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和回收实验

合集下载

干扰实验

干扰实验

干扰实验————————————————————————————————作者: ————————————————————————————————日期:1.干扰实验1.1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1.1.1干扰物的干扰效果检测方法的总分析误差有3个主要来源:不精密度、方法特异性偏差、样品特异性偏差。

方法学评价时通常只考虑前2者,样品特异性偏差常被认为与特定样品有关,不属于方法学的计量特征。

但如果一种检测方法本身易受某种干扰物质的影响,则干扰物即可引起系统误差也可引起偶然误差。

当采用特异性更好的方法做为比对方法时,特定病人群体样品中某中干扰物的平均浓度可引起系统偏差,而偏离平均偏差的个体差异则成为总偶然误差的成份。

某些方法中随机干扰效果超过不精密度成为偶然误差的主要来源。

对于个体病人,干扰物的干扰效果可随样品中干扰物浓度的不同发生变化,这可被误认为是病人病情的改变。

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补偿或修正,使干扰效果在特定病人群体中减小。

对于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脂类等),可通过样品前处理、样品空白、血清基质校准或数学修正等方法减少干扰效果。

1.1.2 干扰效果机制干扰物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机制有:——化学效应:干扰物通过与试剂竞争或抑制指示反应改变反应结果,也可通过络合或沉淀作用改变分析物的形式。

——物理效应:干扰物可具有与被测量相近的性质,如荧光、颜色、光散射、洗脱位置或检测时的电极反应等。

——基质效应:干扰物可改变样品基质的物理特性,如粘度、表面张力、浊度或离子强度等,从而改变被测量浓度。

——酶抑制作用:干扰物可与金属激活因子形成螯合物、与催化位点结合、氧化必需巯基基团而改变被测量或试剂中酶的活性。

——检测方法的非特异性:干扰物以与被测量同样的方式参与反应。

尽管非特异性与干扰有所不同,但对实验结果的效果的相同的。

如:酮酸在碱性苦味酸法测肌酐时发生反应,吲哚硫酸盐在重氮法测胆红素时发生反应,免疫化学中的交叉反应等。

体外诊断试剂干扰实验评估指南

体外诊断试剂干扰实验评估指南

体外诊断试剂干扰评估指南-EP7A郑金来20110105目录 前言干扰物及其机理干扰的标准干扰评估干扰筛选及其效果评价用病人标本评价干扰效果 临床实验室验证总结前言NCCLS:国家临床化学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是一家国际性的、各学科间的、非盈利性的标准制定和教育组织,推动在医疗团体间发展和使用自愿性一致的标准和指南。

NCCLS已经得到了全球广泛的认可NCCLS基于的原理为一致性是一个有效并经济的手段来提高患者测定和医疗服务。

,EMAIL:exoffice@08年11月NCCLS已经更名为CLSI前言NCCLS文件以标准、指南或委员会报告的形式发表 标准:通过一致性程序发展出来的一项文件,以一种未经修饰的形式、清楚地确定材料、方法学或使用惯例的特定以及必须的要求指南:根据一致性程序发展出来的一项文件,描述某个一般性操作惯例、程序或材料的标准,供用户自愿使用。

使用指南时,可由用户根据其特定需要草拟或进行修改报告:还没有提交进行一致性回顾的一种文件,由董事会发布。

前言NCCLS的标准和指南代表了有关良好医疗实践的一致性意见。

反映了实质上受到影响的有资质的以及有兴趣的各方根据NCCLS建立的一致性程序得到的实质协定。

即使符合自愿性一致文件,但用户仍有自认适合法规的要求。

用户的意见对于一致性程序时必要的,任何人都可以向委员会提出自己的意见。

前言干扰物质是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中造成测量误差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的干扰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查找出对体外诊断试剂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物质的过程。

干扰实验评估资料是评价拟上市产品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也是产品注册所需的重要申报资料之一CLSI EP-7A的范围生产商: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指定干扰物浓度和类型以及合适的结果分析,帮助生产商或实验程序的开发者明确程序对干扰物的易感性。

用户:通过系统的调查策略、指定数据收集和分析要求以及促进生产商和用户更好的合作,帮助临床实验室调查因干扰引起的有差异的结果,以便最终能够坚定、发现并评估新的干扰物。

