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发展史
六十三年郑州城市发展史:大郑州是咋来的?
六十三年郑州城市发展史:大郑州是咋来的?豫记 | 文郑州才不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在各个省会里,郑州是相对年轻的一个,在上下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若说当过都城,也只有三千六百多年前,商代的君王在此建都。
但商王朝无力抵抗黄河不定期任性的洪水,只好又迁走了。
这一别,就是好几千年。
此后的郑州,一直作为“县”而存在,时而隶属开封,时而隶属洛阳,在两大古都的光环里,郑州微不足道。
晚清,清王朝内忧外患,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书朝廷提出修铁路,卢沟桥到汉口几乎一路平原,唯有黄河难过。
反复观察地图,张之洞把郑州划上了铁路线。
京汉铁路通车后,与汴洛铁路在郑州交汇,于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郑州作为商埠逐渐兴盛起来,铁路与纺织两支工人队伍先后到达郑州。
郑州真正迎来自己的历史源于1954年省会搬迁。
这次搬迁,郑州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工人、知识分子、技术人员、教师以及一些管理干部。
而且,此时的郑州已被确定为“新型工业基地”。
国棉厂、二砂、油脂化学厂、面粉厂、肉类加工厂等一批工厂在郑州拔地而起。
四面八方的工人以“援建内陆”的名义来到郑州。
郑州人口一度14.8万,城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
经济很快跃升到全省第一,远超开封。
1954年,郑州有了第一辆公交车:农场货车加个顶、车厢里加凳子改造而成的1路,全程5公里,票价只要8分钱。
1956年至1959年这三年间,伴随着省会搬迁,近百所“省”字头的大中专院校也由外地迁郑,或在郑建成。
1959年,郑州城区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改革开放以后,郑州的交通地位和商业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郑东新区崛起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新郑州人”。
你和郑州的一定有不得不说的故事50年代的郑州全城植树,黄土地极适合法桐生长。
那个年月的年轻人,蹬着自行车,带着心爱的姑娘飞驰在金水路上,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上世纪50年代金水路魏德忠摄1953年,杨瑞珍跟随丈夫从周口西华县黄泛区一家农场来到郑州。
当时,郑州市一共从西华县买了6辆货车,送到武汉改装成公交车。
郑州城市发展史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 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 发展进程。
1904年3月,卢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1906年2月,陇海铁路郑县段也修建完成,此
时纵横南北的卢汉铁路和连贯东西的汴洛铁路 交会于郑县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郑县成 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概述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 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 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 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 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 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 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现在的郑州(工业)
郑州市在纺食品、煤炭、卷烟 等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重点培育电子信息、 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新材料、铝及 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 制造等产业为工业主导产业
至1992年,郑州的棉纱产量占河南省总量的 五分之一。2009年9月郑州二七区被中国纺织 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了"中国女裤名 城"。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 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
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
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郑州市历史阶段
郑州市历史悠久.但其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大致可以划分为停滞.起步、扩张和加速四个阶段:1.1停滞阶段(1948年以前)位于目前郑州市中心建于3600年前的商城是当时中国政治和经济中心(至今仍保留较为完整的近7000m长的夯土城垣)。
汉代以后.郑州逐渐衰落 1 9世纪末期郑州成为面积仅2.23km 的小县城。
民国初年郑州曾被建市.历经行政建制的沿革.到1 91 6年.郑州仍被称为郑县县城仅包括商城遗址附近部分地区(图1 a)。
但当时汴洛铁路(今陇海铁路)和京汉铁路已经建成郑州的区位优势已初步显现,这带动了郑县城区和火车站之间地区的发展。
1 g30年,郑州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包括商城遗址及火车站周边地区,也即现在的郑'Jt、l城市核心区(图1b)。
由于火车站出口向东+建成区基本上位于京汉铁路东侧。
但当时郑州市的发展仍然缓慢1 948年解放前面积仅5.23 km1.2起步阶段(1949 1978年)建国初年+郑州市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
随着1 954年省量会迁郑,郑州工业发展迅速+郑州市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在西郊和东北分别建成了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人口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按照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郑州城市总体规划(图1 c) 大多沿铁路一侧布置+职工居住用地与工厂带状平行布局构成了郑州市工业区沿铁路线一侧带状布置的基本格局。
而-tLt省级文化、商业体育等公共设施围绕行政中心相继建成。
1 961年以后直至”文革期间+因政治原因+郑州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扩张阶段(1978 2001年)改革开放以后,郑州市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摊大饼”式扩张在建国初年城市核心区西区工业基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基础上,向外围不断扩展(图2) 建成区面积从1 g85年的70 2kin 发展到2000年的1 33km ,增加了近一倍[ 。
(2)市区道路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
沧桑郑州----郑州历史大事件
沧桑郑州----郑州历史大事件一、历史郑州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早在35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邑。
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陶瓷业已相当发达。
郑州出土的青釉瓷罐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
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此,称管国。
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这里才开始称郑州。
由于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历史上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致使郑州经济发展缓慢。
到十七世纪,城墙也只有4.5公里长。
