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大全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1. 课题:《背影》2. 主讲教师:张老师3. 听课时间:2021年10月20日4. 听课地点:初中部三楼会议室5. 听课教师:初中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背影”一词的含义,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理解课文、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朱自清的生平事迹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作者及其作品《背影》。
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背影”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如此怀念父亲?(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朗读感悟,交流对父亲的理解。
5. 总结全文张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一词所蕴含的亲情,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一词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2. 教学亮点(1)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感受亲情。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朗读不够流畅,需要加强朗读训练。
(2)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 丰富课堂讨论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录
一、听课时间:2022年3月10日二、听课地点:某中学八年级(1)班三、授课教师:张老师四、听课教师:李教研员五、听课内容:《背影》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张老师认真备课,对《背影》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解读,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深度有限。
二、课堂展示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背影”为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背影”在文中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作者要写“背影”?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 课文讲解张老师按照课文结构,分段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开头,作者为何提到“背影”?(2)在文中,父亲为何要送儿子上车站?(3)儿子对父亲的背影有何感受?(4)通过“背影”,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张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张老师设计了以下活动:(1)朗读比赛: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2)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
(3)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背影”的作文。
4. 总结归纳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背影”在文中的含义,以及作者通过“背影”表达的情感。
三、课后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张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教学方法多样。
张老师采用了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环节都能有所收获。
3. 注重情感教育。
张老师通过讲解、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研员点评1. 教学目标明确。
张老师围绕“背影”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得当。
张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不同环节都能有所收获。
初中语文教研组听课记录(3篇)
第1篇日期:2023年11月15日地点:学校七年级(2)班教室授课教师:张晓梅老师听课教师:李红梅、王丽娜、刘伟等教学内容:《背影》一、课前准备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听课,了解张晓梅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前,张老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并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指导。
二、课堂环节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了朱自清的生平和作品,激发了学生对《背影》的学习兴趣。
接着,张老师简要介绍了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授(1)朗读课文张老师要求学生齐读课文,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张老师适时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停顿。
随后,张老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
(2)重点分析张老师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了详细讲解,如“背影”、“父子情”等。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时,张老师还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举例说明类似的亲情故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交流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在讨论过程中,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恰当的点评和指导。
(4)拓展延伸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亲情问题,鼓励学生关注家庭、关爱父母。
同时,张老师还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3.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同时,张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三、课堂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张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2. 教学方法张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朗读等,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同时,张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大全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大全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1教学流程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
(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二、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
(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1、师读2、生回答3、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
(应让学生尝试)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
(比较生硬)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类别——书名————作者————内容摘录————————————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4、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
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
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
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走进“录音棚”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四、拓展不同版本的对比。
(没有比较的角度)总评: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
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
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2一、导入二、任务1、练习朗读2、认识课文3、品位细节4、表达感受三、活动一:练习朗读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部编版七下语文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通过听课记录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从听课记录和点评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
一、听课记录1. 第一课:《花木兰》这节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子顶替父亲从军的故事,通过花木兰的坚强和勇敢展示了女性的力量。
老师生动地讲述了故事情节,配合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花木兰的故事,还学到了关于忠孝勇的传统美德。
2. 第二课:《小燕子的故事》这节课讲述了一个小燕子为了救母亲而牺牲自己的故事。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小燕子的行为是否正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教导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
这节课让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勇敢面对挑战的道理。
3. 第三课:《田园生活》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田园生活,通过介绍农民的生活和劳动方式来展现古代农村的风貌。
老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生活的情况,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节课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和劳动精神。
二、点评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情感,通过讲述经典故事和诗词歌赋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也有现代的文学作品,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部编版七下语文课程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一套很好的语文教材。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字数:430】第二篇示例:部编版七下语文是初中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材,是一部全新的教材,包含了许多有趣的课文和知识点。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部编版七下语文听课记录及点评
