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合集下载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细菌的分离培养实验报告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类重要生物体,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人体等。

研究细菌的分离培养对于了解其生态特征、代谢能力以及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原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取和鉴定不同细菌菌株,从而深入了解细菌的多样性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离心管、移液器、无菌培养皿等。

2. 实验方法:将待分离的样品(如土壤、水样等)加入到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中,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在平板表面,然后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们观察到了琼脂平板上的细菌生长。

细菌形态的多样性令人惊叹,有的细菌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链状、菌丝状等。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细菌在适应各种环境中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细菌的特性,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培养。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些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进行分离。

通过无菌棉签的转接,我们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新的琼脂平板上。

经过培养,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纯培养的细菌菌落。

接下来,我们对这些纯培养的细菌进行了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

形态观察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而生理生化试验则包括对细菌的代谢能力、酶活性等方面的测试。

通过这些试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细菌的分类和功能。

在形态观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细菌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比如,某些细菌呈现出亮黄色的菌落,这可能与其代谢产物有关。

而另一些细菌则呈现出粘稠的菌落,这可能与其产生胶原蛋白等粘附物质有关。

这些特征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菌的功能和应用提供了线索。

在生理生化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常见的试剂和培养基,如甲基红试剂、氧化酶试剂、柠檬酸盐培养基等。

通过对细菌的反应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其代谢能力和酶活性。

例如,某些细菌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呈现出黄色,这可能是由于其产生了柠檬酸酶。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课件】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宠物微生物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一、检测细菌
直接涂片显微 镜检查
分离培养动物接种试验Fra bibliotek生化试验
01
02
03
04
一、检测细菌
1、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在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中,形态检查的应用 有两个时机,一是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二 是在细菌的分离培养之后,将细菌培养物涂 片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染色特 性,这是鉴定分离菌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 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的前提。
一、检测细菌
2、分离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移植是细菌学检验中最重 要的环节,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对未知 菌的研究,常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分 离纯化的病原菌,可为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 验提供纯的细菌,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扩 增和动力观察等。
一、检测细菌
3 、动物接种试验
实验动物接种可用于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此外,也可用于确定病原体的致病力,恢复 或增强细菌的毒力,测定某些细菌的外毒 素,制备疫苗或诊断用抗原,制备免疫血 清,检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性等。
一、检测细菌
4、生化试验
细菌生化试验的主要用途是鉴别细菌。对革 兰氏染色反应、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相同或 相似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一、检测细菌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三、检测细菌遗传物质
二、检测细菌的抗原或抗体
1、检测抗原
利用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测定 有无相应的细菌抗原可以确
感谢各位聆听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定菌种或菌型。
细菌感染的实 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②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 (如血液/血清、酵母浸膏或生长因子等);用以培养对 营养要求高的微生物(2216E)
③ 选择培养基:利用细菌对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敏感性 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这类物质,利于所需分离的细菌生 长,而抑制不需要的细菌生长,从而达到分离某种微生物 的目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利:一种定量检测鳗弧 菌的选择性培养基及其制备)【利用鳗弧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抗性 】
④ 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含有某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的培养
基。某种细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培养后,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能与这种特定化合物或试剂发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反应;
从而达到区分不同的微生物.。(TCBS)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病料在接种培养基后,经过一段时间,应检查其 生长状况。首先用肉眼检查有无细菌生长;若有, 则需进一步检查菌落是否纯一。形态特征包括: 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凹陷、边缘(光滑、 波形、锯齿状、卷发状等)、颜色(红色、灰白 色、黄色等)、表面(光滑、粗糙等)、透明度 (不透明、半透明、透明等)和粘度等
水可直接涂布平板
• 平板置于28℃ 恒温培养箱培养24h,观察细菌生
长状况
(注意:操作台在使用前后都需要用酒精棉球擦拭
台面,保持操作台的整洁)
.
8
二、细菌的培养
培养基:培养基是指由人工方法配合而成的,用于微生物 培养、分离、鉴别、研究和保存菌种用的混合营养制品。
培养基的种类
①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基本营养物 质;可作为一些特殊培养基的基础成分(普通营养琼脂)
11
生化鉴定管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 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 或多或少地各有区别,可供鉴别细菌之用

细菌分离培养的原理

细菌分离培养的原理

细菌分离培养的原理细菌分离培养是通过实验室的技术手段,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细菌种类分离出来,进而纯化和培养单个菌株。

