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生理学重点
![鱼类生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caaf33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c.png)
鱼类生理学重点
以下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
1. 鱼鳃:鱼鳃是鱼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它由许多鳃丝组成,能够从水中摄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 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鱼类的心脏通常有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3. 呼吸系统:除了鱼鳃外,鱼类还可以通过皮肤、肠道和鳃上器官等进行气体交换。
4. 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和肛门等部分。
鱼类的消化酶种类较少,但能够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5. 排泄系统:鱼类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部分。
鱼类的肾脏能够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通过输尿管和膀胱排出体外。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鱼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并控制鱼类的各种生理活动。
7. 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用于繁殖后代。
8. 渗透调节:鱼类生活在盐水中,需要通过鳃、肾脏和肠道等途径进行渗透调节,以维持体内的渗透压平衡。
以上是鱼类生理学的一些重点,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深入研究鱼类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鱼类生理学消化生理PPT文档
![【完整版】鱼类生理学消化生理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7521f40dd3383c4ba4cd21a.png)
第二节 消化液和消化酶
鱼类的口、咽和食道通常都没有消化酶,因此没有消化作用。但它 们能分泌粘液,润滑食物,便于吞咽。一般所说的消化液是指胃液、胰 液、胆汁和肠液,它们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一、胃液和胃消化酶
❖ 除无胃鱼类以外,大多数鱼类能分泌由盐酸、消化酶和粘 液组成的胃液。
34
1. 胃液中盐酸的作用:
❖ 多数鱼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在一些具有肝胰脏的鱼类 也发现胆汁中有少量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一 般认为这些酶是由胰细胞分泌后混入胆汁的。
45
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由于胆汁盐的存在,它能沉淀经胃消化而产生的酸性变性蛋白眎等, 使其停留在小肠,让胰液消化作用充分进行;
❖ 肉食性鱼类的肠较短,多为一直管,如鰔鱼的肠仅为体长 的~倍,没有盘曲。
❖ 杂食性鱼类肠管长度介于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之间。
肠的后段通常分化为较宽的类似直肠的构造,其粘膜含有大量杯状细胞。 板鳃类还有直肠腺,其作用是分泌Na+和Cl-离子以调节渗透压平衡。肌
26
27
28
29
二、消化腺
❖ 消化腺(digestive gland)有两类,一类是埋在消化管 壁内的小型消化腺,如胃腺、肠腺等;另一类是位于消 化管附近的大型消化腺,如肝脏和胰脏,有输出导管连 逾消化管上。
40
二、胰液和胰消化酶
由于很难收集到纯的胰液,因此,对大多数鱼类的胰液化 学成分了解得不多。但是,毫无疑问,胰液中含有多种可以 消化蛋白质、糖、脂肪和核苷酸等的酶类。此外,鱼类的胰 液也可能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一样,含有碳酸氢盐以中和进入 肠内的盐酸。
41
二、胰液和胰消化酶
1.蛋白酶
❖ 胰蛋白酶(trypsin):胰蛋白酶为肽链内切酶,其最适pH值为。它作用 的肽键中的碳酰基必须来自精氨酸或赖氨酸。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的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c7586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e.png)
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的知识点生物学中,鱼类虽然仅仅属于一个类别,但其物种数量却是非常之多,举世无数。
鱼类的生命活动主要以水为生活环境,不同种类的鱼类针对不同的生存环境,繁殖方式、行为举止、形态特征等都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的知识点。
一、鱼的适应性结构鱼类是在水中生活的,因此它们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适应性结构,以适应水环境。
首先是鱼类的身体结构,鱼类身体呈流线型,能降低水的阻力,增加游泳速度。
其次是鳃器,鳃器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它能有效的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二、鱼的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主要由口腔、食道、胃、肠、肝、胰腺等器官组成。
鱼类的口腔部分大多是圆锥形的,鱼的食物消化不需要经过彻底的研磨和化学分解,因此鱼类的胃和消化液并不像哺乳动物一样有酸性。
此外,肠道长度非常长,有助于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
三、鱼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鱼类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非常关键,它们将水里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得鱼类得以进行正常的呼吸过程。
鱼类的循环系统主要分为单循环和双循环,前者以心房和心室为主要构成,而后者还要包括蚓管。
四、鱼的生殖繁殖鱼类的生殖繁殖方式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等有所不同,它们主要是以外育为主。
鱼类可以分为卵生鱼类、胎生鱼类和仔鱼黏贴于表面鱼类等不同形态的繁殖方式。
其中,卵生鱼类是最常见的,它们产下的卵料非常多,而且孵化时间也很短。
五、鱼的共生关系在生物圈中,许多鱼类之间都有着一种共生关系,也就是彼此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
