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中神特点以及正义内涵
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

浅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荷马站在西方文学长河的源头上,以神喻般的灵感、鬼斧神工的语言编制的宏伟、壮丽和含带浓烈悲剧色彩的史诗,是一顶诗歌中的桂冠、一卷哲学的传世经典、一支悲壮的语言学交响乐、一朵绚丽的历史学奇葩、一座伟岸的战争学丰碑,是一部古代的百科全书。
对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解读,足以催生数个学科之中的创造性成就。
本文立足于分析《伊利亚特》的语言特色,力求从语言的角度领略伟大的荷马史诗不朽的魅力。
王小波说,翻译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
一方面,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于是往往最大限度地呈现原文的语言特性,另一方面,好的译文通常能借助译者的母语表达出超越原文的新鲜语义,这一语义将两种以上的语言文化融于一炉,是译者植根于其母语土壤而开出的有异域风情的花朵。
一《伊利亚特》中多次出现比喻的修辞手法,尤以明喻最为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荷马史诗中的明喻构成了特色鲜明的部分。
荷马史诗里的明喻具备五个特点:扩篇、生动、明晰、增彩和修饰。
在以描写战争为主的《伊利亚特》里,明喻出现达两百次左右。
在《伊利亚特》中,“狮子”、“野猪”、“黑夜”、“风暴”等意象广泛地用来修饰战士和战争等元素。
荷马认为,一位骁勇的斗士应该防守(反击)莽如野猪,进攻猛如狮子。
不过,狮子亦可指站守的勇士,如第五卷中的埃阿斯一样:“跨站尸躯,像一头狮子”。
在描写战争的阴霾即将散去时,诗人以奥德修斯的口吻讲说:“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
荷马常常这样使用只含两三个词汇的比喻,但又不局限于以这类简短的方式呈现他那出神入化的明喻。
在第十一卷中,诗人借助一个四行的明喻对赫克托耳的强悍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
明喻式的特色鲜明的语言是对情节式语言的装扮和糅合,对于听众与读者饶有兴致地欣赏诗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第十二卷中,诗人运用一个雪的比喻形象地烘托出战场上万矢齐发的宏大场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丰富了所叙场景的表现性,实为诗人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
伊利亚特的叙事特色

伊利亚特的叙事特色
《伊利亚特》是希腊史诗《荷马史诗》中的一部分,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这部史诗的叙事特色有以下几点:
1. 英雄主义:史诗中的主角均是英雄,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等。
他们勇猛无畏,不畏强敌,展现出了古代希腊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2. 口头传统:史诗的创作和传承是通过口头传统完成的。
这意味着史诗被口头讲述和传唱,而不是通过书面文字传递。
这也是史诗中存在大量口头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原因。
3. 神话元素:希腊神话被广泛地融入到史诗中,如奥林匹斯众神的介入、勒托的神话等。
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
4. 描述细腻:史诗中的叙述非常细腻,如描述战争场面时,不仅描绘了战士们的勇猛和武器的威力,还描述了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变化。
这种描写方式丰富了故事情节,也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总之,《伊利亚特》的叙事特色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希腊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 1 -。
伊利亚特的叙事特色

伊利亚特的叙事特色《伊利亚特》是希腊古代史诗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的战争故事。
这部史诗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特色著称,下面分步骤进行分析。
一、史诗的神话色彩《伊利亚特》中多次出现众神的介入,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决定了人类的生死。
例如,雅典娜帮助阿喀琉斯,而阿波罗则支持特洛伊一方。
这些神话元素使得史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希腊人的信仰体系。
二、使用英雄叙事在《伊利亚特》中,英雄们的事迹以及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都得到了广泛的赞美。
例如,史诗中最著名的英雄——阿喀琉斯,他的战争能力是无人能及的,就连被他击杀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英勇和力量。
这些英雄形象的刻画为史诗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让读者对古希腊文化更加亲近。
三、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伊利亚特》中的人物不仅是简单的英雄形象,同时也有深入的心理描写。
史诗中阿喀琉斯仇恨齐王阿伽门农,而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则常常为自己的决策而烦恼不已,这些描写都为史诗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元素。
同时,这些人物心理描写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英雄,更加理解他们所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四、使用复杂的比喻和形象语言《伊利亚特》中的比喻和形象语言极为丰富、多样化,描写细腻,富有韵律感。
例如,“战争如洪水,从一座山脉流入另一条河流”,“月亮像金色轮盘,飞翔在夜空中”等等。
这些形象化的句子让史诗更加美妙动人,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形势。
总之,《伊利亚特》在史诗叙事的多种元素方面表现出色,通过神话色彩、英雄叙事、人物心理描写以及比喻和形象语言的运用,为读者营造出了一个丰富、纷繁的世界。
这部史诗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后世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作为古希腊两大史诗之一,《伊利亚特》以其宏大的叙事气势、深刻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哲理内涵,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本文将对《伊利亚特》进行解读,探讨其主题、人物形象、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涵。
《伊利亚特》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特洛伊战争期间,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之间的冲突。