这项技术的原理主要涉及到菌群和细菌生长规律、培养基制备和处理等方面。

首先,细菌分离培养的前提是了解菌群的组成和特性,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培养法和间接培养法。

直接培养法是将样品直接接种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着重培养优势菌群;间接培养法则是依靠特定的筛选条件,如温度、p H值、氧气需求、营养偏好等,有选择性地培养和分离细菌种类。

其次,培养基制备十分关键。

培养基是供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必须提供其所需的营养物质。

常见培养基包括富含碳源(如葡萄糖)、氮源(如氨基酸)、微量元素(如铁、镁、锌等)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以及大肠杆菌培养基(含蛋白胨、牛肉膏等)等。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细菌的喜好和所需营养物质的特点,以满足细菌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细菌分离培养的实验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采集:从所需环境中采集细菌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中等。

2.稀释和接种:将样品进行稀释,以防止细菌过于密集导致难以分离。

然后将稀释后的样品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3.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不同的细菌,可通过串连稀释的方法,将不同营养短缺、培养温度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层叠和表面拟轻涂抹,从而进一步稀释细菌的浓度和分离不同菌株。

4.增殖和分离: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细菌落。

通常细菌落是由单个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的。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以及环境因子对细菌增殖和分离有着重要影响。

在细菌落呈现出较好单一性时,可采用拇指方法进行分离。

即使用铂铑环、火柴棒或细菌环形杆等工具,在落中划线或蘸取细菌后在新的培养基上移植。

5.纯化和纯种保存:通过不断重复分离和移植,直到最后获得单一菌株后,即可获得纯种菌株。

纯种菌株经过培养和筛选后,可以保存在冷冻保存条件下,如冰箱-80℃、液氮等,以备进一步实验和应用。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培养性状观察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培养性状观察

冷至约 5 0  ̄ C, 用接 种 环取 一环 培 养物 于 第 一管 内 , 随
即用两手掌心搓转振荡 , 由第一管取入第二管 , 搓匀 又从第二管取出一环至第三管振荡后 ,分别倒入 3 个 灭 菌 空平 板 内 , 摇 匀待 凝 固后 , 倒 置于 3 7 ℃温箱 内 ‘ 培养 , 2 4小时后观察结果 。第一个平板菌落最多 , 第 二个 、 第三个递减 , 可得到单个菌落 。
约5 0克置于密封容器内与接种的厌氧菌共 同培养。 焦 性 没食 子 酸 法是 利 用 焦 性 没食 子 酸与 碱作 用
板盖使 之 成 1 条狭 缝 , 并靠 近火 焰 旁 。右 手持 接种 环
克, 1 0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1 0 毫升。 常用方法有试 管培 养 法 , 干 板 培养 法 , 干燥器 培养 法 。 二 氧 化 碳 培 养 法 利 用 少 数 细 菌 如 牛 型 布 氏 杆
菌 ,在含 有 5 %~ 1 0 %的二 氧化碳 环境 下生 长 良好 , 常 用 的方 法 为 烛缸 法 。取 干燥 器 ( 盖 口抹 上 凡上 林 ) , 将 接种 好 的平板 或 斜 面放 入 器 内 ,点 燃 燃烛 直 立 于 缸 的隔 板 上 , 盖上盖子 , 因器 内氧 气 耗 尽 蜡 烛 自灭 ,
1 ~ 2 毫米者为小菌落 ; 2 ~ 4 毫米者为 中等大菌落 ; 4 毫 米或 更 大者 为大 菌 落或 巨大 菌落 。菌落外 形 有 圆形 、 不 规则 形 、 卷毛状 、 根 状 等 。隆 起 度呈 扩 散 、 台状 、 凸
起、 乳头 状 、 突脐 状 、 覆轮 状 等 。边缘 如整 齐 、 缺刻 状 、 圆锯齿 形 、 波 状 裂 片状 、 镀 边 等 。观察 菌 落 表 面是 否 光滑 、 皱褶 、 颗 粒状 、 同心环 状 、 龟 裂状 等 。表 面光 泽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能够正确使用细菌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二、实验原理1. 细菌纯种分离:将混合菌涂于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选取单个菌落进行多次传代,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2. 细菌培养基: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3. 细菌接种:将细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以便于观察其生长情况。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台、消毒琼脂平板和试管等设备。

