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语言的对比)【圣才出品】
英汉翻译教程答案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答案张培基【篇一: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值得一提的是,清末马建忠在他写的《拟设翻译书院议》中发挥了他所认为的“善译”的见解,可以说是试图说明翻译标准的一个开端。
他的善译标准包括了三大要求:第一、译者首先要对两种语言素有研究,熟知彼此的异同;第二、弄清原文的意义精神和语气,把它传达出来;第三、译文与原文毫无出入。
这些要求是很有道理的,因他本人后来没搞翻译,因此他对“善译”的见解,反被后人忽略了。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五四”以前最显著的表现是,以严复、林纾等为代表翻译了一系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和文学作品。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圣才出品】
第5章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5.1 分句、合句法一、试译下列各句,将斜体的单词或短语译成一个汉语句子1. At present, people have a tendency to choose the safety of the middle-ground reply.【译文】现在的人们都倾向于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为它安全,不招风险。
2. George nodded, thankful that his wife was not the talkative kind.【译文】乔治点点头,他妻子不是那种絮絮叨叨的人,对此他心存感激。
3. The intent to make an immediate gift must be clear and unmistakable, and the transfer must take immediate and permanent effect.【译文】直接赠予的意图必须明白无误,转让行为必须立即产生效力,且该效力应具有永久性。
4. Several blocks from the park, running parallel to it, Clement Street bustles like a second Chinatown with dozens of ethnic restaurants.【译文】离公园几个街区便是与公园平行的克莱门特街。
那儿有十几家民族餐馆,热闹得如同第二个唐人街。
5.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译文】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都容易看出来的。
6. The depth of some of those changes is , to me at least, pleasingly remarkable and extraordinary.【译文】其中一些变化有深度,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同凡响,令我由衷地高兴。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 我国翻译史简 介)【圣才出品】
第1章我国翻译史简介1.1 复习笔记一、我国翻译的早期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最早开始的是佛经的翻译,翻译家有安世高、号称“三支”的支娄迦谶、支亮、支谦,竺法护。
二、隋唐时期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是从隋代(公元五九〇年)起到唐代。
这一时期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的贡献为:①玄奘不但把佛经由梵文译成汉文,而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成为第一个把汉字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
②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是有贡献的,他提出的翻译标准是“既须求真,又须喻俗”,意即“忠实、通顺”。
三、明清时期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清林纾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1et)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T. H. Huxley)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A. Smith)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等。
严复提出了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四、五四时期至今“五四”是我国近代翻译史的分水岭。
“五四”以后,我国翻译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
《共产党宣言》的译文就发表在“五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
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英语则是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语言发展的语言。如英语book表示书的单数;books则表示书的复数。英语陈述句中现在时态单数第三人称(third person singular)要加s;或借助元音互换与辅音互换的方式表示复数,如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或借助错根形式表示时态(tense),如go-went-gone等。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但汉语的特点没有变,它仍然是表意文字。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康熙字典》收了4.9万个字的汉字。《汉语大字典》收5.6万字。台湾1973年出版的《中文大辞典》收词40余万条。1960年出版的《大汉和辞典》收词55万余条。汉字的构词能力强。曾有人作了粗略的统计,汉语中单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就有200多个,单“一”字开头的成语,就有5472条。据称原计划出版的《中山大辞典》曾包括60余万条。
所谓“形合”就是主要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所谓“意合”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联系。因此,英语结构紧凑严密;汉语结构简练明快。英语句子好比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一串珍珠,一树荔枝。而汉语句子
好比一根竹子,一盘珠子,一江波涛。
著名汉语学家王力教授说过:“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所以中国语法以达意为主。”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写文章往往化整为零。“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圣才出品】
第5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5.1 复习笔记一、分句、合句法分句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合句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一)分句法1. 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1) 副词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s.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而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2) 形容词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最容易看得出来的。
(3) 名词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他摇了摇头,两月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2. 把原文中一个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1) 分词短语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her chin, 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她坐在那儿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小厨房的一角。
(2) 名词短语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ly accepted law.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3) 前置词短语Their power increased with their number.他们人数增加了,力量也随之增强。
3. 把原文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His failure to observe the safety regulations resulted in an accident to the machinery.因为他没有遵守安全规则,机器出了故障。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
31. After dinner, the four key negotiators resumed their talks, which continued well into the night.
32. She had talked to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about her worries, who assured her that nothing could possibly go wrong.
33. He took the idea to the manager, who liked it and ordered an investigation to see if it could be applied to their auto production.
12. It is the university, with its 15,000 students, dozens of colleges, and its large numbers of museums, churches, libraries, gardens, and offices, that dominates the look and temperament of the city of Oxford.
