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合集下载

端午节传统文化资料

端午节传统文化资料

端午节传统文化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源起与历史: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阳节”,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的故事。

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自刎以抗议暴政的日子就是端午节。

二、节日习俗:1. 龙舟竞渡:端午节最精彩的活动之一就是龙舟竞渡,这是模拟古代人民搜救屈原遗体的传统活动。

参与竞渡的队伍会划动双桨,使船只奔驰于江河湖海之上,展示出激烈的竞争和巧妙的合作精神。

2. 吃粽子: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是大家一起品尝粽子。

粽子是用粳米、糯米或其他谷物加上糖果、豆沙、咸肉、蛋黄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菰叶中蒸煮而成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3. 悬挂艾草和菖蒲: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常会在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或者佩戴艾草和菖蒲作为饰品。

这是为了驱邪避祸、祈求平安和吉祥。

4. 穿线穿针: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将五彩的线穿在手腕上,或者将五彩线穿在端午节前在门口的篱笆上。

这样相信可以避邪和驱散灾祸。

5. 赛百步:古代士兵为了摆脱瘟疫,会在端午节前夕赛跑百步,这一习俗也流传至今。

三、文化意义:1. 祭祖与缅怀先人:在端午节,人们会前去祭祖,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

祭祖是我们缅怀、敬仰祖先的一种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尊孝的体现。

2. 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活动,传承和弘扬着中华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髓。

3. 团结与友善:端午节是一家团聚的时刻,人们会相互探望家人、朋友,传递温暖和关爱。

这种团结和友善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相关作品与文化遗产:1. 屈原的《离骚》:这是屈原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以其豪情壮志和辞章华丽而著名。

《离骚》里的“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名句,被后世赞颂为精神独立,视死如归的豪情。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

端午节资料大全1、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却大致相同。

端午节是旧习俗,在我国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虽然说端午节历史久远,是一个古老的节日,但是节日内容却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也在不断充实,流行比较广的有以下四种说法: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

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自刎。

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端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是初夏时节最富人情味的节日。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端午节文化习俗吗年年过端午,但是你知道端午的来历,有哪些习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端午节的介绍及风俗篇1一、端午节介绍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夏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

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艾节、端五、夏节、重午、午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是全年四大节之一。

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

端午节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部分蒙古、回、藏、苗、彝、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畲、拉祜、水、纳西族、达斡尔、仫佬、羌、仡佬、锡伯族、普米、鄂温克、裕固、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端午祭正式被韩国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获得成功,这对我们中国人本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端午节传统文化介绍

端午节传统文化介绍

端午节传统文化介绍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等。

据传说,端午节最初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因被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便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划龙舟、赛龙舟,以此纪念屈原。

二、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端午节最著名的习俗莫过于赛龙舟了。

在南方,赛龙舟是一项非常盛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人们会划龙舟在池塘、河流中比赛,举行龙舟比赛的同时还要吃粽子、喝雄黄酒,寓意驱邪避瘟。

2.佩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佩戴香囊,香囊内放有艾草或龙胆等草药,寓意驱邪、辟瘟、保平安。

3.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粽子通常由糯米、肉类、豆类、蛋黄等制成,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各异。

包粽子的过程也是一种家庭团圆的体验。

4.挂艾叶:端午节还有一项传统的习俗是挂艾叶,艾叶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驱邪消瘟功效的草药,人们会在门前挂上艾叶,以求祛病防疫,驱邪避灾。

三、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寓意着团圆、忠诚、勇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节日思想和精神,代表着中国人对生命、家庭、爱国等价值观的认同和崇尚。

同时,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重要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

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端午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习俗,大家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传统习俗介绍大全,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习俗介绍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

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

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_禁忌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并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端午节传统习俗简介1.扒龙舟扒龙船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

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先要请龙、祭神。

在端午前要择吉日从水下起出,祭过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

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

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3.端午食粽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

端午传统文化的知识

端午传统文化的知识

端午传统文化的知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此节日意义非常重要,既有纪念历史人物的功绩,也有迎接夏季的招福之义。

在端午节,人们做粽子、赛龙舟、洒艾叶等活动构成了浓郁的传统文化。

一、历史背景从历史上看,端午节源于中国原始时期的部落文化,向后发展到周、汉时期,流传至今。

相传,端午节源于秦国时期,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屈原(前343-前278)因不满楚国内乱、局势难以挽回,愤然投汨罗江自尽以表达反对之情。

