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拓设计
矿井开拓方案优化设计

副 立井 :井 简直 径为6.5 m,垂直深度310 rfl。副井 内布设有轨距600 mm的多绳双 车单层 窄型罐笼与宽型罐 笼各 1个 ,罐笼载重1 t,作为全井生产辅助运输设施 。
On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M ine Developm ent Plan
Ll Junwei (Liangdu Coal Industry,Fenxi Coal Mining Group,Shanxi Coking Coal Group。Lingshi 031 302,Shanxi,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detailed engineering example of Xiaogou Coal Mine,this paper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 s of original developm ent plan, 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m easures of developm ent plan,m ade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original and current plans,and proved the correctnes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ptim ization scheme. Key words: mining field overview;development plan;problems;plan optimization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

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9#、10#、12#煤层开拓延伸设计前言乌达矿业公司五虎山煤矿是国家六十年代投资建设的年设计能力150万吨的大型矿井。
该矿井1970简易投产,1983年达产,1990年产量曾突破200万吨。
三十年来,五虎山矿共生产煤炭2316.1万吨。
2000年五虎山矿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的矿井主采4#、7#煤层,主产品是低硫精煤、电煤。
截止2003年6月,技改后圈定的4#、7#煤层可采储量约为365.4万吨,按年产150万吨计,只能维持二年多,矿井接续紧张。
五虎山矿井开拓延伸涉及的煤层是9#、10#、12#。
根据乌达矿区煤层分布及开采状况看,苏海图矿主采12#、13#、15#煤层,已没有9#、10#煤层,黄白茨矿现主采9#煤层,但储量有限,只能开采2年,五虎山矿井9#、10#煤层可采储量约1837.3万吨。
9#、10#煤层虽然属高硫煤,但灰分低,发热量高,经市场调研,高硫煤市场前景是明朗的,具有开采价值。
本次矿井开拓延伸方案主要设计开采9#、10#、12#煤层,其中先期开采9#、10#煤层,后期开采12#煤层,矿井设计能力可提升至240万吨/年。
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交通五虎山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为贺兰山北部煤田乌达矿区的一部分。
包兰铁路、110国道从乌达矿区东侧通过。
矿区铁路专用线在包兰铁路的乌海西站接轨。
区内有乌达通至巴音浩特和吉兰泰等地区的主要公路。
第二节地质概况五虎山矿井范围拐点坐标:1:X=4376543 Y=36384241;2:X=4376553 Y=36380481;3:X=4376296 Y=36380464;4:X=4374958 Y=36381152;5:X=4374110 Y=36381610;6:X=4372800 Y=36382371;7:X=4372800 Y=36383131;8:X=4371973 Y=36383446;9:X=4372303 Y=36383601;10:X=4372303 Y=36383921;11:X=4372813 Y=36383981;12:X=4372953 Y=36384101;13:X=4375453 Y=36384491;14:X=4376553 Y=36384241;井田走向长4.5KM,倾斜长2.5KM,面积为11.5665平方公里。
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的主要特点

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的主要特点济南煤炭设计研究院 冯长松摘 要 根据济宁三号矿井煤层赋存特点,该矿井开拓设计采用分区竖井开拓;井口位置选择在初期开采条件最好的地段;利用中央风井加快矿井建设速度;沿煤层倾斜布置大巷;倾斜(走向)长壁式开采。
关键词 开拓设计 井口选择 倾斜(走向)长壁开采 济宁三号矿井是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0万t 的特大型矿井,是我国现今竖井设计中最大的矿井,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矿井之一。
该矿井从1983年5月开始,先后进行了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修改初步设计、调整设计、优化设计。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的安排,该井原作为向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984年3月向世界银行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作为利用日本第三批能源贷款项目又作了调整设计;根据原煤炭工业部的通知,1997年作了(最终版)优化设计。
该矿井历次阶段设计对矿井总的开拓布局和开拓方式都没有大的变化,而每次审查均对开拓布置作了肯定。
下面就济宁三号矿井开拓设计几个主要特点分述如下:1 分区竖井开拓济宁三号矿井南北走向长10km ,东西倾斜宽10~13km ,而且深部-1000m 水平距济宁断层大约有3km 。
根据其走向相对较短、倾斜相对较长的特点,设计以八里铺西断层和C1129断层连线为界,将井田沿倾斜方向划分为东西两个分区。
东区南北走向长8~10km ,东西倾斜宽5~615km 。
西区南北走向长10km ,东西倾斜宽515km ,两区的面积各约55km 2。
东区基本上为陆地,煤层埋藏较浅,上组煤都在-700m 水平以上,煤层厚度大,勘探程度高,地面建井条件比较好,根据井田上覆第四系冲积层比较厚(平均182m )的特点,前期以主、副、风三个竖井集中开发东区,见开拓方式平剖面图(图1、图2)。
图1 开拓方式平面图 西区为湖区,煤层埋藏较深,约在-650m 水平以下,勘探程度较低,湖区建井条件比较差,后期拟在深部湖区内建立人工岛,再建一个副井和一个回风井来开发西区,煤由倾斜胶带输送机大巷运至东区主井提到地面。
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