比如说草食性鱼类和食肉性鱼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草食性鱼类会帮助食肉性鱼类清除捕食者的锋利牙齿,而食肉性鱼类则会保护草食性鱼类避免被其他危险的生物所伤害。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生物鱼的知识点,鱼类的适应性结构、消化系统、呼吸和循环系统、生殖繁殖和共生关系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希望大家在学习生物鱼类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生物类群,从而更好地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鱼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巧
![鱼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bb50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e.png)
鱼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巧鱼类作为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安全和经济利益。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鱼类消化系统疾病日益增多,对养殖业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鱼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并提供预防与治疗技巧,以帮助养殖者改善养鱼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分类鱼类消化系统疾病可分为非传染性病和传染性病两大类。
非传染性病主要与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有关,例如营养不良、肠道阻塞、肠炎等。
传染性病则与外源性病原体感染有关,例如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
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技巧1. 饲养环境的改善(1)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参数,定期检测水质,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2)底质管理:定期更换底质,清理底面残留物,避免产生有害气体和细菌滋生。
(3)消毒措施:根据养殖环境需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
2. 饮食管理与营养调理(1)合理配饵: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合理配置饲料,保证鱼类的营养摄入。
(2)饲料质量把控:选择优质饲料,定期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确保饲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营养缺乏或过剩。
(3)餐饮规律:养殖者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喂食计划,确保饮食的规律性和适量性,避免因暴饮暴食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3. 防治传染性病(1)检疫措施:引进新鱼时应进行检疫,确保鱼类健康,防止传染病的引入。
(2)隔离观察:发现异常行为或症状的鱼类应及时隔离观察,以防止疾病传播。
(3)合理用药:对已感染的鱼类,应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导致抗药性产生。
4.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1)密度控制:根据鱼类种类和生长发育状况,合理控制鱼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2)定期观察检测:养殖者应定期观察鱼类的行为、食欲和体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养殖工人的专业素养,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的培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鱼的组成结构
![鱼的组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3803043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6e.png)
鱼的组成结构鱼是指脊椎动物中的一类,它们是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
鱼类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一个鱼的身体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组织和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鱼类组成结构的各个方面。
一、鱼类的身体结构鱼类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巴三部分。
头部包含了鱼的大脑、眼睛、嘴巴、鼻子、鳃和嗅觉器官。
躯干包括鱼的内脏、消化系统、心脏和骨架。
尾巴包含了鱼的尾鳍和肌肉,是鱼进行游泳的主要部分。
鱼的鳞片是由角质形成的,它们保护鱼的皮肤和肉体不受伤害。
鳞片上有一些小刺,可以帮助维持鱼的平衡和稳定,以及减少水流的阻力。
二、鱼类的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含了嘴巴、咽喉、胃、肠和肛门。
鱼在进食时使用嘴巴捕捉猎物,然后将其咽入咽喉。
食物在通过胃部消化后,进入肠道。
在肠道中,食物被消化成营养物质,然后被吸收到鱼的体内,使鱼可以生长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三、鱼类的呼吸系统鱼的呼吸系统由鳃部分组成,鱼通过鳃进行呼吸。
鳃是一系列细小的组织,它们通过与水接触来吸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鱼的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大量的氧气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四、鱼类的心血管系统鱼类的心脏是由单心室和单循环系统组成的。
这意味着鱼的心脏只有一个腔室,并且血液只流经一次循环。
在鱼的身体中,血液被泵入鱼的鳃,然后吸收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
然后血液会被泵回鱼的心脏,在循环中重复这个过程。
五、鱼类的神经系统鱼类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而周边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末梢。
鱼的大脑控制着所有的行为和活动,例如寻找食物、避免危险和进行交配等。
六、鱼类的生殖系统鱼类的生殖系统分为雌性和雄性两种。
雌性鱼类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和腔道,而雄性鱼类的生殖器官包括精巢、输精管和生殖腔。
在繁殖季节,雌性鱼会产下卵子,而雄性鱼则会释放精子,这些生殖细胞会在水中结合并形成新的鱼类。
总之,鱼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由许多不同的系统和器官组成。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79125f2ce2f0066f53322b8.png)
19
