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12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这12篇较新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是作者为您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目标了解超导体以及超导体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超导体知识的学习,扩展知识面。
情感目标知道超导体在现代以及未来科技中的重要性,学习科学家的坚韧精神。
教材分析教材从介绍昂尼斯发现水银超导现象的物理学史知识入手,讲述超导体的一般概念,基础知识。
进一步讲解超导的优点、缺点和目前科学家面临的问题。
教法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进行学习.也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超导体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例如:什么是超导体现象?采用超导体有什么经济效益?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超导体方面的资料,小组讨论,总结超导体的优点、缺点以及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方向。
【板书设计】1.超导体概念超导现象2.超导体的优缺点3. 我国的超导体的研究【课题】超导现象的历史【组织形式】个人或学习小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1、尝试总结超导体的发展现况。
2、讨论超导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资料来源】1、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2、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有这样一道典型的关于光的折射的习题:如图1所示,一个储油桶的地面直径与高均为d.当桶内没有油时,从某点a恰能看到桶底边缘的b点。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通用6篇)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通用6篇)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篇一: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进行新课一、共点力的概念: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
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
引导学生理解。
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6篇)篇一、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篇一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优秀6篇)欧姆定律教案篇一[课型]新授课[课时]课时[教学目标]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欧姆定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应用。
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对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的了解,受到其刻苦钻研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感染和熏陶。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难点是欧姆定律的实验及其设计;关键是做好本节的实验。
[教具]演示用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定值电阻(5欧、10欧、壹五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教学方法]以实验引导、分析比较、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欧姆定律(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今天我们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间关系的方法与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一样,即先使其中一个量(如电阻)保持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电流和电压)间的关系;再使另一量(如电压)保持不变,研究剩下两个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综合,就可总结出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与分析(板书)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2、实验器材:电源一个、演示电流表一个,演示电压表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5欧、10欧、壹五欧各一个,导线若干根。
3、实验步骤:①设计电路图和实物连接图。
(出示小黑板,如图1所示,但先用两张纸分别横向盖住电路图、实物图和表格)操作:按照表一做三资助实验,每次都使电阻R两端电压按1伏、2伏、3伏递增。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6篇
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6篇篇一:高中物理教案详案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教学设计--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物理2(必修)》(司南版)第二章第一节动能的改变2、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它的应用贯穿于以后的许多章节,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是对动能定理的初步研究,是学习整章内容的重要的前期准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开始培养学生从功和能相互联系的角度定量分析解决力学问题。
所以本节要求学生通过做功转化成其它能量的数学描述。
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学生已学过了动能的初步知识,这为本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为实验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做好铺垫。
另外,通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探究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经历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等相关知识三、设计思想:“课堂探究教学”并不在于让学生在课堂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而是通过研究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发现问题、熟悉研究过程、模仿研究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习惯。
本课时采用“问题—讨论—分组实验—交流归纳”的教学过程。
从生活中实例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讨论,进而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要的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建立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课教学流程如下: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动能的概念,实验探究外力(恒力)做功与动能的变化数值关系。
初步认识动能定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主要方法。
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与他人相互交流讨论。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
初二物理《二力平衡》教案(精选6篇)《二力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
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
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对于初中的物理课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明白,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班会。
这里的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二物理电流教案(6篇)
高二物理电流教案(6篇)高二物理电流教案(精选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电流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高二物理电流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⒈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⒉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⒊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
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电流是什么?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
(板书课题)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
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
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6篇)
高中物理教资教案(优秀6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实验的基础上,分析v-t图像时一条倾斜直线的意义,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而后利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的是倾斜直线,进一步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时间间隔∆t大小,的值都不变,由此导出v = v0 + at,最后通过例题以加深理解,并用“说一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做变速运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图象。
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会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概念和特点。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并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会用图象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达式a=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小车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怎样的图线?(让学生画一下)学生坐标轴画反的要更正,并强调调,纵坐标取速度,横坐标取时间。
υ-t图象是一条直线,速度和时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线性关系。
