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型糖尿病

合集下载

t2dm医学名词解释

t2dm医学名词解释

t2dm医学名词解释
T2DM,即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升高。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所有病例的90-95%。

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是主要的病理机制。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产生的激素,其功能是促使细胞摄取和利用体内的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然而,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正常控制,并导致高血糖状态的持续存在。

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家族史以及某些基因变异。

病症主要表现为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和伤口愈合缓慢等。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注射胰岛素。

饮食控制包括限制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药物治疗可以包括口服药物,如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以及胰岛素注射来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此外,增加体力活动和保持适当的体重也对改善2型糖尿病的症状和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尽管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正确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定期检查血糖水平、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都是重要的管理策略。

如果出现糖尿病相关的症状或有相关家族史,应尽早咨询医生,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以便尽早控制疾病的发展。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

引言概述: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增加。

在临床中,问诊是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问诊能够帮助医生从患者症状和病史中获取重要信息,对糖尿病进行判断和分型,并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本文将从症状、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并发症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二型糖尿病问诊的要点。

正文内容:1.症状症状是患者就诊时医生首要关注的信息。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肢体乏力、皮肤瘙痒、反复感染等。

细致的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这些症状,以及其出现的时长、频率、变化趋势等情况,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病史对于糖尿病患者,了解其病史是诊断和评估病情的关键。

详细了解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包括首次发现糖尿病的时间、曾经的治疗经历和效果、血糖控制情况等。

要了解患者的合并症情况,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了解患者的体重变化、生育史、用药史以及过敏史等,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3.家族史家族史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是否有糖尿病患者,对于判断其遗传风险、病情的发展趋势以及指导个性化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重点询问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并记录确切的亲属关系,以便进行相关评估和干预。

4.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糖尿病发生和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运动情况、吸烟和饮酒等生活习惯。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因此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生活干预方案。

5.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是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视力模糊、多饮多尿尿频、阴道瘙痒等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症状。

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并详细记录相关的体征和检查结果。

总结:二型糖尿病的问诊是诊断和评估病情的重要环节。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2024

二型糖尿病问诊要点(一)引言概述:二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及早发现和管理T2DM是减少疾病并发症风险的关键。

本文将以二型糖尿病问诊为基础,提供一系列要点,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患者。

正文:大点1:收集病史和风险因素小点1: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基本信息小点2: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症候群疾病小点3: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疾病前期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疲倦以及感染的频率小点4:了解患者是否有慢性病史,如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等小点5: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体力活动水平和饮食结构大点2:体格检查要点小点1:测量患者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以及腰围小点2:检查患者的血压,并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小点3:观察患者的眼底是否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迹象小点4:检查患者的足部,寻找感觉缺失、溃疡或狭窄的血管迹象小点5:观察患者的皮肤是否有感染、湿疹或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大点3:实验室检查要点小点1: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确认是否超过诊断二型糖尿病的标准小点2: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了解近期血糖控制情况小点3:检查患者的空腹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点4: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小点5:检测患者的肝功能,如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水平大点4:并发症筛查要点小点1: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疾病风险,进行心电图检查小点2: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是否受损,进行尿检和检测尿白蛋白水平小点3:进行肢体神经病变的评估,如振动测定和单纤维刺激电位检查小点4:进行眼睛检查,包括眼压测量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评估小点5:进行足部检查,包括感觉和血流情况的评估大点5:个体化管理计划小点1:确定患者的治疗目标,包括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控制等小点2: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等小点3:确保患者理解并遵循治疗计划,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小点4:提供教育和支持,包括糖尿病管理的知识、饮食指导以及心理支持小点5:定期复查和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总结:二型糖尿病的问诊过程应当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3.9-6.1mmol/L,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时为空腹血糖过高,当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 时,如果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血糖,以证实糖尿病的诊断。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是低于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为糖耐量异常,当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如果伴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不具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复查证实。

