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二首《凉州词》和《浪淘沙》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第3单元《古诗二首凉州 词浪淘沙》|北师大版
2020/9/20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浅层诗意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
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
损失,百姓很难做到安居乐业。当时河西节度使
和陇右节度使防区有个非常重要的边防重任,就
是“防秋”。因为秋天,游牧民族的战马膘肥体壮
,而农耕民族种道东部地区地处非季风区, 属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春风 不度玉门关”所指的“春风”,首先可以理解 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风,然后才是朝廷关 怀体恤的“春风”。特别是河西走廊中的很 多地方都是戈壁沙漠。土地贫瘠,无法支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弯弯曲曲的黄河从遥 远的地方奔腾而来,一路 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 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 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 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 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 到牵牛织女家。”
•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 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 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 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 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 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 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 直白的美。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与《浪淘沙》背景介绍《凉州词》和《浪淘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两篇诗都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被广泛传诵。

在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教育中,教授这两首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设计适合初中高中阶段的《凉州词》和《浪淘沙》教学方案,能够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和文化修养。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字句、意象等方面的要素;•掌握诗歌的文学特色及内涵,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欣赏诗歌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提供模板和思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和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信息;•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借助其他作品和历史知识融汇贯通,理解古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和内蕴。

难点•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韵律、格律和写作技法等;•领悟文化内涵,把握独特的文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阅读、解析和分析:通过背景介绍、诗歌朗读和注释等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古诗的基本信息、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

•思辨、探究和比较:引导学生借助其他文学作品和历史知识融汇贯通,理解古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和内蕴。

•仿写、创作和演示: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步:了解古诗的基本信息(20分钟)•向学生介绍《凉州词》和《浪淘沙》的作者、创作年代、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朗读古诗,让学生体验古诗的美感和思想内涵;•注释重要词语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

第二步:探究文学特色(30分钟)•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如韵律、格律和写作技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规律;•分析古诗中的重要词汇、意象和隐喻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第三步:比较文学作品(45分钟)•比较古诗与其他文学作品,如《将进酒》、《滕王阁序》等,理解古代文学的文化背景和内蕴;•分组讨论古诗与现代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比较能力。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_教案教学设计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诗词词语解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词诗文解释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

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哀怨的曲调?春风不愿度过玉门关。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晚年出任文安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

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

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

《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古诗词诗文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唐诗之旅)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事未必实有。

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

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

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

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

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

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锦瑟》《凉州词》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锦瑟》《凉州词》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章谦亨《浪淘沙•云藏鹅湖山》阅读答案及全词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浪淘沙·云藏鹅湖山①章谦亨②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③移取去,不在人间。

④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⑤注释①鹅湖山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

②章谦亨(生卒年不详)字牧叔,一字牧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绍定间,为铅山令,为政宽平,人称生佛,家置像而祀,勒石章岩,以志不忘。

历官京西路提举常平茶盐。

嘉熙二年(1238),除直秘阁,为浙东提刑,兼知衢州。

③六丁:认为六丁(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丁丑)为阴神,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则可用符箓召请,以供驱使,道教中的火神。

④,此为词的上阙。

我站在观景台倚着栏杆观赏鹅湖山,春天的寒意还让人心生怯意。

放眼望去,啊!是谁把最高的山峰偷走了?难道是神仙将它移到了天上么?⑤,此为词的下阙。

原来是云彩闲来无事,故意将它给遮住了啊!让它就像天空一样白茫茫一片。

还好东风吹来,将山原样的追回来了。

(注:古文诗词讲究意境,现代白话直接翻译很难表达,难免直白晦涩。

此处只是给出一般意思,更深的意境还望读者细细品读。

)试题(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3分)(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鹅湖山本来是被云遮住的,作者却说是被神“偷”去的,想象丰富,构思新奇,幽默而有情趣,运用拟人手法,照应了题目中的“藏”字。

