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作者:徐梦雅郭文慧尤海铭王佳琪沈露怡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14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中国作为世界上拥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在非遗的保护、宣传和传承方面却稍显薄弱。
而日本作为非遗项目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对于非遗的研究已经积累不少研究成果。
文章以杭州织锦和日本结城绸为代表,了解中日两国在非遗项目的异同点,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的方式,为中国非遗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宣传;保护;利用一、保护措施的比较研究(一)国家层面两国都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颁布了相关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的第三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等相关条例,可以得出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给予重视;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在保护、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上被赋予了相当的责任和任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保护工作,并且会对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根据日本《文化财保护法》,日本的文化财分为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文化财、纪念物、传统建筑物群等几类,其中无形文化财是指那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传统戏剧、音乐、工艺技术及其他无形文化成果。
故结城绸属于无形文化财。
《文化财保护法》规定了重要无形文化财及重要无形文化财之外的无形文化财的指定及其保持者或保持团体的认定、保存展示、记录档案的制作及经费等内容。
《文化财保护法》的认定对象:主要包括个别认定、综合认定和保护团体认定三种形式。
此法,同样表现日本对文化财产的重视、也鼓励了地方政府、地方公共团体、民间组织甚至个人参与保护。
对比两部法律,可发现明显差异点之一的在于《文化财保护法》里提及了“个别认证”。
对于无形文化财,为使其存在具体化,日本将无形文化财的体现者――该项技术的保有者(个人或团体)一并列入文化财而加以确认。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研究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和目的 (5)2.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概况 (6)2.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概述 (7)2.1.1 国外工业遗产定义与意义 (8)2.1.2 典型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经验 (10)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概述 (11)2.2.1 国内工业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 (12)2.2.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和特点 (13)3.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和策略 (15)3.1 由政府主导的保护模式 (16)3.2 社区参与的保护策略 (17)3.3 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 (18)3.4 法律和政策支持下的保护 (20)4.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和策略 (21)4.1 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 (22)4.2 采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济模式 (24)4.3 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遗产保护的策略 (25)4.4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的作用 (26)5.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比较 (28)5.1 保护理念和方法的对比 (29)5.2 政策支持与法律框架的比较 (30)5.3 技术和资金支持方面的差异 (31)5.4 保护实践中的挑战与策略的适用性 (33)6. 工业遗产保护的展望 (34)6.1 未来保护趋势和挑战 (35)6.2 创新性保护方法和技术的开发 (37)6.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8)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工业遗产在国内外保护观念、实际措施和政策层面的异同,通过历史背景、国际保护标准如《下塔吉尔公约》与国内法律框架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影响工业遗产保护深入程度的社会经济因素。
文章将阐述工业遗产保护概念的全球分布,其次梳理各国如何针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识别、分级分类以及保护等级制定相应策略。
围绕着遗产保护修复技术、公众参与、教育培训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本文档还关注于文化多样性和地方特定环境对工业遗产保护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图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指导如何更有效地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浅析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差异性
浅析中 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差异性
朱 鸿 飞
一
( 苏省 苏 州 市 文化 馆 2 5 () 江 10) O
2 法 国 。法 国文 化 部 下 设 文 化 遗 产 局 ,地 方 上 也 有 相 应 机 . 构 ,负 责调 查和 监 督文 化 遗产 的 现状 和 维护 情 况 。在法 国,文 化 部 决 定重 人 文化 遗产 的保护 工 作 ,但 具体 的 工作 由文化 部所 属 的 历 史 纪念 物 基金 会 、文 化 艺术 遗产 委 员会 、考 古调 查委 员会 等 文 化 团体 完成 。实 际 上 由法 国政 府 管 理 的重 点 文 化遗 产 不 足5 %, 近 一 半 的文 化遗 产 由市 级 部 门管 理 ,而半 数 为私 人 管理 ,如 巴黎 埃 菲尔 铁塔 。 3 意 大 利 。 意 大 利 政 府 专 门 没有 文 化 遗 产 部 , 并 在 保 护 和 . 管 理文 物 古迹 方 面摸 索 出 “ 人利 模 式 ” :政府 负 责保 护 ,私 人 意 或 企业 进 行 管理 和经 营 。这 种 模式 有 利 于调 动私 人和 企 业 的积 极 性 。 多年 来 ,意 大 利 在 遗 产 保 护 和 利 用 方 面 已经 形 成 了 独 特 的 “ 大利 模 式 ” ,即 由公共 部 门 负责 保护 古 迹 ,私 人和 企业 来 经 意 营管理 和利 用这 古迹 。 4 中 国。 中 国 对 于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护 工 作 是 刚 起 步 阶 . 段 ,各市 文 , 局 、文 化 局 下属 设 立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研 究中心 或 办 “ 各 国对 民 间文 化认定 方式 的 比较 对 民 间文 化 的认 定 ,是 制 订 民 间文 化 保 护 措 施 的第 一 步 , 公室 , 与文 物局 区 分管 理 ,但 是 绝大 部分 地 区没 有 形成 完 善 的行 是 万源 之 本 。走 在亚 洲 民间 文化 保 护前 列 的 日本 ,有 着近 一 百 多 政 机构 。 