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_于晨龙
(完整版)简述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
![(完整版)简述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bfe5ff4783e0912a3162a6d.png)
简述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一.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利用起步早,已经历了大约15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验成熟。
(一)欧美等国城市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始于建设地铁并大力发展城市地铁(二)第二世界大战中,战略轰炸成为战争的重要样式,巨大的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各交战国充分认识加强民防建设,修建地下防护设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城市注重立体开发,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功能四通八达的地下城从地铁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地下综合体,再到地下城,形成与地下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人流疏散休闲购物工程。
市政设施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
公共建筑转向地下发展:如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以及体育馆、音乐厅、大型实验室等文化体育教育设施。
地下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质量,防灾措施以及运营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四)值得参考借鉴的国家事例各个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有的特色。
了解其特色和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日本的经验作法、特点国土狭小,城市用地紧张,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虽比北欧等国起步晚,但是地下街道、地下车站、地下铁道、地下商场、地下共同沟的建设规模,成熟程度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地下街建设规模大,抗灾能力强。
日本的地下共同沟建设经验成熟,建设数量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
瑞典的经验作法、特点地质条件良好,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地区,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民防工程的结合,实现平战兼容是其突出特点。
在地下空间利用方面,除了住宅的地下室及城市设施外,利用坚固的岩石洞穴建设城市构筑物,地下商城、地下街道、地铁隧道、公用设施沟、停车场、空调设施及地下的污水处理场,地下工厂、地下核电站、石油储罐、食品仓库及地下避难所等。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49c9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png)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公共设施的主要承载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应运而生,成为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范围不断扩大: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最初主要用于城市水、电、燃气等传统能源的输送,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范围已经不断扩大,涵盖了城市燃气、电信、给水、排水、供热、电力、交通、环保、信息通信等多种基础设施。
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和维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包括了无损检测技术、智能监控系统、管道材料的研发等方面。
3.发展不平衡: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建设相对滞后。
4.管线安全问题突出:由于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到多个基础设施的输送和维护,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城市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管线安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5.关注度逐渐增加: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进步和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逐渐完善。
二、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发展问题在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建设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建设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地区的标准相差较大,这给相关企业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困难。
2.安全风险增加: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安全风险逐渐增加,一些老旧的管线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需求,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对城市造成重大损失。
3.基础设施融合难度大:地下综合管线廊道涉及到多种基础设施的融合,但不同基础设施之间的融合难度较大,尤其是在维护和维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4.管线数据不完善:目前国内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的管线数据并不完善,一些城市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给相关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61b1af1a37f111f1855b21.png)
1. 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发展现状1.1.1 城市地下管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综合管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1958年在北京市某广场下建设约1.3km的综合管道,断面为方形,宽3.5~5.0m,高2.3~3.0m,埋深7.0~8.0m。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在上海动工兴建。
被称之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埋设在地面以下5~13米。
1978年,大同市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以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沟内设置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污水管道。
1985年,北京市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管廊,其中容纳服务于2栋公寓大楼、1栋商业大楼、1栋办公楼的公用管线,管廊内有电力、通讯、供热管。
1988年,天津新客站工程为穿越7股铁路线路建设了一条约为50m的地下综合管廊,内设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及动力控制线。
1991年,济南3号矿井工业场地地下综合管廊开始建设,至1993年底共完成1806m。
1994年,上海开始建设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
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km。
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组成。
电力室中央敷设给水管道,两侧设有支架,分别设电力和通讯电缆;燃气室为单独一空室,内敷设燃气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有排水、通风、照明、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火灾检测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氧气检测、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1997年,连云港建造西大堤地下综合管廊。