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矿井开拓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矿井开拓设计是矿山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矿井开拓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成为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矿井开拓设计的深入研究,探索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效率和安全性的方法和技术,为矿山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矿井开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矿井开拓设计是指通过对矿井的结构、布局、支护等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
本研究将对矿井开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包括矿井结构设计、矿井布局设计、矿井支护设计等方面。
2. 矿井开拓设计的优化技术为了提高矿井开拓设计的效率和安全性,需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优化。
本研究将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值模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矿井开拓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法和途径。
3. 矿井开拓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矿井开拓设计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因素。
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在矿井开拓设计中融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可持续性要求,以实现矿山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矿井开拓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情况;同时,对矿井开拓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情况;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矿井开拓设计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矿山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研究成果还将为矿井开拓设计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矿山开采行业的发展。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矿井开拓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优化技术方法和可持续性设计方案。
通过对矿井开拓设计的深入研究,预计可以提出一套科学、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的矿井开拓设计方法和技术。
安山矿井开拓延伸优化设计探讨

乘 人器兼胶带大巷 输送 机维修 之 用 ;原辅 助运输 大巷 的运
送 材 料 和 设 备 的 功 能 , 由 无 轨 胶 轮 车 从 丁 业 场 地 装 车 直 接 通 过 工 业 场 地 至 后 期 回风 平 峒 风 井 场 地 的 公 路 运 至 风 井 场 地 ,经 新 副 平 峒 送 到 二 采 区 至 后 续 采 区 。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优 化 方 案 开 拓 方 式 平 面 图如 图 1 示 。 所
管理方便 ;②新增 的风井 场地 占地少 ;③ 辅助运输 大巷 内 , 冬天运输 不受 天气 影 响。缺点 是 :① 新掘 大 巷 20 m,T 00 程量大 ;②人料 在 同一大巷 内,相互 交叉 ;③施 工 工期 为
2 开拓 延伸优 化 设计
随着矿井建成 投产 ,开 拓延 伸及 二采 区接替 采 区 的工
二采 区 接 替 。
3 开拓 延伸 优 化 设 计 与原 开拓 延 伸 设 计 的技 术 经 济 比较
针 对 开 拓 延 伸 优 化 设 计 和 原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方 案 ,进 行 了 技 术 经 济 比较 。 1 原 开 拓 延 伸 设 计 的 优 点 是 :① T 业 场 地 集 中 下 井 , )
案 与新 开拓延 伸 方案 的优 缺 点 ,得 出 了新 开拓延 伸 方案在 设计 中充分发 挥 矿 井现有 辅助 运输 方 式
和场 地优 势 ,从 节 能减排 角度进 行优 化 ,达 到 减 少井巷 工程 量 、缩短 建设 工期 、 节省基 建投 资和
减 少运行 费用的 目的 ,实现 了节 能减排 。
安山井 田地 处 陕西 省榆 林 市府 谷 县 西 北方 向约 3 k 8m 处 ,行 政 区 划 隶 属 府 谷 县 庙 沟 门 2 m,南 北 倾 斜 宽 为 4~ k 6 m,面 积 为 5 k 4 m 。安 山
煤矿优化开拓布局和合理集中生产方案

XXXX煤矿矿井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方案XXXX煤矿二0一九年二月1.概述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是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实现矿井生产正常接续、促进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是防止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三超”现象组织生产的根本措施。
为加强矿井生产布局管理,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有效解决系统复杂、生产环节多、用人多的问题,严防“三超”生产现象发生,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生产正常接续水平,根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鲁煤规发[2017]113号文要求,我矿结合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工作,切实把“抓好煤矿优化开拓布局、合理集中生产的意见”落到实处。
2.矿井概况2.1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置XXXX煤矿位于XXXX镇驻地,建于1969年,1972年投产,隶属XX。
原设计生产能力5万t/a,经过三次改扩建设计后,设计能力15万t/a,2006年核定能力25万t/a。
地理坐标:东经117045'~117047',北纬35048'~35049'。
矿井工业广场北距XX城区12km。
井田位于新汶煤田的东部边缘,地面标高+198~+202m。
2.2现生产情况井田内可采煤层共4层(11、13、15、17煤层),主采11、13、15煤层,目前开采11、13煤层。
矿井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方式,共划分为四个水平,即+60、-120、-300、-550m水平(其中,+60、-120、-300m水平均已结束),目前集中在-550m 水平生产。
矿井现布置十三、十四两个生产采区,开采11、13煤层。
共装备两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2.3 矿区范围、相邻矿山井田范围:西以F5断层与新矿集团华恒矿业公司相邻,东至各煤层剥蚀边界,南到A、B坐标点连线,北以11煤层-550m 水平垂切。
井田面积 4.4717km2。
矿井开采上限+50m,开采下限-610m(十五煤层)。
煤矿开采学第三篇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第二十一章 矿井开采设计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式( 开一 拓)
立 井 单 水 平 带 区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立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采用立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立井进 行开拓,装备两个井筒,井筒断面根据提 升容器尺寸、井筒内装备及通风要求。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箕斗提升井兼做 进回风井的要求与斜井时相同。
第十七章 井田开拓方式
第一节 斜井开拓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第三节 平硐开拓 第四节 井筒(硐)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五节 综合开拓 第六节 多井筒分区域开拓
整理课件
第一节 斜井开拓
主、副井筒均为斜井的开拓方式称为斜井开拓。 斜井开拓方式在我国煤矿中应用较广,半数以上的 矿井是斜井开拓。按井田内划分和阶段内的布置方 式不同,斜井开拓可以有许多种方式。这里只介绍 斜井多水平分段式开拓(即片盘斜井开拓)和斜井多 水平采区式开拓。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 一 ) 片 盘 斜 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开( 拓二
) 斜 井 多 水 平 采 区 式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斜井的提升方式
采用斜井开拓时,一般以一对斜井进行开拓。 小型斜井,可以只装备一个井筒,采用单钩串车提升; 中小型斜井,可装备两个井筒,主井用双钩串车提升,副
课题目录
上页
下页 整理课件
1—主斜井; 2—岩石运输大巷; 3—各分区水平运输大
巷; 4—分区煤层; 5—采煤工作面; 6—煤层露头; 7—分区境界; 8—井田边界; N01、N02、N03、 N04、N05—分区副
万利矿区高家梁矿井开拓部署设计