十九世纪初,由于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建成,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它的经济地位才逐步开始上升。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在这里发起。
1948年,郑州解放。
1953年撤消郑县建制,将郑县并为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20世纪90年代,郑州被定为国家级商贸试点城市。
21世纪初确立郑州的中原城市群核心地位。
21世纪初倡议申报八大古都,现已经批准。
二、政区郑州管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
6个市辖区: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管城回族区、中原区、上街区、5个县级市:荥阳市、新郑市、巩义市、登封市、新密市1个县:中牟县新设功能区:郑东新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少林寺:名刹嵩阳书院: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山:世界遗产公园黄河游览区:郑州著名旅游景点二七纪念塔:郑州标志性建筑郑州商城遗址、中岳庙、杜甫故里、刘禹锡墓、打虎亭台墓、大河村遗址、黄帝故里、观星台、河南博物院等三、交通1、铁路郑州铁路拥有三个特等级车站。
郑州火车站是全国非常重要的客运车站,郑州北站是亚洲第一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货运站之一。
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及铁路优势,使得到达国内各地都非常方捷。
2、民航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4E级国际机场,可降落747等大型客机。
与国内各主要城市都有通航。
近年又开通飞往韩国、泰国等国家的直航包机。
3、公共交通郑州市内约有130余条公交线路,能方便地到达城区各处。
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河南旅游中的城市发展与变迁
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河南旅游中的城市发展与变迁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河南旅游中的城市发展与变迁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中部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河南旅游的重要中心之一。
多年来,郑州在城市发展与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变化。
本文将重点探讨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以及其中体现的城市发展与变迁。
一、历史与文化传承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郑州就是商周时期的都城之一,被誉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在郑州古城内,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二世皇陵和古城墙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郑州城市的历史沿革,也成为游客了解郑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郑州开始着力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旨在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品质。
多年来,郑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包括市中心的重建、交通枢纽的建设和旅游设施的拓展等。
这些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举措,使得郑州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郑州作为河南旅游的重要中心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年来,郑州积极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古城的保护、文化活动的举办等手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同时,郑州也在创新旅游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主题,如郑州古城夜游和郑州名胜古迹游等。
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旅游者的体验,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城市形象的提升与推广随着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逐渐展现,郑州也积极提升城市形象并推广自身。
通过举办各类展览、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参与国内外的旅游展会等,郑州积极推广自身的城市形象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关注郑州,同时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郑州还注重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如公园、购物中心和休闲广场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体验,进一步增强了郑州的吸引力。
五、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启示郑州古城的现代面貌展示了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过程。
郑州的发展历程
郑州的发展历程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郑州是周朝时期的首都之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郑州就是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古代,郑州是东西方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因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成为经济贸易的枢纽。
20世纪初,郑州开始逐渐现代化发展。
1904年,郑州成为河
南省会,这标志着郑州在政治地位上的提升。
随着铁路的修建,郑州逐渐成为河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
1930年代,郑州成
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大型企业和机构在这里建立,极大地推动了郑州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州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50年代,国家加大对河南地区的支持力度,郑州迎来
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这一时期,许多工厂、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相继建立,使郑州成为河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5年
郑州与开封市共同组成中原经济区,加速了郑州的经济发展。
随着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和中原经济区高速发展,郑州的经济增长迅猛。
2004年,中国政府将郑州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这给
郑州带来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郑州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高速发
展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的到来。
郑州的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郑州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简称“郑”,是三千多年前商代都城,郑州市迄今发现一万余处文物古迹,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
郑州在多处文物古迹处建设了专类公园,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郑州黄河游览区、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等。