屈原生前主张打败周师,挽救楚国,死后被人民奉为忠魂祭其。

从而,端午节成为一个祭祀英雄和祛病除邪、避邪驱鬼的传统节日,这个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世代传承。

二、端午节的习俗1.赛龙舟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龙舟起源于古代的龙蛇崇拜与水神信仰,后发展为一种祭祀方式。

现在人们挑选最出色的舵手和组织最强的划子,在龙舟上齐心协力,争先恐后,挥舞着浆,在江河中竞技,以纪念屈原。

2.包粽子端午节有个传统习俗是包粽子。

这也是一种民间的贴近生活的庆祝方式,人们用糯米粉在竹叶中包上肉、鸡蛋和其他食物,经过蒸煮,就做成了传统的粽子。

这也是向屈原表达敬意的一种形式。

3.洒艾叶在端午节的时候,还有一种传统习俗是在门口或庭院洒上艾叶。

据说,艾叶可以驱邪、除恶、消毒,并且能够避免蚊虫为害。

这个习俗也是向祖先、神灵祈祷平安的一种方式。

三、端午节文化的意义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民族情感。

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在现代化的中国保持了很高的参与度。

文化传承需要从源头不断向下延伸,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不仅教育了人们如何缅怀历史,更让人们在通过粽子、龙舟、艾叶等文化载体中,感受到来自中华文化的静谧与厚重。

因此,无论在传统上还是现代,端午节文化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通过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未来,也应该在这个传统文化中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简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

简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

简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战国时期,始于屈原之死,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屈原和龙舟赛、粽子、艾草、挂菖蒲、龙舟和儿童游戏等,下面就一一为大家介绍。

一、屈原和龙舟赛端午节的起源之一是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屈原。

据传,屈原是楚国时期的宰相,他积极主张联合其他国家起义反对秦国,但是他的意见遭到了退缩的官员的反对,最终被贬官。

在流放中,屈原十分儒雅,却深感国家满目疮痍,于是他悲叹吟咏,写下了《离骚》等不朽作品。

公元前278年端午节当天,屈原因感国事之忧而投江自尽,传说当天鱼类之多,各船只相互救援,竟不堪重负而死亡。

后人在他身上搜出数百头鲸鱼,称之为《屈原百鲸》。

屈原投江自尽之后,渔民们在江中捕鱼,发现鲸鱼供不应求,于是就有了划龙舟以放鲸的习俗,这就是端午节中的龙舟赛。

二、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美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用草绳将芦苇叶或桂树叶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再用细线缝扎而成。

粽子皮薄香糯,味道鲜美,配上猪肉,豆沙或咸蛋黄等馅料,更加可口美味。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屈原和龙舟赛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艾草与挂菖蒲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许多地方人们还保留着端午节的其他传统文化习俗,如挂菖蒲和艾草等。

在中国古代,人们以为挂菖蒲和艾草有祛瘟疫、消毒杀菌的作用。

因此,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将挂菖蒲和艾草挂在屋内或门房上,以消除瘟疫,保健康。

在古代,人们还会将艾叶插在头上,以祛蚊虫和疾病。

如今,挂菖蒲和艾草已经成为端午节的独特文化特色和重要象征。

四、龙舟竞赛与儿童游戏龙舟赛是端午节的传统节目之一,各地相继举办各种规模的龙舟赛,并发展出独特的民俗文化。

除了龙舟赛之外,儿童游戏也是端午节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如踩高跷、放风筝、荡秋千、拔河和打皮球等。

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端午节不仅是追思屈原的日子,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本文将从历史、风俗、习俗等方面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一、历史渊源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也是楚国的大臣。

由于楚国被秦国侵略,屈原倍受压迫,最终选择投江自尽以抗议暴政。

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咬食,百姓们纷纷划船下河,丢入米饭和菖蒲草作为食物,同时敲鼓击鼓,以驱赶鱼虾。

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龙舟赛和吃粽子的习俗。

二、重要风俗1.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龙舟赛起源于屈原投江时民众划船救援的行为,后来逐渐发展为划龙舟比赛,成为一项体育盛事。

龙舟由竹子编制而成,龙舟上刻有龙的图案,前端点缀有龙头,非常壮观。

参赛队员分为各个船艇,协作划桨,比拼速度。

观众们簇拥在河岸上观看,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非凡。

2.吃粽子: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子来纪念屈原的逝去。

粽子是用糯米、豆、肉、蛋黄等食材包裹在粽叶中,经过蒸煮而成,有着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香气。

