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锂

合集下载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低温性能等特点。

其生产配方和工艺对电池性能的稳定性和优良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磷酸铁锂的生产配方主要包括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三个组成部分。

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化学式为LiFePO4、正极材料的制备可以通过固相法、溶液法和氧化物法等不同方法进行。

采用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可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但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溶液法则通过水热合成、共沉淀等方法,生产工艺简单,但难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氧化物法则通过高温反应将Fe3O4和Li2CO3等原料反应生成磷酸铁锂,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但需要高温条件下进行,能耗较大。

导电剂主要是为了增加正极材料电极的电导率,常用的导电剂有碳黑、导电剂、导电聚合物等。

碳黑在电池中广泛应用,因其导电性能较好和价格相对较低。

导电剂需要均匀地分散在正极材料中,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能。

粘结剂主要是为了固定正极材料和导电剂,维持电极结构的稳定性。

常用的粘结剂有聚乙烯酮(PVP)、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腈(PAN)等。

粘结剂的添加量应适中,过多会影响电极的电导率,而过少则使电极结构不稳定。

磷酸铁锂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粉末制备、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三个步骤。

粉末制备通常采用固相法或溶液法进行。

固相法制备粉末时,首先需按照一定的摩尔比将正极材料、锂源和磷源混合,然后进行球磨、压制和烧结等工艺,最终得到粒度和压实度较好的粉末。

溶液法制备粉末时,一般采用浸渍、共沉淀等方法,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还原反应生成沉淀,再经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粉末。

电极制备主要包括正极浆料的制备和电极片的制备。

正极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有机溶剂中形成浆料。

浆料经过搅拌、分散、过滤等处理,得到具有一定浓度和粘度的浆料。

然后将浆料涂布在铝箔或铜箔等导电材料上,通过烘干、压制等工艺,最终得到正极电极片。

磷酸铁锂液相法

磷酸铁锂液相法

磷酸铁锂液相法前言:目前,磷酸铁锂生产技术通常可以分为液相合成法(简称“液相法”)和固相合成法(简称“固相法”)两种,其中液相法可分为水热/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

一、液相合成法主要有水热/溶剂热、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等,在使初始原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混合和获得的前驱体更均匀,比起固相合成法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但由于对生产条件控制的要求较高,其产业化相比固相合成法难度要大。

其中,水热/溶剂热法是较为普及的液相合成法,其相对较为快捷且易操作,以化学计量比1:1:3的FeSO4、H3PO4和LiOH为原料,首先将FeSO4溶液和H3PO4溶液混合,然后将LiOH溶液加入混合物中,在120℃条件下进行水热反应5h。

此种方法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锂/铁的原子排布混乱,会使大概7%的铁原子占据锂的位置,使得制备出的产品中磷酸铁锂容量不够高。

S.Yang等对水热法合成LiFePO4晶体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们发现pH值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而且水热法比高温固相法合成的晶体颗粒要小,Fe2+含量高。

液相合成法的优点是容易控制晶型和粒径,物相均一,粉体粒径小,过程简单。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高温高压设备,设备造价高,工艺复杂。

综上所述,如果想制备高质量的磷酸铁锂还是需采用液相合成法,只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想办法优化工艺,降低成本。

磷酸铁锂龙头企业德方纳米就是采用的液相合成法——“自热蒸发液相合成纳米磷酸铁锂技术”。

该技术综合了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将原料锂源、铁源、磷源和辅料混合后即可自发反应,反应放热后快速蒸发水分而自动停止反应,得到纳米磷酸铁锂的前驱体,而后在烧结过程中加入碳源,进行两次的高温分解,得到非连续的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颗粒。

二、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研究最为成熟的合成磷酸铁锂的方法,其中,碳热还原法又是应用较为广泛的。

固相合成法使用的铁源一般为草酸亚铁、氧化铁、磷酸铁等,锂源一般为碳酸锂、氢氧化锂、乙酸锂等,磷源一般为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

磷酸铁锂合成

磷酸铁锂合成

磷酸铁锂合成
答:磷酸铁锂合成方法有高温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灯,现阶段最常用的是高温固相合成法,产品指标比较稳定。