2. 分离纯种:取一支无菌铅笔,在琼脂平板上划出几条直线。

用无菌铅丝在混合液体中沾取少量后,在平板上均匀涂抹,避免相互重叠。

将琼脂平板倒置在恒温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传代:观察到菌落后,用无菌铅笔在菌落周围划出一圈。

用无菌铅丝沾取少量菌落,划过圈内,再均匀涂抹于新的琼脂平板上。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直至得到纯种细菌。

4. 培养:将培养基加热消毒后倒入试管中,待其冷却后,在试管口处焊接一根无菌铁针。

用无菌铁针沾取少量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5. 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和颜色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2.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

3. 培养箱应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消毒。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设备和工作台。

五、实验结果经过分离和传代,成功得到纯种细菌。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颜色和生长情况,并能够正确进行接种操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目的:掌握在各种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并观察生长现象。

实验材料:菌种、普通琼脂平板、肉汤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

实验内容: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原理:通过在平板上划线,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充分的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一点上生长繁殖,形成单个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若需从平板上获取纯种,则挑取一个单个菌落作纯培养。

用途:分离出纯种细菌,以利作纯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操作方法(三区划线法):1、右手拿接种环,烧灼冷却后,取菌液一环。

2、左手抓握琼脂平板(让皿盖留于桌上),在酒精灯火焰左前上方,使平板面向火焰,以免空中杂菌落入,右手将已沾菌的接种环在琼脂表面密集而不重叠的来回划线,面积约占整个平板的1/5-1/6,此为第一区。

划线时接种环与琼脂呈30-40度角轻轻接触,利用腕力滑动,切忌划破琼脂。

3、接种环上多余的细菌可烧灼(每划完一个区域是否需要烧灼灭菌视标本中含菌量多少而定),待冷后,在划线末端重复2-3根线后,再划下一区域(约占1/4面积),此为第二区。

4、第二区划完后可不烧灼接种环,用同样方法划第三区,划满整个平皿。

5、划线完毕,将平板扣入皿盖并作好标记,置37℃温箱孵育18-24小时观察琼脂表面菌落分布情况,注意是否分离出单个菌落,并记录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透明度、色素等)。

二、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途:凡肉汤、蛋白胨水,各种单糖发酵均用此法接种。

可以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性状、生化特性以供鉴别之用。

操作方法:右手执笔式握住接种环,灭菌冷却后取单个菌落。

1、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托住液体培养基之下端,右手小指和无名指(或手掌)拔取试管塞,将管口移至火焰上旋转烧灼。

2、将沾菌的接种环移入培养基管中,在液体偏少侧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许液体与之调和,使菌液混合于培养基中(图5)。

3、管口通过火焰,塞好试管塞,将接种环灭菌后放下,经37℃温箱孵育18-24小时,取出观察生长情况。

实验三:细菌分离接种技术和培养

实验三:细菌分离接种技术和培养
实验三 细菌分离、接种技术和培养法
实验三 细菌分离、接种技术和培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2、掌握平板划线、斜面培养基等接种方法。
3、熟悉细菌分离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实验内容:
1、 细菌划线分离培养:连续划线分离培养法 分区划线分离培养法
2、 纯培养获得与移植:试管间的斜面移植; 可疑菌落纯培养移植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on blood agar With on hemolysis
细菌纯培养
细菌斜面 纯培养法
细菌纯培养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
实验报告:
1、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培养的实验过程。 2、本次细菌分离培养的结果。
细菌划线分离培养
Streptococcus pyogenes on blood agar, illustration b-hemolysi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on blood agar, illustration a-hemolysis.
Staphylococcus aureus on blood agar, illustration b-hemolysis.
3、 液体培养基增菌和培养(示教)
4、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示教)
说明:
病原菌的人工培养一般采用35~37℃,培养时间多数为18~24 h,但有 时需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作最佳选择,如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则应选用对数 期的培养物。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散 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称为分离培养。一般 经过18~24 h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 菌落(colony)。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 为纯种,称为纯培养(pure culture)。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 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 基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一般是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 单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

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一)肉膏汤培养基 (broth medium)1、成分牛肉浸膏3~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2、制法(1)于1000ml蒸馏水中加入上述成份,混合加热溶解。

