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样例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国家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国家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2.熟悉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3.掌握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4.培养对国家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国家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2.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3.如何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以及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2.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的技能。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以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2)讲解国家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约15分钟)通过学生对国家地理学的理解,讲解国家地理学的定义和学科范围,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他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和想法。

(3)探究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约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如中国的地理特征是多山多河,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等。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查找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了解。

(4)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约3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使用地图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提供实际地图和地理工具供学生使用。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行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的实践操作。

(5)总结归纳(约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操作地理工具的熟练度等;2.学生提交的相关作业,如查找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的报告等;3.学生的课后反馈,如课程体会和对学习目标的理解等。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一、课程概述《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化工原理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了解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能够运用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化工原理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3. 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4. 化工传热传质的基本理论;5. 化工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课程安排如下:第1-2周: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3-4周:化工原理在化工工程中的应用第5-6周:化工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第7-8周:化工传热传质的基本理论第9-10周:化工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在理论课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了解化工原理的实际应用。

2.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表、实验过程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考核:包括作业、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化工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4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材,如《化工原理导论》等。

2. 实验设备: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实验室实验,确保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表、实验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验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化工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样例

教学设计方案样例

教学设计方案样例一、教学背景分析音乐是学生们喜爱的一门艺术课程,通过音乐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情感表达能力以及创造力。

在音乐教学中,了解乐器的构造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本次音乐课将引入乐器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乐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简单了解乐器的基本构造,掌握一定的乐器制作技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学科能力与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1.乐器的构造原理和制作过程。

2.学生动手制作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3.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确定制作的乐器种类和材料,如简易口琴、鼓等。

2.准备相关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纸等。

3.教师准备相关乐器制作示范和制作步骤的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乐器的美妙声音,并引发学生对乐器制作的兴趣。

2.知识传授(1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常见乐器的构造和制作原理,重点介绍简易口琴和鼓的制作过程。

并进行简单的解释和示范。

3.学生自主制作(3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所需材料和工具。

教师在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乐器的制作。

4.制作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乐器,并演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他们的制作进行评价和欣赏。

5.总结提升(15分钟)学生和教师共同回顾整个制作过程,学生讲述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将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技巧进行梳理和总结。

六、板书设计乐器的构造和制作过程七、教学反思通过此次乐器制作活动,学生们在动手制作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协调,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制作乐器,学生们对乐器的构造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亲自制作和演奏,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欲望。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本科教学设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经历。

它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科教学设计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这包括提供广泛的学科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围绕学科核心知识和前沿研究展开。

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拓展学习三大部分。

理论教学着重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践教学则通过实验、实习、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拓展学习则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竞赛、社会活动等,以丰富学习体验和提升个人能力。

三、教学方法现代本科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外,还广泛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评估方式多样化,包括考试、作业、报告、项目成果等。

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进步。

五、教学支持为了保障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高校通常提供一系列教学支持服务。

这包括完善的教学设施、丰富的教学资源、专业的教师发展培训、以及有效的学生辅导和咨询等。

这些支持服务有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一、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环境、制定营销策略和实施营销计划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创新思维等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市场营销学基础知识:包括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组合(4P理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等;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微观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以及SWOT 分析等;营销策略制定: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营销计划实施与管理:包括营销组织设计、营销预算制定、营销控制与评价等。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本教学设计样例适用于各级各类 学校的教师、教育机构的培训师、
在线教育平台的内容开发者等。
适用场景
本教学设计样例可应用于课堂教学、 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 场景。
适用课程
本教学设计样例适用于各类课程, 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课程、数学课程、 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艺术课 程等。
02
教学内容设计
01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
02 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符合学习者的 认知水平和兴趣
03 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和难易程度进行排列和 组合
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习 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评估结果分析析,提炼出教学设计在各方面的表 现和存在的问题。
结果反馈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了解教学设计的优缺点 及改进方向。
教学设计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设计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和学生学习体验。
经验总结
对本次评估进行经验总结,为今后类似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标可操作可评价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便于教 师和学生了解学习成果。
目标与课程标准一致
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保持一致,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内容优化原则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 冗余和重复。
整合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 教辅、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原则
学生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展开,充分发挥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2. 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2.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
2. 提出问题
3. 展示示范
4. 练习
5. 总结与评价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
1. 第一节课
2. 第二节课
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
2. 教学反思
案例: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 难点: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2. 教学手段:PPT、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安排:
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并提出问题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展示示范:利用实验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总结规律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过程时间安排:
1. 第一节课:导入和提出问题,展示示范
2. 第二节课:学生练习和总结评价
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讨论来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经济学教学设计样例

