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 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评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评课稿一、引言《多边形》是部编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评课稿旨在对该课文进行细致的评析和总结,以探讨教学要点、难点和解题方法,以促进教学有效性和提升学生学习成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多边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多边形;–理解并熟悉正多边形的特点;–掌握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多边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正多边形的特点;–多边形的内外角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多边形内外角的计算方法;–理解正多边形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多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多边形是由一条封闭的折线组成,它的边数、边长和内角和都是多个数;–不同种类的多边形:根据边的特点,多边形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以及其他多边形;–正多边形的特点:所有边相等且所有内角相等;–外角和内角的计算方法。
2.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相关概念,如折线、多边形等;–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多边形有哪些性质吗?步骤二:探究–学生听课文朗读,并结合课文内容回答提出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辨别不同种类的多边形,并总结其特点;–学生通过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之和,体会并总结相应的规律。
步骤三:讲解–老师对多边形的定义、性质进行讲解,并举一些实例进行说明;–老师讲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以及所有边相等和所有内角相等的特点;–老师讲解计算多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的方法。
步骤四: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多边形的图形,让学生计算其内角和和外角和;–学生手抄题目后与同桌合作讨论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法;–老师选几道典型题目进行板书和讲解。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学生进行多边形的综合练习,包括计算内角和和外角和、识别正多边形等;–老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
“多边形面积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评析作者:逄亚楠王宏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12期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上册。
教学目标:通过对多边形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梳理,清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能熟练地掌握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回忆、交流、操作、比较等整理复习,体会整理方法的多样性及各种整理形式的特点,深刻体会并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梳理并完善知识结构,体会转化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知识间的内在结构,并能合理地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玩过)那你们知道七巧板里还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想不想自己动手亲自摆一摆呢?出示:温馨提示1. 摆一摆:从七巧板中任意选择3个图形,进行拼摆,看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看谁摆出的图形多?2. 想一想: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3. 议一议:在拼摆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拼出了我们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还有一个组合图形。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这一单元主要研究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由3个图形拼成的。
生2:我发现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其中还有一个是不规则的图形。
师:是啊!大家观察得很仔细,想一想它们的面积怎样?生:我认为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师:为什么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用3个一样的图形拼成的,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师:说的真好!它们的周长相等吗?生:它们的周长不相等。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师生验证。
)师:你真善于发现。
相同的三个图形,由于位置发生了改变,拼出图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周长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面积却是相等的,这就是图形间的转化。
《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课》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复习课,说起来上复习课,真是不知道该怎样上,静下心思考,就想起来上次去洛阳听课,有一节复习课是施老师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一课,虽然是复习课可是整节课下来给听课老师的感觉很新颖。
我也学着施老师的方法设计了这节课。
在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探究自己学习的收获。
从基础知识的回顾,到复习整理的提高,再到实践与应用,始终通过各种形式,来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
通过认识、转化、迁移等过程,使学生学会了搜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本领,并在体验与探索中获得成功的欢乐。
通过情景导入李爷爷的菜地有三种不同形状的地,有三角形的茄子地,平行四边形的黄瓜地,梯形的西红柿地。
让学生帮助李爷爷计算一块块菜地的面积,进一步引导学生复习这些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进一步的渗透“转化“思想,通过展示带领学生回顾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转化图形的基本方法,然后求整块地的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
接下来运用公式进行练习,设计的几个练习题,从易到难,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易错、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具有针对性与层次性,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梯形面积的计算中将所学的的面积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起到概括了的作用,有很强的综合性。
这样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学生回答问题,应要求学生完整的叙述2、多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3、课堂上数学语言的表述不够严谨。
改进措施:1、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理清思路,想好后再动手计算,列好式之后,再观察看看能否简算。
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2、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公示3、注意课堂上数学语言的表述要严谨。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教学评价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教学评价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
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一、知识整理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这节课的一开始,陈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
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
二、有所发展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
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如梯形这个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算式到脑子中的想象,再到长方形、平行四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用梯形的面积去计算,一步步的把知识引向高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一共画了7个图形,最后以怎么理解梯形是万能公式这句话收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优秀范文5篇]
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有幸聆听了宋老师执教的《简单多边形的面积》一课,听课后让我感觉自己要学的还很多。
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概念比较抽象,是对学过的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整合。
本节课宋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设置了“平面图形面积复习”、“组合图形面积学习”、“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三个板块,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在我们华杰学校新课改背景下,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课堂教学中,本课教学中,宋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听课后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1、找准新旧链接,打好知识基础。