(2)调整pH为7.4~7.6,煮沸3~5min,用滤纸过滤。

(3)分装于适当容器内,高压灭菌103.43Kpa 20min ,置阴暗处或冰箱中贮存备用。

3、用途供一般细菌培养之用,亦可制备糖发酵管及琼脂培养基用。

(二)肉浸汤培养基(infusion medium)1、成分⑴新鲜牛肉(去脂绞碎)500g 蛋白胨10g⑵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2、制法(1)取新鲜牛肉(兔肉)除去肌键、肌膜及脂肪,切成小块后用绞肉机绞碎或用刀剁碎,置于糖瓷或铝制锅中,每500g碎肉加水1000ml混合后置冰箱中过夜。

(2)次日取出肉浸液,搅拌均匀,煮沸30min并常搅拌以免沉淀烧焦。

如蛋白质已凝固,即停止加温,补足失去水分。

(3)用纱布或绒布挤压过滤,使所有肉汁尽量挤出,再用脱脂棉滤入大三角烧瓶内。

(4)在滤液中加入蛋白胨(10g/L)、氯化钠(5g/L),再加热使其全部溶解。

(5)调整pH至7.6~7.8,煮沸10min,以滤纸过滤。

(6)分装三角烧瓶,塞好棉塞,再用厚纸将瓶口扎好,高压灭菌103.43KPa 20min,冷却后置阴暗或冰箱中保存备用。

3、用途供作基础培养基用,营养较肉膏汤好。

一般营养要求不高的细菌均能生长。

(三)普通琼脂培养基(agar medium)1、成分牛肉浸膏3~5g 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琼脂20~25g蒸馏水1000ml2、制法⑴将上述成分置于三角烧瓶中,煮沸使其溶解(须防止外溢),并补足由于蒸发失去的水分。

⑵趁热调整pH至7.6,以绒布过滤,分装试管或烧瓶内,高压灭菌103.43KPa 15min。

⑶琼脂斜面培养基制法:高压灭菌后,趁琼脂尚未凝固前,将其分装在已灭菌的试管内,斜放在台面上,待凝固后即成琼脂斜面培养基。

实验三、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三、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实验结果
平板分离培养 分离到两种菌落
• 大肠杆菌菌落:扁平、宽大、无色素 • 金葡菌菌落:小而凸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
在细菌学诊断中,分离培养是不可缺 少的一环。
分离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在含多种细菌 的病料或培养物中挑选出某种细菌。
在分离培养时应注意:选择适合于所 分离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温度、 气体条件等。同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 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标记。
分离:从混杂微生物中获得单一菌株纯培养的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2.掌握纯培养的移植、肉汤增菌培养的方法 实验材料
1.将混合菌液(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混合菌液) 于平板培养基中划线分离(1板/人)。 2.将大肠杆菌(肉汤)移植到斜面培养基(1支 /人) 3.将葡萄球菌(斜面)移植到肉汤培养基(1支 /人) 上述培养基均放在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 果。
3. 用力适用当力,适当不,不要要划划破破琼脂琼表面脂表面 4. 注意无菌操作
4. 注意无菌操作
2.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3.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菌膜
对照
菌沉淀
均匀浑浊
沉淀—成链生长 浑浊—均匀分散生长 菌膜—表面生长(需氧菌)
4.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方法:穿刺接种
结果:沿穿刺线生长——动力扩散生长——动力+
菌落
菌苔
纯培养的获得:挑取划线分离培养好的平板上的单个菌 落,移植于营养琼脂斜面培养,所得到的的培养物,即 为纯培养物。纯培养物可再做其他细菌学检查。
肉汤增菌培养:为了提高由病料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机会, 多用营养肉汤做增菌培养,病料中即使细菌很少,这样 做也能检查出。另外,用肉汤培养细菌,以观察其在液 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也是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四 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与培养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与菌落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 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2.掌握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3.学习并掌握放菌落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具有重要价值微生物的主要菌源。

在不同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千差万别。

为了分离获得某种微生物,需要预先制备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并添加相应的抗生素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例如,添加链霉素25~50U/mL抑制细菌;添加0.5%重铬酸钾液或制霉素50 U/mL 抑制霉菌。

通过10倍稀释以及平板分离、平板涂布和平板划线等操作,微生物可在平板上分散成单个的个体,经过适宜条件培养,单个个体可形成单个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转接至新鲜平板上,即可使目的菌种纯化。

