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水库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
[鱼鳖,养殖技术,池塘]池塘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淡水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年限的延长,饲料等投入品的逐年增加和池塘淤泥有机质增加,水体缺氧越来越严重,同时废水排放量增多,水域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制约了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业发展空间与产品品质难于进一步提高。
利用生态学原理开展鱼鳖混养,将池塘鱼类传统养殖与甲鱼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鱼鳖混养,套养滤食性鱼类,不仅可以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水产品花色品种,丰富市场供应,还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水域污染和疾病的发生,实现良性循环。
为探索适宜的池塘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2014年在保定阜平县嘉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及石家庄井陉威州等五个示范点开展了养殖,取得了成功。
现将混养技术和一些经验总结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环境安静,避风向阳,水面稍大一些的池塘,面积以0.27~0.4hm2为宜,有独立的供、排水系统,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且一定要能满足不定期的添注新水需求,排水充分,池塘岸坡比1∶2,塘底平整,少淤泥,水深保持1.5~2.5m。
溶氧5mg/L以上。
2池塘管理2.1晒塘消毒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使淤泥厚度在10~20cm之间。
曝晒后,重新翻耕。
2月底,用生石灰干法消毒,加水至80cm左右,水色培育至嫩绿色,水温在15℃左右时,可进行鱼种投放。
2.2池塘改造对池塘向阳的一边进行整修,修建一土坡,坡度为30°,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5%~2%,细沙土层保持在30cm,供鳖晒背、栖息和产卵。
池塘四周设防逃墙,防逃墙用石棉瓦建,墙高40~50cm,内壁光滑,防止鳖逃走和敌害侵入。
池中放置饵料台,以30°角斜放,固定在池塘内。
3苗种放养3.1放养规格草鱼、鲤鱼规格为100~150g/尾;花、白鲢放养规格为50~100g/尾,鳖苗放养规格500~750g/只。
各种苗种都要选择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规格整齐的苗种放养。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
浙江省山塘小水库生态混养技术摘要根据现代生态渔业总体要求和“治水促转型—渔业实施方案”,从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实际情况出发,归纳出比较典型的以甲鱼、鲟鱼、太阳鱼、黄尾密鲴、鲢鱼、鳙鱼等品种为主的山塘小水库养殖技术及模式。
该组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例合理搭配,提高了水体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
关键词山塘;水库;生态;混养;浙江省1 山塘太阳鱼、黄尾密鲴等混养模式以太阳鱼为主,套养黄尾密鲴与鲢鳙鱼养殖的山塘混养模式在浙江省西南山区比较普遍,一般鱼产量在10.5 t/hm2左右,其中平均产太阳鱼7.5 t/hm2、黄尾密鲴1.5 t/hm2、鲢鳙1.5 t/hm2;产值达到了26.1万元/hm2。
去除饲料、苗种、鱼药和塘租等物化的各项成本,纯利润在10.5万元/hm2左右。
如果人均养殖的面积在0.33 hm2以上,年毛收入将达到3.5万元。
1.1 山塘条件面积以0.13~2.00 hm2为宜,池水深1.5 m以上;池塘水、路两通,进排水方便;不通电。
1.2 苗种放养投放太阳鱼种苗规格3~5 cm,放养密度6万尾/hm2。
投放黄尾密鲴种苗,规格6 cm以上,放养密度3 000尾/hm2。
鲢鳙鱼种苗规格10~13 cm,放养密度分别为900、150尾/hm2。
1.3 投饲管理围搭2 m2的食台8个/hm2,放养后即可投喂膨化配合饲料;投饲料次数比常规鱼增加1~2次。
1.4 水质管理根据气象预报、摄食情况和鱼类活动及时调控投饲量;随时防止水体缺氧。
1.5 病害防治鱼种入塘前1周,池塘用硫酸铜消毒2次,1 m水深用药3 750 g/hm2。
成鱼养殖阶段每月采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常规药物进行水体泼洒消毒[1-2]。
1.6 原位水质处理山塘消落区种饲草,在水面种养不少于总面积5%~10%的水生蔬菜(绿色茎的空心菜或者茭白)。
