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起搏再定义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
生理性起搏研究进展【摘要】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已经50年,它通过维持频率稳定的心率、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而显著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而如何优化起搏治疗以符合患者生理需求一直是临床医师不懈的追求。
从DDD、频率应答起搏、右室间隔及双心房、CRT起搏到兼具双室起搏/频率应答/自动复律除颤/事件存储等功能的CRT-D问世,通过起搏系统软/硬件优化实现自身节律点和传导路径优先、无线远程心血管事件监测与干预,生理性心脏起搏克服了非生理性心脏起搏的固有弊端,也预示着多学科尖端技术的完美结合正将起搏系统从心脏节律支持者升格为真正的心脏疾病管理者。
本文就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通过起搏器不同类型、各种起搏方式、电极导管的各种位置、不同间期的计算方法,获得各心腔之间最好的同步性、最理想的电生理稳定性、最佳的心输出量,保证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
生理性起搏已经经历了房室同步起搏、变时性起搏、心室同步起搏3个历史阶段。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讨论,旨在为今后临床上起搏器起搏部位和工作方式等选择提供依据。
1 生理性起搏的变迁1.1 纠治患者自身存在的病理状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房室传导阻滞(AVB)等过缓性心律失常使心脏泵血减少或停止,严重者则由于冠状动脉缺血或心室各部位复极的不一致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多发生于院外且初次发病后易再发,病死、病残率极高,此时通过起搏治疗及时实施有效电干预,纠正心率和心律的异常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起搏技术开展之初,获得单腔起搏就是最基本的生理性起搏,但随着起搏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研究,起搏器治疗已由单纯治疗心电衰竭如SSS等过缓性心律失常,扩展到心电紊乱如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和非心电性心脏病多种疾病的治疗。
生理性起搏的现代概念,幻灯, ppt课件
26%
7%
DDD/AAI
dropout: 25%
生理起搏概念的延展
Characteristics
MOST
起搏适应征
SND
随机入组病人数
2010
平均随访 (years)
2.8
起搏模式
DDDR vs. VVIR*
相比心室起搏生理性起搏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生活质量和功能状态 心衰 房颤 中风及栓塞 死亡率 病人交叉及退出
Yes Marginal Yes No No VVIR* to DDDR*: 37.6%
UK-PACE AVB 2021 3 DDD(R) vs. VVI(R)
NA No No No No VVI(R) to DDD(R): 3.1% DDD(R) dropout: 8.3%
Epstein A, et al. ACC/AHA/HRS 2008 Guidelines for Device-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Rhythm Abnormalities. J Am Coll Cardiol 2008; 51:e1–62.
生理性起搏的现代概念
广元市中心医院 心内科
倪水清
起搏器的发展
1932年 Hyman 发条驱动脉冲发生器,72公斤 1952年 Zoll 脉宽2ms 75-150伏 抢救2例 III度AVB+AS症 1957年 Weirich 直接刺激心肌抢救III度 AVB 1958年Furman 心内膜起搏
起搏器的发展
生理起搏概念的延展
Characteristics
Danish study PASE
起搏适应征
SND
SND and AVB
生理性起搏概念PPT课件
左室球形收缩变为左室游离壁局部性收缩 • 乳头肌收缩不协调可造成二尖瓣返流
RVA起搏的危害
• 起搏介导的心室非同步 • 起搏介导的隐匿性左房室不同步 • 起搏介导的二尖瓣返流 • 起搏诱导性心肌病
减少不必要的RVA起搏、维持双心室的电、 机械同步性成为生理性起搏的重点和热点。
Lead III
起搏功能打开
起搏功能关闭
最小化右心室起搏的策略
ü滞后功能 ü休息频率、睡眠频率 üAAI: AV阻滞风险 ü程控AV延迟(AVD)至大于自主PR间期:固定,不灵活、随访等限
制
üAV延迟扫描: Search AV、Search AV+、自动自身传导搜索AICS)
心室自身优先功能(VIP)、精确的心室起搏(RVP)等。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1. Tavazzi L. Eur Heart J 2000;21:1211-1214
心功能的决定因素
前负荷
收缩性 每搏输出量
后负荷
心室收缩的协调性 室壁的完整性 瓣膜功能完好
心输出量
心率
对策
• 寻求更为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起搏部位。
间隔部起搏? 双心室起搏?