整部史诗通过对战争、爱情、荣誉、命运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古希腊人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其中,阿喀琉斯作为史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英雄形象。
他既有着超凡的战斗力和勇气,又深受命运的摆布和情感的困扰。
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展现出了对荣誉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暴露出了他的脆弱和矛盾。
通过阿喀琉斯这一形象的塑造,荷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除了阿喀琉斯,赫克托、安德洛玛刻、希克斯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的人物也是《伊利亚特》中的重要角色。
赫克托作为特洛伊的英雄,展现了忠诚、勇敢和悲壮的形象,他与阿喀琉斯之间的对决成为史诗中的经典场景。
安德洛玛刻则代表了母爱和家庭的力量,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赫克托,不惜一切,展现出了母亲的伟大情感。
希克斯则是一个智慧而机智的角色,他在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策略家和谋士角色,为特洛伊一方出谋划策。
这些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丰富了《伊利亚特》的叙事内容,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古希腊世界。
在价值观念方面,《伊利亚特》强调了荣誉、勇气、友谊、忠诚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古希腊人崇尚英雄主义和荣誉观念,他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和对家族、朋友的忠诚。
在特洛伊战争中,各方英雄为了捍卫荣誉和信仰,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史诗中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脆弱,阿喀琉斯的悲剧命运和赫克托的悲壮结局,让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神化了的战争——借《封神演义》《伊利亚特》比较中西神话中神明的异同

神化了的战争——借《封神演义》和《伊利亚特》中的神明浅谈中西神话观念异同作者:韩不煮及其学习小组一、《封神演义》《伊利亚特》两书的内容简介、可比性分析:1.内容简介2.可比性分析二、对比二者中神明形象异同:3.1神明的伦理关系3.2战争中的神明:(一)参战立场(二)阵营、派系关系分析(三)参战原因、方式、合作关系(四)神力比较(五)对战争所起作用:1.简要说明2.类同性分析三、二者所反映的中西神话观念的异同(一)相同点:1.英雄崇拜情结2.多神信仰系统3.半神的存在4.神明所具有的人性5.浓烈的宿命色彩6.挑战权威、反抗命运的个体抗争精神(二)不同点:1.造神方法2.完整vs混乱残缺的神谱体系3.神的社会关系、地位4.神化的人vs 人化的神5.半神存在意义6.价值观:集体意识vs 个人主义四、结论一.两部作品的内容简介、比较原因:(一)内容简介《封神演义》: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成性,得狐精附身的妲己为妃后更加荒诞不经,致民不聊生朝廷崩乱。
西伯侯姬昌被困七年逃离后访的隐居的姜并拜其为相子牙为相,后其子姬发继位为西周文王,又得商武成王黄飞虎所助,西周气势益盛。
纣王命多将出伐西周,武王拜姜子牙为师兴兵伐商,在两国之战中,阐教帮助周,截教帮助商,各显道术互有杀伤,结果截教失败,纣王凶而自焚,武王夺取天下分封列国,姜子牙回国封神,使有功于国的人和鬼各有所归。
《伊利亚特》: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长达九年零十个月之时,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使联军退守战船。
僵持之下,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借了阿喀琉斯母亲忒提斯女神请匠神制造的的盔甲上阵,却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尔杀死并且丢失了盔甲。
阿喀琉斯悔恨不已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并虐辱其尸体。
特洛亚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跪求要回儿子尸体,感动了阿克琉斯得回尸体还举办了葬礼。
(二)可比性分析:首先,这两部作品都是属于叙事文学这一个大的文学门类。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引言《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著名史诗作品,全名为《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
作为古希腊最早、最受欢迎的史诗之一,它描述了特洛伊战争中发生的一系列英雄壮举和恩怨情仇,以及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我近日读完了这部史诗,深受其情节和内涵的震撼,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人性的复杂性《伊利亚特》通过众多英雄角色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的英雄们既有勇敢无畏、伟大无双的一面,也有软弱、自私和狂妄的一面。
例如,主角阿喀琉斯是一位具有超凡战力的半神英雄,他拥有无敌的躯体,但他的性格却骄傲而自私。
他因为自己的荣誉受到伤害而拒绝参战,导致了希腊军队的挫败。
然而,当他的挚友巴特洛休斯被杀后,他的内心又被悲痛所填满,愤怒之下他重新投入到战斗之中,最终为巴特洛休斯复仇。
阿喀琉斯的个性矛盾和复杂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战争的残酷《伊利亚特》通过描写特洛伊战争,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作品中的战争描写详实而生动,战场上的杀戮和伤亡让人触目惊心。
例如,在希腊军队围攻特洛伊城期间,双方的英雄们以残酷而血腥的方式相互厮杀,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在这样的残酷环境下,人性中的善恶也得到了放大。
有些英雄因为荣誉、财富或夺取美女而参战,他们失去了人性的底线,不顾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同时,作品中也描写了一些英雄们的正义和仁慈,他们在战场上救助受伤的敌人或捐献财物给需要的人,展现出战争背后人性的光辉。
英雄的传奇《伊利亚特》通过对英雄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壮丽传奇。
这些英雄都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他们的英勇事迹感动人心。
每一个英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典故,有的以勇猛著称,有的以智慧聪慧而闻名。
例如,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是一位勇猛无畏的战士,他为了保卫自己的城市,不惜一战而死。
而奥德修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在战争中以智谋和计策屡屡击败敌人。
