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教学之《富贵不能淫》
23.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ppt课件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 激我(的恩德)(而接受它)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却 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 为了(能有)妻妾的待奉(而)接受了;
22
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6课
《 孟 子 》
23
课文全解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 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 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 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正面举例)
(反面举例)
15
讨论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 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 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 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 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 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 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 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 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 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 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 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1.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篇内容。
2.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梳理论证思路。
3.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体会其语言特色。
2课时第1课时1.初读课文,积累重点的文言词句。
2.译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新课,引发情感共鸣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中,我们常常被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深深感动。
在个人安危与道义职责两难全的抉择下,他们为什么能甘冒生命危险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当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生与义两难全的抉择时,又该如何做决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先哲孟子的《鱼我所欲也》,在文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时事作为切入点,能让学生联系自身,引发思考;提出疑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读准字音。
默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结合工具书扫除读音障碍。
(1)需要注意的字音。
故不为苟..得也(wéi)(ɡǒu)死亦我所恶.(wù)一箪.食(dān)一豆羹.(ɡēnɡ)蹴.尔(cù)不屑.(xiè)今为.(w èi )宫室之美为.(w éi )之 (2)需要注意的句子停顿。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④是/亦不可以已乎2.理解字词。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1)通假字。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同“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同“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y ú)”,语气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先前、从前) (2)古今异义。
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例句:一豆.羹 今义:豆科植物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益处,好处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今义:加上、增加古义:能够用来 例句:则凡可以..得生者 今义:表示许可,能够(3)一词多义。
富贵不能淫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
《富贵不能淫》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从课标要求不难看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要选择思想内容不太深奥,凭借学生的人生经验和思维水平还可以理解,表达方法也比较合乎常规、不太怪僻,语言文字比较合乎规范,阅读难度不大的文言文进行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语音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影响不明显,语法古今差别不大,而词汇古今变化最大,词汇要靠积累。
文言语句的学习必须从感性着手,而不是从抽象的所谓语法规律着手,记住一条语法要领,并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所以应该在阅读中提高对古代语言的感受能力。
对文意的理解,老师的“言传”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学生的“意会”所得更宝贵,即在于学生自己的“体知”。
提倡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情分析】从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来看,初一学习了多篇古文,既有写景记趣的,也有借景抒怀的;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量的文言积累和知识储备,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其中对《孙权劝学》等涉及人物要素文章的品读,使学生对人物性情有了一定的认知,便于对本课中的人物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九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朗读表演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等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比如语文四项能力的训练,即听——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明白对方潜台词的真实意图;说——口头表达时要击中对手要害,直陈利弊;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懂文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八上第11讲:《富贵不能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2.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陆游筑书巢》)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11.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孔子云:“何陋之有?”(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12.用原文句子填空。
(4分)【★★★】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
陋室的主人自评“,”,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10.(2分。
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11.(4分。
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12.(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 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 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分析第一部分 舍鱼而取熊掌
“甚于生者” “甚于死者”
论点
论证
舍生而取义 比喻论证
“义”不;为苟得
正面
“不义患”有所不避 论证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行道之人
义存于心 (正) 嗟来之食 2、乞人
举
对
弗受,不屑
例
比
论
论 证
证
1、宫室之美
见利忘义(反) 万钟之禄 2、妻妾之奉 排
受之
3、所识穷乏 比
者得我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给)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表示修饰,连接修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饰语和中心语。 ) (但是,表转折)
3、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介词。表示比较。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指示代词。这个,这样)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 要的,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厉害的.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不只是有道德的人有这心,人人都有这颗
心 ,只是有道德的人能永远不失去它罢了 3.万钟于我何加焉!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
《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富贵不能淫》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富贵不能淫》原文:孟子及其弟子〔先秦〕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惧:害怕。
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是:这,这个。
焉:怎么。
子:你。
未学:没有学。
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
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