听课记录:
1. 课文:《木兰诗》
2. 教师:XXX
3.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授课过程记录:
1. 开场白(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木兰诗的背景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文,强调语音、语调和节奏。
3. 讲解生词和难点(15分钟):教师逐句讲解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难点
句子。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5. 提问与答疑(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要点,布置相关作业。
点评:
1. 优点:教师授课条理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朗读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
小组讨论和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不足:在讲解生词和难点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和教辅,没有充分联系实际语境,导致学生理解不够深入。
小组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督促。
3. 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实际语境的引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体而言,本节课教师表现良好,但在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初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初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初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通用7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1一、导入师生互诉心情。
齐读课文题。
指导读题。
(如果是自家的茅屋呢)(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挺好。
)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指名学生朗读,指名学生点评。
(感情、字音。
)齐读2、再读诗歌,要求读懂大意。
自由读,小组合作,借助书下注释。
汇报:学生解释课文,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成生动的画面。
按小结来描述画面,概括情节。
哪一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三、研析课文1、带着想像去读。
(要有具体的指导,也就是说要告诉学生怎样才读才能读出画面?)2、带着思考去读。
为何骂孩童是盗贼呢?为什么做冷似铁这样的比喻?“娇儿”的称呼有何用意?师生共说创作背景。
学生回答问题。
(诗歌教学不能窜讲,就要考虑主问题的设计,就要考虑课堂的线索。
)(教师的积累决定了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对课堂的设计。
)3、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点评。
初中年级语文听课记录篇2一、导入看图填空————最需要阳光。
(植物、动物、人)(导入与课文联系不紧、也不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整体感知1、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态度变化的句子。
要封-还要封吗-先不封阳台2、是什么原因使作者要封阳台呢?3、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呢?(所提问题比较琐碎。
可以改为: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态度变化的语句,并讨论改变的原因。
)4、找文中语句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可以抓住全文中鸽子的眼睛。
)三、研析课文1、一只受伤的鸽子飞入阳台,带给作者哪些思绪?(提问不明确)学生:陈至的诗句大草原的语句(齐读、分析出用心贴近自然。
)一组排比(指名读,齐读,教师没有指导朗读。
)小区的草坪(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恶劣关系)2、鸽子在呐喊什么?看图片,仿句式。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诗词欣赏》-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班级:初三一班- 授课时间:2022年9月10日,上午第一节课听课记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古代诗词进行欣赏和解读。
- 李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特点。
- 然后,他从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的朝代和流派选取了几首代表作品进行讲解。
- 李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每首诗词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
- 在讲解时,他注重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进行解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 同时,他引导我们去体验和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李老师还鼓励我们多读诗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 在课堂结束前,他布置了一篇课后作业,要求我们写一篇对所学诗词的感悟。
研究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对古代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 了解了不同朝代和流派的代表作品,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懂得了诗词欣赏不仅是对诗意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 我意识到诗词是一种精神的食粮,能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 课后的写作作业让我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了我的写作能力。
总结- 李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诗词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 他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使我产生了对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 我相信通过研究诗词,我能够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好这一传统文化。
> 提示:以上只是一个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实际的记录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1.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背影》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1课时5. 听课时间:2021年X月X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深情,体会亲情之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背影”为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文章背景。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3. 合作探究(1)张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背影”的描写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教师引导(1)张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张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背影”的理解。
5. 课堂小结张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体现的父子深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作业布置(1)背诵“背影”部分。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背影”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背影”部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的运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学生参与情况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4. 不足之处(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课堂参与度有待提高。
(2)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具体,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完整版)初中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1、新闻两则一、导入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二、战争故事,你说我演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2、内容集中、鲜明,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堵枪眼。
☆刘胡兰宁死不屈。
☆狼牙山五壮士,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最后一课》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用简短的话语唤起学生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如:“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行动。
”2.接着,教师展示一张旧时的学校教室图片,并询问学生:“你们能想象在这样的教室里,上最后一节课的情景吗?”3.教师简单介绍《最后一课》的背景和作者都德,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学生活动:1.聆听教师的引导语,对爱国情感产生思考。
2.观察教室图片,想象在特定环境下上最后一课的情景。
3.对即将学习的文章产生兴趣,准备开始新课的学习。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简洁而富有启发性,教师通过爱国情感的引入和图片展示,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体的情境,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与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最后一课》,注意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变化。
