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二轮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二讲城市课件
【三维设计】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四章 第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复习课件
城市人口 增多
城市 规模 扩大,城市人口增多
城市人口 城市 人口比重 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
比重提高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读图思考·拓认知] 教材P72 图4.20 该图的主旨是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 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 出两个发展阶段。从分析图中柱状图及折线图的变化入手, 需明确下列问题:
2.措施 (1)产业结构调整:以 广州市 为基地,发展石化、 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 装备制造业 ,推动产 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合作,构建 以 香港 、广州、 深圳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读图思考·拓认知] 教材P75 图4.25 此图直观地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冲击, 从分析左、右两图中折线的变化入手,需明确下列问题: (1)该区域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1992~1993年间两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 重明显下降,之后到1999年间变化比较平稳,1999年以后,长 江三角洲地区明显上升,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的趋势。在 2001年以后,长江三角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③不足: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3.概括法记忆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三大问题与三大对策 (1)三大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 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三大对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 主要动力 。 (2)相互关系:区域 工业化 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 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考向一
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城市PPT模板
3.落实“人地协调观”,分析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高考真题】
(2019·高考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
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
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A.10~15 km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
的多数城市( D )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
【高考真题】
(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回答1~3题。
环境问题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社会问题)
影响
资
耕地面
源
积减少
短
水资源
缺
短缺
成因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影响
成因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环境恶化
环境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大气污染
( D)
值是正值,且值越大,说明镇区人口增长量越大,镇化贡献率越高; 值是负值,且值越大,说明镇区人口减少越多,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越高。
【变式训练】
(2020·青岛质检)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 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 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 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 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 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4~6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部分专题七城市(高考全国)课件(37张)
工 业 区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集聚成片 动,并趋向于沿主
要交通干线分布
城市外缘,交 通干线两侧
交通通达度 和距离市中 心的远近两 个方面考
住 宅 区
是城市的 主要职 能,工业 化后出现 分化
占用面积最大;建 筑质量上高级与低 级住宅区分化;位 置上高级区与低级 区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在 城市外缘;低 级住宅区在内 城工业区附 近,与低地、 工业区相联系
解析:3.D 4.C [第 3 题,材料中的“高居住密度”“紧凑布 局”,说明其建设的目的是减少占地面积,即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 限度蔓延与扩张问题。第 4 题,这种布局,可以形成多个“城市组 团”,每个组团内部各功能区紧密相连,可以减轻交通压力。适宜 布局在交通压力较大的大城市,故 C 正确。]
考点二 城市化及其影响 [主干精讲]——理主干 抓关键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 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
距市中心( )
A.10~15 千米
B.15~20 千米
C.20~25 千米
D.25~30 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思路导引]
[解析] 本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首先要通过 选项中描述,确定好对应图中区域。第一幅图是工业用地 2004 年和 2016 年情况图,第二幅图是居住用地 2004 年和 2016 年情况图。从 第一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区域,工业用地 比重的涂色深度略微增加,反映的工业功能是变强,A 错;从第一 幅图中看,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区域,居住用地的比 重的涂色深度明显增加,反映了是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 对;从第二 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工业用地涂色明显变深的区域主 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中部没有明显变化,所以也就不存在新建工 厂集中在中部的情况,C 错;从第二幅图中看,在乙河以东的地区 中,居住用地的比重的涂色深度皆有增加,故新增住宅并无在乙河 沿岸集中扩大的情况,D 错。故本题选择 B。
【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二讲 城乡分布教师配选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四部分选修四第二讲城乡分布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反映城市群体组织结构变化的是图________,其形态特征从散点状到串珠状再演变到________。
(2)反映城市的内部结构演变的是图__________。
(3)图A、B反映的是__________现象的两种表现形式: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中①工业区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汉起源于事要塞,后来城市功能转变为以商贸为主,目前构建了“城市圈—都市发展区—都市核心城”三层次、产业分工合理的规划框架,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武汉城市形态从沿长江到沿长江、汉江伸展,再到武汉都市圈的构建,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外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变化,二是________的发展。
(2)图中信息说明,该区域城镇体系形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汉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的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武汉都市圈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行政区划调整是江苏省加快城市化最有力度的措施。
