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天空中的霸主
在白垩纪时期,恐龙不仅在陆地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成为了天空中的霸主 。例如,翼龙类恐龙能够展翅翱翔在空中,它们的翅膀像鸟类一样可以自由折 叠。
03
恐龙的灭绝
原因
陨石撞击地球
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 击地球,导致全球气候急剧变化
,恐龙因此灭绝。
火山爆发
陨石撞击可能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 爆发,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 他有毒气体,遮蔽了阳光,导致全 球温度急剧下降。
巨型恐龙的出现
在侏罗纪时期,出现了许多巨型恐龙,如梁龙、腕龙等,它们的身体高 度可达数十米,体重可达数百吨。这些巨型恐龙成为了当时的绝对统治 者。
白垩纪
恐龙的繁盛
白垩纪时期,恐龙达到了繁盛的顶峰,它们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丰富。此时, 地球上的大陆已经漂移到了现在的位置,恐龙也随着大陆的漂移分布到了各个 大陆上。
发生了变化。
竞争激烈
在三叠纪时期,恐龙并没有成为 唯一的统治者,它们与其他的爬 行动物竞争生存空间。这种竞争 使得恐龙不断进化,逐渐占据了
主导地位。
侏罗纪
01
恐龙成为主导
侏罗纪时期,恐龙已经成为了地球上的主导物种,它们分布在各个大陆
上,包括陆地和海洋。
02 03
多样化的环境
侏罗纪时期的地球环境多样化,既有热带雨林、沙漠等干燥地区,也有 沼泽、湖泊等水域环境。这种多样化的环境为恐龙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空 间。
对恐龙生态的研究
现代的恐龙研究还涉及对恐龙生态的研究。通过对化石记录和气候模型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了解恐龙在不同环境中 的适应性和行为特点。
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手段在恐龙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通过CT扫描和3D打印技术,科学 家们可以重建恐龙的头骨和肌肉模型,从而更好地了解其生理结构和功能。

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课件(3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6课《恐龙无处不在》课件(3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特点。 3.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探索未
知的精神和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鸭嘴龙
霸王龙
字词积累
hái
遗骸
读一读
chánchú
蟾蜍
zhě
褶皱
jié
劫难

两栖
tún
鸟臀目
记一记
漂 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迁 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并另换地点。 遗 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 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1920— 1992),美国著名的科 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 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4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 科幻小说家的泰斗。他 被称为“永远的科幻教 父”。
学习目标
1.把握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
成的弯曲。 劫 难:灾难。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 了大陆漂移假说。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 3.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 4.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品味赏析
1.第6自然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 移”一句,“漂移”和“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 向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虽然都有“移动”的意思,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之处。
“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中 认为,大陆就像漂浮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 而一起运动,如果换成“迁移”,就不恰当了。

《恐龙无处不有》ppt课件

《恐龙无处不有》ppt课件
天衣无缝: 形容事物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自读 整体感知
课文的题目是《恐龙无处不有》,但课文结 尾又说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运动 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那么这篇课文到底是在讲 恐龙无处不有还是在讲地壳运动?
已知:地球上其他大陆以及南极附近发现恐 龙化石。 求证:地壳在缓慢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而不是 恐龙在移动。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作者小知识
请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小 说作家、科请普作家、文学评论家。
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 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 亚瑟·请添克加标拉题 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
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 《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 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请添加标题
提示:注意几个时间节点。
①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当时全球的陆地形成 “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龙已经出 现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②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 ③6500万年以前,大陆已完全分开。
请添加标题
这几个时间点表明恐龙的出现和全球分布早于
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 人学的基石”。
字词
臀(tún)
疏通
骨骼( 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褶(zh请ě添)加皱标 题: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携(xié)带:随身带着。 两栖( qī):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文章结构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
(总起)
(具体说明)
大 陆 漂 移 学 说 成 立 (总结)

恐龙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ppt优秀课件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各门科学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比如:要学好语文,不仅要看文学方面的书, 还要认真学习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 科。只有这样,才算树立了大语文观思想, 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好基础。否则,不会融 会贯通,一身书呆子气,将被现代社会所淘
汰。
小结 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11.“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 道雅俗 共赏, 不拘一 格。一 方面, 突出体 现了道 家“自 恣以适 己”的 随意性 ,同时 ,不同 地位、 信仰和 文化层 次的人 对茶道 有不同 的追求 。王公 贵族讲 茶道, 意在炫 耀权贵 ,附庸 风雅;

12.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 明因素 的整合 。整合 的模式 是以华 夏文明 为核心 ,核心 向周围 扩散, 周围向 核心趋 同,核 心与周 围互相 补充、 互相吸 收、互 相融合 。汉族 和汉族 以外的 少数民 族,都 为中华 文明作 出了重 要的贡 献。
段落结构
分三部分。 一 (1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二 (2~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
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三 (15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
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 文。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陆 漂
恐龙无处不有
移 学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总结)
(分 说)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 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物学(恐龙)——地质学(板块理论)