1.7 养殖尾水经过生物浮床培育水生蔬菜,水库排放养殖尾水得到资源化利用,山塘平时养殖水70%时间段和排放养殖尾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域功能Ⅲ类以上标准。
池塘饲养鱼鳖的混养技术
池塘饲养鱼鳖的混养技术
一、投饵管理
鱼鳖混养池塘,鱼的投饵管理与常规鱼相同。
鳖有专门的食台,用芦席编制,每3—5亩设置1个,每个1—2㎡,鳖的饲料一般选用新鲜的野杂鱼,剁碎后投喂,投喂量为鳖体重的3%—10%,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投喂量,具体投喂量视吃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度,每天下午投喂一次。
二、水质管理
池塘水质不宜太肥,鳖也不宜水色过浓。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基本不施肥,只在冬天鱼种放养前施适量的有机肥作为基肥。
养殖过程中一般不追肥,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30㎝。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3小时,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氧。
三、病害防治
鱼鳖混养池塘的防病措施和单纯养鱼池塘相似,每年干塘后用生石灰清塘,鱼、鳖种下塘前进行消毒,3—11月份每月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消毒1次,杀虫药根据需要使用。
鱼鳖混养鳖易患腐皮病和穿孔病,生石灰和二氧化氯对该病都有疗效,只要做到正确预防,一般发病不高。
四、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鳖的活动情况,吃食
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
是否发生病害,及时进行防治。
检查进排水口,防逃墙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产卵场所,是否有鳖产卵等。
鱼鳖混养技术要点
鱼鳖混养技术要点概述鱼鳖混养是指在同一水域中同时养殖鱼类和鳖类的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利用了两种不同品种之间相应的生态需求,实现相互配合的效果,提高了养殖效益。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鱼鳖混养的技术要点。
环境要求在进行鱼鳖混养之前,需要了解水域的环境条件,确保水质适宜,水温适宜,氧气充足等各项条件符合双方的需求。
一般的养殖水域温度应在18-30℃之间,pH值为7-8之间,水质透明度应在30-50cm以上,水中的氧气含量大于5mg/L。
此外,在进行鱼鳖混养时,养殖密度也需要考虑到,以避免过度捕食、排泄物集中等问题的出现。
品种选择进行鱼鳖混养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鱼类和鳖类,不同的鱼类和鳖类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存需求,因此选择相应的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选择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鱼类和鳖类的食性:鱼类一般以饵料或小鱼虾为主食,鳖类则以水生植物为主食,因此品种之间的食性要匹配。
•生长速度:一般来讲,成长速度相差不大的品种会更适合进行鱼鳖混养。
•生态适应性:品种需要对水质、水温、养殖密度等条件比较适应。
常用的鱼类有草鱼、鲤鱼、鲫鱼等;常用的鳖类有鼋鸣鳖、黄颈鳖等。
在选择品种时,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
饲料投喂在进行鱼鳖混养时,饲料的投喂是关键环节。
不同品种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投喂,以避免过度饮食或不足饮食的问题的出现。
•鱼类的饲养:鱼类喜欢以饲料为主食,同时也可以适量计入小鱼虾等活食。
一般情况下,每天进行2次左右的饲料投喂,每次投喂以适量饲料为主,结束时检查鱼群是否有剩余饲料。
•鳖类的饲养:鳖类需要提供适量的水生植物、龟饼等食物。
适量投喂,不可过度,以免造成排泄物过多,影响水域水质。
养殖管理在鱼鳖混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养殖管理问题:•水域管理:要保持水域的水质优良,及时更换过劣变质的水,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疾病防控:要加强疾病防控,检查各类养殖品种的生长状态,排出不健康的鱼类和鳖类。
鱼种塘套养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
类, 水体有一合适透明度从而达到肥而不脏 、 而 浓
不老。 上面提及施基肥外 , 随气温升高、 存鱼量不断 加大 , 池塘水位要不断加大 , 高温季节有条件最好 达到 1 ~ . m深 , . 1 7 8 中途视水瘦不定期补肥 , 主要 以 施微生态肥 、 磷酸二氢钙 为主 , 主要考虑水体氮磷 比、 钙磷 比及各种微 量元素平衡 , 高温季节每星期
中1 ~ .颗粒饲料 ,每天投喂量 5 .2 6 0 %左右 ,次数 同 上, 具体也要 视天气变化 、 水质 、 吃食情况灵 活掌
握。
32 水 质 管理 .
