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晨读资料之五

合集下载

语文我的高考,我的晨读君【第八季】:专题五 周五晨读篇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我的高考,我的晨读君【第八季】:专题五 周五晨读篇Word版含解析.doc

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沧海遗珠【释义】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例句】1990 年代初,精心为这个系列搜罗顶级佳品。

在那个年代,市场上仍有不少沧海遗珠,前所未见的绝艺佳作时有可见。

藏头露尾【释义】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例句】相识的人因图片模糊很难分辨还有可能。

自己看自己的照片还不能判断是不是自己,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种藏头露尾的做法实在不是一种好回应。

层出叠见【释义】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例句】各种层次的围棋赛层出叠见,许多人使趋之若鹜,围棋红红火火。

跨世纪,中国经济腾飞,盛世乃现。

曾几何时【释义】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例句】曾几何时,雾霾污染日渐严重,大家对“蓝”的呼吁也愈加急迫,开始持久的寻“蓝”旅程。

也许你还记得2014年“APEC蓝”,治霾坚守住了“最后一公里”。

曾经沧海【释义】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例句】导演刘雪松表示通过这部戏我希望告诉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曾经沧海了,只要愿意去勇敢地追求,下一站还会有幸福在等着你。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译文】登楼远望中原,只见在一片荒烟笼罩下,仿佛有许多城郭。

想当年啊!花多得遮住视线,柳多掩护着城墙,楼阁都是雕龙砌凤。

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不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胡虏铁骑却践踏包围着京师郊外,战乱频仍,风尘漫漫,形势如此险恶。

士兵在哪里?他们血染沙场,鲜血滋润了兵刃。

百姓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填满了溪谷。

悲叹大好河山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领精锐部队出兵北伐,挥鞭渡过长江,扫清横行“郊畿”的胡虏,收复中原。

2012届高三语文晨读材料5

2012届高三语文晨读材料5

晨读材料:第五期周一【风雅诗斋】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鉴赏指引: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前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

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

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

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文言读吧】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先生怒,欲亲赍(以物送人)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竟(最后)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上吊自杀),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罗生还镯》【大家文坊】麦哲伦没有什么人的一生比麦哲伦更加奇特的了。

他的整个一生就是战斗。

他经历了远洋航行,逃亡和诉讼,海上失事,未遂的暗杀,最后死在一个蛮荒的小岛上。

他曾远征过非洲、印度,并在马来西亚结了婚。

勇敢、凶猛,他就是这样的人。

他长期居住在亚洲,攻读必需的文化知识,准备远征,他企图经过美洲到达盛产香料的岛屿马鲁古群岛。

语文我的高考,我的晨读君【第三季】:专题05 周五晨读篇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我的高考,我的晨读君【第三季】:专题05 周五晨读篇Word版含解析.doc

【日积月累】读一读,积累下列成语便宜行事【释义】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斟酌处理,不必请示。

【例句】该法则赋予了少年法院介入和干涉指导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威,国家由此以“代理父母”之角色依“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便宜行事。

标新立异【释义】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例句】SK集团总部大楼或许并不那么容易找到。

没有耀眼的标识,也没有特立独行的霸气建筑,让人无法远远望见,只能凭着地图所指的方向,一路走一路留意看。

特立独行【释义】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例句】陷入绝境的圣保利此时只能背城借一,转守为攻。

在三军用命之下,居然与拜仁形成场上均势。

独树一帜【释义】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例句】它独树一帜的弧线设计,使可口可乐在黑暗中仅凭触觉即能辨认,甚至打碎在地也能凭碎片一眼识别,为可口可乐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立下汗马功劳,百年间更是大卖3000亿瓶。

鹤立鸡群【释义】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例句】98世界杯金头闪耀大罗之所以没那么鹤立鸡群,因为同时代有个齐祖,让人感觉“天有二日”。

【古韵寻音】菩萨蛮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译文】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

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

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赏析】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上片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的乡愁的情景,下片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

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感悟经典】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5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5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五)【成语积累】51、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形容山林花木优美。

52、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不能指画画。

53、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54、阳春白雪:喻高雅的、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55、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56、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57、毁家纾难:纾,缓解、消除。

指拿出家产以救国难。

58、不绝如缕:绝,断。

缕,丝线。

本意是比喻形势危机像即将断绝的线一样。

不同于“络绎不绝”。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59、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

