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合集下载

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二章第一节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理论介绍1、理论要点“自我同一性渐成理论”或“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体心理的发展乃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中,在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人格逐渐形成的过程,也是自我同一性逐渐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人格发展不仅受生物因素影响,还会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人格发展历经八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人格发展阶段(1)婴儿期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2岁)(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疑虑(2-4岁)(3)学前期或游戏期主动对内疚(4-7岁)(4)学龄期勤奋对自卑(7-12岁)(5)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18-25岁)(7)成年中期繁殖对停滞(25-65岁)(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65-死亡)艾里克森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危机是划分不同阶段的标准或依据。

艾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的年龄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对这个阶段的人格发展产生的积极的影响。

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本阶段危机不能得以顺利解决而对人格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危机的解决办法中兼有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

只有在有利于积极解决的因素比消极因素所占的比率高时才能说危机被积极地解决了。

一旦某一阶段的特征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那这个人的人格中就形成一种美德(品质)。

美德是某些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

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来决定的,因而是不可变更的。

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出生—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人能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

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需要或以非惯常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心理与精神的护理资料全

心理与精神的护理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A1型题1、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客观现实B、自然现实C、社会现实D、大脑E、实践活动2、心理活动地表现形式为()A、客观现实B、心理现象C、实践活动D、主观活动E、精神3、右脑半球功能暂时被抑制时,出现()A、情绪低落B、沉默无语C、自卑D、情绪高涨E、自罪4、兽孩由野兽哺育大,无法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不能恢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状态,这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A、自然现实B、主体的自身状态C、实践活动D、客观现实E、社会环境5、左脑半球在下列哪一方面占优势?()A、空间感B、方向感C、语言D、音乐E、绘画6、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各个国家和地区死于自杀的人数,最高的国家是()A、丹麦B、韩国C、匈牙利D、日本E、美国7、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富有同情心,能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C、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D、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E、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8,心理结构分为()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B、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及自我意识C、心理过程与人格D、认识过程和人格E、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9、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机率最高()A、B型人格B、亚稳定人格C、D型人格D、C型人格E、A型人格10、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娴熟的心理护理技能中不包括()A、学会共情B、善于倾听C、善于使用肢体语言D、善于使用辅助语言E、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11、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不包括()A、良好的职业道德B、坚实的知识基础C、稳定的心理素质D、娴熟的护理技能E、高超的攻关技巧12、新生儿通过遗传获得了()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人格D、心理活动E、本能活动A2型题13、平时比较内向,沉默的人,突然变得异常热情,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但在他的生活环境当中,找不到足以使其改变的原因。

这时,就可以认为他有()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精神疾病D、人格障碍E、思维障碍14、“我就怕语文老师,一见到他就心跳,脸红。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思维分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头脑风暴与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爱用右脑的人(形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顺时针旋转; 爱用左脑的人(抽象思维发达)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 耶鲁大学耗时5年的研究成果,女生一般看到的都是顺时针旋转,男生一般看到 的都是逆时针旋转,14%的美国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第二节 认识过程
一、感觉

概念(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分类 脑神经所传导的特殊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前庭感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皮肤分支所传导的表面或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和疼痛觉等。 脊神经及某些脑神经的肌肉分支所传导的深部感觉 肌肉、肌腱、关节的敏感性和位置感觉。 自主神经系统所传导的内部感觉 内脏痛觉及饥渴、恶心等感觉。

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知过程 情绪过程 意志行为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个体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倾向性 人格特征 自我意识
认识过程(知) 情绪过程(情) 意志过程(意)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个体的
动机能否满足,自然伴随产生不同的情绪, 满足则快乐,不满足则痛苦,在寻求过程中 受到阻碍,则产生恐惧、沮丧等情绪。 有时情绪本身就具有动机作用,能促进个体 的行为活动,如恐惧情绪可以促使个体产生 逃跑或攻击的行为。
情绪和情感
情绪多与生物学相联系,具有本能的、情景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registration) 保持(retention) 再认(recognition)和回忆(reproduction)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知识点第二章心理学基础心理现象:是人个体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类: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人格)。