和常 沟交 汇处东 侧 、 铜 匠川 南侧 的川道 台地 上 , 靠 距
泉 和 常沟 口约 9 0 m, 0 场地 标 高 1 9 7m。 3 方案 Ⅲ : 井工 业 场 地集 中布 置 在 卡前 沟支 沟 矿 小 卡前 沟沟 头处 , 即井 田南 部边 界西南 隅 附近 , 卡 距
2 井 田开 拓 部 署
2 1 井 田开拓 方式 分析 与选 择 .
拔 高程 137m。最大 高差 为 13m; 3 8 一般 海拔 高程
13 0~1 8 一般 高差 10 m 右 。 8 0m, 4 0 左
井 田 内煤层 为一 向南西 倾 斜 的单 斜 构 造 , 角 倾 0 ~ 。 选 择 的 工业 场地 处 煤 层埋 藏 深 度 在 1 0~ 。 3, 1 2 0m 之 间 , 8 从煤 层 的埋藏 深 度及 地 形 条件 看 , 田 井 开拓 可采用 斜 井开拓 方式 、 井开 拓方 式或斜 、 立 立混
主 井开拓 方式 分析 与选择 : 经分 析对 比 , 采用 可
斜 井方 式 , 装备 带式 输送机 是 目前 国 内外 普遍采 用
维普资讯
陕 表 1 矿井工业场地选择 方案技术 比较表
年
万利矿区高家梁矿井开拓部署设计
2 1
万 利 矿 区高 家梁 矿 井 开 拓部 署 设 计
秦喜 文 , 李恩利 , 宋丰年
( 中煤西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 , 陕西 西安 7 0 5 ) 10 4
0 引 言
鄂 尔多斯 万 利矿 区是鄂 尔 多斯 市动力 煤基 地之
一
,
矿 区 面 积 7 7 3 m ,煤 炭 地 质 储 量 6 .4 k
矿井开拓优化设计研究

综合开拓等 。
2 原 矿 井 井原设计开拓 系统 ( 见图 1 )为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 式, 主、 副斜 井倾角都为 , 前期有 1个直径 4 . 5 m的回风立井 , 后期 增加 1 个直径 4 . 5 m 的进风立井 , 井下布置 3条大巷。
筒施 _ T = 中的机械化作业 , 便 于发挥伞 钻 、 抓岩机 、 吊桶等 机械设备 [ 2 ]汪理全. 煤层群 巨层 开采技术f M 1 . 北京 : 煤炭 工业出版社 , 1 9 9 5 . 的作 用 ; 同时井 筒落底 后 , 将 吊桶 提升改成 I t 非标 双层单 车临时 [ 3 】张福保. 煤矿安全技术与灭 变对策[ M] . 徐州 I : 中国矿业大学 出版 罐 笼提 升 ,增大 了提升 能力 。经 过计算 , 2个 井筒 每 d可 提升 1
关键词 : 矿 井 开拓 ; 布置方式 ; 分析 ; 优 化 1 井 田的 开 拓 方 式 4 . 2 工期 比较
为 了开采煤 , 由地表进入 煤层为开采水平 服务所进行 的井巷 两立井仅需 3 . 8个月就可落底 ,然后安装辅助通风机来形成 布置和采掘T程 称为井巷开拓 。在 某一井 田地 质 、 地形 及开采技 临时通风系统 , 可 以满 足井下 3条大巷及首采 工作而顺槽掘进所 术条件下 , 矿井开拓 巷道 有多种布置方式 开拓巷道 的布置方式称 需 风量的要求 。另外 , 利 用立井也可 以满 足二期工程施工 时的提 当3 条大巷施工到首采丁作而顺槽 时, 就可以 为开拓方式 。按井筒形式可分 为立 井开拓 , 斜井开拓 , 平硐 开拓 , 升能力要求 。这样 ,
3 矿 井 开 拓 方 案 优 化
各种开拓方式 都有 自己的优点 和缺点 , 也各 有 自己的使用 条
景福矿井开拓方案设计探讨