(意对即可)2.喜悦、悠闲。

作者冒“春寒”去观赏鹅湖山,但因云遮雾罩暂未见到,作者将此看成有人将高山“偷”去。

刚设想是“六丁”将它搬离人间,却又觉是“晓云”闲来无事,顽皮遮拦,转眼间风吹云散,作者认为是风又为自己把山追了回来,整首词透露出作者悠闲、喜悦的心情。

(言之有理即可)【赏析】:构思趣谈这阕词,给人印象最深的当是它的构思。

“云藏鹅湖山”本是极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出现在作者笔下,劈头就是“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间。

古诗75~80首

古诗75~80首

古诗75~80首1.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焜黄华叶衰,常恐秋节至。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 《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2.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3. 《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4.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5.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7.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8.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75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古诗二首(凉州词和浪淘沙)

古诗二首(凉州词和浪淘沙)

古诗的解读
• 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写作对象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重要的河西走 廊,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 北庭大都护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先看字面意思,此 句用字好在“淘”与“簸”,既可是名词“涛”、“波” 二字(古人惯用通假,“簸”或可通“波”),又可为动 词,“淘”、“簸”,动名四意,两两相对,到底是唐诗。 既然是这样重重叠叠的二字来自天涯,那么这个天涯的表 面意思就一定不是天涯海角的意思,联系首联“九曲黄河 万里沙”,“九曲黄河”之“淘”、“簸”来自何处—— ——天尽头。所以,“天涯”直译为“天尽头”比较妥当。 再看刘禹锡其人,晚唐诗人,参与永贞革新,变革失败被 贬朗州司马。不知楼主是否知道华夏文人之志,以儒家立 功为始,以道家清静无为而终。通常的文人都是希望报效 国家,功成之后,还做隆亩之民,所以诸葛丞相才说,天 下既定,当复归隆亩。刘禹锡亦然。锐意变革,立志报效, 功成之日,也会还归山林。所以,才有颈联的“如今直上 银河去”(尾联就不必再提了,呵呵),“银河”在九天 之上,“黄河”来自“天尽头”,这一“直上”是又回到 了“天尽头”,这或许才是刘禹锡之所求,始由田亩而来, 报效国家,功成身退,终又复归来处(田亩)。这恐怕也 是很多文人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了。
诗歌分类
• 1、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怀古诗(咏 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羁旅行役诗、闺怨诗、送别诗、讽喻诗等。 • 2、按形式诗歌可分为 :五言律诗,七言律 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藏头诗,藏尾诗等. • 3、按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

新部编版小学3—6年级必背古诗词整理

新部编版小学3—6年级必背古诗词整理

新部编版小学3—6年级必背古诗词整理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凉州词》(必背)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塞》(必背)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芙蓉楼送辛渐》(必背)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在玉壶。

《回乡偶书》(必背)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凉州词》(必背)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鹿柴》(必背)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必背)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必背)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必背)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必背)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鹳楼送之广陵》(必背)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必背)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必背)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必背)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必背)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赞美黄河的诗句

赞美黄河的诗句

赞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1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2、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张养浩《潼关怀古》6、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10、渡黄河诗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赞美黄河的'诗句2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2、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张蠙《登单于台》3、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6、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8、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李流芳《黄河夜泊》9、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李白《发白马》10、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佚名《木兰诗木兰辞》11、人间更有风涛险,翻说黄河是畏途。

——宋琬《渡黄河》12、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李梦阳《秋望》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15、黄河水,水阔无边深无底,其来不知几千里。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唐诗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望洞庭》、《浪淘沙》、《乌衣巷》五首诗。

通过学习这些脍炙人口的唐诗,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背诵五首唐诗;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展示鹳雀楼、洞庭湖等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2. 朗读:让学生分别朗读五首唐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对五首唐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意象。

结合诗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

4. 对比阅读:将五首唐诗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各自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及原因。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唐诗五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凉州词:王翰望洞庭:刘禹锡浪淘沙:刘禹锡乌衣巷:杜甫重点词语、句式、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示例答案:《登鹳雀楼》艺术特色:描绘了壮阔的河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感受:让我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秋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古诗二首 凉州词 浪淘沙》

