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备维修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设备,维修体制,现状,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形势发展,现代生产制造业已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大大提高了我国工业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使企业设备维修体制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维修体制并存。设备维修体制的变化,不仅促进了设备维修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设备的运转率和生产效率,而且具有节省用工和维修费用低的经济优势。
一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维修的现状
1 、设备维修的发展历史
设备维修体制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事后维修制。就是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才进行检修,这一时期经历了兼修时代(操作工又是维修工)和专修时代(有专业维修工)。其特点是设备坏了才修,不坏不修。
第二时期是预防维修。其修理间隔的确定主要根据经验和统计资料,但是它很难预防由于随机因素引
起的偶发事故,同时也废弃了许多还可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拆装次数,造成维修时间和费用的浪费。
第三时期是生产维修。生产维修由四部分组成: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维修预防。这一维修体制突出了维修策略的灵活性,吸收了后勤工程学的内容,提出了维修预防、提高设备可靠性设计水平以及无维修和少维修的设计思想,把设计制造与使用维修连成一体。
第四时期是视情形维修制,我国称为状态维修。这种体制着眼于每台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一反定期维修的思想而采取定期检测,对设备异常运转情况的发展密切追踪监测,仅在必要时才进行修理。基于状态监测的状态维修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连续生产过程的企业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以及生产效率,对旋转的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尤为有效。
在以状态维修为主要特征的第四历史时期,还并存有综合工程学(Terotechnology)和全员生产维修(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以及“以利用率
为中心的维修”、“可靠性维修”、“费用有效维修”等。
尽管当今世界存在多种设备维修体制,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注重企业的文化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技术性和经济性,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的状态之中。将这一共同特征体现得最全面最密切就要算是状态维修了。
1.2我国工业企业设备状态维修的发展概况
1983年1月国家经委颁布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规定:“在根据生产需要,逐步采用现代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发展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预防维修体制”。在1986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上, 国家领导人李鹏在讲话中明确指示:“应该从单纯以时间为基础的检修制度,逐步发展到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检修制度。不但要看设备运转了多长时间,还要看设备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确定设备该不该修。也就是说,要从静态管理发展到动态管理。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一系列先进的仪器来诊断设备的状况,通过检查诊断来确定检修的项目”。阐明了设备诊断和维修方式改革的关系,
对设备诊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设备维修发展历史与状态维修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维修,基本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周期计划维修,即定期大、小修。从理论上来讲,周期计划维修是属于预防维修范畴,在保证设备完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工业机械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机械工艺性能和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之引起的设备维修也更趋合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状态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优劣,确定维修方式和维修时间,比传统的周期计划维修前进了一大步。状态维修特别注重预防检查、监测,既做到了预防,又避免了过剩维修;而周期计划维修所欠缺的正是这一点。
九十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机械。这些进口设备除了清洁、润滑、
保养和局部检修项目之外,并无大小修内容,并且一般都具有机、电、气、仪一体化,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装配精度高。若按传统的维修方法,周期性的拆装,不但不会使设备恢复其精度,反而还会在拆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降低了工艺要求的精度,影响设备发挥原有的效能。因此,有的企业从进口设备投入使用,就采用状态维修替代周期性的大小修。重点做好巡检、清洁、润滑保养和局部检修工作,收效良好。以后又根据国产设备新老机型各自的特点,分别采取周期性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也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维修投入大大降低的经济效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长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中,早已发现周期计划维修过剩,浪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对周期计划维修产生了质疑。这都为企业实施设备维修的创新打下了基础。
2.1对部分企业现行设备维修状况的调查
在计划经济时期,设备维修采用统一的周期计划维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工业设备维修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不同的生产企业中其设备类型、生产
规模和设备管理技术基础都不相同,故障、用工、机物料消耗和计划停机等统计资料较清楚地表明:
(1)沿用周期计划体制的企业中,经过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后,设备管理已显出成效,但比起维修体制改革的企业来,却处于滞后状态,这种滞后差距随采用比价维修方式的深化而不断增加。
(2)采用状态维修的企业与采用周期维修体制的企业相比,故障率明显下降,同时设备维修用工,维修材料费用下降。说明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是显著的。
2.2采用状态维修企业的现状
(1)能根据设备状况制订维修时间计划,使维修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
(2)对故障的诊断手段大多数厂家以人的感官判断为主,部分结合简易仪器诊断,当然更习惯于感官诊断方式。少数厂家设置了故障诊断技师或工程师,有条件的厂家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3)对一般机台实行了每日点检,故障点检巡查总时间略少于维修总时间,使维修工单一的繁重拆装维修作业变为巡检和维修复合技术作业,对于转变维修方式,提高自身素质有重要意义。
三实施状态维修的技术经济效果
3.1状态维修有明显的经济性
有资料表明,在连续化的生产企业中采用状态维修,除减少故障和维修停机时间外,还能降低原料、综合能源消耗,使产品一次制成率提高,质量稳定,安全生产持久性也随之显现,最终产值同比传统维修可增加1%~5%,其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3.2状态维修由高新技术组成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逐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这无疑提高了设备装备水平。但有少数企业由于维修观念陈旧,仍用传统周期计划维修过多地拆卸精密部件,使得先进设备在3年~5年后出现了多故障,先进的装备远远没有到损耗期就带故障运行。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