适合鱼 、 鳖养殖优 良水体可概括为 : 、 、 、 肥 活 嫩 爽 四字 , 指水 中浮游植物种类 、 数量较 多 , 藻相平
k , 时改 用 机 投 破 碎 颗 粒 饲料 , 驯 化 投 喂 量 达 g这 经
在整个养殖过程 中, 大部分塘 口中华鳖放养前 经药物浸洗加上密度放养较稀 , 水质管理较到位 , 每天从市场上收购 的杂鱼都是新鲜 的, 除个别受外 伤外几乎没什么针对性用药 , 而鱼种前期用 12 - 次
换 次新 水 , 水 量 占池 水 1 换 / 4左右 , 天 中午 、 间 晴 夜
套放 中华鳖塘 口较单纯养殖 鱼种塘 口鱼 种发
病率明显降低 , 两者虽共处 同一水体 , 常见鱼病不
能有效传给鳖 , 共生性较好 , 相反利用鳖贪食 性吞
到凌晨 、 阴雨天气要 坚持开增氧机 , 尤其 高温季节
衡, 有较多营养盐类 , 通过 阳光光 合作用产生大量
溶氧供鱼类正常呼吸 、 氧化底质需求 , 分裂产生较 多浮游植物嫩体 ,通过食物链 直接或间接转化鱼
4 有关收益及成本支 出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中华鳖”,俗称“王八”,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
甲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其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高且全面,滋补力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
资兴市北部外迁移民乡镇山塘、池塘水域面积达3万余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高,水温、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达,适合开展甲鱼的生态养殖。
针对这一现状,为达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移民渔农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开展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养殖场地建设养殖场地选择在资兴市高码乡移民产业试验示范园内的山塘,四周环山、植被丰茂、环境安静,山塘呈锅底形,背风向阳,水质良好,养殖水域面积5亩,常年水深保持在1.2~2.5m,淤泥厚20~40cm,底质为壤土。
对山塘进行清杂、整修,将山塘内坡整成坡比1:0.5~1,并铺设细沙。
在塘埂四周每隔2~3m打一个固定木桩,将石棉瓦固定于其上作防逃墙,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过滤网拦好,防止甲鱼外逃。
二、甲鱼入池前的准备1.清塘消毒:用生石灰每亩100~150Kg泼洒干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1.5~2m。
2.栽种水生植物:利用1/4山塘水面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能净化、改善水质,同时起到供甲鱼遮阴降温、隐蔽躲藏、采食生长的作用。
3.投放鲜活饵料:亩投放50Kg的活螺蛳让其繁殖(放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供甲鱼摄食,补充甲鱼对钙的需求。
4.科学混养常规鱼。
甲鱼的粪尿可培养浮游生物,体质瘦弱的鱼可被甲鱼摄食,每亩混养20~50Kg鲢、鳙、草鱼,可使养殖水质透明度维持在25~45cm,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形成鱼鳖互利共存的生态养殖体系。
三、甲鱼种放养2009年5月中旬,从湖北调入二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甲鱼种461只,平均规格1.46市斤/只,雌雄比例为5:1,入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然后将消毒工具放入水中,让甲鱼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放养密度为92只/亩。
鱼鳖混养效益高 - -
鱼鳖混养效益高
摘要: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综合经济效益,克服温室养鳖模式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差的缺陷,我们可以把少量鳖种投放到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
鱼鳖混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鱼鳖养殖的综合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要比传统养鱼池的经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综合经济效益,克服温室养鳖模式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差的缺陷,我们可以把少量鳖种投放到池塘中进行鱼鳖同池混养。
鱼鳖混养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鱼鳖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提高鱼鳖养殖的综合产量,鱼鳖混养池的经济效益要比传统养鱼池的经济效益高好几倍。
二是鱼鳖混养改善了水体的溶氧条件。
老鳖在水体中上下穿行可以使上下水层进行交换,上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过饱和氧气可以扩展到底层,弥补了底层水体溶氧的不足,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
三是鱼鳖混养能加速池底淤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防止水质突变;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稳定,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四是鱼鳖混养后,鱼类可以直接摄食老鳖吃剩的残饵,老鳖在底层淤泥中穿行可以促进有机物的分解,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反过来又促进了老鳖的生长。
鱼鳖混养可以使一种饵料生物在池塘中得到反复利用,大大提高了饵料生物的利用率。
五是老鳖能吃掉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从而阻止了病原体的扩散和传播,减少了鱼病传播的机会。
