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板书)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第三章 北宋中期文学
•
• •
七、苏辙
• 政论和史论,如 《进策》、《历代 论》、、 《三国 • 平和纡徐,明白晓畅 论》、《商论》 刘壎:“老泉之文豪 • 记叙文,如《黄州 健,东坡文字奇纵, 快哉亭记》、《武 而颍滨之文深沉。” 昌九曲亭记》等
黄州快哉亭记
•
•
•
•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 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 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翫之几之上,举 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州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 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 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 人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 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 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丞 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 长林古 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 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周敦颐·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第五编 第三章 北宋前期词坛
▪ 晏殊所擅长的是小令,晏殊表现的是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雍 容闲雅。 ▪ 晏殊的词作很典型体现着北宋前中期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士大 夫的生活情趣。晏殊词的这种情趣,一是描摹富贵气象,二 是叹息美好易逝。
▪ 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存富贵气象。 ▪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
濛濛乱扑行人面。
▪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
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 红应满径。(《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9—1052), 字希文,吴县人。大中祥符 八年(1015)进士。庆历 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新 政”。卒谥文正。
思考题:
▪ 1. 柳永词在北宋词坛上有什么样的开拓之功? ▪ 2. 如何理解晏殊词中的“富贵气象”?
▪ 3. 张先又称“张三影”,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张先精于取
景与巧于炼字的词作特点。 ▪ 4. 何如解释欧阳修词作中大量的艳词现象?
为词”开了先路。 ▪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
春风。
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第四节
张先和其他词人
一、张先其人其词
▪ 张先(990—1078),字 子野,乌程人。天圣八年 (1030)进士。历任宿州 掾、吴江知县、嘉禾判官。 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 陆”。治平元年(1064) 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 欧阳修艳曲小词里包含的浓重享乐成分,除了应歌娱乐的需要,还有更 深层的心理动机,那就是强烈生命焦虑的释放为的是用感官的享受来冲 破死亡的威胁。欧词中伴随着美酒、美人一起频繁出现的,还有一个 “白发”形象,当我们把这三者结合起来看时,凸显了欧词中蕴含强烈 的生命意识。 ▪ 今日相逢情愈重。愁闻唱、画楼钟动。白发天涯逢此景,倒金尊、
第二章 北宋初期文学.(板书)doc
第二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北宋初期文学概况北宋初期指从宋王朝建立到欧阳修入主文坛之前,大约从960~1054年,约94年。
这一时期是是宋代文学的准备期、过渡期。
一、北宋初期的散文北宋初期晚唐五代内容贫乏、风格柔弱、文笔艰深,追求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流弊深重,骈文仍然十分盛行。
柳开、王禹偁等人痛斥这些流弊,倡导文学革新,并取得了相当成就。
柳开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他追慕韩愈、柳宗元,倡导恢复古文、古道,直接影响到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的文道观。
王禹偁的贡献不仅表现在理论上,而且表现在诗文创作上。
他是北宋初期连接李杜韩白与欧苏的关键作家,对宋代诸大家发生巨大影响,被称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行者。
二、北宋初期的诗歌北宋初期效法白居易的“白体”,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和效法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并存,而以“西昆体”影响最大。
西昆体是由《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
该书是杨忆将1005~1008年间,杨忆、刘筠、钱惟演等17人相互酬唱的250首诗歌的结集。
其中杨忆、刘筠、钱惟演的诗就有202首。
“西昆”即西北昆仑山之意。
传说昆仑山上有玉山,是西王母居住之地,也是远古帝王的藏书之府。
杨忆等人曾奉诏在密阁编修,密阁是宋皇室的藏书之府,故以“西昆”戏称。
西昆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杨忆、刘筠、钱惟演等人。
他们诗作思想内容贫乏空虚,严重脱离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是文学发展中一股逆流,理所当然地受到反西昆派作家的批判。
