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论文

合集下载

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裴怀强(甘肃省榆中县第四中学)我国是诗的国度,拥有的诗词博大精深。

我国的诗词就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光,熠熠生辉。

诗词见证了每一代历史的昌盛落败,是历史的缩影。

透过诗词能够透析历史人物的心理变动,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感慨。

诗词是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材料。

历史课上,运用诗词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服力特别强。

在历史课程学习中,学生能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因此,古诗词中有巨大的教学价值。

历史课程教学进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多角度认知和了解历史,还能充分明确历史演进,让学生感受到文学历史渊源流长,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课程导入是历史学科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我国古代诗词旋律优美,特别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

教师开展“唐朝衰落”教学时,引入杜甫《忆昔》这首诗歌,诗歌从回忆的视角上,回忆起当年发展繁荣的元盛世时期,全国繁荣和谐的画面涌现。

作者希望这样的繁荣一直延续下去,希望盛世能再次出现。

《忆昔》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唐朝的辉煌,从辉煌慢慢堕落到战乱的历史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唐玄宗开元盛世境况,学生归纳出唐玄宗在后期宠爱杨贵妃,慌乱朝政。

每天迷于花天酒色中,这是唐朝政治腐败重要原因之一。

让学生思考唐朝落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历史探索热情。

诗歌引入历史教学,有利于教师组织课堂,实现教学目的。

诗词其实是在再现历史,教师能灵活地引用,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跃课程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巩固知识大量的诗词有对重大历史进行概括和评价,例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指的是在西周奴隶时期,国家强盛,周龙子王权高度集中,权威至高无上。

杜甫诗词《石壕吏》,用独特的视角向人们描述安史之乱带给人们的无限痛苦,引起无限伤痛。

诗歌再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和谐生活的渴望。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人们已经认识到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被引入到初中历史课堂中,不仅增加了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一、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初中历史课程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了解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角色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更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在历史事件中引用诗歌在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可以引用经典的诗歌,如《木兰诗》、《将进酒》等,激发学生探究历史变革中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等方面的变化。

比如,在进行民族地区自治的讲解中,可以引用常用的诗歌《黄河大合唱》等,并结合历史瞬间的背景,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在历史名人形象塑造的教学中,可以引用名人的人物事迹,利用诗歌来展示他们的思想、精神和品德等方面的鲜明个性。

比如,在介绍李白这位诗人墨客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他的《庐山谣》、《将进酒》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并从中带出他勇往直前、亲近自然等鲜明的人格特质。

在历史文化表达的教学中,可以引用表达文化特色的名诗,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征,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在讲解唐诗宋词时,可以让学生欣赏《蜀道难》、《静夜思》等著名古诗,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唐诗宋词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在历史思辨探究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诗歌激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线索。

比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科技之路时,可以引用杜甫的《登高》这首诗,让学生思考中国科技史上的伟大创造和文化财富。

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在历史讲解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在历史讲解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在历史讲解中的作用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道德等内涵,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诗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大量的时间和事件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

而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生动、形象、韵律感强等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引入诗词,可以通过吟诵、赏析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深历史理解诗词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常是以简练、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情感。

通过吟诵诗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更好地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同时,诗词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制度、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三、拓展历史知识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还涉及了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教学中引入诗词,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吟诵和分析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四、培养审美能力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引入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通过吟诵和分析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到语言的美、意境的美和情感的美,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诗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诗词:教师在选择诗词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的诗词作品。

既要考虑诗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又要考虑其与历史知识的关联性。

浅谈诗词艺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浅谈诗词艺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浅谈诗词艺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浅谈诗词艺术在历史课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关键词]诗词艺术历史课教学应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我们已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重在课堂,只有抓好了课堂教学,才可以说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不然,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不合格的。

结果只能是同素质教育的宗旨相违背的。

那么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二是教师要积极进行教法研究,使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同课堂教学产生有效的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我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并擅长朗诵古诗词,在接触了历史新教材之后,我发现书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古诗词,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我不禁想是否能恰如其分的将诗歌艺术引入历史课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便在历史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讲述《唐朝的衰落和灭亡》时,导入新课前,我先问同学们是否还记得称赞“开元盛世”的《忆昔》诗,同学们齐声答:“记得”。