1、固相合成法
(1)高温固相反应法:现阶段最常用,也是最成熟的合成方法.采用的氮气保护的推板炉,网带炉,回转炉烧结。

(2)碳热还原法(CTR):合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原材料价格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3)微波合成法:合成时间短,能耗低,适合实验室的研究.
(4)机械合金化法:
2、液相合成法:(1)液相共沉淀法,(2)溶胶-凝胶法,(3)水热合成法
3、其它合成方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喷雾热分解技术和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也于用于磷酸铁锂的合成.。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磷酸铁锂合成工艺比较(1)高温固相法:J. Barkaer 等就磷酸盐正极材料申请了专利,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以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为锂源,草酸亚铁、乙二酸亚铁,氧化铁盒磷酸铁等为铁源,磷酸根主要来源于磷酸二氢铵等。

典型的工艺流程为:将原料球磨干燥后,在马弗炉或管式炉内于惰性或者还原气氛中,以一定的升温加速加热到某一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高温固相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易实现产业化,但产物粒径不容易控制,分布不均匀,形貌也不规则,并且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惰性气体保护。

(2)碳热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高温固相法的改进,直接以铁的高价氧化物如Fe2O3,LiH2PO4和碳粉为原料,以化学计量比混合,在箱式烧结炉氩气气氛中于700℃烧结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冷却到室温,采用该方法做成的实验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为151mAh/g,该方法目前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应用,由于该法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控制,且采用一次烧结,所以它为LiFePO4产业化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但该方法制备的材料较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容量表现和倍率性能方面偏低。

(3)水热合成法:S. F. Yang等用Na2HPO4和FeCl3合成FePO4.2H2O,然后与CH3COOLi 通过水热法合成LiFePO4,与高温固相法比较,水热法合成的温度较低,约150度~200度,反应时间也仅为固相反应的1/5左右,并且适合于高倍率放电领域,但该种合成方法容易在形成橄榄石结构中发生Fe错位现象,影响电化学性能,且水热法需要耐高温高压设备,工业化生产的困难要大些,据称Phostech的P2粉末便采用该类工艺生产。

(4)液相共沉淀工艺:该法原料分散均匀,前躯体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合成,将LiOH加入到(NH4)2Fe(SO4)3.6H2O与H3PO4的混合液中,得到共沉淀物,过滤洗涤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LiFePO4,产物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5)雾化热解法:雾化热解法主要用来合成前躯体,将原料和分散剂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浆状物,然后在雾化干燥设备内进行热解反应,得到前躯体,灼烧后得到产品。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
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高
工作电压、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在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和储能
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进行
综述。

磷酸铁锂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制
备金属盐水溶液,然后在适当条件下进行溶胶形成、凝胶形成和终产品形
成的过程。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产物具有均匀的微观结构和较好的颗粒形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高温固相法是指将相应的金属盐与磷
酸进行共热处理,产物为晶体结构的磷酸铁锂。

水热法则是通过在高温高
压水体环境下进行反应合成,具有制备简单、反应速度快的优点。

目前,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及研究进展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着制备工艺的不断改进和优化,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通过改变金属盐浓度、pH值和热处理条件等参数,可以控制
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形貌,从而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寿命。

此外,磷酸
铁锂与其他材料(如磁性材料、导电聚合物等)的复合以及表面改性等方
法也被广泛应用,以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总之,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
制备工艺的改进和深入研究电化学性能的机理,可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
的性能,并推动其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2、草酸亚铁原料形貌控制非常困难,导致成品磷酸铁锂加工性能较差。 3、由于采用三种原料,混料的均匀性控制差,容易氧化,对烧结炉的气
氛保护气筒要求较高。 4、工艺路线能耗高,生产周期长,排除的氨气有污染,产品的烧成率低
于50%,成品率过低。
LiOH+ FeC2O4•2H2O+ NH4H2PO4=LiFePO4+NH3↑+CO2↑+4H2O↑+CO↑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高温固相反应法
固相法
碳热还原法 微波合成法
脉冲激光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
液相法
溶胶-凝胶法 溶剂热合成法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雾化分解法
草酸亚铁工艺路线 磷酸铁工艺路线 氧化铁红工艺路线
硫酸亚铁工艺路线
• 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
LiOH+ FeC2O4•2H2O+ NH4H2PO4=LiFePO4+NH3↑+CO2↑+4H2O↑+CO↑
球磨
干燥
预烧
混合原料
球磨
前驱 煅烧 体
样品
锂盐:碳酸锂Li2CO3、氢氧化锂 LiOH、醋酸锂CH3COOLi 铁源:草酸亚铁FeC2O4•H2O、醋酸亚铁Fe(CH3COO)2 磷源: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 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
磷酸铁锂制备工艺简介
• 水热法
水热法工艺路线的优缺点: 优点:1、原料成本低,品质容易控制,工艺重现性好;
2、电化学性能好,尤其是低温性能好; 缺点: 1、锂的摩尔投入量是铁的三倍,需考虑锂的回收,回收成本高;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磷酸铁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固相反应、水热合成和拉浆工艺等步骤。

