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硝酸》 教学设计第11小组主题10:板块化PCK 教学设计的撰写——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在学生完成氮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硝酸的性质,完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巩固应用,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工业制硝酸”情境素材贯穿本课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本节课侧重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实验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同时发展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证据推理思维及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专属思维。

本节课基于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观,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形成本课时的明线;以元素化合物性质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运用为暗线,明线暗线交织,使得课堂内容更为连贯。

由情境中引发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法观察硝酸的物理性质;随后进行硝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先让学生观看工业制硝酸的冷却装置及久置的硝酸并预测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随着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对其中的运输装置提出疑问,类比浓硫酸与铜反应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认识浓硝酸的钝化作用,发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分析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基于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分析并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发展学生的元素观。

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此情境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反馈与生活”;同时也使得课堂开展更为连贯顺利。

情境中引发出来的思考与验证,也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呼应。

在整个课堂中,也融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贯彻“素养为本”。

硝酸教学反思总结

硝酸教学反思总结

硝酸教学反思总结1. 引言硝酸是常见的无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在教学中,正确而有效地传授硝酸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技巧对学生的学习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硝酸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硝酸教学的问题与不足2.1 知识传授不充分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硝酸的知识传授上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硝酸的化学式、性质和用途,而没有深入讲解其作用机理和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

这导致学生对硝酸的理解表面化,缺乏对其真实用途和潜在风险的认识。

2.2 实验操作指导不到位硝酸在实验中的使用需要极高的注意和安全措施,而我在教学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指导。

我没有详细解释硝酸的危险性和使用注意事项,也没有展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

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验中对硝酸的使用不够谨慎,从而增加了实验事故的风险。

2.3 安全意识教育不充分硝酸作为一种强酸,使用时应当重视安全意识,包括正确使用实验装备、防护用品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等方面。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未能全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采取这些安全措施,以及如何应对实验事故的发生。

这为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3. 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与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以提高硝酸教学的质量和安全性:3.1 加强理论知识传授在教学中,我将不再仅仅停留于硝酸的基本知识,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入解释硝酸的反应机理和潜在风险。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文献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硝酸的作用和应用领域。

3.2 强化实验操作指导为了确保学生具备正确而安全地使用硝酸的实验操作技巧,我将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包括硝酸的正确配制、容器选择与使用、稀释方法以及防护措施等内容。

在实验前,我将向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操作演示,确保每个学生理解并能正确操作。

3.3 强调安全意识教育在硝酸教学中,我将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包括实验安全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氮的循环(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探究方法,我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

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问题探究一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闻到刺鼻的气味?通过探究一,让学生观察酸的物理性质。

问题探究二为什么在事故现场能看到大片红棕色气体?通过探究二对不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结合氧化还原知识分析出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探究三为什么可以用生石灰进行事故处理?通过探究三认识硝酸的酸性。

我让学生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这样很明显就得出,起到酸性的是硝酸中的氢离子。

问题探究四为什么可以用铁罐运输浓硝酸?本次探究,研究硝酸的强氧化性,能是铁铝钝化。

同时演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

用注射器进行实验。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 然后进行操作。

先把细铜丝放在针筒中, 然后抽取2—3mL稀硝酸,针头用橡皮塞堵住(注意:不可用手)。

观察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后,把注射器竖立针头朝上, 拿掉针头上的橡皮塞, 向外拉注射器, 吸入少量空气。

立即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最后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课堂训练。

学情分析本节教学对象是高一普通班级的学生。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对于硝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学习都是很好的铺垫。

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我打算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教学线路,带领学生一起研究硝酸的不稳定性、酸性和强氧化性。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

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

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通过对硝酸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效果分析在教学中出现有毒气体逸出或者教学进度偏慢慌乱的局面,而且整个教学按教材顺序从上到下, 有条不紊, 在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一一传授。