临床生化检验:7-回收试验

临床生化检验:7-回收试验
• 若回收率明显偏离100%,说明分析方法对于 基质环境中的分析物的反应能力有明显差别
• 回收实验可以对分析方法受基质效应的影响 作出估计。
试剂与器材
• 生理盐水 • GOD-POD试剂盒单一试剂
葡萄糖标准液(80mmol/L) • 标本:患者混合血清(2.2mmol/L) • 标准血清(血糖浓度6.41mmol/L) • 蒸馏水
?加入标准液的体积不得超过血清样品的10避免将血清稀释过度引起误差的改变或消失?加入标准液后最好使实验标本的被测定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回收试验
检验系生化教研室
方法学评价试验
• 方法学评价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 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评价方法准确度的实验有: 方法比较实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GOD-POD法测血糖原理
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D)的作用下生 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与酚和4-氨基 安替比林(4-AAP)在过氧化物酶(POD) 的作用下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可在 500nm处检测,其颜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 成正比。
操作步骤-标本制备
U①基 础 管:血清0.9ml+0.1ml生理盐水
×100%
回收试验的数据处理
样品
基础样品 回收管Ⅰ 回收管Ⅱ 回收管Ⅲ 平均回收率
测定浓度 (mmol/L)
加入浓度 (mmol/L)

回收浓度 (mmol/L)

回收率 (%)

注意事项
• 准确加量是本实验最主要的技术关键(被分析物 的理论值是根据加入标准液体积及原标本体积所 得到的,吸量稍不准确就会影响结果。)
评价
• 一般要求回收率在95%~105%,最为理 想的回收率为100%。

细菌内毒素干扰实验培训

细菌内毒素干扰实验培训

λc=antilg(∑X/n)的计算 方法
可以用power公式
该表格未经 确认
问题?怎么用计算器按出 antilg值?antilg是lg函数的反函数,
异常结果的处理及常见的消除干扰的方法
原因
解决措施
解决有关pH的问题 二价阳离子浓度不足
内毒素聚集问题 酶、酶抑制剂问题
用BET水对供试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稀释
结果判定:
01 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 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的结果符合鲎 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要求时,试验方为 有效。
02
当系列溶液B的结果符合鲎试剂灵敏度复 核试验要求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 无干扰作用
03
其他情况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存在 干扰作用。
04 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的稀释倍数下对 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 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合适”的样品是指样品必须不含有可测出的细菌内毒素。具体的讲就是在干 扰试验(或干扰试验的预试验)中用样品(或样品的稀释液)所做的阴性管(NPC管)不 能凝,如凝说明本批样品不适合用来做干扰试验。有部分实验者认为只要用家兔热原检查 结果阴性的样品就可用于干扰试验。这不可靠,因为家兔法不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灵敏, 不能保证在干扰试验(或干扰试验的预试验)中样品的细菌内毒素不被检出。
编号
内毒素浓度/被加 稀释用液 稀释倍 所含内毒素 平行管数
入内毒素的溶液

的浓度
A
无/供试品溶液
——
——
——
2
B
2λ/供试品溶液 供试品溶 1

2

2

2
4
0.5λ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5、双缩脲法,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复合物,这种颜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此反应的优点是与清、球蛋的反应性相近,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干扰物质少,为首选的常规方法,其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规的方法。
11,黄疸:巩膜或皮肤中因含有较多的弹性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易导致皮肤、巩膜和粘膜等组织黄染,临床上称为黄疸。
分三型:溶血性、干细胞型、堵塞型
12、重氮盐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原理?原理血清中结合胆红素与重氮盐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同一样条件下,游离胆红素需要在加速剂作用下,使游离胆红素分子内的初级键断裂,极性上升并与重氮试剂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终止试剂,继而加入碱性酒石酸钾钠,使紫色偶氮试剂转变为蓝色波长600nm下比色分析求出血样中胆红素的含量。
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
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客观真值之差。
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
随机误差:是指在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
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
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17酮类固醇(17KS):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中,凡在C17上没有侧链而仅有一个酮基者,即17酮类固醇,包括睾丸和肾上腺产生的雄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
17羟皮质类固醇:指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及其代谢产物去氢皮质醇,及二者的二氢、四氢、六氢代谢产物。
儿茶酚胺类:肾上腺髓质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微量的多巴胺。这三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中均含有儿茶酚(邻二苯酚)及乙胺侧链,生理功能上也有许多共同点,故统称儿茶酚胺。