8 0m之间 , 田内奥灰 水位标高 在+ 7 + 7 6 井 7 0m 7 2m之间 , 因此
在井 田内大部地段将处在带压开采区域 。
6 煤层低于奥灰水水位 21 号 0 m。底 板 隔水 层 厚 度 从 奥灰 顶
3 井 田开 拓
31 矿 井 工 业场 地 选 择 .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 , 该矿保有地质资源储 量为 77 4万 t其 4 ,
中 6号煤资源储量为 22 2 t1 号煤资源储量 5 8 。 6 万 ,5 2 百t 4
经计算 , 矿井设计储量为 58 01 t矿井段 计可采储量 为 4 .万 ,
40 9 1. 6万 t 。
号
(~ ) O 1
治水规定》 附录四的规定 , 突水系数计算 如下 :
T - 告
式中 : T为突水 系数 , M p为底板 隔水层承受 的水头压 MP m; 力( 6号煤取 36 . 7MP ;5 a 1 号煤取 3 6MP ) 为底 板隔水厚度 . 6 a;
1 资源 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井 田主 要 含 煤 地 层 为 二 叠 系 下 统 山 西 组 及 石 炭 系上 统 太 原
景福煤矿位于寿 阳县坪头镇郭家沟村 、南 庄村 与虎现村一
带, 距寿 阳县城约 4 m, 0k 行政区划隶属寿阳县坪头镇管辖 , 阳 为 泉煤业 ( 团) 限责任公 司控股 的子公 司。井 田东西宽 为 42 集 有 .
k 南 北 长 为 5 m, m, .k 面积 为 95 4k 4 .6 m 。
可采
砂质泥岩
6号煤属 低灰一 高灰 、 低硫~ 特 中高 硫 、 中热值 ~ 特高热值 的 贫煤 ( M) P 和贫瘦( S 煤 ,5 P ) 1 号煤属特低灰~ 中灰 、 低硫 一 高硫 、 高
矿井开拓布局创建实施方案

矿井开拓布局创建实施方案矿井开拓布局是指在挖掘矿山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采取一系列的布局措施进行矿井的开拓设计。
下面是一个关于矿井开拓布局创建实施方案的示例,共1200字。
一、目标分析本矿为一座铜矿,矿中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但存在开采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次矿井开拓布局的目标是确保矿井开采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从矿山中提取的资源的含铜量,并尽可能降低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二、布局原则1. 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各个区域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开采区域,配置开采设备和人员,确保资源的最充分利用。
2. 安全第一:在开拓布局中,注重考虑矿井的安全性,避免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开采,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环境友好:布局时要充分考虑矿山环境保护,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确保矿井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三、布局步骤1. 地质勘探和分析:对矿山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获取不同区域的地质数据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2. 区域划分: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将矿山划分为不同的开采区域,并确定开采参数,如开采深度、支护方式等。
3. 设备配置:根据各个开采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配置开采设备,包括掘进机、钻机、装载机等,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工人分配:根据不同区域的开采难度和工作量,合理分配开采工人,确保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5. 安全设施建设:在矿井开采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设施的建设,如通风系统的设计、安全逃生通道的设置等,确保矿井的安全性。
6. 矿井开采实施和监测:根据布局方案,进行矿井的开采工作,并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调整,确保矿井的稳定性和开采效益。
7. 环境保护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措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8. 综合评价和调整:在矿井开采布局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综合评价和调整,及时反馈问题和风险,调整布局方案,确保矿井开采的效益和安全性。
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分析

先进 的矿井 开拓 系统 和巷 道布 置 方式将 适应 煤
挥 了主井 和 大型 高效 运 输 设 备 的 能力 , 利 于实 现 主
炭生产技术未来 的发展 , 即高度集中化、 机械化、 电 气化 、 现代化 、 信息化 、 高产高效等 。因而 , 必须对传 统 的开 拓 系统 和巷 道 布 置方 式 进 行 改 革 和 改 造 , 以
求 达 到矿井 生产 系统 简 单 、 采掘速度快、 投资少 、 见
运输系统 由工作 面到采 区、 大巷、 主井全程输 送机 化, 可以实现用计算机等先进 的 自动监控设备进行
调度 和指 挥 。
效快 、 系统配套能力大 、 系统畅通 、 安全可靠 的目的。 为新技术 、 新工艺和新设备 的应用留有一定 的发展
图1 我 国大 同矿区燕 子 山矿井分 区联合开拓布置示意
该 矿井 田走 向长 8 . 8 k m, 斜长 8 . 5 k m。整个 井
田为单 斜构 造 , 煤 层 赋存 条 件 较 好 , 断层少 , 倾 角 很 小, 一 般 为 2~3 。 ; 可 采煤 层 1 3层 , 总厚 度 1 8 . 5 m。 该 矿 为低 瓦斯 矿井 , 设 计年 生产 能力 4 0 0万 t 。设 计 井 田划分 为 8个 分 区 开拓 , 同采 分 区数 为 2个 。现
方式 , 将为 矿井 内部 的采准巷道布置和先进采煤工艺技术 和装 备的采用创造广 阔 的空 间 , 为矿 井各项生产 技术方案和参数 的优化选择创 造更 为有利的条件 , 从 而为矿井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 的基础 。 关键词 : 矿井开拓 ; 布置 方式; 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 T D 8 2 2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2 7 9 8 ( 2 0 1 3 ) 0 2 — 0 0 3 7 0 3
5 矿井开拓方式图绘制