硝酸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生成物也会发生变化。

2、水平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引出硝酸的氧化性,然后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水平(如:在常温条件下能够用铝制罐装车装运浓硝酸等)。

3、情感目标: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实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所学习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硅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

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酸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氧化性及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具有酸的通性、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水平。

在硝酸这节的教学中先将一些化学现象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确立探究目标。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的变化,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四、教学手段本课在教学中主要使用已有知识体系的联系,通过对实验教学的创新、探究、比较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和还原产物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引入】2011年8月17日晚18时30分左右,一辆满载28吨硝酸的罐装车沿104国道由南向北行驶,途经明光市古沛镇耿庄村时发生泄漏,约28吨65%的硝酸全部泄漏,造成约300米的泄漏带,空气中弥漫着滚滚黄雾,酸雾十分刺鼻。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

《硝酸》教案《硝酸》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阅读训练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 + HNO3—、Cu + HNO3(浓)—、Cu + HNO3(稀)—、HNO3—(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

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

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 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 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

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

(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

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

(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

硝酸 教案和教学反思

硝酸 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三课时)硝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2)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两大特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培养观察、归纳的能力(2)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推理、知识迁移及实际应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硝酸泄露事件的录像,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肃认真、事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硝酸的两大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三、教学难点: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观看视频】浓硝酸泄露【课堂互动1】根据新闻材料的图片一回答下列问题:1. 硝酸刚泄漏时空气中的白雾体现了硝酸的什么性质?2.消防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喷水处理,这同时说明它怎么样?展示一瓶浓硝酸,观色,闻味,看瓶口出现的现象等,描述硝酸的物理性质;【归纳整理】一、硝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色、易、有气味的液体,它具有酸性、、。

硝酸能以于水。

市售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密度为1.42 g/cm3“发烟”硝酸:质量分数为。

【课堂互动2】根据新闻材料的图片二回答下列问题:“红棕色”可能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物质,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归纳整理】二、硝酸的化学性质1. 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为什么久置的浓硝酸呈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硝酸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储存在___________瓶中,避光保存放置于_____________处。

【课堂互动3】根据新闻材料的图片三回答下列问题:在抢险过程中,运来的石灰起什么作用,体现了硝酸的什么化学性质?【归纳整理】2. 酸性①硝酸能使________ ___;②硝酸能与_______ ____反应,例:;③硝酸能与___________ 反应,例:;④硝酸能与_____________ ____反应,例:;【课堂互动4】探究金属与硝酸反应【实验1】Cu与浓硝酸反应过程:在50ml大号玻璃注射器中放入一小串螺旋状铜丝,吸取15ml 15mol/L浓硝酸,堵住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

高中化学硝酸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硝酸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硝酸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硝酸的性质、结构和制备方法;2.掌握硝酸的应用领域和危害;3.掌握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以及硝酸的还原反应;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和还原反应。

三、教学内容:1.硝酸的性质和结构:(1)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腐蚀性和氧化性;(2)硝酸的分子式为HNO3,结构为O=N-OH。

2.硝酸的制备方法:(1)硝酸的实验室制备方法:硫酸和硝酸钠的反应;(2)硝酸的工业制备方法:氮气与氧气在高温高压下的催化合成。

3.硝酸的应用领域和危害:(1)硝酸在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2)硝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

4.硝酸与金属的反应:(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产生氮氧化物和水;(2)硝酸与不同金属的反应速度和产物有所不同。

5.硝酸的还原反应:(1)硝酸能够发生还原反应,将NO3-还原为氮气;(2)硝酸的还原反应通常是由金属还原剂或还原性有机物引发的。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硝酸的性质和结构;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深入理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3.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课堂答题等;2.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实验报告撰写等。

六、教学反思:1.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硝酸的性质和应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实际操作需根据教学情况做出调整。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