1 郑州古代园林(1840 年以前)1843 年出现在英国利物浦市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而我国城市公园的萌芽是伴随着鸦片战争而产生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主要是以园林的发展为主。
郑州古代的园林发展为:萌芽期、生成期、转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1.1 郑州古代园林萌芽期关于园林的最早记载是在商代,那时称园林为“囿”和“台”,是园林的早期形式。
所以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期。
虽然囿的主要功能不是游乐,但已经是萌芽的园林了。
郑州新郑地区是郑韩故城统治区的腹心之地,郑韩故城是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物质载体,郑韩故城的基本公共设施有城墙、城门、城壕、道路和给排水工程等;王室和政府机构的各类宫殿、礼制建筑、官署;手工业遗址、市场和里居以及墓葬区等等[1] 。
1.2 郑州古代园林生成期秦汉时期作为郑州古代的园林生成期,已经开始出现具备园林功能的宫苑。
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从郑州寺院和城市遗迹来研究郑州的园林。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
王莽篡位时期不长,刘秀便建立起东汉王朝,后选取洛阳为都城,东汉王朝统治195 年后,永平十年,东汉明帝梦见佛祖,就派遣使者蔡?指疤祗醚扒缶?书和求佛之法,并于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巩义青龙山中的慈云寺,登封嵩山的法王寺,也为天竺高僧建立的[2] 。
1.3 郑州古代园林转折期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已经逐渐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中国园林艺术由寺院向着自然山水园的方向开始发展也是在这一时期,楼阁、宫殿、亭仍然作为园林的主建筑,建筑之间种植各种植物的方式开始兴起。
郑州市情简介
郑州市情况介绍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人。
郑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5000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和生活在郑州;3600年前,商代中期的都城建在郑州。
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包括商业文明,是从郑州开始起步的。
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几千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郑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近年来郑州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1.5亿元,2007年达到2421.2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位居第17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277.6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
郑州是全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煤电铝、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中铝河南分公司、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户。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区位优势突出。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贯通全国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在此交汇。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构成了最为核心的交通优势,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107、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国7大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郑州空港已与境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均从郑州经过。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河南的城市与建筑开封与郑州的历史风貌演变
河南的城市与建筑开封与郑州的历史风貌演变河南的城市与建筑:开封与郑州的历史风貌演变河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之一,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建筑遗产和城市风貌。
其中,开封和郑州作为河南省的两个重要城市,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开封与郑州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城市发展等方面展开,带领读者一同探索两座城市的魅力。
一、开封与郑州的历史背景1. 开封的历史背景开封位于中原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七个古都之一。
自古以来,开封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曾先后成为北宋、金、南宋的都城。
其辉煌历史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开封府、大相国寺等。
2. 郑州的历史背景郑州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交通、商贸的枢纽。
同时,郑州也是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的重要据点,比如商代的都城和汉代的洛阳郡等。
这使得郑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等。
二、建筑特色的比较1. 开封的建筑特色开封的建筑风格主要以宋代建筑为主,展现出鲜明的古代皇家建筑风貌。
著名建筑包括古城墙、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
这些建筑以其宏伟的规模、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2. 郑州的建筑特色郑州的建筑风格多样,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
古代建筑遗产中,嵩山少林寺和洛阳白马寺是最具代表性的。
另外,郑州也有许多现代建筑,如郑东新区的高楼大厦,展现了城市的现代化和发展。
三、城市发展的比较1. 开封的城市发展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守住了传统和历史的瑰宝。
城市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观,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同时,开封也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更多的人们来此居住和投资。
2. 郑州的城市发展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都是河南经济的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郑州在交通、物流和制造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城市也注重人文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加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郑州发展历程
郑州发展历程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郑州开始实施新的城市规划,修建了新的街道和建筑物。
这标志着郑州迈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郑州逐渐成为河南省的经济中心。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郑州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和工厂。
同时,商业和金融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后,郑州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支持力度。