实验三 GOD-POD法测定葡萄糖的回收和干扰试验1

实验三 GOD-POD法测定葡萄糖的回收和干扰试验1

4、消除干扰的方法有
1)空白对照 包括试剂空白和标本空白。 2)物理、化学方法去除干扰(可能会引入新的干扰) 3)只使用对干扰物的敏感度不高的方法。如:己糖激酶法 测定GLU,酶法测定肌酐等 4)以两点法或双波长法消除部分干扰,可以设计双试剂法 消除内源性干扰
2.纯标准品溶液的加入体积不得超过血清样 品的10%,避免将血清稀释过度,引起误差 的改变。
3.准确加量是最主要的技术关键。
注意事项(干扰试验)
1、加入可疑干扰物的浓度应明显高于通常所 见浓度的上限,有可能时应达到病理标本 的最高值。
2、凡可疑干扰物都应做,这里仅是举例示范。 3、适当增加测定次数以减少实验的随机误差。
样本测定
37 ℃水浴,10分钟,500nm比色。
结果计算-回收率
加入浓度= 标准液浓度* 标准液量ml 血清量(ml) 标准液量(ml) 生理盐水量(ml)
回收浓度 = 分析样品测得浓度 – 基础样品测得浓度
回收率(%)=
回收浓度 加入浓度
100%
一般要求回收率95-105%
干扰值计算
试剂与器材
1、试剂组成:R1:苯酚10mmol/L,POD>1000U/L,抗VIC氧化 酶; R2: GOD>1600U/L, 4-AAP2mmol/L
2、试剂包装:R1及R2,标准液浓度5.55 mmol/L 3、工作试剂配制:本试剂盒为液态双试剂,加双试剂的仪器
可直接应用,试剂更稳定,加单一试剂的仪器临用时缓冲 液和酶溶液以R1:R2=3:1的比例混合。
干扰物加入浓度= 干扰物浓度*
干扰物溶液量 ml
血清量 (ml ) 干扰物溶液量 (ml ) 生理盐水量(ml )
干扰值=加入干扰物后的测定值-基础测定值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的干扰及消除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镉的干扰及消除

3. 3 共存元素对镉的干扰及消除 试 验加入氯化镁 、氯化铜和三氯化铁的量为
1μg ,对 0. 1 ng 镉的测定有严重干扰 。除金属外还 有 Cl - 对测定也存在干扰 ,当加入 100 g/ L 硫酸铵溶 液 20μL 时 ,可将这些干扰得以基本消除 ,见表 5 。
表 5 共存元素对镉的干扰及消除 —回收率 %
为了抑制共存成分的干扰 ,最好选用能与共存 成分生成容易分解的化合物 ,且它自身也容易热分 解的物质 。为此 ,选用了各种铵盐来消除氯化镁 、氯 化钠和硝酸钠对铅的干扰试验 。各种铵盐的浓度是 根据μL 溶液中有 1. 5 mg N H4 + 的原则确定的 ,结 果列于表 3 。
由表 3 可知 ,添加 200 g/ L 磷酸铵溶液 20μL 能 很好地抑制氯化镁和硝酸钠共存的干扰 。按 3. 1 节 对 2 ng 铅加入 2μg 氯化物和硝酸盐的金属干扰量 , 当加入 200 g/ L 磷酸铵溶液 20 μL 时 ,发现上述干 扰物质 ,均可消除 ,结果见表 4 。
为此日本工业技术院名古屋工业试验所和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共同开发了以弱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和酒石酸混合物作填充剂用液相色谱法在30min内同时简单快速自动测定降水中除h之外所有上述阴阳离子的方法
第 9 卷 第 3 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7 年 6 月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 、镉的干扰及消除
路学军 男 ,24 岁 ,大学文化 ,助工 。 — 45 —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9 卷 第 3 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7 年 6 月
关键词 石墨炉原子吸收 共存金属 干扰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et hod t hat adds ammonium phosphate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of co - ex2 ist metals at measuring Lead and Cadmium. When 10μL sample solution and 20 μL ,200 g/ L ammonium phosphate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

临床检验方法学性能评价

5 操作过程对样本的污染 6 样本本身的基质效应
如:护手霜、手套粉、血清分离器、采 血管盖,等
如:化学和物理性质不同于理想的新鲜 样本。
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不准确度(inaccuracy)又称分析总误差 (total analytical error)主要受三个因素 影响:不精密度、偏倚和样本误差。
北京市部分临床检验项目不精密度建议
肌酸激酶
靶值±21%
6.6
碱性磷酸酶
靶值±27%
4.8
γ‐谷氨酰基转移酶
靶值±20%
6.4
白细胞
靶值±10%
3.9
红细胞
靶值±4%
2.4
血红蛋白
靶值±4.5%
2.1
红细胞压积
靶值±5%
2.1
血小板
靶值±14%
6.8
乙肝表面抗原
3份样本定性均符合
NA
乙肝表面抗体
3份样本定性均符合
准确度
方法学比对 样本数:20
临床准确性
区分不同健康状况的能力; 阳性结果:真阳性和假阳性 阴性结果:真阴性和假阴性 临界值改变:影响灵敏度和特异性
准确度及其评价
回收实验 干扰实验 方法学对比
临床对“准确性”的要求
实验室提供的检验结果或数据,应有助于临 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 断。
除了计量学准确性外,实验室还应对检验方 法的临床准确性进行评价。
回收实验
用于评估实验方法正确测定在常规样本中加 入的被测物量的(质量、浓度、活性)能 力;
通过测定比例系统误差,对实验方法的准确 度进行评价。
回收实验的基本要求
使用常规样本基质,如血清或血浆;如果加入的被测物为液 体,应控制体积在10%以内;