硝酸化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定义、制备方法和性质;(2)掌握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3)学会运用硝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硝酸与硫酸、盐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硝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注重实验安全的思想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硝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2)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3)硝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硝酸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操作;(2)硝酸性质的深入理解;(3)硝酸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运用比较法,分析硝酸与相关物质的异同。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硝酸的制备和性质;(2)实验仪器和药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实验体验;(3)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硝酸的定义与制备(1)硝酸的定义及特点;(2)硝酸的制备方法及原理;(3)硝酸制备实验操作步骤。

2. 第二课时:硝酸的性质与分析(1)硝酸的物理性质;(2)硝酸的化学性质;(3)硝酸的分析方法。

3. 第三课时:硝酸的制备实验操作技能训练(1)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实验操作步骤及技巧;(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 第四课时:硝酸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硝酸在农业中的应用;(2)硝酸在工业中的应用;(3)硝酸与环境污染。

5. 第五课时:硝酸的安全使用与环保意识(1)硝酸的危险性及安全使用;(2)实验室环保要求及实践;(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硝酸教案苏教版

硝酸教案苏教版

硝酸教案苏教版教案标题:硝酸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硝酸的一些特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

2. 难点:硝酸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硝酸的瓶子和说明其危险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学习: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以及硝酸的命名规则和化学式的写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3. 实验:进行硝酸的实验操作,观察硝酸的一些特性,如腐蚀性、氧化性等,并让学生自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硝酸的用途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拓展:介绍硝酸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硝酸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环保建议。

四、教学手段:1. 实验器材:硝酸、试管、烧杯、酚酞指示剂等。

2. 多媒体教学:展示硝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实验操作过程。

3. 实验指导书: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2. 口头答辩:要求学生口头介绍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实验和化学制品。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硝酸的性质(苏教版化学1)作者及工张在明福清港头中学作单位教材分析1、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掌握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并了解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本节教材的内容及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硝酸的性质”是苏教版化学1教材《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第三部分内容。

根据《苏教版化学1》教材的编写特点,专题4继《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之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是高一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深入与提高。

3、本节内容与模块中其它内容的衔接与联系:硝酸这一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对于氮的化合物有了一些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在初中也已有所介绍,本节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再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其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硝酸的工业制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1、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非达标校的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较弱。

2、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学生已经对氮的一些化合物有所了解,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氧化还原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所以对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会比较成功,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比较正确到位;同时又可以通过该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高中化学硝酸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化学硝酸教材分析教案

高中化学硝酸教材分析教案
教材分析:硝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硝酸的组成和结构;
2.硝酸的制备方法;
3.硝酸的性质和反应。

三、教学难点
1.硝酸的结构和性质的联系;
2.硝酸的一些特殊反应。

四、教学内容
1.硝酸的组成和结构:
硝酸的分子式为HNO3,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三个氢原子。

硝酸是一种无机强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2.硝酸的制备方法:
硝酸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硫酸法和硝酸盐法。

硫酸法是通过硫酸和硝酸钠的反应得到硝酸。

硝酸盐法是通过硝酸银和盐酸的反应得到硝酸。

3.硝酸的性质和反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硝酸还具有与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的特性。

五、教学方法
1.讲解硝酸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进行硝酸的制备实验;
3.展示硝酸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实验。

六、教学评价
1.问答交流;
2.实验操作评价;
3.作业布置及批改。

七、教学反思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化工等领域。

通过学习硝酸的性质和反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硝酸的应用和制备方法。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硝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_第3课时 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第3课时 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的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的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强酸性)(3)了解硝酸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硝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浓硝酸、稀硝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的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法点津】实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类比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视频、课件。

2、改进的铜与硝酸反应分组实验装置及药品、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浓盐酸。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投影〗从物质转化网络感受物质的价态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感受硝酸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向求知的欲望,开始对新知识的探求。