心里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地反映。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5.感觉的补偿与发展6.联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他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分类: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3.错觉: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时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分类: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有预定目标,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3.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品质:1.广度:指单位时间内(0.1秒)能过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2.稳定性:所能持续的时间3.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或对象中去的能力4.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有目的的,主动的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1.原注意紧张稳定集中程度2.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的意义,趣味性与吸引力的大小3.个体神经活动类型5.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先识记再保持然后再认和再现)6.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提出时有困难。

第2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2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比意识重要,潜 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 3.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 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 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4.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 的影响,也是偏激的、不符合实际的。 许多研究已证明个性、个性倾向性在中 年和老年期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个性 的发展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 生活条件所制约。
(5)青春期(11-13岁开始)
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 从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 始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 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 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 冲动。
(三)简评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自问世以来就在心理学界和社 会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 其整个理论的评价褒贬悬殊。 有的人认为弗洛伊德是“最伟 大的创设者、最伟大的代言人” (波林),有的人则认为他的 理论没有什么价值。
(3)前生殖器期 (3-6岁) 这个时期里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 成了儿童获得快感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 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 想。 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 结” ,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地放弃了俄狄 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 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 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 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 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觉差不多一扫 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人格理论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人格理论←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需要掌握人格的定义,了解影响人格的因素以及人格与气质、性格的关系;能够解释4中不同的人格特质理论;了解几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关注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第一节人格理论概述←一、人格的含义←人格(personality)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个性即人格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倾向性四个基本特征。

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遗传环境←二、人格、气质与性格←人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特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在气质、性格和能力方面的差异。

←(一)气质及其类型←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是人格中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气质是由神经系统的先天特征所决定的,因而具有先天的遗传性,但是气质也具有可塑性。

某剧院的演出正式开始了五分钟后,剧院门口来了四个迟到的观众,工作人员按照惯例,禁止他们入场。

先到的A面红耳赤地与守门员争执起来,他争辩说,戏院地时钟块了,打算推开工作人员径直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并说他不会影响任何人,结果与工作人员闹得不可开交。

迟一点到来的B立刻明白,人家是不会让他进入剧场里去的,但楼上还有个检票口,他认为从那里进入或许便当一些,就跑到楼上去了。

差不多同时到达的C看到不让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大概不太精彩,我还是暂且去小卖部转转,到幕间休息时再进去吧。

最后到来的D说:“我真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我来猜一猜:四个人的心里活动都涂上了个人独特的色彩。

A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激动,心境变化剧烈;而B则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注意力容易转移。

他们两人的性格都具有外向性。

C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D则孤僻、自卑、行动迟缓,多愁善感。

心理学基础知识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过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人格是指表现在心理过程中的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

在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认识过程与人格特征相结合,就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一、感觉与知觉(一)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作用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

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的大小、形态和颜色,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嗅到各种气味,品尝到各种味道,触摸到物体的软硬,就产生了各种感觉。

而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按一定关系综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的,当我们看到一个圆柱体的容器,认出它是一个杯子,这个心理过程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

简单地说,看到一个圆柱体,是感觉过程,认出是一个杯子,则是知觉的过程,后者包括了以往的经验,是多个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在头脑中对事物多种属性综合为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感觉的种类与特性感觉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根据感觉所反映事物的属性和特点,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客观事物属性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臵、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本体觉、内脏感觉等。

感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的敏感程度是感觉的感受性,衡量感受性高低的标志是看感觉阈限值的大小,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与感觉阈限的大小呈反比关系。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人格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三节人格发展
24
• 场依赖型的学生更偏好社会科学,对人比 对物更感兴趣,更喜欢有严密教学结构的 教学。 • 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偏好自然科学、数学, 且成绩较好,内在动机为主,易于自己组 织学习材料。
25
冲动型与沉思型
• Impulsive and reflective/meditative
• 冲动型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于 用自己想到的第一个答案来回答问题。 • 沉思型是指当个体处于不明情境时,倾向 于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观察到的现象及 所面临的问题,权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从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 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其冲 突是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 • 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 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 阶段理论。 •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哪个阶段欠 债,总会留下痕迹,结果就是一个人的人 格模式 • 人格发展处于积极和消极两端之间,不存 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 题。
29
(二)学习风格的差异
•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 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 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 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30
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 认知风格主要指个体信息加工的方式,即个体在 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的功能方 式,主要反映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 • 学习风格除包含信息加工方式外,还体现出个体 的感情因素、心理行为以及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 所产生的学习方式的偏爱(Keefe, 1979)。 •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受多 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偏爱。 • 学习风格涵盖层面广,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和制约,这些构成因素的差异性导致了不同的 学习风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健全人格的塑造详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健全人格的塑造详解