组合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
宋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放手让学生引领复习,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2、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自主探究。
各个小组的展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简单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宋老师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其它方法,一步步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我有不同的分割法。
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宋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自主选择图形的分割法或拼补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通过宋老师的.点拨概括,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
3、学以致用,紧密联系生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一、背景介绍本文是针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教材内容的评课稿。
通过对该教材的全面分析和评价,旨在提供对教材的理解和指导,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
二、教材内容概述《多边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多边形的面积进行讲解,包括如何计算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梯形的面积,以及如何应用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练习题,培养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三、教材评价1. 教学目标合理明确本章的教学目标既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和梯形面积的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引导,将抽象的面积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通过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等生动例子,帮助学生将面积概念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3. 教学步骤设计合理教材设计了清晰的教学步骤,从引入概念、示范计算、练习巩固等环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同时,适当安排了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练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教材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既有计算题,又有应用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并拓展思维。
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便于师生检测学习程度。
5. 知识拓展应更丰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更多有趣的例子进一步拓展,例如计算其他几何形状的面积,或者与周长、体积等相关的知识进行联系。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例如设计一场“面积大作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应用面积概念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进来。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例如教室、操场等,让学生自行测量,并计算出相应的面积。
《面积计算》评课稿实用5篇
《面积计算》评课稿实用5篇《面积计算》评课稿 1前几天对学生进行了多边形面积的单元检测,结果很不理想,本班*均分都只有80多分。
看了学生的错误情况,发现失分最多的是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而计算则相对而言要好一点。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分析了试卷的题目,发现判断和选择都是一些考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题,要解决这些题,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可操作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所以在教学时,我几乎每堂课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应该说学生的理解、推理、空间想象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还不错,而且学生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诸如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等。
至于上面判断和选择题中的知识,学生当然也发现了。
那为什么还会失分这样严重呢?我想可能是缺少了一定的强化训练。
这是我在*时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面积计算》评课稿 2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三角形与你拼成的*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一半。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个别学生没有准备学具,不能动手操作,个别学困生手中拿着三角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学校教研《多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课》听课评课稿 (2020)
学校教研《多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课》听课评课稿(2020)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邵羽老师执教的《多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课》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今天听了邵老师的多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课,我深深地为他们班学生的交流能力所震撼,对于他们班的学生来说,不是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是想说的没有更多的时间能再说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表达细腻而精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深入地交流,是一种能够抓住问题本质的交流。
在这节课中有三点值得学习。
一是师生的融合度特别高。
在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老师的一些介入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在学生举出的求穿过其中的两条不道求草坪的面积时,学生的交流出现了解不开的问题,老师参与进去,询问:你听明白了吗?我来说一下可以吗?这种商量的口吻,让自己融入到学生的交流之中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让师与生的交流更和谐。
同时,老师的这种艺术性的介入既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更关注了知识本身即两种方法的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对于学生的交流与思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学生的交流能做到一对一点对点。
比如在交流用梯形的面积求圆木数量时,学生说出了计算的方法,一生交流时指出,你没有说出第一层相当于梯形的上底,最后一层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层数相当于高,一生交流指出,你没有关注到关键句,每相邻两层之间相差1根,一生指出,你应该说明这个题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的。
三是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深度具有延展性。
比如学生指出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有两种方法,一生补充,分割法计算后要把几部分的图形面积加起来,添补法计算后要把整个部分与部分相减。
而一学生更是指出可以把分割法与添补法结合使用,并且能够用实例说明,这分明是学生自己的感悟和想法,学生的学习早已经超越了老师之所教,他们的思考与思维也充满了一种跳跃性,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更常态化习惯,让学习数学变得更有趣。
总之,让学生积极主动交流的课堂才是有实效的课堂,也只有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才能自我更深地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整理与复》 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整理与复》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仍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等。
2.学具:各种形状的多边形卡片、剪刀、胶水等。
3.练习题: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实例,如足球场、教室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剪刀剪出各种多边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纸上,测量边长,计算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与评析(1)
“多边形面积”复习课教学设计与评析(1)作者:冯丹王宏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1年第12期教学内容:人教版5年级上册5单元96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交流,将“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合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促疑凝思1.出示问题:老师要种植一块草坪,如果按每平方米6元计算,需要多少元?2.如果想预算出这笔钱,还需要了解这块草坪的哪些情况?(形状、面积……)3.生活中,经常要运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进行复习和整理。