拉浆工艺是将磷酸铁锂颗粒与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后制成浆料,再涂布在导电剂上,制备成正极材料。

固相反应是制备磷酸铁锂的关键步骤。

铁源和磷酸源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磷酸铁锂颗粒。

常用的铁源有氢氧化铁、硝酸铁等,磷酸源一般为磷酸或磷酸盐。

该反应需要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以避免杂质的混入。

接下来是水热合成步骤。

将固相反应得到的磷酸铁锂颗粒与溶剂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水热反应。

在水热条件下,颗粒的晶格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最后是拉浆工艺。

将磷酸铁锂颗粒与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混合,制成浆料。

导电剂一般选择碳黑,可以提高电池的导电性能。

粘结剂的作用是将颗粒固定在导电剂上,常用的粘结剂有聚乙烯醇等。

溶剂的选择要考虑浆料的黏度和涂布性能。

拉浆工艺的步骤包括浆料的制备、涂布和烘干。

首先,将磷酸铁锂颗粒、导电剂、粘结剂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成浆料。

浆料的黏度要适中,以便涂布均匀。

然后,将浆料涂布在导电剂上,形成正极片。

涂布要均匀,避免出现不均匀厚度的情况。

最后,将涂布好的正极片进行烘干,去除溶剂。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循环寿命较长,能够满足电动车、储能等领域的需求。

缺点是磷酸铁锂的电导率较低,对导电剂的选择有一定要求。

同时,拉浆工艺中的溶剂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合理处理。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通过固相反应、水热合成和拉浆工艺,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磷酸铁锂拉浆工艺的研究和改进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磷酸铁锂化铁过程

磷酸铁锂化铁过程

磷酸铁锂化铁过程
磷酸铁锂化铁过程一般是指在高温固相反应法等条件下,通过不同方法如高温固相反应法、碳热还原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等制备磷酸铁锂的过程。

其制备过程中,首先将磷酸和铁进行混合,然后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形成磷酸铁前驱体。

接着,通过进一步的高温固相反应法、碳热还原法、喷雾热解法、水热法等反应,使磷酸铁前驱体和锂盐反应,得到磷酸铁锂材料。

在此过程中,磷酸铁锂的晶体尺寸较大,粒径不易控制、分布不均匀,并且由于其结构限制,电子电导率和离子电导率较低,锂离子扩散速率慢,因此能量密度并不高。

另外,对于化成工艺,通过合适的截止电压和小电流预充方式,有助于形成稳定的SEI膜,降低电池的循环寿命,但长期的小电流充电会导致SEI 膜阻抗增大,影响电池的倍率放电性能。

磷酸铁锂合成方法比较

磷酸铁锂合成方法比较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比较A •固相法一.高温固相法 1.流程: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一般以亚铁盐(草酸亚铁,醋酸铁,磷酸亚铁等),磷酸盐(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醋酸锂及磷酸锂等)为原料,按LiFePO4 分子式的原子比进行配料,在保护气氛(氮气、氩气或它们与氢气的混合气体)中一步、二步或三步加热,冷却后可得LiFePO4粉体材料。

例1: C.H.Mi等采用一:步加热法得到包覆碳的LiFeP04,其在30C, 0.1 C 倍率下的初始放电容量达到160 mAh - g-1 ;例2:S.S.Zhang等采用二步加热法,以FeC:2O4・2H2O和LiH2PO4为原料,在氮气保护下先于 350~380C加热5 h形成前驱体,再在800E下进行高温热处理,成功制备了 LiFePO4/C复合材料,产物在0.02 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159 mAh • g-1;例3: A.S.Andersson等采用三步加热法,将由:Li2CO3、FeC2O4・2H2O和(NH4)2HPO4组成的前驱体先在真空电炉中于300r下预热分解,再在氮气保护下先于 450r加热10 h,再于800r烧结36 h,产物在放电电流密度为2.3 mA- g-1时放电,室温初始放电容量在 136 mAh • g-1 左右;例 4: Padhi 等以 Li2CO3,Fe(CH3COO)2,NH4H2PO4 为原料,采用二步法合成了 LiFePO4正极材料,其首次放电容量达110 mA-h /g;Takahashi 等以 LiOH • H2O, FeC2O4 • 2H2O,(NH4)2HPO4 为原料,在 675、725、800r 下,制备出具有不同放电性能的产品 ,结果表明 ,低温条件下合成的产品放电容量较大;例5:韩国的Ho Chul Shin、Ho Jang等以碳酸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为原料,添加5wt%的乙炔黑为碳源、以At+5%H2为保护气氛,在700r下煅烧合成 10h,得到碳包覆的LiFePO4材料。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一、介绍1.1 磷酸铁锂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和较高的放电平台电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船舶、储能系统等领域。