年 的保 护历 史 , 它在 最开 始 采用 的 是 “ 指定 式 ”的认 定 方法 ,通 上 述 前三 国 都是 对 于保 护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走 在先 驱 地位 的 , 过 政府 和专 家 的指 定 , 实行 的是 局 限于 某~ 个 时代 某 一种 风 格 的 但 是 ,我 们 也能 看 出 ,他们 没 有将 物质 文 化 和非 物质 文 化从 行政 “ 少数 精 品主 义 ”和 重 点保 护政 策 。这 样的 认 定方 式 ,好 处 在于 上 完全 剥 离 区分 管理 ,同 时 ,除 了 日本外 ,其他 两个 国家 ,还 发 在 资金 相对 匮 乏 的时代 ,能保 护 下 相对 重要 的民 间文 化 ;但 通过 动 了私 人 及 企业 力量 共 同介 入 管理 。对 照 发 达 国家对 r非物 质 文 时间 的 印证 其 弊端 已经逐 渐 的显 现 出来 。譬 如 一 、容 易 引起 价值 化 遗产 保护 机构 设 置 ,中 国也正 在逐 渐规 范 与科 学设立 。 判 断 的争议 ; 由于少 数专 家对 当时 民 间文化 价值 的评 估 ,确 立 了 三 、各 国针 对 非 物 质 文化 遗 产保 护 的传 承 与未 来 发 展 重 点保 护项 目,并 给予 政府 保 护 经 费 ,无形 中造 成 其他 民间文 化 的 比较 的 价值 贬低 。二 、未 受到 保护 的 民 间文 化 ,加剧 了其流 失 于 民间 1 韩 国 : 韩 国在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保 护传 承 中 ,做 了大 最宣 . 的速 度 。 传 工作 ,并 以商 业化 运 作促 使 非物 质文 化 遗产 的 传承 和 发展 。 比 而 欧美 等 发达 国家 ,在 民间 文化 的 认定 方式 上 采用 的是 “ 登 如 : 9 1 1 8 年韩 国政府 精 心组 织 ,举 办 了为 期 一 的人 型 民俗 活动 周 录 式 ”,就 是 将文 化遗 产 和 非物 质文 化 遗产 进行 注 册 、登 记 ,通 “ 民族 之风 —— 1 8 ”。广 播 、 电视 、报 纸 、杂 志等 各种 媒 体进 91 过 登录认 定 文化 遗 产和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的资 格 ,确 定它 们 的历 史 行 了 大 规 模 的 宣 传 , 许 多 优 秀 的 民族 民 间 民俗 艺 术 能人 脱 颖 『 文化 价值 ,用 一定 的法 律法 规 的条 例 加 以约 束 ,并 通过 大众 媒 体 出 。另 外一 方 面 ,韩 国政 府利 用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来促 进旅 游 业 的 公布 于众 ,进行 舆 论宣 传 ,提 高大 众 的保 护 意识 ,推动 文化 遗 产 发 展 , 同 时 通 过 现代 观 光 旅游 推动 非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保 护 和 发 和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的保 护 。 展 ,这 是韩 国旅游 文 化产 业 丌发 的主要 日标 。 中 国 , 是最 近 五 年 内 开 始 熏视 和 发 展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保 2 法 国 :法 国政府 通 过 设立 的 “ 化遗 产 日”极 大地 推 动和 . 文 护 ,由 于中 困地 人 ,涉 及 的非物 质 文化 领 域 、范 围众 多 ,而 发达 促 进 了欧洲 对 『 文化 遗产 和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工作 。 同时 力史 区域和 落 后地 区人们 的 文化 素养 不 一 , 因此单 一 的采 取 一种 认 定 法 国政府 还每 年确 “ 史文化遗产 保护 区 ”,采取 【 历史文 化遗 一 历 i : 方 法 ,都有弊端 。 因此 , 目前 中 国在 非物质 文化保 护方面 采取 的第 产 保护 区敞开 大门 ,使之成 为人们 了解 民族 历史与 文化 的窗 口。 阶段认 定法为 :在人文 经济较 发达地 区进行 试点模 板式 方法 ,先 在 法 国 “ 化 遗产 日”活 动 的影 响 文 V,欧洲 文 化遗 产保 护 活 组 织专家 学者针对 急剧濒 危 的文 化做 出保护 范本 ,推 广至 其他 区域 动 也 蓬勃 地 开展 了起来 。1 9 年 ,欧 洲 理事 会确 立 了 “ 洲文 化 91 欧 中去。第二 阶段采用 “ 录式 ”方法 ,发动 各相关机构 、组 织 、群 遗 产 日”, 同年 欧 洲其 他数 十 个 国家 陆 续举 办这 项活 动 ,现 在 , 登 众参 考范本进 行注册 、登记 、登录 、最后进 行认 定 。 4 多个 欧 洲 国家 每 年 都在 9 的第 三 个 周末 举 办 “ 0 月 文化 遗 产 日” 二 、各 国对 保护 非物 质 文化遗 产机 构设 置 的 比较 活 动 。仅 此 可见 ,法 国设立 的 “ 化遗 产 日”不 仪对 法 国 ,而 且 文 随着 人 类 文 明程度 的进步 ,国 际社 会越 来 越重 视 非物 质 文化 对 整个 欧 洲社 会 加 强历 史文 化遗 产 和 非物 质 文化 遗产 的保护 工作 遗 产保 护 的立 法工 作 , 同时设 立 专 门的 机构 ,以此 保护 本 国 的非 产 生 了多么 大 的影 响 。 物质 文化 遗产 。 3 意大 利 : 意大 利对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的 保 护 已成 为新 宠 , , 1 日本 。 日本 保 护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机 构 是 随 着 《 化 财 除 了 自然和 文 化景 观 遗产 之 外 ,意 大利 的 乡村 牛态 旅 游 、美 食文 . 文 保 护 法 》几 次大 的修 改 而逐 渐 完善 起 来 的 。在 国家 文化 厅 内设 置 化旅 游 也开 始 兴 旺起 来 。 比如意 大 利 的西 西里 傀儡 戏 被联 合 国教 “ 化财 保 护 审议会 ”。承 担 的 国宝 的指 定 与解 除 工作 直接 由文 科文 组 织确 立 为人 类 非物 质 文化 遗 产 ,在 西两 里 岛上 建立 木 偶剧 文 部大 臣来 决 定 ,其他 事 务性 工 作 由文化 厅 长 官决 定 。审 议会 负 责 场 ,配 以专 业 的舞 台灯 光 、 布景 ,木偶 艺人 专 门请 手 工精 湛 的工 为文 部大 臣和 文 化厅 长 官提 供 咨询 ,会 内设有 “ 彤文 化课 ”, 无 匠雕 刻 、着 色 、设 计木 偶 形 象 ,通 过表 现宏 伟 的 史诗 传 奇故 事 , 专 门负责 日本 传统 戏 曲的保 存 与振 兴工 作 。地 方政 府 同样 也 设 置 来 展 现 西西 里独 特 的傀 儡 戏 ,他 们 以家 族 的方式 代 代相 传 。 同时
国内外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比较分析
后代利益的考虑 , 可以说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最
早实践。 二 、 界 自然文 化遗产 资 源保 护与 开发 的现状 世
和经 验
等, 就明确地表明, 这一遗产在相 同类型、 相同地理 条件的所有 自然文化资源 中是具有突出价值 、 稀缺 程度很高的资源。它突出表现在景观的独特性和 无可替代性上 。( ) 2 遗产的不可逆性 、 非人工再造 和不可重现性 。遗 产资源 的不可逆性和非再造性 表明 , 自然文化遗产资 源只能采 取事前 预防行 对 动, 即保护 。资源一旦遭到破坏 , 要恢复其景观 的 原有面 目几乎是不可能 的, 事后补救和惩罚行动于 事无补。() 3不可改变其原有形态。自然文化遗产 资源与矿产、 土地和道路等资源的根本不同突出表 现在 : 了维护 遗 产 的真 实 性 和完 整 性 , 为 它们 是 不 能被改变原有形态 , 不能被加工改造 , 对它们使用 的前提是保持其原有状态 , 完好 无损地传给后代。 不可改变其原有形态 的特性表明, 自然文化遗产是 种保护性资源, 而不是开发性资源。 J ) 【( 胛
是 国家 的精神物品和精神产品, 它们记载着人类几 千年的文明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 具有强烈的象征意 义, 又是可供休 闲的载体 , 利用这些 资源可 以开展
旅游活动。随着经济 的发展 , 人类生活水平 的不断
提高 , 人们对于这种休闲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 同时 风景区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还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 它 们可作生物 、 生态 、 地理 、 地质、 园林 、 建筑 、 历史 、 文
外, 由于在 国家 公 园 系统 建 立 的 目的 中 , 达 了对 表
般意义的经济资源 。它是一 国乃至全世界的具有 唯一性 、 不可替代 、 不可再 生的特殊资源。除具有
生活性保护视域下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研究比较分析
生活性保护视域下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研究比较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饮食文化也逐渐成为国际间关注的焦点。