60、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

【诗词欣赏】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燕鸿过后莺归去。

细算浮生千万绪。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译文】鸿鹄春燕已飞走,黄莺随后也归去。

这些可爱的鸟儿,一个个与我分离。

仔细寻思起来,人生漂浮不定,千头万绪。

莺歌燕舞的春景,像梦幻般没有几时,便如同秋云那样散去,再也难以寻觅她的影踪。

像卓文君那样闻琴而知音,像汉水江妃那样温柔多情,遇到郑交甫解佩相赠,这样的神仙般的伴侣早已离我而去,即使挽断她们绫罗的衣裙,也不能留住她们的倩影。

劝君莫要作举世昏醉,唯我独醒的人,不如到花间去尽情狂饮,让酒来麻醉我这颗受伤的心灵。

【注释】浮生:谓人生漂浮不定。

春梦:喻好景不长。

闻琴:据《史记》载: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于夜以琴挑之,文君遂与相如私奔。

解佩:刘向《列仙传》:郑交甫至汉皋台下,遇二仙女佩两珠,交甫与她们交谈,想得到她们所佩宝珠,二仙女解佩给他,但转眼仙女和佩珠都不见了。

解佩:据刘向《列仙传》载:郑交甫行汉水之滨,遇二美女而悦之,二女便解下玉佩相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晨读晚练答案5.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晨读晚练答案5.doc

晚练 51. B 【解析】分别读dàng,xiān,tuò,jué;A项分别读bàn,jū/zǔ,lún,jùn;C项分别读y ìng/yīng,sǒng,chōng/chuáng,fǔ;D项分别读zhuó,qìng/qīn,qiǎ,qǐ/jī。

2. A 【解析】B. 成分残缺,缺少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

C. 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D. 搭配不当,可改为“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

3. ①我学习刻苦,多次荣登学年榜首②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突出表现④并曾代表班级参加校运动会,取得过400米第九名的成绩⑤希望贵校能给我一个机会【解析】①口语化词语改为书面用语;②“建树”词义太重,用词不当;④“骄人”与第九名的成绩不相称,且不得体;⑤自称“金”,用语不得体。

4. 示例:《庄子》——哲学的天籁;《资治通鉴》——帝王的镜子;《颜氏家训》——一位父亲的叮咛;《聊斋志异》——瓜棚下的怪谈;《三国演义》——龙争虎斗;《红楼梦》——失去的大观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悔的人生。

【解析】写书评关键是要了解名著的内容,并从中提炼出主旨。

例如,《庄子》讲了很多有关哲学的道理。

所以哲学是关键词。

《资治通鉴》是以史为镜,让人从中吸取教训。

5. (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3)复得返自然(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 A 【解析】按:考察。

7. C 【解析】③⑥均是间接表明杜暹的“清直”;④是表明杜暹的“勤干”。

8. C 【解析】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9. (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3)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

2023高三年级语文晨读晚读素材第一篇:《我的大学梦》我的大学梦,从高三开始。

在这滚滚红尘中,我勤奋学习,默默积累,用汗水浇灌出一个个散发着知识的种子。

我清晰地记得,当那封录取通知书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激动地泪流满面。

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翱翔的天空。

我想要在那里获得更广阔的视野,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我心中对大学的憧憬,从未停止过。

我知道,要想实现我的大学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我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做好冥想,调整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晚上,我会静下心来,认真地复习,为明天的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我的大学梦终将实现。

第二篇:《在人生的跑道上》人生如同一条无尽的跑道,我们在这条跑道上奋力前行,寻找着自己的目标。

高三,就是我这条跑道上的重要里程碑,我要为自己的未来梦想努力奔跑。

在这充满挑战的阶段,我时刻准备着,披荆斩棘,冲刺前行。

不论是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还是莫名的挫折,我都始终坚信,只要跑下去,就必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我心中那个美好的梦想。

我知道,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我要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多的知识,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奋斗,永不放弃。

在人生的跑道上,我会紧抓梦想的绳索,奋力向前。

无论路途怎样崎岖,我都会坚定地前行,直到梦想成真。

第三篇:《永不言弃的心》高三,是一个考验毅力的阶段。

在这段时光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挣扎、付出和收获。

而支撑着我,永不言弃的,就是内心坚定的信念。

未来的大学,是我向往的地方。

我渴望在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迎接更广阔的挑战。

我相信,只要我不放弃,我的梦想终将实现。

每当我沉浸在挑战中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坚持,要相信,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跨越困难,迎接更好的明天。

我知道,路途上会有风雨,但我会坚持骑着信念的自行车,一直走下去。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5)

高三语文晨读材料 (5)