断面为梯形,构体北侧为挡浪板,南侧靠内海,设宽为40m的防撞墩,沟内高为1.5~1.7m,宽为1.7~2.4m,内设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1998年,天津在塘沽某小区内建造了410m的地下综合管廊,断面为矩形,宽为2.3m,高度为2.8m,内设采暖管道、热水管道、消防管道、中水管道等。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发展前景分析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发展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c2f60acfc789eb172dc8e6.png)
之后,东德的苏尔,哈利等城市也
开始了更大觃模的综合管廊建设。
德国汉堡共同沟(1893 年)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莫斯科共同沟(1933)
1933年,前苏联开始在莫斯科等大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到目前为止莫斯科的综合管廊长 度超过130公里。1933年,前苏联开始在莫斯科,列宁栺勒(也就是圣彼得堡),基辅等大城市 的道路建设时配套建设了综合管廊。发展至今,仅莫斯科的综合管廊长度就超过了130公里。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横滨MM21 综合管廊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东京日比谷
采用盾构开挖,在 大深度地下建设综合管
廊网络系统。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日本干线共同沟制度
城市化迚程推迚 生活管道需求增加 道路的重复挖掘 道路负面影响,交通拥堵
1963年「共同沟建设特別措斲 法(=共同沟法)」
共同沟成为了道路的附属设斲(道路 的一部分),日本全国正式迚入了共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1926年,日本在关东大地震以后的东京复 兴建设中,完成了包括九段阪在内的多处共长 1.8km的共同沟。日本共同沟的总体发展目标是要 在21丐纨初,在县政府所在地和地斱中心城市等 80个城市干线道路下建设约1100km的共同沟。
而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东京,已提出了利用深层地
下空间资源(地下50m),建设觃模更大的干线 共同沟网络体系的设想。
传统管线和综合管廊的对比
传统管线和综合管廊的对比
1、国外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历程
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
综合管廊已有180余年的发展历叱。
法国巴黎1832年就开始兴建 丐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综合廊内容 纳了自来水、通讯、电力、压缩空气 管道等市政公用管道。目前,巴黎已 建共同沟超过2100km,丏收容的管 线也越来越多。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ab222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4.png)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白旭峰;赵艳;展鹏飞【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探讨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1)碎片化规划,没有兼顾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道路轨道交通规划等方面需求,应遵循"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有序发展"的原则;(2)法规、规范不健全,各项配套的标准、规范还不完善,标准不高,有些规范过于教条,限制了管廊的设计;(3)管理混乱,分头管理与部门分管现象大量存在,收费经营管理不统一,应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保持整体性和系统性.需加强顶层设计,统一部署,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管理,从而推动地下综合管廊有序建设.【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3页(P959-961)【关键词】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作者】白旭峰;赵艳;展鹏飞【作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4;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0.3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集中敷设通信、供水、供热、电力、广播电视、燃气等管线的公共隧道[1],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施工与维护,是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和资源共享,可以很好的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管线事故频发、路面频繁开挖等问题,有利于城市空间集约化发展,如图1所示。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为共同沟、共同管道、综合管沟、综合管廊[2]。
自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诸多重要的引导性文件,住建部在36 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逐步提高全国建设综合管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情况,总结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建设情况和相关政策,对管廊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eb65e9301f69e3142329491.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城市用地问题将会面对很多挑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够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
综合管廊能够对城市环境和道路开挖问题上得到有效的解决。
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综合管廊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标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面临问题;解决措施1 引言根据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需求,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综合管廊能够将各个种类的市政管网进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的梳理。
我国综合管廊起步较晚,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趋势很快。
综合管廊的快速发展,也使得目前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以及综合管廊发展到目前为止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意见,希望能够对综合管廊以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2 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2.1 国外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1833年世界上第一条综合管廊在巴黎建成,综合管廊后来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地开始陆续地进行建设。
经过将近两个世纪的使用,其他国家经过很多成功的案例表明,建设综合管廊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西方国家已经探索出了建设综合管廊的成功的方法。
2.2 国内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1)国内现存管网规划起点不够高面临着维修困难、改造困难的现状;(2)强降雨时道路积水严重,排水不利;(3)排污管道及给水管道发生爆管事件频繁,影响正常生活;(4)公路开挖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交通。
3 我国综合管廊面临问题及应对措施3.1 规划建设问题及应对措施(1)任务繁重,人员短缺,人员水平不同。
我国综合管廊发展到目前,速度是很迅猛的。