饮食类非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保护和传承饮食类非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由于饮食类非遗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国内外的饮食类非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旨在从生活性保护视域出发,对比分析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的研究现状、保护措施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国内外饮食类非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可以揭示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我国饮食类非遗的研究提供借鉴。
通过对国内外饮食类非遗保护措施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自的不足之处,为我国饮食类非遗保护提供改进的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饮食类非遗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可以为我国饮食类非遗保护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饮食类非遗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我国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1 饮食类非遗的概念和价值饮食类非遗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历史传承、技艺精湛、营养健康的食品制作技艺和饮食习惯。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丰富的食材选择、独特的烹饪方法、精美的菜肴摆盘、以及与饮食相关的习俗、礼仪等。
饮食类非遗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文化传承:饮食类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对饮食类非遗的研究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生态保护:饮食类非遗往往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农耕文化、渔猎文化等。
通过对饮食类非遗的研究,可以为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
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61姓名:刘杰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汲取国外成功的经验。
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从中归纳出其主要的经验,并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旨在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所借鉴,对历史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所启示。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与积累,国外有很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模式,尤其像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保护机制相对完备。
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研究和借鉴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保护落后,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恰恰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因此,国外的历史文化遗产概念首先是从保护城市建筑开始的。
尽管古城保护的思想很早就已出现,但是、一直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机制。
一、国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一)合理的投入机制国外历史文化遗产在资金投入上形成一套长效的机制,从而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持续充足的政府资金投入和社会的广泛参与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保证。
在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来源主要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志愿者)多方参与的运作机制。
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
美国对文化遗产的管理是国家公园制度。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手册》明确规定,国家公园是社会公益事业,根本不同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区,国家公园的保护经费由联邦政府拨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这样,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每年联邦政府拨给20亿美元保护经费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中意文化遗产保护之比较研究——以两国岩画为例
一
”
一
。
【 08年 1 月这里还建成了 “ 20 2 1 银川世界岩画
馆” ,集 中展示 了全世界 3 0个 国家 、2 0多个 岩画 0
、
两国岩 画事业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点的精彩内容。这是 目 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博 物馆 ,也是 中国唯一的一处岩画专题博物馆 ,展示
了 国 内外都 是不 多见 的 20 多 个 岩 画 点 的精 品 内 0
列入 《 世界遗产名录 》 的岩画遗址有 l 处 , 6 令人遗 色等多种病害威胁 。广西文物部门继完成花 山岩画 憾 的是 我 国还 没有 一处 岩 画遗址 人选 其 中。 目前 , 的总体保护规划后 ,已正式启动了由中国文化遗产 我 国已有 广西 宁 明花 山岩 画 、宁夏 贺 兰 山岩 画 、内 研究院负责 ,由地质岩溶学 、 地质测绘学 、 环境学 、 蒙古 阴山岩画等开展 了对世界 文化遗产 的申报工 文物保护学 、化学 、工程学等多方面专家共 同协作 作 。众所 周知 , 申报世 界遗 产 是一 项涉 及 面广 、持 和参与的花山岩画维修工程。p
1 .我 国岩 画事 业的 回顾 及 现状 发 现 了岩 画遗址 ,而且 也是 世界 上最 早记 录 岩 画的
我 国 的岩 画 资源非 常丰 富 , 目前 已在 2 省 区 容 。 3个
已人选 《 中国世界 到 2 1 尽 0 0年 8月 ,全 世 界被 花 山岩 画 ,正 面 临着风 化脱 落 、岩 壁开 裂 、颜 料褪
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与开发比较研究
一、文化线路遗产特性及类型线性文化遗产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带状或线形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群,通常是出于特定目的而形成的一条纽带,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
线性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大多代表了早期人类的活动或运动路线;资源丰富、种类多样,涉及到沿线区域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线路长,涉及范围广、维度多、尺度大,多为跨行政区域、跨流域、跨国的线路;具有动态性特质,承载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变化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与点状、块状的文化遗产相比更为复杂。
线性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河流峡谷、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归纳出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类型主要包括工程主题线路、交通主题线路、景观主题线路、商贸主题线路、宗教主题线路、历史事件主题线路等六大类型。
