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6-苏少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 -苏少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 -苏少版

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学生准备素描纸、铅笔、记号笔、水笔。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临摹实践、展示评价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

本课是选择了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耕牛· 战马》中的一幅韩滉的《五牛图》为品析的内容。

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白描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欣赏以牛题材的艺术作品1、问题:你知道或者看到过哪些有关牛题材的艺术作品吗?2、图片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野牛》壁画,敦煌壁画中的耕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犁地图》,戴嵩的《斗牛图》,宋代李椿的《牧牛图》、李可染的《牧牛图》,毕加索的雕塑《公牛头》。

二、《五牛图》赏析1、教师简介:有关《五牛图》的基本信息(作者、尺寸、朝代、装裱形式)2、问题:仔细观察,说说《五牛图》牛在造型上有何特点?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

可以从牛的形态、设色(色彩)、观察角度、布局(构图)、性情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

3、感悟《五牛图》中线的魅力问题: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学生小组讨论,全体交流(眼睛、鼻子、蹄趾、腹部、毛须)小结:可以说韩滉的《五牛图》用线讲究至极,整体布局抑扬顿挫、疏密有序,即有章法又顾及牛的结构形体。

4、请大家回忆一下品析《五牛图》可以从哪些面进行的呢?三、教师示范用线描临摹任一头牛。

四、工作坊作业内容:仔细观察,试着用线描的方法临摹《五牛图》中的一头牛。

《耕牛 战马》课件 2024—2025学年苏教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耕牛  战马》课件  2024—2025学年苏教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问题一:古人在写生的时候更注重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古人写生的方法和我们目前 所用的写生方法有哪些不同。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强调以心灵去契合,以 心灵的眼睛和节奏去感受。物即是人,人即是 物,物有人的精神,人有物的性格。这其实就 是一种生命态度。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 对中国画家而言,画是画家与自然直接沟通、 对话、交流的语言,在“似与不似、不似与似 ”之间描绘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于有意 无意间流露着对生命的诗意体验。
欣赏·评述
(北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白描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 施彩色的画法。
写生珍禽图—麻雀 宋(黄荃)绢本
写生珍禽图—龟 宋(黄荃)绢本
写生珍禽图—蚂蚱 宋(黄荃)绢本
鹰 明(朱耷)纸本
鱼 明(朱耷)纸本
鹿 明 ( 朱 耷 ) 纸 本
小组讨论:
(唐) 韩 滉 《五牛图》
1、每组重点分析你们所画那头与之对应牛的特征,从它 的形态、动态入手。 2、观察牛背、肋骨、肚、尾等部位,画家笔下的线条有 何特点,为什么画家要这么用线呢?
(唐) 韩 滉
《五牛图》
牛肚:两头细中间粗,淡墨 牛尾:细长,枯笔
牛眼睛:水润、浓墨
牛背:枯笔、粗线、墨色深浅变化 肋骨、颈部:枯笔、粗线、两头细中间 粗、注意长短疏密变化
问题一:画中的晕染的墨色有什么作用?
问题二: 《五马图》的主要造型语言是什么? 这种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白描,中国画画法的一种, 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 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不施粉黛,以“线”作为 首要语言,用简净而精湛的笔墨营造着空灵的意境, 力求简淡深远,表述中国文化“物我合一、厚朴自然” 的精神境界 。

第5课 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 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5课耕牛·战马-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耕牛·战马》这幅作品的常见表现形式和艺术技法。

2.了解作者苏少以及其在当代中国美术界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写生造型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梳理艺术家苏少的生平及其杰出成就。

2.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透彻分析其构图,明确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写生和素描等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物形态。

三、教学过程1. 梳理苏少的生平苏少,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池州市。

曾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该校教授。

他是当代中国美术界比较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并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2. 学习《耕牛·战马》这幅作品2.1 构图《耕牛·战马》是一幅黑白写生作品,主要以两匹写实的牛和一匹披红锦的战马为主体。

整个构图呈现出平稳而压抑的感觉,画面中的牛和马形态笔直、轮廓分明,色彩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非常独特。