3、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以空腹和餐后血糖,或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作为主要诊断标准,在化验方法可靠的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 6.5%时,应当考虑存在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多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肥胖患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也可能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紊乱疾病。

二型糖尿病标准

二型糖尿病标准

二型糖尿病标准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型糖尿病的几个重要标准,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和HbA1c等方面。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值。

正常空腹血糖应为3.9-6.1mmol/L。

若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则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2.糖耐量试验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评估体内血糖水平的试验。

试验前需禁食至少8小时,并摄入50g葡萄糖。

正常值应低于11.1mmol/L。

若超过这个值,可能说明身体对糖分的处理能力存在问题,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3.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是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个人体质、病情等因素有关。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检查血糖水平。

4.随机血糖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值。

正常值为3.9-6.1mmol/L。

高于7.0mmol/L可能提示糖尿病。

随机血糖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运动等,因此其值可能出现波动。

5.HbA1cHbA1c是一种反映近期血糖水平的指标,正常值为4%-6%。

高于6%可能提示糖尿病。

HbA1c是通过检测血红蛋白上的葡萄糖分子数量来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6.总结二型糖尿病标准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和HbA1c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血糖状况,及时发现并控制糖尿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节,并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维护身体健康。

二型糖尿病 国际诊断标准

二型糖尿病 国际诊断标准

二型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其中,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糖尿病类型,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为了有效诊断二型糖尿病,国际上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对这些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二、血糖水平血糖水平的测定是诊断二型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即可诊断为二型糖尿病。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也可作为诊断依据。

三、症状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因此,对于无症状者,仅凭症状诊断二型糖尿病是不可靠的。

四、年龄年龄也是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二型糖尿病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患二型糖尿病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五、家族史家族史也是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史也成为诊断依据之一。

六、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都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二型糖尿病。

因此,对于具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应加强糖尿病的筛查和预防。

七、其他疾病某些疾病或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或药物使用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二型糖尿病。

八、胰岛素功能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尽管胰腺能够分泌胰岛素,但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升高。

因此,了解患者的胰岛素功能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二型糖尿病。

九、总结综上所述,诊断二型糖尿病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血糖水平、症状、年龄、家族史、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疾病等。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它通常在中年或老年发病,但近年来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近4.64亿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国占据近30%的比例。

二型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了解二型糖尿病的病因、症状以及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因二型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家族中多个成员出现二型糖尿病的情况较为普遍。

然而,生活方式也被证明是引起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以及睡眠不足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二、症状二型糖尿病的症状通常不明显,很多患者可能在多年后才被确诊。

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口渴、多尿、体重下降以及视力模糊等。

而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以及眼病等。

三、预防与治疗措施虽然二型糖尿病无法根治,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首先,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是预防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增强身体代谢能力,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此外,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充足的睡眠也对预防二型糖尿病起着重要作用。

四、药物治疗对于确诊患有二型糖尿病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等。

口服降糖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肝糖原的分解等。

而注射胰岛素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

五、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二型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患者需要理解自己的病情,接受病痛,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对患者的康复十分关键。

定期参加支持小组以及拜访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手册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手册

2024版全文: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手册目录1. 引言2.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3. 病因和发病机制4. 症状和诊断5. 预防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6. 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7. 饮食建议8. 运动和体育活动9. 药物治疗10. 心理支持和健康管理11. 结语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关于中国二型糖尿病的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指导。

糖尿病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健康造成了重大负担。

通过普及相关知识和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和并发症的发展。

2. 什么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它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3. 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肥胖、饮食、缺乏体育锻炼、高血压、高胆固醇等。

这些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进而导致血糖升高和糖尿病的发展。

4. 症状和诊断二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等。

诊断二型糖尿病需要进行血糖测试和其他相关检查,如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胰岛素水平测定等。

5. 预防二型糖尿病的重要性预防是控制二型糖尿病的关键。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和体检也能帮助早期发现并控制二型糖尿病。