幽门盲囊(pyloric 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 突出物。或称幽门垂。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肠。 幽门盲囊的组织结 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 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 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 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 同的分泌物。
20
小肠
十二指肠: 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回肠: 管径较粗。 螺旋瓣(spiral valve) : 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 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 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 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 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 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 和画卷型两大类。
16
三、胃(Stomach)
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 的部分为贲(beng)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 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17
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
第一节 消化管
第二节 消化腺
2
几个概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体腔, 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腹腔。 背腔:容纳肾脏和鳔的空腔。位于腹腔之外。
10
鳃耙数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d77b971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9.png)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咱就说鱼啊,那可是水里的小精灵呢!它们的消化系统可有意思啦。
你想啊,鱼吃东西得有地方装吧,那就是嘴巴呀,鱼嘴可神奇了,各种形状的都有,就像不同的小工具,专门用来对付不同的食物。
鱼的口腔可不只是用来咬东西的哦,它还能初步处理食物呢。
就好像我们人类吃东西前会先在嘴里嚼一嚼一样,鱼也会在口腔里捣鼓捣鼓。
然后呢,食物就顺着食管往下滑啦。
这食管就像是一个小通道,把食物送向该去的地方。
接下来就是胃啦!胃可是个重要的地方呢,就好比是一个食物加工厂。
有的鱼胃可厉害了,能把食物好好地消化一番。
有的鱼呢,胃可能就没那么强大,但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呀。
然后呢,就是肠子啦!肠子就像一条长长的跑道,食物在里面跑啊跑,不断地被吸收营养。
这肠子弯弯曲曲的,可有意思啦。
你说鱼的肠子要是像直线一样,那多没趣呀!再说说鱼的肝脏吧,这肝脏就像是个大管家,管着好多事儿呢。
它能帮忙处理一些物质,对鱼的身体可重要啦。
还有鱼的胰脏呢,也在默默地发挥着作用。
哎呀,这消化系统里的每个部分都像是一个小团队里的成员,各自有着自己的职责,一起努力让鱼能健康地活着。
你想想看,要是鱼没有这么一套完整的消化系统,那它们怎么能好好地吃东西、长大呢?这就好比我们人要是没有好的肠胃,那不得难受死呀!所以说呀,鱼的消化系统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可重要啦!我们平时吃鱼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它们身体里的这些小秘密呀?我们享受着美味的鱼肉,也应该感谢鱼的消化系统呀,是它们让鱼变得这么美味呢!总之呢,鱼的消化系统虽然小小的,但却有着大大的作用。
它让鱼能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着属于它们的世界。
我们也要好好保护这些小鱼呀,让它们的消化系统能一直好好地工作下去,这样我们才能一直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在水里游来游去呀!。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1a8d1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bc.png)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等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一、口腔
鱼类的口腔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口腔主要由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组成。
牙齿和舌头可以协助食物进入咽喉,唾液则可以帮助食物变得更加柔软和易于消化。
二、咽喉
鱼类的咽喉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胃部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关键部位。
在这里,食物会被细小的颗粒所过滤,同时也会被一些特殊器官所识别。
三、胃
鱼类的胃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消化液体,例如盐酸和胰液等。
这些液体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四、肠道
鱼类的肠道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之一。
肠道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和酶,这些细菌和酶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五、肛门
鱼类的肛门是其消化系统中最后一个部位。
在这里,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会被排放出去,以便为新一轮消化做好准备。
总结
在鱼类消化生理方面,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它们共同协作,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并将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排放出去。
这些过程对于保证鱼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课件.pptx
![鱼类消化系统介绍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95c0c1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b.png)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 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下咽骨, 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 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分类依据, 并有记录咽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 式。如草鱼齿式为2.5/4.2。