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硝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板书设计】硝酸一、硝酸的物理性质二、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三、硝酸的特性1、浓硝酸的不稳定性2、硝酸的强氧化性(1)硝酸与金属单质的反应(2)硝酸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3)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四、硝酸的用途【学情分析】1.本课的学习内容系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最后一块内容,学生已对无机物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对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会比较成功,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比较正确到位;2.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浓硝酸和稀硝酸的强氧化性的区别和对应还原产物的不同产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比较的方法,3、通过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高中化学_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然界中的元素——硝酸》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学诱思【感悟高考】答案:学生思考、解答。

关注高考试题,引起共鸣教材回归一、硝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是83℃,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98%以上的硝酸叫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光照或加热4HNO3======= 2H2O + 4NO2↑+ O2↑(3)强氧化性、a、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N元素被还原4HNO3(浓) + Cu = Cu(NO3)2+ 2NO2↑+ 2H2O ;8HNO3(稀) + 3Cu = 3Cu(NO3)2+ 2NO↑+ 4H2O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规律:浓硝酸;高价金属 + NO2稀硝酸高价金属 + NO学生完成,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

学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基本方法。

检查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能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展开复习。

试写出铁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铁粉少量Fe + 4HNO3(稀) = Fe(NO3)3+ NO↑+ 2H2O铁粉过量3Fe + 8HNO3(稀) = 3Fe(NO3)2+ 2NO↑+ 4H2O钝化:常温下,铁和铝遇浓硝酸和浓硝酸表面发生钝化,故浓硝酸、浓硫酸的贮存和运输可用铝(铁)槽车运输。

若加热,则铁和铝都会跟浓硝酸、浓硫酸反应。

b、与非金属反应浓硝酸与碳反应C + 4HNO3=CO2↑+ 4NO2↑+ 2H2O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浓硝酸> 稀硝酸当硝酸与金属或非金属及某些有机物反应时,反应物或反应条件不同,硝酸被还原所得到的产物也不同。

当堂达标1.在铜下稀HNO3的反应中,若有1mol HNO3被还原,则被氧化的铜的物质的量为A、8/3molB、3/8molC、3molD、3/2mol2、浓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时,硝酸即表现也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Cu(OH)2B、CuC、木炭D、FeO3、可以不用棕色瓶保存的试剂是A、氨水B、氯水C、浓硝酸D、氯化银4、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H2SO4B、氯水C、Zn(NO3)2D、CuCl25、将17.6g FeS 跟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 Fe(NO3)2 H2SO4 NO2H2O,在参加反应的硝酸中没有被氧化的硝酸为A、25.2gB、37.8gC、0.4molD、0.6mol6、在反应5NH4NO3 =4N2↑+2HNO3+9H2O 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元素与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强化硝酸的复习效果A、3:5B、5:3C、5:4D、4:5高考连接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的结论不正确的是()①②③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讨论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提高深化拓展向50mL 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

2023年《硝酸》教学反思

2023年《硝酸》教学反思

(硝酸)教学反思新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教师应创设利于学生探究、求新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发觉问题和探究规律的时机,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得以快速成长。

本节是在初中的根底上进一步介绍硝酸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从硝酸与金属反响不生成氢气导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讲解这局部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响时的现象不同,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响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并且还能从反响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响,使学生理解反响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我在课程中穿插了“王水溶化金奖章〞的小故事和硝酸用途的图片介绍,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实验是思维的动力。

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能主动自觉地解决一些根本问题,能答复教师的一些简单和熟悉的问题,在师生对话与交流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来自学生中的错误信息,但教师没有因学生的错误而否认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而是在鼓舞的同时,寻觅缺乏,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但在师生交流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教学设计上的缺乏,一是教师应该把学生的提问搜集起来,让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去分析、商量。

二是教师的提问要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型思维、注意挖掘科学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解多种因素干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援助学生了解事物正确的动态图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法。