6. 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7. 饮食建议饮食对于控制二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合理控制饮食总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此外,定期进食、避免过度饥饿和暴饮暴食也是重要的饮食原则。

8. 运动和体育活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和代谢。

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

二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

肥胖问题
缺乏运动加上高热量饮食 ,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是 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 素之一。
肌肉量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 逐渐减少,身体代谢率下 降,血糖调节能力减弱。
心理压力及应激反应
长期心理压力
长期面临工作、生活等压力,导 致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引发血糖
升高。
应激反应
身体在面临应激时,会释放大量 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 这些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03
遗传因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变异,增加发病风险。
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
胰岛素受体缺陷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影响胰岛素信号的正常传导。
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异常
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如IRS、PI3K等)发生异常,导致胰 岛素作用受阻。
表达。
组蛋白修饰
组蛋白修饰异常也可调控二型糖尿 病相关基因的表达。
非编码RNA
非编码RNA在二型糖尿病的发病机 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 microRNA可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 相关基因的表达。
04 环境因素与生活方式影响
饮食习惯与营养过剩
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
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导致能量摄入过剩,引发 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
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混浊,形成 糖尿病性白内障,影响患者视力。
肾脏损害及肾功能衰竭风险
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 间质纤维化,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损伤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高中生物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
一、类型
高中生物中提到的两种糖尿病分别是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肥胖程度和胰岛素分泌的情况:
1. 一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缺乏或完全消失所导致的,患者体重偏轻,并且无论怎么发展都会失去胰岛素分泌,而且一般情况下无法自我控制。

2. 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由于肥胖或代谢紊乱引起的,患者的体重通常偏重,可以通过以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水平,有时还需要用药治疗。

二、发病原因
1. 一型糖尿病:一般情况下,一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或完全消失所导致的,具体原因包括:某些遗传病变、免疫原因、病毒感染、胰岛素分泌不全等。

2. 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起因于胰岛素抵抗、细胞和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肥胖、慢性炎症反应、代谢性紊乱等。

三、治疗方法
1. 一型糖尿病: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水平,并要求患者注意饮食调控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抗
病能力。

2. 二型糖尿病:尽量保持理想体重,积极跟随医嘱采取正确的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措施,以缓解病情。

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病史: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年人群中,年龄较大,病程较长。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体重逐渐下降,部分患者出现肥胖。

3.血糖检测: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0毫摩尔/升,或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0毫摩尔/升。

4.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6.5%。

5.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如1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确诊后,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诊断护理措施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身上。

一旦患上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管理,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首先,对于诊断为二型糖尿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他们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限制饮酒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其次,如果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他们需要按医嘱规范用药。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同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心理护理。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学会接受和调整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总而言之,对于诊断为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规范用药、定期体检和心理护理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二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特别注意饮食方面。

他们应该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选择更多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控制饮食总热量,适量摄入蛋白质,保持饮食均衡。

此外,规律进餐也很重要,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针对运动方面,合理的运动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敏感度,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患者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患者还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血糖水平、体重变化、饮食和运动情况等,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用药情况,保持良好的病情控制状态。

最后,患者需要与医生和护士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他们咨询问题,汇报病情变化,接受医生的指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和管理。

二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二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二型糖尿病临床表现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二型糖尿病概述 • 临床表现总述 • 代谢紊乱相关表现 • 器官系统受累表现 • 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 • 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 • 诊断方法与流程 • 治疗方案制定参考
01
二型糖尿病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 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05
急性并发症临床表现
CHAPTER
酮症酸中毒认识与处理原则
认识
酮症酸中毒是二型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高血糖、酮症和酸 中毒。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昏迷 。
处理原则
一旦发现酮症酸中毒,应立即就医。治疗原则包括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 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 症。
06
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
CHAPTER
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干预策略
视网膜病变筛查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早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避免病情恶化。
干预策略
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采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措施,以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
糖尿病肾病预防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定 期进行肾功能检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的危险因素。
地域差异
03
不同地域、种族和人群的二型糖尿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与遗传
、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诊断标准及分类
诊断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特点是人体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但细胞无法对其作出反应,使胰岛素的效果大打折扣。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病理详情致病原因病情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致癌几率展开病理详情致病原因病情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致癌几率Ⅱ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易出现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NKHHC).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变。

