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2f36c2e009581b6bd9eb94.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晋城市实验小学郑秀明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教材11、12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利用圆锥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过程,探索求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渗透探索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型课时数新授课、实践讨论课;1课时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塑料器皿、水、实验报告单、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家里的小麦都堆积成山了,大家来看一下这堆小麦堆成了什么形状?根据情境图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提问:要求这堆小麦的体积就是求圆锥的体积,那么如何得到圆锥的体积?二、探索实验,得出结论1.类比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1)师:引导学生类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公式都可以用底面积×高,那么圆锥体积是否也适用?提问:如果用圆锥的底面积×高求出的是什么?(2)学生思考,讨论(3)师用圆柱和圆锥模型展示,再次引导学生猜想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需要设计实验验证。
2.学生分组实验组内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过程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3.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三、回归情境,解决问题1.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麦堆的底面半径是2m,高为1.5m,体积是多少?学生独立完成。
预测:这道题在计算上出现对三分之一不同处理方法,分析并讲解。
汇报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会更简便。
2.快速算一算(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那么和他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口算并讲解思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1c54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0.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数学人教六年级下学期3.课时:1二、教学课题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学期《圆柱与圆锥》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一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二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
圆锥体积的计算,题目给出了圆锥形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沙堆的体积。
通过这个例子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推理”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及圆锥的认识之后,学习的又一个求立体图形体积的内容,是学校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的内容,也是前阶段所学知识发展与升华。
教材安排了例2、例3两个例题,例2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例3让学生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本课重点在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鉴于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联,学生在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学习中也领悟到新旧知识转化的特点,因此对于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仍可以采用转化的方式将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操作来得出计算公式,再辅以及时的运用训练,以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九山小学,属农村的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569d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d.png)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的方式。
本文将围绕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展开,通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改进的思考,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圆锥的体积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在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容易混淆公式的使用,甚至出现了一些基本计算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几何知识,也没有对公式的推导进行足够的解释和演示。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可以在教学前对相关几何知识进行预习或复习,通过实际例题和实物模型的示范,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和公式。
其次,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
当涉及到将圆锥的体积计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景时,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不够清晰。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
同时,我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我还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低。
为了改进这一状况,我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和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小组活动和比赛,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竞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反思中,教师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是重要的因素。
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圆锥的体积教学进行反思,我意识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考和建议。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9244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工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铅锤师:同学们,我们刚认识了圆锥,在学习“圆锥的认识”时认识了这个物体—铅锤。
铅锤的外形是圆锥形的,这个铅锤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铅锤的体积。
问: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这个铅锤的体积?生:排水法师:同学们回答很积极,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排水法,那咱们对这个方法进行一下评价(学生想到了,并不是所有的圆锥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
比如一些庞大的圆锥形物体)2、PPT出示圆锥形麦堆和圆锥形的高大的建筑物像这种比较大的圆锥形的物体就不适合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普遍的方法。
出示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回忆师:我们学过那些形状的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边说,师边PPT出示图片)师:我们在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是将圆柱体转化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转化前后体积不变,你觉得圆锥体和哪种形状的物体有关系呢?生:圆柱体师:为什么?生:圆锥体和圆柱体都有圆形的底面2、猜测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体和圆柱体由一定的关系,你能大胆猜测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么?(学生猜测,找学生说说猜测的结果)3、验证师:有了猜测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咱们的猜测(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一边实验,一边填写实验记录单)(找学生读一读表格中需要填写的内容,并提问,比较圆柱和圆锥的时候,是比较的什么?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做一个引领。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3f42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c.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学习内容:教师提供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14页----17页。
二、学生提供: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小水盆,一些绿豆。
三、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了解圆锥的体积或容积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物体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重点难点: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五、学习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学用具各一个,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两个图形之间隐藏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
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这种情况在数学中叫做等底等高。
在等底等高的条件时,它们的面积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或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六、布置课前预习点拨自学1、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圆柱和圆锥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开始讨论。