【评析: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数学源自生活,以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导入复习课,可以使“旧”知存在“新”鲜感,同时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二、梳理认知,形成结构1.出示提纲,独立完成。
(1)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能完成下面各题吗?。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 )B.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9平方厘米。
( )C.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计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评析:教师综合本单元内容的知识点,为学生制定复习提纲,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通过题单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做准备。
充分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提纲完成情况,有无疑惑,有哪些收获?(2)小组交流:梳理本单元知识脉络,用网图表示。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魏爱园陈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我觉得我也是一位探索者,想来探索一下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精彩表现。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
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吴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一、知识整理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这节课的一开始,陈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二、有所发展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
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如梯形这个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算式到脑子中的想象,再到长方形、平行四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用梯形的面积去计算,一步步的把知识引向高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一共画了7个图形,最后以怎么理解梯形是万能公式这句话收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本次课我担任评课人员,听取了五年级某班多边形的面积课程。
经过评估,总体评价如下:
教学内容
多边形是研究几何面积的基础概念之一,本课程从简单的三角
形开始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出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并引导学生
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整个教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老师讲解
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非常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举例、板书等,丰富了教
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老师注重学生的合作研究
和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改进意见
在本课程中,老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研究困难问题上,老师可以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记忆效果。
在知识点应用上,老师可以引入更多真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知识跨度。
总之,此次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课程,老师教学态度认真,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吸收了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综合素质,此次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程。
评语:优秀!。
《五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五边形的面积》评课稿五边形的面积评课稿简介本课是关于五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数学课。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将能够了解五边形的特点和性质,并学会如何计算五边形的面积。
目标1. 了解五边形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会计算正五边形和一般五边形的面积。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五边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课堂活动1. 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开始课堂,例如:"五边形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
2. 探索五边形的特点(1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五边形的定义和性质,例如:五边形是一个有五个边和五个顶点的多边形,并讨论五边形的内角和。
3. 计算正五边形的面积(15分钟)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如何计算正五边形的面积。
首先,老师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和演示来让学生们理解正五边形的构造。
然后,老师将详细解释正五边形面积公式,并引导学生们进行实际计算,以巩固所学知识。
4. 计算一般五边形的面积(2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将向学生们介绍如何计算一般五边形的面积。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们提供一般五边形的一个实例,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通过将五边形分为三角形来计算其面积。
然后,老师将详细解释一般五边形面积计算的步骤,并给学生们一些练题进行巩固。
5. 应用问题解决(1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将提供一些与五边形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
总结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们将对五边形的面积计算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将学会计算正五边形和一般五边形的面积,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五边形面积相关的问题。
这将帮助他们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两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课的评析与思考
对两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课的评析与思考作者:王岩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2年第12期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复习课的任务是针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分别由双鸭山市光明小学汤静老师,牡丹江市长安小学王刚老师执教,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凸显了对新课程背景下图形与几何领域,如何高效地上好整理复习课的探索与理解。
一、知识梳理是整理与复习的核心环节复习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不同知识之间常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内在逻辑关系,我们看到两节课两位老师能够在要复习的知识之间进行深入地分析,然后有的放矢连点成线,由线成面,形成知识网络,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比如,在这一课中的回顾与整理环节,两位老师处理得各具特色。
汤老师的教学是安排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分小组创意探究变化情况:先把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化,成为长方形;再把三角形、梯形通过转化,成为平行四边形。
之后,通过课件演示转化过程,组织构建几何形体面积计算的知识网络。
这样教学把数学思想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变化,主动地建构并优化了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王老师更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全面性,他带领学生先回忆每个图形的知识点,如图形的特征、公式推导、基本练习等。
在夯实了基础之后,放手让学生探索整理建构网络图,最后规范整理网络图。
这一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开放的课堂充满活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教学片段及反思_
开放的课堂充满活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教学片段及反思_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大家已逐步认识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起的作用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3、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下面是一位教师作"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整理和复习"课时的一则教学片断。