(表1)二、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一)国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
国际上对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关注较早,文化线路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欧洲国家走在世界前列,作为欧洲线路类遗产和文化保护项目,早在1987年欧洲委员会就开始实施“欧洲文化线路”计划,截至2019年底,欧洲委员会共认定38条“欧洲文化线路”,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班牙圣地亚哥朝圣之路等。
美国也是较早开展大尺度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主要做法是设计了绿色通道,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化的趋势,发展形成了遗产廊道,国家遗产区域和国家遗产廊道已经成为美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与开发比较研究□文/张海芹1李树信1陈秋燕2(1.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2.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提要]横跨或纵贯多地区、多国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
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文化线路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总结学习国外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对我国文化遗产尤其是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实践思考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保护实践思考一、《公约》中关于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内容解读及置疑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笔者在对《公约》内容中关于保护主体的相关内容详细阅读后发现,《公约》中涉及的保护主体主要分为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
《公约》的基本立足于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家保护与国际保护,在肯定国家保护的同时,鉴于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的现状,更侧重于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确保世界遗产的保存、保护、维护、增进和传播。
这一点在第七条中体现的最为鲜明:“为实现本公约的宗旨,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和援助系统。
”笔者在对《公约》内容中关于保护主体的相关内容详细阅读后发现,《公约》中涉及的保护主体主要分为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
《公约》的基本立足于统筹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家保护与国际保护,在肯定国家保护的同时,鉴于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的现状,更侧重于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确保世界遗产的保存、保护、维护、增进和传播。
掩卷沉思,笔者认为《公约》对保护主体的两级分类是合理的,但过分强调国际性合作和约束,忽略了国家级保护主体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实施的直接性和多样性,因此未将国家性保护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相融合,过于凸显了国家行政力量和国家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法与国家法保护的张力与互动关系国家法和民间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家和民间精神意志的集中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二者如何相得益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切入点。
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保护研究
家 遗 产 局 ,总 管 各 种 世 界 遗 产 ;魏 小 安 等 在 以 往 学 者 研 究 的 基 策 也 都 以联 邦 法 律 为依 据 。 ③ 建 立 了 如 用地 管理 分 区制 度 、公 众 参 与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 小 的 一 种 现 实 选 择 ,认 为 管 理 体 制 应 以 地 方 政 府 为 主 ,这 种 模 总体 管理 规划 一实施计划 一年 度报 告三级规划决策体 系等 一系 式 有助 于协 调 地 方 与 政 府 之 间 的 利 益 , 更 符 合 中 国 的 国 情 ;王 列 科 学 的规 划 决 策 系统 。
世界遗产地 的开发保护研 究
马 妖 季 毫
( 北京财 贸职业 学院 ,北京 1 10 ) 1 01
摘要 :本文在总结 了现有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的基础上 ,分析了 目前 国内遗产地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从 中 国国情出发提 出了适合我 国遗产开发 的措 施与方法。 关键词 :世界遗产 ; 旅游开发 ; 保护
一
()日本 2
日本 的 公 园 系统 有 国 立 公 园 、 国定 公 园 和 都 道 府 县 立 自然 府 以 及 国 家 公 园 内 各 类 土 地 所 有 者 密 切 合 作 进 行 。在 国家 公 园 的保 护 方 面 主 要 采 取 了 以下 措 施 : ①保 护 公 园 内 环 境 。为 了 保 持 国 家 公 园 著 名 的 生 态 系统 和
兴斌指 出:遗 产地 的经营 只能 冈地因时制宜 ,可以探 索实行 “ 一
区 两 制 ” 。朱 建 安 从 经 济 学 理 论 角 度 指 出 我 国 的 遗 产 旅 游 管 理 供 的 竞 争 机 制 选 择 合 适 的 竞 争 者 ,政 府 重 点 执 行 其 规 制 职 能 。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国外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开始的较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遗产旅游和旅游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对国外的研究进行综述。
1.在遗产旅游方面。
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遗产的价值、社区的参与、遗产的保护规划、遗产活动的影响游客体验质量、遗产地的展示与解说、遗产地的营销等。
(1)对遗产价值的研究。
2011年E.C.M Ruijgrok 在“生态发展战略在遵从生态演替的基础上为解决人和自然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游憩价值和遗产价值方面对遗产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论述。
Josephp 则主要通过调查进行研究,调查主要针对遗产地的政府和遗产地的居民对遗产价值的含义、使用和理解等方面的认知,调查后发现,认知的差异会影响政策、方针的执行以及实施。
Helen Hazen 在“重视遗产,对美国世界遗产遗址公园游客价值观的研究”中从多个方面对游客关于世界遗产的价值认知进行研究,这些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审美、游憩、教育和精神等,结论是在游客心中环境和审美最重要。
(2)对遗产地社区的参与的研究。
Mark P. Hampton 在“当地社区是否积极参与对潜水旅游的影响——以马来西亚为例”中分析了遗产地、遗产地社区居民和遗产地旅游管理部门的关系,得出遗产地居民的意见和想法对遗产地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指导性意义。
Black.H 在“以社区为基础进行自然资源管理造福当地社区政策和实践的潜力探索——以因地安得拉邦为例”中通过建立遗产地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的高效协作关系,使得遗产地居民拥有对世界遗产强烈的归属感。