2.2 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苏少借助非常线性的笔触,将牛和马的肌肉、皮毛和骨骼勾勒得非常到位,其整体风格清新、朴实、自然。

在这幅作品中,苏少传达了对农业和农民劳动的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农业社会繁荣发展的期望和祝福。

3. 行动起来——画一幅动物写生素描让学生分组,选择所喜欢的动物进行写生和素描。

要求学生充分观察、理解动物的形态特点,通过长线、短线、柔和笔画等方式尽可能地还原与丰富它们的形态。

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素描的特点,针对性地指导其如何加强构图,更好地表现其美感和形态。

四、教学心得本节课从苏少艺术生平讲起,引入了他的代表作《耕牛·战马》,并通过详细剖析其构图和表现意义,让学生对这幅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实践行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造型的艺术魅力,增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体验。

《耕牛 战马》课件 2024—2025学年苏教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耕牛 战马》课件 2024—2025学年苏教少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欣赏·评述 《五马图》局部
锦膊 骢
欣赏·评述 《五马图》局部
好头 赤
欣赏·评述 《五马图》局部
照夜白
欣赏·评述 《五马图》局部
满川花
欣赏·评述
五马图 李公麟 北宋
《五马图》中的线是如何表现物象的? 白描
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 施彩色的画法。
欣赏·评述 五马图 相似的神情

牛,勤劳的象征。

•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用扬鞭自奋蹄———臧克家

• 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
• 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为自己的座右铭。

牛的性格特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哪些?
毛泽东、周恩来都曾自喻为牛。 齐白石则自称“耕砚牛”。 李可染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 牛堂” 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唐代 《五牛图》 韩滉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题跋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元代画家赵孟頫:“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
画家都画了什么样角度的牛?这些牛都是什么样的动态?
欣赏·评述
五牛图 韩滉 唐 五马图 李公麟 北宋
五牛形态各异 使画面更显生动
翘首前行
低头悠闲吃草
端步缓步而行
回顾舐舌
纵趾而鸣
从《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来看这些牛的性格
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 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 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5课 耕牛·战马

课题:耕牛战马
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
课型:综合探索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以作为和平时期生产资料的耕牛与战争时期作战资源的战马为题材。

作品不仅仅体现出艺术的魅力,也从某中意义上反映着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

三、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并尝试运用线条临摹一头牛,提高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学生:素描纸、画笔等。

六、教学过程:。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苏教版美术教案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
(2)中国绘画中的牛、马又是如何表现的?
从《五牛图》中看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从《五马图》中看神奇的线条。
2.思考欣赏
(1)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如何划分的?工笔、写意、工笔兼写意。
(2)《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是如何展现牛的性格的?
韩滉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把握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得生动巧妙。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或毛笔演示线条的变化,及对牛的结构、质感表现,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
4.探究分析
(1)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各个部位的不同质感的?
(2)画家是如何运用线的变化,表现耕牛的性情特质的?
五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画家着重刻画了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借此探究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3.教师演示
在《五牛图》图中,线描的运用有何特征?线描的运用有何作用?
画家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牛的强健、沉稳而行动迟缓性格。
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皮毛褶皱感描绘得惟妙惟肖。尤其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作了着重渲染,凸显出牛强劲有力的筋骨和逼真的皮毛质感。
(3)《五马图》中的马与奚官的肖像比较。
五个奚官则因性格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而马的神情则与奚官很相像,也许与奚官相处时间长了,跟随了奚官的习性,使其人格化了,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人与马的密切情感。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

耕牛·战马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

“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耕牛·战马》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操作目标: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素描纸、画笔,查阅牛、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四、教学内容要点历史中的牛:汉代墓室壁画《耕牛》、唐代韩滉《五牛图》、宋人小品《牧牛图》等。

古代马文化:《说文解字》某一部所包括的汉字越多,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一类事物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当时的社会中,这种文化相对比较发达。

《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115个“马”部字,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古代马文化的精细和完善。

历史中的马:汉代画像石《马》、宋代李公麟《五马图卷》(纸本,白描,26.9厘米×204.5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元代《二马图》等;奚官:官名,职司养马。