1.菌种的分离纯化: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单一性”,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2.平板涂布法: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用途上,一般多用于从菌种的纯化;优点是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但不能计数3.平板划线法:最简单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其原理是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目的的。

划线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比较容易出现单个菌落的划线方法有斜线法、曲线法、方格法、放射法、四格法等。

用途一般多用于筛选菌株。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细菌的分离培养与纯培养一、背景细菌是一类微生物,是生命中最简单的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空气和人体等。

为了了解细菌的性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发应用价值,分离培养并得到纯培养的细菌菌株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离培养的方法,从样本中分离出单一种类的细菌,然后进行纯培养,最终得到该细菌的纯培养物。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材料准备•细菌样本:采集自自然环境或已知细菌株。

•培养基:根据细菌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平板。

•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氯化钠、琼脂等。

•培养基容器:如琼脂平板、试管等。

•实验器材:消毒锅、试管架、涂布棒等。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分离培养实验步骤步骤1: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待研究的细菌样品,例如土壤、水样等。

将样品收集在无菌容器中,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处理。

步骤2:样品的稀释取一定量的培养基,根据需要的适宜稀释倍数(一般为10-1~10-5),将样品和培养基按比例混合,制成一系列不同稀释度的样品溶液。

使用无菌滴管,分别取适量的样品溶液接种到对应的琼脂平板上。

步骤3:平板涂布使用消毒好的涂布棒,将样品溶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标签标记每个平板。

涂布完毕后,将平板倒置放在无菌培养箱中,孵育一段时间。

步骤4:单菌落的分离观察培养箱中的平板,找出生长菌落较少、分散且各不相连的菌落。

使用无菌的细胞刮取棒在菌落边缘轻轻划线,然后用刮取棒将菌落刮移到另一块琼脂平板上。

此时,细菌已被成功分离。

3. 纯培养实验步骤步骤1:选取单菌落进行培养从分离得到的细菌菌落中挑选出一个单菌落,利用无菌的细胞刮取棒将其转移到新的琼脂平板中。

步骤2:液体培养将得到的单菌落转移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含有营养成分和抗生素的葡萄糖盐水。

利用无菌的试管,接种适量的菌落,并在恒温培养箱中以适当条件培养。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培养出具有特定形态和生化特性的纯培养菌株。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环境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琼脂培养基、试管、移液管、恒温培养箱等。

2. 实验方法:a. 取环境样品,将其加入生理盐水中制备悬浮液。

b. 取适量悬浮液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布。

c. 将涂布好的琼脂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 观察并挑取单菌落进行分离培养,最终获得纯培养菌株。

实验结果:经过培养后,观察到琼脂平板上出现了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通过挑取单菌落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最终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各异,有的为球形菌,有的为杆状菌,还有的呈现丝状生长。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这些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生理特性也存在差异。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培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这些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此外,本次实验还加深了我们对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实验总结:细菌分离培养实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技术,还获得了多个纯培养菌株。

这些菌株的获得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加深了我们对细菌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细菌分离培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今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微生物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做出更多的贡献。

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

实训六细菌的分离、移植及培养性状的观察目的要求能利用不同的被检材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观察细菌的培养特性,并会进一步移植培养。

仪器及材料温箱、病料、实验用菌种、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渣汤(疱肉)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烙刀、镊子、剪子等。

方法与步骤(一)细菌的分离培养1 .平板划线分离法(视频四)平板划线是通过将被检材料连续划线而获得单个菌落,因而划线愈长,获得单个菌落的机会也愈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右手持接种环于酒精灯上烧灼灭菌,待冷。

(2)无菌操作取病料若为液体病料,可直接用灭菌的接种环取病料一环;若为固体病料,首先将烙刀在酒精灯上灭菌,并立即用其将病料表面烧烙灭菌,然后用灭菌接种环从烧烙部位插入组织中缓缓转动接种环,取少量组织或液体。

(3)左手持平皿,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皿盖打开一侧(角度大小以能顺利划线为宜,但以角度小为佳,以免空气中细菌污染培养基)。

⑷将已取被检材料的接种环伸入平皿,并涂于培养基一侧,然后自涂抹处成30〜40°角,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轻轻地分区划线。

在细菌病诊断或药敏试验时,为了提高效率,常可将皿盖放于酒精灯附近,左手持培养基,使划线的平面与右侧台面的角度小于90°且在酒精灯附近,右手持接种环取病料连续划线。