近几年,全省撤并了600多个乡镇,乡镇的平均人口由3.1万人增加到4.5万人,镇区面积增加45%。
同时,小城镇向中心镇集聚,原来222个省中心镇调减为120个。
材料2:江苏省城市布局由三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徐州)和五条城镇聚合轴(徐连、宁通、沪宁、新宜、连通)构成,如下图所示。
2016《三维设计》地理第一轮高考总复习课件 第2部分 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讲 城 市 化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
(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 ,发展较慢 。
(2)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许多 城市化 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 较高 ,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 甚至 停滞 。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全析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 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 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 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解析:第(1)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1985~2011年城市人口年均 增长率小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即城市用地平均增长速度快于 城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说明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不断增加。 第(2)题,1985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城市人口自然增 长缓慢,新增人口以机械增长为主,由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转化而 来,因此城市新增用地以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为主;城市用地的 增加,使农业用地的面积有所减少。
发展中国家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表现及
原因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 人口增长快,农村劳 施完善 动力过剩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差异
郊区城市化 20世纪50~70年 时间 代 人口由市区迁往 表现 郊区 市区人口激增、 成因 地价上涨、交通 拥挤 图解
(城市) 市的因素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2.城市
集聚成片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离市 中心较远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 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内 工业付租最高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 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 作强导致集聚; 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 因素导致分散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小
看分布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 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
上升幅度较大
3.主要功能区的布局原则
(1)商业区布局要求
原则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配套服务设施
布局要求 位于市中心或主干道两侧,多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 布局于交通便利处,如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等附近 多分布在旅游地、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等附近
2022山东卷1-2题,6分 2022北京卷20题,7分 2021江苏卷20-22题,6分
【命题预测】未来城市方面的高考命题的热点考向:对 城市群、城市带的考查仍将是考查热点;乡村聚落将成 为新的考查热点。城市往往与人口、产业发展、交通以 及自然地理相关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考查。
一、城市概述
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 居地,
历史因素 行政因素
早期土地利用影响深远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干预城 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上海陆家嘴 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同
心
城市地域结构
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模
• 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上层和
式
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人在市中心工作使用
三维设计高考地理山东专用总复习重点速通课件读图析图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l)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shén me) 阶段?
(2)分析阶段Ⅲ中,A、B城市化的特点。
第十四页,共18页。
第四步:析原理(yuánlǐ)、找方 法考查(kǎochá)城市化的进程和表现,关键是抓住
“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城化市的化进的程表”现。在三个方面:城市 面积的扩展、城市人口增多(zēnɡ duō)、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增大,本题所应用到的就是城市面积的扩城大市。化 的进程有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出现郊区城市 化)、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出现城市带),本题图示正 好对应三个阶段。
该题图示包括(bāokuò)两层, 上层为面状示意图,下层为坐标 统计图,这也是城市化进程示意 图最典型的两类图示。
该例题(lìtí)中的图名镶 嵌在题干中,是“某地 区A、B两个城市化发 展过程示意图”。
第十一页,共18页。
第二步:析图例(túlì)、看点 线
本题未涉及图例(túlì),但是点线面的信息变化比较复杂。
5.城市(chéngshì)扩展和人口流动方向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城 区,箭头表示人口流动)
a
b
c
d
第五页,共18页。
【掌握判读(pàn dú)技巧】
城市化进程统计图如图1曲线图和图2柱状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
随时间的变化,判读曲线图时注意根imàn),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
第六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dì èr)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读图析图能力(nénglì)】
——城市化进程图的判读
第一页,共18页。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 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 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fāngmiàn)看, 城市化进程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走向高考】2014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2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46张ppt)
专题三
第二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 图中①、②、③代 的 次 1 表依是 A. 业 、 墅 、 化 工区别区绿区 B. 化 、 业 、 墅 绿区工区别区 C. 化 、 墅 、 业 绿区别区工区 D. 墅 、 化 、 业 别区绿区工区 () 该城市( 2 A. 城 地 最 老区租高 B. 心 西 方 移 中向南向动 C. 间 态 化 交 影 空形变受通响 D. 储 购 中 地 中 商 区 仓式物心处心务 )
() 保 和 善 市 境 主 措 2 护改城环的要施 ①建 卫 城 开 新 ; 制 市 心 的 模 立星,发区控城中区规; 立城经相应城发机;郊分人和 与市济适的市展制向区散口工 业建卫城 ,设星。 ②进 合 规 , 善 市 通 居 条 : 城 进 行理划改城交和住件对市 行能区妥安各用的对置对业业 功分,善排种地相位;工企合 理局适分污源改交和房件 布,当散染;善通住条。 建
2.影 城 地 结 的 素 响市域构因。
专题三
第二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二城的位 、市区 1. 响 市 区 因 影城的位素
专题三