不同地方的粽子有着各种不同的特色,有甜有咸,有肉有素。

吃粽子不仅仅是一种口感的享受,更是一种寄托家人团聚、平安顺利的祈福之意。

3.挂艾草和佩香囊:在端午节,人们会挂艾草和佩香囊来驱邪避灾。

挂艾草的起源据说是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虫蛇侵蚀,所以人们在门前、床下、厨房等处悬挂艾草,以保家人平安健康。

佩香囊则是将芳香的草药装入小布袋中,并挂在身上,既可以驱除异味,又可以驱避邪气。

三、传统习俗除了龙舟赛和吃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

1.插艾草:人们会将艾草插在门前或者厨房,或者放在枕头下,以驱邪、辟邪。

2.浴兰汤:端午节是盛夏时节,人们还有在浴兰汤的习俗。

将一些浸泡在汤里的草药煮过滤,然后浸泡在温水中洗浴,以驱除病气和恶鬼。

3.饮雄黄酒:在端午节,还有饮用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文化知识:
1. 起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2. 时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通常在公历6月份。

3. 习俗:端午节有很多传统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饮雄黄酒等等。

4.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不尽相同。

5. 龙舟赛:龙舟赛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各地会举行不同规模的赛龙舟比赛,以庆祝这个节日。

6. 艾草:端午节人们还喜欢挂艾草,传说可以驱邪避瘟疫,同时也有驱蚊防虫的作用。

7. 雄黄酒:端午节时还有饮用雄黄酒的习俗,它是一种用雄黄煮成的酒,有驱邪、防疫的作用。

8. 民间传说:端午节和很多民间传说和故事相关,比如屈原投汨罗江、屈原得救、粽子起源等等。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

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介绍风俗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

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风俗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

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风俗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

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风俗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杏和江米藕。

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风俗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

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

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风俗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

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风俗7:贴葫芦花老北京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

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

端午节传统文化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它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

它是用糯米、红豆、枣子、肉等馅料包裹在红豆叶或箬竹叶中煮熟而成的。

粽子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人们相信吃粽子能辟邪驱瘟,保佑平安。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也是端午节的重要特色之一。

龙舟赛是模仿古代人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划船的传说而来的。

龙舟比赛中,每艘船上都有一支龙头和一支龙尾,船上的人们互相配合,用力划桨,力求划出最迅猛的速度,达到胜利的境地。

3. 艾叶和菖蒲: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喜欢以艾叶和菖蒲作为装饰。

艾叶被认为可驱赶邪恶和不干净的东西,可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菖蒲则是一种有着浓郁芳香的植物,其花语是“高尚清纯”的象征,人们相信其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4. 插艾草和挂菖蒲: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窗前插上艾草,以驱邪辟疫。

同时也会用线绳挂上菖蒲,因为菖蒲具有驱邪的功效。

这些传统习俗被认为可以保佑家庭成员平安健康。

5. 端午节习俗:在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喜欢游玩或观看一些特定的习俗活动,比如踏青、荡秋千、编花绳等。

踏青是指在大自然中散步、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春季的气息。

荡秋千是指坐在离地面较高的秋千上摇摆,这是一种娱乐活动。

编花绳是一种用彩色丝线编制成各种花朵图案的手工艺品。

6. 屈原和龙舟起源: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与两个重要的历史故事有关。

一是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因为无法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于公元前278年在端午节这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和吃粽子。

另一个是龙舟起源的故事,据说古代人在屈原的死后划船寻找他的尸体,而后演变成了龙舟赛这个活动。

端午节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人们通过庆祝这一节日,传承了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

端午节风俗有哪些传统文化端午节,又称重阳节、龙舟节,是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下面将从这些方面介绍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传统的风俗之一。

粽子的外观是三角形,用竹叶包裹,内部由糯米、肉、豆等多种食材组成。

吃粽子的习惯在民间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据传,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有关,他在投江自尽后,百姓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他的身体,就将糯米包在荷叶中,扔进江中,以表示对屈原的敬仰和哀思。

现在,吃粽子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二、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

据说,赛龙舟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楚国。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百姓们用龙舟去寻找他的遗体,这就是龙舟赛的起源。

现在,龙舟赛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到端午节,各地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以悼念屈原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三、挂艾草、穿五色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吃粽子和赛龙舟,还包括挂艾草和穿五色线。

挂艾草是一种民间习俗,在端午节期间会在门口和床上挂上艾草,以祛病驱邪、消灾避祸。

五色线是五彩缤纷的丝线,可以绕在手腕上或穿在身上,以驱邪祈福的作用。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穿五色线等都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代表着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它们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2024年端午节节俗和来历三篇(大全)