设问:在小车运动的υ-t图象上的一个点P(t1,v1)表示什么?学生画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并能表达出小车运动的υ-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学生回答:t1时刻,小车的速度为v1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补充、修正。
预习检查情境导入精讲点拨:1、匀速直线运动图像向学生展示一个υ-t图象:提问:这个υ-t图象有什么特点?它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点?在各小组陈述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同学总结。
2、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提问:在上节的实验中,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的加速度有什么特点?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它表示小车在做什么样的运动?从图可以看出,由于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着时间逐渐变大,在时间轴上取取两点t1,t2,则t1,t2间的距离表示时间间隔∆t=t2—t1,t1时刻的速度为v1,t2时刻的速度为v2,则v2—v1=∆v,∆v即为间间隔∆t内的速度的变化量。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最新6篇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篇一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本学期,我们教研组要以新课程理念作为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教研教改,提升教研水平,提高教研效益。
以新型的教育观,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以角色转换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转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教研团队,为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的提高做出新的贡献。
二、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1、制定科学的教研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要求:集体备课应广泛搜集信息,认真研究、确立切合实际的主题,周密设计安排。
计划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题)、科学合理的措施,操作性强、符合实际,精心组织,全员参与准备,扎实推进,确保教研的时效性,实效性,促进教育教学的稳步提高。
在教研中扎实研究教材,教法、学生、学法,达成共识,统一行动。
2、加强平时的交流研讨。
将其作为一种教研的长效机制贯穿于教学的自始至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和兵团作战优势。
3、教学的常规管理及要求:(1)备课,备写规范教案。
无论哪个学科,都必须做到精心备课,深入挖掘教材,吃透课标和考纲,做到“五明确”: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教材的能力要求、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明确各章节知识的前后联系。
做到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教法应灵活多样并具有可操作性,学法要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教研组每周将抽查每人的教案。
(2)上课,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坚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满堂灌。
千方百计开展学生实验和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等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注重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精选6篇《光的折射》教案篇一《光的折射》教案精选(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具碗、适量的水、筷子一根、全反射演示器(或光的折射演示器)。
(四)教学过程一、观察本节课文“?”中的现象,引出课题请同学们观察几个现象。
1.教师出示一只碗,让学生观察确定的深浅。
给碗加入适量的水,再让学生观察碗的深浅,有什么变化。
2.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
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
教师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碗加水后好像变浅了。
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
学习后,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些现象了。
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讲授新课1.通过演示,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折射角。
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
演示时,在入射点处垂直水面插入一细木棒作法线。
学生看到光在水面处改变方向继续在水中传播。
教师讲述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在黑板上画出折射光路图。
接着讲述什么是折射光线、折射角。
同时强调指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
2.通过演示,研究光的折射情况①教师用“全反射演示器”演示课本上图6-2的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情况及垂直入射的情况。
让学生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改变入射角再做一次。
演示完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教师先画出入射光线,然后让学生画出不同入射角的折射光线(如图1)。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光线垂直水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零,即方向不改变。
(在黑板上板书)教师补充讲述,如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晶等一些透明介质中时,情况和上述相同。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第1篇目录TOC o “1-3“ u 教学内容 PAGEREF _Toc393782737 h 1一、教学任务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8 h 1教材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9 h 1三维教学目标 PAGEREF _Toc393782740 h 1教学重点、难点 PAGEREF _Toc393782741 h 2二、学情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42 h 2三、教法学法 PAGEREF _Toc393782743 h 2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4 h 2学习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5 h 2四、教学过程 PAGEREF _Toc393782746 h 3新课引入 PAGEREF _Toc393782747 h 3新课讲授 PAGEREF _Toc393782748 h 3巩固练习 PAGEREF _Toc393782749 h 5课堂小结 PAGEREF _Toc393782750 h 5拓展提高 PAGEREF _Toc393782751 h 5课后思考 PAGEREF _Toc393782752 h 6板书设计 PAGEREF _Toc393782753 h 6五、教学特色 PAGEREF _Toc393782754 h 6《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向心力【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第六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向心力》一节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教案(优秀6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岗位职责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定岗位职责能够有效的地防止因为职位分配不合理而导致部门之间或是员工之间出现工作推脱、责任推卸等现象发生。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物理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2.能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
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习可以对摩擦力的学习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
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
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
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
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
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磁感应强度》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感应强度b的物理意义。
2、了解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1、通过对电场的研究方法类比探究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2、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磁场力与电流及长度的关系。
3、通过演示实验,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瓦房店市第三高级中学徐军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本节的重点。
三、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回忆在学习电场强度时的探究方法。
四、设计和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办代替。
通过上面的复习我们可以得到磁场的探究方法,即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出发,通过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来寻找描述磁场的物理量。
可以通过小磁针的北极受力来规定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但是因为小磁针有南极和北极,而不是磁单极子,两极受力会平衡,所以无法通过小磁针受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磁场对电流元的作用力来定义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五、教学手段蹄形磁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金属杆、导线、铁架台、投影仪、投影片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如下表所示,填充电场中内容,并猜测磁场中填充内容:(二)引入新课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板书)电场和磁场都是客观存在的。