经济学教学设计样例

经济学教学设计样例一、教学背景介绍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以研究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为核心,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理解现实经济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经济学教学设计样例为例,介绍如何设计一节有效的经济学课程,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刻理解。

二、课程目标设定本节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分析市场的运作。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及其与市场均衡的关系;2. 掌握价格的影响因素,包括替代品、补充品和市场预期等;3. 能够使用供求模型分析市场价格的变动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活动设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采用了一系列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1. 讲座(30分钟)首先,教师将通过讲座的形式介绍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市场均衡的原理。

着重解释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并通过图表和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参与讨论。

2. 小组讨论(20分钟)接下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将会获得一个具体的市场案例,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利用供求模型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给出一个汽车市场的案例,让学生考虑汽车价格上升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小组成员需要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 案例分析(40分钟)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运用所学的供求模型和相关概念分析实际市场的情况。

教师可提供多个经济案例,如市场价格波动、政府政策调整等,鼓励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就市场的变动和经济效果给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及时给予引导和补充。

四、评估方法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升,本节课程将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表现和案例分析大作业。

1. 课堂回答问题(10%)在课堂上,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对其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回答。

2. 小组讨论的表现(20%)对于小组讨论的表现,教师将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主动参与、合作、讨论质量等因素进行评估。

2024年度《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样例

2024年度《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样例

掌握内科护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 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内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变化复杂,对护理人员 的专业要求较高。
2024/2/2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 原则及护理要点。
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 优质的护理服务。
能够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
2024/2/2
提供自主学习方法指导
教授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如如何制定学习计 划、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忆知识点等。
定期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定期检查 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 导。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3
14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2024/2/2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模拟真实医疗场景,增强 实践体验。
情景模拟
设计典型病例情景,如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让 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对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炼经验 教训,提高临床应对能力。
6
教材选用及理由
2024/2/2
01
选用《内科护理学》作为主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涵 盖了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
02
教材编排合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适合护理专业学生的
学习需求。
辅助使用其他内科护理学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络资源,以丰富
03
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视野。
7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2024/2/2Biblioteka 2024/2/213

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模板

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模板

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模板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模板1. 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填写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填写课程编号)- 学时:(填写学时)- 学分:(填写学分)- 适用对象:(填写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填写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填写课程简介)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列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 技能目标:(列出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 情感目标:(列出对学生情感培养的目标)3. 教学内容- (填写教学内容1)- (填写教学内容2)- (填写教学内容3)- (填写教学内容4)- (填写教学内容5)4. 教学方法- (填写教学方法1)- (填写教学方法2)- (填写教学方法3)- (填写教学方法4)- (填写教学方法5)5. 教学资源- (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6. 教学进度安排- 第1节课:(填写教学内容及活动)- 第2节课:(填写教学内容及活动)- ......- 第n节课:(填写教学内容及活动)7. 教学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填写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 评估标准:(列出评估标准,如知识点、技能、表达能力等)- 反馈方式:(填写反馈方式,如口头反馈、书面反馈等)- 反馈时机:(填写反馈时机,如每节课结束后、每个阶段结束后等)8. 教学改进措施- (填写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填写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填写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 参考资料- (列出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等)以上是一流课程教学设计的样例模板,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设计样例

教学设计样例

附件2: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的教学设计样例一、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框架设计,力图将围绕重难点解决的课时教学目标分解在各环节中,将重难点解决策略通过学习活动显现出来,并辅以有效的评价或作业。

