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群体组合与通风、防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群体组合与通风、防风
住宅群体组合与通风、防风提要: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

但为了节约用地,房屋间距不可能很大,一般在满足日照的要求下考虑通风需要
源自房地产资料下载
住宅群体组合与通风、防风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两季的主导作用大致相反,因而在解决居住区的通风、防风要求时,一般不至于矛盾。

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住宅需防风、防寒,而在炎热潮湿地区住宅则须加强自然通风,因而恰当地组织防风与自然通风是为居民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措施之一。

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我国在I、Ⅱ、Ⅵ、Ⅶ建筑气候区,主要应利于住宅冬季的日照、防寒、保温与防风沙的侵袭;在Ⅲ、Ⅳ建筑气候区,主要应考虑住宅夏季防热和组织自然通风、导风入室的要求。

另外,住宅的自然通风不仅受到天气环流所引起的大范围风向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局部地形特点所引起的风向变化的影响。

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排列方式以及通风的方向(即风向对组群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建筑间距大,后排房屋受到的风压就强;当间距相同,入射角由0°~60°逐渐增大时,风速也相应增大;当风的入射角为30°~60°时通风较为有利;当入射角为60°,间距
为1:1.3h的通风效果较入射角为30°,间距为1:1.2h 时为佳;当间距较小时,不同风的入射角对通风的影响就不明显。

可见,建筑间距越大,自然通风效果越好。

但为了节约用地,房屋间距不可能很大,一般在满足日照的要求下考虑通风需要。

为了提高通风效果,住宅需选择合理的朝向,在夏季迎主导风向,保证风路畅通。

住宅群体布置方式与自然通风存在较大关系:行列式布置,调整住宅朝向引导气流进入住宅群内,使气流从斜方向进入建筑群体内部,从而可减小阻力,改善通风效果。

周边式布置,在群体内部和背风区以及转角处会出现气流停滞区,旋涡范围较大,但在严寒地区则可阻止冷风的侵袭。

点群式布置,由于单体挡风面较小,比较有利于通风,但当建筑密度较高时也会影响群体内部的通风效果。

混合式布置,自然气流较难到达中心部位,要采用增加或扩大缺口的办法,适当加进一些点式单元或塔式单元,不仅可提高用地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改善建筑群体的通风效果。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住宅组群通风和防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住宅错列布置增大迎风面,利用山墙间距,将气流导入住宅群内部,见图3-29。

高低层住宅间隔布置,或将低层住宅或低层公建布置在迎风面一侧以利进风,见图3-30。

低层住宅或公建布置在多层住宅群之间,可改善通风效
果,如图3-31所示:
住宅疏密相间布置,密处风速加大,改善了群体内部通风,如图3-32所示:
住宅组群豁口迎向主导风向,有利通风。

如防寒则在通风面上少设豁口,如图3-33、34、35所示:
利用局部风候改善通风,如图3-36、37所示:
利用水面和陆地温差加强通风,如图3-38所示:
利用绿化起导风和防风作用,如图3-39、40所示:源自房地产资料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