秋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古诗二首 凉州词 浪淘沙》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介绍作者
王之涣,字季陵,唐朝诗人。 他善于描写边疆风光,所写的 诗歌境界开阔,热情奔放。其中他 写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 城万仞山”都是千古名句。
王之涣
指导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rè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羌笛何须怨杨柳,
面对奔腾的黄河,屹立的孤城,听到的哀 怨的羌笛声,想象到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 不到的地方,没必要伤感。
理解朗读 体会情感
思考: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是一幅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 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表现 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 也表现出诗人的宽阔胸怀。
总结
黄河远上白云间
春风不度玉门·关。 度: 三、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中“何须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
1.指戊边士卒没有怨。 2.劝戊边士卒不要怨。 3.是说怨也没用。
四、羌笛为什么没必要总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呢?
五、《凉州词》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呢?
六、积累:古人临别赠柳的风俗。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3.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 唐朝诗人。他的诗歌高 亢激昂,意气纵横,被 人称为“诗豪”,与白 居易合称为“刘白”。
主要作品有《乌衣 巷》《浪淘沙》等。名 言佳句:东边日出西边 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指导朗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táo 同到牵牛织女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优质公开课课件)北师大版可修改全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古诗二首【第1课时】《凉州词》王之涣-(优质公开课课件)北师大版可修改全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凉州词》一诗为___唐___朝诗人__王__之__涣___所作,他的诗
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于世,我们还读过他写的
《__登__鹳__雀__楼___》,其中“__欲__穷__千__里__目___,__更__上__一__层__楼___。”
一句更是妇孺皆知。
(2)《浪淘沙》一诗为___唐___朝诗人_刘__禹__锡___所写,因为他的 诗“诗气豪迈”,故被后人称为“___诗__豪___”。像这样被赋予 雅称的诗人还有:__杜___甫___被称为“诗圣”,__李__白____被称 为“诗仙”,__王___维___被称为“诗佛”。
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本课第一首 诗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就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判读双关的方法有哪些?
言在此而意在彼。
核心问题: 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王之涣的《凉州词》抒发了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凄
怨而悲壮的情感。刘禹锡的《浪淘沙》抒发了作者豪 迈的气概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凉州词
[唐]王之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黄河雄
浑辽远、大浪淘沙的景象。(重点)
走进作者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诗人, 山西人。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边塞 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孤城:指孤零零 的戍边城堡。这
里指玉门关。
仞:古代的长度 单位,一仞相当 于七尺或八尺。
黄河横贯大地,远远地一端上接白云。一座孤 城外是万仞高山。