3.鼓励学生自行朗读,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文本解析:1.逐段分析文章,解释生词和难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心理活动、环境描写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分析文章的主旨,即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3.情感体验: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文章中的小弗朗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3.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拓展延伸:1.介绍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示范,跟读并自行朗读文章,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积极参与文本解析,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3.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4.拓展延伸环节,了解与文章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感和民族尊严。
初中文科教研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1. 课题:《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草原》2. 课时:1课时3. 授课教师:张老师4. 听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5. 听课地点:初中文科教研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以图片展示草原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课文的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字词含义。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代表发言: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小结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草原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 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
2. 不足:(1)部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对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讲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
五、改进措施1. 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深入讲解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和写作手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2篇一、基本信息听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听课地点:XX中学七年级(1)班授课教师:张老师课题:《桃花源记》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张老师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生平事迹,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
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初中语文的教师听课记录】老师:教导主任时间:20XX年X月X日地点:XX初中语文教室听课教师:XX老师听课内容概述:本堂课为初中语文课,由XX老师教授。
课堂主题是《红楼梦》第五十五回《魇魔法海木魅儿》的阅读与分析。
XX老师本次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分组讨论、课堂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红楼梦》的具体片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价值的兴趣。
听课记录:本堂课上,XX老师首先通过投影仪呈现了本堂课的主题《魇魔法海木魅儿》,并通过引发学生对于标题的思考拉开了课堂序幕。
然后,XX老师从情节开始,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节的世界。
她先简单介绍了《红楼梦》,并使用图表展示人物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通过观察图表并相互讨论,探索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接下来,XX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
她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给出解释与理由。
通过学生的表达,学生们互相启发,激发出了对于故事情节的深入思考,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的过程中,XX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触觉和察觉力。
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诗句、象征手法等,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与解读,了解到作者的叙述手法与文学意图。
同学们积极参与,且表现出对于文学的高度兴趣。
进入课堂活动环节,XX老师组织了学生们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
学生们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角色的对话与互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与冲突。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互动,展现了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创造能力。
最后,XX老师总结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与收获,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继续阅读与欣赏文学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精选10篇)汇总版1. 《骆驼祥子》内容概要:本课主要讲解了《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关系。
2. 《荆轲刺秦王》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荆轲刺秦王》。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秦朝的政治背景、秦王的统治方式以及荆轲的忠诚和勇敢。
同时,还分析了这个故事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3. 《红楼梦》内容概要:本课重点介绍了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小说的结构以及其中的才子佳人形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家族传统、爱情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4. 《孔乙己》内容概要:本课围绕着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展开。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鲁迅先生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弱者的关怀。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其中所揭示的工业化进程和劳动者的艰辛生活。
6. 《茶花女》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
通过听课,学生了解了书中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对爱情和社会阶层的思考。
同时还探讨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 《西游记》内容概要:本课介绍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了解了思想在其中的体现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还分析了孙悟空的形象和智慧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8. 《Alice in Wonderland》内容概要:本课讲述了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
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故事中的奇幻世界和主要人物,思考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边界。
同时学生还研究到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拓展想象力的重要性。
校本教研初中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张老师听课教师:李老师、王老师听课时间:2021年10月15日听课班级:八年级(1)班听课内容:《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学习作者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表现人物情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张老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背影吗?”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并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3. 合作探究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成果,张老师引导各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主旨、人物情感等。
4. 深入讲解张老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如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5. 朗读指导张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强调朗读的节奏、语调、停顿等,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6. 写作指导张老师针对文章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 总结提升张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教学亮点(1)张老师善于运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张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3)张老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
3. 教学不足(1)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管理。