这些英雄的传奇事迹,在史诗中娓娓道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叹和敬佩。
史诗《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史诗《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一、关于史诗的思想内容《伊利亚特》包含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不少评论文章从文本出发,对此作了多侧面的研究。
如邓启龙的《读荷马史诗》一文指出,《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生活的反映、对理想英雄的歌颂、对劳动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的流露等。
《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张世君的《论〈伊利亚特〉的战争观念》、唐四艳的《〈伊利亚特〉战争观的成因及其美学意义》、石昭贤的《荷马史诗的思想倾向》和王阳的《荷马的眼光:一个特例》等文章均谈及史诗描写的古希腊时期的战争。
他们认为,《伊利亚特》是世界文学中有关军事题材的第一部巨著。
它在精美的神话外衣的掩盖下,反映了迈锡尼文化后期发生的特洛亚战争。
史诗对于参战的双方都热情歌颂,不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但刘连青在《〈伊利亚特〉的道德意识——兼谈荷马对战争双方的态度》一文中认为,荷马偏爱于希腊联军而憎恶于特洛亚方面,当然他的爱憎是通过场面和情节自然而然地渗透出来的。
刘连青等人的文章还涉及了《伊利亚特》中其他方面的思想内容。
刘文认为,从家庭和夫妻关系上体现的道德意识是这部史诗中“现实主义色彩最为浓厚、思想意义最有价值的部分。
”潘一禾的《爱*欲和文明的冲突——荷马笔下的帕里斯与海伦》一文从独特的视野出发,指出《伊利亚特》中还包括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荷马不仅通过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等民族英雄的功勋战绩,高歌国家的荣誉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而且在对帕里斯和海伦爱情的悉心描述中,咏叹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真挚恋情。
”二、关于史诗的艺术特色与《伊利亚特》的思想内容相比,它的艺术特色是更具魅力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它作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继续供给我们以艺术享受”,杨宪益先生认为它具有“阳刚之美”。
研究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史诗中的人物形象。
研究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这两个形象上。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和神祗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和神祗摘要:荷马史诗所展示的社会结构是一个由亲属关系和家庭所构成的社会结构。
英雄是这一社会结构的支柱,他们通常英勇善战,但是他们的命运仍受神祗们的支配。
荷马史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英雄和神祗形象。
关键词:荷马史诗英雄神祗《荷马史诗》的主题和主角都是英雄。
《伊利亚特》中出现了许多有声有色的描绘战争的场面。
史诗作者以赞赏的笔调描绘英雄们为部落而战的高昂的战斗精神,赞美他们超凡的武艺,强健的体魄和惊人的智慧。
在他们身上,即集中体现了氏族集体所要求的英雄品质,又显示出每个人的个性特征。
特别在阿基琉斯和赫克托耳这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使人更触及他们性格的复杂性。
阿基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英雄珀琉斯所生,是特洛伊战争中最伟大的英雄,是第二代英雄中的佼佼者。
阿基琉斯是勇敢的,神谕中,他或者默默无闻一生或者在战场上光荣的死亡,而他毫不犹豫的走上了特洛伊的战场,攻城略地,建立了无数功勋,他自己清楚他将葬身特洛伊城下担仍然挺身出战。
阿基琉斯又是任性的,在主帅阿伽门农抢走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自己的同胞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下,即使后来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
同时阿基琉斯又是残酷的,在他的挚友帕特罗克洛斯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杀死后,他痛不欲生,重上战场为朋友报仇。
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杀人的恶魔,见了特洛伊人便杀,根本不分男女老幼,是他们的尸体阻塞了克珊托斯和的河道。
河神出面阻止,他竟然同河神厮杀起来。
在和赫克托耳决战时,赫克托耳曾哀告说:当决战的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
但阿基琉斯根本不理,在赫克托耳死后残暴的将他的尸体栓在马车后拖着围绕自己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并以十二个被俘的特洛伊青年为好友陪葬。
但不可否认阿基琉斯的性格中又有温和善良的成分,他重视友情,在好友死后不顾神谕为好友报仇。
当赫克托耳的父亲跪在他面前泪流满面的哀求赎回自己儿子的尸体时,阿基琉斯忽然想到自己那年迈的父亲是多么珍爱自己,推己及人,竟激动地大哭起来,不仅将赫克托耳的尸体交还普里阿摩斯,而且答应休战十一天,让老王从容的为赫克托耳举行葬礼。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解读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
本文将对《伊利亚特》进行解读,探讨其主题、结构和艺术特点。
一、主题《伊利亚特》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与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之间的斗争。
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进程以及战争的结局。
通过英雄们的战斗、牺牲和人性的探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二、结构《伊利亚特》共分为24卷,每卷都以一个主题展开。
整个史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从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开始,一直到特洛伊城被希腊军队攻破。
每一卷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第一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的愤怒,第九卷描写了阿喀琉斯的复出等。
通过这种结构,荷马将整个史诗的情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战争的发展过程。
三、艺术特点1. 叙事生动:荷马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丽。
他通过描写战斗的细节、英雄的形象和他们之间的对话,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英雄的英勇。
