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
术前访视及病情评估1.
评估
根据以上所有检查,结合手术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对患者全身情况和其对麻醉的耐受力做出较全面的评估: ASA 全般状况分级 ———————————————————————— 分 级 标 准 死亡率 ———————————————————————— 第 1 级 无全身疾病 1/万 第 2 级 轻度其他疾病 1/万 第 3 级 较严重其他疾病,活动受限但能代偿 28/万 第 4 级 不能代偿的其他疾病,面临生命威胁 74/万 第 5 级 不超过24h的频死病人 155/万 ————————————————————————
术前访视及术前评估
Preoperative Visit and Evaluation
术前访视
概念:麻醉前1~3天内对病人进行探视。 目的:1 获得病史,体检及全部状况资料。 2 与患者沟通,使其熟悉麻醉方面问 题,解决焦虑心理,取得信任。 3 与患者及手术医师取得一致意见。 4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5 为以后实施麻醉创造条件。 6 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检查
1 全身状况:
a 发育、营养状况。 b 贫血。
c 脱水。 e 发绀。 g 消瘦、肥胖。
d 浮肿。 f 发热。
2 精神状态:
神志 紧张 焦虑 害怕
检查
3 现病史:a 所患疾病最初症状、诊断、治疗、现状。
b 合并症及其治疗的情况。
4 家族史:a 遗传病史。
b 家族中是否有对麻醉异常反应史。
5 个人史:生活劳动习惯、劳动能力、烟酒嗜好、
2 明确全身状况和器官功能有哪些不足,需做 哪些准备,(如。。。。)。 3 明确特殊病情的危险所在,可能发生的并发 症,需采取的防范措施(如先天病)。 4 估计和评定接受麻醉的耐受力。 5 选择麻醉方案。 6 是否存在麻醉的禁忌症。 7 关于手术方面的了解(方式,部位,难易程度, 时间长短,有否特殊要求,甚至术者情况) 8 指导术前禁食水(成人8.4)。 9 特殊病人(儿童,老人等)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主控科室:医务科资料内容: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4.7.2.1 ) 麻醉术前访视制度麻醉医师需在手术前一天对次日安排的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夜休医师次日麻醉安排的病人由值班医师代为访视,下班后新添加的手术安排也由值班医师访视。
访视病人时必须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访视中携带听诊器依次进行下列工作:1. 仔细全面阅读病历,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造影、同位素及检验科各项常规生化检查,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有一个总体了解。
2. 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
3. 探视病人(1)首先向患者自我介绍,建立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
(2)按照以下顺序全面询问病史:包括主诉、手术原因、现病史、过去史、手术麻醉史、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家族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仔细逐项填写麻醉前访视单。
(3)体格检查:应对与麻醉有关的各部位,进行全面仔细、有顺序的体检,并在麻醉前访视单上做记录。
(4)对患者进行亲切和蔼的安慰,消除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5)向患者说明麻醉的基本过程和入室后将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术后与麻醉相关的感觉和注意事项。
特别要强调具体麻醉方法由麻醉科医师根据病情和手术的要求决定,而且术中可能根据病情和手术变化而改变麻醉方法。
(6)向患者家属或/和患者讲述真实的病情,治疗、麻醉方案、可能的麻醉并发症、可能使用的麻醉方法。
(7)讲明术后镇痛的必要性、优缺点、可能的价格,并说明镇痛装置未列入医保项目。
4. 麻醉医师如对手术方案或其他外科有关问题有疑问应与外科医师讨论和询问,必要时写下病史记录。
麻醉医师必须当天填好访视单,并仔细填完访视单上的每一项(阴性者填写负号),不得遗漏。
麻醉医师访视后,将每位病人的情况按下列顺序汇报给自己所属的上级医师: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手术方案,病史、生命体征、体检、实验室检查,总体评估,由上级医师制订麻醉计划。
5. 麻醉医师在次日晨会交班上,向全科报告病人情况和麻醉方案,疑难危重病人的麻醉应作重点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册,必要时向医务部报告备案。
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
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 (2)麻醉前访视制度 (2)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 (2)麻醉前制定麻醉计划/方案制度 (3)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 (3)麻醉前谈话风险告知制度 (4)麻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度 (4)麻醉意外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制度 (4)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实施流程 (6)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相关制度麻醉前访视制度一、麻醉医生应在手术前一日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及重要器官脏器的功能情况;二、急诊手术只要有时间也应该在患者尚在急诊科或者病房时进行手术麻醉前的访视,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系统病史、相关检查和重要脏器的功能情况;三、访视内容1、了解手术的类型、大小、可能的持续时间、可能的出血量备血情况,必要时和手术医生做一定的沟通;2、检查病史中患者所作的实验室检查和各种特殊检查,如有遗漏,则和手术医生沟通,及时补充检查,如尚需作额外的各种检查,和手术医生沟通后可暂停手术,待检查补充完全后再进行评估;3、详细询问患者本人的相关病史,包括年龄、体重、手术史、过敏史、系统疾病及相关用药治疗史等,对患者的重要脏器功能心肺等做功能评估;4、对患者做麻醉相关的体检如张口度、颈部活动度、背部情况等,对插管条件、椎管内麻醉穿刺条件等进行评估;5、详细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四、估计患者实施麻醉风险较大或者实施麻醉有技术上的困难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由上级医师或者科主任进行评估决策,考虑手术顺延或者补充治疗;可以进行手术者,在次日晨进行高风险患者麻醉前的讨论;五、麻醉前访视制度是预防控制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重要制度,应严格执行,相关执行情况由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监控,每季度进行点评,列入麻醉科奖惩内容;麻醉前风险评估制度一、麻醉前对患者进行麻醉风险评估是保障患者手术麻醉安全减少控制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二、必须明确ASA分级只是单纯的麻醉分级,并不能全面概括患者实施麻醉的风险情况;三、详细的风险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ASA