于是我让同学们齐声朗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狄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廉俱丰实”通过朗诵顿时使学生有了一种小小的自豪感,似乎自己已对前课内容烂熟于心了,自信心倍增。

于是,我便顺势和同学们一起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情景,紧接着话峰一转“开元盛世”是一个难得局面,天宝年间唐朝竞从顶峰急剧跌落下来,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述新课做好铺垫。

当讲述《封建文化的高峰——光耀千古的.文坛》时,我更是如鱼得水,在讲盛唐诗人李白时,我先让同学们齐声朗诵了小学时曾学过的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教室里顿时诗声回荡,将同学们带入了一种诗歌的意境。

紧接着,我在黑板上挂起了李白望江而立的画面,打开了录音机放起溪水奔涌的轻音乐,并顺势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诗词引用与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诗词引用与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诗词引用与分析一、引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诗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历史诗词的重要性、方法及分析,以期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历史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2.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历史诗词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3.培养文化素养:历史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用历史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历史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精选诗词:在选择历史诗词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诗词。

2.讲解诗词:在引用历史诗词时,教师应向学生讲解诗词的背景、含义和艺术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历史信息。

3.组织讨论:通过组织学生对历史诗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词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结合教材:将历史诗词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增强教学效果。

四、历史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分析1.诗词与历史的契合:历史诗词往往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引用这些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2.诗词的艺术价值:历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分析诗词的艺术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3.诗词的教育意义:历史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所反映的历史问题和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4.对比与参照:在引用历史诗词时,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多样性。

浅谈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词以短小精悍、思想深邃、情感饱满、内涵丰富的特色而广受高中学生的喜爱。

尤其是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所反馈的诸多信息,大都源自对应社会现实或者作者真实感悟,包含着很多可供借鉴、参考、利用的历史资源。

而且,由于诗词所产生的社会场景比较特殊,其往往记录着特定社会环境下的历史变迁。

这使得将诗词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必要性。

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诗词的有效利用与充分开掘,以促使学生在研读、赏析、感知、理解诗词中获取诸多具有参考性价值的历史信息,并将诗词与具体历史知识、内容、事件、案例等结合起来,使高中历史课堂呈现出更多趣味性、鲜活性、多元性认知元素,达到激活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促进效率提升、推动学生认知迁移与素养塑造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诗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运用众所周知,文史自古不分家。

将诗词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使比较枯燥、乏味、单一的高中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更具活力,更利于学生思想的激活与情感的激发,也会对高中历史课堂效率提升提供更为多元、丰富的帮助。

而且,由于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兼容韵律美与节奏美于一体,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朗读、诵读中积极参与课堂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感知、体悟中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教学内容与具体知识,使高中历史课堂彰显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

基于此,教师在落实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时,应该加强对诗词的运用、渗透、融合,组织学生在诵读诗词中追溯诗词创作背景下的社会现状、历史环境、生活现实,为促使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历史史观确立而提供助力,奠定基础。

使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更加充分高效,使学生认知视域无限拓展。

一、借助诗词运用,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由于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冗杂,尤其是一些琐碎性、细节性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原理等,导致学生在识记、理解、掌握上往往存在诸多疑难,而且极易产生混淆。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古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古诗词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应用成为初中历史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因为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种现代化教学模式出现在课堂中,但是历史教师在应用后发现部分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历史课程,所以在探索过程中古诗词应用就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

因为古诗词与历史课程有着一定联系,并且在古诗词引导下学生会更加关注课程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够保证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为了保证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开始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最终将古诗词带入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了起来,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经常会将教材中的内容与一些古诗词联系起来,再加上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古诗词数量较大,所以教师就借助这一优势来引导学生,以保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1]。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应用古诗词来引导学生,古诗词的融入又能够为课程教学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帮助,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分析。

一、利用古诗词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其实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存在问题,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认为课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而设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不断引导学生对传统历史进行学习,甚至还会出现一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课程教学质量直线下降,学生也会失去课程学习兴趣。