7
(二)舌(tongue)
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没有弹性,不能活动。 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体侧等处均
20
大肠
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有 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
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
21
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 因种类及食性而异:
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 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 管状或有一个弯曲;
植物食性鱼类:肠较长,一般 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 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
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 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 如鲈的鳃耙数:5~9+13~16。
10
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有 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四条 腭 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各鳃弓内 外鳃耙间,鳃耙数多。
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 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
(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 它们排除出去。
(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
25
胰脏(pancreas)
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脏与肝脏明 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腺体,常分散在肠 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 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
鱼类肠道结构
![鱼类肠道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22de98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7.png)
鱼类肠道结构
鱼类的肠道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包括食管、胃和肠道。
鱼类的食管是连接嘴和胃的管道,用于将食物从口腔传送到胃部。
食管内部有强壁肌肉,可进行节奏性的收缩运动,推动食物前进。
胃是鱼类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用于储存和分解食物。
胃内分泌胃液,含有消化酶,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肠道是鱼类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地方,其内壁有微细的绒毛,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养分吸收。
大肠则是储存和排出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和废物。
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是,鱼类的肠道中还有一种称为“泡状
突起”的结构,用于增加肠壁的表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这些突起在肠道内形成一系列褶皱,类似于指纹的形状。
总之,鱼类的肠道结构适应了它们的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需求。
不同种类的鱼类肠道结构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具备食管、胃和肠道这些主要组成部分。
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e09a539852458fb760b5651.png)
• 颌齿: 着生于颌骨上。多数鱼类的上下颌上附生有牙齿。 • 腭齿: 着生于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 • 犁齿: 着生于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 • 咽齿: 着生于鳃弓上。鲤形目鱼类无颌齿,其第五对鳃弓的
• 肉食性鱼类的齿多尖利,坚硬。 • 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齿多不发达,呈绒毛状,
刷状。 • 草食性鱼类的齿多呈栉状或镰刀状。
2. 舌
• 鱼类的舌一般较原始,仅为基舌骨的突出 部分外复粘膜。无肌肉组织,没有弹性, 不 能活动。舌上布有味蕾。
• 鱼类的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还大量分布 于须、口腔、体侧皮肤等。
• 2)异形齿,如狭纹虎鲨的齿,前部齿细尖,有3 个齿尖;后部齿平扁,臼齿状,适于磨压贝类。
• 3)三峰齿,如欧氏锥齿鲨,齿有三个齿头。这 类鱼多适于摄取甲壳类、软体类或小鱼。
• 4)多峰齿,如斑点丽鲨,有5个齿头。这类鱼多 适于摄取甲壳类、软体类或小鱼。
软骨鱼类齿的形状
• 5)单峰齿,如噬人鲨的齿仅具一个齿峰。 这类鱼性十分凶猛,捕食鱼类和水栖哺乳 类。
U型胃
• 许多鱼类的胃弯曲呈“V”或“U”形。其中 又可分为 两种情况,一为胃体构造单一, 幽门部无特别发达的肌肉,如尖头斜齿鲨、 何氏鳐、银鲳、大麻哈鱼、香鱼、鲷科、 黑鱼安鱼康等;二为胃的幽门部具特别发 达的肌肉层,如斑鱼祭、鲥、鲱属等。
鱼类的消化系统
– 第一节 消化管
一、 口咽腔
(一)齿 (二)舌 (三)鳃耙
二、食道 三、胃 四、肠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胃腺 二、肝脏 三、胰脏
鱼类的消化系统
![鱼类的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363ee4a81c758f5f71f6752.png)
• 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
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
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
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