1.2 固相法磷酸铁锂的固相法合成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固体相互反应得到最终的产物。

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广等特点。

1.3 液相法磷酸铁锂的液相法合成则是通过在溶液中反应生成产物。

该方法具有高纯度、快速反应速率等优点。

二、磷酸铁锂固相法的合成步骤2.1 前驱材料准备1.获得锂化合物:通过化学反应或电化学方法制备锂合金、锂氢化物等锂化合物。

2.获得磷酸根离子(PO4):通过化学反应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磷酸根离子。

3.获得铁离子(Fe2+或Fe3+):通过化学反应或电化学方法制备铁离子。

2.2 反应条件控制1.温度控制:根据具体反应的动力学特性,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2.保护气氛:在反应过程中,采用氮气等惰性气体保护,避免杂质的污染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3.反应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合理控制反应时间以保证产物的纯度和晶体结构。

2.3 固相合成1.将前驱材料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均匀。

2.在保护气氛下,将混合好的前驱材料放入炉中进行热处理。

3.根据所选用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

4.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进行冷却处理。

5.通过退火等后处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产物的结晶度和电化学性能。

三、磷酸铁锂液相法的合成步骤3.1 溶液制备1.预先准备好含有锂、磷酸根离子和铁离子的溶液。

2.根据所需的摩尔比例,将相应的化合物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

3.通过搅拌和加热等方式,使溶液中的化合物充分溶解。

3.2 反应条件控制1.pH值控制:通过添加酸或碱,调节溶液的pH值,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2.温度控制:根据反应的动力学要求,选择适宜的反应温度。

3.搅拌速度控制:通过调整搅拌速度,保证反应过程中的物质传递和混合。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磷酸铁锂电池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长的循环寿命、高的安全性和无污染等优点。

而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发挥其性能的关键,因此,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1、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一种常用方法。

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将三种金属铁、锂和磷的盐酸溶液一起混合,使之共同沉淀,然后加以干燥和煅烧处理,最后制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此法能够制备出单一晶相的磷酸铁锂材料,但是它的产率低,成本高,处理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2、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高纯度磷酸铁锂材料的方法。

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三种金属的盐类和混合物,反应后得到磷酸铁锂晶体材料。

此法不易控制反应条件,但是可以制备出高纯度、高晶质度和高比表面积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固相法固相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反应方式,将三种金属元素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相应的氧化物颗粒,在高温条件下热处理反应,最终得到磷酸铁锂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颗粒均匀,成分均匀,可以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性能研究1、循环稳定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关键性能之一。

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材料晶格结构的失稳、表面界面的增加、电极剥落和极化等因素会影响其循环性能。

因此,在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时,要考虑其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表面性质的改善,以提高其循环稳定性。

2、倍率性能磷酸铁锂电池的倍率性能是指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性能表现。

对于电动汽车等高功率应用场景,倍率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时,要优化其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以提高其倍率性能。

同时,也要通过添加助力材料或改变材料催化剂的组成等方法来提升其倍率性能。

高压密磷酸铁锂

高压密磷酸铁锂

高压密磷酸铁锂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压密磷酸铁锂的结构、工艺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内容。

一、高压密磷酸铁锂的结构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化学式为LiFePO4,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

其晶格参数与常温下的磷酸铁锂相比略有差异,晶格常数较小,导致晶胞体积减小,颗粒尺寸变小。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高压密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好的离子传输性能。

二、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工艺制备方法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制备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溶液法两种。

1. 固相法:该方法是通过固相反应将适当比例的碳酸锂、亚铁酸铵和磷酸铁反应得到LiFePO4。

其中,碳酸锂和亚铁酸铵是原料,磷酸铁是反应产物。

该方法制备的高压密磷酸铁锂具有晶粒细小、分布均匀的特点。

2. 溶液法:该方法是通过将适量的锂盐与磷酸铁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经过脱水、干燥和热处理等工艺步骤得到高压密磷酸铁锂。

溶液法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三、高压密磷酸铁锂的电化学性能高压密磷酸铁锂具有许多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正极材料。

1. 高能量密度:高压密磷酸铁锂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实际比容量可达到140-160mAh/g。