设计的任务比较繁重,但是从事综合管廊设计的单位又很少,能够专业设计综合管廊的人员也是比较少,所以设计任务繁重,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综合管廊设计比较好的市政八大院也是正在培训新的入职人员从事综合管廊设计。
这些新的综合管廊设计人员也会促进综合管廊的快速发展。
(2)可依据的法律法规比较少。
浅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浅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https://img.taocdn.com/s3/m/a80ebc8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7f.png)
浅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的发展使得其地下管道也开始不断增多,无论是给排水管道还是有线电视等线路都会安置在城市的地下部分,这部分管道数量之大,如果不做好规划,将会变得十分混乱,对于城市的发展十分不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在这一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但其中仍存在问题需要被解决,部分城市在地下管廊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提出想要的策略以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建设与规划。
一、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19 世纪时期,某些发达国家就着手探究地下管廊,开始了初期性的建设。
从我国来看,建设综合式地下管廊的相关实践仍较少,经验也较欠缺。
在各大城市范围内,首都最早尝试了建设首个的综合性城市管廊,这条管廊敷设于天安门广场的地下。
到了20 世纪末,浦东新区也设置了综合式的现代化大型管廊,延长了地下管廊达到的总长度,这就代表了正式的地下管廊建设。
在这之后,其他城区也分别设置了规模较大的地下管廊,例如深圳、厦门和济南等。
然而从总体看,近些年建设的城市地下管廊并没能突显较大的改进。
究其根源,主要由于建设地下管廊的配套性法规仍没能完善,同时欠缺总体投资。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们也欠缺了针对于地下管廊的配套式建设技术,很难妥善协调建设中的多方矛盾。
若要建成大型的地下管廊,管线建设的相应部门很难真正予以配合,这是因为各部门都具备了本身的利益,很难加以妥善协调。
建设管廊的配套工程同时又表现出较强垄断性,若很难调和多方的利益那么将会干扰顺利的管廊建设进程。
此外,建造一条规模较大的城市综合管廊会耗费很多资金,然而与之相应的效益回收却显示了偏慢的特性。
综合地下管廊被视作公共物品,这类物品的特性为建设周期很长、回收利润很慢。
同时,各部门也很难划定这类公共物品相应的归属及权限。
从各部门来看,都没能明确建设管廊对于自身的价值所在。
政府缺乏了必要的协调,很难调动建设的热情。
受到这些阻碍,相关部门很不情愿投入资金用来建设更适用的地下管廊,因而也干扰到持久的建设进步。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e3f674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2.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发布时间:2022-05-27T03:07:10.27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2月第3期作者:黄泽政[导读] 市政地下管廊的主要用途是一种公共交通隧道,用于在城市地下建筑中安装地下管道。
我国的实际建设只是处黄泽政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14摘要:市政地下管廊的主要用途是一种公共交通隧道,用于在城市地下建筑中安装地下管道。
我国的实际建设只是处于初期准备阶段,如何有效实施城市地下管廊建设需要很多人及时关注。
建设城市管廊是促进城市居民工业现代化和技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
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充分利用现代城市的地下活动空间,对于不断优化现代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财产和生活质量,实现现代城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综合管廊的修建不仅可以解决此现象,还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使用率,满足城市绿色发展的需要。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现状1.缺乏专门针对综合管廊建设的规范。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标准的综合管廊规范,各专业管线入廊敷设的方式不一,尤其排水、燃气管线目前仍不建议同沟敷设。
以排水管网为例,因其管径过大,节点接口处理等要求较大的技术处理,实行同沟敷设对整个综合管廊将带来安全隐患。
2.建设技术不成熟。
虽然国外综合管廊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国情复杂,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并不能完全适应于我国,所以我国的当务之急就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范。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建设者们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规范内容进行不断地增减和修正。
3.缺乏完善的收费机制。
目前许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性,并纷纷着手启动相关的建设项目,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管廊收费机制,个别城市即使进行了收费尝试,但仅够维持基本的维护费,很难收回投资成本。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55f5d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4.png)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规划建设的各类地下综合管线(如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整合集中,一体化地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的地下空间通道系统。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交叉、重复和混乱的问题,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对于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内外出现了大量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交叉和冲突问题,传统地下管线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各国纷纷开始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可行性和优势。
在国内,广州市是我国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城市之一、1993年,广州市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该项目连通了城市的供水、排水、通信、燃气和电力等管线,并将其整合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随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探索。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和人口的逐渐增加,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国内各城市纷纷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超过200个,涵盖了供水、排水、供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多个领域,成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其中,北京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果,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使得城市地下管线实现了统一管理,管线的敷设和维护更加方便快捷。
国外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家之一、1988年,日本在东京市成立了地下综合管廊公司,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此后,东京市不断扩大地下综合管廊的规模和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管线的问题。
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也纷纷在一些大城市开展了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程。