J.D. Ovington 在“土著人——遗产的守护者”中通过实例说明了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在获得土地所有权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的热情很高。
Aworth,G.J.则认为遗产地社区居民能够提高遗产地的活力和遗产地的吸引力。
(3)对遗产地的保护与规划的研究。
Andrew Moss和Jon Brodie 在2012年通过具体的研究对象用自然化学成分和生物条件等影响遗产的因素来研究遗产的健康情况。
洛阳龙门石窟与其他世界著名石窟的比较研究
洛阳龙门石窟与其他世界著名石窟的比较研究石窟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瑰宝,代表着古代文明与艺术的辉煌。
洛阳龙门石窟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石窟之一,一直以来备受瞩目。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许多与洛阳龙门石窟一样令人叹为观止的石窟。
本文将对洛阳龙门石窟与其他世界著名石窟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各石窟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一步深入了解石窟艺术的宝贵之处。
一、背景介绍洛阳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之一。
龙门石窟从公元五世纪开始,历经千年的建设与雕刻,共有2350个洞窟,高达十几万尊石刻佛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佛教造像艺术。
其他世界著名石窟如印度艾伦纳格尔石窟、日本川越岩屋古墓、埃及阿布辛贝尔石窟等,也各具特色,成为各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瑰宝。
二、规模与数量比较洛阳龙门石窟以其庞大的规模和众多的洞窟而著称。
经历了千年的发展,龙门石窟已经建造了2350个洞窟,其中包含数以万计的石刻佛像。
而印度的艾伦纳格尔石窟则是世界另一巨型石窟群,共有34个主要洞窟和约2200多个小洞窟,其规模虽不及龙门石窟,但也令人叹为观止。
日本的川越岩屋古墓则是一座独特的石窟,虽然数量不多,但以其特殊的岩屋结构而闻名。
埃及的阿布辛贝尔石窟则是著名的岩石住宅,数量较少却因其壮丽的建筑风格而让人印象深刻。
三、建筑风格与雕刻技法比较洛阳龙门石窟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雕刻技法而著称。
龙门石窟创造了多种建筑风格,包括佛龛洞窟、密窟、堂殿、塔院等。
而其石刻佛像则形象逼真、表情生动,再现了佛教中的慈悲与智慧。
相比之下,印度艾伦纳格尔石窟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和浮雕闻名。
这些浮雕图案描绘了佛陀的生平故事以及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展现了印度古代艺术的神奇魅力。
川越岩屋古墓则因其精细的雕刻工艺而著名,其在岩石上雕刻出的佛教造像具有独特的风格。
阿布辛贝尔石窟则保留着埃及古代雕刻的精华,其浮雕图案生动形象,讲述了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与历史故事。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
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讨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文化的开发程度也快速增加了,但是对遗产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使用,却使我国的世界遗产处于高压危险的环境中。
世界遗产一般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
接下来就我们就来讨论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的问题。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无论它们最初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先进的还是反动的,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保护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在夸大对外交流,保护旅游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要讨论如何保护使世界文化遗产就要首先了解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41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数越来越多,但近年来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负面新闻也在与日俱增。
长城被破坏、敦煌莫高窟壁画脱落、平遥古城部分坍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残破、孔府孔庙孔林被淹、黄山泰山建索道以及张家界武陵源、九寨沟游客过多等新闻频频传出。
一些地方政府不做真正研究便盲目地耗巨资为申报创造所谓的条件。
有些地方为了申报世界遗产进行环境治理,甚至将一些重要的反映遗产延续性的建筑,以妨碍景观建筑为名予以拆除。
还有些地方规划部门,设计套用一般旅游景点方案,严重破坏了遗产原有历史环境和风貌,致使申报热变成了破坏热。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除了自然灾害,还有人为因素中最普遍的影响--发展带来的压力,文化遗产的长期全球利益经常会受到国内短期经济发展机会的损害;不可持续的旅游业旅游的快速增长已经给脆弱的文化遗产以及周边地区和社区带来了不可持续的压力;抢掠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战争和冲突不断或执法能力很弱或缺失导致出现执法真空,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评析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验评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背景介绍 (3)(二)研究意义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现状 (6)(一)遗产数量及分布 (7)(二)保护机制与政策分析 (8)(三)保护成效评估 (10)三、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 (11)(一)国际组织的作用与实践 (1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4)2.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15)3. 世界自然基金会 (16)(二)国家层面的探索与实践 (18)1. 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19)2. 生态旅游的推广与发展 (21)3. 社区参与的机制与效果 (22)(三)典型案例分析 (23)四、经验总结与启示 (24)(一)原则与策略 (26)(二)挑战与对策 (27)(三)对中国的建议 (28)五、结论与展望 (29)(一)主要发现总结 (30)(二)未来研究方向 (32)(三)政策建议与实践指导 (33)一、内容综述概述世界自然遗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科学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自然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当前国际自然遗产保护的发展现状,包括国际社会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努力,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成立、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建立等。
介绍各国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如法律法规的制定、保护区的设立等。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讨自然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可持续发展强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自然遗产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保护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各国在保护自然遗产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各国在自然遗产保护方面的国际经验进行评析。