反西昆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有穆修、范仲淹、尹洙、石介等人。
其中,以范仲淹成就最高。
范仲淹是宋初有名的文臣武将,文、诗、词皆有传世之作,如《岳阳楼记》(文),《赠钓者》、《观渡诗》(诗),《苏幕遮》、《渔家傲》、《剔银灯》(词)等。
其词思想深邃,感情沉挚风格悲壮,开苏辛豪放派的先河。
三、北宋初期的词词兴起于隋唐之际,最早只有民间词。
中唐以后,文人仿作渐多,出现了文人词。
晚唐五代文人词达到繁盛,出现了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作家温庭筠和第一个文人词集《花间集》以及被誉为宋词的开山祖师的李煜。
宋代文学第三章
社,1997年。 O 2、朱东润《梅尧臣诗选》,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7年。 O 3、邓广铭《王安石——中国十一世纪的改 革家》,人民出版社,1975年。 O 4、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年。
论文强调“适用”“济世”,因而其文重经 术,切世用,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多服务于 他革新政治的事业。
“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 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 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 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上人书》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
一,立意深刻,识见高远,出论精警,既能 抓住问题的要害实质,又能切中时弊。 二,分析透辟全面,说理缜密完整,文气充 沛,既精于析理,也长于辩驳。 三,全凭内在的严密逻辑来阐述事理,行文 峭拔,用语峻切而简洁。 王安石继欧阳修之后,进一步扩大了散文体 的影响,提高了古文的实用价值,自成一家。
2、表现日常生活琐事。 体现出宋诗开拓精神,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 活的题材走向。 “古未有之诗”——《师厚云虱古未有诗邀予赋 之》
O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对应,艺术风格以追
求“平淡” 为终极目标。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和晏相公》)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学士诗 卷》) 内涵: “其初喜为清丽,间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 亦来琢刻以出怪巧。” ——欧阳修《梅圣谕墓 志铭》。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 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 》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O 经过北宋初期作家的努力,北宋“诗文革
新运动”在宋仁宗朝趋于成熟,至宋神宗 朝达到高峰。这一时期,欧阳修起了关键 的作用。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 他的革新理论上承王禹偁,下开苏轼,为 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此文通过对后唐庄宗由盛而衰、由得而复 失的历史事实之议论,透彻地阐明了“盛 衰之理在于人事”以及“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道理,表明关切国 家兴亡,注重人事的历史观。具有十分鲜 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文章论点突出、深刻,行文悲慨淋漓,寓 情于理,先扬后抑,低昂反覆。语言劲健, 是为欧阳修议论文的代表作。
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写出山 城的荒僻、冷落,借景抒情,表达政治失意后的感 慨; 颔联“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从反面 着笔,借早春蕴含着的生机之景,表达内心对前途 未失去信心的希望;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转写乡 思客愁,疾病缠身,时光变迁,万物更迭的诸般感 受,意蕴极其丰富。 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借回忆 往昔,感慨现今,抒发自慰自勉之情,感情由低回 走向高昂。 情感跌宕变化。语言平易,风格清新。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第二节 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清代叶燮说:“开宋诗之一代面目者,始于 梅尧臣、苏舜软二人”(《原诗外篇下》)。 梅尧臣诗歌特点: 1)、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题材内容的平凡化,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 事物。 2)、诗风的平淡,“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 难”。 代表作有《汝坟贫女》、《田家语》等。
北宋中期文学
3、诗歌风格
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 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 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所长, 虽善论者不能优劣。 —欧阳修《六一诗话》
行到东溪看水时,
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 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 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 薄暮归来车马疲。
多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 如《河北民》、《感事》 其中咏史诗尤见特色,以勇于翻案、见解 新颖而著称于世,如《明妃曲》。