(5)划线完毕,烧灼接种环,将培养皿盖好,用记号笔在培养皿底部注明被检材料及日期,倒置37C温箱中,培养18〜24h观察结果(实图6-1)。

凡是分离菌应在划线上生长,否则为污染菌。

2 •倾注分离法取3支融化后冷至50C左右的琼脂管,用灭菌的接种环取一环培养物(或被检材料)移至第一管中,随即用掌心搓转均匀,再由第一管取一环至第二管,搓转均匀后,再由第二管取一环至第三管经同样处理后,分别倒入三个灭菌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倒置于37C 温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实图6-2)(二)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常用肉渣汤(疱肉培养基)培养法。

先将试管倾斜,使培养基表面露出一点,然后接种被检材料或菌种,接种后将试管直立,即封闭液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分离培养及移植在细菌学诊断中,分离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分离培养的目的主要是在含多种细菌的病料或培养物中挑选出某种细菌。

在分离培养时应注意:选择适合于所分离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培养温度、气体条件等。

同时应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并做好标记。

[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

(2)掌握厌氧菌培养的原理及其方法。

[实验材料]菌种:大肠杆菌斜面、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肉汤等。

器械:剪刀、记号笔(以上小组共用)。

培养基:普通肉汤和普通琼脂斜面、普通琼脂和鲜血琼脂平板、酒精灯、接种环(以上每人一套)。

[需氧性细菌分离培养法]1.划线分离培养法此法为常用的细菌分离培养法。

平板划线培养的方法甚多,可按各人的习惯选择应用,其目的都是达到使被检材料适当的稀释,以求获得独立单在的菌落,防止发育成菌苔,以致不易鉴别其菌落性状。

划线培养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左手持皿,用左手的拇指、食指及中指将皿盖揭开呈20。

左右的角度(角度愈小愈好,以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皿中将培养基污染)。

(2)右手持接种环,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肉汤中取少许材料涂布于培养基边缘,然后将接种环上多余的材料在火焰中烧毁,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与所涂材料的地方轻轻接触,开始划线,方法如图(5-l)。

(3)划线前先将接种环稍稍弯曲,这样易和平皿内琼脂面平行,不致划破培养基。

(4)划线中不宜过多地重复旧线,以免形成菌苔。

(5)接种完毕,在皿底上作好菌名、日期和接种者等标记,平皿倒扣,置37℃培养。

2.纯培养的获得与移植法将划线分离培养37℃24h的平板从温箱取出,挑取单个菌落,经染色镜检,证明不含杂菌,此时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移植于琼脂斜面培养,得到的培养物,即为纯培养物,再作其他各项试验检查和致病性试验等。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两试管斜面移植时,左手斜持菌种管和被接种琼脂斜面管,使管口互相并齐,管底部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松动两管棉塞,以便接种时容易拔出(图5—2)。

右手持接种棒,在火焰上灭菌后,用右手小指和无名指并齐同时拔出两管棉塞,将管口进行火焰灭菌,使其靠近火焰(图5—3)。

将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先在无菌生长的琼脂上接触使之冷却,再挑取少许细菌后拉出接种环立即伸入另一管斜面培养基上,勿碰及斜面和管壁,直达斜面底部。

从斜面底部开始划曲线,向上至斜面顶端为止,管口通过火焰灭菌,将棉塞塞好(图5—4)。

接种完毕,接种环通过火焰灭菌后放下接种棒。

最后在斜面管壁上注明菌名、日期和接种者,置37℃温箱中培养。

(2)从平板培养基上选取可疑菌落移植到琼脂斜面上作纯培养时,则用右手执接种棒,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左手打开平皿盖,挑取可疑菌落,左手盖上平皿盖后立即取斜面管,按上述方法进行接种、培养。

3.肉汤增菌培养为了提高由病料中分离培养细菌的机会,在用平板培养基做分离培养的同时,多用普通肉汤做增菌培养,病料中即使细菌很少,这样做也多能检查出。

另外用肉汤培养细菌,以观察其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也是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

其操作方法与斜面纯培养相同:无菌取病料少许接种增菌培养基或普通肉汤管内于37℃下培养。

4.穿刺培养半固体移植用穿刺法接种。

方法基本上与纯培养接种相同,不同的是用接种针挑取菌落,垂直刺人培养基内。

要从培养基表面的中部一直刺入管底,然后按原方向退出即可。

5. 倾注培养法取3支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的琼脂管,用接种环取一环培养物移至第一管内,摇匀。