• 鼓励正常自身心律传导,最小化心室起 搏比例。
正常
心尖部起搏
间隔部起搏
不同起搏位置的影响:心肌重构
右室心尖起搏: 肌原纤维排列混乱
室间隔起搏 平行排列
左室游离壁组织
Karpawich: AHJ 1990;119:1077
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进展
量 的作 用 明 显 , 在 运 动 条 件 下 , 输 出 量 的 提 高 主 要 依 靠 而 心 心 率 的 加 快 。人 体运 动 时 心 率 能 够 跟 随 机 体 代 谢 需 要 的 增 加 而适 宜增 加 的 功 能 称 为 变 时 性 功 能 。针 对 变 时 性 功 能 不 良的患 者 , 脏 起 搏 器 增 加 了 频 率 适 应 性 功 能 , 功 能 通 过 心 该
患 者 , 保 证 安 全 的 同时 应 尽 可 能 减 少 心 室 起 搏 。在 如 何 优 在 化窦房结病变患者 的右心 室起搏 、 展 心室 同步起搏 方面 , 发
2 变 时 性起 搏 起 搏 器 的房 室 同 步 性 大 大 减 少 了起 搏 器 综 合 征 , 室 顺 房 序 起 搏 可 以 增 加 心 输 出 量 , 在 运 动 情 况 下其 作 用 有 限 。现 但
( VD 才 能 真 正 改 善 患 者症 状 和 心 脏 的 血 流 动 力 学 。 A )
险性增加 2 , D DD R起 搏 时房 颤 发 生 率 高 的 原 因 与 心 室起
搏 的存 在 直 接 相 关 。可 见 , D D D起 搏 器 保 持 房 室 同 步 的作
用 明 显 优 于 VVI但 当 D D 伴 有 较 高 比例 心 室 起 搏 时 , , D 心室 电 活 动 与 激 动 顺 序 不 同 步 的 右 心 室 起 搏 所 带 来 的 危 害 抵 消 了 房 室 同步 的益 处 。 因此 , 前 起 搏 器 进 人 了 生 理 性 起 搏 的 当
期 、O年 代 初 期 所 应 用 的 能 够 保 持 房 室 同 步 的 起 搏 器 9 ( D 全 自动 型 心 脏 起 搏 器 ) 解 决 了 心 房 和 心 室 不 能 顺 序 D D, , 起搏 的 弊病 , 起 搏 更 加 符 合 生 理 性 , 在 V 起 搏 器 基 础 使 是 VI 上 的一 大进 展 , 起 搏 器 技 术 发 展 史 上 生 理 性 起 搏 的第 1个 是 阶段 。但 采 用 D D 起 搏 时 , 有 选 择 最 合 适 的 房 室 间 期 D 只
生理性起搏
生理性起搏的新概念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王邦宁教授一、生理性起搏概念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各种起搏方式、电极导管的各种位置、不同间期的算式等方法,获得各心腔之间最好的同步性、最理想的电生理稳定性,最佳的心输出量,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
二、生理性起搏进展生理性起搏已经经历了房室同步起搏、变时性起搏、心室同步起搏三个历史时期。
生理性起搏一直是临床医师和起搏器设计工程师十分关注和追求的目标,这一领域的当今热点是心室同步起搏。
1.房室同步起搏房室同步起搏对保持正常房室顺序的电和机械活动,对维持体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
其中最重要的机制是保持了心房有效的“辅助泵”作用,该作用是指心室舒张末期,心房的主动收缩将房内残存的血流前向挤压进入心室,形成被动性心室充盈,进而提高左室的舒张期充盈压,提高心输出量。
良好的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可达15%~45%,该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心室功能对心房辅助泵作用的依赖性。
当心室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如冠心病、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等病人,或心室功能因器质性病变明显受损时,心房辅助泵作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这些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三度房室阻滞或心房颤动(房颤),能使心房辅助泵的作用瞬间消失,此时可使患者的心功能急剧直下。
目前,临床应用的DDD和AAI心脏起搏器都保持了基本正常的房室同步。
注:〖HTSS〗在心室舒张末期,心房的主动收缩对心室的舒张末容积和前负荷的作用十分重要。
讨论正常的房室顺序这一生理性起搏功能时,需注意几个问题:1.1 房室电活动的顺序正常并不等于房室机械活动的顺序正常某些一度房室阻滞及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异常的左室舒张相是说明这一问题的典例。
一度房室阻滞时,房室之间的电活动虽然存在着延迟,但仍然保持正常的同步顺序。
但过度延长时,病人能出现明显的房室收缩与舒张顺序的紊乱。
生理性起搏研究及进展
