厚度增加大于 2.9 微米,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嗜多色性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称嗜多色红细胞或者多染色性红细胞。

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增生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多见。

高色素性红细胞: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凝集而形成的,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如巨幼红细胞贫血等。

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 0.5~1微米,1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西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西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

诊断学的名词解释及问答题1.间停呼吸: 指呼吸节律改变,在正常呼吸数次数次后暂停一段时再出现呼吸,周而复始。

提示呼吸中枢功能严重障碍。

2.触觉语颤:被检查者发自声门的语音,产生振动,并引起胸壁组织发生震颤,可以用手在胸壁触及,称为触觉语颤。

3.齿轮呼吸音:又叫断续性呼吸音,声音断断续续伴短促不规则间歇。

系肺内局部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气流进入不畅所至,常见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胸膜粘连等。

4.脉搏短绌:某些心律失常时,如心房颤动,频发室性过早搏动等,每分钟的脉博次数少于心搏次数(脉率少于心率)。

这种现象称为脉博短绌。

5.额外心音:指在原有心音之外,额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

6.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患者口唇粘膜,引起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

是由于脉压增大所致。

7.液波震颤: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如贴于腹壁的手掌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称液波震颤,又称波动感。

8.枪击音:指在四肢动脉处听到的一种短促的如同枪击时的声音,故称枪击音。

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9.猫喘:是指用于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小振动,又称猫喘,为器质性心血管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

10.胸骨角:即Louis角,是指胸骨柄与胸骨体交接处的突起。

该突起与第2肋软骨相连,为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11.交替脉:是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多因心肌受损,心室收缩强弱交替所致。

12.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时的心室舒张早期,血液自左心房迅速流入左心室,房室瓣开放突然停止而产生振动,于是在S1之后出现一个高调清脆的附加音,也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13.端坐呼吸:是指患者为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

这是心衰更为严重的表现,出现端坐呼吸提示心力衰竭已有明显肺淤血。

14.心脏杂音: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时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端流所致的室壁,瓣膜或血管振动所产生的异常声音。

15.粗糙性呼吸音: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所形成的粗糙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总结(免费)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总结(免费)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总结(免费).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总结发热1.发热(fever)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稽留热(ontinued fever)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波状型(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趋高热41℃以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诊断(名解简答)

诊断(名解简答)

病理性Q波: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振幅大于或等于同导联中R波的1/4,常见于心肌梗塞者牵涉痛: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脊髓脊髓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的痛感,称牵涉痛黄疸: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粘膜和皮肤,染成黄色所致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故名水冲脉。

周围血管扩张或存在分流、反流所致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C。

常见于大叶、伤寒Kussmal呼吸:严重代酸时,出现深慢呼吸,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降低,通过肺排出CO2,进行代偿,此种深长呼吸又称~Austin-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性狭窄而产生杂音,称~Cheyne-Stokes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短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其产生的机制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多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Graham Steell杂音:在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扩张引起相对性肺动脉关闭不全而产生的舒张期杂音。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病人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致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WBC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的百分率增高(>5%)时,称为~奔马律:为舒张期额外心音,在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第一、二心音共同组成三音心律,其韵律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称为奔马律Ewart征:由于大量心包积液,左肩胛下语颤增强、叩诊浊音、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振水音:检查者将一侧耳凑近患者左上腹部,然后以冲击触诊法振动患者胃部所听到的气、液碰撞声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白细胞管型:在管型的蛋白质基质中嵌入白细胞且所含白细胞的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称白细胞管型胆-酶分离现象: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而酶活性反而降低,这种现象称“胆-酶分离现象”心尖抬举性搏动: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心尖搏动范围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诊断学试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

诊断学试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

第一节发热名词解释1.发热(fever)2.稽留热(ontinued fever)3.弛张型(remittent fever)或败血症热型4.间歇热型(intermittent fever)5.波状型(undulant fever)6.回归热(recurrent fever)7.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1.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3.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4.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5.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6.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7.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问答题1.发热的分度有哪几种?2.临床上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有那些?3.临床上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哪几类原因?4.对发热为主诉的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1.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趋高热41℃以上2.感染性发热的病原体常见的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3.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抗原—抗体反应③内分泌代谢障碍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4.①起病时间、季节、起病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诱因;②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③多系统症状询问④患病以来一般情况⑤诊治经过⑥传染病接触史、疫水接触史、手术史、治疗或分娩史、服药史、职业特点等。

问诊名词解释5、暗示性提问6、主诉5、是一种能为患者提供带倾向性的特定答案的提问方式6、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以及患病到就诊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名词解释1.症状: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2.管样呼吸音: 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3.牵涉痛: 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痛感或痛觉有关。

4.三凹征 :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

5.抬举性心尖搏动: 心尖部徐缓有力的搏动,可将手指指尖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的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是左心室肥厚的指征。

6.脑膜刺激征: 为脑脊膜及神经根受刺激而引起的症状。

常见于颅内感染和珠血等。

临床表现为颈项强直、克匿格征(+)、布辛斯基征(+)。

7.生命征: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8.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9.窦性P波: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余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10.文氏现象: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R-P间期逐步缩短,直到QRS波群脱漏,脱漏后的第一个P-R间期最短,然后逐渐延长,直到QRS波群再脱漏,如此周而反复11.肾小球性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1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

参考值男:0~15 mm/1h末,女:0~20 mm/1h末13.高蛋白血症:指血浆中的CM、VLDL、LDL、HDL等脂蛋白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14.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15.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三、简答题1.简述胸痛常见病因(一)胸壁疾病(二)心血管疾病(三)呼吸系统疾病(四)纵隔疾病(五)其他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肝癌等。