2. 人物形象鲜明:《伊利亚特》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勇猛的阿喀琉斯、智慧的奥德修斯、忠诚的赫克托耳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行为和选择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反战思想:《伊利亚特》中不仅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
荷马通过描写英雄们的痛苦和牺牲,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4. 口头传统的运用:《伊利亚特》是一部口头传统的史诗,它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荷马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韵律,使史诗具有鲜明的口头传统的特点。
总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其生动的叙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反战思想,成为了古希腊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还呼吁人们追求和平与和谐。
这部史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一部史诗,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这部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故事。
读完《伊利亚特》后,我被这部史诗所展现的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复杂性所深深吸引。
书中的英雄们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受到了人性的影响。
例如,阿喀琉斯是一个勇敢而强大的战士,但他也有着骄傲和暴躁的一面,这导致了他与统帅阿伽门农之间的冲突。
而赫克托尔则是一个高贵而正直的领袖,但他也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固执而最终走向了死亡。
除此之外,这部史诗所描绘的战争场面和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和深刻。
荷马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而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则让我感受到了每个人物的独特性格和情感,使他们更加真实和可信。
总的来说,《伊利亚特》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诗,它不仅展现了古希腊时期的社会和文化,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英雄主义的本质。
我相信,这部史诗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伊利亚特论述与思想总结

伊利亚特论述与思想总结《伊利亚特》是古希腊史诗家荷马创作的史诗,本文以1000字的篇幅对《伊利亚特》的论述与思想进行总结。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史诗之首,也是西方文学的奠基作。
这部史诗主要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希腊人民的历史和价值观念。
荷马通过描写英雄们的壮丽事迹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他对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刻思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首先,荷马通过《伊利亚特》展示了人类的英雄主义精神。
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勇士,如勇敢无畏的阿喀琉斯、智勇双全的奥德修斯等。
他们为了信仰、荣誉和荷顿,奋不顾身的参加战斗,表现出了古希腊人民推崇的英雄精神。
对于这些英雄来说,战争是一种考验,是人品品质和勇气的体现。
荷马通过这些形象,告诉我们忠诚、勇敢和奉献是成为真正英雄的必备品质。
其次,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既有正义勇敢的英雄,也有险恶奸诈的恶棍。
荷马描绘了人性的善恶两面,没有简单的黑白分明的边界。
例如,在战争中,希腊军队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和特洛伊军队中的赫克托耳都有着深情的一面,也表现出对亲情的牵挂和友谊的感恩。
而同样是希腊军队的阿贾克斯则变得疯狂和残忍,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和黑暗面。
荷马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提醒人们要以善心对待他人,同时也要警惕自己内心的阴暗。
再者,荷马思考了命运和宿命的问题。
在《伊利亚特》中,命运被描绘为不可抗拒的力量,人们无法改变或逃避。
阿喀琉斯就是命运的受害者,他注定要被迫离开战场,并且在最后回到战场时自己也将死亡。
这个命运的安排超出了个人的意志力。
荷马借此探索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通过描绘英雄们坚定地面对命运的态度,呼吁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同时也反思了人类的局限性和对未知的恐惧。
最后,荷马通过《伊利亚特》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作品中描绘的特洛伊战争是一场英雄的战争,却也充满了恐怖、残酷和毁灭。
荷马通过展示战争的各个方面,包括激烈的战斗、悲惨的伤亡和无尽的痛苦,向读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引言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人物描写和深刻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荷马叙事诗中的英雄形象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荷马史诗中几个重要英雄形象,并分析他们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1. 阿喀琉斯 (Achilles)阿喀琉斯是《伊利亚特》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之一。
他被描述为勇猛无敌、机智聪慧,同时也充满矛盾和冲突。
作为特洛伊战争的主要参与者,他身上承载着复仇、荣誉和命运等多重主题。
•象征勇气与力量:阿喀琉斯是战争之神阿瑞斯的后裔,他的战斗能力超群,堪称无敌。
•象征人性复杂性:阿喀琉斯既有强大的战士气概,又被自己的怒气所困扰,他对朋友的死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愤怒。
2. 奥德修斯 (Odysseus)奥德修斯是《奥德赛》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智勇双全、善于思考和计谋的英雄。
他经历了十年时间的艰难旅程,回到了伊萨卡故乡。
•象征智慧与坚韧:奥德修斯在面对各种挑战时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决心解决问题。
•象征人类历程:奥德修斯的旅程象征着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经历的成长和试炼。