然而,目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地下空间有限,地下综合管廊容量有限,建设难度大。
其次,各类管理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仍然存在问题,管廊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难以达到真正的一体化。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https://img.taocdn.com/s3/m/cdec900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5c.png)
法国巴黎1832综合管廊
第6页,共71页。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及发展状况
(1)国外 1)法国。巴黎拉德芳斯新区综合管廊,单仓,总长11千米。含电力、电
信、供热、制冷、给水等管道。
第7页,共71页。
后期运营管理采取道路管理者与各管线单位共同维护管理的模
式:综合管廊设施的日常维护由道路管理者(或道路管理者与
日本规定在以下情况必须建设综合管廊:在交通显著拥挤的道路上 ,地下管线施工将对道路交通产生严重干扰时,由建设部门指定建设综 合管廊;综合管廊建设可结合道路改造(按城市规划道路拓宽等)或地 下铁路建设,城市高速路等大规模工程建设同时进行。
第29页,共71页。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及发展状况
(2)国内
公里以下,且绝大部分仅为数公里长的分散区段。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建成并投运的综合管廊在1000公里左右。
第27页,共71页。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及发展状况
(1)国外
1)俄罗斯对综合管廊设置的规定
俄罗斯规定在以下情况必须建设综合管廊:在拥有大量现状或规 划地下管线的干道下面。在改建地下工程设施很发达的城市干道下面 。需要同时埋设给水管线、供热管线及大量电力电缆情况下。在没有 余地专供埋设管线,特别是铺设在刚性基础的干道下面时。在干道同 铁路的交叉处。
第25页,共71页。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及发展状况 (2)国内
7)珠海。珠海横琴综合管廊(干线型)。
第26页,共71页。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概述及发展状况 (2)国内
国内 情况
总体来看,国内综合管廊技Hale Waihona Puke 起步晚,建成规模小,管线种类少。仅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和经验借鉴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和经验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c69bf12af45b307e8719730.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和经验借鉴本文从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背景及其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意义、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历史及现状和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梳理和介绍,目的在于使相关方系统的了解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提升对管廊的认识水平。
一、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各种管线的布置方式多以直埋方式置于地下。
在扩能、改造、维修时,常常要对路面或者绿地进行破坏,不仅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而且给车辆、行人和附近居民造成不便。
每年因施工引发的管线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另外,在城市各类管网的管理模式上,则是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管线排布失序,以至于施工、维修中相互干扰、破坏;在不同管网之间存在着交替重复施工现象,由此出现了“昨天铺、今天修、明天改”和“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怪相。
同时,管理手段的落后造成管线档案缺失,信息难以共享,后续管线施工对已有地下管线情况了解不明,经常造成无谓的破坏,不但造成了无谓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城市带来了环境、交通等诸多影响。
埋设无序、管线混乱、事故频发的地下管线正变成中国城市无法逃离的梦魇。
因此,提升管线布置方式和转变管理模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要彻底解决城市地下管线问题,最科学的办法是修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综合管廊以铺设城市生命线设施,不但可以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以及对城市正常交通秩序的巨大冲击,并且可以改善城市景观。
中国城市地下管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城市地下管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720b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4.png)
中国城市地下管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内容概要:综合管廊作为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市供应、优化城市规划和市政管线间的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发展增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有效集约城市地下空间、优化城市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建设管廊长度和投资额也在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城市地下管廊的支持力度,在各级政府的稳步落实下,城市地下管廊投资额稳步提升,推动城市地下管廊建设长度持续增加。
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模式、隧道股份、伟星新材、中国建筑一、PPP模式应用比重持续提升,地方政府加快推动综合管廊建设进程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监测系统,并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计建设、统一管理,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助于提升城市安全保障和灾害应对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促进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据相关测算,25个试点城市5000余公里的高压架空线入廊,可以增加2800公顷可开发建设用地,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
我国城市地下管廊的建设,从195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下的第一条管廊开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978年以前,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相关设计单位编制混乱,我国地下管廊行业发展受阻,只在北京、上海等部分地区开展实验和施工。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冲突,导致管廊建设的推进受到阻力。