分级2、气道分级3、脊柱穿刺条件评价4、创伤治疗手段如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条件评价5、手术类型、大小及可能的持续时间6、可能的术中失血估计四、可能的风险估计应该详细记录在麻醉前访视记录单上,并在麻醉前访视登记本上记录;麻醉前制定麻醉计划/方案制度一、麻醉前应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方案,并有对麻醉风险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二、详细的麻醉计划/方案应包括:1、麻醉方法的计划: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全麻或者备选的全麻方案;2、初步实施麻醉方法计划失败后的备选方案3、需要特殊通气治疗的患者及时更换麻醉机4、需要特殊药物治疗的患者及时准备相关药物;5、特殊的有创监测手段6、术后镇痛治疗及相关并发症预防控制的方案7、可能的输血计划及自体血液回输得计划方案三、在麻醉前访视单及防视登记本上进行要点登记;四、对于高风险择期手术患者的麻醉由手术日晨科室讨论制定麻醉计划和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得擅作主张更改麻醉计划方案;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前讨论制度一、高风险择期手术应包括:1、ASA分级III级及以上的手术麻醉2、复杂手术的麻醉如长时间大量失血等的手术麻醉3、相对高风险如我院极少做的手术从而导致麻醉科相对麻醉经验不足或者由于我院麻醉科缺少相应硬件设备导致的麻醉高风险;二、麻醉前访视中,下级医生如发现病人符合以上高风险择期手术麻醉范围,应立即向上级主治医生汇报,上级医生向主任汇报,必要时由主任向医院管理部门汇报三、如尚有一定时间行术前准备,麻醉科应派出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术前访视,协同手术专科医师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各种检查、治疗,必要时要进行麻醉科内的术前讨论,或者全院的术前病情讨论;四、如果决定手术日期不变,则手术当日再进行麻醉前的科内讨论,制定具体的麻醉实施计划和方案,制定手术中的风险防范措施;五、安排有经验并熟悉患者病情的麻醉医师负责手术麻醉,补充充足的助手,科主任应积极参与,制定的计划方案没有特殊必要不得随意更改;六、讨论内容应由相关工作人员如医干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事后整理归档;麻醉前谈话风险告知制度一、麻醉访视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应向患者或者其授权委托人详细告知麻醉风险;二、风险告知内容应包括:1、临床麻醉操作技术可能导致的风险2、麻醉管理中特殊药物使用可能的风险3、术中输血输液的风险4、手术结束后手术创伤麻醉创伤导致的可能风险5、特殊治疗的风险如术后镇痛6、患者本身系统疾病有可能加重或者术中发作的风险三、具体谈话内容可参考麻醉前谈话单的内容,注意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同时尽可能采取患者或授权委托人能够理解的介绍语言;四、谈话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麻醉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制度一、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应向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详细介绍麻醉风险;二、对采取的麻醉方案应作详细的介绍,如果有可以选择的麻醉方式,应对可选择的麻醉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后提供患者备选,公平公正,不得诱导其采用自己希望的麻醉方式;三、对所有的需要自费负责的项目应进行详细的介绍,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的同意后方可使用,并在谈话单上注明使用的药物或材料,另外签字;四、签字对象是患者本人或者其授权委托代理人;五、对于昏迷无法完成签字的患者,签字人可以是其直系家属,或者上报给医院总值班;六、紧急救治的患者而又无法快速完成签字时,以救治患者生命为重要,同时可上报医务科;麻醉意外并发症的预防控制制度麻醉并发症的预防控制是麻醉科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重在预防,总结也是为了更好的做到尽可能的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为了这个目的,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1、各级医师职责明确,主治医师责任制得到落实2、坚持麻醉前访视病人制度,有麻醉前对病人病情评估的记录3、有麻醉前与病人、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的制度4、对择期或限期手术麻醉前有麻醉计划5、对危重疑难病例,有麻醉前讨论或向上级医师咨询的制度6、麻醉记录认真、清晰,能反映手术主要步骤、病情变化及处理7、认真落实术后随诊制度,随诊记录真实可靠,麻醉并发症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8、有严重不良事件的讨论和报告制度包括向市质控中心及时报告,不得隐瞒不报9、重视临界事故,及进组织讨论,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麻醉质量,并及时向市质控中心报告,引起同行注意防范;10、认真执行麻醉科医师值班制度11、认真执行麻醉科交接制度12、认真执行麻醉医师司理麻醉时的职责和有关规定13、认真执行药品、输液、输血的核对制度14、认真执行麻醉器材的管理和消毒制度15、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16、执行常用麻醉方法的操作规范或有关的注意事项的规定,对麻醉并发症有登记17、主任应督促并定期检查主治医师责任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科室应作出安排,每日有相应人员检查当日麻醉质量情况;每季度有对该时段内麻醉质量的回顾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麻醉与镇痛前病情评估实施流程。
【2020实用】医院制度-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安徽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麻醉前访视和评估专家共识
医生可以通过访视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等指标, 以及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重要器官功能状态,为制定合 适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预测麻醉反应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医生可以预测患者 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从而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麻 醉的安全性。
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
01 02
麻醉医师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呼吸系统、肝肾功能等方面,同时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 、手术史等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提高麻醉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加强麻醉医师的专业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麻醉医师对麻醉前访视和评估的认识和理解,使 其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评估方法和技巧。