古人二十岁既为加冠。
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嫁:出嫁。
往:去,到。
戒:告诫。
女(rǔ):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
敬:恭敬。
戒:留神,当心,谨慎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
道:方法。
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
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立:站,站立。
正:正大。
大道:光明的大道。
得:实现。
志:志向。
由:遵循。
独行其道:独:独自。
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
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
屈:屈服。
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淫》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他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式】1、采取“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导入新课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3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3篇有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个时候就看我们怎么做选择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应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方法1.诵读法:所谓诵读,就是朗读和背诵。
要求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探究特色,习得语感,培养能力。
这种方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
2.质疑法:这里所说的质疑,并非指教师想提问学生,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之处提问,或者是对文章的观点或其他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媒体设计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或者幻灯片,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重要的字词,将文中的重点词句投影出来并配上朗读。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鱼我所欲也》和《富贵不能淫》 优秀导学案
第26 课《鱼我所欲也》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
(2)课文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对比论证)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贤者”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5、请学生研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以下的重点词语。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
6、研读本段、分析以下问题:(1)传说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宁可饿死。
课文第2段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2)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
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
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拓展延伸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用一段文字表述你的观点。
答案示例: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
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当堂测试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所恶( )一箪食( )一豆羹( )蹴( )苟得( )不屑(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中考《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复习(二)
(6)文章表现了孟子的人生态度:“义”的重要,在 “生”“利”“义”的抉择面前,宁愿放弃生与利而取义,把义 置于“利”“生”之上的人生态度。 (7)作者提“一箪食,一豆羹”的目的:以不食一箪食,一豆 羹为事实从正面论述“义重于生”的观点,同时为下文对比论证 (“乡”与“今”的对比)的正例出现。 (8)“所欲有甚于生者”,这里的“所欲”指正义的事业;这 里的“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思想感情)孟子针对景春的说法,阐释了 “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点明 写作 既要有行“居天,立天,行天”,又要有志 意图 “得志,不得志”,还必须保持“富,贫,威” 的操守,这样才能称之为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第一段:景春提出大丈夫的标准。
第二段:孟子反驳并提出自己关于大丈夫的标
准。
基本 内容
①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 ②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③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首页
富贵不能淫
艺术 ①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深刻尖锐。 特色 ②运用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和感染力。
写作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举例与说理相结合 开篇先举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
任……曾益其所不能”这一与中心紧密联系的观点,然后再 引申开去,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 纳出中心论点。论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②善用排比和对比,增强说理的气势。
开篇一组排比语气强烈,富有说服力。第二段的一组对比
写作特色
鱼我所欲也
①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如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 “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 义”。
第23课《富贵不能淫》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不得志,独
97
⑤屈:屈服。使动用法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本文是孟子反驳景春观点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孟子为什么而辩。
公孙衍、张仪是不是大丈夫?
整体感知
2.孟子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他们遵循的是“妾妇之道”。
表现 实质
妾妇之道
大丈夫之道
①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出嫁的女子
②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 ③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都不
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
顺从(君王的意志)
坚守
理解情怀
2.领略圣人的情怀。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在诸侯国合 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时期,孟子始终宣扬“仁义礼”,倡导实行“仁政”,指 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这充分体现了圣人的高尚思想。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心目中的大丈夫是谁?拿起手中的笔,郑重地写 下他们的名字。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 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 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 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 “民贵君轻”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 中 《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 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 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理解情怀
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对大丈夫的标准,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法3.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性善论”的要点:(1) (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 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本文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 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一)(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 (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二)甲:一箪食,一豆羹,……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2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蹴尔而与之(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三)[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富贵不能淫》的教学价值之管见
《富贵不能淫》的教学价值之管见摘要:《富贵不能淫》具有文言、文体、方法、思想等方面的教学价值。
文言价值包括古语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文体价值指《富贵不能淫》是一篇经典的驳论文。
