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6f8cb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5.png)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政策对于理解各国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以下是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相关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一、国际贸易理论(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那些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比其他国家高,那么这个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石。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国际贸易模式。
产品通常会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通常在发明国生产并出口;在成熟阶段,生产会逐渐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在标准化阶段,生产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明国则转为进口。
(五)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当一个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实现规模经济时,它就可能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具有竞争力。
二、国际贸易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贸易的干预,让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最大利益。
其优点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消费者福利、推动技术进步等。
但也可能导致一些行业受到冲击,出现失业等问题。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77f0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2.png)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96dce35ccbff121dd3683d9.png)
第一章导论一、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定义1.定义(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各国或地区之间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2)对外贸易: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2.国际交换是国际贸易学的核心3. 注:(1)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标准是,看商品交换是否在两个经济上(而不是主权上)完全独立的社会实体之间的居民(而不是公民)中进行。
(2)单独关税地区可以成为国际贸易主体。
(3)对外贸易在某些岛国被称为“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
(4)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南北贸易南南贸易)二、对外贸易的产生1.产生条件第一,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第二,出现了政治实体。
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对外贸易的发展1.发展历史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2.驱动力量技术变革(生产技术、通讯与信息技术、运输技术)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削减、金融交易自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3.注:1、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2、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国家3、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5、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断提高6、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8、世界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9、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发展10、出现国际物流“革命”11、中国贸易地位崛起四、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同异相同点: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活动;交易过程大同小异;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不同点:对外贸易难度大,比国内贸易复杂;国际贸易风险大。
五、对外贸易分类1.按交易内容:国际货物贸易:用数字区分的10大类世界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无形贸易,包括12个部门国际技术贸易: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如许可贸易、工业产权等2.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区分出口贸易:必须是外销货物(旅客自带不算)进口贸易:必须是内销货物过境贸易:通过第三国国境运送,但货物所有权不属于第三国居民复出口与复进口: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称为复出口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称为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净出口: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表明该国的货物在整体贸易中处于优势3.按运输方式区分海运贸易: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陆运贸易:经常发生在各大陆内部陆地相连的国家之间空运贸易:鲜活食物、贵重物品和急需商品的运送多式联运贸易邮购贸易:样品传递和数量不多的个人购买管道贸易4.按交易对象区分直接贸易(过境贸易属于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属于间接贸易)转口贸易六、国际贸易专业术语1.总贸易体系:以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国际贸易英语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英语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2344a4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8.png)
国际贸易英语知识点总结一、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1. FOB (Free on Board)- 含义:卖方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后,卖方即完成交货义务。
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时转移给买方。
- 示例:We offer the goods FOB Shanghai.(我们提供上海港船上交货价的货物。
)- 相关费用: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至装运港船上之前的一切费用,包括国内运输、装卸等费用;买方负责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运费、保险费等。
2.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含义:卖方负责支付货物成本、保险费和运费,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
- 示例:The price is quoted CIF New York.(价格报的是纽约港到岸价。
)- 相关费用:卖方承担货物到达目的港之前的成本、保险费和运费;买方负责卸货后的费用,如进口关税等。
风险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转移给买方。
3. CFR (Cost and Freight)- 含义:卖方负责货物成本和运费,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
与CIF相比,不包含保险费。
- 示例:We can supply the goods CFR London.(我们可以供应伦敦港成本加运费价的货物。
)- 相关费用:卖方承担货物运至目的港的成本和运费,买方负责保险费及卸货后的费用。
风险在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时转移给买方。
二、商务信函写作。
1. 信头(Letterhead)- 包含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
- 例如:ABC Company.123 Main Street, New York, NY 10001.Tel: +1 - 212 - 1234567.Fax: +1 - 212 - 1234568.Email:*******************.2. 称呼(Salutation)- 如果知道对方姓名,用“Dear Mr./Ms. + 姓氏”,如“Dear Mr. Smith”;如果不知道具体姓名,可用“Dear Sir/Madam”或者“To Whom It May Concern”。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3491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b.png)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国际贸易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用以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贸易顺差与逆差:顺差指出口额超过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4.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贸易。