记录访视结果
详细记录访视过程中收集的信息 、患者的反应和沟通结果等,为 后续评估和制定麻醉计划提供依
据。
填写评估报告
根据访视结果,填写麻醉前评估报 告,明确患者的手术风险等级、麻 醉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及时汇报异常情况
如果在访视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异 常情况或高风险因素,应及时向主 治医生和麻醉团队汇报,以便采取 相应措施。
患者合并症的评估与处理
心血管疾病
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心 脏病史、治疗情况,以 及手术对心脏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
评估呼吸功能,了解呼 吸道通畅情况、肺部疾
病史和治疗情况。
神经系统疾病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了 解神经系统病史、治疗 情况,以及手术对神经
系统的影响。
肝肾疾病
评估肝肾功能,了解肝 肾疾病史、治疗情况, 以及手术对肝肾的影响
简化流程
在保证评估质量的前提下,简化评估流程,提高评估效率。
05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守则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一、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二、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二六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三、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四、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五、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六、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 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皿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七、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制度医院麻醉术前访视制度是指在进行手术之前,麻醉科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访视和评估,以确保手术和麻醉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个制度的实施对于减少麻醉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份医院麻醉术前访视制度的范文,共计1200字以上。
一、目的:麻醉术前访视是为了确定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是否适宜手术和麻醉操作,以及明确患者对麻醉的了解和配合情况,减少麻醉相关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二、内容:2.主要疾病和手术情况:包括患者的主要疾病诊断、手术的拟施行部位和手术名称等,以便确定麻醉方案。
3.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手术史、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以便评估麻醉风险和调整麻醉方案。
4.身体检查: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检查,以及心肺听诊、神经系统检查等,以便评估麻醉风险和调整麻醉方案。
5.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X光胸片等,以便评估麻醉风险和调整麻醉方案。
6.心理状况评估: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和对麻醉的恐惧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麻醉效果。
7.麻醉知情同意:向患者详细解释麻醉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8.麻醉方案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合的麻醉方案,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设备。
三、操作流程:1.约定访视时间和地点:医生根据手术时间表和患者的入住情况,与患者约定访视时间和地点。
2.完成访视记录:医生在访视的过程中,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手术情况、身体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等。
3.制定麻醉方案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医生制定适合的麻醉方案和药物选择,并注明在访视记录中。
4.麻醉知情同意:医生向患者详细解释麻醉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其知情同意,并记录在访视记录中。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患者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依据《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19〕884号)、《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1号)及我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为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治疗时间和费用,制定此制度。
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者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麻醉风险及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访视病人一般在手术前一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的病例或新开展手术可在麻醉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对急诊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行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估,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三、麻醉前评估的重点:麻醉ASA分级、麻醉风险评估、是否饱食。
四、内容:访视的内容包括了解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手术风险评估、评估麻醉前准备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1.负责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去详细了解病情,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临床诊断、拟施手术方式及步骤、术前准备情况等,从而对病情作出评估。