六是鱼鳖混养所养出的商品鳖品质较高,与天然野生鳖没什么两样,养殖的经济效益较高。
小水库鱼鳖混养技术
2020.4小水库鱼鳖混养模式改变当年上市的快速养殖为2~3年养成的仿生态养殖模式,有效提高了鳖的体形、口感和品质,销售价格和市场欢迎度也大幅提高。
主要模式与技术如下。
一、技术要点1.水库选择与改造水库面积一般在40~100亩。
根据鳖的生活习性,水库要满足周边环境安静、水源清洁无污染、阳光充足等条件。
在水库四周建60厘米高的防逃设施,材料有水泥瓦(板)、铝合金板、砖等,上端向内伸出10~15厘米的倒檐,呈“『”状,墙脚入土20厘米左右,围墙四周不要产生直角,砌成圆弧形,防止鳖外逃。
进排水口安装牢固的防逃栅。
在水库边搭建露出水面的沙洲或人工小岛,可用毛竹做竹排固定在水面上,面积大小可根据水库大小和鳖的放养量来定,便于鳖上岸“晒背”,也可兼用作投饵台。
2.鱼鳖放养(1)放养前准备:鱼种、鳖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库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100千克生石灰溶化后均匀全库泼洒,杀灭有害生物,7天后毒性消失方可放养苗种,分批投放螺蛳供其自然繁殖,提前为鳖准备好天然饵料。
(2)鱼种和鳖种放养①鱼种放养。
要求鱼种规格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每亩水面放养规格200~350克/尾鲢鳙鱼260尾左右(鳙鱼占20%~30%),同时放规格30~50克/尾鲫、鳊各150尾左右,规格100~200克/尾草鱼100尾左右。
不能放养青鱼和鲤鱼,因青鱼和鲤鱼与鳖争食螺蛳等底栖饵料。
春节前后放养常规鱼种,放养时用5%盐水浸泡鱼种5~10分钟进行消毒,以杀灭鱼种体表可能带来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②鳖苗放养。
亩放150~300克鳖种200~300只,要求鳖种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背甲宽厚、体表无伤、无病、体色鲜亮有光泽。
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好,此时水温在20℃左右,有利于鳖尽快适应水库条件,但温室鳖种放养时间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佳。
温室鳖种放养前须做好从高温到低温的适应性锻炼,放养前3天停食,放养时鳖池水温应与水库的水温大体保持一致,放养时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5~10分钟,以杀灭体表可能带来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
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
现将此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
示范区地点在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米左右。
在池塘四周建防逃设施,使用的材料有砖、水泥板、钙塑板等,以砖墙结构为主,地上高度40厘米,墙顶向池内出檐15厘米,墙上设50厘米高的内倾式防逃防盗塑料网。
为解决鳖、鱼分灶吃饭的问题,池中设马鞍形食台,一般1~2亩水面设置一个。
这种食台用于投喂鳖的饲料,鱼无法上食台摄食,还可兼作鳖的晒台。
示范区地处高邮湖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环境安静,为鱼鳖混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苗种放养。
示范区统一鱼种和幼鳖放养模式,鱼池在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鱼种在3月底全部放养结束,亩均放养120.6公斤,其中滤食性鱼类占50%,草、鳊鱼占35%,鲤、鲫鱼占15%。
鱼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示范区共放养幼鳖30596只5259公斤,亩均61.2只10.25公斤,平均规格每只172克。
放养的幼鳖做到规格整齐,体质健壮,反应敏捷,行动迅速,裙边和背甲宽厚,无损伤,无病害,体色鲜亮有光泽,腹甲以及四肢基部以黄色为好。
放养时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鳖体5~10分钟。
3、饲养管理。
①饲料投喂。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是运用生态渔业建设的生态位原理,用鳖充实池塘空缺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位效能,提高池塘渔业的综合效益。
由于幼鳖放养量不大,因而可以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适当增投部分人工饲料,主要有螺蛳、鲜杂鱼以及少量配合饲料,饲料投喂在马鞍形食台上,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喂。
养殖技术-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养殖技术-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鳖的经济价值较高,在鱼塘中混养鳖不仅可以提高鱼塘的经济效益,而且鳖的残饵和粪便内氮、磷、钾等含量较高,可以起到培肥水质的作用,为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花、白鲢和杂食的鲫、鲤、罗非鱼等鱼类的快速生长提供饵料条件;同时大量的鱼类粪便、水草沤肥及随之凡殖起来的细菌,浮游生物又给鳖的饵料螺、蚌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形成了鱼、鳖食物链,促进新的生态平衡。
另外,在混养的过程中,鳖可以吃掉因患病而导致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是死鱼。
因此,鱼鳖混养还可以起到防止病原体传播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这也是鱼鳖混养能获高产的原因之一,现将鱼鳖混养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的选择和改造1、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环境安静,避风向阳,注排水系统配套的池塘。