进入21世纪,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地下管廊行业相继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和赶超、创新阶段,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建设规模和水平上,逐渐超越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现阶段,我国地下管廊行业正处于有序推进阶段,政府部门相继出台各项政策,要求各地政府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更为合理的管廊规划,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推动我国城市地下管廊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综述[详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综述[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84932f653186bceb18e8bb0f.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综述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于晨龙张作慧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 K a i s e r -Wilhei米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 及哈利市(Halle 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DOI:10.16116/ki.jskj.2015.17.01250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智慧城市建设——西班牙.西班牙在1933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廊,1953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廊计划,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廊管道系统.经市政府官员调查结果发现,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路面开挖的次数大幅减少,路面塌陷与交通阻塞的现象也得以消除,道路寿命也比其他道路显著延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于是,综合管廊逐步得以推广.——美国.美国自1960年起,即开始了综合管廊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从技术、管理、城市发展及社会成本上看,建设综合管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 .1970年,美国在White Plains 市中心建设综合管廊,其它如大学校园内,军事机关或为特别目的而建设,但均不成系统网络,除了煤气管外,几乎所有管线均收容在综合管廊内.此外,美国具代表性的还有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并连接Astoria 和Hell Gate Generatio Plants 的隧道,该隧道长约1554米,收容有345KV 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干线,而阿拉斯加的 Fairbanks 和No米e 建设的综合管廊系统,是为防止自来水和污水受到冰冻,Faizhanks 系统长约有六个廊区,而No米e 系统是唯一将整个城市市区的供水和污水系统纳入综合管廊,沟体长约4022米.——英国.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的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日本.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始于1926年,为便于推广,他们把综合管廊的名字形象的称之为“共同沟”.东京关东大地震后,为东京都复兴计划鉴于地震灾害原因乃以试验方式设置了三处共同沟:九段阪综合管廊,位于人行道下净宽3米高2米、干管长度 27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涵构造;滨町金座街综合管廊,设于人行道下为电缆沟,只收容缆线类;东京后火车站至昭和街之综合管廊亦设于人行道下,净宽约3.3米,高约2.1米,收容电力、电信、自来水及瓦斯等管线,后停滞了相当一段时间.一直到1955年,由于汽车交通快速发展,积极新辟道路,埋设各类管线,为避免经常挖掘道路影响交通,于1959年又再度于东京都淀桥旧净水厂及新宿西口设置共同沟;1962年政府宣布禁止挖掘道路,并于1963年四月颁布共同沟特别措置法,订定建设经费的分摊办法,拟定长期的发展计划,自公布综合管廊专法后,首先在尼崎地区建设综合管廊889米,同时在全国各大都市拟定五年期的综合管廊连续建设计划,在1993~1997年为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高峰期,至1997年已完成干管446公里,较著名的有东京银座、青山、麻布、幕张副都心、横滨米21、多摩新市镇(设置垃圾输送管等地下综合管廊.其它各大城市,如大阪、京都、各古屋、冈山市等均大量地投入综合管廊的建设,至2001年日本全国已兴建超过600公里的综合管廊,在亚洲地区名列第一.迄今为止,日本是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其他国家.如瑞典、挪威、瑞士、波兰华沙、匈牙利、莱比锡、俄罗斯(前苏联等许多国家都建设有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并都有相应制定规划的计划.二、国内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规划——台湾地区.在台湾,综合管廊也叫“共同管道”.台湾地区近十年来,对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动不遗余力,成果丰硕.台湾地区自1980年代即开始研究评估综合管廊建设方案 ,1990年制定了“公共管线埋设拆迁问题处理方案”来积极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首先从立法方面进行研究,1992年委托中华道路协会进行共同管道法立法的研究,2000年5月30日通过立法程序,同年6月14日正式公布实施.颁布母法施行细则及建设综合管廊经费分摊办法及工程设计标准,并授权当地政府制订综合管廊的维护办法.至此台湾地区继日本之后成为亚洲具有综合管廊最完备法律基础的地区.台湾结合新建道路,新区开发、城市再开发、轨道交通系统、铁路地下化及其它重大工程优先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台北、高雄、台中等大城市已完成了系统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建成.此外,已完成建设的还包括新近施工中的台湾高速铁路沿线五大新站新市区的开发.到2002年,台湾综合管廊的建设已逾150公里,其累积的经验可供我国其它地区借鉴.——北京.地下综合管廊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一条综合管沟于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鉴于天安门在北京有政治的特殊地位,为了日后避免广场被开挖,建造了一条宽4米,高3米、埋深7—8米、长1公里的综合管沟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至1977年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米.——天津.1990年,天津市为解决新客站行人、管道与穿越多股铁道而兴建长50米,宽10米,高5米的隧道,同时拨出宽约2.5米的综合管廊,用于收容上下水道电力、电缆等管线,这是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型.——上海.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二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2006年底,上海的嘉定安亭新镇地区也建成了全长7.5公里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另外在松江新区也有一条长1公里,集所有管线于一体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此外,为推动上海世博园区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道路开挖带来的污染,提高管线运行使用的绝对安全,创造和谐美丽的园区环境,政府管理部门在园区内规划建设管线综合管廊,该管廊是目前国内系统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法规最完备、职能定位最明确的一条综合管廊,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世博园区综合管沟进行了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服务整个世博园区的骨架化综合管沟系统.——广州.2003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建成了全长17.4公里,51地下管廊篇断面尺寸为7米×2.8米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其它城市.除此以外,武汉、宁波、深圳、兰州、重庆等大中城市都在积极规划设计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决策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决心和信心.但十多年来,我国在对综合管廊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国外一百多年的历程,我国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建设技术、资金筹措、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设规模.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还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另外在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上,国外对如何满足城市各类管线的集中敷设技术研究已经很成熟,除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以外,还可以把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布设在内.