注意,这里的圆柱和圆锥指的就是图上的圆柱和圆锥哟!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
七、交流解惑: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体积比圆柱小动手做实验:把圆锥装满绿豆,倒入圆柱中,看倒几次能把圆柱装满。
通过实验操作,得出了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八、合作考试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口算)2、沈老师在大梅沙玩,将沙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半径约3分米,高约2.7分米,求沙堆的体积。
(只列式不计算)3、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2a297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b.png)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识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77f03f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9.png)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教学例2)(1)把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里,猜一猜,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①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桶水,还有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容器。
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轮流操作,做好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每组发一张实验记录单)a.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b.各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c.观察并根据汇报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②进一步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水?师用PPT演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装水实验一次。
③结论: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师板书V圆锥=13V圆柱=13Sh2.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教学例3)(1)示例3,引导学生分析:沙堆近似圆锥形,可以利用圆锥体积公式来求。
(2)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圆锥的底面积,应先求什么?(3)求出底面积,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了。
(4)交流总结。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34“做一做”。
2.完成教材P35第7题,P36第9、10题。
课堂总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猜想估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探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并能根据探究结论,将求圆锥体积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巩固。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588ee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1.png)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1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在图形的教学中,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重操作,注重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
《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1)、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4)、通过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动手测量、探索推导等活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顺利完成。
在公式应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过例题,就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自主练习,本以为应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完成。
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体积公式的1/3和3。
14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该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复杂的小数计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后习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匆结束了这节课。
课后反思数学既活又严谨,看似一个简单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划。
一节简单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随手拈来的,只要用心的去思考,统筹安排,关注到每个细节才能得到。
教学需要学习,教学更需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圆锥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2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
因此,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本节课的辅助教学课件,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复习迁移,做好铺垫由于圆锥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学过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回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便为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我制作了一张图文并茂的图文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圆柱体图形,并在图形下面用醒目的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形体?它的体积应怎样计算?这样一张集文字、图形、声音于一体的图文片,很容易引起学生注意,营造学习气氛。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222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f.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推导公式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探究公式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是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3、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1)顶部:(2)底面:(3)侧面:(4)高:4、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还认识了圆锥体。
同学们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民伯伯可高兴了,你能帮他们计算收了多少粮食吗?也就是求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它又是怎样推导出来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新课1、引导学生借助圆柱,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①、猜: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大胆猜一下。
②、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呢?你有什么想法?小组内讨论。
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椎的体积公式。
老师提供了实验用具,(每组有1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实验杯,一瓶矿泉水)(1)引导学生观察用来实验的圆锥、圆柱的特点: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师板书:等底等高)(2)学生实验:你想怎么做实验?小组内议一议,老师指导倒一下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填好实验报告表。
(大屏幕出示实验报告表)A:你们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B: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所给的圆锥、圆柱在体积上有什么关系?C:根据这个关系怎样求出圆锥的体积?学生汇报,完成计算公式的推导。
3、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发现,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b81674af45b307e9719723.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按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导出公式进行编排,通过对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解决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3)实验探究: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
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4)讨论探究。
1(5)引导归纳。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32、教学例3.(1)出示例3。
(2)理解题意。
(3)引导分析。
(4)尝试计算,指明板演,讲解订正。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六的第4—7题。