2024年端午节节俗和来历三篇(大全)

2024年端午节节俗和来历三篇(大全)端午节节俗和来历篇一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上山采药,那么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风俗。

端午节节俗和来历篇二“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题记端午节,是我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又名端五节,重五节。

关于端午节的风俗有很多,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种。

赛龙舟早在五千年前,长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龙图腾的活动,那便是赛龙舟的前身了。

《诗经》中记载:“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那鸟舟就是指龙舟。

明朝著名画家张择端曾以端午节龙舟为主题画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争标图》。

清朝历代皇帝都有在端午节欣赏龙舟的习惯。

所以,赛龙舟便作为端午节的一种风俗流传下来。

吃粽子说到端午节,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

早在战国初期,就有人别出心裁制成了类似粽子的食物。

他们用黍叶包裹着糯米,蘸过石灰水后烤着吃,因形状类似牛角,故被称为“烤角黍。

”到了汉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为端午节的风俗了。

在现代,粽子中总会包着各种馅料,比方说:豆沙、肉、玉米、大枣等等。

这些也是因为明朝的一位乞丐灵机一动创造出来的。

插艾条艾,在端午时节长得最为旺盛,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天气会非常炎热,蚊虫肆虐。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

端午节的资料关于端午节的资料(6篇)关于端午节的资料1端午节来历资料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晋代周处《风土记》就说过:“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

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端五同义。

还有一种说法,因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

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资料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资料

传统文化端午节的资料一、端午节的起源与历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后来逐渐演变为祭龙、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并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

二、端午节的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体育运动之一。

据说这项活动起源于纪念屈原投江,人们在江面上划龙舟以寻找他的遗体。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它通常用竹叶包裹糯米、豆沙、肉等馅料制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3.插艾草: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插艾草。

据说这可以驱邪避瘟,并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4.穿五色线:穿五色线也是端午节中常见的习俗之一。

人们会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线穿成手链或脚链,以求平安吉祥。

三、端午节的意义与价值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弘扬爱国精神: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之一,他为了救国不惜舍生取义。

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他这种爱国精神而设立的,因此可以激励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促进团结和谐: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都需要集体参与,这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

3.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个节日,其习俗和意义也被广泛传承和弘扬。

这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

四、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发展。

1.商业化: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商家们推销产品的好时机。

各种粽子、礼品等产品在端午节期间都会大量上市。

2.创新活动:在传统的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之外,人们还不断创新出一些新的庆祝方式,如举办文艺演出、游园活动等。

3.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自己的端午节经历和感受,并与全国各地的人们交流互动。

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传统文化

端午节传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性文化遗产。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起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庆祝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文化活动的节日。

一、端午节的历史渊源1. 屈原与端午节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曾经为国家尽心竭力,但最终却因为被谗言陷害而投江自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后人就将屈原逝世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2. 纪念伍子胥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名将伍子胥。

据传说,在伍子胥驱逐越王勾践归来时,他曾经在江边放龙舟以迷惑敌人,并在这个时候抛入江中粽子以供祭奠亡灵。

后来人们就将这个日子定为端午节,并开始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传统活动。

二、端午节的传统文化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质船,上面装饰着彩绸、彩灯和各种图案。

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最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举行的。

现在,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性的体育运动和文化活动。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粽子通常用糯米、肉类、豆沙等食材制成,其形状像一个三角形或长方形。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并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吃粽子可以避邪驱瘟、祈求平安。

3. 穿五色线穿五色线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之一。

五色线指的是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绳线,人们会将这些绳线编成一个小绳串,并佩戴在身上或挂在门口以祈求平安和健康。

4. 贴艾叶贴艾叶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之一。

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人们会将其晒干后制成小包,并在端午节期间贴在门口或烟囱上以驱邪避瘟。

三、端午节的现代意义1. 保护传统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庆祝端午节,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且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2. 促进社会团结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都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以纪念古代诗人屈原并驱散瘟疫。

一、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据史书记载,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

当时的楚国文人屈原因被贵族排挤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并祭祀他,将端午节定为奠念屈原的日子。

后来,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民传统节日,并且与祈祷丰收、避邪驱鬼等农事习俗相结合。

二、端午节的主要习俗1.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通常由粘米和各种馅料制成,如肉、豆沙、红枣等。

粽子的形状是菱形,用芦叶或者竹叶包裹,煮熟后外形鲜绿,香气扑鼻。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疫和祈求平安幸福。

2.赛龙舟:龙舟赛是端午节期间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体育运动。

赛龙舟起源于屈原的投江,人们驾驶精心制作的龙舟划水竞赛,象征着振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