3. 露西娅 (Andromache)露西娅是特洛伊战争期间特洛伊王子埃克塞俄斯(Hector)妻子,《伊利亚特》中她以母性、善良和忍耐性而闻名。
露西娅形象中展现出女性在战争背后起到重要作用的意义。
•象征无私的爱与牺牲:露西娅毫不犹豫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勇敢地面对战争的残酷现实。
•象征家庭力量与纽带:露西娅在特洛伊战争中成为一道支撑特洛伊家庭的重要纽带。
结论荷马史诗创作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仅有深刻的个人特质,更代表着特定文化背景下所追求的价值观。
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和露西娅等英雄形象分别代表勇气与力量、智慧与坚韧以及家庭力量与纽带。
通过对这些英雄形象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希腊文化中人性复杂性和价值体系。
《伊利亚特》中的命运观探析

《伊利亚特》中的命运观探析《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之一,它产生于约公元前850年左右,这正是古希腊原始社会刚刚结束,而中世纪宗教文化尚未形成的时期。
古希腊人继承了丰富而又系统化的神话,在意识中深深融入了以神为主导的命运观,充满了探索与抗争精神。
《伊利亚特》交织着抗争与失败、愤怒与悲哀,呈现出人神混战的悲壮气势,并在其间汇入古希腊人叩击命运之门的思索,展现出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一、命运是什么?《伊利亚特》中的每一个人都被一个无形的东西控制着,按着它的轨迹行事。
这个无形的东西就是命运。
无论是希腊的第一英雄阿基琉斯,还是特洛伊的最强者赫克托尔,都在命运的控制之下。
他们的愤怒、得意与失意、胜利与失败乃至生与死无不是既定的结果。
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
命运的力量“主要在于限定人生的长度或限度,凡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即已带上死亡的阴影”。
阿基琉斯在阿伽门农无理地夺走他的女俘时,含泪泣诉:“我的母亲,既然你生下一个短命的儿郎,/那俄林波斯山上炸响雷的宙斯便至少/应该让我获得荣誉,但他却连一丁点儿都不给。
”可见,在古希腊人心中,是承认有一种力量在左右着人的行为与遭遇的,并认为它对每个人是既定的。
但同时,他们又对命运有时似乎不合预定感到迷惑。
比如阿基琉斯重上战场后,被河神追得无处可逃,于是他指责母亲“用谎言蒙骗”自己,不是按预言中的命运死在阿波罗箭下,而将陷在一条大河里。
但最终,神祗们让他摆脱了困境,继续按照命运的规定战斗。
于是,我们根据这种表现,大体可以给古希腊人理解的命运作一个大致界定:命运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规定了人的一切行为及遭遇,但对人又显现出不确定性。
那这种力量又究竟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这种力量即客观世界中对人发生影响的各种条件的总和,也就是今天说的客观规律。
但这是现代人对事件发生所作的一种解释,而不是古希腊人的解释,这就是《伊利亚特》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二、命运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简单:神决定人的命运。
有寓意的人物代号

有寓意的人物代号在文学作品中,人物代号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通过给人物起一个代号,可以更加生动地揭示人物的特征、性格和寓意。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寓意的人物代号,以及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一、战神——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勇猛无敌,被称为“战神”。
他代表着力量与勇气,是战斗中的绝对强者。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的战斗力和不可战胜的身体素质使他成为了希腊军队的中流砥柱。
同时,他也表达了人类对力量与胜利的追求,以及勇敢面对命运的精神。
阿喀琉斯的代号“战神”成为了他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
二、智慧之王——奥德修斯奥德修斯是另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他因智慧而著称。
在荷马史诗《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冒险,他通过聪明才智和机智的处理问题,成功地战胜了怪物、诱敌深入并最终重返故乡。
奥德修斯的代号“智慧之王”寓意着他在智慧和冷静思考方面的卓越能力,并表达了智慧与勇气两者在成功中的重要性。
三、母亲之爱——乔治亚娜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乔治亚娜是主人公保尔的母亲。
她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女性形象,用她深沉的母爱和无私的奉献力量支持着家庭。
乔治亚娜代表了母爱的力量和伟大,她为了家人的幸福和安全而不断奋斗,是保尔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支持者。
乔治亚娜这个人物代号既凸显了母亲的角色与形象,又传递了母爱的深情与坚韧。
四、正义的象征——超人超人是美国DC漫画公司推出的一位拥有超人类能力的超级英雄。
他代表了正义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在严酷的现实环境下追求和平与公正的意愿。
超人的代号象征着他在打击犯罪、保护弱小的过程中,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
他的存在激励着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并成为了公众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以上是几个有寓意的人物代号及其象征意义,这些代号通过抽象、简洁的方式传递了人物的特征和重要价值观。
通过这些寓意深远的人物代号,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成功地刻画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对于人性、价值观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从《伊利亚特》联想到中西神的异质

从《伊利亚特》联想到中西众神的异质作者:韩不煮神话是原始先民潜意识的体现。
荷马史诗作为希腊民族的“圣经”,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番。
著作之一的《伊利亚特》重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持续九年之久后第十年五十一天之内的故事。
细细看来,你就会发现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在这场希腊人与特罗伊人之间的战争中占据的分量如此之大。
奥林匹斯众神们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一定时期的胜负。
为什么只是一时胜负,而不是直接判定输赢呢?这是缘于众神们分化成支持不同的城邦的两派。
这两个派别实力不相上下,不休的争吵使得输赢未决。
与中国神话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相比,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显得与凡世间俗人更加相似。