中学语文教研员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学校名称:XX中学授课教师:张老师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授课内容:《背影》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2)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感情是怎样的?(3)文章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感情?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并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究:(1)文章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2)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文章的语言有何特点?4. 朗读感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点评。
5.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主题,强调父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四、教学评价1. 教学目标达成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深厚感情,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方法运用: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与教师互动。
4.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父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改进建议1. 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2.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在朗读感悟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 在总结升华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初中八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听课记录(八年级)1、新闻两则导入:教师检查预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精读课文,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教师导学: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3、合作探究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是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4、研究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第一单元综合性研究1、创设情景导入2、战争故事,你说我演主持人:在语文课上或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过不少英雄故事,知道很多革命家不怕牺牲,智斗敌人的轶闻趣事吧。
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搜集整理的探险故事向同学们说一说,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
另外同学可进行小品或哑剧表演来配合,以增加对战争的理解。
英雄故事讲述要求:1、故事真实、连贯。
2、内容集中、鲜明。
3、灵活运用方法、技巧。
4、普通话标准,流利。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组代表……___舍身炸碉堡。
___堵枪眼。
___死不屈。
___,面对敌人,毫不畏惧,英勇献身。
2、战争诗词,你吟我诵。
青青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从军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里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初中语文教研听评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5日二、活动地点:XX中学八年级(2)班教室三、活动主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四、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1)上课教师:张老师(2)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背影》(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父亲背影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背影的意义。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3)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4)品味语言,分析课文结构,总结写作手法。
5)讨论:父亲背影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6)拓展延伸: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分享孝敬父母的感悟。
2. 评课环节(1)评课教师:李老师(2)评课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2)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方法得当。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思考。
5)课堂评价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3)评课意见:1)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与父母的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质。
4)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活动总结本次听评课活动,张老师以《背影》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以本次听评课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1.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通用10篇)你知道如何写听课记录吗?不知道的朋友,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篇1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一、导入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教师导学(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
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值得大家借鉴。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篇2一、听课时间:xxx—4—5二、授课老师:王xx三、授课学校:xx市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四、授课年级:初中五、授课题目:《岳阳楼记》六、教学过程(一)、全班分组收集岳阳楼记对联,利用多煤体展示图片及对联。
如“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7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文(7篇)一、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几件事?表达了老人什么感情?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
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2.老人请男孩吃枣,表达了什么?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3.剧中的老人有什么象征意义?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二、关于男孩4.剧中的男孩有什么象征意义?他想把枣子留给父亲吃,喜欢吃巧克力盼望父亲带巧克力回来,他蹑手蹑脚捡枣子,把枣子藏在红肚兜上的衣袋里,温顺地挽扶老人,认真听老人讲故事,和老人拉勾发誓……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三、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
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
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关于枣儿6.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
展开情节。
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大全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1
教学流程
一、阅读材料《老人》找出表明作者童心的语句。
(学生回答后教师未点评)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找梦中之人、梦中之景、梦中之情。
(学生的回答老师都未点评。
)
1、师读
2、生回答
3、老师把三者的答案连缀成一段话。
(应让学生尝试)
我的点评:整体感知不到位,文章比较深邃,学生还没能感知文章的意境。
三、研析课文(把语言的品析与情感的感悟合在了一起。
)
1、阅读有关作者写作内容、风格的材料。
(比较生硬)
2、完成读书卡(这种形式适合比较浅显的自读课。
)
类别——书名————作者————
内容摘录————————————
赏析与解读———————————(初一学生有难度,在做摘抄之前应该指导。
)
4、交流自学的成果。
学生欣赏了使用修辞的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齐读。
学生提问:“漂”是否能换作“飘”?(师让学生解答:后者空间更自由,姿态更轻盈。
)
我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我觉得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修辞、句式、用词、情感、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去摘抄欣赏。
学生大多找的是修辞的句子,有些重复。
总是一句又一句的话的分析,使得文章有一种被割裂的感觉,这篇文章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来解读。
所以读书卡的方式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使用的,要注意使用的对象,使用的方式,使用的场合、时机,不能借读书卡的形式来串讲,来代替老师的循循善诱地教学。
5、走进“录音棚”
学生读课文片断(没有目的性)
四、拓展
不同版本的对比。
(没有比较的角度)
总评:
课堂板块清晰、有层次。
主要教学思路是使用摘书卡的形式让学自主学习课文,但是文章比较深,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不太能吃透文章。
学生没有能在能力上得到锻炼提升。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2
一、导入
二、任务
1、练习朗读
2、认识课文
3、品位细节
4、表达感受
三、活动一:练习朗读
1、朗读要做到读音准确,建议大家用“圈读”生字词的方式练习读音。
2、朗读要注意表达语气,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方式练习体会。
活动二:认识课文
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全文主旨等角度来做正面的练习。
1、用“这是的一篇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2、用“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的故事”的句式来说话。
总结:1、写“我”的“童年故事”的文章——回忆性。
2、先叙事再叙感,层次分明的文章——清晰性。
3、基本上由“细节”构成的文章——生动性。
4、通过一件小事表现多个人的文章——艺术性。
5、通过一件事表达生活感悟的文章——哲理性。
活动三:品位细节
请同学们自选内容,选择句式说话。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的人。
2、课文对亨特的描写,最突出的特点是?