从第一管取一接种环至第2管,振荡。

再由第2管取一接种环至第3管,混匀。

将3管含有培养物的琼脂分别倒入3个灭菌培养皿内做成平板,凝固后倒放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第一管的平板菌数甚多,而第2、第3管之平板则渐渐减少,此法现在应用较少。

6.芽孢需氧菌分离培养法若怀疑材料中有带芽孢的细菌,先将检查材料接种于一个含有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然后将它置于水浴箱,加热到80℃,维持15~20min,再行培养。

材料中若有带芽孢的细菌,其仍能存活并发育生长,不耐热的细菌繁殖体则被杀灭。

7.利用化学药品的分离培养法抑菌作用:有些药品对某些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而对另一些细菌则无效,故可利用此种特性来进行细菌的分离,例如通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结晶紫或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以分离革兰氏阴性菌。

杀菌作用:将病料如结核病病料加入15%硫酸溶液中处理,其他杂菌皆被杀死,结核菌因具有抗酸活性而存活。

鉴别作用:根据细菌对某种糖具有分解能力,通过培养基中指示剂的变化来鉴别某种细菌。

例如SS琼脂培养基可以用做鉴别大肠杆菌与沙门氏杆菌。

8.通过实验动物分离法当分离某种病原菌时,可将被检材料注射于敏感性高的实动物体内,如将结核菌材料注射于豚鼠体内,杂菌不发育,而豚鼠最终患慢性结核病而死。

实验动物死后,取心血或脏器用以分离细菌。

有时甚至可得到纯培养。

[厌氧性细菌的分离培养法]厌氧菌需有较低的氧化一还原势能才能生长(例如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需氧化一还原电势降低至0.1lV时才开始生长),在有氧的环境下,培养基的氧化一还原电势较高,不适于厌氧菌的生长。

为使培养基降低电势,降低培养环境的氧压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厌氧培养法甚多,主要有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3种方法,可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选用。

1.生物学方法培养基中含有植物组织(如马铃薯、燕麦、发芽谷物等)或动物组织(新鲜无菌的小片组织或加热杀菌的肌肉、心、脑等),由于组织的呼吸作用或组织中的可氧化物质氧化而消耗氧气(如肌肉或脑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能消耗氧气,碎肉培养基的应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组织中所含的还原性化合物如谷胱甘肽也可以使氧化一还原电势下降。

另外,将厌氧菌与需氧菌共同培养在一个平皿内,利用需氧菌的生长将氧消耗后,使厌氧菌能生长。

其方法是将培养皿的一半接种吸收氧气能力强的需氧菌(如枯草杆菌),另一半接种厌氧菌,接种后将平皿倒扣在一块玻璃板上,并用石蜡密封,置37℃恒温箱中培养2~3d后,即可观察到需氧菌和厌氧菌均先后生长。

2.化学方法利用还原作用强的化学物质,将环境或培养基内的氧气吸收,或用还原氧化型物质,降低氧化一还原电势。

李伏夫(B.M.JIbbob)法此法系用连二亚硫酸纳(Sod~Lkrn hydrosulphite)和碳酸钠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其反应式如下:Na2S2O4 + Na2C03 + O2—→Na2SO4 + Na2SO3 + C02取一有盖的玻璃罐,罐底垫一薄层棉花,将接种好的平皿重叠正放于罐内(如系液体培养基,则直立于罐内),最上端保留可容纳1~2个平皿的空间(视玻罐的体积而定),按玻罐的体积每1 000cm3空间用连二亚硫酸钠及碳酸钠各30g,在纸上混匀后,盛于上面的空平皿中,加水少许使混合物潮湿,但不可过湿,以免罐内水分过多。

若用无盖玻罐,则可将平皿重叠正放在浅底容器上,以无盖玻罐罩于皿上,罐口周围用胶泥或水银封闭(如图5-5)。

焦性没食子酸法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溶液中能吸收大量氧气,同时由淡棕变为深棕色的焦性没食橙(Purpurgallin)。

每100cm3空间用焦性没食子酸1g及10%氢氧化纳或氢氧化钾10ml,其具体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单个培养皿法:将厌氧菌接种于血琼脂平板。