面积以3~5亩为宜,塘岸坡比1:2,塘底平坦,淤泥20~30厘米,水深1.8~2.5米。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PH值7~8.5,溶氧5毫克/升以上,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2、防逃设施池塘周围建防逃墙,墙高40~50厘米,墙顶设“T”形防逃檐,内壁光滑,防止鳖逃走和敌害侵入。
3、搭建晒台和饵料台每个池塘用水泥板或木板搭建8~10个饵料台,饵料台长2.5m,宽1m,高出水面15~25厘米,以300~400角斜放固定在池塘中。
二、苗种放养1、放养前的准备冬季将池塘水排干进行池塘清整、晒塘、修补池埂。
放养前用生石灰100公斤每亩清塘清毒。
清塘7天后加水50厘米,同时用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培良池水。
2、苗种放养时间鱼种以冬季放养为好,最迟必须在立春前放养结束。
鳖最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为佳,此时水温在20左右,有利于鳖尽快适应池塘条件。
3、苗种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一般以花、白鲢、鲫鱼为主要混养对象。
适应配养鲤鱼,也可配养一定的草鱼和鯿鱼。
花、白鲢放养规格为150~300克/尾,鲤、鲫、草为30~60克/尾,鳖的苗种选择要求规格整齐、均匀、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体重200~250克为佳。
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中华鳖技术试验
淡水鱼养殖池塘套养中华鳖技术试验郑伟力【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40-41)【作者】郑伟力【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272100【正文语种】中文为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和水体资源、提高养殖效益,2012年6月-2013年8月,笔者在山东省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利用两口池塘开展了淡水鱼与中华鳖混养对比试验。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以养鱼为主的鱼鳖混养, 在保证主养鱼类生长的情况下,产出优质中华鳖,大幅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节约资源、效益明显、产品优质安全、技术简单易学等优点,适于广泛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选择东、西并排的2 口池塘,西池开展普通淡水鱼与中华鳖混养,池中放置3块长度为3 米、宽度为0.2 米的长条形木板,使其漂浮于水面,供鳖晒背。
东池只养鱼。
每口池塘面积1.5亩,塘底平坦,水深2~2.5 米。
池塘为水泥池,四壁均垂直于水面,最高水位时水面距离池塘上口50厘米,排水口位于池塘东南角的底部,用密眼铁栅栏覆盖,确保起到防逃的作用。
池塘避风向阳,周围环境安静,水源为地下水,水质良好,排灌方便。
2.清塘、放养田螺 2012年5月初,池塘干塘曝晒30 天,清除过多的淤泥。
放养前注水10 厘米,每口池塘用150千克生石灰清塘。
清塘后10天,注水至水位1 米。
西池放养田螺100 千克,2013 年5 月20日,第二次放养田螺100千克。
3.苗种放养放养时间均为2012 年6 月21 日。
幼鳖购买于汶上县东豪特种水产养殖场,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其他鱼种来自于济宁市水产良种繁育场。
见表1。
表1 苗种放养情况试验类别配养中华鳖池塘对比池塘品种方正银鲫花鲢白鲢团头鲂建鲤中华鳖合计方正银鲫花鲢白鲢合计规格(克/尾)5 25 25 5 6.25 20 5 25 25总数量(尾)1000 30 75 1000 300 150 4000 30 70总重量(千克)5 0.75 1.88 51.88 3 17.51 20 0.75 1.75 22.5放养密度(尾/亩)667 20 50 667 200 100 2667 20 474.饲养管理(1)饲料及其投喂:饲料采用淡水鱼浮性颗粒饲料,粗蛋白≥30%、粗纤维≤10%、粗灰分≤14%、钙≥1.2%、总磷≥0.8%、食盐≥1.2%、赖氨酸≥1.2%、水分≤12%。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
本文由月经期间吃什么好(/)整理发布
1、池塘准备:养殖鱼种或商品鱼的池塘面积5亩。
幼鳖池、商品鳖池要有晒背场。
每年池塘都消毒,消毒一般采用漂白粉,消毒时池塘留水30cm,亩用25kg漂白粉化水后全池泼撒。
平时池塘防病要避免使用对鳖有伤害的药物。
2、亲鳖放养及产卵孵化:一亩放雌亲鳖60~80只,雄亲鳖10~15只(雄鳖不能多,否则会造成亲鳖大量伤亡),每3年需重新清点一下雌雄亲鳖的数量。
日常投喂杂鱼或肉皮。
产卵季节前,要清理好产卵场。
产卵季节,每天早上收卵一次。
并及时放入孵化池或孵化箱内孵化。
稚鳖先要在网箱中培育20~30天,网箱面积一般在4~10平方左右为宜,网箱内要布有水花生,并置几块木板,用于稚鳖晒背和摄食,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
3、幼鳖培育:一亩放规格5~10g/只幼鳖400~600只,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或肉皮。
第二年底可达200~250g/只。
此后,需雌雄分开养殖,否则会造成鳖大量伤亡。
分开可以
采取年底干池捕捞或用地笼捕捞的方式。
4、商品鳖养殖:一亩放规格200~250g/只鳖种100~150只,雌雄单养,每天投喂切碎的杂鱼或肉皮。
年底商品鳖可达750g左右。
出售可以采取年底集中干池捕捞,平时也可
以根据顾客需要用地笼或丝网捕捞出售(注意避免商品鳖窒息死亡)。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小结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小结
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技术小结
刘学余是洪泽县西顺河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多年来,他积极开展池塘鱼鳖混养生态养鳖,该养殖方式在不影响池塘常规鱼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了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其不仅池塘常规鱼(鱼种或商品鱼养殖)产量和收入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而且通过生态养鳖,每年多收入3万~5万元.