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
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
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鱼类消化系统
![鱼类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34f8baf284ac850ad024293.png)
腹腔形状及其变化
大小:大→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食
性鱼类,如鲇科、松球鱼科、箱鲀科、鳕科
小→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食 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 形状:与体型正相关 延长形→海龙科、鱵、鳗鲡、黄鳝、玉筋鱼等 平扁形→鳐、平鳍鳅、鮟鱇等 侧扁形→银鲳、鳊、鲂属、鲽科等,小肠较长 特殊:肛门前移种类→腹腔较小,部分内脏器官伸入尾部。如鳕 科部分肾脏、鲽形目一些种类的生殖腺、鳓的鳔等均伸入尾部
U
公鱼 鳗鲡 鳕
Y
Y T
贲门部
幽 门 部
盲囊部
硬骨鱼类胃的类型
胃的大小与食性和食物的大小密切相关
胃膨大→吞食大型食物的种类 一次消耗大量食物的种类 无 胃→圆口类、鲤科、海龙科等的食道后方 稍扩大,但在组织构造上却无胃腺 胃内黏膜褶: 纵走平行褶 纵走蜿蜒褶 纵褶间具横褶 纵褶间具纵走细褶 纵褶间具网状褶 纵褶间具乳突
滤食性→长而密。鲢> 1000枚;鳙> 500枚
肉食性、大型食物→短而稀。鲇13 ~15枚;鳜5 ~7枚
A. 水珍鱼 B. 黄姑鱼 C. 鲈 D. 深蛇鳚 E. 放大 F. 鲮
不同食性鱼类的鳃耙
鲢、鳙鳃耙的比较
宽鳃耙 侧视 窄鳃耙 侧视
鲢、鳙鳃耙的比较
鲢 数多。体长66cm时约1700 枚,过滤面积约25cm2 鳃耙长。 鳃耙︰鳃丝=1︰ 不同 0.78 鳃耙彼此连成一片, 呈海 绵状 相同 鳙 数少。体长65cm2 时约 680枚 鳃耙较长,鳃耙︰鳃丝 =1︰1.4 鳃耙彼此不相连, 具宽 窄2种鳃耙
草鱼:2,4/5,2 或 2,5 /4,2
3. 鳃耙
(Gillrakers)
着生于鳃弓腹面的内外两侧,具滤食、选择食 物(鳃弓前缘具味蕾)和保护鳃丝作用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bdd4507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c.png)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鱼类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肝脏和泌尿排泄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除废物。
1. 口腔:鱼类的口腔常常包含牙齿和舌头,用于捕食和咀嚼食物。
2. 咽喉:咽喉连接口腔和食管,通过咽喉食物可以进入胃中。
3. 食管:食管是将食物从咽喉传输到胃的管道。
4. 胃:鱼类的胃是一个消化器官,负责分解食物和消化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5. 肠道: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地方。
小肠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大肠负责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存储和排除非消化物质。
6. 肝脏:鱼类的肝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腺器官,分泌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7. 泌尿排泄系统:鱼类的泌尿排泄系统包含肾脏、输尿管和排泄孔。
肾脏负责滤除鱼体内的废物和过剩水分,形成尿液,通过输尿管排出体外。
总结来说,鱼类的消化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器官和腺体的协作来
消化食物、吸收养分和排除废物,确保鱼体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鲶鱼的消化系统和食物转化效率研究
![鲶鱼的消化系统和食物转化效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86cbb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6.png)
鲶鱼的消化系统和食物转化效率研究鲶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其消化系统和食物转化效率的研究对于饲养和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鲶鱼的消化系统结构、消化过程及食物转化效率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鲶鱼的消化系统结构鲶鱼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喉、食管、胃、肠道和肛门等组成。
口腔是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的入口,咽喉负责将食物向消化道方向推动。
食管将食物从咽喉送往胃部进行消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通过分泌胃酸和胃酶来分解食物。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主要负责吸收和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而大肠则主要起到水分吸收和排泄废物的功能。
最后,消化系统通过肛门将未被吸收的废物排出体外。
二、鲶鱼的消化过程鲶鱼的消化过程包括摄食、咀嚼、胃肠消化和吸收等环节。
鲶鱼以小型生物和植物为食,摄食时会通过张口将食物吸入口中。
在口腔内,食物会经过一系列的摇晃和咀嚼,以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有利于胃酸和胃酶的分解作用。
随后,食物进入胃部,受胃酸和胃酶的作用,蛋白质开始被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单糖,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消化产物随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肠壁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被进一步分解和吸收。
最终,鲶鱼通过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将未被消化的残渣在大肠中进行排泄。
三、鲶鱼的食物转化效率食物转化效率是指鱼类从摄食到生长产生的干重增加与其所消耗的饲料干重之比。
鲶鱼的食物转化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鱼的体质、环境条件、饲料成分和饲养管理等。
在养殖业中,提高鲶鱼的食物转化效率是降低成本和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
1. 鱼的体质:鱼的体质特征对食物转化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身体较大的鲶鱼在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上相对发达,消化吸收能力较强,从而具有较高的食物转化效率。