16. Thus he grew in body and soul.
17. My grandfather used to tell me that one got more enjoyment out of one hour's fruitful work than out of ten hours' meaningless recreation.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短文翻译及详解)【圣才出品】
附录短文翻译及详解说明:本章全面收录《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主编,修订本)中的短文翻译练习,每篇短文后面不仅有参考译文,而且还列举出相应的翻译要点及解析,对于以该书为教材的考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较强的指导性,同时可以帮助考生巩固该书所学内容。
1W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n of more 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 bordered on the beautiful①. Yet it was a manly face, serious and intelligent, and Chu judged him to be in his middle twenties②.Chou was a quiet and thoughtful man, even a little shy as he welcomed his visitors, urged them to be seated and to tell how he could help them.Ignoring the chair offered him, Chu Teh stood squarely before this youth more than ten years his junior and in a level voice told him who he was, what he had done in the past, how he had fled from Yunnan, talked with Sun Yat-sen, been repulsed by Chen Tu-hsiu in Shanghai, and had come to Europe to find a new way of life for himself and a new revolutionary road for China. He wanted to jo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group in Berlin, he would study and work hard, he would do anything he was asked to do but return to his old life, which had turned to ashes beneath his feet③.As he talked Chou En-lai stood facing him, his head a little to one side as was his habit, listening intently until the story was told, and then questioning him.When both visitors had told their stories, Chou smiled a little, said he would help them find rooms, and arrange for them to join the Berlin Communist group as candidates until their application had been sent to China and an answer received. When the reply came a few months later they were enrolled as full members④, but Chu’s membership was kept a secret from outsiders.General Chu explained this procedure as necessary because, as a general in the Yunnan Army, he had been one of the earliest Kuomintang members and he might be sent back to Yunna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at some future date⑤. Though not publicly known as a Communist, General Chu said that he broke all connections with his past, and with the old society in every way, “so that a heavy burden seemed to fall from my shoulders.” There were hundreds of Chinese students in Germany at the time, most of them rich men’s sons with whom he might have associated⑥in the past. Such men he now avoided and he spent his time studying hungrily, avidly⑦, with young men many of whom were almost young enough to be his sons.(From The Great Road, by Agnes Smedley) 【参考译文】周恩来的房门打开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身材瘦长、比普通人略高一点的人,两眼闪着光辉,面貌很引人注意,称得上清秀①。
【最新】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整理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总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1983)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谓通言语之官)这一名目,唐朝贾公彦所作的《义疏》里提到―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这条注疏,关于翻译的定义,足以给人不少启发。
用现代文艺理论和语言理论,也许可以诠释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换易成另一种语言文字,而并不变更所蕴含的意义,——或用近年流行的术语说,并不变更所传递的信息,——以达到彼此沟通,互相了解的目的。
(罗新璋1984)一、关于翻译何谓翻译?关于翻译的定义很多。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根据《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翻译‖这个中性术语是指将一种语言(―原语‖)里的词句的意思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目的语‖)的意思所做的一切,不论其手段是说话、写字还是做手势。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奈达论翻译》,1984)有人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science),因为它有自身的规律可循;有人看作是一门艺术(art),因为它是译者对原文再创造的过程;也有人看作是一门手艺(craft),因为原语的信息需要用地道恰当的目的语再现。
在自动化数据处理中,翻译又被定义为:―将计算机信息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将字符从一种表示转换成另一种表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
季羡林教授也说,翻译是永葆中华文明青春的万应灵药。
前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先生说,从中国来讲,没有翻译工作,就没有中国***和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就没有中国成功的对外开放和四个现代化;从世界范围来讲,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和平,就没有各种国际交往,就没有一个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未来。
英汉翻译教程 张培基 课后练习及答案
replace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end. • 我们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终究会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 2. They were not content with their present
achievements. • 他们不满足于他们现有的成就。 • 3. They were suspicious and resentful of him. • 他们不信任他,讨厌他。 • 4. If we were ignora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atom,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study nuclear physics. • 如果我们不知道原子的结构,我们就不能研究核子物理学。
• 七、 试译下列各句,将斜体的副词转译成动词: • 1. The successful fishermen of that day were already i • 那天交好运的渔人们都已回来。 • 2. When he went back, the radio was still on, for he
• 3. The judge sat in the dining-room amid his morning mail.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第2章翻译的标准、过程以及对译作的要求
一、什么是翻译?如何看待翻译的本质?
【答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二、直译、意译各有什么要求?如何正确对待直译与意译?