作者:周明周怀兵作者单位:洪泽县水产良种场刊名:水产养殖英文刊名:JOURNAL OF AQUACULTURE 年,卷(期):2009 30(11) 分类号:S9 关键词:。
山塘水库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
山塘水库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随着休闲垂钓业的发展,休闲垂钓者对垂钓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常规鱼品种还不能满足垂钓者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市悄然兴起—常规鱼套养生态鳖的新型养殖模式。
该养殖模式是在养殖常规鱼的基础上,亩增放甲鱼50只。
一、技术要点1.山塘水库选择选择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全,光照充足,水源充足,上游无污染,水质清新的山塘水库为宜。
2.放养前准备(1)清塘在冬季干塘捕捞后,用生石灰100~120kg/亩进行清塘,以清除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2)防逃库塘四周水位线以上用表面光滑坚硬的坚固材料(如铝板、PVC 板,石棉瓦等)围栏,栏板高出地面40cm,四周最好程圆形,如有直角应出檐10~15cm。
3.苗种放养(1)常规鱼养殖按常规鱼养殖模式放养。
(2)甲鱼放养要求放养的甲鱼苗种规格一致,健壮无伤的外塘生态苗种。
亩放养甲鱼50只左右,甲鱼规格为0.25~0.5kg/只。
4.日常养殖管理(1)饲料投喂按“定时、定质、定量”原则,常规鱼按常规鱼要求投喂。
甲鱼则投喂螺蛳、野杂鱼等鲜活饵料,每天二次,早上8~9点一次,下午4~5点一次,投喂量掌握在3%~5%。
(2)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原则,定时使用生石灰10~15kg/亩全塘均匀泼洒。
甲鱼在该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低,水体环境好,鳖病发生较少,但应注意入池前的消毒,常用10PPM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
(3)水质控制养殖山塘水库水体pH值在7.5~8.5,一般每月亩施生石灰10~15kg,水质要保持一定肥度,透明度应保持在30cm左右,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
(4)日常巡查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养殖水质、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及甲鱼和鱼类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饲料投喂、渔药使用等养殖记录。
二、典型案例於潜严家坞水库,兰树民养殖户,将自己的22.5亩水库进行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在原常规鱼养殖的基础上,亩套养甲鱼50只。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摘要: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适宜在荆州、仙桃、潜江、天门等江汉平原地区推广。
目前荆州、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共推广池塘鱼鳖混养6万亩。
鱼产量3.6万吨,鳖产量0.6万吨。
总产值8.5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
技术要点: 1、池塘四周设防鳖逃逸围墙。
2、苗种放养。
以养鳖为主的池塘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适宜在荆州、仙桃、潜江、天门等江汉平原地区推广。
目前荆州、仙桃、潜江、天门等地共推广池塘鱼鳖混养6万亩。
鱼产量3.6万吨,鳖产量0.6万吨。
总产值8.5亿元,新增利税3亿元。
技术要点:
1、池塘四周设防鳖逃逸围墙。
2、苗种放养。
以养鳖为主的池塘,6月上、中旬,亩放体重250克/只的幼鳖530只左右,1.5寸/尾的鱼类夏花4500尾;以养鱼为主的池塘,鱼种要求冬放,亩放尾重50克左右鱼种45~60公斤。
幼鳖于3月中旬~5月下旬放养,亩放体重为50~250克/只的幼鳖110只左右。
3、饲养管理。
在水陆交界的池坡上搭设供鳖摄食的食台。
投喂量为幼鳖总重的5~10%(7~9月份20%)。
4、水质调节。
适时加注新水和换水,每隔30天投放1次生石灰。
5.病害防治。
6月份起,每隔15~20天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全池泼洒。
- 1 -。
山区水库仿野生鱼鳖混养的模式,设施改造精细管理,综合效益高
山区水库仿野生鱼鳖混养的模式,设施改造精细管理,综合效益高前言:鳖,学名为中华鳖,也称甲鱼、王八、团鱼等。
现阶段养殖鳖的主要模式为池塘养殖或温室大棚养殖,而利用山塘水库为数不多。
仿野生山塘水库养殖鳖,养殖的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以上,但成鳖的价格比入工普通养殖鳖的价格明显高出双倍以上,所以养殖的综合效益尤为明显。
鱼鳖混养的价值意义按养鱼经验的传统思维,鳖在鱼池中被公认为敌害生物,鱼鳖不宜同池共生存。
但通过实践证明却刚好相反,鱼鳖不但能够共生存,而且还能相互利用、相互促进,提高水体的综合利用率,挖掘鱼池的最大生产潜能。
从养殖学原理来分析,鳖用肺呼吸,不存在与鱼类争氧的情况。
另外,鳖在池中上下往返可使空气中的氧加速溶入,并促使各层水体的溶氧得到更好的交流,防止表层水体的氧逸走,弥补深水层溶氧的不足。
鳖游泳、爬行缓馒,伤害不到健康鱼,但能摄食行动迟缓的病鱼或死鱼,可有效防止池中病原体的传播,减少鱼病的发生。
此外,鱼鳖混养是综合利用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使生物能源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山塘水库鱼鳖混养的综合技术一、鱼鳖混养的环境要求山塘水库鱼鳖混养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应根据鳖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对养殖的生产环境条件按要求进行仿野生与现代科技升级改造。