《第二章 整式加减》复习指南学号: 姓名:【要点检索】1.通过回顾反思,弄清本章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能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网略图;2.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整式有关概念,能分清具体式子是否是单项式、多项式及整式,能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方法导航】一、我回顾,我整理(5分钟内完成)(一)本章为我们介绍了以下知识,请列举并阐述其定义或内容 1.八个概念: 2.三种方法: 3.两种思想:(二)请你根据本章知识要点,在下列网络图的空白处填上适当内容,感受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可另行构建)二、我练习,我闯关(一)闯关练习(8分钟内完成1-8题,同桌之间相互批阅)1.在式子: a 3 , x-y 2 ,- 12 y 2,1-x-5xy 2,-x ,a 2 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为什么?单项式有: 多项式有: 整式有:【联想】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a 3 的系数是( ),次数是( );- 12 y 2的系数是( ),次数是( ); -x 的系数是( ),次数是( ).3. x-y 2 的项是( ),次数是( );1-x-5xy 2的项是( ),次数是( ),是( )次( )项式。

【反思】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项式的项和次数的概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组式子是同类项( )(1)4abc 与 4ab ; (2) -5m 2n 3与2n 3m 2 ;(3) -0.3 x 2y 与y 2x ; (4)5x 2y 与-5 x 2y A.(1)(2) B.(3)(4) C.(1)(3) D.(2)(4) 5.下列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A . 3xy – 4 xy – xy = - xy B. 0.8ab 3 - a 3 b+0.2ab 3=0C.-5 y x 2+2x 2y+3x 2y =0D.3x 2-3y 2-x 2=-x2【反思】判断同类项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并同类项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 .+(x -3)= x -3 B. -(x -3)= x -3C. x -(-y -z+1)= x+y-z+1D. m-(-n+q)= m+n-q 【反思】去括号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

国家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

国家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以下是一个国家一流课程教学设计样例,供参考:课程名称:现代汉语学科门类:语言文学适用对象:高中学生总学时数:64学时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特点,构建系统的语言学框架;2.熟练掌握常用词汇和基本语法规则,为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奠定基础;3.提升运用现代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和写作的能力,提高语言应用技巧。

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汉字与拼音第一课: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讲述汉字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认识汉字的历史价值。

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分类:讲解汉字的构造方法,如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等,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分类。

声调和拼音的基本知识:介绍汉语拼音方案,解析声调规律,让学生熟悉拼音系统。

第二课:常用汉字的认知和书写练习: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汉字,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拼音的发音和组合规则:深入剖析拼音的发音原理,让学生熟练运用拼音进行词汇拼写。

第三课: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训练: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二单元:词语和句子第四课:常用词的认知和用法:解析日常生活中高频词汇的用法和搭配,使学生熟练运用词汇。

词义辨析和搭配技巧:讲解词义的区别和词语搭配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精准度。

第五课:句子成分的认知和分析:介绍句子成分的概念和作用,教导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结构。

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的语法规则:讲解不同类型句子的语法规则,使学生掌握句子的构造方法。

第六课: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训练:通过阅读材料,巩固所学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单元:口语交际和文化传承第七课:日常生活交际用语和文化习俗的介绍:学习日常交际中的实用口语,了解我国的文化习俗。

口语表达的技巧和礼仪规范:教授口语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遵循礼仪规范进行交流。

第八课: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性符号及其意义:探讨中国文化传统的代表性符号,如汉字、成语、传统节日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意义。

教学设计样例(精品)

教学设计样例(精品)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教学方法具体有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协作法。在引
入新课中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在黑板上展示汽车雨刷机构学生自制实物模型,播 放并联机床、工业机器人视频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在学习平面四杆机构曲 柄存在条件环节中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协作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 论;在课堂练习中采用练习法,分析如何判断机构类型;在如何判断四杆机构类型 环节,采用启发引导法,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产生联想,深化理解记忆。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科目
机械原理
课时
40 分钟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理念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
教学对象 设计者
机械专业
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 差异。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要 改变以往的学生观,用赏识和发现的目光去看待学生,改变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 生的标准,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只要我们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解题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 体,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手段,能力提高为目的。突出了启发、引导、动手实践 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通过课件动态与实物演示,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铰链 四杆机构的类型判别并能进行简单制作;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 动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能分析归纳出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学会判断平面四 杆机构的类型。通过平面四杆机构类型、判断方法的演示及讨论,提高分析、判断、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目标: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