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麻醉科医师应向主管医师提出建议,完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必要时应延期手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2.根据患者资料、病理生理情况、具体病情特点,进行病情评估,评估以ASA 分级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向上级麻醉医师汇报;科主任或上级麻醉医师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手术科室手术医师沟通协商,确定是否进行麻醉前病例讨论或呈报医务科。
3.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计划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
根据病情评估的情况,初步拟定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麻醉中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流程、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镇痛方法等,并在《麻醉前会诊记录单》中记录。
医院麻醉制度——麻醉访视、效果-、评估、分级授权管理-、转入、转出标准-、疼痛评估制度
可编辑W O R D文档,欢迎下载医院制度大全——麻醉科、疼痛科工作制度制度目录1).麻醉访视制度2).麻醉效果评定规范3).麻醉风险评估制度4).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5).麻醉复苏室患者转入、转出标准6).疼痛评估制度麻醉访视制度一、麻醉前访视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
(一)麻醉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查体及相关检查情况。
(二)了解手术对麻醉的特殊要求,与手术医师共同评估手术的麻醉风险。
(三)根据患者病情向手术医师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和会诊建议。
(四)与患方做好麻醉前沟通,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五)认真填写麻醉前访视记录单。
(六)下级医师必须向上级医师沟通,汇报访视情况,上级医师应指导下级医师进一步完善麻醉前准备。
二、席醉后访视(一)一但术中或术后发生任何与麻醉有关的问题或病情不稳定或有特殊情况者必须随访。
(二)总在术后1-3天完成。
(三)由有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麻醉术后访视记录单的填写。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麻醉效果评定的规范:按照麻醉效果评级来评定麻醉效果。
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一)气管插管全麻1.I 级:(1)麻醉诱导平稳、无躁动、无呛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期深浅适度,既无明显的应急反应,又无呼吸循环的抑制,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3)麻醉结束,苏醒期平稳,既没有过早或过迟苏醒,呼吸和循环各项监测正常,肌松恢复良好,拔管恰当,无不良反应。
(4)无并发症。
2.II 级:(1)麻醉诱导时稍有呛咳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
(2)麻醉维持期深度掌握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
(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和呼吸稍有不平稳。
(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3.III级:(1)麻醉诱导经过不平稳,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激反应强烈。
(2)麻醉维持期深浅掌握不熟练,致使应激反应激烈,呼吸和循环的抑制或很不稳定,肌松不良,配合手术勉强。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
麻醉术前评估流程一、背景介绍麻醉术前评估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麻醉前,由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定患者的麻醉适应性和手术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进行。
二、流程步骤1. 预约与登记在患者确定手术时间后,麻醉科会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进行预约。
患者需要提前到医院进行登记,填写相关的手术和麻醉允许书,并提交个人健康档案。
2. 术前访视麻醉医生会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既往麻醉和手术经历。
访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个人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 病史:包括过去疾病、手术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 体征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 心肺功能评估:通过听诊、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等。
-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神经反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
- 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光检查等。
3. 专科评估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病情,麻醉医生可能会安排患者进行一些专科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例如,对于心脏手术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冠脉造影等;对于肺部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等。
4. 麻醉风险评估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麻醉方法,进行麻醉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SA分级: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将患者分为I-IV级。
- 麻醉相关疾病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与麻醉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麻醉风险评分: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计算麻醉风险评分。
5. 麻醉方案制定根据麻醉风险评估结果,麻醉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等。
- 麻醉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 麻醉监测:确定麻醉监测项目,如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一、对住院择期手术患者(对非住院手术患者,按各院现行规定办理,可参阅本规范),麻醉科医师在麻醉前须访视患者。
访视一般在术前1~2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通过手术前麻醉门诊进行。