生理性起搏研究及进展标签:心血管病学;心脏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随着起搏器工程技术及心脏病理生理认识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应用范围从最初的主要针对引起患者反复晕厥甚至猝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拓展到致死性快速心律失常,由治疗心电疾病扩展到非心电疾病,如肥厚性心肌病,严重心衰等。
生理性起搏,包括起搏模式和起搏部位的选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将来起搏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起搏模式及部位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以后的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生理性起搏模式的研究及进展1.1 单腔按需性起搏(VVI/AAI):VVI起搏避免了与自身心室波的竞争,曾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但它使心室内除极方向改变,没有房室顺序功能,左右心室不同步,导致心功能下降,同时有较高的心脏低排量综合征和房颤发生率,其不符合生理性起搏已成为共识。
AAI 起搏无论在降低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率方面都明显优于VV I起搏。
1.2 双腔房室顺序起搏(DDD/DDDR):DDD起搏模式维持了房室顺序激动,同时它又保证了房室阻滞时的心室安全起搏,优于VVI/AAI,DDDR又优于DDD,更加符合正常生理情况, 人们对此寄予了很大期望。
但近年来的几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结果[1,2,3],DDD/DDDR起搏虽然保持了房室顺序激动,却在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并不优于VVI 起搏。
右室起搏累积的比例每增加1%,因心衰而住院的危险性将增加2%,房颤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
右室心尖部起搏引起心脏功能损害的机制可能有以下方面:(1)从心尖部到心底部,异常的激动顺序引起双室收缩不同步,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收缩不同步,左室游离壁不同节段心肌收缩不同步,左室后乳头肌收缩滞后引起二尖瓣后叶脱垂、二尖瓣返流及左房扩张,这些因素综合导致心功能受损。
(2)长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引起心肌病理变化如心肌细胞结构破坏[4],营养不良性钙化,左室心肌重构[5],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加,最终将引起心功能下降。
生理性起搏再定义
CTOPP 研究结果 起搏模式与房颤风险的相关性
发生房颤风险下降20.1%
Charles R. Kerr. al Circulation. 2004;109:357-362
CTOPP 临床研究结论
DDD起搏与VVI起搏比较,不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 脑卒中发生率 DDD起搏组房颤发生率较低
MOST
Risk of HFH relative to DDDR patient with Cum%VP=0
6
7 6 5 4 3 2 1 0 0 20 40 Cum%VP 60
Sweeney MO, et al. Circulation 2003;23:2932-2937
Dashed lines represent 95% confidence boundaries
UKPACE 研究方案
大于70岁伴高度房室阻滞 n=2010
双腔起搏组 n=1012
VVI起搏组 n=1009
一级终点:随访4.6年,比较总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 二级终点:随访3年,比较各种心血管事件 (房颤、心衰、卒中、TIA、栓塞)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July 14;353:145-155
起搏介导的心室结构非同步 -左室横向重构 机制:
右室起搏可使侧壁收缩晚于 间隔等部位100ms以上,形
成室内分流,收缩末期和舒
张末期的容量增大,导致心 室横轴扩大及重构
右室起搏的危害
起搏器介导的二尖瓣返流
1. Tavazzi L. Eur Heart J 2000;21:1211-1214
起搏器介导的二尖瓣返流
septum Posterior wall
生理性起搏的新认识
综述生理性起搏的新认识李 腾 赵红梅综述 吴 铿审校【摘要】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持房室顺序的双腔起搏器(DDD )起搏模式,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房室失同步的单腔起搏器(VVI )起搏模式,但可增加右室起搏,损害心功能,并不能改善预后。
生理性起搏的含义及作用机制在不断更新。