【答案】
直译,就是在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
意译要求译文能正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在翻译中,应根据所译文本的使用目的、受众、风格、所遇到的不同情况来确定翻译方法,不可盲目地通篇直译,或通篇意译。
应灵活采取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
三、你对提高自身作为译者须具备的素养有什么计划?打算怎样实施?
【答案】
译者应具备的素养有三: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这些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磨练。
首先我要巩固汉英两种语言的基础,平时多听、多读、多写。
其次,需要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搜集和阅读汉语和英语的各类报刊、杂志等,了解时事热点,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避免因缺乏对文化差异的
了解而闹出笑话。
最后,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不仅应贯彻翻译实践的始终,也应贯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翻译时,要培养自己的耐性,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在初稿完成后多次校对审核,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圣才出品】
第4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上)4.1 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一、试译下列各句,注意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对特定词汇作进一步引申。
1. violence【译文】暴力事件2. confusion【译文】混乱状态3. individualism【译文】个人主义4. public security【译文】社会治安问题5. inflation【译文】通货膨胀问题6. trade volume【译文】成交情况7. independence【译文】独立地位8. R&D【译文】研发活动9. to do evil things openly【译文】明火执仗10. to be full of anxiety and worry【译文】牵肠挂肚11. a great and thorough-going change 【译文】翻天覆地的变化12. great in momentum and irresistible 【译文】声势浩大,不可阻挡13.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译文】良心过得去,睡觉才安稳。
14. Love lives in cottages as well as courts.【译文】爱情不分贵贱。
15. You should not show your hand to a stranger.【译文】对陌生人要保持戒心。
16. Please don’t wake a sleeping dog.【译文】请不要惹是生非。
17. I have no head for music.【译文】我没有音乐方面的天赋。
18. Vietnam War was his entree to the new Administration as a foreign policy consultant.【译文】越南战争成了他进入新政府的敲门砖,他成了新政府的对外政策顾问。
19. Action and foresight will be needed as well as learning and reputation.【译文】不但需要德高望重的学者,而且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实干家。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学习辅导书(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圣才出品】
第6章英译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下)6.1 复习笔记一、习语的译法广义而言,英语习语(idioms)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等。
习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一)直译法;(二)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三)意译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Packed like sardines挤得像罐头沙丁鱼The most-favored-nation clause最惠国条款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二)汉语同义习语的套用法有的英语习语和汉语同义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并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
1. 双方有完全相同的形象比喻: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To be on thin ice如履薄冰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2. 双方有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laugh off one’s head笑掉牙齿To shed crocodile tears猫哭老鼠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三)意译法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用直译法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并且在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可供套用,就得用意译法配合上下文把英语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
a) 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 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同这么多穿着体面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位乡下姑娘感到很不自在。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完整版】1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 总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的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奈达认为更准确地反映出好的翻译的实际过程是:(1)分析: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词层不对等的情况 词层不对等采取的策略 对等译法的实例 第二章 词语翻译 相关链接 family的------------------------2009年11月30日阅读 三、修辞引申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为使译文增色,除了真实地再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We should simplify procedures and take prompt action to import urgently needed technology ( Georges 是他的大臣Cardinal Georges )。
本例背景是美国前国务卿黑格辞职,而由 George Schu Despite their differences , their love will conquer. 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分歧,他们的恋爱1.运用语境 这种手段主要用于语篇上找不到明显的衔接标记,但从意义上来讲是连贯统一的。