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除了电力、通讯、自来水和热力管道外,其他城市管线基本还不能同时敷设在内,仅有的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中的煤气管道也是单独一室分开敷设的 .因此在综合功能的研究上,国内还有很长路要走.2、建设技术.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建设经验,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主要包括:(1规划技术.规划中相当重要的是准确地预测管线的未来需求量使地下综合管廊在规划寿命期内能满足服务区域内的管线需求,在推定未来需求量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城市的特性和发展的趋势.(2设计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有相关的设计规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目前国内相关规范还不完善,在实践中都是借鉴国外的技术.但是,由于在管线特性、施工技术、材料性能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各个国家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上还是得按照我国的现状特点,研究制定相关设计规范以实现对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的标准化管理.(3施工技术.在国外地下综合管廊的本体工程施工一般有明挖现浇法、明挖预制拼装法、盾构、顶管等,而从国内已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来看,多以明挖现浇法为主,因为该施工工法成本较低,虽然其对环境影响较大,但在新城区建设初期采取此工法障碍较小,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今后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广,施工工法也会趋于多样化,地下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下设施的相互影响也会加大,对施工控制也会逐渐提高要求,因此研究相关技术已成为了当务之急.(4信息化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生命线走廊,收容的管线种类多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管理与监控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包括对运行中的管线安全状况的监测,以及对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检测,避免内部环境因素对设备管线的影响及对工作人员的伤害,从已建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状况来看,国内在研究信息化监控方面与国际水平较接近,但也有差距.3、建设资金.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来源总体呈现政府投资为主,积极寻求多元化投资的特征.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带有公共产品性质,投资大、回收期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地下综合管廊投资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市场化运作模式.随着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模式的日益重视,伴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地下综合管廊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也将取得突破,BOT 、PPP 等融资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与国外成熟的综合管廊的融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4、管理模式.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国外对综合管廊设施的定位是社会公共产品,与城市道路、下水道、公园等公共设施处于同等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它的管理归属部门也有统一的规定.而相比国内,综合管廊的职能定位较模糊,更没有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建成后的综合管廊的归口管理也较混乱,从目前来看,有属于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 (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有属于政府管理部门的 (世博园区综合管廊,也有属于各开发公司管理的 (松江新城综合管廊等.因此,当前对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职能定位的研究上须加快脚步.C。
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8749aeb9d528ea81c779f3.png)
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宁勇来源:《价值工程》2018年第03期摘要:城市综合管廊可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升城市安全运转品质,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综合管廊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发展的对策。
Abstract: Urban utility tunnel can make full use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safety operation, improve the city'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silience,improve the urban traffic situation, create a harmonious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prehensive corrido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rban utility tunnel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 utility tunnel.关键词:综合管廊;现状;问题;对策Key words: urban utility tunnel;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3-0103-030 引言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的标志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37aeec4b14e852458fb57bc.png)
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十九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
自从1833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至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年来的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也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外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在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文/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aiser-Wilheim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所以1959年又在布白鲁他市兴建了300米的综合管廊用以收容瓦斯管和自来水管。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优秀范文五篇)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16ea4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b.png)
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发展现状研究1.国内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发展现状1.1.1城市地下管廊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城市地下空间不断被开发,综合管廊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我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1958年在北京市某广场下建设约1.3km的综合管道,断面为方形,宽3.5~5.0m,高2.3~3.0m,埋深7.0~8.0m。