(一)、山塘水库的面积选择由于鳖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如果野外大面积养殖的话捕获难度大,所以养殖面积不宜过大,通常以10~300之间亩为宜。
(二)、山塘水深池塘养鳖普遍的水深为1~2米,而山塘水库的水深一般都在5米以上。
因此,山塘水库水深的要求不必太过苛刻,但要求保持有一定比例的浅水区面积,且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浅滩,浅滩面积越大越好。
(三)、养殖水位水位则以稳定为好,不宜变化过大。
水位变化过于频繁,干旱或经常排洪、泄洪的水库不利于养殖。
(四)、水质条件鳖对水质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水源水质不受有机物质和重金属污染即可。
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
xx生态甲鱼养殖技术总结甲鱼又名团鱼、脚鱼、水鱼,学名“中华鳖”,俗称“王八”,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爬行动物。
甲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一种高级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其蛋白质含量极为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极高且全面,滋补力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
资兴市北部外迁移民乡镇山塘、池塘水域面积达3万余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溶氧高,水温、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达,适合开展甲鱼的生态养殖。
针对这一现状,为达到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帮助移民渔农增收致富的目的,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无公害、无污染、安全、优质甲鱼的生态养殖模式,开展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养殖场地建设养殖场地选择在资兴市高码乡移民产业试验示范园内的山塘,四周环山、植被丰茂、环境安静,山塘呈锅底形,背风向阳,水质良好,养殖水域面积5亩,常年水深保持在1.2~2.5m,淤泥厚20~40cm,底质为壤土。
对山塘进行清杂、整修,将山塘内坡整成坡比1:0.5~1,并铺设细沙。
在塘埂四周每隔2~3m打一个固定木桩,将石棉瓦固定于其上作防逃墙,石棉瓦入土30cm,土上留高1.5m,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过滤网拦好,防止甲鱼外逃。
二、甲鱼xx前的准备1.xx消毒:用生石灰每亩100~150Kg泼洒干塘消毒,7天后加水至1.5~2m。
2.栽种水生植物:利用山塘水面栽种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能净化、改善水质,同时起到供甲鱼遮阴降温、隐蔽躲藏、采食生长的作用。
3.投放鲜活饵料:亩投放50Kg的活螺蛳让其繁殖(放前用5%的食盐水消毒),供甲鱼摄食,补充甲鱼对钙的需求。
4.科学混养常规鱼。
甲鱼的粪尿可培养浮游生物,体质瘦弱的鱼可被甲鱼摄食,每亩混养20~50Kg鲢、鳙、草鱼,可使养殖水质透明度维持在25~45cm,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形成鱼鳖互利共存的生态养殖体系。
三、甲鱼种放养2009年5月中旬,从湖北调入二龄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甲鱼种461只,平均规格1.46市斤/只,雌雄比例为5:1,入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然后将消毒工具放入水中,让甲鱼自行爬出游入水中,放养密度为92只/亩。
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Cultural Technique文章编号:1006-3188(2016)04-0030-02鱼鳖混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刘晓波(湖北省十堰水库管理站,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对鱼鳖混养的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提高养殖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鱼鳖混养;生态;养殖中图分类号:S966.5 文献标识码:B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全国的广大地区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这既是生态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在此基础上,生态农业中的混合养殖技术不断发展起来,鱼鳖混养就是生态农业之一实际应用。
1 鱼鳖混合养殖技术中的池塘选址1.1 池塘的土壤条件影响鱼鳖在池塘中共同生长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池塘的土壤。
首先,要对土壤的酸碱性进行监测。
pH值比较偏大或者偏小的土壤,是不适合鱼鳖共同生存的。
其次,要对土壤本身的性质进行监测。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一些沙土或者石灰土,是不适合挖掘池塘的,不适合在这样的池塘中养鱼,更别说鱼鳖混合养殖了。
1.2 池塘的水源条件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水源是实现其功能的必要保障。
首先,要保障水源的持续性,尤其是在降雨淡季的水源是否充沛,要进行科学的监测。
在降雨量比较小的冬季,应该有必要的人工引水工程的必要措施,保证在干燥的季节有充足的水源。
其次,要保证水源的质量。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有很多地区的水源并不能直接用于养殖业,尤其是不能用于生态农业。
因此,保证池塘的水源质量,如果水源的质量得不到必要的保障,那么养殖者可以安装或购买一些净水设备设施,过滤掉不适合鱼鳖共同生长的杂质。