5.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他国交换。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执行。
7. 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8. 外汇市场: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场所,影响汇率波动。
9. 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公司,跨国经营。
10. 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等,保障国际贸易双方的利益。
简答题:1. 问: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不低于它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2. 问: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答: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降低了贸易壁垒,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
3. 问:如何理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答: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税费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补贴、标准和法规等手段,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4. 问: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执行国际贸易法规、提供贸易谈判的论坛、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
5. 问:多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多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传播、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fc6b1a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19.png)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总结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贸易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 国际贸易基本概念: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活动。
贸易包括出口和进口,可以是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等。
2. 贸易的原因:国际贸易的原因包括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资源差异、技术水平差异等。
通过贸易,国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获得经济发展。
3. 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国家政府制定的措施,目的是调整国际贸易的规模和结构,保护本国产业或实现其他经济和政治目标。
4.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成本优势理论、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这些理论用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模式。
5.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于采取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产业;自由贸易主义则主张降低壁垒,鼓励自由贸易和全球化。
6. 贸易平衡与贸易逆差:贸易平衡指一个国家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为零;贸易逆差则表示进口大于出口,可引发一些经济和政治问题。
7. WTO(世界贸易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有效执行。
WTO设立贸易规则、处理贸易争端和推动贸易谈判等。
8. 跨国公司和全球化: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组织全球生产和贸易活动,推动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增长。
9. 区域贸易协定(FTA):两个或多个国家达成的协议,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欧洲单一市场。
10. 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跨国贸易活动,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多全球市场机会,改变了传统贸易模式。
以上是国际贸易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b699e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b.png)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一、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比较优势来选择特定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2.绝对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商品。
3.要素禀赋理论:由何斯勒·欧林斯基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贸易模式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4.新贸易理论:由保罗·克鲁格曼和温斯顿·诺瓦尔提出的理论,通过考虑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多样化。
二、贸易政策1.关税: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其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
2.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补贴、反倾销措施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增加其价格。
3.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国可以自主对第三国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并统一对第三国征收关税。
5.最惠国待遇:指成员国应当平等地对待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商品,不歧视任何一方。
6.贸易保护主义: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政策。
三、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2.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WTO的前身,旨在推动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
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已于2024年更名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
4.欧洲联盟(EU):是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盟,旨在推动欧洲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5.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的合作组织,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以上介绍了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和贸易组织。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427d2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7.png)
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总结大全1. 国际贸易定义及概念国际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服务和资本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通常包括两个基本形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国家或地区将商品和服务销售给国际市场的活动,而进口则是指将商品和服务从国际市场购买进入国家或地区的活动。
2. 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特化。
此外,国际贸易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国际贸易的主体国际贸易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企业和个人。
在国际贸易中,政府通过制定贸易政策、签订贸易协定等手段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企业则通过生产、销售和进口出口等活动来参与国际贸易。