临床生化检验:8-方法学评价 干扰试验

临床生化检验:8-方法学评价 干扰试验
误差的改变或消失。 • 3、加入标准液后,最好使实验标本的被测定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血糖测
定的医学决定水平为2.8、6.7、8.9mmol/L。 • 4、标本加入标准液后,总浓度必须在方法的分析范围内,一般须加入高中低
不同浓度做回收试验,计算干扰值。 • 4、加入可疑干扰物浓度应明显高于通常所见浓度的上限,最好达到病理标本
按表加入标本及试剂
加入物(ml) B S
U①
U②
U③
U④
蒸馏水 标准血清 基础U① 干扰U② 干扰U③ 干扰U④ 试剂
0.03 —

— 0.03



0.03

————————
3
3
3
— — — 0.03 — — 3








0.03


0.03
3
3
各管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5分钟,在波长500nm处比色,以B管调零 读取各管吸光度(A)。
16
8
操作步骤1-标本制备
U①基 础 管:血清0.9ml+0.1ml生理盐水 U②干扰管Ⅰ:血清0.9ml+75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U③干扰管Ⅱ:血清0.9ml+50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U④干扰管Ⅲ:血清0.9ml+250mg/L维生素C溶液0.1ml
9
操作步骤2-浓度测定
的最高值。 • 5、干扰物对测定的影响与被分析物浓度无关,而与干扰物本身的浓度有关,
所以产生的是恒定系统误差。 • 6、与回收实验不同,计算不同干扰物浓度下的平均干扰率无意义。 • 7、如要区别干扰还是方法的特异性差,可用干扰物的纯溶液作为样本测定,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

附件:《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系列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2.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检测限3.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线性范围4.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可报告范围5.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回收实验)6.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准确度(方法学比对)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精密度8.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干扰实验9.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稳定性10.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参考值(参考区间)附件1: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编制说明《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注册过程中要求提供申报产品的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产品性能评估是产品研发、制定产品标准等过程的重要技术支持研究过程,并可能对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对体外诊断试剂的性能评估通常是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组织(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de以下称为CLSI)的相关标准为依据,也是美国FDA 推荐采用的评价标准,但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及指导原则的要求。

为进一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产品分析性能评估指导原则,以明确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

体外诊断试剂产品性能评估包括检测限、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准确度(回收实验)、准确度(方法学比较)、精密度、干扰实验、稳定性、参考区间共九个项目。

起草的主要依据CLSI发布的以下标准:1. C28-A2: 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2. EP5-A: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s; Approved Guideline.3. EP6-A: 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Approach; Approved Guideline.4. EP7-A: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5. EP9-A2: Method comparison and bias estimation using patient samples;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每项性能的主要研究方法均采用以上标准和国内实际采用的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法。

干扰实验

干扰实验

1.干扰实验1.1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1.1.1干扰物的干扰效果检测方法的总分析误差有3个主要来源:不精密度、方法特异性偏差、样品特异性偏差。

方法学评价时通常只考虑前2者,样品特异性偏差常被认为与特定样品有关,不属于方法学的计量特征。

但如果一种检测方法本身易受某种干扰物质的影响,则干扰物即可引起系统误差也可引起偶然误差。

当采用特异性更好的方法做为比对方法时,特定病人群体样品中某中干扰物的平均浓度可引起系统偏差,而偏离平均偏差的个体差异则成为总偶然误差的成份。

某些方法中随机干扰效果超过不精密度成为偶然误差的主要来源。

对于个体病人,干扰物的干扰效果可随样品中干扰物浓度的不同发生变化,这可被误认为是病人病情的改变。

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补偿或修正,使干扰效果在特定病人群体中减小。

对于常见的内源性干扰物(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脂类等),可通过样品前处理、样品空白、血清基质校准或数学修正等方法减少干扰效果。