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患者。
二、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注意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麻醉科医师访视患者时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
(一)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患者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按照ASA(美国麻醉医师学会)患者基本状态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麻醉和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防止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方案,完善术前准备,提出麻醉前用药、选择麻醉方式、拟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二)指导患者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取得患者的同意和信任。
履行告知,详细地向患者或家属告知拟定的麻醉方法、监测方法、有创操作、术后镇痛方法、自费项目、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以及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签署的麻醉知情同意书存入病历。
(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主要指危重患者,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
(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三)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查的项目需补充进行检查;如因准备不足或复核时发现情况需取消预定的手术,需说明理由与术者取得共识,以减少风险从而维护患者的安全。
(四)下达术前用药医嘱。
对由术者开具处方者,麻醉科医师必须认真审阅,注意其品种和剂量,对不当者应予以纠正。
五、访视患者时应注意。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医院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手术前,通过访视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了解和评估,以便为麻醉操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和指导。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减少术前的风险,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的内容包括:2.病史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家族病史、手术、麻醉史等。
了解患者的病史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对麻醉的耐受性和手术的风险。
3.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对重要器官进行特别关注,如心脏、肺部、肝脏、肾脏等。
4.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5.麻醉风险评估:评估患者接受麻醉的风险,包括患者是否有麻醉禁忌症、是否存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等。
6.麻醉术前指导:对患者进行麻醉术前的指导,包括手术前禁食禁饮、停药等。
7.术前相关检查:根据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前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超声检查等。
以上内容仅是麻醉术前访视评估制度的基本要点,下面进一步分析一下该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
1.评估患者手术风险: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评估,可以筛查出不适合手术的高危患者,减少手术风险。
2.个体化麻醉方案:每个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史都不相同,通过评估可以制定出个性化的麻醉方案,提高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3.减少并发症和手术风险:通过评估可以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和风险。
4.为手术做好准备: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参考,包括麻醉操作、手术台准备、麻醉药品准备等。
5.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评估过程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关于手术和麻醉的详细解释和指导,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配合。
1.提高手术效果:通过评估可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
2.提高手术安全性:评估可以发现患者的潜在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麻醉术前访视及病情评估制度
麻醉术前访视及病情评估制度目的:为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风险与手术医师和病人取得共识。
范围:麻醉科定义:麻醉医师于手术前对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了解并评估与制定麻醉方案。
1.麻醉前必须由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访视手术病人,访视前做好术前访视记录单、麻醉同意书、术后镇痛同意书及所需的检查器材等的准备工作。
2.麻醉医师阅读病历,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化验结果,了解拟行的手术方式;发现漏检、尚未报道结果的检查的项目,及时和主管医师沟通,完善相关检查。
3.麻醉医师进入病房后站在病人右侧(以便查体)与病人核查信息:床号、姓名、诊断、拟行手术名称等。
规范用语:“您好!我是您明天手术的麻醉医师**,现在对您进行术前访视……,请……”。
4.麻醉医师评估病人病情,内容包括:4.1 询问有无手术麻醉史及并发症、麻醉用药史及过敏史、义齿等;4.2 注意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和精神状态,判断病情的轻重;4.3 进行重要器官体格检查: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脊柱及肢体活动等;4.4 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诊;4.5 对手术病人进行ASA 分级;4.6 根据所获质量进行麻醉前评估、分析、制定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方案。
5.麻醉医师向患方交代麻醉前注意事项、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危险性、术后镇痛等相关内容,征得患方同意,签署麻醉同意书:5.1 麻醉医师向患方交代麻醉前注意事项;麻醉前禁饮食:成人麻醉前禁食固体食物6-8 小时、禁饮4 小时,小儿麻醉前禁食(奶)4-8 小时,禁水2-3 小时;术前须停用的药物如:抗凝药及某些抗抑郁药;安抚病人术前紧张焦虑的情绪。
