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课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反思必备15篇
科学教学反思必备15篇科学教学反思1三年级科学教研课《冰融化了》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要在课堂上完成的两个实验,第二个实验还好,第一个实验则完全是不可行的,时间根本不够,尽管我的准备很充分,但孩子们却一个小组都没有实验成功,好好的一节教研课,因教学任务的必须完成性和实验设计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效果反倒不如平常的课。
首先是测量冰融化了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实验,从把冰块发放给学生到冰融化成水足以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足足需要40分钟之久,而在课堂上短短十数分钟时间,学生根本测到不冰水的温度,不管温度计如何靠近冰块测,温度显示最低也只有七八度左右,如何能得到实验的准确数据,课后,我查阅了不少此节课的课后分析,发现此课实验失败的原来不只我一人,几乎人人都以失败告终,有一位聪明的教师干脆取消了学生实验,改为教师在实验室独自实验后记录下冰水的温度变化,在课堂上直接展示数据。
但即便如此,弊端仍然存在,首先,学生没有了感性的认识,其次单单一个表格,学生对零下温度高低的认识存在困难,也就无法对温度大小的比较进行灵敏的反应。
第二个实验挺成功,但因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活跃得有些难以控制,此时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掌控力,幸好我是一直任教本班学生,倒也相对容易些。
综上所述,本课中的不足我会尽力改进,优点我会继续发扬。
科学教学反思2《植物的茎》这节课有个典型的实验:课前将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切开植物的茎,发现茎内液体是红色,从而推想茎的作用。
之前的教学我采用过这种方法,但发现了缺点:1、课前教师做的实验学生不得而见,他们没有经历、目睹过这个过程,即使切开后发现了茎内有红色的液体,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喜。
2、由于要在课前做这个实验,时间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还得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所以不好操作。
3、由于本级部有6个班,上完一轮课要2到3天,如果要做6次实验时间上很难完成,如果一次实验多用一些植物,后来的班级观察效果也不理想。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电”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电”教案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由于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强烈,因此探究电这一课程内容对于幼儿不仅可以满足其好奇心的探究,还可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加强对于电的认知和理解。
本科学探究课程是针对大班幼儿开设,主题是“电”,旨在通过本课程让幼儿能够了解电的产生、应用和安全使用,同时通过实验操作等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探究意愿。
二、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描述电的产生原理;2.能够了解电的常见应用形式;3.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4.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布置问题,调动幼儿思考的兴趣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问题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对于电的好奇心和想要了解电的欲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来调动幼儿的思考兴趣,例如:电是什么?电怎么产生?电有哪些应用?电的安全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2. 知识点讲解,让幼儿快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点在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兴趣后,老师可以给幼儿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幼儿快速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点。
老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比如:电是由带有正、负电荷的物质所产生的静电,也可以通过电池、发电机等设备产生,电能用来点亮灯泡、驱动电动车等。
3. 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实践探究电的原理接下来,老师可以进行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探究电的原理。
老师可以使用小灯泡、电池、电线等实验器材,让幼儿自己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深入了解电的产生和运作原理,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强调电的安全使用,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老师需要向幼儿强调电的安全使用知识,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电的危害性、使用电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式,让幼儿明白安全使用电的必要性,并且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演示正确使用电的方法。
5. 总结幼儿学习的收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总结幼儿学习的收获,让幼儿体验到自己已经学到了什么,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9篇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9篇篇一: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篇一《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节课的探究目标是绿豆芽在生长时需要哪些条件?教材安排了阳光和水两个实验。
但我觉得水这个实验没有再做的价值,因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没有水分绿豆苗不能活。
而阳光这个实验我觉得是有实验探究价值的,因为学生对前面种子发芽需不需要阳光的实验,很多同学是认为需要阳光,而实验结果却是种子发芽可以不要阳光。
那发芽以后的生长过程是否需要阳光呢?学生肯定很疑惑。
我想这时提出这个探究实验应该正是时机。
所以我很详细地指导了这个实验,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具体该怎么做以及课后怎么观察和记录等。
绿豆芽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这个对比实验做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我布Z 学生利用双休日回家做这个实验。
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比较它们茎的粗细,颜色,高度,叶子的大小、颜色等。
但是在交流实验结果时,很多学生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有个别同学却发现:绿豆芽的生长不需要阳光。
于是,我进一步追问学生,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拿出两盆已经长得比较高的绿豆芽,理直气壮地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外面阳光下的,一盆我放在屋里没有阳光的,他们长得差不多,所以我觉得绿豆芽生长不需要阳光。
”话音刚落,班里有几个同学也纷纷举手赞同他的观点。
我接过这位同学手中的两盆绿豆芽,一看,果然长得都很茁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以前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所以我就追问他:“你说这两盆绿豆芽一盆是放在阳光下的,一盆没有放在阳光下,那具体分别放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一盆放在屋外场上,一盆放在屋里阴凉的墙角里。
听了他的回答后,我让其他学生思考,他的变量有没有控制好,分析是哪里出错了。
有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了:其实,他的两盆绿豆苗都有阳光照射到的。
只不过屋外的阳光强,屋内阳光弱而已。
听了这位同学的分析,原来还一脸不服的学生都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低下了头,还轻声说道:想错了。
于是,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在实验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好变量,不能得到阳光就是一点也照不到阳光,所以做实验时一定要在它上面罩一个不透明的东西。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学反思引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体验自然现象,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探究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探究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二、问题一:实验步骤设计不够合理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实验步骤的设计十分关键。
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实验步骤设计不够合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简单、易懂的实验步骤。
其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实验步骤的意义。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步骤的改进和创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问题二: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足在一些小学中的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材料和器材不足成为了制约实验探究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常见的、简易的实验材料和器材,尽量降低实验成本和师生的实际负担。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易获取的材料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或机构合作,共享实验材料和器材,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四、问题三:实验结果分析不够深入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够深入,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和结论。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其次,可以通过实例分析、对比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科学教学反思(15篇)
科学教学反思(15篇)科学教学反思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探究实验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通过教师巧妙的引领,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奥秘,不断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以下就结合我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探究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电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