常见的病因。

2.简述扁桃体肿大和甲状腺肿大的分度标准。

临床上把扁桃体肿大分为三度: I度:扁桃体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II度:超过咽腭弓III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

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生理肿大:看不明显,特点是“摸得着”。

I度:看得见II度:脖根粗III度:颈变形IV度:大等于或大于病人拳头时且多呈结节状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神经系统检查包括12对颅神经检查,意识障碍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及植物神经功能检查等.4.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现病史内容:(1)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5)伴随症状;(6)诊治经过;(7)病程中一般情况。

5.简述非感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下列败类原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

(2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

(3)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

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①原发性低热;②感染后低热;③夏季低热;④生理性低热。

染性发热常见的原因。

6.何为心脏瓣膜听诊区,简述常见心脏瓣膜听诊区的位置。

心脏瓣膜听诊区定义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心脏瓣膜听诊区,与其解剖部位不完全一致。

组成心脏瓣膜听诊区通常有5个: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7.简述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①脾脏轻度肿大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等。

②脾脏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等。

③脾脏高度肿大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疟疾等。

8.简述腹痛常见的病因。

答:急性腹痛(abdominal pain)的常见病因包括:(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等;(2)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沁尿系结石梗阻等。

(3)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肠绞窄、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5)腹腔内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和门静脉血栓形成。

(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皮肤带状疱疹。

(7)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如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

(8)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

9.简述心脏杂音的产生机制。

机制:正常血流呈层流状态,不发出声音,当血流加速,异常血流通道或血流管径异常以及血黏度改变等均可使层流转变为端流,或旋涡而冲击心壁,大血管壁,瓣膜,腱索等使之振动而在相应部位产生杂音。

10.简述心电图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ST段改变的含义包括ST抬高、压低、延长和缩短。

T波改变的含义包括T波低平、平坦(T 波消失,与基线一致),增高、倒置或双向等。

ST段压低大致可分为ST斜上型压低、斜下型压低和水平型压低三种类型:较多见于以心肌缺血为代表的冠心病,也可发生于心肌病、高血压、洋地黄等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运动员心脏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较多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状腺机能亢进和其他情绪激动、心动过速等具有交感神经兴奋倾向的患者或正常人,尤其多见于正常年轻人(尤其女性年轻人)和更年期妇女。

这种ST段、T波改变被看作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ST、T改变的特点除了呈斜上型下降外,较常出现在II、III和aVF三个导联上,但有时也可出现在其他导联。

在除外了器质性心脏病背景以后,非特异性ST-T改变无任何临床意义。

11.简述红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

(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12.简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病理性↑:①各种感染化脓性;②大量组织坏死和大量RBC破坏:I、大手术;II、心肌梗塞;III、急性溶血;③急性内出血——诊断标;④急性中毒;⑤恶性肿痛: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病;真性红细胞↑症;原发性PH↑13.骨髓增生程度分为几级各级有何意义答:一般分为:⑴增生极度活跃常见于各种白血病。

⑵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红系、粒系或其它系统的增生疾病。

⑶增生活跃一般为正常骨髓的表现。

⑷增生减低见于骨髓造血机能减低。

如取样稀释,也可表现为此种现象。

⑸增生重度减低有是典型的再障骨髓象。

取材不良,亦见此像。

14.简述尿葡萄糖定性试验阳性的临床意义。

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

15.简述肝功能试验中血清酶学检查的主要意义。

血清酶检测常用:谷丙转氨酶ALT(GPT)、谷草转氨酶AST(GO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等。

以上各项酶在肝细胞中均有存在,当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进入血清便增多。

通过测定血清或血浆中酶的活性,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情况及损伤程度。

在各种酶试验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细胞损伤与否及损伤程度。

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细胞损伤时,血清ALT最敏感。

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ST升高程度超过ALT,因此AST主要反映的是肝脏损伤程度。

四、论述题1.试述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怎样鉴别咯血与呕血咯血:病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出血前症状: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出血方式:咯出;血色:鲜红;血中混有物:痰、泡沫;反应:碱性;黑便:除非咽下,否则没有;出血后痰性状:常有血痰数日;呕血:病因: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出血前症状: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出血方式:呕出,可为喷射状;血色:棕黑、暗红、有时鲜红;血中混有物:食物残渣、胃液;反应:酸性;黑便: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出血后痰性状:无痰。

2.试述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1)S1音调较低,强度较响,性质较钝,持续时间较长;S2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弱,持续时间较短。

(2)S1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而S2在心尖搏动出现后出现。

(3)S1心尖部听诊最清楚,而S2在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3.听诊心脏杂音应描述哪些内容①杂音的听诊部位和传导,②杂音出现的时间;③杂音的强度;④杂音的音调和音色;⑤一些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因素对杂音的影响4.试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特点。

化脓性脑膜炎:外观混浊,白细胞数显着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着增高,糖显着降低,氯化物减少,涂片、培养可发现细菌。

②结核性脑膜炎:外观呈毛玻璃状,细胞数增多<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同时减低,涂片可发现抗酸杆菌。

③病毒性脑膜炎:外观清亮,细胞数正常~数百,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稍高,糖及氯化物正常,病毒培养有时阳性。

5.试述乙肝诊断常用的试验指标及其诊断意义。

: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抗-HBs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机体感染或接种乙肝疫苗的标志;BHBeAg阳性是乙肝传染性的标志;HbcAb是乙肝病毒存在的直接标志;抗-HBc-IgM是早期HBV感染的特异性血清学标志。

6.试述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原因。

血栓形成的原因包括血液改变、血管受损和血流淤滞。

一、血液因素主要是血小板、凝血、抗凝血、纤溶及其他血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二、血管因素血管受损是引起血栓的重要原因,三、血流因素血流速度变慢、淤滞和血凝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