2、后期诗作—半山体(王荆公体)
多抒发个人心绪和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
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好用典故
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书湖阴先生壁》《泊船瓜洲》。
层次分明、步步为营而理直气壮 胜败反差—个人得失—当今教训 议论手法摇曳: 反问、对比;正论vs反证 虎头豹尾
2、情感充足、一唱三叹
跌宕: 直逼;反问;对比;
北宋中期诗文
起伏的节奏:
叹词和语气词;语脉vs气脉。
3、描绘具有强烈的形象性
4、语言
节奏感和韵律感;简练而传神
此诗题首冠以“戏”字,其实正
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 他的诗一扫当时诗坛西昆派浮艳之风, 写景抒情十分清新自然,别具一格。
北宋中期诗文
1、语言:口语化,自 然流畅,语法平实 2、意脉细致,线索完 整而清晰。 3、风格:亲切、平实、 顺畅 4、议论化明显,而形 象略淡 5、淡然之文与奇崛之 气 【戏答元珍】
*理趣诗大致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用议论的笔法讲道
理;一是以理性的态度观照万事万物。
宋代文学教案
宋代文学教案西安文理学院梁瑜霞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第一节宋代文学的总体成就及各体文学的特点:一、宋代文学的总体成就:宋代是继唐以后,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期。
表现之一是诗词散文话本小说等都非常繁荣,尤其是词,最为发达,堪称“一代之文学”;话本等市民文学的兴起,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文学正在偏离以“雅正”为旨归的诗文创作传统,内容的世俗化,语言的口语化,人物的市井化,推动古代文学由抒情文学向叙事文学转型,由雅向俗转型;表现之二是出现了欧阳修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一批一流的作家,以及王安石黄庭坚周邦彥李清照杨万里姜夔及白体晚唐体西昆体苏门四学士江西诗派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等一大批非常有特色的作家和作家群;且作家作品数量惊人:宋代词人和作品分别是唐五代词人的20倍和50倍诗人和作品别集及散文也都数倍于唐代;表现之三是不仅诗词创作繁荣文学批评自觉且发达,作家们创作中对批评都有自觉论述,尤其是产生了诗话词话专著。
二、宋代各体文学的特点:宋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继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如果拿唐宋诗歌进行比较,正如缪钺先生所说:善学唐诗者莫过于宋,唐代因种种因缘,在诗坛上留下了空前的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zhu),变唐人之所以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
”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
从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
而此中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宋诗以其思想深邃和凝练概括的特点,成为我国诗史上与唐诗双峰并立的另一大诗派。
宋词:词到宋代发展到了顶峰。
从最初继承花间词和南唐的传统到摆脱其影响,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及不断发展完善,直至推至顶峰。
中国词史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潮,成为“一代文学”之代表;宋文:宋代散文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都在宋代。
欧阳修、三苏、曾巩、王安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北宋词之欧阳修篇课件
欧阳修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研究
将欧阳修与其他北宋词人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创作特点和 艺术风格。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欧阳修的词作与其他词人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 和独特之处,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运用、意境营造和思想内容等方面
详细描述
欧阳修的词中,有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真挚的情感,如《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作品,通过具体 的景物和场景来表达对离别和相聚的感受,情感真挚、深沉,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这种 情感真挚的特点也是欧阳修作品的一个重要魅力。
03 欧阳修的代表词作赏析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
点明时间,百花凋谢后,西湖 的独特之美。
欧阳修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参与庆历新政,后因反对派攻 击而被迫辞职。他的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是北 宋文坛的重要代表。
北宋时期的文化背景
北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 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
成就。
北宋实行了科举制度改革,使得 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官僚阶层,
同时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北宋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士人 阶层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审美 情趣的提高,为词的发展提供了
尊前拟把归期说
点明与友人相聚的场 景,计划着归期。
未语春容先惨咽