相比传统的三元材料(如LiCoO2),高压密磷酸铁锂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可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 长循环寿命:高压密磷酸铁锂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改良后的样品可以实现数千次的循环寿命。

这是由于其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离子传输的良好性能。

3. 良好的安全性:高压密磷酸铁锂相比其他正极材料,具有更低的热失控风险和更好的热稳定性。

在高温或过充放电情况下,高压密磷酸铁锂不容易发生热失控反应,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四、高压密磷酸铁锂的应用前景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新能源汽车: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电动汽车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优势,可以满足电动汽车对于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锂

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锂

摘要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对环境无毒,可逆性好,并且其中大阴离子可稳定其结构,防止铁离子溶解,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

但是LiFePO4极低的本征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并阻碍它的应用。

因此需从提高LiFePO4材料的电子传导性和锂离子传导性着手来对其进行改性研究。

本实验以Li2CO3为锂源,FeC2O2·2H2O为铁源,以NH4H2PO4为磷源,以淀粉为碳源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球磨法处理原材料,经喷雾干燥制得前驱体。

采用不同的烧成温度并应用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系统的研究温度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0.1C倍率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放电容量为151.6mAh/g。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固相法;温度影响AbstractOlivine-type LiFePO4 as a new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it has low pric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environmental non-toxic, good reversibility, and anion of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dissolution of iron ions ,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But LiFePO4 low intrinsic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ithium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seriously affect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hinder its application.Therefo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LiFePO4 material from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to proceed to its modification.In this experiment, Li2CO3 as lithium, FeC2O2.2H2O,Fe2O3 as iron source, NH4H2PO4 as the phosphorus source, using starch as carbon source mixe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handling of raw materials by ball milling, spray-dried precursor obtained.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charge-discharge testing methods appli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FePO4.Results show thatLiFePO4 cells showed an enhanced cycling performance and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151.6mAh g-1at 0.1 CKeywords: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Lithium iron phosphate, Solid State Method ;temperature effect目录1绪论 (1)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1.2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5)1.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3)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2)2实验方案及测试方法 (23)2.1实验原料 (23)2.2实验设备 (23)2.3 试验方法 (24)2.4 电池的制作 (25)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7)3.1 焙烧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28)3.2合成温度对草酸亚铁制备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 (29)4 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42)附录 (43)III1 外文文献原文 (43)2 外文文献译文 (50)IV1绪论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1.1锂离子电池的诞生电池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纪年左右,那时人们就对电池有了原始认识,但是一直到1800年意大利人伏打(V olt)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电源装置,才使人们开始对电池原理有所了解,并使电池得到了应用。

固相法磷酸铁锂

固相法磷酸铁锂

固相法磷酸铁锂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等方面优于传统的铅酸、镍氢、镍镉电池。

其中固相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具有粒径分布窄、温度稳定性好、晶体颗粒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这种制备方法。

本文将从制备技术、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1. 固相法制备技术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的过程主要包括磷酸铁锂的制备、混合物制备、固相反应、热处理、冷却等步骤。

具体如下:(1)磷酸铁锂的制备磷酸铁锂的制备主要有两种方法:溶液法和固相法。

溶液法是将Fe3+、Li+、NH4H2PO4等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磷酸铁锂。

而固相法则是将Fe2O3、Li2CO3和NH4H2PO4等物质混合制成混合物,然后进行固相反应,制备出磷酸铁锂。

(2)混合物制备将制得的Fe2O3、Li2CO3和NH4H2PO4等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得到磷酸铁锂的反应混合物。

(3)固相反应将反应混合物进行加热,使之发生固相反应,生成磷酸铁锂。

反应过程中注意加热速度和温度控制,以保证磷酸铁锂的颗粒形貌和尺寸分布。

(4)热处理反应过程中,将产生的磷酸铁锂进行热处理,以消除残余水分和有害杂质的影响,提高其结晶度和性能。

(5)冷却经过热处理后的磷酸铁锂进行冷却处理,并根据磷酸铁锂的应用要求进行后续的处理,如喷粉、压制、烘干等步骤。

2. 影响制备工艺的因素(1)前驱体的选择影响制备工艺的第一个因素是前驱体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前驱体能够提高反应过程的产物质量、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比如选择不同的碳酸锂、磷酸二氢铵等前驱体,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前驱体是非常重要的。

(2)原子比例的控制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由Fe、Li、PO4三种元素组成,因此原子比例的控制也是影响产品的一个因素。

磁体锂铁磷酸锂的晶体结构是正交晶系,因此要求反应原料的搭配比例精确。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

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
磷酸铁锂是一种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具有高能量
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