四、分享收获: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五、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1/3 Sh教学反思:一、通过课堂评价促进小组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我将班上同学分成了9个小组,在课堂开始前告诉同学们在今天的小组学习中会选出一个优秀小组,并且从合作,纪律,发现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组长安排组员活动体现小组合作性,巩固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活动时间结束时从纪律方面进行评价,有效的组织了教学,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有效控制,尽快投入到公式的推到过程中,在推到过程中鼓励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发现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12410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水槽5个,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认识圆柱(课件演示),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6厘米,体积=?(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0分米,体积=?(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体积=?3、认识圆锥(课件演示),并说出有什么特征?二、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但是,对于圆锥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去探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1、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后,再用课件演示。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教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55b04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和认识了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其教学内容是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材用实心圆锥和实心圆柱分别没入同一个水槽中,观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别上升了多少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究圆锥体积的兴趣。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间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圆锥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推导圆柱体积公式,认识了圆锥的特征。
因为二者形状的相似性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这两种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借助转化思想的经验,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但是我校是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本节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的体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问题。
2、运用实验法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合作探究中体会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几何体,哪些几何形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过了?2、圆锥有什么特点?(同时出示幻灯)3、在这个圆锥体中,几号线段是圆锥体的高。
4、引入:看来,同学们对于圆锥体的特征掌握得很好。
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圆锥呢?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一个顶点;一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一个底面,是圆形;一条高,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垂直距离。
3.学生手势出示4.想复习内容紧扣重点,由实物到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25282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e.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第1篇】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这节课的教学具有下面的特点:1.在不变中求变。
在教学新课时,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猜想、小组交流、汇报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
2.是在实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验,以实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努力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样的学习,学生学的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体验。
3.是注重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特别是本节课的容量较大,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钟内要完成这些任务,传统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应用了多媒体课件后,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动画演示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在教学之后感觉到遗憾的是,实验素材数量有限,不能实现人人参与操作探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第2篇】这一节失败的课让我反思了很多,除了总结和练习,还找到了很多不足之处均待提高。
1.课堂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如: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这个圆锥的体积?问题提出后,我仅停顿了2秒,没有学生举手我就接着说我们解决一个未知问题通常会把它转化为已知问题,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我们原来学过的哪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说完这句话,我就意识到,这个地方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充分的说一说方法,如果学生说不出,我再说这些话,学生可能会给我很多惊喜。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2c1f3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9.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第【1】篇〗《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又以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三点:1、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圆锥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体验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为出发点,具体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
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
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通过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拖拉机运粮食的场面,让学生针对圆锥形的谷堆提出想要学习的问题,从而揭示课题。
接着让他们尝试解疑,发现困难。
这样的教学既引起学生探求知识愿望,又渗透了思品教育。
二、动手操作,查询资料,得出结论。
教育心理研究表明:数学知识不是学生听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动手操作更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的有效手段。
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或查寻电脑资料,再进行计算,深刻体会到: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明确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即v=1/3sh 。
从中也体会到1/3的意义。
这样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教师也可以设问挑疑,达到了循序渐进、优化思维,推陈出新的效果,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巧编练习,扩展应用。
数学来源与实际,又应用与实际。
当学生得出结论后,我出示例1、例2,让学生模拟训练,巩固新知。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b5833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8.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3课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是苏教版第十二册内容,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后,利用圆柱的体积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实验推导的过程是重要的教学环节。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
”六年级学生在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五、课前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1)取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和圆锥体的容器各一个。
让学生观察一下,得出: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
(2)往圆锥体容器中装满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中,一连倒入三次,这时候圆柱体的容器中装满水。
(3)这两个容器等底等高,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而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表示,因为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于圆锥的体积,所以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
用字母表示:v=1/3sh三、练习填空1、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2、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学生练习,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只列算式。
(单位:厘米)观察第一个图形告诉底面半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第二个图形告诉底面直径和高,要先求出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带入数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c6193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a.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第1篇】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我们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和方式。