1.1.2干扰效果机制干扰物对分析过程的影响机制有:——化学效应:干扰物通过与试剂竞争或抑制指示反应改变反应结果,也可通过络合或沉淀作用改变分析物的形式。

——物理效应:干扰物可具有与被测量相近的性质,如荧光、颜色、光散射、洗脱位置或检测时的电极反应等。

——基质效应:干扰物可改变样品基质的物理特性,如粘度、表面张力、浊度或离子强度等,从而改变被测量浓度。

——酶抑制作用:干扰物可与金属激活因子形成螯合物、与催化位点结合、氧化必需巯基基团而改变被测量或试剂中酶的活性。

——检测方法的非特异性:干扰物以与被测量同样的方式参与反应。

尽管非特异性与干扰有所不同,但对实验结果的效果的相同的。

如:酮酸在碱性苦味酸法测肌酐时发生反应,吲哚硫酸盐在重氮法测胆红素时发生反应,免疫化学中的交叉反应等。

——水的取代效应:非水溶性物质(蛋白、脂类等)可通过取代液体血浆量影响活性测量。

但如测定的是血浆水中被测量的浓度,则不存在水的取代效应。

回收实验-文档资料

回收实验-文档资料
实验十一、方法学评价实验
-回收试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李恒
2861832496@
2020/9/7
1
概述
• 临床实验室应对使用的检验方法或在建立新的检验方法时, 对该方法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达到提高分析方法质量的 目的。
• 方法学评价(evaluation of methodology)是通过实验 途径测定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能,并评价其是否可接受。
2020/9/7
5
实验原理
• 1.GOD—POD法测血清葡萄糖的实验原理 • 2.回收试验实验原理 • 回收试验是反映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加入样品中已
知浓度或量的纯分析物能力的试验,是评价准确 度的有效方法。
• 本实验通过GOD-POD法测定生理盐水中加入血糖的 回收率,判断GOD-POD法比例系统误差的大小,从 而评价方法的准确性。
2020/9/7
2
概述
• 定量实验的方法学评价指标通常包括: 准确度 精密度 灵敏度 特异性 线性范围
2020/9/7
3
概述
• 方法学评价试验: • 准确度的评价:回收试验、干扰试验、方法比较
试验 • 精密度的评价:重复性试验 • 线性范围评价:线性范围评价试验
2020/9/7
4
实验目的
• 掌握:回收试验的实验原理和应用 • 熟悉:回收试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 了解:回收试验的评价。
2020/9/7
9
结果与计算
• 血清葡萄糖浓度(mmol/L)=A测定管/A标准管×葡萄糖标准液浓度
加入浓度=
标准液量(ml)×标准液浓度
血清量(ml)+标准液量(ml)+生理盐水(ml)
回收量(mmol/L)=回收样品测定值-基础样品测定值

回收试验

回收试验

授课对象:06级检验1-5班课 时:2学时回收试验目 标:1.掌握回收实验的基本原理2.学会衡量检验方法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回收率实验的设计3.归纳总结进行回收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对检测方法的评价实验用品:(以二乙酰法测BUN 为例)水浴箱(100℃)、721型分光光度计、混合血清、(①②③)、BUN 标准液(100mmol/L 、200 mmol/L 、7.14 mmol/L )等内 容: 一、原理:在已知浓度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物,然后用同样方法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值”(样品浓度和加入浓度之和)之比,乘以100%即为回收率,一般实验方法应在100±5%为合格。

回收实验是测定生化实验方法准确性较好的方法之一,有人认为回收率除鉴定测定方法的优劣处,不可用来纠正测定中的误差,其计算公式如下:100%%⨯=加入浓度回收浓度)回收率()ml )ml )ml 标准液量(血清量(标准液量(标准液浓度加入浓度+⨯=二、操作步骤(以二乙酰一肟法测尿素氮为例):1.样本处理:a 混合血清2ml+H 2O0.1ml (R )b 混合血清2ml+BUN 标(200mmol/L )0.1ml (R+S 1)c 混合血清2ml+BUN 标(100mmol/L )0.1ml (R+S 2)2.测定: 1 R+S 2 S B R 血清 0.02 — — — — R+S 1血清 — 0.02 — — — R+S 2血清——0.02——BUN 标准 — — — 0.02 — 蒸馏水 — — — — 0.02 酸性试剂 5.0 5.0 5.0 5.0 5.0 二乙酰一肟 0.5 0.5 0.5 0.5 0.5 混匀,置100℃12min ,取出待冷比色(λ=540nm ),取各管A 值计算。

三、计算:1001.00.21.010014.7A A A %)S ()R )1S R (⨯+⨯⨯-=+()回收率(四、注意事项:1.加入标准液的体积在整个样品中占比例要少,一般不能超过10%,否则整个样品稀释过大,不能反映原有样品的实际情况。