本科教学设计样例
一、课程名称:现代软件工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技术;
3. 能够运用各种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进行实际项目开发;
4. 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教学安排:
1. 课程时间:每周2学时,共16周;
2. 授课方式: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
3. 课程内容:
- 软件工程概述
- 软件需求分析
- 软件设计与架构
- 软件编码与测试
- 软件项目管理
- 软件质量保障
- 软件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四、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20%;
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项目成果展示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方法:
1. 理论课采用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实践课通过分组项目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软件开发竞赛和实际项目,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软件工程导论》、《敏捷软件开发》等;
2. 软件工具:Eclipse、Visual Studio、Git等;
3. 实验室设施:配备项目开发所需的软硬件设备。

七、教学成果:
经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和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本科教学设计样例,通过以上安排,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样例说明一、引言(200字)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乌合之众》一书为例,通过设计思政课程教学,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课程背景(200字)《乌合之众》是古斯塔夫·勒庞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对大众心理学的描述,揭示了大众情绪和集群心态对社会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信息爆炸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容易受到集体情绪的影响,容易陷入群体思维。

因此,通过对《乌合之众》的研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提高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目标(200字)1.了解《乌合之众》的核心概念和作者的观点;2.分析当代社会中的集体思维现象;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200字)1.引入: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展示集体思维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群体心理的思考;3.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为小组,让学生就书中的案例进行讨论,探讨集体思维现象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集体思维的利与弊,并引导他们提出个人观点和思考方式;5.个人思考和总结: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小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200字)1.讲授法:通过讲解《乌合之众》的核心概念和作者的观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书中的内容;2.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书中的概念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4.写作总结:通过写作,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评价方式(200字)1.小组讨论评分: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2.案例分析报告评分: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报告中对集体思维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能力;3.写作小结评分:评估学生在写作小结中的思考和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教学设计(万能模板)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制定一系列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的过程。

它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万能的教学设计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一、背景信息在教学设计中,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并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背景信息,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参考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背景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

教学评价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观察记录等。

六、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思考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希望本文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实践课教学设计样例(3篇)

实践课教学设计样例(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2)掌握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方法;(3)能够运用溶解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性;(2)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方法;(2)运用溶解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教学难点:(1)正确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溶解性的问题?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二)探究活动1. 实验材料:食盐、蔗糖、淀粉、硫酸铜、水、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步骤:(1)将食盐、蔗糖、淀粉、硫酸铜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2)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3)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实验现象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食盐、蔗糖在水中易溶解;(2)淀粉在水中不易溶解;(3)硫酸铜在水中溶解,溶液呈蓝色。

2.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总结: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受物质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应用与拓展1. 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溶解性有关?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如:洗衣服时,先用水浸泡衣物,使污渍溶解;制糖时,需要将糖溶解在水中等。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查找资料,了解生活中其他与溶解性有关的现象。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是一门旨在系统性地介绍化工原理的课程。

通过深入的理论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工原理的扎实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热力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3. 能够应用化工原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2) 化工热力学;(3) 化工动力学;(4) 化工传质过程;(5) 化工反应工程基础;(6) 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2. 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系统性地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引导学生建立牢固的理论基础;(2) 实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 实验操作: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观察和实践,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就特定的化工原理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1. 日常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等;2. 作业与实验报告: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价;3.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笔试、实验操作等形式的考核;4.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化工原理相关的课程设计,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部分: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程设置如下:1. 第一章:化工原理基本概念2. 第二章:化工热力学3. 第三章:化工动力学4. 第四章:化工传质过程5. 第五章:化工反应工程基础6. 第六章:化工流程模拟与优化第六部分:总结《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旨在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安排,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核心概念和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

化工原理教学设计样例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2. 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3. 流体力学和传质传热;4. 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1. 引入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解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平衡关系;2.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讲解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4.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不同反应速率的反应实验,并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课时,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1. 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2. 讲解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如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计算;3.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计算练习;4.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在化工过程中的实际意义和限制。

第三课时,流体力学和传质传热。

1. 介绍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流体的性质、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2. 讲解传质传热的基本概念和机制,包括扩散、对流和传热方式;3. 进行实验演示,观察不同传质传热现象,并讨论影响传质传热的因素;4. 引导学生思考流体力学和传质传热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和优化方法。