小学语文目录--北师大版

小学语文目录--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第一册(北师大版)上学了1.字与画日月水火山石田土人口目木禾竹马鸟鱼语文天地2.学写字学写字语文天地3.数字数字歌山村语文天地4.家我的家家语文天地5.字与拼音(一)a o ei u ü咏鹅小书架6.字与拼音(二)b p m fd t n lg k hj q x z c szh ch sh ry w大家都说普通话7.字与拼音(三)ai ei uiao ou iuie üe er早操8.字与拼音(四)an en in un ünang eng ing ong登鹳雀楼9.字与拼音(五)复习拼音东西南北看图讲故事《妈妈,你看》一朵云10.太阳和月亮小小的船太阳语文天地11.大海我家住在大海边浪娃娃语文天地12.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13.手和脑两件宝乌鸦喝水语文天地14.梦想小鱼的梦想飞的乌龟语文天地15.劳动锄禾小母鸡种稻子语文天地16.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雪地里的小画家语文天地17.成长我长大了一岁马莎长大了语文天地北师大版第二册1.元宵节元宵节看花灯叶语文天地2.家园小山村:教案课件水乡歌:教案课件语文天地:教案课件3.春天春天的手插秧语文天地4.植物老树的故事一粒种子语文天地5.动物啄木鸟大熊猫:语文天地6.爱护特别的作业珍贵的纪念语文天地7.愿望拔苗助长丁丁和牵牛花语文天地8.认真燕子妈妈笑了画鸡蛋语文天地9.车的世界车的世界语文天地10.雨雨铃铛美丽的彩虹语文天地11.星空数星星的孩子问银河语文天地12.朋友冬冬读课文池塘边的叫声语文天地13.时间长歌行小闹钟语文天地14.丁丁冬冬学识字丁丁冬冬识字1丁丁冬冬识字2丁丁冬冬识字3丁丁冬冬识字415.长大这个办法好好事情语文天地16.快乐大家都快乐快乐的小公鸡语文天地第三册(北师大版)1.秋天秋天到火红的枫叶植物妈妈有办法语文天地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丁丁冬冬学识字(一)1丁丁冬冬学识字(一)2丁丁冬冬学识字(一)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一)43.祖国流动的画祖国在我心语文天地4.自立小狮子妈妈,不要送伞来语文天地5.好奇苹果落地我的影子语文天地6.勇敢精卫填海小鸭子回家语文天地7.丁丁冬冬学识字(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1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3 丁丁冬冬学识字(二)48.合作比本领天鹅、大虾和梭鱼语文天地9.书的世界书的世界语文天地10.考验特殊的考试小马过河语文天地11.水和风我是什么风我们知道语文天地12.丁丁冬冬学识字(三)丁丁冬冬学识字(三)1丁丁冬冬学识字(三)2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丁丁冬冬学识字(三)413.诚实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可爱的娃娃语文天地14.画我有一盒彩笔画龙点睛王冕学画语文天地15.玩具和游戏绒毛小熊我们的玩具和游戏语文天地16.岁月贺年片松鼠日记语文天地第四册(北师大版)1.好习惯不懂就问字典大楼语文天地2.妈妈妈妈的爱儿子们语文天地3.识字(一)丁丁冬冬学识字(一)4.植树植树的季节杨树之歌一片树叶语文天地5.青青的山山寨美丽的武夷山语文天地6.动脑筋称象壶盖为什么会动语文天地7.识字(二)丁丁冬冬学识字(二)8.远行早发白帝城南辕北辙远行靠什么语文天地9.体育世界体育世界10.讲信用龙眼和山里红我必须去语文天地11.识字(三)丁丁冬冬学识字(三)12.清清的水瀑布影子桥语文天地13.快乐的生活快乐的节日一件好事语文天地14.小英雄歌唱二小放牛郎歌声江凡语文天地15.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女娲补天专心致志语文天地16.夏天雨后多彩的夏天语文天地第五册(北师大版)1.色彩爱什么颜色金色的草地五彩池语文天地2.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喜爱音乐的白鲸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语文天地3.祖国在我心中国徽回自己的祖国去意大利的爱国少年语文天地4.塞北江南葡萄沟小镇的早晨日月潭的传说语文天地:教案课件5.我们和我儿童和平条约画里少了什么说声“对不起”语文天地6.鸟儿翠鸟一只小鸟惊弓之鸟语文天地7.集市和超市集市和超市语文天地8.成长的经历让我们荡起双桨不愿长大的小姑娘丑小鸭语文天地9.幻想和想像我想七色花空中花朵——降落伞语文天地10.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海底村庄圆圆的沙粒语文天地11.通讯不用文字的书和信马拉松电话的发明语文天地12.过年元日老北京的春节冰灯第六册(北师大版)1.亲情礼物平分生命妈妈的葡萄语文天2.春天的脚步梦已被染绿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语文天地3.读书小小的书橱山沟里的孩子珍贵的教科书语文天地4.可爱的小生灵花儿也会放风筝小虾松鼠语文天地5.智慧田忌赛马捞铁牛用冰取火语文天地6.奇妙的石头天外来客——陨石和氏献璧中国石语文天地7.特产特产8.尊重与平等最美的花束“这个规矩不能有”苏珊的帽子语文天地9.观察与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李时珍装满昆虫的口袋语文天地10.奉献大禹治水炮手小河的歌语文天地11.书信给家乡孩子的信送往小木屋的信信语文天地12.走进森林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叶上的歌失踪的森林王国第七册(北师大版)1.师生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语文天地2.明月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月迹飞向月球语文天地3.