包括成功的案例、存在的挑战以及经验教训等。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共性和特点。
提出针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未来发展建议,包括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保护技术与方法等方面。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探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造成的破坏和环境压力也非常之大 。2002年 12月 7日,甘肃省通过 了 《甘肃敦煌 莫高窟 保护条例》,对莫 高窟给予专 门的法律保 护。
二 、我 国文化遗产 保护的缺陷
以敦煌 莫高窟 为典型 ,凸显现 出 了我 国
责与相 互关系 ,保 护资金 的来源 及违法 处罚 等规定则 详尽而严 格。这使 得法规本身 兼具
了操作性 强与适应 性强 的双 重特 点 。这 种体 制 明确划 分和规 范地方与 中央的责任 ,对于 国家进行 宏观规范 、地方调动 保护文化遗产
的积极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二 )澳 门。澳 门的文 化遗产保 护实践
文化遗 产保护 予 以规范 ,才能形成 体系化效 应 。而现在我 国文化遗 产保护面 临的现状基 本是一 盘散沙 ,表现为 :相关法律 法规没有 得到有 效整合 ,条文 出现重叠或冲 突 ;缺乏 相应 的法律监 督机制对 文化遗产 的保护工作 进行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和监 管; 由于缺 乏法律依 据 ,加上 保护意识薄弱 、专业人才缺 乏等方 面的限制,
也表现 突 出。澳 门于 1984年推 出了保 护文物 法令第 56/84/M 号,意在防止旅游业过度开发 对文化遗 产造成破 坏。该法 令对澳 门的文物
仍存 在 大 片 空 白 。 - 敦煌莫高窟于 l987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
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 国首批 世界文 化遗产 ,对莫高窟 法律保护 完善的研 究于 我 国 世界 遗 产保 护 具 有重 要 的 现 实价 值 。莫 高窟地处 偏远的西 北地区 , 自然环境 较为恶劣 ,对于其 壁画 、雕 塑、建筑 等的保
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遗产的比较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文化遗产的比较研究
引言:
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均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是各个
国家、民族之间共同的宝贵财富。
比较研究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
的差异与共通之处,能够加深我们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从多
个方面对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进行比较研究。
一、历史文化背景比较
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世
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代表了不同文明的各个方面。
而中国
文化遗产则更加注重自身的历史连续性和沉淀性,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
特色。
二、保护与传承方式比较
三、文化价值与艺术表达比较
四、保护措施与政策比较
五、观众体验与社会认知比较
结论:
世界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价值、政策和观众体验
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无论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中国文化遗产都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上作出更
大的贡献。
中国大运河与欧美运河遗产的比较研究
此 ,中 国 大运 河 申遗 就 有 必 要 探 索 自己独 特 的模 式 路 径 ,对 遗 产 类 别 的 界定 成 为 大 运 河 申报 世界 文 化
遗 产 的首 要 任 务 。
一
、
文化 线 路理 论
2 0 年 1 I 国 际 古 迹 遗 址 理 事 会 ( COMOS)第 1 届 大 会 暨 科 学 研 讨 会 在 中 国 西安 召 开 ,通 0 5 0A , I 5
度 的商品 、思想、知识 和价值 的互惠和持续不 断的交流。最后 对德 国中上 游莱茵河河谷 、法 国米迪运 河、加拿 大里 多运 河三种河流遗产作 出系统 的。
关键 词 :文化线路 ;中国大运河 ;比较研 究 中图分类号 :G 7 文献标识码 :A 0
过 了有关 《 文化线路宪章 ( 草案 )》 ( h e nC l l o ts5hDrf )的决议。文化线路 ,在 C at r u ua R ue t t r O t r a
四
中国名城
CnAb e N n n nT T n N E O Y
《 操作 指南 》中被定义为 : “ 一种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 类型 的通道 ,其 形态特征 的定 型和 形成基
作者简介 : 顾
文童编号 :17 — 1 4( 0 8) 2 3 6 6 4 4 4 20 O — 1( )
风 大运 河联 合 申遗 办公 室
孟 瑶 大 运 河联 合 申遗 办 公 室
谢 青 桐 大运 河联 合 申遗 办公 室
2 世 纪 ,中 国 大运 I 1 -终于 在 “ 遗 ” 的 呼 吁 中 重 新 进 入 公 众 的视 野 。 这 条 贯 穿 南 北 、 改 变 中 国历 = 申 史 命 运 的 大 运 河 ,在 淡 出历 史 之 帷百 年 后 因 “ 申遗 ”、 “ 水 北 调 ” 和 地 方经 济 开 发 又 重 新被 拉 到 了 南 人 们 面 前 。 虽 然 运 河 的价 值 并 不是 必 然 通 过 “ 申遗 ”才 得 以 昭现 ,但 是 在 经 济 迅 速 增 长 、 综 合 国 力 提 高 、 基 础 设 施 优 化 、 文 化 遗 产 维 护 修 复 条件 改 善 的 年 代 , “ 申遗 ”却 是 一 个 千 载 难 逢 的机 会 ,是 对 古 老 大 运 河 的 一 次 “ 发 现 ” ,也 是 对 其 价 值 的 一 次 重 新 发 掘 ,是 研 究 、 保 护 、 整 治 、 复 兴 这 座 古 老运 再
中日遗产保护比较
中日建筑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发布日期: 2010-6-8 作者:徐苏斌青木信夫)来源:《中国房地产》徐苏斌青木信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一、中日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建筑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文化遗产保护各个国家都有独自的形成历程,概念也略有不同。
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称“文物”,日本称“文化财”。
《现代汉语词典》称“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1982年中国公布了《文物保护法》,将“文物”概念及其所包含内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其范围包括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一切历史文化遗存。
日本1950年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这个法律是全面指定、管理、活用的保护制度,所谓文化财包括有形文化财、无形文化财、民俗资料、纪念物、埋葬文化财,1975年又补充进了“传统建造物群”,2005年修订后加入“文化景观”。
东亚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整体上看有一些共同特点,即以美术品的保护为先导,逐渐发展到建筑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
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入,保护的范围从一个建筑扩大到区域如城市和街区,保护的内容也从古代建筑扩大到近代建筑、近代化产业遗产等。
大约上世纪90年代又出现了亚洲建筑保护的独立思想。
二、建筑和名胜保护的历程从可移动的宝物到不可移动的建筑和名胜的保护标志着保护范围的扩大。
历史上,在废佛毁释的影响下不仅是美术品受到损害,建筑也不能幸免。
为了保护佛寺,日本1888年出现了“古社寺”概念,1896年4月20日设立了古社寺保存会,由内阁任命了保存会委员,组成了日本最初的建筑保护组织。