个人则是国际贸易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4. 国际贸易的形式国际贸易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农产品等。
服务贸易是指各种服务项目的国际交易,包括金融、运输、旅游和咨询等。
5. 国际贸易的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贸易壁垒政策、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等。
关税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征收关税来调整国际贸易的进出口。
贸易壁垒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设置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商品。
汇率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汇率市场来影响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限制进口等。
6. 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跨国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和进口活动。
加工贸易是指将国外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到国内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将进口商品再次出口到第三国的贸易。
跨国贸易是指跨国公司或者其他机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
7. 国际贸易的优劣势国际贸易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以此实现各国的利益最大化。
贸易常见知识点归纳总结
![贸易常见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e274c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c.png)
一、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务的交换和交易活动。
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买卖通常是以货币为媒介,货物和服务的贸易双方通过货币交易进行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分为进口和出口两种方式,进口是将商品和服务从国外购买带入本国,出口是将本国的商品和服务销售到国外。
二、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1. 货物贸易:包括商品的买卖和运输。
2. 服务贸易:包括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性行业的跨国交易。
3. 资本的流动:包括投资、融资等跨国资金的流动。
4. 劳务的跨国流动:包括劳务输出、劳务输出等跨国流动的劳动力。
三、国际贸易的优势和劣势1. 国际贸易的优势(1)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差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2)技术优势:促进科学技术的流通和交流,提高各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
(3)市场优势:扩大市场范围,提高商品和服务的销售规模和品牌知名度。
2. 国际贸易的劣势(1)市场风险: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波动风险较大。
(2)汇率风险:由于货币贬值或升值的影响,贸易结算所产生的汇率风险。
(3)贸易保护主义:由于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贸易壁垒增加,影响贸易顺畅。
四、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主张通过国际分工合作,实现各自最有利的生产与交换结合。
2. 比较优势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主张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自己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实现国际贸易的互惠互利。
3. 因素比较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桑尼尔·萨缪尔森提出,主张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的,即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决定着国际贸易的方向和范围。
1. 关税壁垒: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增加了商品的价格,使得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2.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各种非关税手段,目的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4fe145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6.png)
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点总结1. 国际贸易概述1.1 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1.2 目的: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1.3 类型: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2. 国际贸易理论2.1 经典理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2.2 新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市场不完全竞争。
2.3 国际分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化。
3. 国际贸易政策3.1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制度)。
3.2 贸易协定: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自由贸易协定(FTA)、经济合作协定(EPA)等。
3.3 出口鼓励政策: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
4. 国际贸易操作流程4.1 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状况、法律法规等。
4.2 交易磋商:询盘、报盘、还盘、接受等环节。
4.3 合同签订:明确货物描述、价格条款、交货条件、支付方式等。
4.4 履约操作:生产备货、装运、保险、支付等。
5. 国际贸易术语5.1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如FOB(船上交货)、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
5.2 风险与责任划分:根据Incoterms的规定,明确买卖双方的风险与责任转移点。
6. 国际支付方式6.1 汇付:电汇、信汇等。
6.2 托收:付款交单(D/P)、承兑交单(D/A)等。
6.3 信用证(L/C):最为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包括即期信用证、远期信用证等。
7. 国际货物运输7.1 运输方式: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
7.2 运输单据:提单(Bill of Lading)、空运单(Air Waybill)等。
7.3 运输保险: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航空运输保险等。
8.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8.1 信用风险:通过信用证等支付方式来降低。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4ed5170b4e767f5acfce00.png)
国际贸易重点知识一、重点概念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相互共存。
2、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
3、转口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交易。
从第三国的角度来看,即时转口贸易。
4、总贸易体系;是以国境作为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5、专门贸易体系;是以关境作为统计进出口货物的方法。
6、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技术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7、单纯的购销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不通过固定市场而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
8、包销:是指卖方在指定的地区范围和期限,把指定的商品出售给指定的买方。
9、代理:是指货主在进口当地市场指定代理人,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和一定期限内,积极推销货主制定的商品。
10、寄售:是指货主为开拓市场,先把货物运往国外市场,委托指定商号代销其货物,在货物出售后才收回货款,并支付代销商代垫费用和佣金。
11、拍卖:是指由经营拍卖业务的拍卖行接受货主的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按照一定的章程和规则以公开交易的方式,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一种交易方式。
12、招标:是指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地点发出招标公告,指出准备买进商品的品种、数量和有关买卖条件,邀请卖方投标的行为。
13、投标:是指投标人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公告或招标单的条件,在所规定的招标时间内向招标人递盘的行为。