形容友人听到归期后 的悲伤表情。
人面不知何处去
表达了离别后不知友 人去向何方的感慨。
绿波依旧东流
形容离别后,生活依 旧,但人已不在。
《踏莎行·候馆梅残》
总结词
此词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的初春 景色,表达了离别的愁绪。
02
候馆梅残
点明时间背景,初春时节,旅途中的 景色。
宋代文学教案
第三章 欧阳修
第一节 欧阳修的散文
欧阳修散文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其主文章善于寓抑扬 褒,贬于记事之中。 2、风格上具有平易畅达,委婉舒缓的特点,欧阳修 作文学习韩愈,摒弃了韩文奇险的一面,而着意发展其 “文人字顺”的一面。
第二节 欧阳修的诗词
(一)从内容上看,欧诗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反映现实之作:另一类为抒怀 和写景之作。
二、贺铸 贺铸之其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具体表现为: 1、风格兼具刚阳之壮美与阴柔之忧美。 2、擅长以密集或回环的韵位,抑扬而错 综的韵声来突出词作的节奏感与音乐感。 3、长于造句。 4、讲究炼字炼句炼意。
三、周邦彦 周词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写爱情和身世之感。 2、咏物、怀古等。 周词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1、风格缜密典丽,浑厚和雅。 2、语言风格典雅精丽。 3、音律精审,声韵谐美,周精通音律。
第四章 北宋后期文学 第一节 北宋后期文学概述 一、散文 二、诗 三、词 思考题 简述北宋后期诗、词、文的发 展线索。
第二节 王安石
一、散文 王散文的特点是: 1、立意新颖,识度高远,长于独抒己见。 2、在局段结构上,力求经济而严整,力避 无谓的间隙和泛语。 3、散文语言简劲、朴奥、精洁,没有绚丽 的色彩和雕绘的痕迹。 4、风格峻洁严整,峭厉劲拔。
第五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第三节 苏轼的诗 1、反映生活,反映现实的社会政事诗 2、写景、抒怀、遣兴诗 3、题画和酬唱诗 苏在艺术上主要有如下特色: 1、题材新、命意新 2、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笔力纵横驰骋, 风格自由奔放。 3、善于运用广博的比喻
第四节 苏轼的词 苏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 1、扩大了词境,丰富了词的题材内容,苏轼以诗 为词,开创了词坛创作的一代新风。 2、风格多样,豪壮、沉雄、清旷、柔婉、哀愁兼 而有之,兼具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 3、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摆脱了附属于音乐的地位 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新的抒情诗体。 4、语言上,一变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作风,语言 以清新朴素为主。 思考题: 1、简述苏轼诗歌在内容、艺术上的特点? 2、简论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3、苏轼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欧阳修与北宋文学PPT课件作品
❖ 可谓鄙俚极矣。而圣叹以前半连用四 “花枝”、两“深浅”字,叹为绝技, 真乡里小儿之见。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
❖ 此等入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 ——[清]王士禛评欧阳修《踏莎行》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有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 一日,宴于后园,客集而欧与妓俱不至,移 时方来,在坐相视以目。公责妓曰:“末至 何也?”妓云:“中暑往凉堂睡着,觉失金 钗,犹未见。”公曰:“若得欧推官一词, 当为偿汝。”……坐客皆称善。遂命妓满酌 觞歌,而令公库偿钗。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
❖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 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着鹅黄金缕衣。啼 妆更为谁。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蝶恋花》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 读欧公《朝中措》,如见公之“须眉生 动,偕游于千载之上也”。
——[清]曹尔堪《锦瑟词序》
❖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
“六一居士”欧阳修(1007-1072)
❖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 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 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 岂不是六一乎?”(《六一居士传》)
❖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 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 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 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 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 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 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宋代文学2
四、短命诗人王令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人。生
计穷困却绝意仕途,以聚徒讲学为生,品节 高尚,才华卓绝。王安石引以为知己。 王令诗歌热情奔放,奇崛瑰丽,在宋代诗坛 上独树一帜。如《暑旱苦热》。
《暑旱苦热》
清风无力屠得热, 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 何忍身去游其间!