三是提问的难度要得当,对于像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响生成物的颜色,为什么铜与浓硝酸反响产物呈绿色,与稀硝酸反响产物显蓝色?这个问题对于中学生而言,作出正确的解释具有肯定的难度,所以不要求在课堂上解决,教师可安排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化解问题的难度,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索的优良品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化学式为HNO3,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硝酸广泛应用于冶金、医药、农业等领域。

本节课将介绍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
3. 了解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硝酸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展示实验室中的硝酸,并让学生观察其外观、气味等物理性质。

2. 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包括其腐蚀性、酸性等。

3. 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电解法等。

4. 分组讨论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展示。

5. 进行小实验,观察硝酸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过程。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定,检测学生对硝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主持小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硝酸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硝酸的相关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设计】在烧瓶中放入少量玻璃粉,用酒精灯对准玻璃粉部位加热3-5分钟,从胶头滴管中挤几滴浓硝酸(不要太多),立刻观察到浓硝酸分解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充满了整个烧瓶。
【追问】怎样使红棕色气体消失呢?
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的方程式。
【演示】将浓盐酸、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分别滴在石蕊试纸上,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不同点的原因。
六、教学流程示意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图片引入】展示硝酸工业生产的流程图以及中广泛应用的精美图片。
欣赏图片
激发学习硝酸性质的动机。
实验探究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浓硝酸(颜色、状态),并嗅闻其气味。
【引导】观察到的现象和书上的描述是否完全吻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
浓硝酸:
生成红棕色气体,铜不断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绿色。气体应为NO2实验方程式: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稀硝酸:
产生无色气体。铜在不断的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无色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证明生成的气体应为NO。
实验方程式:
3Cu+8HNO3(稀)=
3Cu(NO3)2+2NO↑+
【追问】黄色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略带黄色的液体。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略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
可能是因为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了NO2,而NO2又可以溶解在硝酸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硝酸物理性质与书本描述的差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讨论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硝酸教案(优秀6篇)

硝酸教案(优秀6篇)

硝酸教案(优秀6篇)《硝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实验注意事项:思考:CO2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气体:HCl、CO2、CO2NO2、Cl2NH3液体:H2O、H2OKOH、KOHNaOH、HCl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氨水成份:分子:离子: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2)跟酸的反应:NH3+HCl—NH3+HNO3—NH3+H2SO4—(3)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例:NH3H2O+MgCl2====NH3H2O+Al2(SO4)====(2)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

高中化学_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化学与其他所有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在社会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不但与其他科学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与社会的人文环境息息相关,所以课堂教学中很多方面需要将化学知识与社会联系在一起。

在尊重人文背景的前提下,吸取对化学课堂教学有用的“元素”,达到丰富化学教学方式的目的。

2.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难度,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虽说最终学生能记住结论,但无法全面完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目标。

鉴于此,本人拟定的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设备,启发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硝酸的性质。

同时从生活事例切入,并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便于学生理解,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 3 第2节:生成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是在元素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最后一族元素化合物,是元素化学知识网一根重要经线,通过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应用实验、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

2.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含氧酸。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沸点、挥发性);掌握硝酸的热不稳定性,写出其分解反应的方程式;类比浓的硫酸的强氧化性,掌握浓、稀硝酸的氧化性,能够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

了解硝酸保存的注意事项;了解硝酸的用途和工业制取硝酸的反应原理。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以及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及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加强其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解决措施:通过设疑探究、分组设计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反应原理动画模拟等措施。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硝酸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初步体会物质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通过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硝酸物理性质二、硝酸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2、酸性3、强氧化性三、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对其氧化性知道的很少,所以硝酸氧化性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和重点。

另外这节课是在学习第2章后学习,第2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一定这方面的知识,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对浓硝酸和稀硝酸对应还原产物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观察比较两者实验现象的差异,让学生认识浓、稀硝酸还原产物的不同。

根据学生的情况本课可以采用引导分析,小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判断产生的物质、最后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

