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了解过文化常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高考专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梳理《语文·必修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诸侯分公司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足下:敬辞,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竖子:对人的蔑称。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
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执事:办事的官吏。
也指对对方的敬称。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将军: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
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
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
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
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自刎:自割其颈。
即自杀。
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手段。
宾客:春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使者及贵族的门客、策士;东汉以后用以称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一、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谦时也称自己的名。
这里是项羽表示对刘邦的尊敬。
5.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竖子:骂人的话,是对人的鄙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相当于“小子”。
6.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某:古人在书信中或草稿中用以代指自己的名字。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陈情表》)陛,帝王宫殿的前台。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要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告。
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
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种树郭橐驼传》)长人者:做官的人。
【补充】人牧,即人君。
古代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二、官职、官署类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注意】“迁”用于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便于区分,常在“迁”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左迁、迁谪;转调叫转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2.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人教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doc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诗经》《氓》《采薇》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详见必修一“名著导读”。
公西华侍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庖丁解牛》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涉江采芙蓉》九首》西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西汉司马迁《鸿门宴》《项羽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死》(均节选自《史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东汉曹操《短歌行》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质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归去来兮辞》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奔放,《蜀道难》《将进酒》唐李白想象丰富,形象巨大,气势奔腾,多用夸《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张手法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末行: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
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
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末行与生行表现手法不同,化妆方式也不同,直观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行。
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比如《四进士》的宋世杰,戴白满,这就是原来末行的戏。
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戴二涛,也是末行的遗风。
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了。
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共31页文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注释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必修上册+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教材注释中出现的文化常识一、必修上册[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
后来用“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说文》]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的字书之一。
[兜鍪(móu)]古代打仗时战士所戴的头盔。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这里代指酒。
子,对对方的尊称。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衿,衣服的交领。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叫“桃都”,树上栖有天鸡。
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树上,天鸡就会鸣叫,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起来。
[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
[善才]当时对技艺高超的乐师的称呼。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
[《霓裳(cháng)》]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六幺(yāo)》]即《六幺令》,唐代乐曲名。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第一部]第一队,是教坊中最优秀的一队。
[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
这里是对善歌貌美歌伎的通称。
[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缠头]古代对歌伎舞女打赏用的锦帛。
[青衫]青色单衣。
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跬(kuǐ)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
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百工]泛指各种工匠。
[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高中语文必修所涉及的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常识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我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年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晋侯、秦伯围郑。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二、《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时期刘向编订。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其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巧妙的用自己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去讽喻指出齐威王受蒙蔽更严重,劝说其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为变徵之声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变徵是徵声的变调,声调悲凉。
复为慷慨羽声。
声调激愤的羽声。
既祖取道。
祖:临行祭祀路神。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车马之类的官。
乃朝服,设九宾。
“九宾之礼”。
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
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
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
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
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
“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
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郎中:宫迁侍卫隋唐到清,朝廷各部均设郎中,是帝王的侍从官,为司的长官。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化常识精编 !(必修+选修)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化常识精编!(必修+选修)1.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
2.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您”。
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4.古代音乐: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5.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6.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7.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8.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10.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1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3.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史记·晋世家》:“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14.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余人等收为奴婢。
1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6.右袒: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
《汉书.高后纪》:"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军皆左袒。
"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
17.左袒:左袒,指古代仪礼,露出左臂;管偏护、支持一方叫左袒。
18.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
”(《荆轲刺秦王》)19.郎中: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20.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荆轲刺秦王》中“至陛下”指“走到殿前的台阶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1. 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古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必修二5.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
它主要来自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文人作品和外来文化等五个方面。
用好成语不仅要注意其读音、写法,感情色彩,还要注意其字面意义与引申意义、比喻意义、转化意义等。
6.姓氏——我国上古时期,姓和氏有别: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可知母,只能用姓区别不同的部族;进入阶级社会后,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必修4中的文学文化常识《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高中语文必修书上的文化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第一册: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
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
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
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
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中的文化常识举隅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
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2.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王如果失德就会失去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二)《荆轲刺秦王》4.《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5.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6.为变徵..之声。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古代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7.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宗庙是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8.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9.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三)《鸿门宴》1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最小的叔叔称“季父”。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1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古时又称“昏姻”或“昏因”。
婚姻:一是男娶女嫁结为夫妻这件事情;二是指结婚男女双方的父母。
《说文》: “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婚是女方的父母,姻是男方的父母。
“约为婚姻”即“结为儿女亲家”。
在我国古代的婚礼中,男方通常在黄昏时到女家迎亲,而女方随着男方出门。
这种“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的习俗,就是“昏因”一词的起源。
12.项王、项伯东向坐.....;张良西向...,——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亚父,南向坐侍.。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
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必修二(四)《孔雀东南飞》13.鸡鸣..后,寂寂人定..初。
..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鸡鸣,鸡叫。
常指天明之前。
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相当于凌晨1~3时。
与四更、四鼓、丁夜相对应。
——黄昏,时辰名。
这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第十一个时辰戌时,它指晚上的19~21时。
——人定,是一昼夜十二时中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夜里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与二更、二鼓、乙夜相对应。
“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又名定昏、夤夜等。
14.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五更,古代汉族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五夜。
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引申】..——结发:①指束发,古代人成年之后开始束发,因而结发指成年。
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②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发。
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
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③指妻子。
16.初七..,嬉戏莫相忘。
..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17.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
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
(五)《兰亭集序》18.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9.修禊事..也。
——禊事,禊祭之事。
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
20.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
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
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古人每逢农历三月上巳日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杯把酒喝下,叫做流觞。
)(六)《赤壁赋》2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
【引申】日期特定名称——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还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死魄”或“旁死魄”,三日为“哉生明”或“月出”,八日为“恒”或“上弦”,十四日“即望”,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或“生魄”、“哉生魄”,十七日“既生魄”,廿二、廿三日“下弦”,最后一天为“晦”或“即朔”。
2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七)《游褒禅山记》23.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也有和尚(僧人)的意思。
24.褒之庐冢..也。
——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为尽孝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
亦作“庐墓”。
2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26.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
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
后因称字为表字。
——父(甫),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必修三(八)《寡人之于国也》2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粟,俗称小米。
【引申】五谷——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黄米)、稷(粘米)、麦、菽(豆);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28.五十者可以衣帛亦。
——《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
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2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代统治者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
周代礼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朔月(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犬,朔月才能食用羊。
当时帝王及贵族在每月初一所备食物,较平日丰盛,叫做“朔食”,食物规格也提高一等。
此外,在祭祀或天子、诸侯举办宴会时,大夫才得以食用牛。
30.谨庠序..之义。
..之教,申之以孝悌——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孝悌: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
(九)《劝学》3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①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
②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③对别人的尊称,犹言先生。
(十)《过秦论》32.拥雍州..之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33.外连衡..而斗诸侯。
——连横,也作连衡,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
与“合纵”对应。
《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战国时代,“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
秦国位于西方,六国位于其东。
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
34.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合纵又写作“合从”。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
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
3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
36.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万乘是万辆兵车的古文写法。
①指一万辆兵车。
②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③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3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十一)《师说》3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做句或读。
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3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①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书:指书法。
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②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必修四(十二)《廉颇蔺相如列传》40.《史记》——《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