1978年12月23日,宝钢在上海动工兴建。
被称之为宝钢生命线的电缆干线和支干管线大部分采用综合管廊方式敷设,埋设在地面以下5~13米。
1978年,大同市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以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沟内设置有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污水管道。
1985年,北京市建设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综合管廊,其中容纳服务于2栋公寓大楼、1栋商业大楼、1栋办公楼的公用管线,管廊内有电力、通讯、供热管。
1988年,天津新客站工程为穿越7股铁路线路建设了一条约为50m的地下综合管廊,内设雨水管道、给水管道及动力控制线。
1991年,济南3号矿井工业场地地下综合管廊开始建设,至1993年底共完成1806m。
1994年,上海开始建设浦东新区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
张杨路地下综合管廊位于浦东新区张杨路南北两侧人行道下,西起浦东南路,东至金桥路,全长11.125km。
沟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横断面形状为矩形,由电力室和燃气室两部分组成。
电力室中央敷设给水管道,两侧设有支架,分别设电力和通讯电缆;燃气室为单独一空室,内敷设燃气管道。
地下综合管廊还配备各种各样安全设施,有排水、通风、照明、通信广播、闭路电视监控、火灾检测报警、可燃气体检测报警、氧气检测、中央计算机数据采集与显示系统。
1997年,连云港建造西大堤地下综合管廊。
断面为梯形,构体北侧为挡浪板,南侧靠内海,设宽为40m的防撞墩,沟内高为1.5~1.7m,宽为1.7~2.4m,内设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及研究状况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及研究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18b7be7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7.png)
染严重 ◆ 结果:预制环保效益好
社会 ●预制施工快速,可迅速 回填、对社会经济影响小
●现浇: 开挖时间长,造成
效益 影响大 ◆ 结果: 预制施工社会效益 显著
对比结果: 预制综合管廊应作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首选施工工法。
不含土石方开挖,仅包括箱涵产品及施工服务的造价对比: 10公里以内: 预制超过现浇 >10公里: 预制低于现
沟体与沟内管道、管线地震 反应明显不同
6
2011
胡翔 薛伟辰
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整体结构受力性能 试验研究、接头受力性能试验
板内的普通钢筋应变较小, 接头满足平截面假定, 变形主
要由相对转动引起
4.研究状况
4.5 影响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地震响应的因素
2.主要考虑不同接触参数的 影响。在土体与结构相互作 1边 元 的 界 反5大..于主长界 对 影 自 应一线致要型和计响由明激地励考下无算。时显的结虑构限结当偏,非结自一单构边小致构由激励用的显著分滑析 移边条界件非中 将激一励致综地影,增合震响接不面大管响因触考廊应素瑞结行利波虑波构饱土和体接的触4结增响.考3为有于中用于面构大应.仅虑饱效考孔总,之的, 计增考行和应虑隙应间应算大虑波的力了水力变结大土效情法土的法有果小体应况由体作。所小,,
抗浮箱涵
6 结构设计
6.5 检查井设计
井盖 井圈 收口
调节圈
井室上部 井室下部
检查井分解示意图
检查井整体示意图
检查井应用效果图
6 投料口设计
6.6 投料口设计
投料口设计方案
管件通过地面投料 口进入管廊
管件落入投料口内 部运至管廊
6.研究展望
1
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的研究几乎没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对策》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d310e1f08a1284ac95043ba.png)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城市正常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列举了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中存在的法规不完善、规划设计不合理及管理协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综合管廊;发展现状;改进对策随着城市建筑规模和面积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城市地下管线日益增多,市政管理体制管理多头、交叉重复等问题不断出现,致使地下管线出现了无序挖掘、重复建设,管理难、整顿难等诸多问题,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期能为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借鉴。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管线大多是以地下直埋的方式布置。
这种方式虽然在城市地表以上节省了许多空间,但当扩张、改善、维修管线时,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周边车辆、行人和附近居民造成不便。
另外,城市各类管线在管理模式上主要是各自为政、互不通气,以至于施工、维修时互相干扰,在不同管网之间存在交替重复施工现象。
[1]这种管理落后的手段会造成管线档案缺失,信息难以共享,给环境、交通等带来诸多影响,更对后续施工造成经济负担。
埋设无序、管线混乱、事故频发的地下管线正是我国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彻底解决城市地下管线问题,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网敷设刻不容缓。
2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2.1国外综合管廊建设历程及现状。
综合管廊起源于法国,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202x年前后,巴黎规划出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迄今为止,巴黎建设综合管廊超过2100千米,是世界城市里程碑之首。
[2]日本是亚洲地区最早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国家,1926年修建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目前日本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高达1100千米,成为世界上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最完整的国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地下管廊篇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
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法国。
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
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
迄今为止,巴黎市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于晨龙 张作慧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
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
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 a i s e r -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
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
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
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 )及哈利市(Halle )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
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
DOI:10.16116/ki.jskj.2015.17.01250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智慧城市建设——西班牙。
西班牙在1933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廊,1953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廊计划,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廊管道系统。