我们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多不同,并直接导致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的不同。
笔者的备课曾有这样三种想法:(1)直接把公式教给学生死背公式,通过大量做练习来记公式。
(2)教师直接给学生演示实验,得出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
(3)为学生准备好学具,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锥体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
本人考虑:第一种教法是灌输式教学,教师不做任何理解层面的讲解,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
第二种教法虽然好一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旁观者,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
第三种,由于班级授课制时间方面的限制,而难于为广大教师所采用。
本人在教学时实际上将第二种和第三种进行了整合。
课堂检验效果很好,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从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从始至终都应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教师则应该成为一个高明的宏观引导者。
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
二、不要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熟悉数学课堂教学的人都知道,数学教师(尤其是高年级)最重要的教学技巧在于:精练!比如对某一个数学概念也好,解题方法也罢。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始终做到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的话,那这位教师的学生将是幸福的,同时也是优秀的。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为了把自己心中认为的重难点或易错点在一节课中讲清楚,会反复的、近似于无休止的强调。
任何知识点都想面面俱到,这只会导致一系列糟糕的后果:概念不清,判断出错,形成不了应有的知识结构。
最终还会把责任归咎于学生,没少听到老师这样的抱怨:“唉!都说了n遍了,还错,真笨!”想让我们的学生能一口吃个胖子,这可能吗?这节课中,教学目标很明确,只要知道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来的,在什么情况下是圆柱体积的1/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3a7c74afc4ffe473268ab27.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5页到第26页的例2和例3,边看书,边实验,理解圆锥的体积推导过程,并将例3补充完整。
想:1、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师: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写在练习本上)完成课本第27页第3、4题。
要求:1、认真观察,正确书写,第4题要写出计算过程。
2、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五、后教(一)更正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二)讨论1、看第3题,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板书: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追问字母公式是什么?板书:V=Sh2、看计算过程和结果,认为对的请举手。
3、看第4题,认为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柱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4、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几道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出示)六、练一练:课本第28页第6、7题。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作业:课本第28页第8题和第30页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练习:1、一个体积是1413立方分米的铁块,可以制造成多少个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5分米的圆锥形零件?2、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2米。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f5987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73.png)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第1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理解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使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
学生感到非常简单易懂,所以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教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形体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中去,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因为本节课教学案设计合理,问题比较精细,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从而选择合适的学具来做实验,在比较、分析中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分析如下:一、收获:1、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但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2、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从而选择合适的学具来做实验,在比较、分析中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这样的关系,从而加深了等低等高的印象,进而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步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计算出圆锥的体积。
2.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体积计算。
(1)提问: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2)口答下列各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2分米。
底面积4平方厘米,高4.5厘米。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圆锥体积的计算,通过练习,还要能应用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新课
组织练习。
1.做“练习四”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
2.做“练习四”第5题。
把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相互转化,从已知的圆柱体积得出相应的圆锥体积,从已知的圆锥体积得出相应的圆柱体积,继续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3.做“练习四”第6题。
出示第6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3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1/3。
还要注意到,大圆的直径是小圆的3倍小圆直径是大圆的1/3,大圆的面积则是小圆的9倍小圆的面积是大圆的1/9。
4.做“练习四”第7题。
(1)提问:圆锥体积最大时与圆柱的关系是什么?(等底等高)
接着让学生独立练习。
(2)让学生自主地提出其他问题,进一步的掌握圆锥和圆柱的关系。
5.做“练习四”第8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6.做“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绕它的两条高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计算。
7.做“练习四”第12题。
出示圆锥形模型,提问:你有什么办法算山它的体积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测量直径和高。
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你用第115页图制作的圆锥,求出它的体积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和应用:计算体积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
如果没有告诉底面积,我们要先求半径算出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应用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有时候还可以计算出圆锥形物休的重量。
四、布置作业
1.练习四第10.11题。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思考题。
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教学圆锥的体积是在掌握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发现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于六年级的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的知识掌握较牢固,学生感到简单易懂,因此学起来并不感到困难。
新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用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认识。
然后课件演示实验过程,让孩子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这样,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鲜明的印象之后,再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知识点的作用。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陷艺术,在教学之后我感到遗憾的是,没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我想如果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的参与到探究中去,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收获:
1、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成功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2、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的好处,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新知识,是一种真正的理解,不是老师硬灌输给他的,他们能灵活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使我熟悉到新课改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