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效率与质量[2]。

例如教师在进行《灿烂的宋元文化》这一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加强古诗词的带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因为无法正确理解而厌倦课程学习的问题。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雨霖铃》或《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学生进行引导,因为这些古诗词与这段历史有着一定联系,并且大多数学生对这两首古诗词有着一定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课程理解能力与学习兴趣。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1. 引言1.1 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重要性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相比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诗歌能够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

诗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和欣赏历史主题的诗歌,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诗歌带来的美的享受和情感满足。

这种提升文学素养的过程也将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在初中历史课上至关重要。

一方面,许多学生对于诗歌仍然持有一种抗拒态度,认为诗歌晦涩难懂,不易接受。

他们可能觉得诗歌与历史无关,难以理解其在历史课程中的应用。

也有部分学生对诗歌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愿意尝试去理解和欣赏诗歌,但往往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在初中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逐渐接触和了解诗歌,从而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与历史相关的诗歌作为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歌的基础认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诗歌朗诵和讨论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美妙和魅力,激发其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创作和赏析活动,培养其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接受度和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接受度,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热爱之情。

这样,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学修养。

2. 正文2.1 选取合适的历史主题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选取合适的历史主题诗歌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与历史知识相关的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促进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例谈古典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古典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古典诗词在历史教 学中的运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 庆 市 大 足 中学 段 敏