高效晨读课堂40个多音字1.臂胳臂(bei)其余读bì2.秘秘鲁(国名)(bì) 其余读mì3.瘪瘪三(biē) 其余读biě4.簸簸箕(bò) 其余读bǒ5.提提防(dī) 其余读tí6.读句读(dòu) 其余读dú7.佛仿佛(fú) 其余读fó8.扛力能扛鼎(ɡānɡ) 其余读kánɡ9.红女红(ɡōnɡ) 其余读hónɡ10.勾勾当(ɡòu)其余读ɡōu 11.纶纶巾(ɡuān)其余读lún 12.巷巷道(hànɡ)其余读xiànɡ13.溃溃脓(huì)其余读kuì14.浅浅浅(jiān)其余读qiǎn 15.靓靓妆(jìnɡ)其余读liànɡ16.据拮据(jū)其余读jù17.槛门槛(kǎn)其余读jiàn 18.烙炮烙(luò)其余读lào 19.埋埋怨(mán)其余读mái 20.脉脉脉(mò) 其余读mài 21.迫迫击炮(pǎi)其余读pò22.胖心广体胖(pán)其余读pànɡ23.扁扁舟(piān)其余读biǎn 24.冯暴虎冯河(pínɡ) 其余读fénɡ25.仆前仆后继(pū)其余读pú26.稽稽首(qǐ)其余读jī27.悄悄悄(qiāo) 其余读qiǎo 28.亲亲家(qìnɡ)其余读qīn 29.汤汤汤(shānɡ)其余读tānɡ30.上上声(shǎnɡ)其余读shànɡ31.拾拾级而上(shè)其余读shí32.似似的(shì)其余读sì33.刷刷白(shuà)其余读shuā34.遂半身不遂(suí) 其余读suì35.同胡同(tònɡ)其余读tónɡ36.厦厦门(Xià) 其余读shà37.肖姓肖(Xiāo)其余读xiào 38.叶叶韵(xié)其余读yè39.殷殷红(yān)其余读yīn症结(zhēnɡ) 其余读zhènɡ近意成语辨析51.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5(学生版)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5(学生版)

2021届浙江高考晨读5(学生版)○高○考○规○定○篇○目○背○诵◆六国论(北宋·苏洵)◆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读○音◇日◇日□记121.莳.花弄草()122.蚍蜉..撼树()()123.蚕茧.()()124.铁锨.()125.陶冶.()126.帷.幕()127.庶.民()128.惨怛.()129.惬.意()130.揶揄..()()131.绰.号()132.脚蹼.()133.谛.听()134.铜臭.()135.募.捐()136.喋血..()()137.喷.香()138.堤.坝()139.寒暄.()140.惩前毖.后()141.惺忪.()142.搭讪.()143.斐.然()144.殚.精竭虑()145.游弋.()146.湖畔.()147.焚.烧()148.缊.袍()149.缙绅..()()150.翕.张()○易○错○字○形○日○日○辨【括号内是正确字形】081.爱不失.手()082.爱乌.及屋.()()083.安份.守己()084.按.居乐业()085.暗.然泪下()086.黯.无天日()087.敖敖..待哺()088.飞扬拔.扈()089.绝.不罢休()090.白壁.微暇.()()091.英雄倍.出()092.半途而费.()093.哀.声叹气()094.山洪爆.发()095.武装爆.动()096.五色斑澜.()097.百步串.杨()098.百尺杆.头()099.罢绌.百家()100.百战不贻.()○易○错○成○语○日○日○记29.点铁成金:喻修改文字,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5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晨读5

语文晨读一.诗歌浅赏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一词句注释⑴残春:指的是春天将去,春花凋残,故称残春。

⑵宿雨晴:指一夜宿雨,清晨放晴。

⑶恍然:忽然。

咸京:指唐都城长安。

⑷柳絮行:指柳絮随风飘飞。

⑸诗魔:佛家禅理认为作诗是文字“魔障”。

归净域:指归到那洁净的地方。

净域,亦称“净土”,佛语,指无浊无垢之地。

⑹酒冲:用酒来冲击。

愁阵:愁苦如重重敌阵。

出奇兵:借酒浇愁,如同出奇兵破阵一样。

⑺两梁:冠名。

《唐诗鼓吹》的注释中说汉代“秩千石,冠两梁”。

尘埃污:指沾上尘埃,暗指投敌变节。

拂拭:掸灰擦尘。

⑻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

待眼明:等待大唐复兴。

二诗歌浅译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

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

借写诗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

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三文学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闽地时而作,当时唐朝已亡,旨在行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