目前,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固相
法和液相法两种。

固相法是指将原料中的磷酸铁和碳酸锂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至
高温下反应生成磷酸铁锂。

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具有反应温度低、工
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但是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存在晶粒尺寸大、
局部物性差、反应不充分等缺点。

因此,这种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电
池性能相对较低。

液相法是指将磷酸铁和碳酸锂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通过一
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磷酸铁锂。

液相法制备磷酸铁锂具有晶粒尺寸小、
物性均匀、反应充分等优点。

但是液相法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
有机溶剂,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成本也较高。

针对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改进的方法。

一种典型的改进方法是采用机械球磨等方法将固相原料混合磨碎,从
而增大反应界面,提高反应速率和反应程度。

同时,可以针对生产工
艺进行精细优化,控制反应时间、温度、气氛等因素,最终得到高质
量的磷酸铁锂。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固相法和液相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
生产需求。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方法,
同时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制备效率和降低成本,使磷酸铁锂电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磷酸铁锂固相法

磷酸铁锂固相法

磷酸铁锂的固相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高温固相反应法、碳热还原法、微波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等。

其中,碳热还原法是最通用的固相法。

此方法一般以磷酸铁、碳酸锂等作为原料,以有机物(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炭黑等作为碳源。

首先将各原材料按化学计量进行混合均匀,然后通入保护气(如氮气、氩气等)在较低温度下处理1~5小时,使原材料得到预分解,然后在550~750摄氏度条件下烧结处理5~20小时得到磷酸铁锂。

碳热还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操控,成本较低可大规模工业生产,生产壁垒相对较低。

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物料之间的混合是否均匀,并且这种方法生产的化学反应物颗粒较大,粒度分布范围广,产品一致性较差,循环次数低,质量相对较低。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

磷酸铁锂合成工艺比较(1)高温固相法:J. Barkaer 等就磷酸盐正极材料申请了专利,主要采用固相合成法,以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为锂源,草酸亚铁、乙二酸亚铁,氧化铁盒磷酸铁等为铁源,磷酸根主要来源于磷酸二氢铵等。

典型的工艺流程为:将原料球磨干燥后,在马弗炉或管式炉内于惰性或者还原气氛中,以一定的升温加速加热到某一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高温固相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易实现产业化,但产物粒径不容易控制,分布不均匀,形貌也不规则,并且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使用惰性气体保护。

(2)碳热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高温固相法的改进,直接以铁的高价氧化物如Fe2O3,LiH2PO4和碳粉为原料,以化学计量比混合,在箱式烧结炉氩气气氛中于700℃烧结一段时间,之后自然冷却到室温,采用该方法做成的实验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为151mAh/g,该方法目前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应用,由于该法生产过程较为简单控制,且采用一次烧结,所以它为LiFePO4产业化提供了另外一条途径。

但该方法制备的材料较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容量表现和倍率性能方面偏低。

(3)水热合成法:S. F. Yang等用Na2HPO4和FeCl3合成FePO4.2H2O,然后与CH3COOLi 通过水热法合成LiFePO4,与高温固相法比较,水热法合成的温度较低,约150度~200度,反应时间也仅为固相反应的1/5左右,并且适合于高倍率放电领域,但该种合成方法容易在形成橄榄石结构中发生Fe错位现象,影响电化学性能,且水热法需要耐高温高压设备,工业化生产的困难要大些,据称Phostech的P2粉末便采用该类工艺生产。

(4)液相共沉淀工艺:该法原料分散均匀,前躯体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合成,将LiOH加入到(NH4)2Fe(SO4)3.6H2O与H3PO4的混合液中,得到共沉淀物,过滤洗涤后,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可以得到LiFePO4,产物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5)雾化热解法:雾化热解法主要用来合成前躯体,将原料和分散剂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浆状物,然后在雾化干燥设备内进行热解反应,得到前躯体,灼烧后得到产品。

磷酸铁锂材料

磷酸铁锂材料

磷酸铁锂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具有高放电平台、良好的循环寿命、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因此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磷酸铁锂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动工具等领域,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

其中,固相法是最为常见和成熟的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固相法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晶体结构完整、颗粒分布均匀等优点,但是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而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则相对简单,制备工艺成熟,能够得到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磷酸铁锂材料,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对电池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首先,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晶体结构完整、颗粒分布均匀的磷酸铁锂材料具有更高的放电容量和更好的循环寿命。

其次,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能也是影响其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能,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倍率性能。