5.2 麻醉医师向患方告知麻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危险性,特别是ASA 分级和心功能分级较高的,并存疾病较多的病人要更详尽地告知。
麻醉患者病情评估流程
麻醉患者病情评估流程在医疗领域中,麻醉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对麻醉患者进行准确、全面的病情评估则是确保麻醉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下面将详细介绍麻醉患者病情评估的流程。
一、麻醉前访视在确定患者需要进行麻醉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访视。
这一环节通常在手术前 1-3 天进行。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包括本次疾病的症状、发病时间、诊疗经过等。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
了解患者的手术史和麻醉史,包括以往手术的时间、方式、麻醉方法以及是否出现过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2、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重点检查与麻醉相关的部位,如气道评估(张口度、甲颏距离、颈部活动度等)、脊柱情况等。
3、辅助检查查看患者近期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
评估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麻醉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麻醉医生会对患者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
1、 ASA 分级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的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 IV 级。
I 级表示患者身体健康,无系统性疾病;II 级表示患者有轻度系统性疾病,但不影响日常活动;III 级表示患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IV 级表示患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力,面临生命威胁;V 级表示患者病情危重,无论手术与否,预计在 24 小时内死亡。
2、手术风险评估考虑手术的类型、复杂性、创伤程度、预计出血量等因素对麻醉的影响。
3、患者特殊情况评估对于老年患者,要关注其生理功能减退、合并多种疾病等情况。
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心理状态等。
对于孕妇,要评估胎儿情况以及妊娠对麻醉的影响。
三、制定麻醉计划在完成风险评估后,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计划。
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麻醉安全是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
为确保病人安全,我科根据军队医疗护理常规以及学校、医院相关规章制度和《麻醉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科工作特点,特制定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麻醉前病人访视病情评估制度:一、对住院择期手术病人,司理麻醉者在麻醉前必须访视病人评估病情,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麻醉风险及麻醉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与并发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与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知情同意书。
责任医师在麻醉前必须熟悉病人的病情,指导下级医师进行麻醉访视、麻醉前评估与麻醉准备工作。
访视一般在手术前日进行,对一些病情复杂或新开展的手术则宜在术前数日进行会诊,以便有时间完善麻醉前必要的准备。
对急症手术也应尽可能在麻醉前抓紧时间访视病人。
二、麻醉医师访视病人时应仪表端正、衣着整洁、态度和蔼、言行得体。
三、应明确麻醉前访视的目的性。
(一)根据病人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病人精神状态、拟施手术等各种资料和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术后镇痛方案)。
(二)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取得病人的同意和信任。
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三)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以及如何配合与手术医师取得共识。
(主要指危重病人,重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四、访视时进行下列工作(一)仔细全面阅读病历,获得对病情、诊断和手术麻醉风险的整体了解。
(二)了解手术方案和对麻醉的特殊要求,必要时应与手术医师沟通。
(三)对麻醉前准备不足者应作必要的调整与补充,对准备不当者应予纠正。
例如对漏检的必须检查的项目需补充进行检查;如因准备不足或复核时发现情况需取消预定的手术,需说明理由并与术者取得共识,以减少风险而维护病人的安全。
(四)探视病人时应注意:1.介绍,说明来意,鼓励病人提问、提出要求、并热情予以解答或解释。
2.某些认为重要而病历上无记载的病史,特别注意手术麻醉史、用药史及过敏史。
医院麻醉前访视、讨论和小结制度
麻醉前访视、讨论和小结制度
一、麻醉前访视:手术前一天担任麻醉的医师应访视病人,详细了解病情,包括各项检查结果和手术步骤,以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拟定方案,并对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处理作出估计,然后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二、麻醉前讨论:可在手术前一天由主治医师和总住院医师主持讨论。
负责麻醉医师应报告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手术步骤及要求,病人的全身状况,包括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主要内科治疗过程,麻醉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从而估价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力;讨论并选定麻醉方法,制定麻醉方案;讨论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如发现术前准备不足,可向手术医师建议应做的术前准备和商讨手术时机。
如有特殊病例,应提前讨论并做必要的术前准备。
三、麻醉前小结:麻醉前小结在麻醉前访视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
1、病人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
2、拟施行的麻醉方法;
3、麻醉中及麻醉后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对策。
麻醉前小结由负责麻醉的医师书写,经主治医师签字后执行;对危险性较大或麻醉处理复杂的病例,应由科主任签字。
此外应向病人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家属签字手续。