白描: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本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  战马》教案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耕牛•战马》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指索教材的第5课《耕牛•战马》。

课文主要通过描写牛和马的形象,展现它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以及中国画线条的魅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牛和马的特点,并通过绘画表达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2. 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3. 培养学生对牛和马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体会牛和马与人类的深厚情感,从而加深对牛和马的了解和喜爱之情。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并学会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牛不同部位的质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牛和马这些动物的认知较为简单,对中国画线条的魅力可能缺乏了解。

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牛和马形象以及绘画技巧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耕牛•战马》。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一幅描绘牛和马的中国画作品,请仔细观察,然后谈谈你们对牛和马的印象。

(教师出示中国画作品)学生A:我觉得牛很强壮,有一双大眼睛。

学生B:马看起来很快,尤其是鬃毛飞扬的样子。

教师:很好,牛和马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耕牛•战马》这篇课文。

步骤二:课文阅读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耕牛•战马》,读完后,我会帮助大家解读课文内容,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牛和马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情感联系。

(学生齐读课文《耕牛•战马》)教师:谢谢同学们的朗读。

现在,我来解读一下课文内容。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耕牛和战马的形象,告诉我们它们是人类劳动和战争的伙伴,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尤其是耕牛,它们默默耕种着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而战马则是勇猛的战斗伙伴,在战争中为人类保卫家园。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第五课耕牛·战马【课题与课时】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

3.能够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进行临摹,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学生采用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活动,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学生运用审美判断的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增加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综合探究的思维水平。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耕牛与战马是古代人类最依赖的动物,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牛与马。

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与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们对牛与马倾注的特殊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方式,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1.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赏析经典名作,并通过中西方同题材绘画作品对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耕牛、战马两条线索探究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通过临摹一头公牛,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3.本课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画家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耕牛、战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2.根据资料查阅,能够说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现形式牛、马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   耕牛

第五课耕牛·战马【课题与课时】课题:耕牛·战马课时: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民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

3.能够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有意图地运用线条进行临摹,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1.学生采用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感受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及中国画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了敏锐的观察能力。

2.学生通过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的活动,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升了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学生运用审美判断的形式,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增加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提高综合探究的思维水平。

【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耕牛与战马是古代人类最依赖的动物,无论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还是战争,都离不开牛与马。

这些都可以看出耕牛与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看到人们对牛与马倾注的特殊感情。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方式,感受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

1.本课以问题为线索,以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的方式赏析经典名作,并通过中西方同题材绘画作品对比,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与美术的综合探究活动,以耕牛、战马两条线索探究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尝试了解线条的变化,通过临摹一头公牛,体验线的表现力和中国画线造型的表现手法。

3.本课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画家利用线条的变化来表现主观情感的方法,提升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查阅耕牛、战马的相关历史资料。

2.根据资料查阅,能够说出三件以上不同表现形式牛、马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五课《耕牛·战马》ppt课件

05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了解了耕牛和战马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深入了解了耕牛和战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所 代表的勤劳、力量和勇气的象征意义。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和理 解这两种动物。
提高了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
在绘画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笔触和色彩来表现耕牛和战马的质感、动态和神态。通 过仔细观察和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如何捕捉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神韵,这对于提高我的 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非常有帮助。
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通过对耕牛和战马的探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这种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将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改进建议
01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耕牛和战马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理解还不够
深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动物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进
行探究,以使我的作品更具文化底蕴。
02
加强绘画技巧训练
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但在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细节方
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需要加强绘画技巧的训练,尤其是对动物形
态特征的捕捉和神韵的表现方面。
03
丰富绘画材料和表现形式
为了更好地表现耕牛和战马的特点,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绘画材料和
现代艺术中的耕牛和战马
在现代的艺术作品中,耕牛和战马也经常被用作创作的主题 或元素,通过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
03
作品欣赏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
古代绘画中的耕牛和战马通常以 写实的手法表现,注重细节刻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战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战马》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耕牛战马》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场景教学活动面向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教学内容为《耕牛战马》。