民族之花爱我中华草原中国结语文天地4.收获落花生拾穗语文天地5.桥飞夺泸定桥桥之思语文天地6.方寸世界美丽的集邮册罗斯福集邮语文天地7.地名地名语文天地8.尊严囚歌晏子使楚为了他的尊严语文天地9.音乐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林中乐语文天地10.金钱一枚金币钱被风刮跑以后毽子里的铜钱语文天地11.大与小“扫一室”与“扫天下”井底之蛙“三颗纽扣”的房子语文天地12.风雪瑞雪图下雪的早晨语文天地第八册(北师大版)1.话语大地的话语言的魅力秉笔直书语文天地2.春潮春潮三月桃花水语文天地3.花古诗二首《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种一片太阳花花之咏语文天地4.手我们的手一双手手上的皮肤语文天地5.规则钓鱼的启示谁说没有规则语文天地6.眼睛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永生的眼睛语文天地7.纪念日8.舟船跳水沙漠之舟语文天地9.太阳太阳的话海上日出太阳语文天地10.路乡村大道丝绸之路语文天地11.快与慢挑山工和时间赛跑欲速则不达综合活动12.回归七子之歌朱鹮飞回来了综合活动第九册(北师大版)1.马天马古诗二首《房兵曹胡马》《马诗》巩乃斯的马马背小学语文天地2.奇观雅鲁藏布大峡谷浙江潮红树林海市语文天地3.变化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黄河象楼兰之死中国一日综合活动4.韵味枫叶如丹我喜欢推敲千锤百炼为一“绿”语文天地练习4 5.智谋草帽记包公审驴劳动的开端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语文天地6.水一个苹果古诗二首《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就是生命渔港基隆综合活动7.危急时刻“诺曼底”号遇险记生死攸关的烛光鸡毛信英雄赞歌语文天地8.方法他发明了什么寓言两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看”的学问管道语文天地9.面对错误西门豹治邺成吉思汗和鹰我们的错误负荆请罪语文天地10.家园的呼唤只有一个地球鸟儿的侦察报告绿色千鸟湖中国人,你为什么不争气综合活动第十册(北师大版)1.龙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乐山龙舟会语文天地2.书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综合活动3.礼物献你一束花微笑礼物奇怪的圣诞包裹语文天地4.真诚用目光倾听信任修鞋姑娘修鞋姑娘语文天地练习45.劳动幸福在哪里古诗二首劳动的开端崂山道士(幸福是什么)综合活动6.心愿凡卡种子的梦新月集(二首)心愿语文天地7.火与光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奇异的激光灯光灯塔语文天地8.角度牛和鹅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两个农夫丢失的骆驼语文天地9.破除迷信西门豹治邺活见鬼鬼是一棵矮杉树试胆量语文天地10.我们去旅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队古诗二首《夜雨寄北》《枫桥夜泊》古罗马斗兽场综合活动第十一册(北师大版)1.高尚一夜的工作穷人白桦林的低语杨震暮夜却金综合活动2.美与丑做一个最好的你唯一的听众寓言二则有些人丑公主综合活动※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3.母亲河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综合活动※古诗二首《凉州词》、《浪淘沙》4.体育体育颂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学奕足球史话手拉手综合活动5.往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报纸的故事母亲的纯净水综合活动6.地球家庭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别挤了瑞恩的井阳光皮肤综合活动7.战争古诗二首夜莺之歌雨来没有死狼牙山五壮士螳螂捕蝉综合活动※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8.岁寒三友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竹颂梅香正浓黄山松综合活动第十二册(北师大版)1乐趣养花爸爸带我去爬树古诗二首美猴王山中杂记综合活动※古诗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小儿垂钓》2.遗迹长城赞白鹤梁的沉浮索桥的故事秦始皇兵马俑我站在铁索桥上综合活动3珍惜可爱的中国古诗二首城市的标识吾腰千钱爷爷的综合活动※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4.生命野草琥珀人生礼赞生命奏鸣曲孟子语录综合活动5.冲突寓言二则小抄写员大自然的秘密我看见了大海甘罗十二为使臣综合活动※寓言二则《矛与盾》、《鹬蚌相争》6.英雄你,浪花的一滴水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苏武牧羊南沙卫士综合活动7.科学的精神当代神农氏一个这样的老师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综合活动8.告别童年我们上路了学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万岁,母校童年的朋友综合活动。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凉州词》《浪淘沙》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凉州词》《浪淘沙》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母亲河”为主题,《古诗二首》是第三篇课文。