第四节 矿井开拓剖面绘制
矿井开拓平面图或立面图很清楚地反映出井田 境界、主副井筒形式、水平和阶段划分、井底车 场形式、采区划分方式、煤层底板等高线、地质 构造及煤柱留设等情况,但成图过程是将所有标 高不同的巷道和硐室均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不 容易体现出各巷道和硐室在空间上的差异和相对 位置,往往需要在矿井开拓平面图或矿井开拓立 面图的基础上。沿煤层倾向垂直剖面,然后把相 关巷道和硐室投影到该剖面上而绘制成矿井开拓 剖面图,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出各巷道和硐室的空 间关系。
二、开拓设计的技术原则
为保证设计矿井能尽快投产、达产和持续稳产,以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开拓设计要贯彻下列技术原则: (1)随着矿井生产集中化、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特别是胶带输送机的推广,斜井及斜—立井综合开拓的适 用范围正在扩大。 (2)井田走向长、瓦斯含量大的大型矿井特别是特大型 矿井,适合采用分区开拓、分区通风、集中出煤,充分发 挥强力胶带输送机的效能,使主要生产环节高度集中,又 能有效提高辅助生产环节的能力。生产实践证明:分区开 拓的掘进工程量比一般开拓方式减少12%~15%,通风网 路的长度约减少30%,建井工期也大大缩短。 (3)适当加大阶段高度。随着现代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 条件的发展,为矿井合理集中生产及增加开采水平服务年 限提供了条件。但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技术及装备条件, 通过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分析后合理确定。
四、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绘制依据
主要依据井田勘探资料和开拓设计方案两方面的资料。 1.井田勘探资料 矿井地质部门按照矿井总体规划和生产计划为矿井各 项采掘工程设计、施工和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提供的地质资 料,是进行井田开拓设计及绘制井田开拓方式图的基础。 如建井地质说明书、开拓区域地质说明书等,包括进行井 田开拓设计所需的地质方面的文字资料和图纸资料,如煤 层底板等高线图、煤层综合柱状图及相关地质数据。 2.开拓设计方案 矿井开拓设计是井田设计的切入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井田开拓方式图的设计与绘制既是矿井开拓设计的重要环 节,也是开拓方案的重要体现形式。井田开拓方式图的绘 制主要是根据以下基本开拓设计方案:井田边界线、井田 内阶段的划分、开采水平的划分,阶段斜长、采区的范围、 上(下)山、区段巷道、采区车场及硐室的布置方式及尺寸、 各田开拓方式图的标示对象
2、第二部分 矿井开拓设计2.0

田走向的有利位置是将工业广场布置在井田中央;
当井田两翼储量分布不均匀时,宜布置在储量 分布的中央,使井田两翼储量分布比较均衡。
具有以下优点:沿井田走向的运输工作量最小
,运输费用最少。
配风量比较均衡,通风线路较短,通风阻力较
小。
两翼产量比较均衡,两翼开采的年限和结束的
时间均接近,有利于水平接替。
二、沿井田倾向有利的位置
连接处井筒两侧(进出车侧)应设人行通道互相
联络。
(2)连接处形状
(3)连接处尺寸的确定 ① 高度的确定 连接处高度,主要取决于下放材料的长度和下放 方式、罐笼层数、进出车及上下人员方式等因素。 若长材料下放采用吊在罐笼底的方式,连接处的 有效高度Hm、(轨面至巷道顶的净高)可按式计算 后,并考虑其它因素综合确定,但净高应不小于4.5m
No 4 No 2
2 4
No 1 1 3
No 3
1
0 00
m
No 5
8
5 6
7
1双主斜井;2双岩石运输大巷;3分区主要运输大巷;4分区煤仓; 5工作面;6煤层露头;7分区境界;8井田境界;Noi分区副立井
第二节
工业广场位置设计
合理选择矿井工业广场的位置,其实质为矿井井筒 (硐)位置的设计; 对于井下开拓部署、地面设施布局及运输线路布置 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不仅能减少初期井巷工程量,缩短建井工期,减少 工业场地占地面积和煤炭损失,降低运输费用,节省投 资,而且对矿井迅速达产和正常生产接替,提高矿井技 术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 矿井开拓设计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案 第二节 工业广场位置设计
第三节 井筒(硐)设计
第四节 水平大巷设计 第五节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葛铺矿井开拓与开采的设计探讨