2. 环境条件:水质的好坏对鲶鱼的生长和消化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的水质有助于提高鲶鱼的食欲和消化能力,进而提高其食物转化效率。
而水质污染、水温过高或过低等环境不适宜条件则会降低鲶鱼的食欲和消化效率。
鱼类学05消化系统
![鱼类学05消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f94c7fc5770bf78a652954a3.png)
3、鳃耙
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 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 鱼类鳃耙的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有一定关系。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鳃耙特别密而长,如鲢的 鳃耙密成网状,能过滤出微小的浮游植物。
4、腭褶和鳃上器官
腭褶:鲢、鳙口腔顶壁的口腔 黏膜向口腔内突出形如山嵴状 的构造。
鲤形目鱼类的齿 A、胭脂鱼;B、青鱼; C、草鱼; D、鳡; E、鲢; F、鳙; G、鲤; H、鲫; I、长春鳊;J、三角鲂; K、银鲴
2、舌 鱼类的舌位于口腔底部,原始而简单,形态多样; 多数鱼类的舌前端游离,可上下活动但不能卷曲; 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鱼类的舌 A、宝刀鱼;B、后鳍鱼;C、鲥; D、鳙;E、星鳗;F、舌鰕虎; G、鲬;H、黑鮟鱇。
鳃上器官:鳃弓背部的咽鳃骨 或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周围组织, 具有辅助呼吸、摄食等作用。
5、小结: 口咽腔是鱼类的主要摄食器官,其形态与鱼类食
性有关,一般分为三类: 过滤型:口咽腔大,鳃耙细密,见于滤食性鱼类,
如鲢; 研磨型:口咽腔小,鳃耙较少,齿强大、坚硬,
见于温和食性鱼类,如青鱼、草鱼; 把握型:口咽腔大,鳃耙较少,齿尖利,见于凶
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 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
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
根据胃的外形可分为5种类型: “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
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类。 “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
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
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鲷科等。 “Y”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
1、鲤科鱼类的消化管紧贴卵黄囊外以卵黄管与卵黄相 通;
水产学中鱼虾之间消化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区别
![水产学中鱼虾之间消化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fccbd4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5.png)
水产学中鱼虾之间消化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区别
在水产学中,鱼和虾之间的消化生理结构和功能存在一些主要区别。
1. 鱼类的口腔和消化道较长,适应了它们多次进食和连续消化的需求,而虾类的口腔和消化道相对较短。
2. 鱼类的口腔内有牙齿和舌头,可用于咀嚼和捕食猎物,而虾类的口器主要用于摄取和处理食物。
3. 鱼类的胃较大,可以容纳较多的食物,并且胃壁具有分泌酸性消化液的功能,帮助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
虾类的胃较小,消化能力较弱,一般会将食物分成小块进行消化。
4. 鱼类的肠道较长,具有较大的吸收面积,有助于从食物中吸收养分。
虾类的肠道较短,吸收面积相对较小。
5. 鱼类的肝脏起到储备和代谢养分的作用,而虾类的肝脏主要起到分解和排除毒物的功能。
总的来说,鱼类的消化系统更适应于捕食和消化高蛋白质食物,而虾类的消化系统更适应于摄食和消化较低蛋白质的食物。
鱼类消化系统的机能.pptx
![鱼类消化系统的机能.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88b5f23fab069dc512201bb.png)
•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各种消化腺。 • 生理机能:直接或间接担任食物的摄食、消化和吸收。 • 体腔:鱼类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具一肌肉壁包围的
体腔,有一横隔将体腔分隔为前后两个腔:围心腔、 腹腔。
• 背腔:容纳肾脏和机能
• 消化系统有四方面的机能:运输,机械处理,化学处理和吸收。 消化系统的最早是有内胚层细胞形成的原肠发展而来,在低等 脊椎动物中(鱼类,头索动物),消化管的分化不是特别明显, 例如鲨,七鳃鳗,的消化管,就没有大小肠的分化,食道也没有 独立出来,有的鱼类没有胃,但大部分的鱼类,在胃与肠之间, 通常有明显的幽门存在,这是消化管的一道缢缩部位,也有一 些鱼类幽门部不很明显,但总胆管常在幽门略后通入肠中,也 可以将之视为分界线的标志
鱼类增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二认知鱼类的消化系统
• 食物进入消化管,首先经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的作用, 将其分解为最简单的分子状态,这些可溶解的物质(蛋
白质或醣),依靠渗透作用进入消化管壁内的血管中,
而脂肪类则经过分解而被吸入淋巴管内,随后达到身体
各组织,作为能量的来源,不能消化的残渣则从肛门或 泄殖腔排出体外。
06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
![06鱼类的消化系统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1dc6e7941ea76e59fa0406.png)
作用:捕食,不能咀嚼。 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 或愈合等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
齿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1. 凶猛捕食性鱼类(海鳗,带鱼): 齿锋利, 犬牙状。 2. 凶猛的鲨鱼:犬牙状,牙齿边缘有锯状。
3. 温和滤食性鱼类:牙一般细小,退化。
4.食贝鱼类(青鱼):具臼状齿或铺石状齿。 5.食水草鱼类(草鱼):具梳状齿。
第一节 消化管
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肛 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
一、口咽腔
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 咽,其前即为口腔,故称口咽腔,内有齿、舌及 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称为取食器官。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