生理性起搏的治疗策略是采取新模式减少右室起搏、选择性部位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维持和促进心室激动的同步化仍为今后生理性起搏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理性起搏;起搏模式;起搏部位中图分类号:R 3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583(2008)0620350203 作者单位5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起搏器发展非常迅速,早已超越初期的抗心动过缓范畴。
同时,右室起搏危害和生理性起搏益处成为两大关注焦点。
生理性起搏的含义、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也在不断发展、扩大和更新,生理性起搏的广泛应用减少了非生理性起搏带来的危害。
起搏器未来发展要提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对现阶段关于生理性起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1 生理性起搏概念中的误区与单腔心室起搏(VV I )相比,双腔房室顺序性起搏(DDD)保持了房室同步,充分发挥了心房辅助泵的作用,因而DDD 起搏器被称为万能起搏器,同时双腔带有频率应答的起搏器(DDDR )则被认为是生理性起搏器。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DDDR 起搏的血流动力学优于VV I 带频率应答(VVIR )起搏,进而使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均能明显下降。
然而MOS T 试验[1]、U KPAC E 试验[2]证实与VV I 相比,DDD 不能降低总死亡率,对卒中和心力衰竭风险的疗效甚微。
DAVID 试验[3]也表明携带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患者的DDD 起搏反而增加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
循证医学证实传统右室心尖部(RVA )起搏对心室结构和功能起到负性作用,同时增加房颤、心力衰竭和死亡的风险,也证实了降低心室起搏比例的临床益处,累计RV A 起搏比例是左室功能障碍及房颤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124]。
起搏器现代功能
临床益处 ➢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显著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二)自动化功能
自动感知调整功能
(三)疾病诊断管理功能
心律失常数据图表 远程随防 诊断功能
心律失常数据图表
有类似holter功能,诊断心律失常(包括自身的 和/或起搏器故障所致的)
3. 数据会通过标准的
电话线或无线装置被传 输到一个安全的服务器 上
4. 医务人员在安
全的网站上查看病 人植入器械的信息
诊断功能
Optivol液体潴留监测功能
(四)特殊治疗功能(拓展适应症)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RT) 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抗心动过速;抗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除颤复律
治疗肥厚性心肌病 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频率骤降反应)
进一步损害左室功能
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心衰发 生率
心衰的风险随着右心室心 尖部起搏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在高比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的情况下,心衰的风险和AV 是否同步(起搏模式)无关
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优化心室起搏策略
保护同步性
能够保持正常电激动和机械收缩协调性的最佳起搏位点在 心房 减少不必要的右室起搏比例
带搜索的频率滞后
可程控参数: 可程控的搜索间期: 关, 5, 10, 15或30分钟可程控搜索的
周期数:1-3次 临床意义:
窦房结优先,心脏活动更生功能
A/V自动输出功能 自动感知调整功能
(二)自动化功能
A/V自动输出 如:
ACap™ Confirm心房阈值管理功能
医务人员在美敦力 CareLink医生网站上查看 病人植入器械的数据。
CareLink远程监控:自动传输& CareAlerts报警
生理起搏的循证医学
生理起搏的循证医学
第1页
开展生理性起博
咱们要给咱们病人带来
• 先进起搏治疗理念(全球起搏治疗理念同时) • 最优异心脏起搏产品 • 针对个体化起搏治疗方案
• 咱们早期诊疗和治疗提议对病人有非常主要影响 • 咱们治疗提议表达了对疾病认识水平 • …….