开笔处写出了一个春残红飞,夜雨刚晴的景象,再加上诗人他乡为客,提于旅馆之中,于是使诗人忆起阔别久远的帝京——长安。

一提起长安,自然使诗人想起被昭宗信任,作翰林学士时的得意情形,又自然的想到为朱全忠排挤,使他落魄异乡。

这难言的种种味道,一时涌上心头。

“忆咸京”三字,成为全篇枢纽,领起以下三联。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伍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 伍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伍古诗词赏析之五:1.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崇光,美艳的光彩。

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内容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

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

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

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

“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

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运用技巧】1、化用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2、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花说不定会象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诗人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

“花睡去”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2.流莺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流莺:漂荡流转、无所栖托的黄莺;陌:田间小路;凤城:当时的国都长安;花枝:黄莺栖息之地。

译文:到处漂荡的黄莺上下翱翔,越过小路飞临河边,不知要飞向何地?美妙的啼啭怎能没有它的本意?即使碰到良辰也未必有好的期遇。

无论是在刮风的清晨、降露的夜晚,在阴天中、在晴日里,也无论是在城中,千门万户打开或关闭的时候,它都在不停地鸣啼。

我曾经被伤春之情所苦恼,现在不忍听它那巧啭哀鸣,在这长安城中哪里有可让它暂歇的花枝?【内容赏析】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

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暗喻自己的心志及失望之情。

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对仗工整。

高中语文晨读5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晨读5新人教版必修1

晨读 5一、文化知识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经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因为采纳分科取士的方法,因此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推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 ?; 斟酌》“岛 ( 指贾岛 ) 初赴举京师” ,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齐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 ( 即童试 ) 、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词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说一定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朝由提学官主持、清朝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含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获得生员( 秀才 )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因此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纪大小都称童生。

《左忠毅公逸闻》“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此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 秀才 ) ,当时史可法二十岁。

《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包含京城 ) 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ě)秋闱 ( 闱,考场 ) 。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公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 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委任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试,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等其他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身策问,以定甲第。

实质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其实不亲身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呼,第一名称状元( 鼎元 )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身世”的称呼;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身世”的称呼。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二、古诗鉴赏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②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5天 爱读才会赢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第5天 爱读才会赢 Word版含答案

早读材料第5天爱读才会赢【教材读音摘要】乌篷.pénɡ船闽粤..bīn lín诳.语kuánɡ震.撼zhèn..mǐn yuè湖沼.zhǎo 濒临瘴.zhànɡ气雾霭.ǎi 罗布淖.尔nào惊骇.hài花剌.子模là黑魆魆..wěnɡ yù惬...xū蓊郁意qiè直截.jié甬.道yǒnɡ涟漪..lián yī水漉漉..lù深邃.suì一泓.清泉hónɡ嗥.叫háo砰砰..wān yán蠕.动rú瞄.准miáo饿..声pēnɡ嘎.啦ɡā湍.急tuān蜿蜒殍.piǎo 艾蒿..ài hāo【多音字例举】禁:jīn禁穿、禁看、禁磨、禁受、禁用、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忍俊不禁、情不自禁。

//jìn禁止、禁运;禁忌、犯禁、入国问禁、令行禁止;禁闭、监禁;禁中、宫禁、紫禁城。

冠:guān桂冠、衣冠楚楚、怒发冲冠;鸡冠、树冠、冠状动脉;冠冕堂皇。

// guàn冠军。

给:jǐ给水、给养、补给、供给、配给、自给自足;家给户足。

// gěi给以、交给、送给。

分:fēn分开、分别、分化;分部、分队;分给、分配;分辨。

// fèn分内、本分、过分、恰如其分;水分、糖分;积极分子、知识分子。

便:biàn方便、便利、轻便、近便、听便、搭便车;便服、便条;便宜行事。

//pián大腹便便;价格便宜;占小便宜;太便宜他了。

【易用错的成语】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2015年高中语文 晨读晚练5(pdf)新人教版必修3