方法学评价试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方法学评价试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实验五
方法学评价试验--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一、回收试验
【原理】
• 回收试验是分析某方法正确测定加入常规分 析样品中的纯分析物能力的试验,用于评价 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通过GOD-POD 法测血糖的回收率,能较确切地反映该分析 方法比例系统误差的大小,从而评价该方法 的准确性。
• 将样本分装,其中一份样本加入已知量的待 测物(多为纯品标准液),另一份样本加入 等体积溶剂,两份样本同时测定。
谢谢大家
注意:数据分析时,既要评价总的回收率(平均回收率) 也要评价各个样本的回收率
【注意事项】
1、加量是否准确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 2、标本加入储存液后,总浓度必须在方法的分析范围内 ,最好使实验标本的被测定浓度达到医学决定水平,然后 计算平均回收率。 3.加入储存液的体积不得超过整个反应液体积的10%, 以避免将血清稀释过度,改变样本的基质。
【试剂与器材】
• 1、葡萄糖标准液(5.55mmol/L) • • 2、GOD-POD法测定葡萄糖试剂盒
• 3、生理盐水
• 4、血清标本:根据要求收集临床混合血清样本
• 5、葡萄糖储存液 50.0mmol/L
1、样品制备
【操作步骤】
基础管 回收管1 回收管2 回收管3
混合血清(ul) 葡萄糖储存液(ul) 去离子水(ul)
450
50
450
20
30
450
30
20
450
40
10
2.血糖浓度测定:每份样品作双份检测,结果取平均值。
加入物(ml)
B
血清
--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
蒸馏水
0.03
葡萄糖试剂

干扰实验和回收实验

干扰实验和回收实验

回收试验结果: 回收试验结果: 95%-105%,最好达到100% 100%。 95%-105%,最好达到100%。 干扰试验结果: 干扰试验结果: Bias系统误差 Bias系统误差
操作步骤
1回收试验样品制备 基础样品:收集血清, 基础样品:收集血清,双缩脲法测定白蛋白 含量,醋酸纤膜电泳确定白蛋白浓度。 含量,醋酸纤膜电泳确定白蛋白浓度。并 进行适当稀释,使浓度在50g/L 50g/L。 进行适当稀释,使浓度在50g/L。取血清 0.9ml, 0.1ml。 0.9ml,加蒸馏水 0.1ml。 回收样品:血清中加入白蛋白标准液5.5g/L 回收样品:血清中加入白蛋白标准液5.5g/L 干扰样品:血清中加入Hb Hb溶液标准液 干扰样品:血清中加入Hb溶液标准液
加标回收实验回收实验回收率实验加样回收率实验通信抗干扰实验室加样回收实验抗干扰实验室rna干扰实验回收率实验意义甲基化干扰实验
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一 原理
回收试验: 回收试验: 分析方法比例系统误差的有效评价方法。 分析方法比例系统误差的有效评价方法。 测定回收率,判断分析方法系统误差。 测定回收率,判断分析方法系统误差。 特征:分析物浓度增加,误差比例增大。 特征:分析物浓度增加,误差比例增大。 线性系统误差
干扰试验: 干扰试验: 测定某种物质加入到样品中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测定某种物质加入到样品中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用来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用来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特异性差: 特异性差:加入物和样品中的分析物类似也同 分析试剂发生交叉反应产生读数, 分析试剂发生交叉反应产生读数,影响了分析 物测定的准确性。 物测定的准确性。 干扰:加入物不与分析试剂发生反应, 干扰:加入物不与分析试剂发生反应,但改变 了分析物与分析试剂间的反应。 了分析物与分析试剂间的反应。

干扰实验

干扰实验

一、前言-基础知识
方法学评价(evaluation of methodology):
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
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无论是精密度还是准确度, 强调的都是误差,评价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 定。 评价准确度的方法有回收实验、干扰实验、线 性实验等。
二、干扰实验
干扰实验:是测定非特异性和干扰两者引起的
误差,既用于检测某方法的特异性,也用于检
测干扰物质对方法的干扰作用,以评价某临床
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加入一定浓度的干扰物后 会产生误差,误差的大小与干扰物浓度相关。
二、干扰实验
特异性?
正干扰?
负干扰?
三、干扰实验原理
葡萄糖GOD—POD法测血清葡萄糖
葡萄糖 + O2 + H2O
GOD
葡萄糖酸内酯 + H2O2
1. 标准血清
6.7mmol/L
2. 维C标准液 1000mg/L
3. 血糖测定试剂盒
4. 722分光光度计
四、干扰实验实验步骤
1. 标样品制备
(1)基础样品: 血清0.9mL + 蒸馏水 0.1mL (2)干扰样品1:血清0.9mL + 250mg/L维C标准液 0.1mL
(3)干扰样品2:血清0.9mL + 500mg/L维C标准液 0.1mL
POD
H2O2 + 4-氨基安替比林 + 酚
红色醌类化合物 + H2O
葡萄糖氧化酶(GOD)利用氧和水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
内酯,并释放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POD)将过氧化氢分解释
放的氧使色原性氧受体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去氢缩合为红色醌 类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标本中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
回收试验:
回收试验是指在原材料或产品加工过程中,对废料进行处理,使之重新加入产品生产
流程的过程。