针对本场景教学活动,本教案设计针对初中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的提炼和培养。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表达自己对美术图画的理解与情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现代艺术发展史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艺术理念。

2.通过《耕牛战马》的图画分析,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的多变性和对艺术作品的情感理解。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性体验和艺术感受,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良好素养和情感品质。

教学重点1.对《耕牛战马》的图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2.引导学生去发现现代艺术所蕴涵的核心意涵。

教学难点1.重要核心镜头的阐述。

2.美术形式的文本阅读和感性分析。

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本场景教学活动的主题,以及场景教学的目标和难点,引起学生对主题的浓厚兴趣。

2.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艺术发展史以及现代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步:分析1.教师通过字词的解释、图片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耕牛战马》的图画特点和表现形式。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讨论1.学生准备一份和艺术作品相关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3.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讨和解决过程。

第四步:作品创作1.学生向学生展示现代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

2.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艺术器材,继续探讨现代艺术的形式表现,创作出一份结合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的艺术作品。

第五步:总结1.学生通过各自创作的作品和讨论,体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审美能力,提升艺术鉴赏力。

2.教师回顾整个活动,总结教学效果和方法,提供教学反思和指导。

本场景教学活动着重考虑到学生的情感表达、学习方式和创造力,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审美认知和情感需求。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话题导入、图像解读、班级讨论、自主创作等手段,有效地推进了教学进程,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情绪体验,加深了美术知识和文化的理解。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5课耕牛战马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5课耕牛战马
3、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
达官贵人喜欢坐马、坐牛车,是一种交通工具。
4、画像砖汉《水陆攻战》
5、砖画魏晋《人马图》
6、壁画唐朝《马球图》
▲赏析中国画《五牛图》
1、了解手卷
从右往左欣赏
2、表现内容
----------五头牛
五头牛的姿态:
穿插小故事。
3、了解线描。
牛的脊背:线条粗、短,表现出牛的强健。
牛的脖子:线条粗,长,软软的,表现现牛粗糙的皮肤。
出示作品:
同样是一幅手卷,同样是从右往左展看。
作者:北宋时期的李公鳞。
内容:
五匹马
五个人。猜猜五个人的身份。
介绍五匹马:是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
据资料记载,李公鳞画完之后,画面上是没有题款的。画面上的字是同时期的黄庭坚写的,他在每匹马后面写上它叫什么名,几岁,哪一年进贡,何时放在哪个马厩里。下面我们一起来认取个马名,叫照夜白,这个奚官是汉人的打扮。
第五匹马:身上有一些花纹,叫满川花,奚官是汉人的打扮。
表现手段:
五匹马的大小高低、肥瘦,颜色各不相同,五个奚官的身份、打扮都不一样。这幅画又是什么样的造型手段呢?
白描《五马图》中线有什么特点呢?它又是怎样来表现物象的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呢?
二、谈耕论战
首先进入第一块:谈耕论战
请同学们结合你们的历史知识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古代的牛与马。
1、牛
下面一起从美术作品中看看古代的牛与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画像砖汉《牛耕图》
出示作品《牛耕图》。
这是一种什么形式?(汉代画像砖的形式,我们看到的是拓片。)
两汉时期的画像砖可以说是集绘画与雕刻一体。它包罗万象,将整个社会的生活、政治军事、经济生产生活等等融入其中。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一个局部。

第5课耕牛-战马课件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第5课耕牛-战马课件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上册