取方形玻璃板一块,中央置纱布或棉花或重叠滤纸一片,在其上放焦性没食子酸0.2g及10%NaOH溶液0.5mL。

迅速拿去皿盖,将培养皿倒置于其上,周围以融化石蜡或胶泥密封。

将此玻璃板连同培养皿放入37℃温箱培养24~48h后,取出观察。

(2)Buchner氏试管法(图5—6):取一大试管,在管底放焦性没食子酸0.5g及玻璃珠数个或放一螺旋状铅丝。

将已接种的培养管放人大试管中,迅速加入20%NaOH溶液0.5ml,立即将管口用橡皮塞塞紧,必要时周围封以石蜡。

37℃培养24~48h后观察。

(3)玻罐或干燥器法:置适量焦性没食子酸于一干燥器或玻罐的隔板下面,将培养皿或试管置于隔板上,并在玻罐内置美蓝指示剂一管,从罐侧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放于罐底,将焦性没食子酸用纸或纱布包好,用线系住,暂勿与氢氧化钠接触,待一切准备好后,将线放下,使焦性没食子酸落入氢氧化纳溶液中,立即将盖盖好,封紧,置温箱中培养。

(4)瑞(wright)氏法:将已接种细菌的培养管的脱脂棉塞在火焰中烧灼灭菌后,塞入管中离培养基1~1.5cm处,置适量焦性没食子酸于其上,加入10%NaOH溶液2ml,迅速用橡皮塞将管口塞紧,以胶泥或石蜡严密封闭置温箱中培养(图5—7)。

(5)史(Spray)氏法:用图5—8所示的厌氧培养皿,在皿底一边置焦性没食子酸,另一边置氢氧化钠溶液,将已接种的平皿翻盖于皿上,并将接合处用胶泥或石蜡密封完全,然后摇动底部,使氢氧化钠溶液与焦性没食子酸混合,置温箱中培养。

(6)平皿法:置一片中有小圆孔的金属板于两平皿之间,上面的平皿接种细菌,下面的平皿盛焦性没食子酸及氢氧化钠溶液,用胶泥封固后,置温箱中培养(图5—9)。

硫乙醇酸钠法硫乙醇酸钠(HSCH2C0ONa)是一种还原剂,加入培养基中,能除去其中的氧或还原氧化型物质,促使厌氧菌生长。

其他可用的还原剂包括葡萄糖、维生素C、半胱氨酸等。

(1)液体培养基法:将细菌接种入含0.1%的硫乙醇酸钠液体培养基中,37℃培养24~48h后观察,本培养基中加美蓝液作为氧化还原的指示剂,在无氧条件下,美蓝被还原成无色。

(2)固体培养基法:常采用特殊构造的Brewer氏培养皿,可使厌氧菌在培养基表面生长而形成孤立的菌落。

操作过程是先将Brewer-氏皿干热灭菌,将熔化且冷却至50℃左右的硫乙醇酸钠固体培养基倾入皿内。

待琼脂冷凝后,将厌氧菌接种于培养基的中央部分。

盖上皿盖,使皿盖内缘与培养基外围部分相互紧密接触(图5—10)。

此时皿盖与培养基中央部分留在空隙间的少量氧气可被培养基中的硫乙醇酸钠还原,故美蓝应逐渐褪色,而外缘部分,因与大气相通,故仍呈蓝色。

将Brewer氏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内,经过24~48h后观察。

3.物理学方法利用加热、密封、抽气等物理学方法,以驱除或隔绝环境及培养基中的氧气,使其形成厌氧状态,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发育。

厌氧罐法常用的厌氧罐有Brewer-氏罐、Broen氏罐和Mclntosh-Fildes二氏罐(图5-11)。

将接种好的厌氧菌培养皿依次放于厌氧罐中,先抽去部分空气,代以氢气至大气压。

通电,使罐中残存的氧与氢经铂或钯的催化而化合成水,使罐内氧气全部消失。

将整个厌氧罐放入孵育箱培养。

本法适用大量的厌氧菌培养。

真空干燥器法将欲培养的平皿或试管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开动抽气机,抽至高度真空后,替代以氢、氮或二氧化碳气体。

将整个干燥器放进孵育箱培养。

高层琼脂法加热融化高层琼脂,冷至45℃左右接种厌氧菌,迅速混合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