25_恐龙无处不有--上课专用ppt课件

25_恐龙无处不有--上课专用ppt课件

语言品析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打比方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列数字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 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
举例子
语言品析 老师读这篇文章时,发现阿西莫夫有时太自信, 如“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 影响。”;有时又显得很不自信,如“板块构造理论 很快为地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几Ⓖ 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印 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所有陆地似Ⓖ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学习目标
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 明的顺序,明确文章说明方法,体会准 确严密的语言。
2、理解“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 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
了解作者 阿西莫夫
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 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 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 评论家。代表作有《基地》, 《钢窟》,《我,机器人》。 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 家泰斗。
课堂小结
这篇事理说明文依据在南极发现 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 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 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 的结论。
作业布置
请以《我所知道的恐龙》或《我 所知道的南极》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并分享给大家。
谢谢
那时的恐龙
2.25亿年前的大陆是
自主学习
现在的大陆成了
大约2亿年前的大陆是
整体把握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不适应南 从
逻 极气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分析问题: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大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02
恐龙的分类与特点
恐龙的分类方法
根据生活习性
可分为陆地恐龙、水生恐龙和飞 行恐龙。
根据食性
可分为食肉恐龙、食草恐龙和杂食 恐龙。
根据地质时代
可分为白垩纪恐龙、侏罗纪恐龙和 三叠纪恐龙。
不同类型恐龙的特点和分布
01
陆地恐龙
陆地恐龙是恐龙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群体,包括像霸王龙这样的巨型食
肉恐龙,以及像三角龙这样的植食性恐龙。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陆地上
生物进化背景
恐龙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们生活在地球历史中的中生代时期,这一时期见证了恐龙的崛起 和繁盛,以及后期的小型化、羽毛的出现和鸟类的起源。
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由于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板块运动,恐龙 的化石在全球各地都有发现。不同地理 位置和地层中都可能蕴藏着恐龙化石, 这使得恐龙无处不在。
挖掘
挖掘恐龙化石需要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包括锤子、凿子、刷 子等。挖掘过程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化石非常脆弱,容易受 到破坏。挖掘完成后,化石会被仔细地清洗和分类。
恐龙化石的保存和记录
保存
恐龙化石需要被妥善地保存,以供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展示。保存恐龙化石需要特 殊的条件,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它。
对恐龙研究的反思和展望
反思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但是古生 物学仍然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例如, 我们对恐龙的生态习性、行为模式以及与现代生物的 关系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恐龙无 处不在的现象也提醒我们,地球的历史和生物演化是 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更加精细和系统地研究 古生物学,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
顶级掠食者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ppt课件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 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 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 影响等)。 ⑤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 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这句话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 “泛大陆”的含义,使泛大陆的形象更具体清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 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大冰箱” 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上的 重要地位;
“十分之九”说明南极的冰的储量丰富。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 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 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 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什么是“泛大陆”?
①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当时全球的陆地形成“最后一 次完整的泛大陆”,同时,恐龙已经出现并且“分散到 泛大陆的各个地方”。 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 ③6500万年以前,大陆已完全分开。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 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 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 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 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 、海洋深 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板块构造”理论为 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从而印证了这种理 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恐龙无处不在》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课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 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对自 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023
PART 02
恐龙的分布与迁徙
REPORTING
恐龙的起源地
恐龙起源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当时地球处于古生代,气候温暖湿润,陆地和海洋 生物繁盛。
恐龙最早出现在现今的南半球,特别是南美洲和非洲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 向其他大陆扩散。
2023
《恐龙无处不在》 ppt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恐龙的分布与迁徙 • 恐龙的生态环境 • 恐龙的灭绝原因 • 恐龙无处不在的现象 • 恐龙对现代生物的影响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主题简介
恐龙无处不在
本课件的主题旨在探讨恐龙的分 布和多样性,以及它们在地球历 史中的重要地位。
恐龙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古生物学、地质学、生物学等,这些学科之 间的交叉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恐龙的演化历程,还能够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和进步。
2023
PART 06
恐龙对现代生物的影响
REPORTING
恐龙对现代鸟类的影响
鸟类起源
恐龙是现代鸟类的祖先, 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 可以揭示鸟类起源的奥秘 。
者或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恐龙主要以植物为食,而肉食性 恐龙则捕食其他动物。
恐龙的食性与其演化历程密切相关,不 同种类的恐龙在食物链中扮演着不同的
角色。
恐龙的生存策略
恐龙的生存策略因体型、生活环境和 食性而异。
肉食性恐龙则可能采取伏击、追逐或 群体捕猎等策略来捕获猎物。
大型植食性恐龙可能采取群居的方式 以增加防御能力,而小型恐龙则可能 采取灵活的捕食策略或寻找隐蔽处以 躲避掠食者。