第四课时,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

1. 介绍反应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包括反应器的选择和设计;2. 讲解分离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蒸馏、萃取和结晶等;3. 给出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的计算练习;4.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在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挑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与他人讨论的能力;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化工原理的理解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和问题,评估学生对化工原理的掌握程度;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康建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说明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方面1.通过检测植物周围气体成分及热量是否改变,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等内在变化,增进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2.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创设多重问题情境,初步形成科学思辨与表达能力,初步学会推理与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碳-氧平衡为出发点,关注和反思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生的重大影响。

2.基于实验与问题的探究,初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

(二)教学难点:对呼吸作用三组实验现象的准确分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结合人类已有的科学认识,推测出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实质。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思想,紧紧围绕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揭示呼吸作用的实质与普适性。

其普适性是指两个方面,一是发生于所有的活细胞中,二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然后结合此前所学的光合作用,从生物圈的角度探讨碳—氧平衡。

总之,本课以实验为依托,以生活与环境事件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与探讨契机,力促学生加强对“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实质”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重要影响”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

总体教学进程设计为:从探讨绿色植物存在呼吸作用到认识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再上升到生物圈的高度认识碳—氧平衡,最后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反思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一)教学器材:实验所需仪器和材料,并按要求设置完毕。

如果用豆苗或玉米苗做生物材料,宜提前2~3周萌发相应的种子。

(二)教学课件:用PowerPoint制作和呈现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以及动画等。

五、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导入[引言]王先生酷爱花卉,因此在他的居室内,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内都布置了各色花卉,有平台摆放的,还有空中垂吊的,一眼望去,一片绿意中花色纷繁,真是好不惬意。

王先生认为,这些植物可以吸附灰尘,释放氧气,既更新了空气,又美化了室内环境,可谓两全其美。

同学们,你们认为王先生的想法和做法对不对呢?[提问]要想正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再学习一些知识才可以。

其实,植物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存在另外一种作用,即呼吸作用。

那么,呼吸作用在植物体上是怎联系刚刚学过的光合作用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新的问题。

学生的观点可能不一致,也有的同学可能未置可否,感到疑惑。

将教材中的篇首内容具体化,更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有条件,可向学生展示居室布满花卉情景的幻灯片。

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并由此引出实么表现的呢?呼吸作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是相同的吗?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不同呢?验。

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实验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解释]说明实验一的对照装置。

实验材料分别于上课前一、两天放到两个暖水瓶中(先在暖瓶的下半部装入泡沫碎块,既节约生物材料,又可延缓发酵),记录初始温度值。

经过了一昼夜以上时间的放置,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目前所显示的温度。

[演示]由学生代表配合,以巡视方式向学生们展示。

[提问]两种温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概括]科学实验证明,这些热量来自有机物,更具体地说,萌发种子中的有机物发生了变化,释放出能量,一部分能量用于萌发,另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向外观察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分析实验结果,思考后讨论。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热量,而死的种子不能释放出热量。

每组实验所用的生物材料均为“活的”与“死的”进行对照。

引导学生辨析实验过程。

实验二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成对照实验,使之逻辑严谨,易于学生理解。

实验二: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散发,由于这些热量聚集在暖水瓶中,被我们用温度计给测量出来了。

[提问]伴随着这种能量的产生,细胞中的有机物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解释]说明实验二的对照装置。

实验材料(准备新鲜的菜叶两份,其中一份烘干或沸水处理后用作对照)于一昼夜前放到广口瓶中,塞上双孔胶塞,放置于遮光处,石灰水也一并配制好。

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

[演示]检验实验结果,将实验后的两支含石灰水的试管并排,以巡视方式向学生们展示。

[讲述]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

因此,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足量的二氧化碳存在。

[提问]通过这组实验,我们发现两带着新问题,进一步探究。

观察教师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个试管中的石灰水状态有明显的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概括]二氧化碳在种子中怎么产生的呢?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种子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在分解时,不仅产生了二氧化碳,而且还产生了水。