这项试验通常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因为废料回收可以减少生产过
程中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回收试验中,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包括废料的分离、净化、破碎、再生等。

回收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废料的再利用价值,以及回收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在试验前
需要制定明确的试验方案和程序,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试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废
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污染程度等,以及回收技术的适用性和效率。

试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废料的初步筛选和分类,然后对其进行处理,包括清洗、破碎、
热处理等,以便使其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能够达到所需的质量和性能要求。

试验结束后需要
进行废料和产品的质量检测和比较,以及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评估等工作。

干扰试验:
干扰试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引入某种外部因素或变量,以测试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种试验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因素或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评估它们对实验结果
的贡献程度。

干扰试验需要依据实验对象和研究目的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和程序,明确要引入的外
部因素或变量,并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

试验的重点是观察引入外部因素后实验结果的变
化情况,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对于干扰试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试验条件的严谨性,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
靠性,以及外部因素的选择和影响程度等。

如果干扰试验的结果存在显著影响,那么研究
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的机理和影响程度,以便更好地理解实验对象的特性和规
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许总误差(Tea,%)
期望 32.1 15.2 15.7 9.5 30.3 22.2 11.7
TP
ALB T-BIL D-BIL UA UREA CREA GLU T-C
1.4
1.6 12.8 18.4 4.3 6.2 2.2 3.3 3
1.2
1.3 10 14.2 4.8 5.5 3.4 2.3 4.1
―准确度(accuracy)
―精密度(precision)
―可报范围(reportable range) ―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对非配套系统,验证更为广泛,除上述指标外: ―分析特异性 ―分析灵敏度 ―任何其他必要指标
---陈文祥
[The U.S. CLIA]








建立被评价方法的干扰标准 确定被测量的实验浓度 列出可能干扰物清单 确定干扰物的实验浓度 仪器、试剂、人员的准备 干扰物筛查实验 干扰物剂量效应评价实验





患者样本(serum, plasma, whole blood, cerebrospinal fluid,urine, and most other body) 混合患者样本; 标准溶液或者其它制备物; 需确认测试样本同临床样本具有相似的反应性。 计算样本量:测量程序所需样本量、实验所需样本 数量、重复测定次数。 调整分析物浓度。

获取纯的干扰物质;物质能够实现准确定量,如称重、使用标准物质 或标准液; 选择能获得足够溶解度的溶剂;且溶剂本身不能是干扰物质。 为避免稀释样本基质,储备液的浓度至少应该是干扰浓度的20倍, 即加入体积不能超过总样本的5%(10%)。



根据被评价方法的检测原理和预期用途列出可能引起干扰 效果的物质清单。 常见的可能产生干扰作用的物质:


异常标本:如溶血、黄疸、脂血,等
处方及非处方药; 异常生化代谢: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样本添加剂,如抗凝剂(肝素、EDTA、柠檬酸盐、 草酸盐,等),防腐剂(氟化钠、碘乙酸、盐酸,
等)




instruments have been calibrated and maintained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the analytical system is in control and performing as expected; all operators have been trained and demonstrate acceptable proficiency; and laboratory safety procedures are being followed。

饮食:咖啡因、β-胡萝卜素、罂粟籽等。
干扰物的实验浓度确定原则
可能干扰物 样品类型 干扰物实验浓度 至少三倍于治疗药物浓度或最高预期浓 度
血清、血浆与全血
药物与代谢物
尿液 内源性干扰物
抗凝剂与防腐剂 尿液
至少三倍于24小时尿清除率 目标病人群体中预期最高浓度
五倍于添加浓度 五倍于24小时尿清除率
样本中的异常物质:溶血、黄疸、脂血。


药物:常见处方与非处方药,接受某项目检测的特定病人群体中常用的药物。
代谢物:在特定病人群体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生化代谢物与药物代谢物。 样品添加剂及在样品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可与之接触的物质:抗凝剂(肝素、EDTA、 柠檬酸盐、草酸盐等)与防腐剂(NaF、HCl、碘醋酸盐等),血清分离胶,样品采集 容器及胶塞、导管、导管冲冼液、皮肤消毒剂、手部清洁剂、玻璃清洗液、手套粉未 等。 文献中提及的对与被评价方法类似的其他方法有干扰作用的物质。

的误差取决于它在标本中的浓度。


通过与检测试剂竞争或抑制指示反应;
干扰物具有与被测物相似的性质,(如荧光、颜色、
光散射、电极反应等;)