葛铺矿井开拓与开采的设计探讨一、葛铺煤矿概况葛铺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Mt/a,是山西省焦炭集团岚县煤焦拟新建项目之一,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10km处,是岚县矿区的一部份。
矿井采纳立井开拓方式,布置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井3个井筒,全井田共划分2个水平开采,一水平开采4-一、4号煤层,二水平开采7、9号煤层。
井下开采布置1个综采工作面,2个综掘工作面。
井下煤炭运输采纳带式输送机,辅助运输采纳无极绳持续牵引车牵引矿车运输。
矿井通风方式采纳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采纳抽出式。
二、生产能力与效劳年限经计算矿井工业资源/储量为340.80Mt。
矿井设计年工作日330d, 日净提升时刻16h;天天四班作业,其中:三班生产、一班预备。
设计通过对井田内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市场等因素对该矿井1.5Mt/a生产能力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经论证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确信为1.5Mt/a,经计算矿井效劳年限为41.3a。
三、井田开拓与开采1.井田开拓方式依照井田内4-一、4、7、9号煤层赋存条件,设计将4-一、4号煤层划分一个水平开采,7、9号煤层划分另一个水平后期开采。
结合井田地形,设计共提出两个井田开拓方案。
两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立井开拓方式):在选定的工业场地内,布置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三个井筒。
主立井担负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副立井担负矿井矸石、材料、设备、人员等所有辅助提升任务,兼做进风井和平安出口;回风立井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兼做平安出口。
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采纳胶带运输机,辅助运输方式采纳无极绳持续牵引车牵引矿车运输。
矿井通风方式采纳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采纳抽出式。
下组7、9号煤层另设开采水平联合开采,水平延深采纳暗斜井延深方式。
别离布置胶带暗斜井和轨道暗斜井,下组煤开拓巷道与上组煤开拓巷道重叠布置,二水平胶带运输大巷沿9号煤层底板布置,二水平辅助运输大巷、回风大巷沿9号煤层顶布置。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

矿井开拓延伸设计方案目录1. 项目概况 (2)1.1 矿区地质概況 (3)1.2 矿产资源概况 (3)1.3 开采组织形式 (5)1.4 设计目标和要求 (5)2. 开拓方案 (6)2.1 选矿方法 (7)2.2 辅助巷道设计 (9)2.3 运输系统设计 (10)2.4 围岩支护方案 (11)2.5 水害排放设计 (12)2.6 安全生产应急措施 (13)3. 施工工艺 (15)3.1 开凿流程 (17)3.2 岩石爆破工艺 (17)3.3 掘进设备选型及配置 (19)3.4 巷道运输方案 (20)3.5 支护施工工艺 (22)4. 动力与通风 (24)4.1 动力电源保障方案 (25)4.2 通风系统设计 (26)4.3 通风组织和控制 (28)4.4 消防设施设计 (29)5. 环境影响评估 (31)5.1 环境监测方案 (32)5.2 污染控制措施 (34)5.3 环境管理方案 (35)6. 成本分析 (36)6.1 建设投资估算 (37)6.2 运营成本估算 (39)7. 经济效益分析 (40)7.1 开采效益估算 (41)7.2 社会效益分析 (42)8. 安全生产分析 (44)8.1 生产安全风险分析 (45)8.2 安全管理措施 (46)9. 结论与建议 (48)1. 项目概况本项目旨在对现有矿井进行开拓延伸,以提高煤炭资源开采量、优化生产布局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矿井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资源丰富。
通过本次开拓延伸方案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实现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矿井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但受限于地质条件和技术水平,开采深度和产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矿井周边及深部煤炭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本方案将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对矿井进行开拓延伸。
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勘探、井田规划、巷道掘进、煤炭开采、安全保障等措施。
米箩煤矿快速投产开拓优化设计