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刘禹锡的《浪淘沙》,用浪漫主义手法,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

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已接触过多首,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韵律美。

教学设想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反复诵读上,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浪淘沙》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师可就两首诗让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展开讨论,交流心得。

在教学中,可以画画,可以配乐,牵引学生走进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丰富想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

浪淘沙教案最新6篇《浪淘沙》教案篇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

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

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

“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

“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

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

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

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

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

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

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浪淘沙》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桑”和多音字“朝”“遂”2、理解诗行的意思,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能力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自己以前积累的水的词语或诗行,从“上善若水”主题中,感受水的美好。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浪淘沙篇1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浪淘沙》诗词阅读原文浪淘沙左辅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

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

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

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

③者是:这是。

④春山魂:指桃花。

《浪淘沙》诗词阅读题目小题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

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4分)小题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浪淘沙》诗词阅读答案小题1:清新幽静,色彩鲜明。

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

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

(1分)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能力。

本题有词前小序,为我们提供了鉴赏背景。

解答此题,需要将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再现出来,点出景象(画面)的特征。

水软,指水流缓慢,与“桨声柔”和谐搭配。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古诗作者表达情感的能力。

此题要从诗歌选取的意象、描写的景物和一些直接透露作者情感的词语着手。

词人羁旅巴山蜀水,在水软桨声柔,芳草萋萋的春天里,折得红楼掩映中的一枝桃花,数日零落后投入涪江,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

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别于一般伤春悲秋的诗歌。

《浪淘沙》诗词作者简介左辅,字仲甫,江苏阳湖人。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

《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凉州词》与《浪淘沙》赏析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

另外,葡萄琵琶两个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

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

具体建议如下:(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

3.活动提示(1)背诵这首诗。

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

(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

(3)讨论交流。

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习理解诗意的学习情境。

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断的高山上筑有一片荒凉的城墙。羌
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 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 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
《凉州词》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 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
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后两行含蓄地
描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表现了诗 人的广阔胸怀。
杨柳:指《折杨柳》曲调。
何须:何必。
度:越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唐时通往西域的要 路关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qiāng


xū yuàn yáng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
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 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 词》、《登鹳鹊楼》等。
仞:长度单位。古时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 形容极高。
羌笛: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吹的一种管乐器。
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
浪漫的气魄。
◆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说说诗人是怎样
展开想象的。
பைடு நூலகம்
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九 曲




沙,
làng táo fēng bǒ 浪 淘 风 簸
zì tiān yá 自 天 涯。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古诗学习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文,感诗意
4、想意境,悟诗情
(唐)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 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 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 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 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 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 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 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 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两行的意思是:弯弯曲曲的黄河, 挟带着泥沙,浪淘汹涌,奔腾万里,
从遥远的天边滚滚而来。
后两行的意思是:如今诗人要迎着狂 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
直到银河,同黄河一同去牛郎织女家 做客。
《浪淘沙》描写的诗意及所表达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通过描述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
怨 yù 玉
liǚ
羌 笛 何 须 chūn fēng bú dù 春 风 不 度
杨 柳, mén guān 门 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的大意是:山下滚滚而流的 黄河远远望去像进入了白云中间,连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