第二讲
走向高考 ·二轮专题复习 ·新课标版 ·地理
2. 析 评 城 区 因 的 法 分、价市位素方 分一城的位素首,该虑是个 析个市区因,先应考的这城 市刚生,什因把吸到一点;次 刚诞时是么素它引这地的其, 要析什原 分是么因 促或制它发,有样能 进限了的展只这才找
③房 昂 , 房 上 ; 价贵空率升 贫窟棚区 民、户
①就 困 , 业 象 重 业难失现严; 城社 市会 问题
②贫 问 , 困题特
别失者技过者缺充教的 是业、术时和乏分育群 体加 增 ; ③老 人 题 年问 (人 老 化 口龄 );④内 城
2018届《三维设计》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讲 城市化
城市化
结 束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发达国家 早 早(英国最早,从 起步 时间 晚 18世纪中叶开始) 原 因 工业化早 发展中国家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 化晚
高考达标练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城市化
结 束
目前 速度
快慢 原因
城市 大小 人口 原因 比重 所处阶段 城市 表现 化表 现及 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趋缓(甚至停滞)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 成熟阶段 大(70%以上)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 高 后期成熟阶段 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 求提高,郊区基础设 施完善
发展中国家 快 民族经济发展, 人口增 长迅速 小(不到 40%) 起步晚, 城市化水平低 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 口增长快, 农村劳动力 过剩
城市化
结 束
第二讲
城市化
考纲要求 (1)城市化的过 程和特点 (2)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3)地域文化对 城市的影响
实践应用 (1)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几 (1)城市化的含义、 大城市群的发展特点 动力及标志 (2)十八大后,我国积极 (2)世界城市化进 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程及发展差异 实践 (3)城市化对地理 (3)2016年我国多个城市 环境的影响 饱受内涝之困,反映出 的城市化问题
在读图析图中落实双基
在讲练结合中突破考点
高考达标练
城市化
结 束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 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 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 化的现象。如图3所示: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课件湘教版
三、中 东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图中的五海(湖泊):A_阿__拉__伯__海__,B 红海,C 地中海,D, __黑__海__E 里海。主要海峡:F_霍__尔___木__兹__海峡,G__土__耳__其__海峡。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_尼__罗__河__谷__地__和__河__口__三__角__洲__、 两河流域。__死__海___为陆地海拔的最低点。 3.干旱的气候与灌溉农业 大部分属于_热__带__沙___漠__气候,__畜__牧__业__比较发达,农业多分 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3)分析伊朗高原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4)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并提出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化建议。
[解析] 第(1)题,两河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安纳 托利亚的山区,结合图中的纬度,可以判断其补给来源是积雪 融水与山地降水;由于灌溉所以下游水量减小。第(2)题,由材 料一中可知伊朗高原的地形特点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主 要地质灾害为地震和泥石流等。第(3)题,从材料一中可知伊朗 高原温差大,它与位于大陆内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有关;降 水量小与地形封闭,水汽难以到达有关;降水集中在冬季与受 西风带影响有关。第(4)题,沙特阿拉伯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水资源短缺,又 制约农业生产,应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措施节约用水。
(2)图 3 是图 1 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 1、图 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3)图 1 中 M 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 的自然原因。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思考方向 第(1)题,要明确甲地海底地形,就必须从深度和等深线 疏密上分析;要比较 E、F 两地建钢铁企业的最优区位优势, 就必须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逐一对比分析。第(2)题, 要回答半岛的地形特征,就应该从地形类型、地势等方面分 析。第(3)题,要分析 M 岛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就应该 从地形、气候、淡水资源等方面分析。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
"【三维设计】2013版高中地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时跟踪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③南部经济发展快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
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1.A 2.C右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4.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解析: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
第4题,经济水平影响城市化进程,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之后,珠江三角洲的许多村镇才发展成为城市。
答案:3.B 4.A(2012·福州期末检测)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5~6题。
5.2005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9%,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约45%,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A.明显滞后B.明显过快C.发展比较合理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6.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5题,从两比重差值看出广东城市化明显滞后。
三维设计地理第一轮高考总复习课件第部分第七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讲城市化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由此处可知,该线表示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符合 国家城发市达化(fād进á)程特点;2000年后发达国家(fā dá ɡuó jiā) 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促进区域经济的继续发展
通过两线
比较可知, 乙相对较 高,为_世__
_界__平__均__水__
平 ,丙相 对较低, 为_发__展__中_ 国家水平
第一页,共47页。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 (乡村) 拉力 (城市)
使人群离开乡村 人口 快,对土地压力大;收
的因素
入(r低én,kǒ社u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吸引人群来到城 就素
会文化设施齐全,交通 ____便_ 捷
(biànj
ié)
第二页,共47页。
第三页,共47页。
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初期阶段和加速阶段。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押题
Image
第四十七页,共47页。
第四十页,共47页。
第四十一页,共47页。
第四十二页,共47页。
第四十三页,共47页。
“课后演练·达标(dá biāo)冲关”见“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四十四页,共47页。
谢谢观看
第四十五页,共47页。
满意(mǎnyì)后下载
学资学习网
押题
第四十六页,共47页。
nyīn)
人口增长迅速 起小(步不晚到,40城%)市 化水平(shuǐpíng) 低
重
第九页,共47页。
发达国家 初发期展阶中段国和家加
城所市处阶表段
原
后期成熟阶段
人 逆城们市对化环现境象质
城市速经发阶济展段畸不形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