生理起搏的循证医学
第2页
近50年来心脏起搏循证医学结论 对生理性起搏有了再定义:
生理起搏的循证医学
第11页
SAVE PACe 研究:结果
病人: 72±12 岁; EF = 58±10%
➢ 随访时间: 1.7±1.0 年 (研究委员会提早中止了研究) ➢ 起搏百分比(中位数): 传统DDDR组 vs.有降低心室起搏功效DDDR组
❖ 心房: 71% vs.70% (p=0.96) ❖ 心室: 99% vs.9.1% (心室起搏降低了90%, p<0.001)
☆ 传统右室心尖部起搏是引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原因之一
☆ 勉励本身传导、预防不一样时、恢复同时性是心室起搏三大策略
☆ 降低无须要心室起搏, 选择性部位起搏, CRT治疗是实现生理性起搏三大 治疗标准
关键:勉励本身传导+模拟正常心脏除极次序
生理起搏的循证医学
第3页
怎样应用生理性起搏治疗标准指导临床工作?
生理N起E搏ng的l 循J M证医ed学;357:1000-8.
第13页
Time to Cardioversion, AVN Ablation or PVI for AF By Treatment Group
因为起搏器有了降低心室起搏功效, 降低了病人对房颤治疗需求
Sweeney MO, Bank AJ, Nsah, E, et al. Minimizing Ventricular Pacing to Reduce Atrial Fibrillation in Sinus-Node Disease,
生理性起搏的再定义_张澍
保持房室顺序收缩
频率反应功能
模拟窦房结 变时功能 满足运动 对心率的 要求
生理性起搏的定义
房室顺序激动 频率应答起搏
1-0
总体生存率
Time (years)
p = 0.0065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0
2
4
6
8
10
0
0-2
0-4
0-6
0-8
1-0
累积生存率
心血管原因死亡率
Danish 研究结论 在窦房结功能不全病人中,AAI与VVI相比具有更高的生存率。
DDDR vs AAIR
DDDR 起搏在保持房室顺序起搏的同时,还能提供心室起搏,避免AAIR起搏可能出现心室停搏。因此,DDDR起搏被认为应优于AAIR起搏,至少不亚于AAIR起搏。
Lamas G,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346: 1854-62.
MOST试验
DDDR组n=1014
VVIR组n=996
P
全因死亡和非致命性中风
21.5%
13.0%
NS
死亡、中风和心衰住院联合发生率
27.6%
29.9%
NS
房颤发生率
21.4%
27.1%
0.008
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启示
生理性起搏的定义
鼓励房室自身传导, 减少不必要右室心尖部起搏
AAI起搏: 设定长的AV间期: 自动调节AV间期: Search AV, Search AV+ 以及其他AV 滞后功能 4 创新的起搏模式: MVP…
生理性起搏的现代概念-课件,幻灯,ppt
2020/8/11
DDD死亡的发生率较VVI无明显差异
Yes Marginal Yes No No VVIR* to DDDR*: 37.6%
UK-PACE AVB 2021 3 DDD(R) vs. VVI(R)
NA No No No No VVI(R) to DDD(R): 3.1% DDD(R) dropout: 8.3%
Epstein A, et al. ACC/AHA/HRS 2019 Guidelines for Device-Based Therapy of Cardiac 2R02h0/y8/t1h1m Abnormalities. J Am Coll Cardiol 2019; 51:e1–62.