《恐龙无处不在》课件

《恐龙无处不在》课件
地震和火山爆发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 对恐龙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变化
大规模的气候变化,如冰河时期,可能导致恐龙 栖息地丧失和食物链崩溃。
疾病和瘟疫
大规模的疾病或瘟疫可能迅速传播,导致大量恐 龙死亡。
外来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陨石撞击
大型陨石撞击地球可能导致巨大的爆 炸和冲击波,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 坏。
恐龙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形态学研究
通过观察和研究恐龙的骨骼形态,可以推断出恐龙的生活 习性和行为特征。形态学研究是研究恐龙最重要的方法之 一。
生物力学研究
通过研究恐龙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可以推断出恐龙的运动 能力和力量。生物力学研究对于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适 应环境非常重要。
化石分子研究
通过研究恐龙骨骼和牙齿中的分子结构,可以推断出恐龙 的年龄、性别和饮食等特征。这种技术为恐龙研究提供了 新的视角和证据。
彗星和流星雨
这些天体可能撞击地球,引发大规模 的火灾和爆炸,对恐龙造成威胁。
地球气候变化对恐龙的影响
气温升高
全球气温的升高可能导致恐龙栖息地的环境变化,影响其生存。
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可能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进而影响依赖海洋食物的恐龙。
氧气含量变化
氧气含量的变化可能影响恐龙的呼吸系统和生存能力。
04
《恐龙无处不在》课件
目录
• 恐龙的起源与演化 • 恐龙的生态环境与习性 • 恐龙的灭绝原因 • 恐龙的发现与研究 • 恐龙文化的影响与传承
01
恐龙的起源与演化
恐龙出现前的地球环境
01
02
03
地球气候
地球在恐龙出现前经历了 长期的冰河时期,气候寒 冷,雪线较低。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6课《恐龙无处不有》课件(共27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下定义
3.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 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
说明对象: 板块构造理论
任务六(8分)
9.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恐龙化石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
生物学
影响
地质学
启示: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
产生影响。
示例:物理学上的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 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 考古学的新发现,一次次推动了历史学的发 展; 居里夫人镭的发现:医学用途:有治疗癌的 作用;生活用途:核电站发电;军事用途: 核武器
7.为什么会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提示:注 意时间)
恐龙原本生活在( 泛大陆的不同地区 第9段 ) 后来泛大陆分裂,恐龙 ( 随着板块运动来到了南极第13段 ) 大约经历了1亿年,气候 ( 越来越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第13段 ) 恐龙( 灭绝,变成化石 第14段 )
任务五(8分)
8.作者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一步一步展开 推理,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请同学们整理 出作者推理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任务三(8分)
5.什么是“泛大陆”?
6.复述“泛大陆”分裂的过程。(提示:注意时间)
任务一(8分)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因为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在靠近南极的詹姆斯罗斯岛也发现了恐龙化石。
(第2、3段) 2.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产生了怎样的疑惑?
恐龙的生活习性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为什么会 出现在南极呢?(第4段)
课堂检测 抢答(一个三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
22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发现问题 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
找出答案 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
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 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 的恐龙而去。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
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
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
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
者思维的活跃
.
46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
.
47
说明顺序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 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 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 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 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
18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 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 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 界各地。
.
19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 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例,读者可能一时想不到是指哪些动物。现 代两栖动物很多,举“青蛙”和“蟾蜍”, 是因为它们“人人皆知”,人们非常熟悉。 “青蛙”和“蟾蜍”不能在南极生存,犹如 当年恐龙不能适应南极的生态气候一样,因 为它们属同一个家族。举例帮助读者理解, 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
30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 得多么天衣无缝。
.
14
.
15
恐龙无处不在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
17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
.
23
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4
使用时敬请删除此页
.
25
恐领域
.
地质学
26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
27
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
28
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
总 出说明内容。
分 总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
结束全文。
.
29
2.揣摩语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 物。 如果抽象地说现代两栖动物,不加以举
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
在。
.
42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 “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 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
出“火山说” 。
•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
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
灭绝,支持“撞击说”。 由果到因
.
逻辑顺序43
揣摩语言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 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
44
揣摩语言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 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
45
揣摩语言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 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 愿意这样做呢?
自己在迁移。 .
20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 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 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 板块下面俯冲。
.
21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 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 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 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 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 多深层证据。
.
31
.
32
.
33
地震
.
34
火山爆发
.
35
海啸
.
36
龙卷风
.
37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
38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
39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火山说
.
40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
1
本文选自《新疆域 》, 作者阿西莫夫 (1920—1992),美 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 科学幻想小说家。他 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 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 部,是公认的当今美
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
2
.
3
异齿龙
.
4
三 角 龙
.
5
鸭嘴龙
.
6
.
7
.
8
.
9
.
10
.
11
霸王龙
.
12
.
13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 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 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 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
.
48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
49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