效果分析在本次的授课中,我采用了课前预习、引导分析、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判断产生的物质、最后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实践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节课我是采用了一则硝酸泄露的新闻引入了硝酸,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闻内容中提出了4个问题学生思考,这4个问题分别对应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3条化学性质,围绕着新闻中的这4个问题展开,探究硝酸的性质。

4个问题解决了,硝酸的性质也解决了,效果还不错。

硝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硝酸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南安市中学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封面题目:《硝酸的性质》学校: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组别(初中/高中):高中组作者姓名:林小军手机号码:《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苏教版化学必修I P100一.教材分析: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对于氮的化合物,学生已有了一些了解。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在初中也已有所了解。

本节是站在这两个基础上再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其中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

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硝酸的工业制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我校是一所三级达标学校,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

2.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学生已经对氮的一些化合物有所了解,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氧化还原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所以对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会比较成功,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比较正确到位;同时又可以通过该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硝酸的酸性,在初中已有所了解,通过复习,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硝酸的制备,书上的图解非常清楚直观,再根据对氮的化合物的了解,所以,理解其反应机理也不是很难的事。

总之,本堂课,学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参与进来,使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4.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显得犹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市中学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封面题目:《硝酸的性质》学校:南安市蓝园高级中学组别(初中/高中):高中组作者姓名:林小军手机号码:《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苏教版化学必修I P100一.教材分析: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对于氮的化合物,学生已有了一些了解。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在初中也已有所了解。

本节是站在这两个基础上再来学习硝酸的性质。

其中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

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

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硝酸的不稳定性和硝酸的工业制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1.我校是一所三级达标学校,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好。

2.硝酸这一节内容是放在了《氮的氧化物产生及转化》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后,学生已经对氮的一些化合物有所了解,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氧化还原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所以对硝酸的氧化性实验探究会比较成功,根据现象分析结果比较正确到位;同时又可以通过该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硝酸的酸性,在初中已有所了解,通过复习,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硝酸的制备,书上的图解非常清楚直观,再根据对氮的化合物的了解,所以,理解其反应机理也不是很难的事。

总之,本堂课,学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参与进来,使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

4.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处在关键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显得犹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3)了解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中体验质疑、求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树立环保意识。

(2)通过掌握浓硝酸和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及氧化还原方程的配平。

五.教学策略:由氮元素存在变价引入硝酸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

硝酸性质的教学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展开,首先通过简单的观察来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HNO3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在对硝酸与铜的反应进行探究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再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整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深化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内容。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对比分析、演绎类推、分类讲解、归纳总结等方法。

七.实验准备:浓硝酸、稀硝酸、铜片、NaOH溶液、注射器、镊子、试管、滴管、橡皮塞。

[引导]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第一段最后一句。

[展示]一瓶保存不当的硝酸[设问] 硝酸为什么会发黄?[启发] 如果是有NO2生成,它又是如何生成的?说明硝酸有什么性质?[板书] 2、不稳定性4HNO3(浓)4NO2↑+O2↑+2H2O[设问] 硝酸应如何保存?[过渡] 硝酸易分解放出氧气,是否有氧化性?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与硫酸相似,处于最高价态,那么浓硝酸是否像浓硫酸一样,也具有强氧化性?[板书] 3、强氧化性[温故]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2H2SO4(浓)+Cu= =C u S O4+SO2↑+2H2O[设问] 浓硝酸是否能与铜发生反应?[演示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用两根注射器来进行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简便又洁净。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反应结束后,再往注射器中抽入一些空气,可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推理] 硝酸与铜的反应。

(在推理的过程中结合氧化还原方程配平的技巧讲解,并将浓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比较、归纳)4HNO3(浓)+Cu+= C u(N O3)2+2NO2↑+2H2O 阅读、做笔记。