2.2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2.2.1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大学生自我认知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2)自我认知更具自觉性和主动性。 (3)自我评价能性。 (2)不稳定性。 (3)深刻性。 3.大学生自我控制方面的主要特点 (1)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2)自我设计的愿望增强。 (3)拥有较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
2.1.2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人格是人类心理行为的基础,人类的心理 行为则是人格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人格的面貌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潜能的 开发、活动效率和对社会的适应状况。并且, 人格对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的患病概率、患病 种类、病情长短、愈后效果等均有明显的影响 。
讲究人格心理卫生不仅是为了避免疾病 ,更重要的是为了发挥积极人格的作用,以 增进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的健康和完 善,进而促进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大学生的 人格状况与成才直接相关,重视人格的培养 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二)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与周围世界的态度 ,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从人 格角度分析,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 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 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这是以能力所表 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来划分的。一般能力 是指在进行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 力。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顺利完成 某种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如音乐能力 、绘画能力、数学能力、运动能力等。
(二)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存在的 价值,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在行为上表现 出一种与环境和他人积极互动的心理定势 。通俗地说,就是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 包括自己的某些缺陷,并能不断地进行自 我激励,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第二节:心理过程
情绪与 情感过程
认知过程
意识过程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信 息处理的过程,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 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注意
的要素:
感觉(Sensation)
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个别属性反映。比如:物体的颜色、 形状、声音等,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
威尼克氏失语症 (Wernieke's aphasia)
病变位于优势半球颞上回后 部即Wernicke区,由大脑中 动脉皮质支的颞后动脉分支 供血。
临床特点:
不能听懂别人和自己的讲话 口语表达为流利型 语量增多,发音和语调正常, 言语混乱而割裂 缺乏实质词或有意义的词句 难以理解,答非所问
分类:
•刺激来源: 外部感觉(视、听、味、嗅、触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器位置分类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 觉、冷觉、痛觉)
•临床的分类 特殊感觉、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机体对刺激感觉能力大小。 •感觉阈限: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 围。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分类:
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的 性质相同; 负后象:性质则同原感觉的性 质相反。
联觉:本来是一种通道的刺激能引起该通 道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 了另一种通道的感觉。
许多人都反映在塔 身着地的瞬间听到 了沉重的碰撞声, 为什么当塔身着地, 很多人会听到“嘭” 的一声?
Melissa是一个患有通感症(Synesthesia )的女孩。 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 看画儿的时候耳朵里会有 旋律,而听歌的时候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比如她 在听约翰列侬的Imagine的时候。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知 觉
三、种类:
1.依据知觉对象的性质: 空间知觉(距离、方向、位置) 时间知觉(延续性、顺序性) 运动知觉(位置移动) 2.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 视知觉 旅游者 听知觉 学生听课 触知觉 弹琴 3.根据知觉能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把不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近几十年对大脑左右半球不同功能的研究 临床观察: a. 脑震荡后的顺行性遗忘 b. Broca 发现“运动性失语”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反映: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的痕迹,他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包括物理反映、化学反映和心理反映。 (2)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人的情感、兴趣、信念、 能力、性格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反映形式不同;人不仅 能对现实事物作出反映还能反映过去的事物,另外还能在头脑 中创造出自己没有经历或世界上不曾存在的东西的形象。
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 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形状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表现:形状恒常性 及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其他恒常性{听觉(火车鸣笛声) 味觉(糖、醋) 嗅觉 正是由于人们知觉具有恒常性,才使我们客 观地,稳定地认识事物,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普通心理学概述
心理活动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 意志过程:有目的的克服困难调节支配活动 心理 活动 人格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精护 第二章 第一节