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 鲈鱼、带鱼、鳡、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 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 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 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 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 齿,就是咽齿。
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 数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 重要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 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式。
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
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
鲢鱼和鳙鱼的咽 鳃骨和上鳃骨卷 成蜗卷状,称为 咽上器官,此处 相邻两鳃弓间的 鳃耙连成四个分 隔的鳃耙管。
二、食道(esophagus)
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组织构成: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 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
食道黏膜层有味蕾分布,故有选择食物 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消化系统讲授重点:1 、鱼类消化管的结构2 、鱼类消化管构造与食性的关系3 、肝脏、胰脏在鱼体的位置和机能第一节 体腔和系膜脊椎动物的体腔源于中胚层。
体腔囊向腹面延伸,其背部及中部的腔不久消失,而腹部的腔残留下来,即形成将来的体腔。
腔的外侧壁后来因肌节向腹面延伸,并和肌节里层相接,形成体壁的一层衬里,称为腹膜壁层。
腔的内壁层称为腹膜脏层,包围内脏各器官。
包围消化道外的腹膜脏层,称浆膜层。
在消化道的背腹面各形成一条双层的薄膜,即肠系膜。
背面一条称背肠系膜,腹面的一条称腹肠系膜,后者不久中断,左右两腔便合成一个大腔,称为体腔。
鱼类的体腔不久被一横隔(即围心腹腔隔膜)分隔成两个腔。
前面的小腔包围心脏,称围心腔;后面的大腔容纳消化、生殖等器官,称腹腔。
腹腔的形状随鱼的体形而异。
有的处延长形腹腔如鳗鲡、黄鳝、玉筋鱼等;平扁形腹腔如鳐、平鳍鳅、鮟鱇等;侧扁形腹腔台银鲳、长春鳊、团头鲂等。
肉食性鱼类的腹腔一般较大,而杂食性及草食性鱼类则较小。
腹腔脏层由于包围着各种不同内脏器官,其悬系的系膜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胃脾系膜、胃肝系膜、精巢系膜、卵巢系膜等,它们能使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
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管消化管是一肌肉的管子,它从口开始,向后延伸,经过腹腔,最后以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体外。
消化管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等部分,有些鱼类这几部分的界限不明显,但可凭借不同的管径,不同性质的上皮组织及特殊的括约肌或一定腺体导管的入口来区别。
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没有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一般统称为口咽腔。
口咽腔常覆盖以复层上皮,其中有粘液细胞和味蕾的分布,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
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
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 鳡 、鲶等。
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
(一)齿鱼类的牙齿在口咽腔中分布很广,齿的形状、大小、排列及锋利与否,均因鱼的种类而异,这与鱼类生活的水环境食物的多样性有关。
鱼类的牙齿主要用于捕食,咬住食物免于逃脱。
有些鱼类的牙齿有撕裂和咬断食物的作用,然而一般都没有咀嚼的作用。
1 、软骨鱼类的齿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
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鳋等。
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
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损伤过程中,齿的基部可以不断生长。
2 、硬骨鱼类的齿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
硬骨鱼类的牙齿不仅在上下颌有生长,甚至有的在口咽腔周围的一些骨骼上,如犁骨、腭骨、舌骨、鳃弓上均能生长牙齿。
着生在上下颌骨上的齿称颌齿( Jaw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两侧腭骨上的牙齿称为腭齿( Palatin teeth );着生在口腔背部前方中央犁骨上的齿称犁齿( Vomeine teeth );着生在鳃弓上的齿称为咽齿( Phaiyngeal teeth );着生在舌骨上的齿称舌齿。
所有这些着生在口腔不同部位的牙齿,统称为口腔齿。
口腔齿的形态、数目、分布状态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其中以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用得较多。
鲤科鱼类无颌齿,而第五对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 Phaiyngeal tone )或下咽骨( Aypophaiyngeal tone ),上生牙齿,即为咽齿,也称咽喉齿,与基枕骨下的角质垫(咽磨)( Horny plate )形成咀嚼面,其形态、数目、排列状态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齿式——表示鲤科鱼类齿的数目、排列方式的式子。
鲤鱼的齿式为 1 · 1 · 3 / 3 · 1 · 1 ,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中列都是 1 个,内列都是 3 个。
草鱼的齿式为 2 · 5 / 4 · 2 ,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 2 个,内列 5 个,右边鳃弓外列为 2 个,内列为 4 个。
鲢、鳙的齿式均为 4/4 。
形状:硬骨鱼类牙齿的形态,与食性密切相关,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1 )犬齿状(犬牙状齿),齿尖而锋利,有时齿端有钩状铁刻,如狗鱼、鳜鱼、带鱼等的齿,具这类齿的鱼类往往以其它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
( 2 )圆锥齿状(圆锥状齿),齿呈圆锥状,细长而尖,有的鱼类发达,有的则不甚发达,如大麻哈鱼、鳕鱼等的齿,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 3 )臼齿状(臼状齿),齿宽扁,适于压碎食物,如鲤鱼、青鱼、真鲷等的齿,它们常食螺类、蚌类等坚硬的食物。