新观点: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在胰岛,目前医学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模式大都参照Ⅱ的来治,这样子根本没有办法治愈.而只有找到真正的患病原因,才能治愈,Ⅱ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在于血液循环系统和肝脏的代谢.只要把这个调好,糖尿病就能不治而愈.而目前所谓的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大多是循环系统的并发症,而非糖尿病引起.更可以这么说,糖尿病是循环系统的并发症.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Ⅱ型糖尿病的诊断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细胞膜上接受胰岛素的接受体即受体(酪氨酸受体)发生病变,影响到胰岛素的发挥作用,导致空腹血糖升高至6.8mmol/L(毫摩尔)以上。

诊断依据: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5.5μIU/ml(国际单位)但同时并存有高血糖,即空腹血糖高于6.8mmol/L(毫摩尔)以上时即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

其他即有正常胰岛素水平(空腹胰岛素5-25μIU/ml之间)又有血糖升高超过正常标准,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血糖居高不下,临床又必须依赖注射胰岛素者,仍诊断为2型糖尿病。

致病原因引起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1型糖尿病一样,Ⅱ型糖尿病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明显,机制也更为复杂、对此有人提出了“节约基因”的假说,认为为了适应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在贫困国家以及富裕国家中的贫困民族居民的体内逐渐产生了一种“节约基因”,使人在能得到食品的时候,善于把热量集攒起来,以备荒年,结果在发生饥荒之时,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容易得以存活。

二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护理措施

二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护理措施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多个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

因此,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控制血糖水平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

首先,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对控制血糖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其次,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心血管健康。

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水果蔬菜的摄入。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测量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神经病变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他们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潮。

定期检查足部情况,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刺激和挤压。

同时,定期进行足部按摩和保养,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神经病变的发生。

此外,视网膜病变也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眼部问题。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血压控制也对预防视网膜病变非常重要。

最后,肾脏病变也是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并发症之一。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问题。

此外,保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也对肾脏健康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和管理多个并发症。

除了控制血糖水平外,还需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等问题。

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和监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预防和干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可以帮助二型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型糖尿病护理查房

二型糖尿病护理查房

舌干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至休克,严重者出现幻觉、偏瘫、失
语等。
5
.
相关知识
糖尿病并发症
(二)慢性并发症 1、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表现为糖尿病 心脏病
2、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发烧、腰痛和血尿。 3、糖尿病眼病: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严重者导致失明。 4、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 5、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肢体疼痛等。 6、感染:糖尿病病人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真菌感染等。
13
.
护理问题及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3)护理措施:
• 1)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降糖治疗。定时监测血糖变化,以免发生低血糖, 如果发生低血糖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 2)遵医嘱给予糖尿病饮食: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及工作性质,参照原来的 生活习惯等因素,计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 比例,按要求提供食物,鼓励患者按时按量进餐。
• 3)按时提供三餐,并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14
.
护理问题及措施
❖ 2、焦虑 ▪ (1)相关因素:
• 1)健康状况改变和角色的转换。 • 2)环境和日常生活发生改变。 • 3)长期的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 • 4)终身疾病的困扰。
15
.
护理问题及措施
❖ 2、焦虑 ▪ (2)护理目标
11
.
护理问题及措施
❖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 (1)相关因素:
• 1)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 • 2)由于肾小管容量超负荷出现尿糖。 • 3)不适当地控制饮食。

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

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二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这可能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了解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对于患者管理疾病、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血糖的测量单位。