2.精护 第二章 第一节
3.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实际就是人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识记分成不同的类型。
(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巩固和保存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是信息提取的高级过程。
2.感觉的分类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皮肤觉分为触觉、温度觉、痛觉和振动觉等)等五种基本感觉。
(2)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反映自身位置、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属性。包括内脏觉(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机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运动觉(运动感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平衡觉(平衡感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等。
一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事物认识他事物,实现认识过程的由此及彼。例如,地质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40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以此推断“世界屋脊”在远古是一片汪洋大海。
二是我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其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联系或变化,实现对事物认识的由表及里。例如,医生通过望、闻、问、切以及化验、仪器检查等手段,对病人内部器官的病变作出诊断;地震工作者根据大地磁场的变化和动物的异常表现,提前做出准确的地震预报等等。
2.记忆的分类
(1)按照记忆内容可分为4类:
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表面形象为形式的记忆,如对人外貌的记忆。②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符号为形式的记忆,如人对语言文字的记忆。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第二章心理过程案例

(了解)
• 或许大家可以试着 描述下这些水果。

♪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外部刺激,外部事物 内部感觉:内部刺激,身体位置、运动和内脏的不同状态
♪ 感觉的重要意义 感觉剥夺实验
♪ 感觉的基本特性
适应; 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联觉; 发展与补偿; 感 觉后像
回 顾
• 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又 包括哪些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
想象等 •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认知过程
• • • • • • 感觉 (了解) 知觉 (熟悉) 记忆 (掌握) 注意 (掌握) 思维 (熟悉) 想象与创造
二、心理的本质
• 科学心理学对人心理的实质的阐述: • 心理是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从动物进化看: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知觉阶 段(脊椎动物)——思维萌芽阶段(哺乳动物)——人的意 识 2.从个体发育来看: (1)人出生后,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2)“无脑畸形儿”不能产生思维最多只有一些低级 的感觉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4.临床观察发现:任何脑部位损伤,产生生理
机能变化的同时也发生心理变化(脑震荡后的顺行
性遗忘);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在临床观察中
发现一个病人30年内,仅能发一个音而不能说话, 病人去世后经尸检见病人左半球额叶第三额回上有 一个鸡蛋大的损伤,得出左半球参与言语控制的结 论,并将该病症称为“运动性失语”
• 想象的分类

心理与精神的护理资料全

心理与精神的护理资料全

第一章绪论A1型题1、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客观现实B、自然现实C、社会现实D、大脑E、实践活动2、心理活动地表现形式为()A、客观现实B、心理现象C、实践活动D、主观活动E、精神3、右脑半球功能暂时被抑制时,出现()A、情绪低落B、沉默无语C、自卑D、情绪高涨E、自罪4、兽孩由野兽哺育大,无法产生人的心理活动,不能恢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状态,这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少()A、自然现实B、主体的自身状态C、实践活动D、客观现实E、社会环境5、左脑半球在下列哪一方面占优势?()A、空间感B、方向感C、语言D、音乐E、绘画6、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各个国家和地区死于自杀的人数,最高的国家是()A、丹麦B、韩国C、匈牙利D、日本E、美国7、判断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B、富有同情心,能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C、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D、人格特征的相对稳定性原则E、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8,心理结构分为()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B、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及自我意识C、心理过程与人格D、认识过程和人格E、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9、下列哪种人格特征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机率最高()A、B型人格B、亚稳定人格C、D型人格D、C型人格E、A型人格10、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娴熟的心理护理技能中不包括()A、学会共情B、善于倾听C、善于使用肢体语言D、善于使用辅助语言E、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11、心理与精神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要求不包括()A、良好的职业道德B、坚实的知识基础C、稳定的心理素质D、娴熟的护理技能E、高超的攻关技巧12、新生儿通过遗传获得了()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人格D、心理活动E、本能活动A2型题13、平时比较内向,沉默的人,突然变得异常热情,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但在他的生活环境当中,找不到足以使其改变的原因。