此外,磷酸铁锂的表面包覆和复合改性也是提高其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表面包覆和复合改性,可以有效提高磷酸铁锂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磷酸铁锂材料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磷酸铁锂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但是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条件下,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设计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热学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出具有良好安全性能的电池系统。

总的来说,磷酸铁锂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动力支持。

高温固相反应 磷酸铁锂

高温固相反应 磷酸铁锂

高温固相反应磷酸铁锂高温固相反应是指在高温下,固体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正极材料,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本文将围绕磷酸铁锂展开讨论,介绍其高温固相反应的相关内容。

一、磷酸铁锂的基本介绍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磷酸盐类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属于正交晶系。

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包括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安全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

二、磷酸铁锂的合成方法高温固相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合成磷酸铁锂。

该方法通常是将适量的正极材料(如Li2CO3和FeC2O4)和磷酸盐(如NH4H2PO4)混合均匀,然后在高温下进行反应。

高温固相反应的温度通常在600℃以上,反应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小时到数十小时。

三、高温固相反应的机理在高温下,固相反应是通过原子或离子的迁移和重新组合来进行的。

磷酸铁锂的合成过程中,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与磷酸根离子发生互相交换,形成磷酸铁锂晶体结构。

四、高温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高温固相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纯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温度可以加速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产物的颗粒长大,影响其电化学性能。

除了温度外,反应时间、原料比例、反应物的粒度等因素也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

五、高温固相反应的优势与挑战与其他合成方法相比,高温固相反应具有以下优势: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反应产物纯度较高。

然而,高温固相反应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反应时间较长、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副产物等。

六、磷酸铁锂的应用前景由于磷酸铁锂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它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磷酸铁锂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等领域的重要正极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磷酸铁锂的性能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结语高温固相反应是合成磷酸铁锂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正极材料和磷酸盐进行反应,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磷酸铁锂。

高温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流程

高温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流程

高温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磷酸铁锂是一种重要的电池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高温固相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橄榄石型的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具有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对环境无毒,可逆性好,并且其中大阴离子可稳定其结构,防止铁离子溶解,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

但是LiFePO4极低的本征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并阻碍它的应用。

因此需从提高LiFePO4材料的电子传导性和锂离子传导性着手来对其进行改性研究。

本实验以Li2CO3为锂源,FeC2O2·2H2O为铁源,以NH4H2PO4为磷源,以淀粉为碳源按不同比例混合,采用球磨法处理原材料,经喷雾干燥制得前驱体。

采用不同的烧成温度并应用充放电测试等方法,系统的研究温度对LiFePO4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0.1C倍率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放电容量为151.6mAh/g。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固相法;温度影响AbstractOlivine-type LiFePO4 as a new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it has low price, good thermal stability, environmental non-toxic, good reversibility, and anion of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dissolution of iron ions ,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But LiFePO4 low intrinsic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ithium ion diffusion coefficient seriously affect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hinder its application.Therefore required to improve the LiFePO4 material from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 to proceed to its modification.In this experiment, Li2CO3 as lithium, FeC2O2.2H2O,Fe2O3 as iron source, NH4H2PO4 as the phosphorus source, using starch as carbon source mixe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handling of raw materials by ball milling, spray-dried precursor obtained. Sintering temperature and different charge-discharge testing methods appli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FePO4.Results show thatLiFePO4 cells showed an enhanced cycling performance and a high discharge capacity of 151.6mAh g-1at 0.1 CKeywords: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material; Lithium iron phosphate, Solid State Method ;temperature effect目录1绪论 (1)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1)1.2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5)1.3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13)1.4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2)2实验方案及测试方法 (23)2.1实验原料 (23)2.2实验设备 (23)2.3 试验方法 (24)2.4 电池的制作 (25)3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7)3.1 焙烧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28)3.2合成温度对草酸亚铁制备磷酸铁锂性能的影响 (29)4 结论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42)附录 (43)III1 外文文献原文 (43)2 外文文献译文 (50)IV1绪论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1.1.1锂离子电池的诞生电池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纪年左右,那时人们就对电池有了原始认识,但是一直到1800年意大利人伏打(V olt)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电源装置,才使人们开始对电池原理有所了解,并使电池得到了应用。

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一些基础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及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各种电器具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池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空间技术、移动通信、导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们对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的关心,高储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已日趋迫切,20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由于金属锂在所有金属中最轻、氧化还原电位最低、质量能量密度最大,因此锂电池成为了替代能源之一[1]。

在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锂源电池的商品化。

锂离子电池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可充电电池,是最有前途的化学电源之一。

1990年日本SONY公司率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

与常用的铅酸电池、镉镍电池、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开路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1放电率小、寿命长等优点[2],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电池体系,并取得了飞速发展。