希腊神话体现的“同形同性”不仅仅表现在神与人相似的外貌上。
源于古希腊人对美的崇拜,他们的神也拥有和人一样的性格特征。
众神会哭、会笑、会闹、会犯错、也有很多缺点,他们充满了世俗化的一切特征,似乎和人类并无不同。
希腊人看来是无比神圣美好的情欲也被强加到奥林匹斯神山上众神身上,他们被塑造地充分追求和享受性爱和自然欲望的满足。
对于个人欲望满足的追求几乎贯穿于整个古希腊文学史。
《伊利亚特》中阿伽门农国王率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城开战,谁能说这其中没有夹杂着他私心间的征服欲呢?神与人不同之处或许就在于:他们可以为了欲望的满足而勾心斗角、甚至是大打出手,丝毫不注意到人世间百姓的死活,像是个任性的孩子。
他们热情奔放,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由”仿佛是生来就烙印在他们灵魂的座右铭。
凡世间的俗人们因为种种事端压在其身上,使得他们不得不去做事维持自己的生存,又哪里拥有自由呢?与生性追求自由和欲望的希腊众神不同,中国神话中众神们位于九天之上,远远地同人世间隔绝,但牢牢地掌握着人类的命运。
他们拥有着最理性化的道德品质、曾为拯救人类和世界作出重大贡献、是主流精神的弘扬和展现。
神作为各种美好品质的融汇体,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他们似乎没有七情六欲、超脱于红尘俗世的三千烦恼之外,只借高尚的道德品质存活于世。
《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解析

《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主义解析“荷马史诗”是西方思想的“圣经”,而《伊利亚特》则是这部异教圣典的“旧约”,因为他宣讲了一种更为古老、质朴的信念(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119)。
这种信念就是英雄们对名声、荣誉的追求。
诗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上古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道德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表现了古希腊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肯定了人的力量。
其中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并通过他们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的英雄主义理想:英雄应该追求卓越、荣誉、名声,而不能贪生怕死、安于平庸。
这就是《伊利亚特》所反映的英雄精神,其表达的英雄精神的核心思想,影响到后来乃至整个希腊甚至整个西方文化。
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一个重点英雄人物,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史诗开篇就提到了他的愤怒,并贯穿全诗。
当代表荣誉的女俘被阿伽门农抢走时,阿基琉斯因“愤怒”拒绝出战;而当自己的好朋友被杀死后,它又因“愤怒”杀死对手赫克托尔。
因为荣誉问题,阿基琉斯一怒而起,其战斗精神是被个人尊严受到侵犯的“愤怒”代替。
正是由于他的愤怒,给希腊联军“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
可以认为阿基琉斯是“个人主义”的先驱,强烈的个人价值与个人荣誉感,甚至迫使他将个人的荣誉和尊严置于民族集体利益之上(胡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精神[J]. 时代人物. 2008, 200)。
当荣誉受到侵犯时,希腊文化中以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精神就体现出来了: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在抉择中展现自我,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挺身而出,才能在烟火飞扬的战场中表现出非凡的英雄气势。
在荷马描写的英雄世界中,英雄们追逐的是个人的荣耀,颇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味道,因此荷马史诗成为了个体性arete (德性)理念的先驱(程志敏.《荷马史诗导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P208)。
史诗英雄具有“有死性”。
在古希腊神话及史诗中,无论多么显赫的英雄,都是“有死的”凡人,而非“不死的”神明。
希腊神话中男人的形象

希腊神话中男人的形象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男性角色在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男人形象各具特色,既有英勇无畏的英雄,也有智慧卓越的智者,以及众神的化身。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位希腊神话中男人的形象。
首先是奥德修斯(Odysseus),他是《奥德赛》的主人公,也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奥德修斯是一个机智、勇敢和有智慧的战士,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表现出色,还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决心成功地回到了故乡伊萨卡。
奥德修斯的形象展示了希腊人对勇敢和智慧的崇拜,他的冒险和挑战使他成为一个经典的男性英雄。
接下来是阿喀琉斯(Achilles),他是《伊利亚特》的主人公,也是特洛伊战争中的最强战士之一。
阿喀琉斯是一个勇猛而不可战胜的战士,他的勇敢和战斗技巧让敌人闻风丧胆。
然而,阿喀琉斯也有着他的弱点,他的脚踵是他唯一的致命之处。
阿喀琉斯的形象展示了希腊人对英勇和战斗技巧的崇拜,他的故事也反映出人类的脆弱性和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除了英雄角色,希腊神话中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男性角色,他就是宙斯(Zeus)。
宙斯是众神的领袖,也是天空和雷电的神。
他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权势的神,他的形象体现了希腊人对权力和统治的崇拜。
宙斯不仅是一个有力量的神,他还展现了善良和正义的一面。
然而,宙斯也有着他的弱点,他对女性的弱点使他陷入了不少的麻烦和争斗。
宙斯的形象是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之一,他的故事和决策对整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提到的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男性形象。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智慧和聪明的泰坦神,他为人类带来了火种和文明的礼物。
然而,普罗米修斯的举动违背了众神的意愿,他被宙斯惩罚,并被绑在了一座山上。
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展示了希腊人对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崇拜,他的故事也反映了人类与神的关系和权力的边界。
综上所述,希腊神话中的男人形象丰富多样,他们展示了希腊人对勇敢、智慧和权力的崇拜。
世界文学课程论文——《伊利亚特》中神的特质分析

《伊利亚特》中神的特质分析内容提要:《伊利亚特》中诸神特质,反映了希腊神话中“人神同形同性”的特质。