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纷纷进驻郑州,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郑州作为中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城市,成为了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郑州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郑州还积极发展旅游业。
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总之,经过多年的发展,郑州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城市,逐渐成为了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未来,郑州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郑州被遗忘3600年的商都
导游考试历史知识:郑州被遗忘3600年的商都3600年前,这里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之一。
郑州曾为夏、商都城之一,为管、郑、韩等藩国的首府,为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
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为“有熊氏”生于轩辕之丘。
部分学者认为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市)。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为当时周帝国的二级行政单位),长达500多年。
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
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州治位于今天的管城区。
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今开封市),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金代,隶南京路(今开封市)。
金贞佑四年(1216),管城更名故市,后复名管城县。
清雍正二年(1724)郑州升为直隶州,隶河南省。
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
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1923年,郑州爆发了“二七大罢工”。
1913年改郑州为郑县。
1928年改郑县为郑州市。
1931年撤市复改郑县。
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8年10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郑州,设郑州市。
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
悠久的历史给郑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26处。
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就坐落在嵩山脚下,威震海内外的少林功夫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我国现存的道教建筑群中岳庙等。
郑州历史
商兴起于黄河下游的古老部族,相传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
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商族在早期经常迁徙居地,自契至
成汤共十四世,都邑凡八迁,到成汤时才居于亳今山东曹县南,亳是商
部落的一个最重要的城邑。长期以来,商部落在这里建立了根深蒂固的
政治中心,为后来推翻夏王朝奠定了政治基础。
遗址发现
商城遗址简介
• 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河南省郑 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的二里 冈期下层,使用到二里冈期上层,东墙夯土层内木炭的放射性碳素 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距今3570±135年,据此可知其上限约当公 元前1620年前后。根据文献记载与前人考证,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商 代中期“仲丁迁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也有人认为是商汤迁都 的亳(bó),属商代早期。
遗址发现
• 郑州商城的发掘工作正待进一步展开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郑州商城的发掘也被迫告一段落。直到1971年,考古学家安金槐才 有机会回到郑州,他再度组织文物工作队的全部人力,准备展开一 次大规模的郑州商城考古发掘。1973年,为了寻找郑州商代宫殿遗 迹,考古队在郑州商城内展开了全面的考古钻探与试掘。他们在城 东北部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其中有多处规模 宏大,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房基,被确定为宫殿基址所在地。到1979 年,考古队在郑州商城内相继发现宫殿基址20多处,宫殿区的范围 不断扩大,约占城内总面积的一半。通过发掘探明,城址东北部的 宫殿区建筑物分布密集,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宫殿建筑群。 可以断定郑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的宫殿区。
• 1950年由考古学家韩维周发现并报告文物部门。1951年春天,中科院 考古所河南调查发掘团,来到郑州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他们根据采集 到的标本,进一步推断这里为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要比安阳殷墟更 早。
2000年起郑州餐饮发展史
2000年起郑州餐饮发展史2000年至今,郑州餐饮业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变革和跃进式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以6000字以上的篇幅,详述郑州餐饮发展的历程、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章:2000年至2005年郑州餐饮业的起步阶段2000年代初,郑州餐饮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餐饮市场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中餐、西餐和快餐为主。
餐饮品牌相对较少,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
郑州市大多数人对餐饮文化还不太了解,大多数人餐饮消费仍以家庭为主,外出就餐常常选择价格实惠的快餐。
2005年,随着郑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酒店餐饮开始兴起,郑州餐饮业迅速崛起,餐饮品牌开始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章:2005年至2010年郑州餐饮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以后,郑州餐饮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餐饮体验,高档餐厅、特色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郑州市出现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旗舰店,各式各样的主题餐馆在这个时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火锅、烧烤、海鲜、川菜、湘菜等等,每一种餐饮类型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和消费群体。
此外,在这个时期,外来餐饮品牌也开始涌入郑州市场,国内知名品牌如老船长、麦当劳、肯德基等均纷纷进入了郑州市场,拓展了郑州市的餐饮业的品牌格局。
第三章:2010年至2015年郑州餐饮业的创新发展2010年至2015年间,郑州餐饮业进一步发展,创新成为发展的主题。
餐饮企业开始注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郑州呈现出了多元化的餐饮风格,不仅有各式各样的传统中餐、西餐和快餐,还涌现出了一批特色餐馆,如粤菜、日韩料理、意大利风味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随着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外卖餐饮也开始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就餐方式。