《醉翁亭记》思想意义。或《醉翁亭记》所
言之“乐”,有何深意?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山水景色及 其间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官民同乐 的图画。 文中多处言乐,其意在于:1、强调在滁州政 绩颇佳,治理有方,民生安乐,所以游人乐; 2、暗示自己能与民同乐,民乐从太守而游; 3、很自豪自己的风雅气度及写作才能。
《泊船瓜洲》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万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一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描写细致,修辞巧妙,韵味深永。如果 说王安石早期的诗风显示了直截刻露的宋诗 特征,那么其晚期诗则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 现出向唐诗的复归。王诗足以列于宋诗大家 的行列。
二、梅尧臣、苏舜钦诗
梅尧臣,字圣俞,又称梅宛陵。他是专力写诗的文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 被刘克庄尊为宋诗之祖。“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 著花无丑枝”是其名句。 苏舜钦诗风豪放雄肆。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如《庆州败》抨击宋军将士怯懦无能。 其写景诗 也雄奇阔大,直率自然。 二人并称为梅苏或苏梅。
王安石《明妃曲》哲理名句。
王安石《明妃曲》议论精警,其中“意态由
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不见,咫 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尤其深蕴 哲理。“意态”句认为难以画出昭君神韵, 杀毛是冤枉的,很有新意;“君不见”句把 陈阿娇的遭遇与昭君作对比,认为出塞的昭 君未必比选在君王侧的得宠女子更不幸。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14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二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一、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 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中,提出了“道不远人〞“道盛文 至〞等文学思想,把“道〞看作是自然存在的、与人并不隔 离的规律、原那么,“文〞与“道〞因为创作主体具有了一 致性,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道德修养和创作素养,就得到了 彰显。
二、欧阳修诗歌的独特表现方式
▪ 欧诗以散文布局的方式来安排诗意、糅合诗篇内容,使诗篇 表现出曲折幽深、起承转合的艺术风貌
▪ 重道、求道思想在诗文上的表现,自然就表达为苏舜钦的 “文必归于道义〞的文学主张。最终的目的是以诗文为儒学 道统建设效劳,“笔下驱古风,直趋圣所存〞〔?夏热昼寝感 咏?〕。
▪ 推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
▪ 他的诗歌创作关注现实。诗作主题或针砭弊政,或陈述政见, 或高歌理想,或同情人民苦难,其宗旨都可以归结到“重道 〞上来。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本章内容?节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第二节节苏舜钦和梅尧臣?第三节节王安石和曾巩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庐陵人
第二章 欧阳修 与北宋诗文革新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欧阳修的文学思想与文学创作 ▪ 第二节 苏舜钦和梅尧臣 ▪ 第三节 王安石和曾巩
曾巩、曾布、曾牟三兄弟
▪ 作为欧阳修的门生,曾巩在诗文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都沿着 欧阳修所开辟的道路前进。他开展了欧阳修的文道观。
▪ 曾巩散文善于叙事,风格多样。他的散文,或详赡周密,或 简洁凝练,或气势雄壮,或委曲周详。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寓 说理于抒情,或者借用历史故事来说明现实问题。很好地继 承了欧阳修散文迂曲委婉的风格,而以古雅平正、雍容和缓 见长。
▪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 毒亦莫加。忿腹假设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假 设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党謢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 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子厚 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 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三章是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歌创作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一、欧阳修:勇大叔,不是酒鬼,是61号老人。
这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创作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的诗学创新命题:欧阳修倡导的诗学创新实质上是针对五代文学风格的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
体现在: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学与道关系的新认识:(1)儒家道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2)文学与道并重;(3)文具具有独立性。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
(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散文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种议论文与现实政治没有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生活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的政治论文充满激情和情感;历史论文是低来回,充满感情;其他风格更注重抒情,悲伤和音乐是真诚的,情感和文学是结合在一起的。
