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材料力学其中考试 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学院
2012 —2013学年第 2 学期期终考试试卷(A卷)课程材料力学使用班级机自
班级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
1.温度变化会引起杆件的变形,从而在杆件内部必将产生温度应力。()2.构件内某一点,若某方向都无应变,刚该方向无应力。()3.杆件的基本变形有拉(压)、剪、扭和弯四种,如果还有另外的变形形式,必定是这四种变形的某种组合。(√)4.圆杆受扭时,杆内各点均处于纯剪切状态。(√)5.两梁的跨度、承受载荷及支承相同,但材料和横截面面积不同,因而两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不一定相同。()6.材料的破坏形式由材料的种类而定。()
7. 按静力学等效原则,将梁上的集中力平移,不会改变梁的内力分布。()
8. 等截面梁的最大剪切应力发生在剪力值最大的截面上。(√)
9. 拉杆伸长后,横向会缩短,这是因为杆有横向应力存在。()
10.当剪应力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剪应力互等定律亦成立。(√)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均匀性假设,可认为构件的( C)在各点处相同。
A.应力;
B.应变;
C.材料的弹性系数;
D.位移。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
A.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受力后的运动效应,但也考虑物体的变形效应;
B.理论力学中的四个公理在材料力学中都能应用;
C.材料力学主要研究杆件受力后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D.材料力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静止不动的荷载作用下的问题。
3.图示圆轴横截面C左、右两侧的扭矩M
C+和M
C-
的( D )。
A.大小相等,正负号相同;
B.大小不等,正负号相同;
C.大小不等,正负号不同;
D.大小相等,正负号不同。
4.在图示悬臂梁的AC段上,各个截面上的( A )。
A.剪力相同,弯矩不同;
B.剪力不同,弯短相同;
C.剪力和弯矩均相同;
D.剪力和弯矩均不同。
5.高度等于宽度两倍的矩形截面梁,承受垂直方向的载荷。若仅将竖放截面(图
(a))改为平放截面(图(b)),其它条件不变,则梁的强度( D )。
A.提高到原来的4倍;
B.提高到原来的2倍;
C.降低至原来的1/4;
D.降低至原来的1/2。
6.图示受拉构件危险截面的变形属于( B )变形。
A.单向拉伸;
B.拉、弯组合;
C.压、弯组合;
D.斜弯曲。
7.空心圆截面杆受轴向拉伸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B )。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 B.外径和壁厚都减小;
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 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
8.阶梯圆轴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 D )。
A.扭矩最大的截面; B.直径最小的截面;
C.单位长度扭转角最大的截面; D.不能确定。
9.梁发生平面弯曲时,其横截面绕( C )旋转。
A.梁的轴线;
B.截面对称轴;
C.中性轴;
D.截面形心
10.图示单元体给出了1,2,3,4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其中错误的为图(D)。
( A )(B)(C)(D)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杆件受力如图所示,作轴力图。
2.作钻杆的扭矩图,假设土壤对钻杆的阻力是沿长度均匀分布的。
3.作如图所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解除支座约束,代之以约束反力,作受力图如下图所示:(2分)
(2)利用静力学平衡条件确定支座反力。 (4分)
(3)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
(4分)
=∑C
M
035.14030=⨯+⨯-B F kN
F B 10=0
=∑y
F
040=-+B C F F kN
F C 30=
4. 如图所示,圆形截面杆,作用力P
1=4KN,P
2
=2KN,P
3
=0.5KN,作轴力图。
5.已知M1=1kN.m,M2=0.6kN.m,M3=0.2kN.m,M4=0.2kN.m,作轴的扭矩图。
6.作如图所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反力:F A=12KN,F B=10KN (1分)(2)梁分四段:AD、DE、EB、BC段,求控制面的内力值。(4分)
计算分段点的剪力F S:计算分段点的弯矩值M:
A点:F SAD=F A=12KN M AD=0
D点:F SDA=F A-1.5×6=6KN M DA=M DE= R A×4-q×4×2=36KN.m
F SDE=F A-1.5×6-P1=0
E点:F SED=F SEB=F A-1.5×8-P1= -6NK M ED= R A×8- q×8×4-P1×4= 24KN.m
M EB= -P2×7- R B×4= 12KN.m
B点:F SBE=P2-F B= -6KN M BE= M BC= -P2×3 = -12KN.m
F SBC= P2=4KN
C点:F SCB=P2=4KN M CB=0
(3)作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所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