子日: “ 诗 ,可 以兴 ,可 以观 ,可 以群 ,可 以怨 ,迩 之事 父 。远 之事君 ,多识 于鸟 、兽 、草 、木 之名” 。诗如 此 ,词 又何 尝不是 历史的真实 反映呢 ?我们 若能在历史教 学中 ,适 当地援引 诗词 ,将诗情 、 诗 景 ,诗事 ,诗 史一一还原 ,勾勒出历史 的本来 面 目 ,那么 ,对于 学生感悟历史 将大有裨益 。下面我 就以 “ 北宋 中期 的社会危 机和 改革” 一课 为例 ,淡 淡诗词 在 “ 王 安石 变法” 中的运用。 在 中国封建社会史上 , 宋朝 是相对较弱 的朝代 。按说 不应该 这样 。 因为宋 太祖 赵 匡胤 本人就是职业 军人 出身 ,靠 军功起家。 《 宋史 》上说 他武艺 高强 ,骑马射箭均 属一流 ,宋人 称其为 “ 岂 祖” 。做 了皇帝以后 , 赵 匡胤也始终将 军事建设放在 重要位 置, “ 幸造船务 、观制造 战舰 、观水桤 、阅炮车 、视察练 习水 战 、亲 授医官 黜其 艺之不精 者 ,前后不绝” 。可纵 使这样 ,北宋在对辽 与西 夏 的战 争中 ,却从 未取 得过 实质 性 的胜 利 。数次 的军 事败 绩 ,让 宋朝皇帝 日 渐 倾向 于和谈 。公 元 1 0 0 4 年 ,北宋 第三个 皇帝 宋真 宗 赵恒 在澶 州与辽 达成 和议 ,史 称 “ 澶 渊 之盟 ” 。盟约 规 定 ,北 宋每 年向辽 输银 十 万两绢 二 十万 匹 ,谓 之 “ 岁币 ” 。兹 后 ,宋辽不加兵者 一百二 十年 。北宋 以 “ 岁 币”购得 了和 平 ,但 也 因此开 了 “ 岁币”之滥 觞。公 元 1 0 4 4 年 ,宋 夏和议 ,夏 国主名 义上 以臣事宋 。宋则每年 “ 赐”夏绢银茶 叶共计2 5 . 5 万两。从此 , “ 岁 币”成为加诸 在北宋 身上 一道永不 弥合 的伤 1 : 3 。随着 时间的 推移 ,国库 日 渐入不敷出,形成 “ 积贫”局面。 这 里必须作 说 明的是 , “ 岁币”并非是造成北 宋 “ 积贫” 的 唯一 因素 。从 兵制 上讲 ,北宋 是一个募 兵制 国家 ,且没有 退役一 说。一个士 兵募了来 ,国家一直要养他 到六十岁 ,其 间只有二十 岁到三 十岁 这十年 可用 。这样的军 队,有名无 实 ,于是 只有再招 新的 。年复 一年 ,兵愈养 愈多 。据史料 记载 ,宋仁宗 时期军 队数 量 已达一 百 二十万 。而 在宋 辽 、宋夏 和议之 后 ,边 境 已无仗可 打 ,士 兵们 无所事 事 ,反而容易滋生 事端 ,故北宋政 府又不得不 时时加 以优 抚 。由冗 兵产生的冗 费,相 对于 “ 岁 币”来讲 ,更是 数 目之 大宗 。北宋 负担一年重 于一年 ,弱 了转贫 ,贫 了更转 弱 , 至死也没能拗过这个 弯来 。 王安石 变法便 是出现在北宋 “ 积 贫” “ 积弱” 的背景 之下。 公元 1 0 6 7 年 ,宋神宗 赵顼 即位 。当时他 年方十八 岁 ,颇有少 年天 子革 旧布新之 志。听 闻欧 阳修 荐举 ,便将王安 石从 “ 判江 宁府” 任上 调为翰林学 士 。初到御前 ,君臣之间就有 一次推心置 腹的谈 话 。两人皆 以为 “ 当今理 财最 为急务 ,备边府 库不可不 丰” ,即 以经济力量来 充实军备 和防务。因为两 人都有富 国强 兵的想法 , 因之一见如 故 。公元 1 0 6 9 年 ,宋 神宗擢升王 安石为参 知政 事 ,地 位相 当于副 相 ,专务 “ 经画邦计” 。而此 时距离王安 石上调京师 任翰 林学士 ,不过 只有一 年的时 间。擢升速 度之快 ,足见宋神宗 求治 之切,对 王安石倚重之深。 王安石亦不负 君之所托。在他 的主持下 ,新法陆续推 出。概 而言之 , 一 曰富 国之法 ,一 日强兵 之法 ,一 日取士 之法 。我们 中 学教 材在讲 到 “ 王 安石变法 ”时 , 是 将变法措施一 一罗列 ,学生 读来 ,未免 觉得理 论性太强 ,乏 味可陈 。这时 , 我们 不妨 引用一 首王安石的诗歌 《 河北 民》: “ 河北 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 家养子学耕织 ,输 与官家事 夷狄 。今年大旱千 里赤 ,州县仍 催给河役 。老 小相依来就 南 ,南 人 丰年 自无食 。悲愁天地百 日昏,路旁过者无 颜色。 汝生不及贞 观 中 ,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 首诗 写于宋仁宗庆 历六年 ( 1 0 4 6 年 ),是王安 石有感于时 事 而作 。诗 的开篇 ,即点 明此 诗的写作对 象是河北 民。他们毗邻 辽夏 而居 ,饱受 边 患之 苦 。接 下 来 ,王安石 选取 了一 组典 型材 料 ,来说 明河北 民的 “ 长苦辛” :首先 是赋税之苦 , “ 家家养子 学耕 织 ,输 与官家事夷狄 。”这句诗 暗含了王安石对 北宋王 朝苟

