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名称: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创建“美丽

乡村”建设项目

1.1.2 项目建设内容:(1)村内环卫设施方面:购置环卫设备。包括:垃圾箱40个;果皮箱30个;人力三轮垃圾车30个。(2)村容美化亮化方面:亮化、绿化新尼孙上村,新建步行街观光路灯100盏,扩建风景树栽种1000株及绿化街道两旁。(3)村内公共活动场所方面:配套建设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街的健身器材1套及配套相关的休闲石凳。民俗旅游文化广场旁建设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同时铺设花砖。(4)其他公共设施方面:建设新尼孙上村生活污水排水管网、小区供排水及供热建设。新建水冲式厕所80户。

1.1.3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

其中:申请县级配套资金35万元;

申请乡级配套资金5万元;

申请村级自筹资金27万元;

申请援疆资金148万元;

申请乡镇环境整治资金10万元;

申请供排水项目资金50万元;

申请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5万元;

申请美丽乡村试点经费500.0万元。

1.1.4 项目承办单位: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

1.1.5 项目建设地点: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

1.1.6 项目建设负责人:江波拉提(昭苏县洪纳海乡乡长)

1.1.7 项目建设期:10个月(即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

1.2 昭苏县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基本概况

(一)自然环境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位于乡政府0.5公里处,地处东经81°45′00″、北纬44°35′00″之间,东与农四师75团接壤,西与胡松图哈尔逊蒙古民族乡毗邻,南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依山相隔,北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境内森林、矿产、水力、旅游、农业、畜牧业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水利设施主要为夏塔河、西水东调二分干渠及75团干渠水利工程。夏特河总长47.5公里,河床宽220米,积水面积92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8.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96亿立方米,占全县总径流量的17.10%。

项目区属温带山区冷凉气候类型,具有大陆气候的共性,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春季升温降温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20.5小时,太阳总辐射能为13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5℃,年极端最高温32.6℃,年终端低温-39℃,日温差为17.1℃。年均无霜为78天,平均温度67%,冬季逆温现象很明显,一般于10

月中旬开始,翌年三月中旬消失,最大递增率为每100米增加4.4℃。夏特乡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盆地,降水充沛,终年多雨雪,受东部冷空气的影响,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为全疆之冠,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84.87%;年均蒸发量为1500mm。年降雪量100--150毫米,初雪日10月20日,终雪日4月27日,年积雪140天左右,积雪深度为20-30cm,最深的可达63cm。冬季长达160天左右,年均冻土深度101厘米。

(二)经济概括

夏特乡新尼孙上村种植业粮食作物以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牛、羊为主,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家乐为主,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20余户。2012年人均收入9127元,2012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

(三)生产模式

夏特乡新尼孙上村是夏特乡的安居富民整村推进示范村、多次被上级授予“小康示范村”“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星级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按照全乡发展总体部署,新尼孙上村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尼孙上村特定的地缘及旅游资源优势,鼓励农牧民群众开办农(牧)家乐、农家宾馆。目前,新尼孙上村已建成小二楼40户,户均在180平方米以上,已开办农(牧)家乐30余户,农家宾馆1户,

农(牧)家乐围绕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饮食;同时乡党委、政府出资400万元,在新尼孙上村片区内建成民俗旅游文化广场及商业步行街,已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演出、奇石展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刺绣,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刺激游客的消费,为农牧民群众增收创出了新路子。

2013年,通过乡政府大力建设,打造新尼孙上村旅游观光、农家乐、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带,逐步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3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

夏特柯尔克孜民族乡新尼孙上村位于乡政府0.5公里处,紧邻S237省道,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行政村。区域电网覆盖全中心,交通、通讯方便快捷。该村有222户1100人,由维、汉、哈、蒙、柯等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90%。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相结合的行政村。全村有耕地面积8251亩。2012年人均收入9127元,主要以养殖业、种植业、旅游餐饮业、劳动力转移为主。种植业以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殖马、牛、羊为主,旅游餐饮业主要以开办农(牧)家乐为主,目前该村已开办农牧家乐20余户。

1.4基础设施情况

1、道路方面:全村道路已实现柏油化,共计12公里。

2、水利设施方面:支渠20公里,已修成防渗10公里;斗渠30公里。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100%。

3、住房情况:2012年全村享受富民安居农户:200户,2013享受富民安居农户22户。

4、卫生室:新努孙上村有卫生室,医务人员2名。

5、电力情况:全村整村用电,无阶段性断电。

6、通信情况:全村200多户家中安装固定电话,大多数农户家庭使用手机。

7、广播电视情况:安装“大喇叭工程”广播。村民可以正常收看

电视,电视信号相对稳定。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

2008年底,洪纳海乡总人口13047人,年生产总值达到411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525元。主要收入来源:

1、第一产业收入为: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畜牧业收入980万元;

2、第二、三产业收入670万元;

3、劳务收入366万元。

二、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

洪纳海乡党委政府在小镇建设中按照“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