202代中叶
1978年 80年代中叶 90年代末
2020/8/11
开发和应用起搏器按需功能(VVI, VVT)
开发和应用起搏器的可程控功能 (Programmability)
第一台双心腔起搏器应用在临床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应用在临床 双心房(室)起搏器应用在临床
2020/8/11 Sweeney MO, et al. Circulation 2019;23:2932-2937
生理起搏概念的延展
起搏模式的生理化
Risk of HFH
Within 95% confidence
Risk of HFH Relative to DDDR Patient with Cum%VP=0
10%,心衰风险增加54%
2020/8/11
Sweeney MO, et al. Circulation 2019;23:2932-2937
生理起搏概念的延展
起搏模式的生理化
生理性起搏的必要性及研究进展
生理性起搏的必要性及研究进展摘要:半世纪以来,由于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相关疾病患者受益匪浅,特别是致死性心律失常分支和宽QRS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虽然,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传统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非生理性起搏的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因此,生理性起搏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本文主要通过对生理性起搏的必要性分析,以及对目前主要生理性起搏方式的阐述来浅谈生理性起搏。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CRT;希氏束起搏;RVOT;RV-BiAbstract:Half a century,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lated patients especially fatal arrhythmia and wide QRS wave with heart failure patients,benefit so much due to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acemaker.Although,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acemaker brought huge profits,conventional pacemaker which implant the pacemaker electrode into right ventricular apex lead to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hysiologic pacing,gradually known by people.Therefore,study of physiologic pacing now are more and more abundant.In this paper,I will discuss about physiological pacemak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physiologic pacing,and expounds the newest of physiologic pacing.Keywords:physiologic pacing CRT Hisbundle pacing RVOT RV-Bi生理性起搏的必要性近半个世纪以来,起搏器治疗随医学的发展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其中最具有变革性的事件当数生理性起搏。
生理起搏现代概念
生理起搏现代概念王晓东;王尹曼【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1(32)2【摘要】近年来,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揭晓,生理性起搏的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起搏模式上应用各种程控方式尽可能的减少右室起搏,鼓励自身传导.采用能尽量模拟心脏正常传导及最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起搏部位.生物起搏器能更生理性的恢复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远程监控、远程随访、病情监测等多种新功能提高了起搏器的工作效率,扩展了起搏器的功能.现就起搏模式和部位的生理化以及生物起搏器、起搏器的远程监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physiological pacing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due to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several large clinical trials. With regards to pacing mode, many types of program control are used to reduce right ventricular pacing, and to promote self pacing. On the other hand, pacing positions are used which could mimic normal cardiac conduction and cause fewer hemodynamic changes. Building on from this, a biological pacemaker which could return normal cardiac pacing and conduction is the next step.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tudies of physiological pacing mode and positions , the biological pacemaker and some new physiolgical function of pacemaker.【总页数】6页(P249-254)【作者】王晓东;王尹曼【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6【相关文献】1.起搏器治疗的现代概念 [J], 张建军;崔亮2.生理性心脏起搏模式概念的转变及再认识 [J], 李耀东;汤宝鹏3.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 [J], 张东铭4.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 [J], 张东铭5.痔的现代概念及其解剖生理学基础 [J], 张东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
2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July 14;353:145-155
为何循证医学的结果与我们的临床经验不一致?
为什么出现了意外结果? DDD的优势为什么消失? 是VVI与DDD同样好? 还是DDD与VVI同样差?