小议古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古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议古诗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古诗讲究韵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古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关键词:古诗中学历史教学应用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

诗歌音调和谐押韵,朗朗上口,适合朗诵和背诵,不仅读起来给人以快感,而且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

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意镜,语言精练,一字一句都有显著的色彩。

词语组织配合又非常严密,短小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使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发散思维,开阔胸襟,形成开朗乐观、豁达开阔的好性格。

中国历朝历代流传下来很多名篇佳作,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现实生活,这为我们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真实丰富的宝贵资料。

在教育方面,古往今来诗歌影响了很多代人,许多人从小就受诗歌的熏陶,得以健康成长。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诗词歌赋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古诗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具有一去不复返的过去性特征,而历史背景、性质、意义等,抽象的历史语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教材所反映的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是通过对记录历史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等抽象思维的形式,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诗歌所反映的同一历史则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构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在真实的图画里面显示社会中某一阶级底状况”。

它可以使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容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其感兴趣,就能把它学好。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古诗”,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巩固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

例如在讲述“张骞通西域”时,会讲解西域的概念。

如果单独讲解西域的概念,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不感兴趣。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在七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古诗词可以为教学增添丰富的色彩和深度。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通过将古诗词融入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提高历史素养。

一、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1、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历史往往给人以遥远和抽象的感觉,而古诗词则能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历史的画面。

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词,生动地展现了战争时期战士们的紧张与豪情,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战争的氛围。

2、反映社会背景许多古诗词都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地揭示了唐朝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贫富悬殊和人民的苦难,有助于学生理解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诗词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引用一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古诗词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唐朝的繁荣时,可以引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让学生对唐朝的鼎盛时期产生好奇和向往。

2、讲解历史事件在讲述历史事件时,通过古诗词来补充细节和情感。

例如,在讲述楚汉相争时,可以引用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项羽在失败时的悲壮和无奈。

3、分析历史人物古诗词也是分析历史人物性格和品质的重要依据。

例如,通过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展现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总结历史规律在课程结束时,引用古诗词来总结历史规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

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含义的隽永,意境的优美,让人悠然心会,叹为观止。

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珍贵的“史诗”。

只要我们能够恰到好处地应用,,会取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诗词;历史教学;学习气氛;思维能力1.用诗词导入新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诗词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在,利用诗词导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我用多媒体展示《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并提问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我引导: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立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的青年抱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贪今朝”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诗词记录着中国革命的足迹,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程,今天,我们就通过对毛泽东的诗词来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借助诗词,了解历史诗词的产生与社会生活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大量的现实主义诗作,为研究历史提供了旁证材料,往往被称为“活的历史”。

如《古代中国的农业》,我们可引入《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让学生理解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受压迫非常严重,即使在繁荣的唐代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死的情形。

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篇 ・ 教学创新
诗词 在 高中历史课 堂教 学 中的运 用
崔 爱 红
( 宁夏回族 自治区 ̄ e _ v - 中学) 摘 要: 诗词是一种文学载体 , 它 多以抒发作 者情感 、 反映社会现 实为主。从某种意义上讲 , 它记录 了特定环境下的历 史变迁。因
此, 在 历史教 学过程 中, 可以通过运用诗词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 提 高课 堂的趣味性 , 发挥诗词在教学 中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来探讨诗 词在教学过程 中的运用 与实施策略。
此外 , 说到历史教学其还 有一个重要的 目标 , 那就是开展 情 感教育 , 通过情感教 育的渗透来培养学生 的爱 国情感 、 民族 自豪
感和社会 责任感 , 从 而形成健康 的审美 与积极 的生活态度 , 通过 诗词 的熏 陶来完善学生的人格等 。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的演变》 为例 , 在讲述
对高 中历史教学进行 多样化的教学探索 , 通 过诗词来 过对 学生综合 、 归纳与分析 能力的提高 , 培养学生 的思 维空间 和 式 的束缚 , 思维 能力等 。 与此 同时 , 以诗歌为切入点的教学过程中 , 让学生在形象化 、 拟人化 的诗词语句 中, 再现历史人物 、 社会现实 和历史现象 , 并对 此深入探究与思考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的演 教学 , 在反思 中提高 , 在提高中总结 。

这两首诗词 以语传情 , 两篇文 中的“ 情” 都是 由语言表现 出来 不 同。 前者反复劝勉少主继承其父刘备的遗志 , 近贤人远小人 , 兴 复汉室 。陈述 自己对蜀汉 的忠诚和北取中原的坚定意志 , 语言恳
社会 现实 , 起 到一箭双雕 的功效 , 对历史学 习和文学素养 的养成 的。 二者均 为上奏陈情的表 , 语言都是极为恭敬 恳切 的, 但又略有 诗词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教学知识点 的识记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历史教学论文-历史论文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历史教学论文-历史论文

古诗词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历史教学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等俗语,都表明文学与历史存在密切的联系。

而古诗词作为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古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

古诗词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古诗词与历史课堂教学(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内容,大多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与事,教材的语言相对比较乏味、枯燥。

所涉及历史的性质、影响、意义等内容比较模糊,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我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是取材于历史,形象生动,且意境优美。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的古诗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

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强调思维的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以及多结构。

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受传统方法以及现有知识的局限,是一种扩散性的开放思维。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联想等层面的思维以及能力,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