干扰物可以改变样本基质的物理性状,(如粘度、
表面张力、浊度、离子强度,等)


干扰物可通过屏蔽金属离子(激活剂)、结合活性 位点、氧化巯基等改变酶(被测物或试剂)的活性, 也可在竞争酶反应过程中的关键底物。 干扰物发生与被测物相似的反应。 在免疫化学反应过程中,干扰物结构与抗原类似, 而与相应抗体发生交叉反应。

干扰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补偿或 修正,使干扰效果在特定病人群体中减小。对于常见 的内源性干扰物(如胆红素、血红蛋白、脂类等), 可通过样品前处理、样品空白、血清基质校准或数学 修正等方法减少干扰效果。

从评价的角度看,干扰既可造成系统误差,也可造
成随机误差。 对于一个特定的病人群体,样本中干扰物的平均浓 度可以造成系统偏差,而对个体病人,干扰物带来
血清、血浆与全血
血清、血浆与全血
样品采集与处理设备
血清、血浆、全血、尿液
样品与设备接触24小时,样品体积应与 实际使用相同,需注意防止样品蒸发与 不稳定分析物的丢失,同时应准备一份 与实验样本相同的对比样本,此样本除 了不与实验设备接触外其余处理过程均 与实验样本相同。




胆红素:标准溶液; 溶血:血红蛋白溶液; 脂血: Vit C: 样本管添加剂干扰:



实验样本:基础样本+干扰物储备液(体积不超过5%);一般加入的 浓度接近病人样本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浓度水平; 对照样本:基础样本+与实验样本加入量相等的溶剂;以保证样本基 质的一致性。 所有样本应该进行双份测定。


临床可接受标准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标准; 基于分析变异的标准; 基于临床实验的标准; 统计学标准
回收实验
干扰实验 方法学对比
1 病理条件下产生的代谢物
如: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2 由治疗过程引入的化合物
3 病人本身原因引入的物质 4 标本处理过程中的添加物 5 操作过程对样本的污染
如:药物、非肠道营养物、血浆扩 充剂,抗凝剂,等。
如:饮酒、滥用药物、补品、不同 饮食习惯,等 如:抗凝剂、添加剂、稳定剂,等。 如:护手霜、手套粉、血清分离器、 采血管盖,等
对照样本 序号 1 2 3 4 0.9ml样本+ 0.1ml生理盐水 206 220 299 169 213 228 287 171 223 223 297 167 215 210 297 178
干扰样本 0.9ml样本+ 0.1ml 胆红素标准 结果4 229 237 296 183 221 233 306 186 222 241 304 184 230 228 302 181
8.5% 1mg/dl或4.5% 0.15mg/dl或7.5% 3mg/dl或5% 5.0%
17% 2mg/dl或9% 0.3mg/dl 或15% 6mg/dl或10% 10%
TG
LDL-C HDL-C Apo A1 Apo B K Na Cl Ca
10.5
4.2 3.6 3.3 3.5 2.4 0.4 0.6 1
3.4
3.9 31.1 44.5 11.9 15.7 6.9 7.9 9
5.2
5.8 46.6 66.8 17.9 23.5 10.4 11.8 13.6
3.33%
3.33%
5.0%
5.0%
10%
10%
5.67% 0.33mg/dl或4.5% 0.1mg/dl或5% 2mg/dl或3.3% 3.33%
张传宝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zhangcbcn@


干扰实验 回收实验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如:试验新机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 某种活动。如:做科学实验。 《现代汉语词典》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CLSI document EP7-A2 ; 《临床检验方法确认与性能验证》P2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干扰实验准则》;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质量规范 分析 项目 ALT AST AMY LDH CK GGT ALP 允许CV% 12.2 6 4.8 4.3 11.4 6.9 3.2 允许的偏倚 (%) 2 5.4 7.8 4.3 11.5 10.8 6.4
CLIA’88中的质量规范 最低 48.1 22.8 23.5 14.2 45.5 33.3 17.5 10.0% 15.0% 30% 允许变异 6.67% 6.67% 10.0% 6.67% 10.0% 允许的偏倚 10.0% 10.0% 15.0% 10.0% 15.0% 允许总误差 20% 20% 30% 20% 30%
―精密度(precision)
―特异性(specificity) ―检测限和定量限(LOD and LOQ, "灵敏度")
―线性(linearity)
―耐变性(robustness) ... ...
---陈文祥
关于验证 (Verification)
对主要方法性能的证实
在引入新方法时进行
对配套系统,一般验证下列指标: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 Interference Testing in Clinical Chemist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CLSI document EP7-A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