1897年颁布了《古社寺保存法案》。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研究——以定鼎门遗址为例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第二年投入使用,时称“建国门”,到了唐代改称“定鼎门”。
遗址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古城路和龙门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2008年在定鼎门遗址上建立博物馆,2009年对外开放。
2014年6月,定鼎门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项目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定鼎门遗址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定鼎门遗址的优势1.1 遗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次年竣工,以后又多次增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隋唐两代,隋唐洛阳城是帝国的东京或东都,到了武则天时期号称神都,达到洛阳建城史的辉煌。
北宋末年毁于战争,使用的时间长达530年。
从考古发掘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古代都城城门沿用时间超过它。
定鼎门遗址由中间的墩台,中、东、西三个门道,三个门道之间的隔墙、东西飞廊、东西阙和城墙内侧的马道组成。
两飞廊和两阙位于墩台两侧,呈对称分布,这种“一”字形门阙,从唐代考古来看,目前只存在于定鼎门遗址。
另外,考古人员在定鼎门外的南侧发现了唐代后期的路面,可能由于洪水造成雨后路面被覆盖,上面留下大量人的脚印、骆驼、马、牛和驴等动物的足迹以及车辙印,表明当年定鼎门的交通异常繁忙。
骆驼蹄印的发现,加上考古发现的大批骆驼俑,表明洛阳是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起点。
作为隋唐洛阳城郭城的正南门,定鼎门具有很高的政治意义。
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唐代遗存,定鼎门遗址是中华民族发展到农耕文明鼎盛时期的见证者,体现了隋唐时期都城文化的礼制特征。
骆驼印的发现,表明了隋唐洛阳城与繁忙的丝绸之路贸易具有密切联系。
1.2 两坊一街毗邻定鼎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宁人坊、明教坊和天街位于定鼎门遗址北侧,现在保存完好。
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记载:“定鼎门街西,从南第一曰宁人坊。
宁人坊本曰宁民,避太宗讳改。
其后多曰宁仁;定鼎门街东第一街,从南第一曰明教坊;当皇城端门之南,渡天津桥,至定鼎门,南北大街曰定鼎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世界遗产课程论文题目: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姓名:学院:年级:专业:学号: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比较研究摘要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保护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每一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应尽的责任。
本论文是从中外文化遗产保护、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外世界遗产保护机制、中外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一些初面的比较,让我们了解国外世界遗产保护的状况,同时也了解中国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保护比较研究1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
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
2中外文化遗产保护比较2.1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国家并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太大的经济资助。
所以,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处在十分不利的地位,如何在这种劣势中求存并更好地发展,这个命题是严峻的有挑战性的。
2.2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体制差异以美国为例。
美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管理体制主要是公园制的建立。
“这种国家公园体制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管理体制,国家公园是一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公园,有时也包括一些历史遗迹。
”这种体制始于1872年,已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从而也形成了一系列管理方法和体系。
包括:提供一流的服务、依靠合作伙伴、公众参与、遗产教育、优秀的雇员、雇员发展、正确决策、有效管理、研究与技术。
根据国实际情况,虽然市场经济越来越起主导作用,但在文化产业上,还主要是以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为主。
这主要体现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物、风景区等管理体制,目前的管理方法只是沿用过去的模式而已。
这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改进2.3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思想比较在文化遗产的标准化管理上。
西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我国不同,其中最鲜明的—点就是严格的文化遗产评选和管理标准。
尤其是在评选上,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确定哪些为文化遗产。
并涉及相关分级等事项。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遗产的定义、分类、评选标准以及评选程序、组织等管理方式。
在我国,对旅游的管理上已经采用的分组制度,在不同的级别上,不仅游人对本地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一定认识,更对景区的管理上可以有所偏重;但在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这种标准化管理尚未形成体系,有很多人正在努力,但这种文化遗产标准的规定更需要一个全国性统—的标准,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做好调查和分析,以制定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对于管理思想,就是管理者不以所有者的姿态出现,而以服务者的角色去完成自己的职责。
这种思想的基础并不是法律或相关部门的硬性规定。
而是在西方一种普遍的社会伦理观念。
在我国,大部分珍贵文化遗产所在地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这些地区要求高度的观念自觉是不太可能的。
但这不代表这种思想在我国无用武之地,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些地区,我们就要强烈呼吁这种高度的思想自觉。
3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比较3.1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要路径。
馆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
这是当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主要路径之一。
国外各类文化机构、协会立足自身馆藏,形成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产品,为用户提供服务,极大提升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水平与实施范围。