[提问]为什么这套实验装置在上课前要一直放在遮光处呢?[提问]既然植物在这种情况下,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它们是否也存在着类似动物呼吸那样要吸收氧气呢?[解释]实验材料(用新鲜的菜叶两份,其中一份烘干或用沸点处理用作对照)在上课的前一天放到甲、乙广口瓶中,然后放置于遮光处。

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先思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产生了二氧化碳。

联系光合作用的知识,结合本次实验的目的,达成共识: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本实验结果的干扰。

针对新问题,继续探究。

实验三: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归纳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实质。

列举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活动。

伸入每组的广口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演示]由学生代表配合,托住瓶底举至适宜高度,教师作演示实验。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两个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这种对比说明了什么?[提问]根据三组实验的分析结果,大家能不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过程?[概括]细胞通过呼吸作用获得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是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需要能量,因此,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短时间的缺氧,细胞中的有机物也能分解并释放能量,但是分解得不彻底,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因此这种有机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先思考,后讨论。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用语言描述和“公式”两种形式表达呼吸作用的过程。

介绍有机物另一种分解形式,使学生了解相对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但最好点到为止,不宜提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物的分解形式通常是一种临时的能量补充方式。

[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细胞中“能量转换器”的知识,并考虑,呼吸作用主要在细胞的什么部位进行?[提问]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吗?[提问]植物在白天是否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呢?[提问]植物在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为什么总的结果依然表现为向外释放氧气呢?[回顾]既然我们已经懂得植物也存在呼吸作用,那么在刚上课时,老师提的关于王先生居室内养花的问题,大家说一说,应该给他怎样的科学建议?答出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内发生。

答出呼吸作用能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中。

答出呼吸作用的发生与光线无关。

答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显著高于自身的呼吸作用。

经探讨达成共识:居室内,只能适量养花。

其中卧室若要养花,摆放1-2盆花卉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正确认识呼吸作用。

与授课导入相呼应。

[讲述]由于连日大雨,有块地处低洼地带的玉米田被水浸泡了,浸泡的高度约有40厘米左右,而玉米植株已经长了1米高了,整体看上去,这些玉米植株就像长在水田里。

农田主人认为,反正庄稼生长需要水,被浸泡也没关系,因此没有采取排水措施。

但是,过了一周后,人们发现这些玉米植株的叶子却在萎蔫……这是为什么?[提问]在农业生产、果蔬保鲜、花卉栽培等方面,请说出人类利用植物呼吸作用的例子。

即可(仙人掌科、石蒜科等花卉可适量放宽)。

思考和探讨后找出原因:玉米植物的根也要进行呼吸作用,如果它们的根长期浸在水中,就会导致氧气缺乏,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最终根部开始溃烂,严重影响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从而导致玉米植株出现病症,甚至死亡。

列举相关事例。

创设问题情境。

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

呼吸作用[提问]回忆“食物链中有机物和能启发学生得出:这些此处不宜说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量的传递”知识,想一想,除了植物,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是如何获得能量的。

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及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成“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这是因为,病毒这类特殊生物自身没有呼吸作用,其生活能量由宿主细胞提供。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讲述]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功能,对生物圈的二氧化碳与氧气保持相对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伊始,大量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多,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表现为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北极冰川融化等等……这种情况如果不引起我们人类的警觉,那么最终大自然送给我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情感。

综合地说,可“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重要影响”是初中生物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本课从维护碳—氧平衡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的“礼物”是全人类的葬礼。

作为最有智慧的物种,我们有没有能力解决这种巨大的危机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护绿与低碳方面应该怎么做呢?[评价]对学生们表现出的正确观点与科学价值观予以肯定。

[讲述]鉴于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正在为人类明天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努力。

在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集中体现了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全人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个人行为:节水节电,节省用纸,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爱护花草树木,义务植树等等。

宣传活动:每人办一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手抄报进行展览;举办“倡导低碳生活,争做护绿天使”主题班会;通过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护绿”的倡使学生认同低碳生活的重要价值,形成保护环境的迫切感与使命感。

宣传主题可根据实际自拟,要求鲜明灵动,感召力强,例如“北极的呼唤”,“拯救地球村”等。

类的共同诉求。

虽然世界各国在低碳、减排方面还不能完全达成一致,但是一场“低碳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议。

授课总结[回顾]请简要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同时可以表达你要强调的知识点或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