一般来说,国际上通用的血糖测量单位是毫摩尔/升(mmol/L)。

在美国,血糖测量单位是毫克/分升(mg/dL)。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国际通用的毫摩尔/升(mmol/L)作为血糖测量单位。

对于大多数非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血糖水平应该在3.9-5.5 mmol/L之间。

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应该低于7.8 mmol/L。

这些值是根据健康人群的血糖水平制定的,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建议,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目标应该在4.0-7.0 mmol/L之间。

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目标应该低于8.5 mmol/L。

这些目标是为了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肾病、失明等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血糖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因人而异,也会因不同的情况而有所调整。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生理功能已经下降,可能需要放宽一些血糖标准。

而对于孕妇来说,她们的血糖标准也有所不同,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血糖水平,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血糖监测和调整。

例如,运动后的血糖水平可能会下降,因此需要适量进食来补充能量。

而在感染或应激状态下,血糖水平可能会升高,这时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二型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以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内。

只有这样,患者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

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一、引言二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饮食管理至关重要。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围绕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展开深入探讨。

二、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二型糖尿病人餐后两小时的标准是指进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进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应在7.8mmol/L以下。

而二型糖尿病患者进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若超过11.1mmol/L,则说明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

对于二型糖尿病人来说,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不宜过高,因为高血糖会损害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心脏、肾脏和眼睛。

严格控制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对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相关临床研究最近的临床研究发现,控制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对延缓二型糖尿病的进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项长期的研究表明,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有效控制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可以减缓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控制,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饮食管理针对二型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控制,合理的饮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分餐制和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斀五、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也是控制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的重要手段。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内胰岛素的利用,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

二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坚持进行适量的运动。

六、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患者,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遵医嘱,并定期检查血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保持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水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七、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深刻理解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控制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二型糖尿病能治好吗

济南糖尿病医院付利华院长介绍:二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药物并不能治愈糖尿病,更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反复的血糖波动给患者带来了持续的精神压力,并影响其生活质量。

所以,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难控制在正常水平。

那么二型糖尿病该如何治疗?能否治愈呢?在我们国家一直以来,二型糖尿病都是药物控制或者注射胰岛素,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但是,所有上述治疗方法只是在尽力抑制血糖升高,即使每天服用大量药物,饮食上战战兢兢什么都不敢吃,还是不能避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和进一步加重。

患者也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因为目前早期和没有严重并发症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的。

世界糖尿病最新疗法“胃转流手术”——彻底治好二型糖尿病经过数万例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的事实证明,二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胃转流手术后代谢紊乱也得到纠正,表现为血糖恢复正常,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这些改善可发生在术后早期,甚至在患者体重变化之前。

还有学者对体质指数(BMI)不高的糖尿病患者实施胃转流术后随访发现,超过90%的患者血糖水平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

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研究以及基础研究,证明胃转流手术对治疗二型糖尿病是有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也是目前唯一一种能达到临床治愈二型糖尿病的方法。

胃转流手术与其他疗法对比胃转流手术为什么能治好二型糖尿病?胃转流能治好二型糖尿病的原因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第一是胰岛功能的修复作用重建胃肠道激素的胰岛修复,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是调控胰岛功能,而糖尿病患者存在胃肠激素调节胰岛素功能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妖娠糖尿病4种。

1型糖尿病患病率远低于2型糖尿病,其发病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胰岛索分泌减少和绝对缺乏有关。

本文主要介绍2型糖尿病,其发病除遗传易感性外,主要与现代生活方式有关。

一、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据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来确定。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基于空腹血糖水平的糖代谢分类标准。

糖尿病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 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

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永平≥11.1mmol/L(200mg/d);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 OC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ng/dI);
糖尿病诊断应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测结果。

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CTT 后2小时血糖值。

但人体的血糖浓度出现容易波动,且只代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血糖水平,而且不同的医院检测有时也会出现差别,因此近年来也倾向将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作为筛查糖尿病高危人群和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HbAIC结果稳定不受进食时间及短期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变异性小;检查不受时间限制,患者依从性好。