问题:磁感应强度的大小能否从小磁针受力的情况来研究?同学分析讨论后结果:不能。
因为小磁针不会单独存在一个磁极,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所受合力为零,因此无法从小磁针受力的角度确定磁场的强弱。
研究电场时我们通过试探电荷受到的力与电量的比值定义电场强度。
在物理学中,把很短一段通电导线中的电流i与导线长度l的乘积il叫做电流元。
但要使导线中有电流,就要把它连接到电源上,所以孤立的电流元是不存在的。
实验结果发现:磁感应强度(板书)即 b=f/il说明:如果导线很短很短,b就是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
1.t=1 n/am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见教材p84表3.2-1)(四)小结1、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即 b=f/il1.t=1 n/amd、方向:磁感应强度是矢量。
(五)板书(内容与小结相同)(六)课堂训练1、下列关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电导线受磁场力大的地方磁感应强度一定大 b.通电导线在磁感应强度大的地方受力一定大c.放在匀强磁场中各处的通电导线,受力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d.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跟放在磁场中的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磁场中某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就是通以电流i、长为l的一小段导线放在该处时所受磁场力f与i、l的乘积的比值b.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一定没有磁场c.一小段通电导线放在磁场中a处时受磁场力比放在b处大,则a处磁感应强度比b处的磁感应强度大d.因为b =f/il,所以某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放在该处的通电小段导线il乘积成反比- 2七、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即:学生通过类比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建立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这一探究过程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磁感应强度概念的建立。
篇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中学物理教学方案设计《山西师范大学物信学院0904管驹2012年5月13日星期日气化和液化》课题: 《汽化和液化》【课本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学习任务分析】: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关于液化产生的条件及“白汽”形成的原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
【学生特征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他们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因果关系的认识兴趣;对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的认识兴趣。
他们喜欢活跃的课堂形式,热忠于讨论、归纳、分析、争辩等思维活动,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探究和讨论的风气较浓厚。
但他们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表现为凝固性、片面性和干扰性障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5)懂得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设计说明】: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
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弥补班额较大时对弱势学生关注的不足。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
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蒸发和液化,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新理念:生活---物理---生活。
如:从学生熟悉的晒衣服的例子中,猜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最后又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释干手器等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但要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还需通过实验来认识。
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
本节课也体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物理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节课力图体现这一点。
如:“蒸发吸热”和“液化现象”由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索,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和实验法。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使学生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
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采用“情境—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
同时应用媒体画面展现生活实例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这样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自制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丰富的信息资料。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汽化:师:大家好,很荣幸能来到美丽的大连(用水写“大连”),我来自福建著名的武夷山脚下,欢迎大家到武夷做客(用酒精写“武夷)。
师:嗨,黑板上的几个字怎么啦?师:到哪儿去啦?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引入蒸发1.什么叫蒸发师:刚才黑板上先写的字更迟消失,说明什么呢?说明蒸发有快慢。
下面我们就研究同种液体蒸发快慢的问题。
(三)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师:你如何让这件湿衣服尽快变干,有哪些方法呢?知道的同学请举手。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提了好多的方法让衣服更快变干,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方法进行归类,并猜测一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师:那该怎么研究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能不能两个瓶盖靠很近扇呢?(师演示)生:不能师:如何让碘酒表面积不同呢?师:回答得很好,现在就根据你们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
第三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第四组研究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的关系。
(学生实验完成后,请举手),师:同学们还可以对刚才的实验过程反思一下,你的操作步骤是否合理,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汇报)得出结论师:要加快液体蒸发可以怎么做呢?生:??师:大家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画面上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是黄河的河道?在酷热的新疆,为了减慢水的蒸发,人们利用埋于地下很深的暗渠道输水--坎儿井。
坎儿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尽管如此我国西部地区仍然严重缺水,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四)蒸发吸热生:可能乙醚会消失????师:为什么杯底水会结冰呢?想要知道原因吗?请同学们用棉签沾些酒清擦在你的手上,说出你的感觉。
[学生实验]:(1)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在室温下观察示数是否相同?(2)将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观察示数有否不同?(3)再将这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并与空气中的那支温度计相比较,观察示数有何不同?简单分析“杯底水结冰”的原因:因为乙醚蒸发时要从周围吸热,使水的温师:生活中有蒸发吸热的现象吗?在坐的同学有会游泳的吗?说说当你刚从游泳池上岸时,有什么感觉?(五)液化师:回答得很好,生活中还有许多蒸发的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蒸发应用的实例,下节课来汇报。
[演示]:电热棒烧开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这段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生:是水蒸气[学生探索实验2]: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有否变化?生:????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家中浴室的镜子在洗完澡后都会变模糊?师: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
生活中有没有应用液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下节课交流讨论。
(六)学生抢答师:画面中的现象你会解释吗?2.夏天从冰柜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许多水珠,这是饮料瓶被冻裂而渗漏吗?(七)小结:(八)布置作业:1.观察了解本节所学的蒸发、液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并【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如:在“请你设计一个装置,使浴室内的镜子不会变模糊。
”这一环节中,学生有许多创新的想法。
在整堂课中师生情感交流充分,信息反馈及时,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争相举手发言,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堂课的学生实验器材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仅取材方便,还能废物利用(如:酒瓶盖制作的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属汤勺、打火机等)。
本节课中采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的主要是文字、画面、录像等能够交互式处理的信息,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捷、和谐、方便、环保。
篇三:高中物理教学案例化曲为直,用直解曲——《平抛运动》教学案例黎城一中刘黎明【案例背景】:《平抛运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的内容。
平抛运动作为高中阶段研究的两种典型曲线运动中的一种,它是学生第一次用所学过的直线运动的知识来处理曲线运动的问题,体会分析解决曲线运动问题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