人与神拥有相同的形体,相对而言,神会更加高大完美些。
神也拥有七情六欲。
会“自恋”,“护短”,“妒忌”,“任性”,“冲动”。
这些源于当时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以及当时人们对于力量以及随心所欲的渴求,诸神某些角度说,可以是人性与大自然力量的结合。
关键词:《伊利亚特》诸神,人神同形同性,奴隶社会,《荷马史诗》最为希腊第第一部史诗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反映了古希腊奴隶社会的方方面面。
包括《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两部分,其中《伊利亚特》表现了宏大、悲壮的战争,坚定不移的友谊,伟大的英雄,形形色色的神。
这些种种,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我则想通过《伊利亚特》分析一下诗人笔下的神具有哪些特质。
无可争议,《伊利亚特》是一部英雄题材的史诗,但仔细思考,且不说书中的各个英雄都是具有神血统的人类,在整个故事中,即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中间都少不了诸神的推波助澜,我觉得,诸神在对于战争的影响,对于剧情的发展,有着不下于英雄的作用。
所以神也是伊利亚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值得我们探究与思考。
《伊利亚特》中的神“自恋”。
特洛伊战争追根究底正是源于神的自恋。
拍琉斯和式提斯结婚的时候欢宴群神, 偏偏忘记了专门爱挑毛病的不和女神厄里斯。
厄里斯一怒之下,在酒席筵上扔下了一枚制造矛盾的“给最美丽者”的金苹果。
谁是最美丽的,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恋爱女神阿芙罗底试互不相让, 都认为自己最美, 都想得到这一金苹果。
“众神之神”宙斯无可奈何, 便命令传信使者伊里丝带领她们到伊达山去找那个正过着放牧生活的特洛亚王子帕里斯, 让他判定谁最美。
谁该得到这一枚金苹果。
女神们对帕里斯展开了攻心战, 赫拉许他当国王, 雅典娜答应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勇敢的人, 阿芙罗底式却想替他找一个世间最美丽的女人做妻子。
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恋爱女神。
阿芙罗底式帮助帕里斯抢走了斯巴达王墨奈劳斯的妻子“绝世美人”海伦, 终于招致希腊人的征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伊利亚特》中神的特点以及正义的内涵摘要:文兴于诗,理源于史。
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
《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
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
重点分析《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特点以及神对凡人的启示。
并且探究了正义的原始含义、演变以及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神与人;公平;正义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125-02引言文兴于诗,理源于史。
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
《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
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
“荷马具有神圣的乃至灵异的天性(德谟克利特语),这位‘最智慧的人’(赫拉克利特语),不仅‘教化了希腊’(柏拉图语),而且有如奥克阿诺斯的不绝源泉,滋养了整个西方文明,成了才情文斯乃至文教典章的评判标准——这位盲人有能力让后人看到自己无法看见的东西(西塞罗语)。
”[1]可以说荷马史诗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所以从源头开始,才有更好的观察。
本文准备重点论述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神的特点、正义原始内涵及其演变和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一、《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伊利亚特》中诸神自始至终参与了英雄(有些是半人半神)和凡人的活动。
在第一卷开篇时,荷马在祈求神助时,恳求文艺女神缪斯(muse)歌唱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这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了毁灭,从而实现了宙斯的意愿[2]1-7。
正是从一开篇,荷马就提到了宙斯和其他诸神。
神在史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理解神与人的关系是理解全书内容的关键。
(一)神的特点史诗中的诸神是被拟人化了,神与人同形同性。
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
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
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
”[3]672本来是人创造了神,却被认为神创造了人,人要服从神的安排,听从和接受神的意志。
神成为先于人的、已真实存在的世界主宰。
这也就说明了宗教信仰的普遍性。
《伊利亚特》中众神的特点是令人敬畏的、在力量和智慧等方面是超人的。
他们是永生不死的。
而凡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人人必死无疑。
凡人的生命恰恰就在诸神的掌控之中,神是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
事情发生前他们已经洞悉一切。
诸神们经常是变化无常,惯于欺骗他人,但是他们却要求人严格遵守诺言,关心、同情哀求者,尊敬老人,尊敬逝者,遵守神的旨意。
人一旦违背上述规定,自负傲慢,不尊重神,就会受到惩罚。
这已是人们公认的道德准则。
人一出生,就在按照命运的安排行事,正如毕达哥拉斯(前580—前500年)所总结的那样:万物的本原是数,是事物背后的某种规定性。
关于神的作用,正如英国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所认为的,神并不是原始人仅仅为了娱乐而创造出来的,而是为现有事物的存在提供依据的。
晏绍祥在《荷马社会研究》中总结道,荷马笔下的诸神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和人类相似。
从很大程度上看,他们就是人。
首先,奥林匹斯神系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
众神各有自己的领域,也各有其所不能。
其次,神灵的权力有限,诸神不可能为所欲为。
最后,神在许多方面和人类接近。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诸神和史诗中的英雄、凡人相同。
英雄们经常和神沟通,可以亲眼见到神。
(二)诸神给凡人的启示首先,在神的秩序中,神就是秩序,就是法律,是不可触逆、不可背离、不可否弃的。
其次,对于人类来说,神意或命运是一种一直无法理解的、晦涩难解的东西。
宙斯发动特洛伊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想凭借这场战争向其奥林匹亚子民启示一个真理:神是永生的,而人是必死的,神与人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目的之二是将其神世子民带离苦难人世的纠葛。