2 鱼鳖混合养殖中的池塘管理在池塘选址完毕之后,鱼鳖混合养殖的生态农业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接下来,把鱼苗和鳖投放在池塘中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2.1 鱼鳖的综合管理从鱼鳖的生长习性来看,鱼一般会位于池塘的上方,而鳖则会在池塘的土壤中生长。
因此,鱼鳖混合养殖的技术,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鱼鳖进行混合的管理,从而达到混合养殖的高效性。
山塘水库鱼鳖混养技术
山塘水库鱼鳖混养技术山塘水库鱼鳖混养技术目前,甲鱼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养殖和温室大棚养殖,山塘水库仿野生养殖、鱼鳖混养的模式尚属少见。
山塘水库仿野生养殖甲鱼,养殖周期较长(3年以上),但商品鳖的价格比普通人工养殖的甲鱼价格高出2倍以上,养殖综合效益明显。
本文主要介绍山塘水库鱼鳖混养,综合利用水体的关键技术。
一、鱼鳖混养的意义传统养鱼经验认为,鱼、鳖不能共生存,鳖是鱼池中的敌害生物。
但实践表明,鱼鳖不但可以共生存,而且能相互促进相互利用,提高水体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
甲鱼为肺呼吸不与鱼类争氧。
而且,甲鱼在池中上下往返呼吸,可使空气中的氧溶入,并使表层、中层、底层水体的溶氧得到交流,防止表层水体过饱和的氧逸走,弥补深水层溶氧的不足。
甲鱼在池底觅食活动,可加速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降低其耗氧量。
因此,鱼、鳖混养可使混养水体溶氧增大,从而增大鱼类的放养量。
鱼、鳖混养可以加强池塘内物质循环利用,节省部分饲料。
鳖和鱼的排泄物及残饵,可提供足量的养分,促使浮游生物的繁殖增长,为鲢、鳙鱼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因此,鱼、鳖混养池一般不需要施肥[吉山花瑶]。
此外,鱼鳖混养是综合利用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使生物能源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二、鱼鳖混养的环境要求根据鳖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对于山塘水库养殖,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还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养殖环境条件。
1.山塘水库面积由于鳖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野外大水面养殖捕获难度大等特点,养殖面积不宜过大,面积在10~300亩之间为宜。
2.水深池塘养鳖普遍的水深为1~2m。
山塘水库的水深一般在5m以上,因此,山塘水库水深的要求不应太苛刻,只是要求浅水区面积要占有一定的比例,需要有一定面积的浅滩,浅滩面积越大越好。
3.水位水位以稳定为好,不宜变化过大过于频繁,经常排洪泄洪的水库不宜养殖。
4.水质鳖对水质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水源水质不受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的污染即可,对pH的耐受力较强,一般耐受范围为pH6.0~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塘水库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
随着休闲垂钓业的发展,休闲垂钓者对垂钓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常规鱼品种还不能满足垂钓者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市悄然兴起—常规鱼套养生态鳖的新型养殖模式。
该养殖模式是在养殖常规鱼的基础上,亩增放甲鱼50只。
一、技术要点
1.山塘水库选择选择交通便利,电力设施全,光照充足,水源充足,上游无污染,水质清新的山塘水库为宜。
2.放养前准备
(1)清塘在冬季干塘捕捞后,用生石灰100~120kg/亩进行清塘,以清除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2)防逃库塘四周水位线以上用表面光滑坚硬的坚固材料(如铝板、PVC板,石棉瓦等)围栏,栏板高出地面40cm,四周最好程圆形,如有直角应出檐10~15cm。
3.苗种放养
(1)常规鱼养殖按常规鱼养殖模式放养。
(2)甲鱼放养要求放养的甲鱼苗种规格一致,健壮无伤的外塘生态苗种。
亩放养甲鱼50只左右,甲鱼规格为0.25~0.5kg/只。
4.日常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按“定时、定质、定量”原则,常规鱼按常规鱼要求投喂。
甲鱼则投喂螺蛳、野杂鱼等鲜活饵料,每天二次,早上8~9点一次,下午4~5点一次,投喂量掌握在3%~5%。
(2)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原则,定时使用生石灰10~15kg/亩全塘均匀泼洒。
甲鱼在该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低,水体环境好,鳖病发生较少,但应注意入池前的消毒,常用10PPM的高锰酸钾药浴10~15分钟。
(3)水质控制养殖山塘水库水体pH值在7.5~8.5,一般每月亩施生石灰10~15kg,水质要保持一定肥度,透明度应保持在30cm左右,水色黄绿色或茶褐色。
(4)日常巡查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一次,观察养殖水质、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及甲鱼和鱼类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饲料投喂、渔药使用等养殖记录。
二、典型案例
於潜严家坞水库,兰树民养殖户,将自己的22.5亩水库进行常规鱼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在原常规鱼养殖的基础上,亩套养甲鱼50只。
年底该养殖户在常规鱼的基础上,增收甲鱼405kg,新增产值:5.67万元,新增利润:3.2万元。
亩增产值:2520元,亩增利润1420元,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