分析、讨论:可能有NO2生成。

深入分析:应该是硝酸分解而得,这说明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做笔记。

回答:盛于棕色瓶,贮于冷暗处。

观察实验,分析现象: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铜不断溶解。

推测产物可能是:NO2、C u(N O3)2和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再抽入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反应较慢,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铜不断溶解。

推测产物可能是:NO、C u(N O3)2和H2O。

△或光照△8HNO3(稀)+3Cu=3C u(N O3)2+2NO↑+4H2O[对比] 从反应剧烈程度、溶液的颜色变化、气体产物的颜色,对比浓硝酸、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设问]浓硝酸和稀硝酸,哪一个氧化性强?为什么?[设问] 冷的浓硝酸、稀硝酸分别与铁反应,哪个会更剧烈一些?[解析] Fe、、Al在冷浓硝酸中“钝化”。

[归纳]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⑴除Pt、Au外,硝酸能与几乎所有的金属反应,金属遇硝酸一般不产生H2;⑵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生成NO2,与稀硝酸生成NO;⑶常温下Fe、Al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实验探索] 设计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

引导学生探究,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

1、用此装置做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为何收集到无色气体,而不是红棕色的气体?2.先往U形管中加入稀硝酸至右端充满。

⑴用附有铜丝的胶塞塞住U形管右端,可观察到什么现象?⑵反应结束后,找开胶塞,有何现象?⑶该实验装置是否存在缺陷?应如何改进?[温故] 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

2H2SO4(浓)+C= = C O2↑+2SO2↑+2H2O[播放视频] 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

[推理] 浓硝酸与木炭的反应。

4HN O3(浓)+C= = C O2↑+4NO2↑+2H2O[小结] 归纳硝酸的性质。

[介绍] 介绍硝酸的用途和工业制法。

[讨论与探究] 1、如何用H2、空气、水生产NH4NO3 ?2、生产硝酸铜用下列哪个方案最好?A.铜+浓硝酸→硝酸铜B.铜+稀硝酸→硝酸铜C.铜+氧气→氧化铜+稀硝酸→硝酸铜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归纳,做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讨论、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水九.板书设计:(转下页)硝酸的性质一、硝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大于水。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HNO 3+NaOH == NaNO 3+H 2O2HNO 3 +CuO == C u (NO 3)2+H 2O HNO 3+NH 3== NH 4 NO 3+H 2O2、不稳定性4HNO 3(浓) 4NO 2↑+O 2↑+2H 2O3、强氧化性4HNO 3(浓)+Cu = C u(N O 3)2+2NO 2↑+2H 2O8HNO 3(稀)+3Cu=3C u (N O 3)2+2NO ↑+4H 2O 注:a 、Fe 、、Al 在冷浓硝酸中“钝化”b 、王水(V 浓硝酸:V 浓盐酸=1:3)能溶解金、铂等4HN O 3(浓)+C C O 2↑+4NO 2↑+2H 2O三、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或光照 △《硝酸的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硫酸的基础上又一种强氧化的酸,即硝酸。

本节课的重点是硝酸的化学性质,关键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学生经过前面学习硫酸的特性,已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类比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本节课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法。

先展示一瓶硝酸,让学生观察并归纳出其物理性质,接着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化学性质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这块我采用做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使其更具有说服力。

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用注射器做浓硝酸、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

这一实验改进,装置简单,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特别是稀硝酸与铜的反应,效,对前果很好,在反应结束后,我往注射器中抽入一些空气,原来产生的NO马上变成NO2面所学的氮氧化物的知识进行了一次论证,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但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把注射器放在投影仪上,投影图像不够清晰,因而我只能动手拿给学生们去观察,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为以问题为核心,以启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索,体验通过探索而使问题解决的喜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课堂气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完硝酸的性质后,及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当“老板”,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思路,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设计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达到了预期目的,将课堂变成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节课的整体感觉不错,学生们自我参与的积极性高,实验设计方面也考虑到了污染环境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不过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探究实验有点多,时间有点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