第四章:2015年至2020年郑州餐饮业的品牌发展2015年至2020年是郑州餐饮业品牌发展的阶段。
古都郑州的5300年城市发展史
古都郑州的5300年城市发展史中原文化是河南宝贵的文化财富,但是,河南政府、河南媒体和河南百姓对中原文化的认识却普遍存在严重的错误。
某些媒体长期给河南人民传播一些诋毁和否定郑州历史文化的谣言,不但严重削弱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也人为制造了河南城市之间的内讧,更导致河南的一些发展决策错上加错。
重读郑州,重新认识郑州厚重的历史文化,是解决河南发展一系列疑难杂症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原复兴的燃眉之急。
郑州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市。
二七区的老奶奶庙遗址,证明郑州市区在至少4万年以前就已经有人类居住。
金水区的大河村遗址,文化遗存从6800年前一直延续到3500年前,古人在此连续定居3300年,5000年前的木骨陶房的部分墙壁至今依然不倒。
惠济区的5300年前的西山古城,古人连续使用超过2000年,与郑州市区的一系列夏商周城市遗址紧密衔接。
二七广场附近发现的老坟岗遗址,出土了从仰韶文化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几乎各个时期的文物,证明5000年来这里一直有人类活动。
这一系列的遗址紧密衔接,清晰地描绘了郑州这个古老城市的发展演变史。
从5300年前形成城市以来,郑州市区的人类活动从未停止,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罕见的奇迹!城市是文明起源的要素和标志。
郑州早在距今5300年前就已出现城池——西山古城,可谓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从那时起到秦汉时代,郑州先后出现40余座古城(比如4300年前的古城寨古城、4100年前的王城岗夏代都城、3600年前的郑州商代都城、2700年前的郑韩都城、2000年前的荥阳故城……),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及规划布局的先河。
特别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之后,城市发展绵延至今,3600年未曾中断,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历史的孤例,堪称中国城市文明的滥觞。
西山古城城址创建于距今5300年前左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郑州市区西北,城址略呈圆形,现存面积170000平方米,城外环绕壕沟,城内有道路、房基、窖穴、墓葬等遗迹。
历史文化名城——郑州
遗址发现
1950年由考古学家韩维周发现并报告文物部门。1951年春天, 中科院考古所河南调查发掘团,来到郑州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他 们根据采集到的标本,进一步推断这里为重要的商代遗址,时代 要比安阳殷墟更早。 1952年,第一届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在郑州二里冈和洛阳东郊进 行田野考古实习,开始了郑州商城遗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发掘。 1954年春,郑州市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全面开展,考古学家安金槐 带领郑州市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二里岗一带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 发掘工作。1955年发现城墙遗址确定此为商代城市。可以断定郑 州商城东北部,就是商代二里岗时期王室贵族的宫殿区。
商城遗址简介
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遗址,坐落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部,即今河南省 郑州市区偏东部的郑县旧城及北关一带。城墙始筑于商代中期的 二里冈期下层,使用到二里冈期上层,东墙夯土层内木炭的放射 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距今3570±135年,据此可知其 上限约当公元前1620年前后。根据文献记载与前人考证,不少学 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隞”的隞都,属商代中期;也有人 认为是商汤迁都的亳(bó),属商代早期。
商城布局特点
第二,以城郭分割,突出防御功能。郑州商城外城墙走向是围绕 内城依照地势而设计,防御性质十分明显。
第三,宫城、内城、外(郭)城相套,形成城中套城的格局。像 这样层层相套且保留如此完整的中国早期城池是相当罕见的,开 创了中国最早的城市分区规划,即三层城圈的格局。并通过这一 规划对城市的功能进行了划分。这种规划和格局对后世都城的建 设产生了很大影响。
遗址的保护计划
郑 州 商 城 遗 址 公 园 南 区 详 规
遗址保护与规划
背景
郑州市的布局和发展有两个轴线,一个是历史的轴,一个是空间 的轴。作为历史轴,最早的就是商城,21世纪又发展到东面,所 以这个轴实际上能够说明郑州发展的历史轨迹。从空间看,郑州 的南面是嵩山余脉,北面是黄河,我们祖先就是在这个地方开始 营造3600年前商代的国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郑州商城是 最早的一个,也是迄今为止还真正在地面上保留有城墙、且规模 很大的一个古城,这对研究夏商及上古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发展历程
郑州发展历程郑州是中国河南省省会,也是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现代化都市。
郑州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代郑州。
郑州作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在早期的历史上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已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而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汉朝,郑州已经成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一个繁荣的古都。
第二个阶段是近代的郑州。
19世纪末期,郑州成为了一座工商业较为集中的城市,尤其是在晚清和民国时期,郑州迎来了大规模的工商业发展。
当时郑州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重要的轮船码头和铁路交通枢纽,为中原地区的工商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郑州。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郑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在1980年代,郑州迎来了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
郑州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中部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人才流入。
而此后的几十年,郑州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中国内地著名的城市。
第四个阶段是现代化的郑州。
近年来,郑州经历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机遇,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2004年郑州被确定为其中一个中国中心城市,这对于郑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郑州在交通、产业、商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使得郑州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城市。
同时,郑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绿化美化等都使得郑州成为了一个宜居的都市。
郑州的发展历程是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发展历程的缩影。
从古代的古城到现代化的现代城市,郑州见证了从农耕社会到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