2015年高中语文 晨读晚练5(pdf)新人教版必修3

«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愿陛下矜悯愚诚 , 听臣微志 ( 陈情表 » 诚能见可欲 , 则思知足以自戒
识记 备
没有悲观的权利 . 9.受苦的人 ,
读准字音
考 字 词
( 尼 采)
2.出
( « ) 谏太宗十思疏 »
出来 ①出,
外出 ② 出去 ,
« )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鸿门宴 » 一日 , 风雪严寒 , 从数骑出 , 微行入古寺
出征 ⑨ 出兵 , « )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 秦晋殽之战 » « ) 覆武其上 , 蹈其背 , 以出血 ( 苏武传 »来自鉴赏 诗实用类美文
文 佳 作
郁达夫之死
薛家柱
说家 、 散 文 家、 诗 人, 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名望和 地位 , 人人皆知 、 毋 庸 置 喙.郁 达 夫 抗 战 胜 利 后 不 久 死于南洋 苏 门 答 腊 , 这 也 广 为 人 知. 但 郁 达 夫 究 竟 如何死于日本人之 手 , 用 什 么 工 具 和 方 法 杀 害, 死亡 的时间究竟在哪一 天 , 杀 害 的 具 体 细 节 等 等, 始终是 一个不解之谜 , 成为国际文学界关注的一大悬案 . 把我亲身 6 0 周年 . 我不觉想起 2 0 年前的一幕往事 , 目击和听闻的情况告诉广大读者 . 正是郁达夫殉难 4 1 9 8 5年9月, 0 周年 . 在郁达 — — 浙江富阳 , 夫的家乡 — 举行了规模盛大的“ 纪念著 与会共 3 其中 , 还有大会邀请的日本学者伊 0 0 多人 , 藤虎丸和铃 木 正 夫 , 更从日本带来了研究郁达夫的 最新成果 : 被害的真相 . 被害真相 » 的调查报告 . 就在这次会议上 , 铃木正夫发表了一个« 郁达夫 会后 , 我 采 访 了 这 位 有 正 义 感 的 日 本 学 者. 他 今年是抗日战争 胜 利 6 也是郁达夫殉难 0 周 年,

高三语文早读5

高三语文早读5
4.C(这是一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主旨是面对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 人,民族骄傲是狭隘的)
《人民日报》时评精选一 有利益考量,也要有理想情怀
“如今的青年怎么了”,近来,关于青春的话题持续引发社会热议。有声音批评,本 于世故,热衷实惠而耻谈理想。
情境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___风__急__天_高__猿__啸__哀_,___渚__清__沙__白_鸟__飞__回__。”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无__边__落__木__萧_萧__下______,__不__尽__长__江_滚__滚__来__。_”两 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翻开历史,越是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越需要有超越个人、超越利益的理想。 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执着信念,法国大革命中民主自由的热烈追求,20世纪 初叶席卷世界的红色狂飙,都曾是导引时代前进的旗帜。在中国现代化的关键时 刻,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的当下,尤需在物质利益之外,多一份 理想情怀。借用叔本华的一句话,它是对每个时代伟大事物的同一性和连续性的 信心,是对一代代人的变化和衰退的抗议。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情境默写
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 “___不_以__物__喜____,___不__以__己__悲___”的心态。
2.心怀天下百姓是许多有志之士一生的写照。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更进一步的体悟: “__先__天__下__之_忧__而__忧___,__后__天__下__之__乐_而__乐___。”
[助记] 本段写览物而喜者。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晨读资料之五
一、翻译
(1)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

必出于禄禀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
(2)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

后虽秉权,而子弟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

译文:(1)近来看见亲表中做官的人只求用许多财物侍奉父母,而父母并不追究财物是从哪里得来的。

必定是出于俸禄便是好事,如果不是这样,又与盗贼有什么不同呢?(2)亲族中的贫穷孤儿,他都抚养、教导和勉励。

后来崔玄暐虽然掌握了大权,他的子弟做官晋升也决不越级破格。

当时的人都称赞并敬重他。

二、文言实词
51、竟日:一整天52、市:集市、买53、戚然:悲伤的样子54、明年:第二年55、次第:依次56、诚:如果、确实57、遂:于是,就、终于58、中道:半路上59、谒:拜访60、书:写、信、字条61、逮:到、捉拿
62、未尝:不曾63、地方:土地方圆64、俟:等待
63、65少时:年轻时66、妻子:妻子儿女67、加冠:男子成年68、厌:满足、厌恶69、身:躬:亲自70、王:君王、称王
三、文史常识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
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三、成语
51.不齿于人类:不能列入人类。

意思是不能算人。

齿:排列、并列。

52.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易混“不约而同”,只做状语不做谓语.
53.不逞之徒:指心怀不满而胡作非为的人。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

54.不足为训:并非不值得作为教训,而是不值得作为遵循或仿效的法则。

55.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5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正:对;误:这样)
57.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58.不学无术:既没有学问,又没有能力。

(正:学问;误:学习)
59.不速之客:没有邀请而门己来的客人。

(正:邀请;误:迅速)
60.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