14、商品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期货市场上买卖期货合同的交易行为。
15、对销贸易:包括易货、记账贸易、互购、产品回购、转手贸易等属于货物买卖范畴,以进出结合、出口抵补进口为共同特征的各种贸易方式的总称。
16、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基础上进口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劳务所得价款,分期偿还进口设备的价款以及利息。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2024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2024](https://img.taocdn.com/s3/m/2a2918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6.png)
引言概述: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和机遇,深入了解国际贸易的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继续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贸易协定与同盟、价值链和供应链管理以及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等,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拓宽对国际贸易的认识。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1.关税的概念和种类:a)关税是指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
b)进口关税的种类有最惠国关税、普通关税和特别关税等。
2.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作用:a)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补贴和反补贴措施等。
b)非关税壁垒的作用是保护国内产业、调整国际贸易平衡和提高公共利益。
贸易协定与同盟:1.贸易协定的定义和类型:a)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为了促进贸易而签订的协定。
b)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和关税配额协定是常见的贸易协定类型。
2.贸易同盟的特点与意义:a)贸易同盟是指几个国家为了促进内部贸易自由化而签订的协定。
b)贸易同盟的形成可以促进成员国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合作,但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调节成员国利益等问题。
价值链和供应链管理:1.价值链的概念和要素:a)价值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
b)价值链的要素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和销售等环节。
2.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与挑战:a)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活动,实现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效益。
b)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等,但也需要面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挑战。
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a)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确保未来世代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
b)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等。
2.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挑战:a)国际贸易对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如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技术创新等。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0f805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5.png)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又称进出口贸易。
二、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三、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例。
它又分为交换比价和贸易比价两种。
四、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五、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对某种进口商品的价格规定。
它随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市场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1、最高价格;2、最低价格;3、垄断价格;4、协议价格;5、市场价格。
六、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是指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目的,为维护本国利益,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行的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措施。
它分为数量限制和金额限制两种。
七、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一国以征收关税方式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的措施。
它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普通关税;2、特别关税;3、反补贴关税;4、反倾销关税;5、报复关税;6、紧急进口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基本知识点1、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
2、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按照贸易对象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等;服务贸易是指非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旅游、金融、教育等。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63403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0.png)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1.2 合同类型1.3 合同法律效力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2.2 合同代理2.3 合同主体资格第三章:合同内容3.1 合同条款3.2 合同标的3.3 合同价格第四章:合同形式4.1 书面合同4.2 口头合同4.3 电子合同第五章:合同签订5.1 合同谈判5.2 合同起草5.3 合同签订程序第六章:合同履行6.1 合同履行原则6.2 合同履行方式6.3 合同履行障碍第七章:合同变更与转让7.1 合同变更7.2 合同转让7.3 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第八章:合同违约8.1 违约责任8.2 违约赔偿8.3 违约预防与处理第九章:合同解除9.1 合同解除条件9.2 合同解除程序9.3 合同解除后果第十章:合同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仲裁与诉讼10.3 争议解决机构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合同11.1 国际贸易合同概述11.2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11.3 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12.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2.2 国际贸易结算程序12.3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保险13.1 国际贸易保险概述13.2 国际贸易保险条款13.3 国际贸易保险操作第十四章:合同签订与备案14.1 合同签订方14.2 合同签订时间14.3 合同签订地点14.4 合同备案程序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就某一具体事项,基于共同意愿,依法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2 合同类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技术合同等。
1.3 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签订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2 合同代理合同代理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代理人进行合同签订的行为。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225c8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9.png)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贸易、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6 小时。