活泼 沉静 爱喧闹
悠闲
胆怯谨慎
绘画语言(构图)
构图布局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
具状貌,姿态互异。整幅画面除了一只牛旁边有一 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
中间特设正面透视的一只牛,从构图立意看,有 间隔视觉的作用,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欣赏·分析
(唐) 韩 滉 《五牛图》
画家用什么造型手段来表现五牛的呢?
《五牛图》 牛的姿态
观察·分析 (绘画内容)
《五牛图》 牛的姿态
观察·分析
(绘画内容)
《五牛图》 牛的姿态
观察·分析 (绘画内容)
《五牛图》 牛的姿态
从《五牛图》中各自的造型来看这些牛的性格
画家通过牛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 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谨慎的。通过低头悠闲地食草、翘首前行、 回顾舐舌、纵趾而鸣、缓步而行,令人回味无穷。
苏少版七年级上册
第五课 耕牛·战马
你了解古代的牛和马吗?
分析讨论: 你知道哪些有关牛题材的美术作品?
西 班 牙 阿 尔 塔 米 拉 洞 窟 壁 画
徐州东汉画像石 《牛耕图》
(魏晋) 《春耕图》 砖画
《唐朝雨中耕作图》 敦煌壁画
《 牧牛图》李可染(1907-1989)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线描
在中国画中,线描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 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 以表现动态的韵律。
以线为骨——中国画简淡的风格
探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
(用笔用墨)
《五牛图》 线的魅力 牛背
《五牛图》 线的魅力 腹部
《五牛图》 线的魅力 脖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五牛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融“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一体,了解《五牛图》的艺术文化价值,探究如何用毛笔、墨、水等材料表现中国画线条的魅力,从一根线条到最后整头的牛临摹。

学生通过对传统美术的题材的探索,了解牛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感受农耕生活在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的线条语言,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中国画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水墨应用技巧,但对中国画线条中用笔、用墨的方法还没有进行详细的探究与实践。

本课就是围绕线条进行展开,尝试分析和体验《五牛图》中牛几个部位的线条的画法,并最终能临摹一头牛,进而感受牛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习牛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赏析中,了解中国画中牛题材的表现意义,感受五牛图的独特艺术特点。

2、操作目标:在分析作品中,体验画牛的线条特征和独特韵味,并能通过临摹的方式,感受其独特的表现方法(用线、用墨)和表现寓意。

3、情感目标:感悟《五牛图》简淡的艺术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眼光,感悟中国画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牛的精神与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画线条的特征以及表现方法。

难点:用掌握的线条表现技法来临摹牛,体会牛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图片材料、毛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画卷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件国宝,就是我手中的这个卷轴,它可是中
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哦,你们想一睹它的真容吗?那老师邀请同学来帮老师一起来打开。

(3个学生上场,帮助老师一起打开手卷)
2、这种手卷装裱方式便于我们携带与保存,我们从右往左慢慢打开,这时出现内容了,可是并没有我们预计的出现很精美的画面,却是四个大字,大家可不要着急哦,精彩的内容还在后面呢(迅速打开五牛部分),原来画中是五头牛啊,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长长的一段文字,没想到卷轴有这么长吧。

这幅长卷名叫《五牛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贴板书课题《五牛图》)
3、教师提问:
(1)这张长卷分成几部分?
答:三部分。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前面四个大字称为“引首”部分,是乾隆皇帝御书“兴託春犁”,表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希望在春天的耕种上面。

后面的书法部分是“题跋”,里面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前后三次题跋最引人注意,其中一句“神气磊落,稀世名笔”是对这张画的最高赞赏。

它究竟有何魅力得此赞誉呢?我们来聚焦中间的画心部分。

(2)画中主要表现什么内容?
答:五头牛。

(3)五头牛主要是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的?
答:中国画的绘画方式是用毛笔。

(4)它使用的颜色多吗?(不多)主要用什么方式表现?(线条)
(5)对了,是用线条的方法来表现了五头牛,你能说说这五头牛异、同吗?
(a)相同:画家用了风格相似的线条。

(b)不同:不同在哪?答:姿态(动态)。

【设计意图:以《五牛图》手卷形式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使之对长卷的三个部分组成有最直观的感受,既能引出中国画的线条特征,直奔主题,又能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板块:细品五牛,感受笔墨。

1、我们从图中感受出五头牛的不同姿态,而且这五头牛的年龄和品种也各不相
同,现在我们暂且把它们称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

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五头牛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那么我们来听听关于它的小故事。

(课件播放录音故事,收手卷、挂起来)
2、现在请你告诉老师这五头牛来自哪里?
答:观察生活,来源于生活中。

(板书)源于生活。

3、是啊,画家韩滉,他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提炼,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栩栩如生的五头牛,将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任重、勤劳的牛的品格,他同时身为宰相,以牛入画,体现了他注重农业、鼓励农耕,通过这件作品感受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称这为“艺术表现”。