文中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描写。
活动四:表达感受
现在我们试着说一句话来表达学习课文之后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如:我多年坚持作读书笔记,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运动员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先把自己写的句子念给自己听。
本节课活动小结:
1、朗读活动——练习朗读。
2、理解活动——认识活动。
3、分析活动——品位细节。
4、体验活动——表达感受。
初中语文听课记录范例3
(一)、导入:
文中的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1:被同伴抛弃
生2:饥饿,没有食物的支持
(二)、哥哥九死一生回来后没有多久,他的弟弟也想去挖金。
同学们! 如果你是哥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劝说弟弟不要去。
注:留足3至5分钟时间让学生熟悉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三)、学生讨论:
生1:狼太可怕了。
师扮演弟弟:有枪
生2:会招到朋友、众人的抛弃
师扮演弟弟:我知道你的朋友变坏了,可我的朋友却是真心相交,患难与共,不会变坏。
生3:人在大自然面前是脆弱的。
师扮演弟弟:哥哥!你不要再劝我了,你所说的物品我会买的,你提到的东西我会去准备的!(弟弟不耐烦的说)
师:此时此刻,弟弟正和黄金热恋着。
(四)、硬汉精神
1、哥哥见自己劝不了弟弟,况且有很多事情还是让弟弟自己去经历也好。
于是哥哥对弟弟是说:你可以去,我不再阻拦你,但你要有男人的精神(板书:硬汉精神)师:说说文中的哥哥身上具有哪些硬汉精神?
生1:必须心存希望
2、师:硬汉精神非常丰富,请生找出。
生1:坚持
生2:该放弃的放弃
生3:不服输
生4:永不服输
生5:唯我独尊
生6:人性的自私(痛恨且可怜比尔)
3、师问:为什么不吸比尔的骨头?
他必须保持一颗人的心。
4、师板书总结:
野兽爪下,沉着镇定
荒野独行,勇敢坚强
……
问:哥哥为什么能做到这些?
生:热爱生命
(五)、拓展延伸
哥哥对弟弟说:请等我三分钟!哥哥从抽屉里拿出一只锦囊说,你也许会坚持不下去,请你到时把其打开。
锦囊中有一句话,也许会让弟弟渡过难关,问学生:你觉得该怎么写?
生1:生命有所求,死有所值
阳光是生命中的希望;母亲是生命中的爱于责任。
生2:热爱生命
生3:一张白纸。
困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六)、作业:
给汶川的人民写一封信,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优点:
1、最佩服教师的勇气,将长达44节的小说拿来赛课,本身就需要教师极高的素养,同时也说明薛老师对教学的理解也比其他人高上一筹,就冲这一点就可立于不败之地。
2、教学设计尽得一“巧”字,化繁为简,以哥哥的劝说贯穿全文,让我明白什么叫大理至简。
其实教学流程本就没有必要设计的那么复杂,“简单的预设,精彩的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
3、问题设计简单有效,全篇只用了:哥哥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劝说弟弟不要去淘金?哥哥身上具有哪些硬汉精神?三个问题便理清了全文的脉络。
再想想我自己冷乱而繁杂的问题设计,真是惭愧!
4、教师本身的幽默机智。
教师把弟弟的热衷淘金的性格演绎的活灵活现。
调皮、幽默而不失高雅的教师形象也为课堂增色不少。
我想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至了!
5、文章驾驭难度高。
既要充分展现南外学生的风采,又要紧扣文本,挖掘文本,做到“深入浅出”,实属不易。
教者对文本把握挖掘得当,堪称典范。
6、最后锦囊妙计设计实在是“妙”,学生回答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