(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古诗词描绘内容中,有关社会情况的作品比较多,适当地运用古诗词,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在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运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通过理解历史知识和古诗词含义,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古诗词,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进行关联教学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许多历史是相互关联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诗词与历史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诗词与历史结合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诗词与历史结合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诗词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因此,将诗词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兴趣。

而通过诗词的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唐朝历史时,可以引入李白的《将进酒》等诗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繁荣与文化。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诗词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过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例如,在讲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赤壁赋》等诗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战争与文化。

二、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结合诗词进行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唐朝历史时,可以先引入李白的《将进酒》等诗词,让学生感受唐朝的文化氛围,进而引出唐朝的历史知识点。

2.结合诗词进行知识点讲解初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而通过诗词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诗经》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3.结合诗词进行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课堂小结中,可以结合诗词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诗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注意事项1.注重诗词的选择和引用在将诗词与初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诗词。

所选诗词应该具有代表性、故事性和艺术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诗词在中国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在中国史教学中的运用
诗 词 时要 摆 正 “ 与 “ ” 史 ” “ ” 关 系 . 样 才 会 取 得 史” 诗 “ 与 词 的 这 良好 的教 学效 果 。 关 键 词 : 词 中国 史教 学 运 用 诗
《 史 课 程标 准 》 规 定 :历 史 教 师要 树 立 以学 生 为 主体 的 历 “ 教 学 观 念 . 造 性 地 探 索 新 的教 学 途 径 , 进 教 学 方 法 和 教 学 创 改 手 段 。 织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学 实 践 活 动 . 发 学 生 学 习 历 史 的 兴 组 激 趣 , 高 历 史课 堂 教 学 效果 。 ” 么 , 何 改 进 课 堂 教学 方 法 提 提 那 如 高 历史 教 学 效果 呢 ?根 据 多 年 的教 学 实 践 , 认 为 在 中 国史 教 我 学 过程 中引进 诗 词 辅助 教 学 是一 种 不错 的 尝 试 。 国历 史 上 留 我 下 了大 量 的 “ 诗 ” 史 词 ” 这 些 诗 词 形 象 地 反 映 了历 史 , 着 史 “ . 有 很 高 的史 学 价值 , 为历 史 课 堂 提供 了丰 富 的 教 学 资料 。在 中 国 史教 学 过 程 中有 意 识 地 引用 一 些 历 史 诗词 进 行 教 学 . 利 于 调 有 动 学生 的想 象 力 , 强学 生对 历 史 知识 的 理 解 , 而 取 得 良好 增 从 的教 学 效果 。 运 用诗 词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动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历 调 史 课堂 教 学 活 动 托 尔 斯 泰 曾 说 :成 功 的 教 学 , 需 的不 是 强 制 , 是 激 发 “ 所 而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由此 可 见 , 趣 是 最 好 的老 师 , 学 习 的 内 ” 兴 是 驱力 , 是学 好 功 课 的重 要 前 提 。 因此 , 习 兴 趣 的 培 养 就 显 得 学 非 常 重 要 。 平 时学 生 总觉 得 历 史 课 枯燥 无 味 , 乏 吸 引力 , 缺 要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初中历史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课本和资料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感受和情感表达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提高他们的历史概念和文学素养,诗歌在历史课堂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

本文将探讨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包括诗歌的选材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如何评判诗歌在历史课上的效果以及如何解决诗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诗歌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本文对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诗歌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

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诗歌在历史课堂上的运用方式,探讨如何选取适合的诗歌材料与教学内容进行匹配,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我们还将分析如何评判诗歌在历史课上的效果,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旨在深入探讨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进一步促进诗歌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效果。

1.3 意义在初中历史课上,运用诗歌作为教学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诗歌作为文学形式,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

通过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的人情味和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背后的人文情感。

诗歌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往往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及人物。

通过诗歌的抒发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记忆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及影响,从而提高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运用诗歌在历史课上还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品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历史文化修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

论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策略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上选用与当时历史背景相关的诗歌进行教学,例如选用古代诗人的作品来展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或者选用描写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

通过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时期的风貌和人文内涵,使历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利用诗歌进行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情感展示。