接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张培基等 1983) 我国早期典籍《周礼·秋官司寇》篇里就有“象胥于英俄日德法等国的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
(瞿秋白:1931)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方面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传译:译者在脑子里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原语转译成译语;(3)重新组织:把相关链接 family的译法: 原文:Do you have a family? 译文1:你有家庭吗? 译文2:你成家了吗? 辨析:现原作中包含的内容外,还得讲究修辞。
这样,在翻译时,往往因修辞需要而增添一些引申意义。
英汉翻译教程_张培基等
《英汉翻译教程》第一章:我国翻译史简介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早在公元前六年西汉哀帝时代,伊存到中国口传一些佛教经句,但还谈不上佛教的翻译。
佛经的翻译是在东汉桓帝建和两年(公元148年)开始的,译者是安世高,他是安息人(即波斯),他译了《安般守意经》等三十多部佛经。
过些时候,娄迦谶来中国,因为他是月支人,所以又称支娄迦谶。
他也译了十多部佛经,但文笔生硬,不易看懂,所以从那时起,大概就有直译和意译这个问题了。
他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又有个弟子叫支谦,他们三人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人。
就在那时,月支派里出现了一个叫竺法护的大翻译家,他译了175部佛经,对于佛法的流传贡献很大。
但这些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
到了符秦时代,释道安设置了“译场”,成了有组织的活动,他本人不懂梵文,惟恐失真,主张严格的直译,在这期间他请来了天竺人(即印度)鸠摩罗什,他全改以前群家的直古风格,主张“意译”,他的译著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到南北朝时,一个叫真谛的印度佛教学者应梁武帝之聘来到中国,他译了49部经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影响。
从隋代(公元590年)起到唐代,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的时期,隋代有个释彦琮,梵文造诣很深。
在他以后出现了古代翻译界的巨星玄奘(与上述鸠摩罗什、真谛一起号称我国佛经三大翻译家),他成为第一个把汉文著作向国外介绍的中国人,他自创了“新译”。
从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代“清学”时期,佛经翻译呈现一片衰落现象,但却出现了以徐光启、林纾(琴南)、严复(又陵)等为代表的介绍西欧各国科学、文学、哲学的翻译家。
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林纾和他的合伙人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160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记》、《王子复仇记》等。
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担任过北大校长),等到八国联军战役以后,他避居上海,搞翻译工作,他“曾查过汉晋六朝翻译佛经的方法”,破天荒第一次在《天演论·译例言》里正面提出了信达雅作为译事楷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英汉语言的对比
3.1 英汉词汇现象对比
一、试译下列各短语,注意英汉语中词的多义性和搭配能力的不同
1. ①soft music
②soft life
③soft drink
④soft goods
⑤soft light
⑥soft breeze
【译文】①轻音乐;②安逸的生活;③软饮料(不含酒精);④纺织品;⑤柔和的光线;⑥微风
2. ①a handsome car
②a handsome man
③a handsome profit
④a handsome compliment
【译文】①漂亮的车;②英俊的男士;③一大笔利润;④大加赞赏
3.①good results
②good food
③a good point
④a good deed
【译文】①好的结果;②符合标准的食物;③有说服力的依据;④高尚的习惯行为
4.①poor health
②poor food
③poor light
④poor soil
⑤a poor country
⑥a poor swimmer
【译文】①身体不好;②劣质食物;③昏暗的光线;④贫瘠的土壤;⑤贫穷的国家;⑥不擅长游泳的人
5. ①regular breathing
②regular customers
③a face with regular features
④a regular army/soldier
⑤a regular disaster
【译文】①均匀的呼吸;②老主顾;③五官端正的脸庞;④正规军;正规军士兵;⑤一场彻底的灾难
6. ①to cut wheat
②to cut cake
③to cut finger-nails
【译文】①割麦子;②切蛋糕;③剪指甲
7. ①to fuel up on food
②to fuel up on water
【译文】①吃点食物;②喝点啤酒
二、试译下列单词和句子,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进行增添
1. sorting
【答案】分类法
2. allergy
【译文】(医学)变(态反)应性/过敏性
3. measurement
【译文】测量法/测量结果
4. neutralization
【译文】中和作用/中立状态
5. modification
【译文】修改方案/修正稿
6. oxidation
【译文】氧化作用
7. transmission
【译文】传递方式/传动装置
8. cycling
【译文】周期变化
9. programming
【译文】程序编制
10. magnetization
【译文】磁化作用/磁化强度
11. mercuriality
【译文】易变特性
12. substitution
【译文】取代作用
13. corrosive
【译文】腐蚀剂
14. dripping
【译文】滴注法
15. assimilation
【译文】同化作用
16. relativity
【译文】相对论
17. lithonephrotomy
【译文】肾结石切除术
18. memory
【译文】存储器
19. After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mine-owners of South Wales were unable to
produce coal as cheaply as the more mechanized mines abroad, with the result that for many years there was serious unemployment in South Wales.
【译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南威尔士矿主不能像海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煤矿一样廉价出煤,结果南威尔士多年来有着严重的失业现象。
20. It was after the defeat that he truly raised his voice for realism.
【译文】只是在战败之后他才真正地大声疾呼要持现实主义态度。
21. Since gaining our independence, we have made every effort to overcome the servitude of our past.
【译文】我国赢得独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尽力摆脱往昔遭受奴役的状况。
22. The galleons of New Spain pierced the isolation that from the time immemorial
had been the fate of the single ethnic community.
【译文】新西班牙大帆船船队打破了单一种族社会自古以来与世隔绝的状态。
23. Arrangements have been made to give the foreign guests a warm welcome. 【译文】为热烈欢迎外宾,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4. She confines her remarks to scientific management.
【译文】她所讲的仅限于科学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