作为中原大地的重要城市,郑州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位置和经济优势,促进河南省和中原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沿革
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 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 至新石器时代历史。
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著名的古 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
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 辕之丘定都于新郑。
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 的商代城墙遗址。
结语
随着国家“中原崛起”大计的实施,郑州市 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现在已经有郑东新区, 航空港区,以及产业化集聚的经开大街等等
作为一个河南人,看着省会的崛起,在国际 上地位的上升,何尝不会升起一种自豪感
2、新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 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郑渝高铁(京昆 高铁)、郑合高铁(京福高铁)多方交汇郑州,
现在的郑州(经济)
1992年郑州跻身中国综合实力50强 2011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进入中国20强 201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河南省
第一位、中西部第三位。
现在的郑州(工业)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 源、原辅材料、有色金属、食品、煤炭、卷烟 等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重点培育电子信息、 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新材料、铝及 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及家居 制造等产业为工业主导产业
至1992年,郑州的棉纱产量占河南省总量的 五分之一。2009年9月郑州二七区被中国纺织 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了"中国女裤名 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郑州车站视 察,对郑州车站建设作出指示,从此,国家对 郑州车站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站舍不断更新, 站场逐步扩容。
铁路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形成
★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京 汉铁路改为平汉铁路。
★ 1945年8月,陇海铁路连云港——天水全线 建成。
行政划分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 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 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 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 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其中 郑州都市区规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郑州市区 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 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郑州各区、市、县辖153个街道乡镇,其
水文
郑州市境内的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汜 水河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 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巩 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 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峡峪水库。枯河古 称“旃然河”。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 水经郭家嘴水库和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 入郑州市区。郑州市区的主要河流有:索须河、 魏河、贾鲁河、东风渠、金水河、熊耳河、七 里河等[5]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原陇海、平汉 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联合委员会党 委。12月,陇海、平汉铁路职工总会筹委会成 立。
★ 1949年1月31日,郑州成立陇海、平汉铁路 管理局,同时成立中共陇平铁路管理局委员会。
火车站看发展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火车站看发展
交通枢纽
国家铁路干线:京广铁路、陇海铁路 特等站:郑州站、郑州北站、郑州东站、圃田
5300年前
4300 年前
夏代
商 代
春秋 战国
秦汉 荥阳
隋~~清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
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 宋代四辅郡之一。(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 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清末,平 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 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 华北大都会。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怀勘察芦汉铁路时,将郑州 站辟为甲等火车站,直接影响了郑州近现代的 发展进程。
1904年3月,卢汉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1906年2月,陇海铁路郑县段也修建完成,此
时纵横南北的卢汉铁路和连贯东西的汴洛铁路 交会于郑县这个小城,仿佛一夜之间,郑县成 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站 国家高铁网:京广高铁、郑西高铁、郑徐高铁、
郑渝高铁、郑济高铁、郑合高铁、郑太高铁等。 特等站、高铁大型枢纽站:郑州东站 城际铁路网:郑洛城际铁路、郑许城际铁路、
郑开城际铁路、郑焦城际铁路、郑平城际铁路、 郑新城际铁路、郑州至新郑机场城际铁路等。
现在的郑州(交通)
1、郑州有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 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郑州邮政电信业务量位居中国前列。国家铁路 货运中心,国家公路物流中心,中南邮政物流 中心,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等工程促使公路港、 铁路港、航空港“三位一体”的物流体系逐步 形成。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 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
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
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城市历史研究报告
——大郑州的发展
概述
郑州市,简称“郑”,是河南省会,地处华 北平原南部,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下游。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 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 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 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 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 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