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长城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
2、掌握诗歌运用象征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运用象征的手法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展示。上课后: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有关长城的短片,说说长城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看后教师总结:提起长城我们总能想到北京、想到中国,不仅是因为它雄踞在高山之巅,蜿蜒盘旋千万里,还因为它的一砖一瓦都鉴证了中华民族的盛与衰、荣与辱。
今天,我们来学习席慕蓉的诗歌《长城谣》。
二、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来听录音朗读,注意划分诗歌的节奏。
三、了解作者
诗人席慕蓉,1943年生。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慕蓉”是“慕伦”的音译。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蓉出生于四川,1949年迁至香港,后随家飘落台湾。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后系统地学习过绘画,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蓉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清新、易懂、好读。
四、朗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音,读两遍。读完后请一位学生示范,学生就字音问
题判断其朗读的质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出停顿,读一遍。读完后请一位学生示范,学生就停顿
问题各抒己见。
3、思考问题:这首诗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诗歌。
学生各抒己见,不要求绝对统一。
五、以读促思,赏析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小节,明确停顿的地方,学生模仿朗读。
2、教师明确朗读提示,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3、从“无情、蹲踞、冷眼”三个词语入手,说说这个小节写了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
明确:无情指面对历史的变迁、争战,长城依然屹立不动,成为历史的见证。蹲踞突出了长城雄伟的姿态。冷眼指长城冷静地面对人世间的一切是非成败,同
时照应上文中的无情。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抒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
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戮,历尽沧桑,长城见证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4、请一位学生朗诵第二小节。(幻灯片10)朗诵后师生共同分析朗诵本节诗歌应把握
的语气。
明确:前三句轻慢读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5、学生齐读第二小节,思考为什么作者每当面对长城时总会有那么浓烈的情感?
明确:长城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了!
6、女生朗读第三小节,教师给以朗读提示.
7、“敕勒川,阴山下”是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歌中的句子,这首诗歌描写的什么地方?这和诗人席慕蓉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本句出自《敕乐歌》是北朝的民歌,描写了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诗人的家乡正是蒙古。本节诗依托梦境,流露出深沉的思乡之情。
8、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每一大组推荐一人进行朗诵比赛。
六、诗歌的主题
1、诗歌内容小结:诗人从刻画长城入手,描写了长城的变迁,它像是一位见证人,见证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沧桑。即刻画长城——历史见证,历经沧桑。第二小节则借助长城倾诉了满腔的热忱,以至于歌不成声,赋不成篇,表达了对长城的依恋,即依恋长城——歌
不成声,赋不成篇。在第三小节中诗人从家乡风光写起,并把黄河、长城融入了自己的不眠之中。即梦回长城——思乡难眠,梦回故乡
2、诗歌的主题
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最后教师加以归纳: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抒情诗。诗人借长城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七、诗歌的表现手法
1、教师讲解:席慕蓉在这首诗中并没有明确写出自己的感情,她是通过具体的形象也就是意象来表达的。“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本诗中作者对祖国,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作者则描写了一系列的图景:长城、树、云、风、皓月、黄河……这一图景是与作者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图景将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我们称这种表现手法为“象征”也可以称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
八、背诵全诗
九、展示板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台湾诗人纪弦的作品《一片槐树叶》
二简介作者纪弦
纪弦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文),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年近九十,健康良好,写作不辍,被誉为“诗坛上的常青树”。著有诗集、诗论与散文二十余部。
三赏析诗歌
1、欣赏诗歌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2、自由诵读,思考诗歌中的相关问题:
问题:前两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想要表达作者的什么情感?
明确:第一小节描写了一片“槐树叶”
诗人使用了许多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问题:第二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一片槐树叶的来历,作者没有交代清楚槐树叶的具体来历,但是“没有些微的损坏”表示诗人对槐树叶的珍爱,也就是这一片槐树叶开启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情感之门。
3、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作者借这首诗歌想表达什么感情?
明确:从诗歌的第三小节可以明确地读出作者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4、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四、学生朗诵诗歌,争取当堂成诵。
五、反馈联习
比较阅读:请同学们比较席慕蓉的《乡愁》和《现代诗两首》的异同。
明确:这三首诗歌的主题相同,抒发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长城谣》和《一片槐树叶》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而《乡愁》一诗更多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朦胧的乡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长城谣》的主题十分含蓄内敛,相比之下后两首诗歌的主旨就明朗了许多。
六、课堂小结
现代诗歌以更加自由的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所感所思,而象征的手法更是现代诗经常使用的写作方法,《一片槐树叶》和《长城谣》分别借助槐树叶和长城这些具体的意象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希望大家有机会阅读更多的现代诗,并提高自己的读诗能力。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乡愁、思乡的诗句,现代诗和古诗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