随着锂离子电池生产量的不断增加、成本的不断降低及性能的不断提高,它在诸如笔记本计算机及日益小型化的手机中的应用比例不断增长,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目前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以及便携式测量仪器等众多民用及军用领域。

也是未来电动汽车、航天、卫星、飞船、潜艇、水下机器人等轻型高能动力电池的首选电源。

这就使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从信息产业到能源交通,从太空到水下不断地被拓展[3]。

1.1.2 锂离子电池的原理锂离子电池是指用两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它实际上是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

其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电极反应如下。

2正极反应:LiMO2↔Li1-x MO2+xLi++xe负极反应:nC+xLi++xe↔Li x C n电池反应:LiMO2+nC↔Li1-x MO2+Li x C n在正极中(以LiCoO2为例),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

充电时,锂离子从八面体位置发生脱嵌,释放一个电子,Co3+氧化为Co4+;放电时,锂离子嵌入八面体位置,得到一个电子,Co4+还原为Co3+。

而在负极中,当锂插入到石墨结构中后,石墨结构于此时得到一个电子。

电子位于石墨的墨片(graphene)分子平面上,与锂离子之间发生一定的静电作用,因此锂的实际大小比在正极中要大[1]。

在正常充放电条件下,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出只引起晶格间距变化,不会破坏晶体结构。

从充放电的可逆性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4].在“锂离子电池”的命名以前,也有人将该种类型的锂二次电池称为“摇椅电池”,因为锂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摆动。

1.1.3 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锂离子电池自其原型诞生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性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就目前的化学二次电源来看,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同其他电池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能量密度高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已达140mAh/g,是Ni/MH电池的1.5倍、Cd/Ni电池的3倍;在同等容量下锂离子电池的重量轻,其体积比能量是Ni/MH电池和cd/Ni电池的1.5~2倍。

○2平均输出电压高(约3.6V)为Ni-Cd、Ni-MH电池的3倍。

3○3输出功率大。

○4自放电小,每月10%以下,不到Ni-Cd、Ni-MH电池的一半。

○5没有Ni-Cd、Ni-MH电池一样的记忆效应,循环性能优越。

○6可快速充放电1C充电时容量可达标称容量的80%以上。

○7充电效率高第一次循环后基本上为100%。

○8工作温度范围宽工作温度约为-25℃~+45℃,随着电解质和正极的改进,期望能拓宽到-40℃~+70℃。

○9没有环境污染,锂离子电池中不含有镍、镉等有毒、有害物质,是绿色环保电池。

○10使用寿命长,80%DOD充放电可达1200次以上,当采用浅深度充放电时,循环次数可达5000次以上。

当然锂离子电池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安全性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因为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是高氧化态的物质,电解质溶剂是易燃物质,在过充电的时候会产生可燃性气体,造成爆炸,这就需要有一块特殊的保护装置来防止电池过充电。

○2成本高,这是由电池所使用的正极材料昂贵所决定的,这也就需要开发出成本低廉、性能优越的正极材料。

○3与普通电池相容性差,因为一般要再用3节普通电池的情况下才能用锂离子电池代替。

基于上述优点,可以预见,锂离子二次电池将是未来二次高能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

[1][5][6][7]41.2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1.2.1正极材料电极材料是研制锂离子电池的基础,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和价格都与它的正极材料密切相关,在用碳材料取代金属锂作为负极后,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必须起到锂源的作用。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一般而言,正极材料应满足:a在所要求的充放电范围内,与电解质溶液有电化学相溶性;b温和电极过程动力学;c高度可逆性;d全程化状态下在空气中稳定性好[8];e 相对锂的电极电位高,正极材料组成不随电位的变化而变化,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高;f 安全无毒,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LiCoO2、LiNiO2、LiMn2O4。

此外,一些新型电极材料,如LxMPO4(M=Fe,Mn,V,Ni,Co)、LiCoxNi1-x及多无元过渡金属氧化物LiNi1-x-y CoxMnyO2,也开始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9]。

表1-1给出了几种主要正极材料性能的比较表1-1 几种常用正极材料比较51.2.1.1氧化钴锂正极材料氧化钴锂一般有两种结构: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10],通常意义上的氧化钴锂一般指层状结构。

氧化钴锂的研究始于1980年,理想层状LiCoO2结构中,Li+和Co3+各自位于立方紧密堆积氧层中交替的八面体位置,a=0.2816nm,c=1.4056nm,c/a比一般为4.8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