当科主任认为必要时,还应向院部汇报。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麻醉前评估与讨论是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首要环节,应视为常规,决不可缺少或忽视。
访视一般由住院医师负责,如遇特殊病人或特殊手术必须由主治或以上医师负责。
麻醉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和总住院医师主持。
主管的麻醉医师报告如下内容:
1、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手术方式和要求;
2、病人的全身状况、重要内科并发症及主要治疗经过及转归;
3、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4、以往的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其他特殊情况;
5、估计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
6、选定麻醉方法,制定麻醉方案;
7、提出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术前准备欠完善者,应及时建议手术医师尽可能补充,并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
如果在麻醉处理上与手术医师存有争议,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应报告医院有关部门组织讨论,协商解决,同时应取得病人家属或单位负责人的理解和同意,切勿主观草率行事。
遇特殊病例,新开展的手术,手术科室应提前请求会诊,麻醉科也应提前组织讨论并做好麻醉前准备。
根据麻醉前讨论的意见,主管的麻醉医师进行全面准备,包括麻醉前用药、麻醉器械、麻醉药品、监测仪器及急救设备等。
在手术当天麻醉实施之前,麻醉医师仍应再进行一次
全面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1、依据卫生部及医院病情评估制度,结合麻醉科专业特点,制定科室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
2、麻醉前或临床诊疗前麻醉医师应亲自访视病人,同时对病人依据专业病情评估标准进行评估。
我科现阶段病情评估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临床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疼痛诊疗技术规范》、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近年陆续公布的26个临床麻醉诊疗指南和河北省麻醉质控专家委员会《临床麻醉质量控制标准》等专业标准或规范为基础,根据科室环境、设备、技术特点确定(详见:麻醉科病情评估技术标准)。
3、麻醉病情评估应当包括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三个环节。
麻醉前病情评估主要是病人合并症及其对麻醉诊疗活动医疗风险评估;麻醉中评估主要是对病情演变、麻醉诊疗操作及手术操作等对病人生理功能影响的评估;麻醉后评估主要是对麻醉诊疗效果与麻醉并发症风险的评估。
4、麻醉病情评估是以病人详细病史、系统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为基础,以拟行手术、麻醉治疗操作、使用设备和自身技术水平为依据,对病人诊疗过程中病情演变、相关并发症等诱发病人生理功能改变且可能造成生理功能损害的风险及后果进行预测,所有预测结果及其防范措施应当记录于病历并有效地向病人或亲属(法定代理人)说明。
5、鉴于麻醉科临床工作特点,从病人安全与科室协调角度考虑,麻醉科医师在病情评估中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资料应首先向主管医师说明,必要时可亲自下达医嘱补充相关资料。
若相关病情评估资料涉及病人安全应暂缓手术或诊疗操作,待评估资料齐全后方可进行手术麻醉或诊疗。
6、手术麻醉病人麻醉前病情评估以ASA病情评估为标准,ASA Ⅲ级及其以上者应当按要求适时向上级医师汇报;科主任根据汇报情况,经与相关专业科室科主任沟通协商,确定麻醉前病历讨论或呈报医务部。
涉及公检法、新技术项目、临床教学和特殊危重手术或诊疗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应当由科主任审核,必要时上报医务部和主管院长审核。
7、麻醉诊疗病人(包括无痛诊疗、危重病抢救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在实施诊疗操作前应当认真阅读主管医师完成的病历资料,有效追述麻醉相关病史并重点查体;门诊患者则应当亲自病史询问与查体,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有效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尤其是患者对麻醉诊疗耐受水平。
高风险麻醉诊疗应当请示上级医师并有效与患者及亲属、相关诊疗医师沟通协调,有效降低麻醉诊疗的风险。
8、所有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方案与实施均应以病情评估结果为基础确定,麻醉与诊疗方案须包括评估风险防治措施、应急处理流程与病情知情同意等内容。
极高风险患者麻醉与诊疗须经科室讨论且由二名以麻醉医师共同负责实施。
9、任何人、任何时间与任何麻醉或诊疗活动均应确保病人病情进行有效评估,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依据相关考核规定对病情评估进行动态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考核,违规操作与麻醉管理导致病人损害麻醉医师个人按规定承担相关地处罚。
10、麻醉医师应当针对日常病人病情评估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完善措施,经科室质控小组讨论并由科主任呈报职能部门审批,定期修定麻醉及诊疗病人病情评估标准,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病人安全。
手术麻醉与麻醉诊疗前病情评估标准作为一名麻醉医生,首要职责就是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应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为病人的尽快尽可能的功能康复提供高质量的心理及生理保护。
安全的麻醉始于手术前,全面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能极大地化解手术麻醉风险。
通过全面的评估可以发现一些影响治疗效果的未知病情,这样麻醉医生就能预见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应计划来最大限度地减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术前评估给予医生信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亦使患者充分相信医疗保障系统对自己健康所做的努力。
【麻醉前评估的最终目标】最大限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并尽可能地降低围术期费用。
【麻醉前评估的手段】阅读病历,体检病人、与病人交流获取相关病史,最终达到掌握病情的目的。
【麻醉前评估的内容】1.获得有关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和病人精神状态的资料以及拟行手术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完善术前准备并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必要时就麻醉和手术的风险与手术医师、病人取得共识。
2.指导病人配合麻醉,回答有关问题,解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告知患者有关麻醉、围手术期治疗以及疼痛处理的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促进恢复。
【麻醉前评估的时间】平诊手术:术前一日;急诊手术:麻醉前。
【麻醉前的评估的重点】循环功能(含血容量与血红蛋白)及呼吸功能(含呼吸道通畅与否),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