第4 8 卷 第1 2 期
do i :1 0.1 1 7 9 9 /c e 2 01 61 2 0 02
炭
工
程
Vo 1 . 48, No .1 2
C OAL E NGI NEE RI N G
米 箩煤 矿 快 速 投产 开拓 优 化 设 计
艾德 春 ,张道旭
( 1 .六盘水师范学 院 ,贵州 六盘水 5 5 3 0 0 4 ;2 . 米萝煤矿 ,贵州 六盘水 5 5 3 0 0 4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a d v a n c e f o r e o lm a i n e ,a n o  ̄ i m u m d e s i g n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o n t h e o i r  ̄ n l a
AI De — c h u n .Z HA NG Da o — X 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Mi n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L i u p a n s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u p a n s h u i 5 5 3 0 0 4,C h i n a ; 2 . Mi L u o C o a l Mi n e ,L i u p a n s h u i 5 5 3 0 0 4 ,C h i n a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c h e me .An i mp r o v e me n t s c h e me w a s p r o p o s e d c o mb i n i n g wi t h mo u n t a i n a r e a t e r r a i n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a d i t ,a i r r e t u r n a d i t ,f l o o r g a s d r a i n a g e r o a d wa y a n d a u x i l i a r y o p e n — o f f we r e d e s i g n e d .T h e p r a c t i c e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o p t i mi z e d d e s i n g e n a b l e b o h t t h e l f o o r d r in a ge a g a t e w a y a n d c o l a f a c e g a t e wa y t o t u n n e l q u i c k l y ,w h i c h o n l y t ok 2 y e a r s a n d 2 mo n hs t t o i f n i s h,t e n mo n hs t a h e a d o f t h e s c h e d u l e ,s h o te r n e d p a y b a c k p e i r o d ,o f e r e n o r mo u s e c o n o mi c . Ke y wo r d s :d e v e l o p me n t s c h e me ;o p t i ma l d e s i n ;t g r ns a p o ta r t i o n a d i t ;a ir r e t u n r a d i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开拓设计一.矿井基本资料某矿井含有俩煤层,煤层厚度为m1=6m,m2=8m,煤间距10m,煤层倾角32。
煤层埋深煤露头72m,煤倾斜长度1860m,走向长度8000m。
设计生产能力180万t/a,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输。
低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中等稳定粉砂岩。
二.储量计算1.矿井地质资源量Z=8000*1860*(6+8)*1.25=0t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根据钻孔布置,在煤矿地质资源量中,60%是探明的,30%是控制的,10%是推断的。
根据煤层厚度和煤质,在探明的和控制1的资源量中,70%的是经济的基础储量,30%的是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则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计算。
Zg= Z111b + Z122b + Z2m11+ Z2m22+ Z333kZg——矿井工业资源/储量Z111b——探明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122b——控制的资源量中经济的基础储量Z2m11——探明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2m22——控制的资源量中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Z333k——推断的资源量Z111b=26040*60%*70%=10936.8万tZ122b=26040*30%*70%=5468.4万tZ2m11=26040*60%*30%=4687.2万tZ2m22=26040*30%*30%=2343.6万t由于地质条件简单,k在0.8以上取值。
Z333k=26040*10%*k=2083.2万tZg=Z111b+Z122b+Z2m11+Z2m22+Z333k=10936.8 +5468.4+4687.2+2343.6+2083.2=25546.2万t。
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计算,其中P1按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的3%估算,Zs=(Zg-P1)Zs——矿井设计资源/储量P1——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
地面建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之和。
Zs=25546.2-25546.2*3%=24779.814万t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其中P2按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的2%估算。
Zk=(Zs-P2)C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P2——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损失量之和;C——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小于75%;中厚煤层不小于80%;薄煤层不小于85%。
Zk=(24779.814-24779.814*2%)*80%=19427.38万t。
三.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因为已知矿井的生产能力为180万t/a。
参照大型矿井服务年限的下限的要求,储量备用系数取1.4.T=Zk/AK=19427.38/180*1.4=77.09a在计算矿井服务年限时,考虑矿井投产后,可能由于地质损失增大、采出率低和矿井增产的原因,使矿井服务年限缩短,设置了备用储量Zb,备用量为:Zb=0.4*Zk/1.4=5550.68万t在备用储量中,估计约有50%为采出率过低和受未预知地质破坏影响所损失的储量。