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IC≥6.5% )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但HBAIC<6.5% 也不能除外糖尿病,需进一步行糖耐量检查。

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二、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一)糖尿病患病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资料显示,30多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显著
增加。

1980年,根据我国14个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0.67%。

1994~1995年全国19省市21万人的流行病学调研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2.12%。

2002 年,城市人群患病率上升到4.5%。

2008年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3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

(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浆葡萄糖水平在正常人群与糖尿病人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IGR)。

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异常的糖代谢状态,即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CT),或二者兼有。

通俗地讲,糖尿病前期即空腹和(或)餐后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程度。

所有糖尿病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要经过糖调节受损阶段,糖调节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前奏和必经之路,糖调节受损者被认为是“糖尿病后备军”。

尿病前期病人,开不是所有人都会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但其中约有1/3的人,如果不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最终必然会走上糖尿病这条路。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空腹血糖5.6 -6.9mmo/L 和(或)糖耐量试验2h血78-11mmol/L。

2017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Prevalonce andEhatcPatter of Diabeate and Pediabete in Chin in2013)。

该研究报告了我国成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5.7%。

(三)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1.1型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以2型为主,约占90%。

2.男性略多于女性(11.1%比9.6%)
3.民族间有差异,满汉较多(约1
4.7到1
5.0%),藏族较低4.3%。

4.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5.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较大,据2013年调查显示,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占总数的63%。

6.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

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升高了2倍。

BMI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四)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2017年《Prevalence and Ethnic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资料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与2010年(分别为30.1%、25.8%和39.7%)相比均有一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对较低。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提出的慢性病防控目标,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从基线2614万人,到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到3500万人和4000万人。

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外周组织(主要是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和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机体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葡萄糖摄取利用减少,从而引发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1.遗传因素
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糖尿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亲属高4-8倍。

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520-73.8%,般高于60%,而1型糖尿病的遗传度为4.4%-53.7%,低于609%,可见两型的遗传是各自独立的,2型糖尿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

另外,许多研究提示,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对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更高,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

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其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高于白种人。

2.肥胖(或超重)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量正相关关系。

我国11省市的调查发现,糖尿病和IGT患病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上升,超重者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RR)为2.36.而肥胖者的RR达3.43。

3.身体活动不足
许多研究发现身体活动不足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活动最少的人与最爱活动的人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26倍。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和改善糖耐量。

4.膳食因素
高能量饮食是明确肯定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膳食危险因素。

目前认为,摄取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纤维索的膳食也可能与发生2型糖尿病有关。

5.早期营养有
有人提出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后来的代谢障碍,增加发生1GT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

低体重新生儿较高体重新生儿在成长期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母亲营养不良或胎盘功能不良可以阻碍胎儿胰腺β细胞的发育。

6.糖耐量损害
IGT是指患者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

在ICT患病率高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一般也高。

ICT者在诊断后5~10年进行复查时,大约有1/3 发展为糖尿病,1/3转化为血糖正常,1/3仍维持IGT状态。

如果IGT伴有以下因素,即原空腹血糖≥5.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4mmol/L, BMI>25,腹部肥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增加等,更易转化为糖尿病。

而改善膳食和增加身体活动有利于降低IGT向糖尿病的转化率。

7.胰岛素抵抗(IR)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糖耐量正常或减低的人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过程中,循环胰岛素水平起主要作用。

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易发展为ICT或2型糖尿病。

肥胖者发展成2型糖尿病前,先有胰岛素抵抗出现。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高血压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血压者高。

其他如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出生及1岁时低体重、服药史、心血管疾病史等也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易患因素。

总之,期尿病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潜在原因,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环境因素如肥胖、身体活动减少、高能膳食、纤维素减少及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等因素的作用下,更易于发生2型糖尿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