【麻醉前评估的结果】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病人是否处于合适的手术时机(何时手术、禁食起始时间);2.在无必要进行其它检查和治疗,术前医嘱是否符合麻醉要求;3.填写术前访视单,并制定麻醉及围术期处理方案(如有无特殊麻醉监测设备功辅助治疗,例如:自体输血,备血量,备特殊血液用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手术后有无特殊监护需要,有无转入ICU必要,有无术后进行机械辅助通气需要、有无术后镇痛需要等);4.进行麻醉前谈话,病人和(或)病人的委托人在《麻醉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以示对麻醉风险知情同意。
【病史询问】1.详细询问及查阅住院病史记录,分析原发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应特别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和液体平衡状态。
2.了解病人精神状态,发育情况,有无贫血、脱水、紫绀、发热、过度肥胖。
近期内的体重变化。
小儿麻醉必须常规称体重。
了解病人日常活动情况,包括最大活动量。
3.仔细检查和查阅体检记录,注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血、尿、粪、出凝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结果。
以及全面检查了解心、肺、肝、肾、脑等生命器官的功能状况。
特殊病人应注意上下肢血压的差异。
4.检查中发现有明显异常或并存内科疾病时,常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检查或特殊功能检查,必要时同有关医生商讨进一步术前准备的措施。
5.询问病史时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重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治疗的近期变化,对不熟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用药等应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应明确治疗现患病症及并存疾病所用药物种类、剂量,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凝药、抗糖尿病用药如胰岛素以及抗痉挛药是重点,应对是否继续使用、停药的潜在反应、与麻醉药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做出思考与决定。
6.了解个人史,过去史、以往手术麻醉史及治疗用药史:(1)个人史应注意是否吸烟、吸烟时程及量;有无嗜酒及使用安眠药等,鼓励病人术前2~4周减少吸烟,术前一周戒烟,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和围术期肺部并发症;嗜酒者因戒断酒精会诱发严重高血压、震颤、谵妄和抽搐,并明显增加麻醉药用量;滥用兴奋药者可能导致心悸、心绞痛、消瘦和降低心律失常和惊厥的发作阈值。
(2)围麻醉期用药所致的意外异常不良反应较为多见,应注意区别是变态反应还是药物反应。
真正的变态反应病史中有皮肤征象如皮肤发红、发痒、荨麻疹,面部或口腔肿胀,呼吸短促、窒息、喘鸣,低血压血管虚脱等,应进一步寻找可能的变态反应源。
(3)对有麻醉史的病人应重在了解:①对镇静、镇痛及麻醉药物的敏感性;②有无气管插管困难病史;④围术期有无麻醉不良反应如术中觉醒、牙损伤、术后严重恶心、呕吐、术后心梗或心衰、术后苏醒延长或ICU停留时间等。
7.在病史询问及病历的阅读中,应特别注意:(1)诊断是否明确;(2)手术的部位、方式、时间长短及是否有特殊要求;(3)有无异常的手术麻醉史、家族史;(4)特别注意病人的特殊状态:如妊娠、月经期、精神抑郁或焦虑等;(5)有无遗漏的重要病史及并存疾病(如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糖尿病、甲亢、冠心病、青光眼、癫痫等)。
在术前评估中麻醉医生应该认识到:能适应日常生活的患者状况并不一定就是能满足手术的最佳状况。
例如一定程度的肾前性氮质血症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术前患者仍能适应日常生活,但是手术麻醉时血管扩张可能引起低血压或永久性肾损害。
应仔细评估围手术期操作对此类患者生理的影响。
【体格检查】麻醉医师对病人的体检应全面,但要突出重点。
应重在判断围麻醉期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心、肺、脑的功能,脊柱、四肢状况等。
1、一般状况测血压,对疑有大动脉病变病人应测上下肢血压,了解其压差;测脉搏的节律及频率及饱满度;测呼吸的节律及频率及呼吸方式;了解体重与身高,计算体重指数(BMI),以指导用药量及输液量,BMI(kg/m2)=体重(kg)/身高(m2),正常男性的为22 kg/m2,女性为20 kg/m2,BMI 25~29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0%,为病态肥胖。
小儿标准体重及参考计算公式见表1-1。
表1-1 正常儿童体重及估计公式年龄或月龄体重(kg)初生婴儿3.3±0.4(男);3.2±0.4(女)一个月初生婴儿体重+1~1.5三个月初生婴儿体重×23~12个月(月龄+9)/21~6岁年龄×2+87~12岁[(年龄×7)-5]/22、颈部:头颈部的检查的目的在于评估气管插管的难易程度及围麻醉期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困难程度。
应从张口大小(应大于2横指)、头颈活动度(能自行将下颌触及胸部,能向后伸展,侧向旋转无疼痛或感觉异常)、甲骸距离(颈部完全伸展时,从下骸突至甲状切迹的距离,应大于3~4横指),喉部的活动度,有无甲状腺包块、气管有无移位等方面评估。
具体评估方法见第四章《气道管理技术》。
3、心、肺: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心界大小、心脏听诊有无杂音、奔马律、心包磨擦音,呼吸通畅与否,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听诊有无哮鸣音、干湿啰音及范围。
4、腹部:腹胀程度、腹压大小、有无腹水,包块,腹壁静脉曲张。
五、脊柱四肢:脊柱有无畸形、感染,四肢肌肉有无萎缩、杵状指、紫绀及皮肤感染等。
六、神经系统:意识状态、颅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周围感觉运动功能。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项目依病人年龄、所患病症、拟行手术而有所不同。
1、常规化验检查我国目前通用的观点为:择期手术术前一般应检查近期(一般为术前一周内)的血常规(HB、HCT、BPC)、出凝血功能检查,对小儿、50岁以上的病人尤其应做此检查。
2、血生化检查酌情而定。
如合并呕吐频繁、肠梗阻等情况,年龄>65岁,患有慢性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长期口服洋地黄类药物、利尿剂、类固醇等类药物,应查血电解质及肌酐、尿素氮等。
3、心电图年龄>40岁(男)或50岁(女)应做EEG,对EEG异常结果,结合病史、体检等,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心要时请心内科会诊。
4、胸部X线片当有临床指征时,如长期吸烟、老年人、肥胖、重要器官病变包括恶性肿瘤和类风湿必关节炎等,应做胸部X线片检查。
【评估麻醉风险及建立与病人的关系】麻醉医生与拟手术的病人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关系,访视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到病人及亲属的焦虑、紧张、恐惧,以及因对手术室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无助心态,给病人一个轻松的环境,向病人表达你的关心和理解,介绍手术麻醉过程及手术后有关麻醉方面的问题,特别强调麻醉过程需要病人自己的努力和帮助,以增加病人信心,建立起病人对麻醉医生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