(板书)艺术表现
4、今天就让我们把《五牛图》再靠近一点,细细地来品味一下,看一下五牛的造型特征以及线条中用笔用墨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呢?(板书)线条艺术第一头牛,它低头侧目,怡然自得的来到我们面前。

(1)映入我眼帘的是牛脊背部的那根像小山般的长线条稳重、厚实,老师来将它画一下。

(老师演示画线条)
老师蘸了少许淡墨,用笔缓慢,若断若续,连绵不绝,最后是笔断意连,来表达牛背的厚重质感,同时又体现了牛皮肤的韧度,老师画的时候提起一笔,再一笔,有起有伏,气息连贯,就像唱歌一样,带有节奏感,这就牛背的画法。

(板书)用笔
接着学生在练习纸上演示。

(2)与牛背对应的是牛肚子上的线条,它与刚刚的画法一样吗?该怎么画,谁来尝试一下?(学生上黑板画)
表扬:你画的很轻松,线条淡淡的,细细的,柔柔的,又是圆鼓鼓的,很流畅,肚子上的线条就应该是这么画。

(板书)用墨
接着学生在练习纸上演示。

(3)腹部肋骨地方该是怎么画呢?
我们知道牛腹部也比较干燥,所以毛笔里应该干一点,水分少一点,仔细看,这线条两头细中间粗,就像月芽一样,所以画的时候用笔先轻后重再轻,也就是一个提按提的过程。

这些线条不是独立单一的,而是许多排列起来,所以还要注意长短,疏密的变化。

教师演示,接着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

(4)牛尾的线条你准备如何画?学生回答,相比之下用笔就更细,用墨也更干一些,头部的毛发亦是如此,一根根细小入微,也看出画家刻画是多么细致啊!我们同学们表现的时候也应当如此。

教师演示,接着学生在练习纸上练习。

(5)在这个部分,有看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对了,它就是牛角,它是与其它动物争斗对抗的武器。

问:如果让你画,你会怎样画?
答:坚硬、有力。

问:如何表现?
答:用于浓墨,表现它的有力、苍老的质感。

对了,它是个刚劲有力的牛角。

除了牛角,牛还有哪个部位也是有力的?
答:牛蹄。

是的,画牛蹄的部分,牛腿的关节转折处需要有力,线条肯定用墨浓一些。

让我们看看其它四头牛是不是也这样呢?
它们相同在哪里?牛背、角、腿的线条都是类似的。

不同在哪里?动态不同,在造型上,有些线条有长短或一些细微的不同。

教师小结板书
因此,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总结提炼,用合适的笔墨来表现事物合理的形态、质感等。

【设计意图:通过对《五牛图》其中一头牛的用笔用墨的探索,使学生体验到线条的魅力,同时也认知到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第三板块:临摹体会,感悟精神。

1、作业要求:我们了解了牛的造型,也分析了牛的用笔、用墨方法,让我们用毛笔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头牛。

每一小组推荐一张作品与老师共同完成一张新《五牛图》。

2、师生互评:
(1)小组讨论并推荐优秀作品,说说推荐的理由;
(2)教师将作品排列贴在准备好的长卷上,展示起来;
(3)师生围绕造型、线条,与原作手卷对比进行评价;
(4)教师挑选一张优秀的却没有被学生推荐出来的作品进行点赞表扬;
(5)回顾《五牛图》中第一头牛是否少了荆棘?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披荆斩棘”寓意什么?对,这是一头开荒牛,它象征着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

(6)老师选择一些比较有个性的作业点评,表扬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延伸精神:
(将学生作业《新五牛图》对比韩滉的《五牛图》)
今天我们也画了《五牛图》,是分五个小组,以合作方式画的,体现了合作的精神。

技术水平上可能跟画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我们想表达的勤劳、踏实、奋进的精神一点也不输于古人,也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临摹,完成《新五牛图》,与韩滉的《五牛图》对比来进行师生互评使得整节课前后呼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