经市政府官员调查结果发现,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路面开挖的次数大幅减少,路面塌陷与交通阻塞的现象也得以消除,道路寿命也比其他道路显著延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于是,综合管廊逐步得以推广。
——美国。
美国自1960年起,即开始了综合管廊的研究。
研究结果认为,从技术、管理、城市发展及社会成本上看,建设综合管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
1970年,美国在White Plains 市中心建设综合管廊,其它如大学校园内,军事机关或为特别目的而建设,但均不成系统网络,除了煤气管外,几乎所有管线均收容在综合管廊内。
此外,美国具代表性的还有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并连接Astoria 和Hell Gate Generatio Plants 的隧道,该隧道长约1554米,收容有345KV 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干线,而阿拉斯加的Fairbanks 和Nome 建设的综合管廊系统,是为防止自来水和污水受到冰冻,Faizhanks 系统长约有六个廊区,而Nome 系统是唯一将整个城市市区的供水和污水系统纳入综合管廊,沟体长约4022米。
——英国。
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的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
——日本。
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始于1926年,为便于推广,他们把综合管廊的名字形象的称之为“共同沟”。
东京关东大地震后,为东京都复兴计划鉴于地震灾害原因乃以试验方式设置了三处共同沟:九段阪综合管廊,位于人行道下净宽3米高2米、干管长度27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涵构造;滨町金座街综合管廊,设于人行道下为电缆沟,只收容缆线类;东京后火车站至昭和街之综合管廊亦设于人行道下,净宽约3.3米,高约2.1米,收容电力、电信、自来水及瓦斯等管线,后停滞了相当一段时间。
一直到1955年,由于汽车交通快速发展,积极新辟道路,埋设各类管线,为避免经常挖掘道路影响交通,于1959年又再度于东京都淀桥旧净水厂及新宿西口设置共同沟;1962年政府宣布禁止挖掘道路,并于1963年四月颁布共同沟特别措置法,订定建设经费的分摊办法,拟定长期的发展计划,自公布综合管廊专法后,首先在尼崎地区建设综合管廊889米,同时在全国各大都市拟定五年期的综合管廊连续建设计划,在1993~1997年为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高峰期,至1997年已完成干管446公里,较著名的有东京银座、青山、麻布、幕张副都心、横滨M21、多摩新市镇(设置垃圾输送管)等地下综合管廊。
其它各大城市,如大阪、京都、各古屋、冈山市等均大量地投入综合管廊的建设,至2001年日本全国已兴建超过600公里的综合管廊,在亚洲地区名列第一。
迄今为止,日本是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其他国家。
如瑞典、挪威、瑞士、波兰华沙、匈牙利、莱比锡、俄罗斯(前苏联)等许多国家都建设有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并都有相应制定规划的计划。
二、国内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规划——台湾地区。
在台湾,综合管廊也叫“共同管道”。
台湾地区近十年来,对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动不遗余力,成果丰硕。
台湾地区自1980年代即开始研究评估综合管廊建设方案,1990年制定了“公共管线埋设拆迁问题处理方案”来积极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首先从立法方面进行研究,1992年委托中华道路协会进行共同管道法立法的研究,2000年5月30日通过立法程序,同年6月14日正式公布实施。
2001年12月颁布母法施行细则及建设综合管廊经费分摊办法及工程设计标准,并授权当地政府制订综合管廊的维护办法。
至此台湾地区继日本之后成为亚洲具有综合管廊最完备法律基础的地区。
台湾结合新建道路,新区开发、城市再开发、轨道交通系统、铁路地下化及其它重大工程优先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台北、高雄、台中等大城市已完成了系统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建成。
此外,已完成建设的还包括新近施工中的台湾高速铁路沿线五大新站新市区的开发。
到2002年,台湾综合管廊的建设已逾150公里,其累积的经验可供我国其它地区借鉴。
——北京。
地下综合管廊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第一条综合管沟于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鉴于天安门在北京有政治的特殊地位,为了日后避免广场被开挖,建造了一条宽4米,高3米、埋深7—8米、长1公里的综合管沟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至1977年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米。
——天津。
1990年,天津市为解决新客站行人、管道与穿越多股铁道而兴建长50米,宽10米,高5米的隧道,同时拨出宽约2.5米的综合管廊,用于收容上下水道电力、电缆等管线,这是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型。
——上海。
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二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
2006年底,上海的嘉定安亭新镇地区也建成了全长7.5公里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另外在松江新区也有一条长1公里,集所有管线于一体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
此外,为推动上海世博园区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道路开挖带来的污染,提高管线运行使用的绝对安全,创造和谐美丽的园区环境,政府管理部门在园区内规划建设管线综合管廊,该管廊是目前国内系统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法规最完备、职能定位最明确的一条综合管廊,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世博园区综合管沟进行了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服务整个世博园区的骨架化综合管沟系统。
——广州。
2003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建成了全长17.4公里,51地下管廊篇断面尺寸为7米×2.8米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
——其它城市。
除此以外,武汉、宁波、深圳、兰州、重庆等大中城市都在积极规划设计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决策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决心和信心。
但十多年来,我国在对综合管廊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国外一百多年的历程,我国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建设技术、资金筹措、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设规模。
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还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另外在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上,国外对如何满足城市各类管线的集中敷设技术研究已经很成熟,除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以外,还可以把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布设在内。
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除了电力、通讯、自来水和热力管道外,其他城市管线基本还不能同时敷设在内,仅有的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中的煤气管道也是单独一室分开敷设的。
因此在综合功能的研究上,国内还有很长路要走。
2、建设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建设经验,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主要包括:(1)规划技术。
规划中相当重要的是准确地预测管线的未来需求量使地下综合管廊在规划寿命期内能满足服务区域内的管线需求,在推定未来需求量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城市的特性和发展的趋势。
(2)设计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有相关的设计规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目前国内相关规范还不完善,在实践中都是借鉴国外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