历史课程往往是充满干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学生们很难产生共鸣和兴趣。

而利用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历史事件的情感沉淀。

教师可以选择描写历史人物内心挣扎的诗歌来展现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或者选用描写历史事件中人们遭受苦难而不屈不挠的诗歌来展示历史事件的情感力量。

通过诗歌的情感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帮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想和想象。

历史课程往往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欠缺。

而诗歌恰好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想象力的诗歌来辅助教学,通过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意境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通过诗歌进行历史思辨和价值引导。

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历史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辨和价值判断。

而诗歌往往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思辨,因为诗歌往往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辅助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价值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诗歌在初中历史课上的运用需要教师们认真思考并制定合理的运用策略。

通过选用与历史背景相关的诗歌、进行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情感展示、帮助学生进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进行历史思辨和价值引导,可以使诗歌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使历史课程更加有趣、生动和深刻。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诗歌,使历史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诗歌的美丽与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摘要: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在历史教学中,也一直彰显着自己独到的功用,如果教师充分挖掘诗歌与教材的内在联系,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理解中国的历史,也能让他们更充分领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更加折服于先贤哲人的政治远见,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史”与“诗”的区别等。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诗词;运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42-001
诗词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细读诗词,我们往往会窥探出其中隐藏的时代特色和社会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词就是历史,“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史诗”, 就印证了这个说法。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就以诗史互证而著称于世,他一方面视诗为史料,借诗考史释史,另一方面又以史释诗,汇古通今。

如果把诗词作为切入点深挖教材,挖掘诗词所蕴涵的史学价值,丰厚教材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历史。

因此, 探究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让诗词走进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 已经成为新课程时期改革和创新历史教学的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

近几年来,笔者有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索,写几点想法,以为引玉之砖。

一、诗词能生动再现史实情境,真切感知历史画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生动展示了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叱咤风云、再造乾坤的壮烈之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诚意打动,辅佐刘备父子两代君主,虽然诸葛亮遇到了能够让自己施展才能的明主,可惜此时汉室已式微,复兴汉室已无可能,表达出了诗人对诸葛亮大业未成人先去的无限哀思;“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庆歌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章太炎1904年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联,将慈禧太后40年的血腥罪恶史,一联以概之,跃入学生心中;耳熟能详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都生动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系列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豪迈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对党、对人民军队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二、能从中聆听优美的节奏旋律,感受浓郁的情感色彩,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诗词尤其是中国古代诗词,句子整齐,结构匀称,讲究押韵,注重格律,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把
词的音乐性与词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的内在情感的流动。

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与词人凄凉悲苦的心境,情境交融,绵远悠长,是词人对于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的淋漓尽致的挥洒。

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感叹自然的美景,人生的得意,总是那样稍纵即逝,“太匆匆”三字,以浅显的口语,把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的挫折之悲浓缩于其中,犹如心灵深处沉重的叹息,将亡国之恨渲染得哀婉浓烈。

末句是三字短句的紧迫急促之转折,一气呵成逼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九字长叹。

此句气象极为阔大,以东流之水来表现悲愁之绵绵无尽;以画面、时空之拓展与延伸,展现愁恨之无涯;以净化了的情感、浓缩了的语言,负荷起超过字面含义的更丰富的思想,成为千古名句。

这首词是李煜从自己亡国之痛中提炼出来的人生哲理,但由于其丰富、充实的内涵,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现象融于一体的艺术表达方式,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抽象和高度的概括,却使它远远超过了李煜自身情感的樊篱,而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学生的志趣、审美情趣正在发展中,优美的语句、情境交融的意境, 往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便不启而发,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容易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三、运用诗词创设意境开拓视野,搭建舞台交流思想,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我们平常说的“想一想”,实际上就是“思维”,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力、判断力等等。

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

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人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经验表明,利用诗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效果十分显著。

中学生认识历史时,往往容易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象,而不太习
惯将历史事件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将
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

教师借助诗词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
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些诗人截取历史上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作诗咏史,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

这些作品有的寓意精深,有的偏颇甚至错误。

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正确的辨析,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

总之,诗具史笔,史蕴诗心,诗词美化教学,教学使诗词深化。

历史教师平时要练好内功,厚积薄发,使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必将构成中学历史教学一道独特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