4.欧阳修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古文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古文的叙事、论证、抒情三大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整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1.欧阳修改革了上一代的平行赋和常规赋,取消了排律和押韵的双重规定,以赋取代了单一的散文,创造了文学赋。
这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秋声赋》(P44特色,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丰富了其散文的主题和功能。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
突破了以往骈赋、律赋的限制,吸收古文笔法以 单笔散体来写赋,开创了文赋的新局面。《秋声 赋》。
《欧阳文忠公文集》。
议论文的主要特色是:
第一,剖析剀切,理足辞胜,具有充沛的 气势;
第二,纡缓从容,舒婉有致,富于宛转多 姿的韵味;
第二,继承了韩、柳古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摒弃了他们奇险深奥的一面,大力提倡和推广平 易自然的文风。
第三,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与韩愈的 “不平则鸣”说,提出了“穷而后工”的理论。
三、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充实,具有深刻的 现实性和丰富的意蕴内涵。
议论文:包括政论、史论、文论等,《朋党论》、 《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其突出 代表。
第三,在议论中渗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情带理行,情理交融。
记叙文中的亭台 记和山水游记的 艺术特点是:
第一,善于概括描绘,往往三言两语即摹写景物 如画,且颇有意境;
第二,善于根据不同的景物展开议论,抒发情感, 不仅富有理趣,而且很有情韵;
第三,构思新颖,格调各异,毫无雷同之弊。
哀祭文和墓志铭的文学价值:
描写日常生活中细小琐碎的事物,并注入士大夫的文化情趣, 体现了由细微之处寻绎诗材的创作用心,进一步拓宽了诗歌 的表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的评诗专著《六一诗话》,开后来诗话 词话之先河。
2. 欧阳修的诗歌开创 了北宋诗风
他的主要风格是平易晓畅、真率自然。 在表现手法上,他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以
二、王安石的散文
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 此作品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中国文学史第十讲北宋中期诗坛之繁荣
第四节 苏轼的诗歌
多产诗人:存诗二千七百多首。 政治诗:干预社会现实,批判弊政。如 《吴中田妇叹》、《荔支叹》等。 写景抒情诗:思考人生,充满理趣。如 《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 《和子由渑池怀旧》等。
东 坡 小 像
苏诗风格与评价
兼收并蓄,风格“清雄”:如《游金山寺》 等。 诗评:“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 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 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赵翼《瓯北诗
代表作《鲁山山行》、《东溪》: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 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 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鲁山山
行》)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短短 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 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东溪》)
话》卷五)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 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诗中的哲理,既可以理解为世事因人成 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欲见真 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 也可以理解为人生陷落在世俗的事物之中, 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 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的时空观反观 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王安石的诗歌:以56岁退居江宁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前期以政治诗、咏史诗为主, 后期多写景抒情诗。 政治诗:《河北民》写边民的“四苦”: 常受辽和西夏骚扰之苦;赋税沉重之苦; 遭受自然灾害之苦;河工劳役之苦。 咏史诗:《贾生》、《明妃曲二首》 写景抒情诗:《书湖阴先生壁》、《泊船 瓜洲》等。这些诗写得清新优美,语言圆 熟,精巧凝炼,富有情韵,人称“半山 体”。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 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 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故人也罢,旧地也罢,无不是往事如烟消散,纵 然有些微痕迹,勾起回忆,亦已是如梦的恍惚。 大自然犹如永恒的坐标,以年年春风,对匆匆过 客。因此,对生命的短暂,对人事的得失,也就 没有眷念、悲哀的理由,只要在世,且放宽胸怀, 平常而自然地生活下去。这就是随缘自适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欧阳修和北宋中期文学第一节北宋中期文学概况和诗文革新运动一、北宋中期文学概况北宋中期是从十一世纪50年代中期欧阳修入主文坛(约1054年)开始,经仁宗后期、英宗、神宗数朝至哲宗末年(1100)结束,约46年。