矿井开拓设计时认定的实际采出的储量约为:19427.38-(5550.68*50%)=16652.04万t四.矿井开拓方式1 井筒布置由于井田地形平坦,不存在平硐开拓的条件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设计如下俩个方案方案一采用竖井开拓方式采用立井开拓,分别设主、副立井两个井筒。
井田垂高为 sin32*1860=985.7m煤层埋深露头为72m。
所以竖井高度为564.8m方案二采用斜井开拓方式斜井长度为 72/sin32=136m所以斜井长度约为1066m。
比较俩个方案竖井的建井时间长,开拓费用高,但是运输费用低。
斜井的开拓费用少,但是运输成本比较高。
且开拓长度较长,所以采用竖井开拓方式。
2 阶段的划分和开采水平的设置因为煤层的倾角较大,且倾斜长度较长。
故排除单水平开采。
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规定当矿井划分为阶段开采时,其阶段垂高宜为: 1)缓倾斜、倾斜煤层200~350m; 2)急倾斜煤层 100~250m。
根据井田条件。
则本井田划分为二到三个阶段,二到三个水平。
阶段内采用采区式准备方式,每个阶段沿走向划分为4个走向长2000m的采区,采区内划分为若干个区段。
因煤层的角度过大,采用上下山开采技术上困难较多。
故采用上山开采。
这样,阶段划分和开采水平设置形成俩个方案,一是井田划分为俩个阶段,设置两个开采水平;二是井田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水平。
3.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1)水平垂高两阶段,两水平:(1860*sin32)/2=492.8m三阶段,三水平:(1860*sin32)/3=328.5m(2)开采水平实际出煤量两阶段,两水平方案:第一、第二阶段16652.04/2=8326.02三阶段,三水平方案:第一、第二、第三水平16652.04/3=5550.68(3)开采水平服务年限两阶段,两水平方案第一、第二阶段77.09/2=38.55a三阶段,三水平方案:第一、第二、第三水平77.09/3=25.7a(4)采区服务年限开采水平内每翼一个采区生产,矿井由俩个采区同采保证产量,考虑1a 的产量递增和递减期。
两阶段,两水平方案中的采区服务年限:(38.55/2)+1=20.27a三阶段,三水平方案中的采区服务年限:(25.7/2)+1=13.85a(5)区段数目及区段斜长两阶段,两水平方案:每个阶段划分5个区段,区段斜长为960/5=186m三阶段,三水平方案:每个阶段划分3个区段,区段斜长为620/3=206.7m (6)区段采出煤量两阶段,两水平方案:每个水平划分为4个采区,每个采区5个阶段,每个区段出煤量:8326.02 /4/5=416.301 万t三阶段,三水平方案:每个水平划分为4个采区,每个采区3个阶段,每个区段出煤量:5550.68/4/3=462.56万t综合考虑选择三阶段,三水平方案阶段和开采水平参数4.上山布置⑴采区采用集中岩石上山联合准备;⑵井田一翼的中央采区上山布置在距m2煤层底板30m以下的砂岩中,并在采后加以维护,留作下阶段的总回风通道及安全出口;5.大巷布置考虑到各煤层间距较小,宜采用集中大巷布置。
为减少煤柱损失和保证大巷维护条件,大巷布置于m2煤层底板下垂距为30m 的厚层粉砂岩内。
上阶段运输大巷留作下阶段回风大巷使用。
6.开拓延深方案两种延深方案:一是直接延深,二是暗斜井延深。
根据前述各项决定,在技术上可行的开拓方案有四种,如图所示方案1和方案2的区别在于第二水平是用暗斜井还是直接延深立井。
俩方案的生产系统都比较简单可靠。
俩方案对比,方案1需多开立井井筒(2x492.8m)、阶段石门(788.68m)和立井井底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井筒和石门的运输、提升、排水费用。
第2方案则多开暗斜井井筒(倾角32°,2x998m)和暗斜井的上、下部车场;并相应地增加了斜井的提升和排水费用。
粗略估算结果如表对俩方案的基建费和生产费用粗略估算如下表,粗略估算后认为:方案1和方案2相差较大,所以从经济角度考虑方案2比较合适,所以决定选用方案2。
方案3和方案4的区别也仅在于第三水平是用立井直接延深还是采用暗斜井延深。
粗略估算结果如表,方案3的费用比方案4总体较高,所以采用方案4。
方案的总体比较对方案2和方案4有差别的建井工程量、生产经营工程量、基建费和生产经营费分别计算,计算结果如表。
2和方案4的建井工程量开拓方案开拓方案2和4的基建费开拓方案2和4的费用汇总项目方案2 方案4费用/ 万元百分率/% 费用/万元百分率/%初期建井费基建工程费(初期+后期)生产经营费493.22328.823076.95100%110%113%627.72116.020472.64128%100%100%总费用25898.95 111% 23215.84 100% 在上述经济比较中需要说明的是:1、两方案的个采区均布置俩条采区上山,且这些上山的开掘单价近似相等,考虑到全井田内采区上山的总开掘长度相同,即两方案的采区总上山开掘费用近似相同,故未对此计算,采区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的数目在俩方案中虽略有差别,但基建费用的差别较小,故也未予以计算。
2、在初期投资中,方案4可少掘运上山和轨道上山,在比较中未列入。
3、立井、大巷、石门及采区上山的辅助运输费用均按运输费用的20%估算。
4、井筒、井底车场、主石门、阶段大巷及总回风巷均布置在坚硬的岩层中,维护费用低于5元,故此未比较其维护费用的差别。
5、采区上部、中部和下部车场的维护费用均按采区上山维护费用的20%估算。
采区上山的维护单价按受采动影响与未受采动影响的平均维护单价进行计算。
由对比结果可知,方案2比方案4的费用高出11%。
六.开拓方案的综合比较从前述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来看:虽然方案4的初期建井费用比方案2要高28%,但基建工程费用则明显低于方案2,低10%。
由于基建费用的计算误差比一般生产经营费的计算误差小得多,所以可认为方案4相对较优。
从建井工期来看方案4的建井时间较长。
但从生产费用比较则方案4较优。
综合比较方案4在整体上比方案2的费用较为节省。
且在两方面比方案2的费用低。
所以采用方案4的。
即矿井采用立井开拓。
暗斜井延深三水平开拓。
采用上山开采。
七.井底车场的布置1、设计要求(1)井底车场富裕通过能力,应大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30%。
(2)井底车场设计时,应考虑增产的可能性。
(3)尽可能地提高井底车场的机械化水平,简化调车作业,提高井底车场通过能力。
(4)在开拓方案设计阶段,应考虑井底车场的合理形式,特别要注意井筒之间的合理布置避免井筒间距过小而使井筒和巷道难于维护、地面绞车房布置困难。
(5)应考虑主、副井之间施工时便于贯通。
6)在初步设计时,井底车场需考虑线路纵断面闭合,以免施工图设计时坡度补偿困难。
(7)在确定井筒位置和水平标高时,要注意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所处的围岩情况及岩层的含水情况,井底车场巷道和硐室应选择在稳定坚硬的岩层中,应避开较大断层、强含水层、松软岩层和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8)井底车场长度较大的直线巷道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之间的不利影响,深井中相连接的巷道必须具有不小于45°的交角。
(9)对于大型矿井或高瓦斯矿井在确定井底车场型式时,应尽量减少交岔点的数量和减小跨度。
(10)井底车场线路布置应结构简单,运行及操作系统安全可靠,管理使用方便理并注意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和维护。
(11)井筒与大巷距离近、入井风量大的矿井,如有条件应尽量与大巷合在一起布置井底车场,以便缩短运距、减少调车时间、减少井巷工程。
(12)为了保护井底车场的巷道和硐室,在其所在处范围内应留有煤柱。
2、设计设计依据(1)矿井没计能力180万t/a(2)立井开拓,井筒的相互位置如图,两翼大巷来煤量基本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