这时,就可以认为他有()A、一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精神疾病D、人格障碍E、思维障碍14、“我就怕语文老师,一见到他就心跳,脸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四)情绪与健康 情绪的发生通常伴随有机体内的生理变化, 因此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积极情绪有利于健康 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人 的活动效率,有助于工作和学习,有利于社会适 应,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2.消极情绪不有利于身心健康 消极情绪降低人 的活动效率及社会适应,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 甚至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善于调节、保持积极良好的乐观情 绪,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 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2)时间知觉:指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指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 速度的反映。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 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对象 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将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进行整合的特性。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 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 释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 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 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称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异常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这些异常对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判定具有临床 意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4.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其规律 绘制成曲线。该曲线揭示了两条规律:一是遗忘 与时间成正相关;二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四)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内 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2.思维的特征: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动作思维:是借助于实际操作进行的思维, 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2)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 联想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 行的思维。
第一பைடு நூலகம்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五)想像 1.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基本素材 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留下的形象。 无意想像 2.想像的分类 再造想像 有意想像 创造想像 理想 幻想 空想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 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 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 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凭 借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成熟起来。 如果没有记忆,经验将无法积累,人将永远 处于新生儿状态。 记忆异常的表现有:记忆增强、记忆 减退、记忆错构和记忆虚构。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感觉的分类 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 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觉等五种基本 感觉。 (2)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 反映自身位臵、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 属性。包括内脏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比较 的基础,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必要前提。比较既 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也可以在空间上进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 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常见的异常思维有:强迫性思维、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思维散漫、思维贫乏等,是各种精神 障碍的典型表现。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称为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统称 为感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联系:情绪的变化受到情感的制约;而情感总是在 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离开了具体 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存在。 区别: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与人格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我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情绪有什么意义及 作用?意志的品质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 工作?为什么“人如其面,各不相同”?这些心 理 活动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什么影响?通过心理过 程与人格的学习,我们都会得到答案。但基础理 论枯燥无味,不易懂。要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健康成长,就请注意联系自身实际去理解概念, 掌握特征及规律,以促进自身发展。 重点:认识过程的概念;情绪与健康;人格 的成长、发展与健康。 难点:抽象概念的理解。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情绪状态 张 度和持续性,可把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三类: (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 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背景,影响着人的整个精 神活动。 (2)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 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生活有 重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
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 度情绪紧张状态。突发事件、意外事故、过强 的精神刺激都可导致应激状态。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 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 体验。道德感是对客观对象与一个人所掌握的道 德标准之间关系的一种体验。 (2)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理智感是与人的 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社会需要相联系 的。 (3)美感:是对客观现实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 进行鉴赏或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 绪 情 感
与生理性需要相关联 发生早、人与动物共有 具有外显性、情境性、激动性、 暂时性
与社会性需要相关联 发生晚、人类独有 具有内隐性、稳定性、深刻性、 持久性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1.原始情绪 又称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 的与本能活动相联系的情绪。它包括四种类型: (1)快乐:是指个体的生物性需要得到满足时产 生的情绪体验。 (2)愤怒:是指个体需要受到外界干扰而产生的 情绪体验。 (3)悲哀:是指需要的对象遗失、破裂或幻灭时 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4)恐惧:是指个体为了摆脱某种危险情境的需 要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乃至 终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反复强化形成长时 记忆。长时记忆的存储容量几乎是无限大的。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归纳如下
信息 刺激 注意 短时 记忆 复习 长时 记忆
瞬时 记忆
提取
遗忘
遗忘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3.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 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实际就是人的学 习过程。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识记分成不同的类 型。 (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巩固和 保存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 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 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是信息提 取的高级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三、意志过程 (一)概念 意志是指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 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也叫意志过程。 具有以下的特征: 1.有明确的目的性 自觉确定目的是意志的第一特 征。离开自觉的目的,意志便失去存在的前提。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克服困难是意志的核心价值 所在。 3.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随意运动是指由人的主观意 识控制的、完成活动所必备的技能。是意志行动的 必要条件,没有其存在就不可能实现行动目标。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二)意志的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意志特点。其个 体差异很大。它的表现包括四个方面: 1.自觉性 是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并能充 分认识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动自觉地服从正确 目的和社会要求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目性和独断性。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4.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各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 往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一个反复 不断的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与人格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瞬时记忆,也叫感觉登记, 是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极短时间内的保存,一 般为0.25~2秒,如果这些信息及时被加工,则进 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被遗忘。②短时记忆,当 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体注意后,信息就会由瞬 时记忆进入短时记忆。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 钟。短时记忆的容量较为有限,一般7±2个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