最后,从出生到死亡,人的命运一直在诸神的掌控之中。
对于此每个人可能都会悲观绝望,但是荷马在史诗中描述的人物都具有英雄形象。
即使英雄们知道自己深陷绝境,他们仍然英勇顽强,毫不退缩。
这才是人的本质。
二、关于正义的内涵及研究意义在史诗中正义从始至终一直是神界与人界中的核心问题。
现将正义的内涵及其演变和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
(一)正义的内涵1.正义的原始定义正义的原始定义源自于神。
女神忒弥斯属于十二提坦之一,手中持一天平,裁判诸神之间的纠纷。
她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盖亚的女儿,后成为宙斯的第二位妻子,生了道德女神狄凯。
狄凯掌管人间的正义,经常手持利剑追逐犯罪之人,刺杀渎神者。
古希腊”正义”概念来源于正义女神狄凯(dike)。
狄凯的形象是手持标尺衡量事物和事件是否合适、适当和公平。
或说是手持丈量土地的标尺,以确定土地的分界。
它可能与拉丁文的“手指”(digitas)或“正直”(directe)出于同一较古老的语言。
意为对“正直”的道路的“指示”[4]136。
正义(justice)在西文中被解释为正义、公正、合理、权利。
事实上,正义与权利是同一现象的不同陈述。
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正义是一个社会的秩序(现实的或理想的、观念中的),是划分权利义务关系的界限,而权利则是这种社会秩序所确定的一个人或团体的地位,或由这个界限确定的领域、范围。
若从宏观上考察社会权利划分的原则、尺度或权利界限时,就是正义;若从个人或特定团体角度考察这个界限规定的内容时,就是权利。
史诗中使用了“狄凯”(正义)和“忒弥斯”(习俗、习惯法)概念,狄凯是正义女神,忒弥斯一词源于惩罚女神,表示惯例和习惯法。
荷马时代的人区分了正义和习惯法,正义是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原则,而习惯法则是永恒正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及众神之间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和贯彻。
后来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两种准则、两种法律(自然法与人定法)的对照在这里已露端倪。
《荷马史诗》中正义所要保障的内容主要是“荣誉”。
荣誉意味着管理一定领域的事务和关系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正义的原则按个人(或神)的功绩给予的,或个人依据正义原则提出的。
因此,每一个英雄或神都有自己的荣誉,从而也就拥有自己的权利。
2.史诗中阿基琉斯对正义的理解在《伊利亚特》中,阿基琉斯对于战利品分配不公和对最高统帅阿伽门农的傲慢自大非常愤怒。
迫于神意阿伽门农放弃了战利品,但是为了恢复自己的荣誉,他提出要占有阿基琉斯的战利品,一名被俘的女奴。
为此阿基琉斯斥责了阿伽门农的贪婪无耻,并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一番侮辱。
阿基琉斯就阿伽门农占有他本应得的、合法的战利品是否公正合理提出质疑。
他们之间的冲突本可能转变成一场战斗,但是女神雅典娜命令阿基琉斯不要杀阿伽门农。
因此在他们之间并未发生公开的争斗,只是就公正合理地分配战利品问题出现激烈的口头争吵。
阿基琉斯质疑的核心问题是他是军队中最优秀的战将,杀敌无数,所以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战利品。
他是在质疑分配的正义问题。
对于阿基琉斯而言,只有当奖励的质和量与战场上的实际战绩相一致时,正义才能得到伸张。
阿基琉斯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易于引发争议的原则。
即以功绩为基准的公平分配的要求就是正义。
3.古希腊时期正义含义的演变(1)正义被解释为一种客观必然性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万物所由而生的东西,万物消灭后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按照时间的秩序,为彼此间的不正义而互相修补。
这种观念强调一切事物都有其必然,在宇宙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和活动范围,不可逾越,否则就会有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正义予以纠正。
正义是一种“命运”、“定数”之类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宇宙的本源,火产生一切,一切复归于火。
一切都服从命运,而命运就是必然性。
毕达哥拉斯认为:一切都服从命运,命运是宇宙秩序之源。
在他看来,公正就是维持现状,就是事物的永远自身统一。
(2)正义被解释为强者的利益智者撕拉西马库和加里克里斯否认正义的客观基础,认为正义完全基于一种利益。
斯拉西马库认为,所谓公正不外是强者的利益而已。
加里克里斯认为优者比劣者多获得一些,乃是公正的,强者比弱者多得些,也是公正的。
自然的暗示的都是:公正是在于优者统治劣者,优者比劣者占有更多。
正义是弱肉强食,是强凌弱,是优治劣,是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权力。
(3)正义被解释为最高的道德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即是一种美德。
而美德即是知识。
正义作为一种美德也源于知识和智慧。
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智慧与善,不正义是愚昧和恶。
善即正当。
正义是一种人的美德。
亚里士多德把正义与道德联系起来,说正义或公平是一种“道德情态”。
正义是与他人的善有关的德行,它存在于一个人对他人的关系上,要求人们以中庸为准绳,确立合理合法的行为,妥当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即正义以中道为原则,以平等为基本含义。
(二)研究意义约翰·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第一章“公平的正义”中提道:“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德行,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德行一样。
”[5]3毫无疑问,正义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日常活动中的核心问题。
在《伊利亚特》中,通过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对话分析他们的处事态度、情感及行为等,可以看出:1)若要一个集体内部稳定,正义是核心问题。
2)不同的具体环境下,正义的作用、意义及内容是非常复杂的。
3)人的性格与情感对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兴旺或衰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领导者被卷入其中时。
得出的结论:如果能实现公平正义,那人人都会表现出自律、尊重他人、公平;否则会出现骚乱、群体间的长期不和、争斗和报复举动。
因此实现正义公平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让人们规规矩矩、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值得彼此信赖的人。
参考文献:[1]荷马,等.英雄诗系笺释[m].崔嵬,程志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2][古希腊]荷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m].罗念生,王焕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