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 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巩固练习(word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突厥④回鹘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5.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海外贸易的兴盛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7、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8、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9、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10、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阿骨打12.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13.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4.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17-18学年人教部编_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随堂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4.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
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A.春秋的尊王攘夷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D.元朝民族融合5.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6.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礼乐文明的确立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农牧文化的交融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8.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9.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含参考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A.松赞干布B.阿保机C.元昊D.苻坚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A.女真族B.匈奴族C.汉族D.契丹族4.关于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比较,不是他们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与汉族政权和亲,密切民族关系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D.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6.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后周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C.宋太祖时期,双方互通使节后D.宋太宗时期对辽实行防御政策之后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9.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11.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吐蕃和北魏B.契丹和西夏C.契丹和匈奴D.西夏和前秦12.关于契丹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B.受到汉文化影响,发展农业生产C.与北宋发生过大规模战争D.始终未与北宋达成和议13.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含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结构1.填写下表2.契丹族和党项族1)10世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2)11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建立政权,其首领称帝,定都,史称西夏。
3.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期,占领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3)到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カ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4.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后来,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向宋,宋给西夏。
二、巩固练习1.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结東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可是,北宋并没有恢复汉唐时期的疆域规模,而是出现了三国立的局面。
此时的三个王朝分别是()A.魏、蜀、吴 B.北宋、南宋、辽C.辽、北宋、西夏 D.金、西夏、南宋2.1974年春天,在沈阳市法库县的叶茂台村、农民赵鹏偶然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
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该墓所属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由契丹族建立的民族政权曾与北宋处于对峙局面,后签订澶渊之盟实现和平。
该民族政权是()A.辽 B.金 C.西夏 D.吐蕃3.他是党项族的英雄,建立西夏政权,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西夏文字。
他是()A.松赞干布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4.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有助于我们研究()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科举制度的沿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农牧文化的交融5.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6.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是()A.消除了民族矛盾 B.维持了相对长期的和平C.削弱了契丹势力 D.导致了北宋的灭亡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民族政权的并立B. 国家的统一C. 藩镇割据的时代D. 各民族友好往来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A.契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党项族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A. 鼓励垦荒B. 订立官职C. 创制文字D. 制定法律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C.宋太祖D.宋太宗7.右图是上京遗址。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
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元昊B.阿保机C.朱温D.赵匡胤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C.唐、辽D.辽、夏9.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 B.宗泽 C.岳飞 D.于谦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选择题1.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
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B.耶律德光 C.阿保机 D.赵匡胤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4.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5.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6.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赤德祖赞7.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北宋B.吐番、唐 C.金、南宋 D.辽、北宋8.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docx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B.辽C.西夏D.金【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后改国号为辽.故选B.2.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契丹族C.蒙古族D.鲜卑族【解答】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故建立辽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故选B.3.“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阿保机B.元昊C.阿骨打D.赵构【解答】契丹族原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生活.在同中原人的密切交往中,他们逐渐学会了农耕,并开始定居生活.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选A.4.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他來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A.契丹B.女真C.党项D.突厥【解答】1038年11月10日党项首领元昊白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故选C.5.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
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B.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C.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來到澧州城,宋军士 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澧渊之盟.此后很长 吋I'可,辽宋之I'可保持和平局面.故选C.6.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一金B.完颜阿骨打一辽C.赵构一北宋D.元昊--西夏【解答】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960年, 后周大将赵匡胤(汉族)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 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 会宁.故选D.7.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 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 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彫响【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屮原文化联系密切.故选C.8.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解答】辽建立于916年,1125年被金所灭;北宋建立于960年,1127年,被金所灭;& 夏建立于1038年,在西北,1227年亡于蒙古政权.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澧渊之盟,1044年北宋形方A BC D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形成了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局血.故选B.9.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屮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解答】两宋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党项人建立西夏,女真人建立金,以及汉人建立宋朝.各民族政权并立,互相攻伐,有战有和.因此两宋吋期,最显著的吋代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故选D.10・澧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17-18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时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
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
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
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2.由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党益民十年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右图),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
西夏政权的都城是(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B.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4.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 B.短暂繁荣 C.帝国中兴 D.政权并立5.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6.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A .澶渊之盟B .宋夏议和C .靖康之变D .宋金议和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 .澶渊之盟前B .澶渊之盟后C .宋金和议前D .宋金和议后8.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A .吐蕃B .西夏C .南诏D .渤海9.据藏文史料记载:夏尔巴人是历史上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习题人教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导学号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D)A.契丹族B.女真族C.回纥D.党项族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C)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成吉思汗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4.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
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C)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5.导学号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中有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马匹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