3.挂艾叶、穿五彩丝线: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艾叶挂在门口,或者佩戴五彩丝线,以驱邪避疫。

艾叶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而五色丝线则象征着五福临门。

4.躲避瘟疫:端午节也是人们驱除瘟疫的节日。

古人认为五月初五是阴气最盛的时候,瘟疫也会最为肆虐,因此人们会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佩戴五彩丝线、挂艾叶、祭拜神灵、赛龙舟等,以保护自己免受瘟疫的侵害。

三、端午节的文化意义1.弘扬民族文化: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庆祝和传承端午节,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弘扬民族传统,增强文化自信。

2.加强家庭之间的感情:端午节是一个重视家庭团圆的节日,家人们会一起包粽子、赛龙舟等,共度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加强亲友之间的感情,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3.促进文化交流: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被世界各地的华人共同庆祝。

通过传播和庆祝端午节,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加深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

总而言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向着强大的历史文化传统致敬,并且加深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是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季端午时节,因此得名。

端午节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深厚内涵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本文将探讨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并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习俗。

一、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

这项活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楚国的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避免他的身体被鱼儿捕食,百姓们纷纷划船下江,振桨捞取他的尸骨。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将划船的活动延续至今,并发展成为集体竞赛,即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的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九人制龙舟比赛。

参赛的两支龙舟在池塘或河流上划行,队员们全力以赴地划动桨,既展示力量与技巧,又体现出团队合作的精神。

观众们也会站在河岸上欢呼加油,增加了比赛的氛围和乐趣。

二、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一项广泛的传统习俗。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的食物,用竹叶包裹成三角形或长方形。

各地的粽子口味各异,常见的有咸肉粽、豆沙粽、蜜枣粽等。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亲手包制粽子,并与家人一同品尝,以示团圆和祈福平安。

吃粽子的习俗也与一个古老的传说相关。

相传在古代,人们为了防止屈原的尸骨被鱼儿吃掉,将糯米包在竹叶中,扔到江中喂饱鱼儿。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将糯米包成粽子食用。

三、挂艾叶和穿香囊在端午节,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挂上艾叶和穿上香囊,这是为了驱邪避瘟疫,祈求平安祥和的一种习俗。

艾叶被认为有驱邪和祛病的作用,人们会将艾叶插在门口或门洞上,希望能够远离疾病和灾难。

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和草药的小包,常常用丝绸或织物制成,可以挂在腰间或佩戴在身上。

香囊散发出的香气被认为能够驱邪和辟邪,人们相信穿戴香囊能够带来好运和平安。

四、赛龙舟除了观赏龙舟竞渡,人们在端午节还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这是一种娱乐和庆祝的方式,人们可以组成自己的团队,在湖泊或河流上划龙舟进行友谊赛。

端午 传统文化

端午 传统文化

端午传统文化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重五节、午日节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有很多的传说和历史故事,例如屈原投江、赛龙舟等,但是无论起源和传说如何,这个节日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成为了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是端午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相传,古代众族纪念屈原投江的故事后,为了防止鱼虾鳞介咬食屈原的尸体,便在江边放下米粥,并划龙舟驱走这些水生动物。

后来,人们就将划龙舟的活动作为一种节日习俗延续了下来。

如今,赛龙舟已经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同时也是海内外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

2.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式食品,主要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多味道丰富,又有浓郁的中药味道。

按照传统习俗,人们在端午节时会包粽子,以纪念屈原,寓意消灾驱瘟,同时也是一种表达亲情和友谊的方式。

3. 穿五色绸缎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有穿五色绸缎的习惯。

这种习俗被视作一种祈愿吉祥的方式,以期带来好运和保佑家庭的幸福和健康。

五色缎带的颜色分别是蓝、黄、白、红、黑。

蓝色代表宁静;黄色代表明亮;白色代表清凉;红色代表热情;黑色代表庄重。

4. 饮雄黄酒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

其中,饮雄黄酒也是不可或缺的。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也是端午节的特产之一,并且具有驱蚊和驱虫的作用。

根据传统,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喝一杯酒,以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袭。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浓郁氛围的节日。

它不仅是一个纪念和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国粹的节日。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让这个节日成为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和继承的载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浓粽飘香,端午作为中华名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你又了解多少呢,风林网络小编整理了“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一: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解端午节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

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

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条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五)端午节,放假一天(农历端午当日)”据此,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

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

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逢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

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就变成为龙舟比赛。

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

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篇二:有关端午节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