2020/11/3
CTOPP 临床研究结论
DDD起搏与VVI起搏比较,不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 脑卒中发生率 DDD起搏组房颤发生率较低
2020/11/3
9
MOST
MOde Selection Trial in Sinus Node Dysfunction
Gervasio A, et al. Ventricular Pacing or Dual-Chamber Pacing For Sinus Node Dysfunction. N Engl J Med, 346(24); Jun 2002, 1854
(房颤、心衰、卒中、TIA、栓塞)
2020/11/3
17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July 14;353:145-155
总死亡率
UKPACE 研究结果 一级终点
心源性死亡率
2020/11/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1d8icine
2020/11/3
10
MOST 研究入选标准
年龄>21 岁 SSS且有起搏器植入指征的患者
2020/11/3
11
N Engl J Med, 346(24); Jun 2002, 1854
MOST 研究方案
植入第一台起搏器的SND患者数 n=2010
双腔起搏组 n=1014
VVI起搏组 n=996
2020/11/3
7
Charles R. Kerr. al Circulation. 2004;109:357-362
CTOPP 研究结果 起搏模式与房颤风险的相关性
发生房颤风险下降20.1%
2020/11/3
8
Charles R. Kerr. al Circulation. 2004;109:357-362
平均随访33个月,比较: • 一级终点:
– 总死亡或非致命的中风
• 二级终点:
– 房颤
– 心力衰竭
– 生活质量
2020/11/3
– 起搏综合征
12
N Engl J Med, 346(24); Jun 2002, 1854
MOST 研究结果
2020/11/3
13
N Engl J Med, 346(24); Jun 2002, 1854
CTOPP MOST UKPACE
2020/11/3
4
CTOPP
Canadian Trial Of Physiological Pacing
Circulation 2004;109:357-362第一台起搏器的患者数 n=2,568
VVI起搏组 n = 1,474
21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Danish I and Danish II Trials DAVID Trial MOST Sub-study
2020/11/3
22
Danish I1 and Danish II2 研究结果
具有较高右室起搏比例的DDDR模式与AAIR模式相 比,AF发生率显著增加 与心室起搏相比,心房起搏时AF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与心室起搏相比,心房起搏时HF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2020/11/3
1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5 July 14;353:145-155
UKPACE 研究方案
大于70岁伴高度房室阻滞 n=2010
双腔起搏组 n=1012
VVI起搏组 n=1009
一级终点:随访4.6年,比较总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 二级终点:随访3年,比较各种心血管事件
生理性起搏组 n = 1,094
平均随访7个月,比较:
• 心血管事件导致的中风或死亡
• 总死亡率
• 房颤
• 心衰住院率
2020/11/3
6
Charles R. Kerr. al Circulation. 2004;109:357-362
CTOPP 研究结果 起搏模式与心血管死亡或中风风险的相关性
两组无显著性差别
2005 July 14;353:145-155
UKPACE 研究结果 一级终点
房颤
中风、TIA 及其它血栓事件
心衰
2020/11/3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1d9icine
2005 July 14;353:145-155
UKPACE 研究结论
对于患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年龄较大患者,起搏模 式(DDD/VVI)对其5年死亡率、3年心血管事件发 生率不产生影响
1、Lancet. 1997;350:1210-1216
220、2J0/A1m1/C3oll Cardiol 2003;42:614-23
23
DAVID 试验结果
植入双腔ICD的具有自身AV传导的患者,当右室起搏比 例小于40%时,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
2020/11/3
24
MOST亚组研究结果(DDDR模式)
当右室起搏>40%时:
– HF住院风险比右室起搏<40%时增加2.6倍(心室起搏比例45 %与85%具有相似的风险度)
当心室起搏<40%时:
MOST 研究结果
2020/11/3
14
N Engl J Med, 346(24); Jun 2002, 1854
MOST 研究结论
在病窦综合征,双腔起搏可降低房颤发生率,轻 度改善生活质量 双腔起搏不降低死亡率,脑卒中和心衰发生率
2020/11/3
15
UKPACE
Single-chamber versus dual-chamber pacing for high-grad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生理性起搏再定义
根据我们的经验……
与单腔起搏相比,双腔起搏的优势:
提供房室同步 减少房颤的发生 降低栓塞和中风的风险 减少新的充血性心衰发生 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2020/11/3
2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
DDD起搏器的问世大大减少了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
2020/11/3
3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经验遇到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