北宋中期文学在前期准备过渡的基础上,掀起了诗文革新运动,实现了诗、文、词的全面繁盛,达到了北宋文学的高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北宋中期文学的代表人物都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的参与者: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欧阳修和苏轼。
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期欧阳修领导的以批判西昆派流弊,继承唐代古文运动传统为目的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既包括诗歌,也包括古文,而且以古文为主,因此又被称为宋代古文运动。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结果是古文完全打败了骈文,牢牢的占据了文坛。
这种奇句单行,不讲声韵、对偶,被后人称之为文言文的古文,从宋代延续到元代、明代、清代,成了古代散文最主要的文体,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才被语体文所代替。
它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三、苏舜钦、梅尧臣、梅尧臣和苏舜钦是欧阳修诗文革新运动最重要的两位人物。
两人最主要的创作成就是诗歌。
在艺术风格上,梅苏截然不同。
梅诗以古淡著称,古淡中带有沉著之气和涵远隽永之美。
苏舜钦以豪放见长,豪放中带有悲凉之风和粗犷阳刚之美。
四、曾巩、苏洵、苏辙曾巩善于写杂记、序文、书启(下级写给上级的书信)等体裁,最为士林称道。
代表作有叙事的《墨池记》,说理的《战国策目录序》。
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
他27岁始发愤苦读,47岁终于大器晚成。
苏洵创作以散文著称、以议论见长。
其代表作《权书》中的《六国论》,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苏辙,为苏轼之弟,兄弟俩同登进士榜。
苏辙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可与父兄媲美,但风格各异。
苏洵以“博辨宏伟”见长,苏轼以行云流水著称,苏辙则以汪洋淡泊、深醇温粹为主,即在平稳淡泊之中见出博大深广,在温和纯净中见出深厚甘醇。
他的文章,奇崛不如其父,雄决不如其兄,但疏宕袅娜,自有风采。
代表作有《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等。
第二节欧阳修一、生平和思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曾自谓集古录一卷,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鹤一双,故谓之六一)。
47岁后任翰林学士,主盟文坛,领导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欧阳修政治上比较开明,有较强的民本思想。
其性格耿直而豁达,虽多次遭贬,仍能保持旷达爽朗的态度,对苏轼有较大的影响。
欧阳修是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除诗词文等创作外,他于金石考古(著有《集古录》)、史学(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文学评论(著有《六一诗话》)等方面都有巨大成就。
二、文学主张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诗文革新运动的理论基础。
1、在文道观上,他继承了“先道德而后文章”(即“道先文后”)的传统观念,强调道的主导作用。
“文必与道俱”。
同时,他又有发展前人的文道观:①发展了“道”的认识,把道物化为和社会政治、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百事”。
②虽强调先道后文,却不重道轻文或重道废文。
2、注重文学的情感因素,强调“人情”在创作中的作用。
在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穷而后工”说。
3、提倡严肃的创作态度,主张写“三多”(多看、多做、多商量)的论文,提倡写“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文章。
三、欧阳修的散文1、地位和内容欧阳修是一个全才作家,其文、诗及词都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开创性的影响,因而,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苏轼有言:“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这是很准确的评价。
就文、诗、词相较,其散文的成就和地位最高。
欧文的题材、内容、形式非常广泛。
就内容而言,以论道、论政、抒情之类为著;就形式而言,以记(记叙)、书(书信)、序(序跋)、论(论述)类成就最高。
2、艺术特色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色是: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
平易自然是欧阳修对宋初古文注重实用价值的继承,体现了宋代散文的共性特征;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对散文的美学发掘,表现了欧文的个性。
这一总特征还表现在语言上:一是如朱熹所评,多用平易寻常、清虚流畅的字句,不用奇字、重字、怪字、难字;二是善用虚字穿插呼应,读起来格外跌宕有味。
三是句式整饬而富于变化,富有音乐美。
四、欧阳修的诗词(一)诗欧诗题材丰富,现实性强,涉及的社会范围、生活领域极为广泛。
主要内容有:1、反映人民生活、国家大事。
2、表现自己在仕宦中的各种遭遇,抒发自己坦荡的胸怀和旷达的精神。
3、反映当时经济生活、民风民俗及咏物之作。
在艺术上,欧诗既有似李白似唐人的一面,又有刻意学习韩愈的一面。
前者主要表现在自由奔放,才情横溢,气魄雄伟上,后者则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议论化与散文化倾向上,而这对宋诗风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二)词欧阳修在诗文方面都是革新派,而在词方面却是继承多于革新。
欧词基本上和晏(殊)词处于同一水平,因此,人们常“欧晏”并称。
欧词在形式上仍以传统的小令为主,内容风格上仍是用婉约之笔写柔曼之情,受五代冯延巳的影响很深。
欧阳修对词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在内容上,注重神态的描写和内心的刻画,使格调更为高雅,表现了歌者之词向文人之词的转变。
在题材上,欧词也对传统有突破,增加了歌咏自然风光,抒发仕宦遭遇、人生感慨和豪迈性格等题材。
在风格上,除了传统的婉丽外,还增加了与其为人相似的深挚、自然、爽朗、豪放等不同色彩,只是还未形成风格流派而已。