方法价值指要摒弃文中的封建思想,吸收公孙衍、张仪等人所创立的“合纵连横”的思想。
思想价值指孟子所阐述的“大丈夫”人格。
关键词:《富贵不能淫》;文言价值;文体价值;方法价值;思想价值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25课是《<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是三章中的一章,是新选入教材的古代散文名篇,它的思想影响了我国无数的志士仁人。
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认识到《富贵不能淫》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文言价值、文体价值、方法价值和思想价值等。
首先,是它的文言价值。
积累文言词汇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富贵不能淫》是一篇距今时代较远的文言文,有很多文言词汇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古语词。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中的“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丈夫之冠也”中的“冠”指古代男子到成年(二十岁)举行的加冠礼,这里解释为“行冠礼”。
通假字。
“往之女家”中“女”同“汝”,意思是“你”。
有的参考资料还把“安居而天下熄”中的“熄火”和“戒之曰”中的“戒”看作通假字。
一词多义。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中的“诚”的意思是真正、确实;《愚公移山》中“诚”的意思是“诚心”。
“父命之”中的“命”是“教导、训诲”的意思;《愚公移山》中的“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中的“命”是“命令、指派”的意思。
“戒之曰”中的“戒”解释为“告诫”;“必敬必戒”解释为“谨慎”。
“居天下之广居”中的前一个“居”的意思是“居住”,动词;后一个“居”的意思是“住所”,名词。
词类活用。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的“淫”“移”“屈”均为使动用法,依次解释为“使……迷惑,惑乱”“使……动摇,改变”“使……屈服”。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这些文言词汇,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我国古代文言文的能力。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执教时间:11月16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的:知识:1、积累文言词语。
能力:2、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德育: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以导读法、讨论法和讲读法为主。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其文气势充沛,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二、研习1、2段。
1、朗读课文。
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让学生结合注释,以同桌合作,翻译第一段。
老师抄写重点词语:所欲得兼舍生取义甚于故不为苟得所恶患如使得生者何不用使何不为由是则生是故非独是心勿丧耳呼尔与之蹴尔不屑3、提问学生译文句,师生一起来纠错。
4、问题探究: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③“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④“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⑤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哪句?⑥第2段的故事中,那乞丐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施舍?5、讨论并归纳①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②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人:栾金伟
课题:品国学经典悟浩然正气——《鱼我所欲也》拓展阅读教学之《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及用法,并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做一个有志气、有胆气、有勇气、有骨气并能始终坚守、践行仁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 能顺利地疏通课文;
2. 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要理解,例如“大丈夫、浩然之气等”。
2. 体会文章所带来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浩然正气。
由同学齐读:关汉卿《关大王单刀赴独会》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报国平天下,枉为男儿大丈夫。
”是的!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听出了大丈夫壮志凌云的气概与胸怀天下的伟岸,那么,什么是大丈夫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鱼我所欲也》的拓展阅读,学习孟子的《富贵不能淫》,感受大丈夫的真正内涵。
二、走进《富贵不能淫》,品浩然正气。
(一)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二)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三)三读课文,疏通文意。
1.质疑解疑:在疏通的过程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全班交流)
2.检测提问:“淫、移、屈”的使动用法;“之”的几种意义。
通假字“女”。
3.指名疏通文意。
(四)文本探究,品重点句子。
1.我们知道本文是孟子与景春的对话,他们谈话中涉及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公孙衍,一个是张仪,你了解他们吗?(教师出示相关资料)对于这两个人,景春与孟子的评价如何?
(公孙衍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帮助秦国攻魏,并收复河西,但是由于公孙衍没有经受诱惑被魏王收买,之后张仪将公孙衍排挤出了秦国,无奈只能转而投向魏国,但是不久又呆不下去只能投靠韩国,其一生仕途就这样兜兜转转,最终因为官场勾心斗角而死。
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纵横家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可谓“一口倾国”,这其中最显要的人物当属主张“连横”的张仪。
据记载,张仪年纪轻轻便掌握了纵横家的看家本领,几经辗转后,他来到秦国,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被封为相,后来张仪出使各国,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首先破除了秦国和齐国两个大国的联盟,后来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各国诸侯“连横”亲秦。
这样,最后六国“合纵”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
后来,秦惠文王因为张仪功劳卓著,就封他做了“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
张仪的连横之术成为后来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
2.在孟子眼里,什么样的人才堪称“大丈夫”呢?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明确:得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即义)”。
其次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道遵循仁
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
拓展《孟子.尽心上》中的句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也就是一个人有了权力或财富之后,就应该想到要造福天下百姓。
而所谓“穷则独善其身”。
是说若一个人命运不济、或遇人生的逆境,甚至于身逢乱世当中,你同样也可以做到独善其身、自由自在、逍逍遥遥,在人间潇洒走一回。
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出山之前,就隐居南阳,躬耕陇亩。
虽不得志,但他的人生目标很清楚,那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诸葛亮在穷困潦倒时的想法,也就是“穷则独善其身”。
再次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意思是“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气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向”。
简单一句话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并践行仁义道德的人。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流传至今,你能赏析一下吗?
(明确:排比,气势磅礴,说明不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自己的立场、志向绝不会转移。
《齐背,要背出气势。
》)
3.那么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公孙衍与张仪是不是大丈夫,并说明你的理由。
过渡语:在孟子慷慨激昂的言语中,我们看到了孟子的仁爱、礼节、正义;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志气、勇气、骨气;这就是一个大丈夫浩然正气的真实写照。
是的,人活着就要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
三.拓展延伸,扬浩然正气。
1.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一个个“大丈夫”,他们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民族的希望。
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你知道哪些人具有这种浩然之气并值得我们学习呢?请列举事例或诗句加以佐证。
明确: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jū),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què)
岳飞《满江红》)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四、课堂总结:耕云先生曾经指出:“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做,不可做的事断然不想。
”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良知,拥有顽强的意志与博大的胸怀,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为都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五、作业:
A、积累孟子的名言名句,并背诵下来。
B、推荐阅读《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