那么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就应该分别专注生产自己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则更加普遍适用。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得贸易利益。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应该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贸易保护主义1、关税这是最常见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
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保护本国产业。
但过高的关税可能会引发贸易战,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不利影响。
2、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
这些措施不像关税那样直接增加成本,但同样能限制进口。
三、汇率与国际贸易汇率的变动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
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降低,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不利于进口。
反之,本国货币升值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1、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各成员国对区外国家仍保留各自的关税。
2、关税同盟不仅取消内部关税,还对同盟外的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e2c90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d.png)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11 国际贸易的分类1111 按商品流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112 按商品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11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121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1122 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受到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传统贸易理论1211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进行贸易。
1212 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仍能通过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参与贸易并获利。
122 新贸易理论1221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1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贸易模式相应变化。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132 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1321 关税措施,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1322 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1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141 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等。
142 区域贸易协定,如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等。
15 国际贸易术语151 常见的贸易术语如 FOB、CIF、CFR 等的含义和责任划分。
16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161 信用风险,如买家违约、货款拖欠等。
162 汇率风险,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163 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丢失等。
1631 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可靠的交易伙伴、使用合适的支付方式、进行风险对冲等。
17 国际贸易结算171 汇款结算方式,如电汇、信汇和票汇。
172 托收结算方式,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173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
国贸知识点
![国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2a4c1a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5.png)
国贸知识点国际贸易知识点概述1. 国际贸易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这种交换通常涉及货币支付,并受到各种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的约束。
2. 国际贸易的历史国际贸易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当时的商品交换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模式、运输方式和交易规模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3.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之间应该根据各自的生产成本优势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其他国家交换。
4. 国际贸易的参与者- 出口商:销售商品到其他国家的公司或个人。
- 进口商: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公司或个人。
- 跨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业务的公司。
- 政府机构:制定贸易政策和监管国际贸易的机构。
5. 国际贸易的流程- 市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潜力。
- 产品定位: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特性。
- 价格策略:确定合适的价格以在目标市场竞争。
- 物流安排:组织货物的运输和清关。
- 支付方式:选择适合的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电汇等。
- 合同谈判:与贸易伙伴就交货、价格、支付条件等达成协议。
6. 国际贸易的障碍- 关税:进口商品时征收的税费,可能增加成本。
- 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要求等,限制商品进口。
- 汇率波动:货币价值的变化可能影响贸易利润。
- 政治风险:政治不稳定可能影响贸易关系和合同执行。
7. 国际贸易的协定和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制定贸易规则。
- 区域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特定区域内的贸易。
- 多边贸易协定:涉及多个国家的贸易规则和协议。
8. 国际贸易的法律和规范- 国际贸易法:规范跨国贸易行为的法律体系。
- 国际商法:涉及合同、支付、仲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 知识产权法:保护创新和创意成果的法律。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7f7a90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6.png)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一、知识概述《国际贸易学》①基本定义:国际贸易学简单说就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商品、服务交换等经济活动的学科。
就像不同邻居之间互相买卖东西,只不过这是国家和国家之间规模更大、规定更多的买卖关系。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科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家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参与国际贸易。
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就业、资源分配等诸多关键方面。
按我的经验,如果了解国际贸易学,就能更好理解国家政策为啥鼓励某些出口、限制某些进口啥的。
③前置知识:需要懂一些基础经济知识,像供求关系(就是东西多了价格就可能下降,东西少价格就可能上升这种老百姓都能朦朦胧胧感觉到的关系)、基本货币金融知识(知道钱是怎么回事,汇率是啥东西,打个比方汇率就像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比率,如果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 7,就是1美元能换7元人民币)等。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
企业想把产品卖到国外的时候就得依靠国际贸易知识。
比如说华为,它要把手机卖到全世界各地,就得研究不同国家的贸易政策、关税啥的,不然不是进不去人家的市场,就是自己成本太高赚不到钱。
国家制定对外贸易政策也得依据国际贸易学知识,像我国制定一些自由贸易区政策,目的就是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国际贸易学在经济学里是个很大的分支。
它和国内贸易知识有点关联但是又复杂很多,像是国内贸易知识的一个超级升级版。
它包含贸易理论、贸易政策、贸易实务等很多板块。