总之,欧词已在冯延巳、晏殊的基础上向深挚方面发展,在词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第三节王安石和司马光一、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及文学主张王安石不但是北宋最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也有很高的成就。
王安石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政敌司马光给他总结出来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句话上。
这些思想不仅促使他致力于政治上的改革,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
王安石的文道观虽然没有跳出先道后文的传统,但他对道的理解又与众不同,具有自己的特征。
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道进一步政治化,二是将道进一步人格化。
此外,王安石特别提倡神妙平易的文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王安石的散文王安石的散文的题材内容多集中议论上,写景和言情之作较少。
以奏章和书信形式出现的议论文,其内容多为指论国事,表现变法的见解,直接为变法呼吁辩驳。
此外,还有一些杂议。
王安石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文如其人,处处显示出不惑于众人的大政治家超凡脱俗的胸襟气度和真知灼见。
其具体表现有四:从见解立论方面讲,是见地深刻,立论警绝,能见人所不能见,道人所不敢道。
从结构思路方面讲,是布局谨严,思路犀利,逻辑性强。
从语言文势方面讲,是口吻坚定,语气斩绝,文势充沛。
从艺术效果方面讲,是善于在短制中发惊人之论、出翻案之语、成一家之理。
三、王安石的诗词王安石的诗有相当高的成就,从体裁上讲,以乐府、古诗及七绝成就最高;从题材上讲,以咏政、怀古、抒情、写景最有特色;从风格上讲,他改变了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崇尚平正的风气而增之以奇硬峭拔,在唐风向宋调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晚年的写景诗多为风格瘦硬精严的律诗、绝句,人称“半山体”。
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征有三:一是以工取胜,《泊船瓜州》就是显例;二是以才学取胜,“经对经,史对史,释氏对释氏,道家事对道家事”,《书湖阴先生壁》即为显例;三是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等短制之中,使见解警策、形象生动的议论诗、哲理诗得到进一步的定型和发展,如《贾生》、《登飞来峰》等。
四、司马光司马光的最大贡献是主编《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史书。
他政治上保守,全面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是保守派的精神领袖。
司马光的文学创作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成就最高,特别是《资治通鉴》中的《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附“作品选讲一、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解题:欧阳修曾主编《新五代史》,其中有一卷为《伶官传》,专门记载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并委以官职,以至败政乱国的史实。
本文就是《伶官传》的序文。
伶人,从事歌舞戏剧表演的人。
供奉内廷,被授予官职的伶人,谓之伶官。
结构:一(1段)提出论点和论据。
二(2~4段)具体阐述论据,并作结论。
主题:这篇史论以后唐庄宗一生成败的事实,论证了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并因此概括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著名论断,使人警醒。
艺术成就:1、史论结合,以史证论。
2、正反结合,一盛一衰,对比强烈。
3、扬抑结合,感情鲜明。
二、读﹤孟尝君传﹥王安石解题:《孟尝君传》即《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称为齐相,名满天下,门下有食客数千人。
本篇是作者读《孟尝君列传》的杂感。
结构:1句列出世人对孟尝君得士认识。
2~4句批驳世人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主题:这篇杂感否定了世人认为孟尝君礼贤下士的观点,阐述了真正的士人应该具有经世之才。
艺术成就:善于在短文中发惊人之论,出翻案之语,成一家之理。
全文共90字,除感叹语外,只有4句话,却见解新颖,说理透辟,可谓短制中极则。
三、戏答元珍欧阳修解题:宋仁宗景佑三年欧阳修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次年(1037)春,作此诗答丁宝臣。
丁宝臣,字元珍,时任峡州军事判官,是欧阳修的好友。
结构:首联写夷陵的荒寒,表现谪居的寂寞。
颔联写冬物犹存而春气已动的景象。
颈联写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盼望。
尾联表达自己以旷放面对抑郁的态度。
主题:这首诗通过初春景物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迁谪山乡的寂寞心情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艺术成就:清新自然却又情韵深长,颇有唐诗之风。
首联用一疑一答,语气连贯,跌宕生姿,很受后人称道。
五、明妃曲王安石解题:明妃曲,为乐府旧题。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时王安石任江东提点刑狱,正向皇帝上万言书,酝酿变法。
原诗共二首,此为其一。
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人称明妃。
昭君原为汉元帝妃,后为和亲,下嫁南匈奴呼韩邪单于。
结构:一(1~8句)从正面和侧面描写昭君的形貌、仪态和风度之美。
二(9~14句)写昭君在胡地的悠悠岁月和思念故国亲人的感情。
三(15~16句)揭示“人生失意”的主题的普遍性。
主题:这首诗借咏昭君远嫁之事,讽刺了君王的昏庸,慨叹人生失意和人才被埋没的普遍性。
艺术成就:立意新奇,借昭君事来揭示“人生失意”的主题。
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人物。
六、陶者梅尧臣解题: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任建德县知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