( 4 )门齿状(门牙状齿),如平鲷,二长棘鲷,香鱼,河等的齿,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
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不更换。
(二)舌鱼类的舌一般比较原始,位于口腔底部,没有弹性,不能活动,肌肉不发达,仅为基舌骨向口腔前部突出,外复以结缔组织和粘膜而成。
大多数鱼类舌前端游离,可由鳃下肌使舌前部上下活动,如康吉鳗科。
也有一些鱼类的舌前端不游离,如鲤科鱼类和鲻鱼等,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
舌的形态随鱼的种类而异,一般有三角形、椭圆形,及长方形等,少数种类有其它特殊形状。
舌的颜色一般鱼类为白色,少数种类舌上有黑色素细胞,呈黑色,如弹涂鱼,还有的舌为红色或桔红色,如黄姑鱼。
鱼类舌的真正作用还不十分清楚,多少可以帮助食物导向食道,还有的种类舌上有味蕾,并有脑神经支配,对帮助鱼类觅录食物有一定的作用。
(三)鳃耙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长有内外两列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
多数鱼类在鳃耙的顶端,鳃弓的前缘具味蕾。
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和具有味觉器官的部分作用。
大多数鱼类的鳃耙为瘤状和杆状,但在各类别中差别很大。
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
硬骨鱼类的鳃耙有以下几类:1 、无鳃耙:如鳗鲡科、海鳗科、康吉鳗科、海龙科、烟管鱼科、颌针鱼科、鲟科等。
2 、有鳃耙痕迹:如 虎鱼科、鳅科、六线鱼科、鲽科等。
3 、鳃耙很长:如鲱科、银汉鱼科。
4 、鳃耙变异:鳃耙呈簇状刺如乌鳢、鳃耙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刺,如带鱼、鳃耙连成呈海绵状,如鲢、鳙。
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学上也常作为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常以第一鳃弓的外列鳃耙数代表某鱼的鳃耙数,即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和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加在一起,作为某种鱼的鳃耙数,也有不分上下鳃耙数记载的。
以如鲈鱼的鳃耙 5-9+13-16 。
鳃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等,与鱼类的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鳃耙一般数目多,致密细长,排列整齐,便于滤取食物,如遮目鱼 152+163 ,鲻鱼有 100 枚,斑鰶 135-150 。
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
肉食性鱼类鳃耙短而疏,数目较少,如 鳡 鱼鳃耙为 13-15 枚,鲈鱼 18-25 枚,石斑鱼 22-25 枚。
二、食道鱼类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
仅少数鱼类的食道较细长,如烟管鱼。
大多数鱼类的食道内壁具纵行粘膜褶,褶数 6-50 ,当吞食大型食物时可用以扩大食道容积。
鱼类食道由三层组织构成:• 粘膜层:内层,可分成上皮及固有膜两种结构。
• 肌肉层:中层特别发达,全由横纹肌组成,肌纤维排列成环状,约占管壁厚的 3/5 ,无纵肌层。
• 浆膜层: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
食道粘膜层中尚有味觉细胞味蕾分布,食道因有味蕾及发达的环肌,具有选择食物的作用,当环肌收缩时,可以将异物抛出口外。
食道后方与胃交界处有括约肌。
食道还能分泌粘液,将食物制成团状,便于吞咽。
由于食道环状肌肉的收缩,当鱼呼吸而大量水进入口咽腔时,决不会将水吞入胃肠内。
银鲳等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臂很厚,粘膜具几个质,且具有许多长条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这种食道球状结构称为食道囊,这是鲳亚目鲳科分类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囊膨大,腹部突出,体呈球状,鱼体会腹部向上,随波逐浪如死鱼。
三、胃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其接近食道的部分称为贲门部( Cardiac poction ),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 Blind sac ),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 Pyloric poction )。
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 U 型或 V 型,多数鱼类有胃,但鲤科鱼类无胃,仅在食道后方一段延长而略膨大的部分,称肠球。
此外, 鱂 科、海龙科、飞鱼科、隆头鱼科、翻车鱼、鳗鲶、颌针鱼等鱼类没有胃。
胃的大小与食性有关。
硬骨鱼类的胃在外形可以分为五大类:1 、 I 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柱状,无盲囊部,如银鱼科、烟管鱼科、鲀科鱼类的胃。
2 、 U 型:胃弯曲呈 U 形,盲囊部不明显,如斑 鰶 、银鲳、池沼虫鱼、白总鲑等鱼类的胃。
3 、 V 型:胃弯曲呈 V 形,有盲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香鱼、蓝子鱼、鲷科等鱼类的胃。
4 、 Y 型:在 V 型胃的后方突出明显的盲囊部、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
如大多数鲱科鱼类、星鳗、日本鳗鲡等鱼类的胃。
5 、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一般为圆锥形,如蛇鲻,鲭科等鱼类的胃。
一般鱼类的胃由四层组织组成:粘膜层:有许多褶皱,粘膜褶在不同鱼类形态有差异,有纵走平行褶、纵走蜿蜒状褶、纵褶间具横褶、纵褶间具纵走细褶、纵褶间具网状褶、纵褶间具乳突等六种类型。
粘膜下层:有管状的胃腺分布。
肌肉层:有环肌及纵肌,面平滑肌组成。
浆膜层:贲门部与食道的交界处有贲门括约肌,幽门部与肠交界处有幽门括约肌。
四、肠胃后方的消化管为肠,肠的各部分分界大多不明显。
鱼类肠管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等组成。
肌肉全为平滑肌,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肠骨粘膜褶的形状各异,有纵褶、横褶、横向锯齿状褶、网状褶等。
1 、软骨鱼类的肠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地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及迴肠,大肠又分为结肠和直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
迴肠:管径较粗,内具螺旋瓣,胰管开口于此。
结肠:肠后面突然变细的部分,后面附有直肠腺,有分泌粘液、排盐的作用。
直肠:直肠腺后方的大肠部分,末端开口于泄殖腔。
螺旋瓣——由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列成螺旋状,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
软骨鱼类的全头类银鲛的消化管为一直管,无胃,小肠中有 3-4 个螺旋瓣,肠管末端以肛门开口于体外,无泄殖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