出示题目:王大妈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下图),分成三块种蔬菜。
师: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如果王大妈想选其中最大的一块种西红柿,你认为她应选哪一块呢?生1:我认为是中间一块。
生2:我觉得是右边一块。
(部分学生在争论)生3:我想把三块田的面积分别算出来问题就解决了。
(教师示意其他同学对此看法,最后一致通过)师:谁来分别口算一下各块田的面积?(给学生几十秒思考)(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师:通过刚才的计算,结合图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中间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与右边一块梯形的地面积一样大。
王大妈可以任选其中一块。
生2:在这儿左边一块三角形的地和中间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等地等高,三角形地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地的一半。
生3:右边那块梯形地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的一半正好是中间那块平行四边形地的底,它们的高相等,面积也相等。
生4:我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但一个梯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如果梯形的两个底的和的一半又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它们的面积是不是一定相等呢?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
谁能帮她来解决一下呢?(学生们在积极思考)生1:一定相等。
如果从梯形的一条腰的中点画另一条腰的平行线,经过割补把梯形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梯形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高就是原梯形的高,可以看出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六边形的面积》评课稿
《六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六边形的面积评课稿六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多边形,它具有六个边和六个角。
计算六边形的面积是数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评课稿将介绍计算六边形面积的方法,并进行评估。
1. 六边形的定义和性质六边形是一个有六个边的多边形。
它有以下性质:- 所有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度。
- 六边形可以划分为三个平行四边形。
- 六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2. 计算六边形面积的方法计算六边形的面积有多种方法,这里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方法一:分割为三个平行四边形将六边形分割为三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将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加。
方法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将六边形划分为多个三角形,然后计算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将所有三角形的面积相加。
方法三:利用半周长和中线长度计算六边形的半周长,即将所有六边形的边长相加并除以2。
然后计算六边形的中线长度,即将所有六边形的中线长度相加并除以6。
最后使用公式:面积 = 半周长 * 中线长度。
3. 评估六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多样且相对简单,能够满足不同求解需求。
本评估主要从以下角度进行评估:- 计算方法的简明性和易用性。
- 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
- 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经过评估,我们得出结论:- 方法一和方法二在计算简单的六边形时较为适用,但对于复杂六边形可能需要更多的分割和计算。
- 方法三在计算任何六边形时都适用,且准确度高,但可能需要更多的计算步骤。
综上所述,计算六边形的面积是一项相对简单且重要的数学问题。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便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六边形的面积。
参考文献:- 张三. (2010). 几何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多边形》评课稿通用
《多边形》评课稿《多边形》评课稿通用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
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多边形》评课稿通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边形》评课稿通用1x老师在整节课中一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则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是一节成功的新授课。
在本节课上x老师有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三角形的内角和,结合图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时将发散思维进行集中化,培养学生及时思考归纳方法的习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体会。
1、利用已有知识,渗透类比思想及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化四边形的问题为三角形的问题)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密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的旧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熟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产生正向的知识迁移,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的旧知识是有很大联系的,两者之间有很多相同点,更加深了他们对两者之间的不同点的关注,这对于解决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增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2、巧妙引导,在探究中构建新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数学知识的教育已经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了,如何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合作、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才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导方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这一方面做了良好的尝试,并完美的呈现。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或是由老师的推导出来的,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探究,交流,提问,验证等形式,由学生自主地归纳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既可以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出相应的数学技能,这也正是新课标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课》评课稿
吴老师在说课中提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心理需求”。
我觉得我也是一位探索者,想来探索一下吴老师在这节课中的精彩表现。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不同于新授课和练习课。
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吴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
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这节课的一开始,吴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
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
二、有所发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
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如梯形这
个万能公式的推导过程,从算式到脑子中的想象,再到长方形、平行四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能用梯形的面积去计算,一步步的把知识引向高潮,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一共画了7个图形,最后以怎么理解梯形是万能公式这句话收尾,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这几个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练习讲究综合性和探索性
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性的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度拓宽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
如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是最大的?
在经历了猜测、推断、验证之后,吴老师再提出有什么方法让乙、丙的面积和甲一样大?再次把三种基本不同的面积进行沟通。
总之,在复习课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整理、归纳、应用、评价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最后想说一小小的建议,因为复习课除了要理清各个知识点,形成系统网络外,页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帮助,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要除以2,吴老师在整理时让学生多次强调除以2原因。
当学生提出两个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时,就非常需要指导,除了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外,还要利用图形把刚才的说法进行矫正,让全班同学都明白这些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