②关联知识:它和政治经济学(研究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学科,因为贸易政策很多时候受到国家政治关系的影响)、计量经济学(因为要对贸易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嘛)、国际金融学(汇率问题啥的都跟国际贸易紧密相关)关系都很大。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些概念很抽象不太好理解。
比如比较优势理论,这个理论是说每个国家应该专注生产它相对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可怎么确定相对擅长呢?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好多因素像资源、技术、劳动力等,这就有点复杂了。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全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7fb189e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7b.png)
国际贸易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2.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4.贸易平衡: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
5.贸易顺差:出口额大于进口额6.贸易逆差: 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7.对外贸易额: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8.国际贸易额:专指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9.对外贸易量: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反映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
10.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
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 100。
1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一国对外贸易额的地区分布和国别分布的状况,即指该国的出口商品流向和进口商品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1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世界贸易额的国别分布或洲别分布状况,这一指标反映了各国(地区)或各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各类进出口商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14.贸易依存度:一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对外贸易额在国民收入(或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来表示。
15.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和加工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
16.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
17.过境贸易:某种商品从甲国经乙国向丙国输送销售,对乙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
18.总贸易:以国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19.专门贸易:把关境作为划分进出口的标准。
20.有形贸易:指那些有形的、可以看得见的物质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绪论1.国际贸易得分类对外贸易: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得交换,就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得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得互相依靠。
对外贸易产生得条件:一就是有可供交换得剩余产品;二就是在各自为政得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
从根本上2.国际贸易常用术语:①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值)(VFT):一国或一定地区一定时期IM(G+S)+EX(G+S)构成,就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得重要指标之一,一般用国际上通行得货币表示.②世界货物贸易额: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得CIF(FOB)1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到世界货物进口总额(世界出口货物出口总额)。
为把货物贸易额中得服务项目剔除,通常以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代表世界货物贸易额.2③世界服务贸易额:各国国际收支得经常项目(货物、服务、收入与经常转移)中得服务额(包括政府服务与商业服务)减去政府服务额代表.商业服务包括运输、旅游与其她服务。
④对外贸易量(QFMT):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得进口或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得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得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得进口额或出口额。
⑤总贸易体系(GTS):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得方法.凡进入国境得货物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得一律列为总出口。
⑥专门贸易体系(STS):以关境3为标准统计进出口货物得方法.以货物经过海关办理结关手续作为统计进出口得标志。
⑦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得差额称为总贸易差额。
一般有三种情况:①贸易顺差(出超):出口额>进口额;②贸易逆差(入超):进口额>出口额;③贸易平衡:出口额=进口额.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得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占总进出口贸易额得比重。
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得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得比重.⑩对外贸易地理分布:一定时期内对其她国家或国家集团得贸易额在一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得比重,反映1离岸价格(FOB):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到岸价格(CIF)=FOB+运费+保险费。
2由于CIF>FOB,所以前者总是>后者。
3关境(关税领域):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
①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则关境<国境;②有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成员方对外实行统一关税政策,形成共同关境,则关境>国境;③关境=国境。
我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采用总贸易体系,而德国、意大利、法国采用专门贸易体系。
了其她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本国对外贸易中得地位.⑪国际贸易地理分布: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得地位.可以分为国际货物贸易得地区分布与国际服务贸易得地区分布.⑫对外贸易依存度(系数):一国对外贸易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反映了一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得影响程度。
可分为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3.国际分工:指世界各国之间得劳动分工.它就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得结果,就是国际贸易与世界市场得基础,表现形式为各国货物、服务等商品得交换。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得特点:(一)工业与工业得分工占主导地位,尤其产业内部分工呈现发展趋势,如不同型号、规格产品得专业化分工,零、配件与部件生产得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得专业化分工;(二)国际分工得领域不断扩大,从一般得货物生产扩展到了服务领域,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得趋势;(三)跨国公司得作用大大加强,公司内部分工成为国际分工得重要组成部分;(四)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五)国际分工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分工得影响增强;(六)知识经济成为新型国际分工得基础.5.制约国际分工发展得因素:一、社会生产力就是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得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分工就是生产力发展得必然结果(二)各国得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得地位(三)生产力得发展对国际分工形式、广度与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四)生产力得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得产品内容二、自然条件就是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得基础随着生产力得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得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三、人口、劳动规模与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得发展(一)人口分布得不均衡,会使分工与贸易成为一种需要(二)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与影响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得实现还要受制于国际商品市场得规模。