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的局面应从哪一事件开始(D)A.辽占领幽云十六州B.陈桥驿兵变C.订立宋夏和约D.澶渊之盟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6.导学号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正确的是(B)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C)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8.导学号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9.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的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章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A.绍兴和议 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 D.雁门关协议2.北宋时期招抚梅山蛮,在梅山地区设置了两个县,其中属于现益阳市境内的是()A.桃江县B.安化县C.南县D.新化县3.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B.②C.③D.④4.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岳飞抗金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宋金和议5.山西民间有“六郎站在雁门关,一箭射到大青山(位于内蒙古)”的传说。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理解,说法最合理的是()A.杨六郎勇武过人,这种传说完全可能发生B.当时与杨六郎发生冲突的是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C.历史传说多虚拟夸张,不可作为历史研究资料D.传说虽有夸张,但可以推测出北宋与北方民族处于战争状态6.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南宋与金B.北宋与辽C.北宋与西夏D.西夏与辽7.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9.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10.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建立者对应正确的是()A.契丹--耶律阿保机B.金--元昊C.辽--完颜阿骨打D.西夏--努尔哈赤11.如图为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A.B.C.D.12.如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A.B.C.D.1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②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③客观上维持了较长久和平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word版】无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1.下列人物和及其建立的政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耶律阿保机--金B.完颜阿骨打--辽C.赵构--北宋 D.元昊--西夏2.在宋辽澶州之战中,力主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宋太宗C.石守信 D.寇准3.关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澶渊之盟是北末与西夏国签订的盟约B.盟约订立于1005年C.订立的背景是北宋军队在澶州之战中获胜D.澶渊之盟订立后,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4. 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宋B.辽C.西夏D.金5.以下哪一项不是宋、金议和的规定()A.南宋向金称臣B.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C.南宋向金送纳岁币D.金将都城迁到燕京,改名中都6. 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南宋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 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
它的建立者是()A.耶律阿保机B.元昊C.铁木真D.阿骨打8.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10.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11.战争时,皇帝御驾亲征往往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北宋时,宋真宗亲征澶州城就使得北宋军队打退了辽军,当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A.魏征B.寇准C.宋璟D.房玄龄12.如图为中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立形势图。
据此判断,下列历史事件与图中①处的政权相关的是()A.戚继光抗倭B.赵光义攻辽 C.岳飞抗金D.文天祥抗元13.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1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15.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 1 )生产生活: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 2 )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 3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 )生产生活: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 2 )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 3 )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3.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澶渊之盟( 1 )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 2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 3 )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6.议和( 1 )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 2 )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评述,正确的是()。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2.宋元时期的历史与隋唐时期的历史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经济繁荣与否B. 文化繁荣与否C. 国家统一与否D. 对外开放与否3.澶渊之盟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是()。
A. 双方停战,保持了很长时间相对和平局面B. “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C. 助长了契丹南下的野心,不久北宋就灭亡了D. 以上都不正确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5.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与其建立的政权一一对应的是()。
A. 耶律阿保机——金B. 完颜阿骨打——辽C. 元昊——西夏D. 忽必烈——蒙古6.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金②辽③西夏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②③①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此图可以用来探究()。
A.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关系B.南宋、金、西夏并立的关系C.北宋、金、西夏并立的关系D.南宋、辽、金并立的关系8.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的都城?()A. 吐蕃B. 辽C. 西夏D. 金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都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非常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政策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0.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于澶州城下订立和议:“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契丹人引马图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项选择题1.从《契丹人引马图》中可看出,契丹人所穿的衣服已同当时的汉人着装没有多大区别,这主要是( )A.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C.长期民族融合的结果2.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 )A .赵佶B .阿保机C .元昊D .阿骨打4.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A .吐蕃B .西夏C .南诏D .渤海权,对开发我国西北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学习汉文化,创立西夏文字,重用汉人为官,模仿宋朝设置行政机构B .西夏除发展畜牧业之外,还重视农业,开凿了“昊王渠”C .宋夏议和,元昊被迫向宋朝进贡D .西北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融合大为加强6.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 .吐蕃B .辽C .西夏D .金7.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
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 .礼乐文明的确立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 .农牧文化的交融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辽辽辽辽西夏西夏西夏西夏北宋北宋北宋北宋D C B A9.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学案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和西夏建立的史实。
2、掌握辽和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3、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填表: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23、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内容各是什么?4、宋夏和议的结果和影响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澶渊之盟?2、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些议和?唐朝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什么明显不同?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检测题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A 阿保机B 阿骨打C 元昊D 赵匡胤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西夏与北宋 辽与北宋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2.西夏是由________族建立的 ( )A契丹 B女真 C 党项 D回纥3.澶渊之盟是下列那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4.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相同内容是( )A对宋称臣 B北宋送“岁币”C辽和西夏送给北宋“岁币” D辽夏推行汉法5.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6.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C.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7、材料一: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十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给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材料一签订时宰相寇准请求哪位皇帝亲征?(3)材料二中西夏的国主是谁?(4)如何看待这些议和?导学案答案:二、1、特征: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并立评价:澶渊之盟是辽宋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导学号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耶律德光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民族建立的(D)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回纥
D.党项族
3.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C)
A.完颜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成吉思汗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4.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也有“和”。
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C)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5.导学号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白塔子的辽墓壁画中有经过梳理装饰的骏马,马匹是契丹人用来同中原人交换的重要商品。
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的局面应从哪一事件开始(D)
A.辽占领幽云十六州
B.陈桥驿兵变
C.订立宋夏和约
D.澶渊之盟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6.导学号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的示意正确的是(B)
7.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C)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8.导学号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
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
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9.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的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B)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参考答案契丹族。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参考答案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从整个中
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了战争,使宋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
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和发展。
【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二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
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3)从材料二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措施: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
贡献: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11.导学号73454052(2017·山东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念表》(部分)。
其中,
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12.导学号探究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1)请举出北宋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参考答案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议)。
(2)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深入探究】
(3)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参考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