跨行业、跨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共享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的遗存,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经受到各类行业、部门的重视,它们通过优势互补,建立起丰富完整的资源共享机制。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有英国、加拿大。
区域联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协同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双重发展,一些区域的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便利以及相似的文化传统,而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例如:欧盟,亚太地区。
3.2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的基本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006年以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监督和直接推动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纷纷建立,积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保护体系,并初步建立了涵括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专题数据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2002年开始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旅。
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高校、科研院所开始建立相关的研究中心或科研基地,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研究、实践推广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3.3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的特点比较相同点主要有:(1)初始阶段的技术驱动特点相同。
几乎都是从特定的信息化项目需求开始的,带有明显应用驱动和技术驱动的特点。
(2)政府的引导效益明显。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氛围,鼓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甚至个人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
(3)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的合作趋势明显.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都是由国家(政府)投资的非赢利性的文化事业性服务机构,因此,“无偿服务”是它们共同的社会存在基础,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它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不同点主要有(1)管理体系。
(2)投入机制。
(3)保护体系。
(4)法律保障。
4中外世界遗产保护对比分析4.1公众意识世界遗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加之遗产旅游的盛行,因而不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的保护,都与旅游者和周边社区居民等公众保护行为息息相关。
国外很注重对旅游者行为的引导和管理, 如澳大利亚的第一个世界遗产——澳大利亚大堡礁, 就设计了旅游者能方便参与的保护项目,通过旅游者亲自参与保护项目,能够让遗产保护更加严密,同时也变被动教育为自我教育,促使旅游者真正建立起保护责任意识。
在中国,大部分遗产地都与居民社区相互重叠,如何协调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与社区公众生存发展权利的关系,是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中公众保护中的重点和难点。
我国普遍存在游客乱刻乱画、损坏建筑、破坏植被、乱扔垃圾等行为, 这是遗产保护宣传不足以及旅游者公众参与共同保护意识不高的共同结果。
4.2法律机制法律保护是完整地实现所有保护的根本保障, 世界遗产的保护归根结底是法律框架下才能得以实现的事。
完善的法律是保护世界遗产首要的成功经验。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遗产保护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上。
20多部联邦法律,几十部规则、标准和执行命令保证了美国国家公园作为国家遗产在联邦公共支出中的财政地位和法律地位, 也避免了美国国家公园局与林业局、建设部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设立及其各项政策以联邦法律为依据, 几乎每一个国家公园都有独立立法,且这些相关法律不断得以完善。
与国外的法律法规相比,中国世界遗产法律保护现状主要有(1)层次丰富, 多管齐下。
众多的法律就是最好的表现。
(2)效力不足, 操作性不强。
(3)资源物权法律相对滞后, 保护主体不明确.4.3监督机制从遗产保护的监督方面来看, 主要有国际和国内的监督机制。
国际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国际组织及活动, 它们对各国世界遗产的保护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管督促的作用,世界遗产事务的最高监督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虽然没有具体建立监督机制, 但由于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发达的媒体,尽职尽责的各类与世界遗产相关的非盈利组织、各种民间组织等,以及详尽的法律法规等外在因素的存在,国家公园的运行已经被一张巨大的监督网络覆盖。
公众监督也是监督的一部分。
我国到现在为止也并没有正式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对世界遗产进行监督, 一般通过上一级的政府机构、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网站网页、群众舆论等来进行监督。
从表面上来看, 我国与美国的国内监督体系十分相似,但实际上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法律体系完善程度、公众参与度和媒体舆论效用力的不同,我国的监督机制的效用还远远赶不上美国。
我国要想在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好世界遗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世界遗产法律保护经验,重视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重视国际性与区域性合作。
借鉴国外经验, 健全国内法律体系,重视全民参与,树立世界遗产资源全民保护意识。
遗产保护工作进行的好,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才会持久,旅游事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也能够促进遗产的保护和新生。
丽江把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用于古城修复与文化保护,许多濒临失传的纳西族文化如纳西古乐、东巴歌舞等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开始“复活”,打铜、制陶、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也获得了新生而成为一个产业。
保护好世界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参考文献:[1]刘红婴.世界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3]袁静.中外世界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比较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1):103-105[4]. 穆瑞丽世界遗产管理中的不等式[J]-中国发展观察2004(12)[5]张朝枝,保继刚.美国与日本世界遗产地管理案例比较与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4):105-112.[6]于萍.中国世界遗产的环境保护策略研究[J].环境保护.2008,402(16):36-38.[7].苑利,顾军.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