国际商品交换市场得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得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得人口密度、交换距离四、资本国际化就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得重要条件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得发展六、上层建筑可以推进与延缓国际分工得形成与发展6.大卫李嘉图得比较优势说: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所有产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者不利较小得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与劳动力不变得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得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7.赫克谢尔-俄林得要素禀赋说:即要素供给比例学说,通过对相互依存得价格体系得分析,用不同国家得生产诸要素得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得原因以及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得特点。
主要内容:①多生产要素代替单一生产要素;②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③假定各国得劳动生产率相同.主要结论:①每个区域或者国家利用它得相对丰富得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得地位;而利用它得相对稀少得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不利得地位。
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与输出丰富得生产要素得商品,输入稀少得生产要素得商品;②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得直接原因就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者国家间得商品价格不同;③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得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得均等化.8.列昂惕夫反论: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统计后发现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替代商品有资本密集型特征,与赫——俄要素禀赋说认为美国作为资本密集型国家应该生产与输出资本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相矛盾,称为列昂惕夫反论。
解释:①劳动熟练说:若考虑一国工人得工作效率,则该国也可能就是劳动要素丰裕型国家。
资本较丰富得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较丰裕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
②人力资本说:若把人力也作为一种资本考虑进物质资本,则用人力资本得差异解释列昂惕夫之谜就是合理得。
资本密集型国家为培养人力资本投入了较多得物质资本,而获得了较高得生产效率与生产技能,培养出得劳动者比简单劳动者有更大得生产力,能创造更大得价值。
③新要素贸易说:除了传统贸易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考虑得要素(劳动、资本与土地等)之外,还有其她得生产要素对比较优势起重要得作用,这些要素就是“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规模经济与管理”等.第三章世界市场与世界市场价格9.世界市场得交易方式:按交易进行得方式,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式得市场与无固定组织形式得市场。
①有固定组织形式得世界商品市场:在固定场所,按照事先规定好得原则、规章与程序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得市场。
主要包括商品交易所4、国际拍卖5等;②没有固定组织形式得世界商品市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单纯得商品购销,另一类则就是与其她因素结合得商品购销形式,如加工贸易、补偿贸易6等。
710.当代世界市场得竞争特点(P115):①经贸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得重要内容,对市场开拓、维护与占有市场得竞争占据非常重要得地位;②竞争格局出现多元化;③竞争得范围与程度日益广阔与深化;④世界市场得竞争受到各主权国家得干预与保护;⑤公平竞争成为世界市场上得主流;11.世界市场价格形成得基础(P131)8:国际价值就是世界市场价格得基础,而国际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际价值.影响国际价值量得主要因素还有:①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创造得价值成反比;②劳动强度:与价值量成正比;③贸易参加国得贸易量:由绝大多数国际贸易商品得参加国所决定。
12.综合贸易条件(P143):又称为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得比率,表示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购买得进口商品数量。
一般先确定一个基期为100,若比较期>100则说明该期贸易条件相比较好,反之说明较差。
913.影响商品供求关系得主要因素(主要瞧笔记):影响供给得因素:①商品生产技术条件得变化;②生产成本;③自然条件;④生产得垄断程度;⑤政府得政策措施影响需求得因素:①收入;②相关商品得价格;③人们得偏好嗜好;④买方垄断;④政府政策(直接价格政策、贸易政策等)4高出价者的交易过程。
6补偿贸易是指:进口设备后以该设备的产品偿还进口设备的费用。
要注意它和以物易物的区别:偿还时要计息。
7三来一补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指的是来件装配、来料加工、来样制作、补偿贸易。
三来一补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的状况。
8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资本自由流动状态下,由各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国别价值才能连结形成国际价值,加上由商品生产企业享有的剩余价值形成生产价格,再加上让渡给商品流通环节资本家的剩余价值才最终形成世界市场价格。
详情请参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剩余价值的分配部分,可以加深对世界市场价格形成的理解。
9 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使用两种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N=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收入贸易条件I =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出口数量指数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14.区域经济一体化(瞧PPT):两个或两个以上得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协议或条约,相互取消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经济融合得障碍,进行程度不同得政策与制度合作以促进彼此之间经济与贸易得发展。
1016.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得阶段、原因、特点:(1)阶段:50-60年代发展时期,70—80年代中期停滞时期,8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发展、动荡时期。
11(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但一体化进程缓慢;②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得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开始出现;③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突破了国土相邻得限制,出现跨洲、跨洋得区域性经济联合体,多数采取自由贸易区得形式;④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成为不同形式得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得成员,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交叉,身份重叠;10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后由于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滞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陷于停滞。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和经济复苏,大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出现,如1993年11月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欧洲联盟,NAFTA成立,APEC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