如教《米饭、淀粉和碘酒》一课,讲到用碘酒检验淀粉,我让每个同学把手洗干净,再把碘酒涂在手指上消毒,随后让各组同学用米饭粒在白色卡纸上摆出花样图案。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同学们都惊叫起来:饭粒变脏了,手指也变脏了。
饭粒和手指都变了色,白纸上呈现的是深蓝色的花,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此刻同学们都产生了好奇感,要研究的问题竟是如此奇妙,情绪怎能不高昂,精神怎能不振奋?二、科学引领,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间,科学地调控课堂,让实验教学活而不乱。
在探究中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用眼看、用鼻闻、用舌尝、用手摸……去发现各种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的不同,获取丰富的表象;引领实验分析,教师要想办法引领全体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讨论和制订实验方案,并在合作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数据,得出实验结论;鼓励制作和创新,教学中如果能鼓励学生把制作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我提供给学生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导线、电池、电池盒等材料后,就让学生自主操作,学生就进入紧张的实验操作。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5篇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5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1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2如何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当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
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l、全面观察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
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反思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到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索和团队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研究的能力。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注重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首先,我选择了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例来展示科学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次,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我还利用科普讲座和参观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打造具有科学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努力打造一个具有科学探究氛围的学习环境。
首先,我在教室中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和材料,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其次,我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班级管理上,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科学实验和项目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过程。
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我通过提供开放性的实验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在学生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和开展研究项目,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觉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学校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化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1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几乎每一个单元和很多的课题上都涉及到试验。
其试验分老师做的演示试验和同学与老师共同完成的分组试验,及某些具有讨论性的试验。
从实际状况可知,同学试验究竟是少,讨论试验也偏少,相对来说,演示试验的数量就比较多了。
有些化学老师认为:化学课本中的演示试验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讲解为主,我认为不然,假如我们不让同学自己动手做试验的话,可以做一下演示试验,由于演示试验也可以让同学多增加一下对试验现象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同学对试验的总体理解。
并且有很多的演示试验并不会花费许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再说即使花费了些许时间也是值得的。
说到化学教学,从事过化学这门学科教学的老师应都知道,城市里学校的化学教育和农村乡镇学校的化学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就同学这一块来说,城市的同学的眼界要比农村乡镇同学大的多,他们的学问面相对较广;从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总体的水平相差不会很大。
而从教学设备上来说,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
就化学试验室这一点就有着很明显的差距,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农村中学的化学试验室比乡村中学的简陋很多,甚至,一些应当具备的基本化学试验器具或药品都不齐全,仪器和药品在数量、种类、质量远远不及城市的中学。
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好同样是一本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试验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一点要做好就得让农村中学的化学老师多动下脑子了。
从教的这些日子里,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受来说吧:在人教版九班级化学的其次个单元第一个课题中,有一试验(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钟罩等仪器,在那个时候,无论我怎样查找,我翻遍了全部的装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个大的橡皮塞,可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发觉这个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气密性不好,故无法使用。
2023年科学课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科学课教学反思15篇科学课教学反思1这段时间,我对于课堂教学组织进行了思考和实践。
先将现在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于以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且我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深入的思考,和有经验的老师进行了探讨,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予以实践。
1教学过程中首先有一定的宽容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一些合理的动作和说话要有一些宽容性。
学生在课堂中不会向机器人那样不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和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或者明着交流或者是暗地里小声说话。
只要在其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提高,而且在不影响其他的同学情况可以适当宽容。
2人性化,有区别的对待课堂发生的情况。
我以前提到,在课堂上要人性化。
刚才说学生都是有情感的,而且很多都是个性十足的。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
有些学生的具有反抗性,批评他,他就会越捣乱,因此我们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可以进行课堂暂时进行冷处理,在课下找时间找地方单独进行谈话,以理服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生自己的错误,。
在谈话过程中,我注意学生有点,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产生上劲的动力,但也必须指出学生错误,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注意学生的反应,以便进行教育方法调整。
对于一些学生进行教育,我对于有些学生故意进行扰乱课堂秩序,必须坚决的进行处理,该批评的批评,该写检查的写检查,该联系家长的联系家长。
这样学生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
当然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的适当性。
对于女生我们可以进行比较委婉的教育谈话,这样他们的表现效果就会不错。
当然对于他们有的可以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提示,有的我们需要进行课下谈话。
总之,女生的教育效果是不错的,但也要尊重她们的自尊尽量不要在课上伤害她们。
对于男生的处理就比较复杂一些。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肯定优点,严厉批评错误,使其认识到错误,并且能够改正。
在教学发现进步,老师我及时的发现并且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其他同学差,而且可能更加优秀。
科学教学反思(通用22篇)
科学教学反思(通用22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优秀的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学反思篇1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上好科学课和开展好科学活动,是实现儿童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上我尽力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都给予肯定和赞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心。
能认真备课,着眼细节,体验新课标。
剖析原因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在实验时不能做到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获得实验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2、深入领会教材的和把握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在教学时,每次都是用最大能力想方设法的理解编者每一步设计的意图,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去取舍教材,创新教材。
3、学生做得少。
教学中教师“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怎样扮演?充分开展分组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前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而且我们的教学是跨年级的,课是连续的,这就为准备材料带来了难度。
有的时候分组实验就被演示实验取而代之了。
怎样妥当安排大量分组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提高分组实验率是我的一大难点。
4、教师思考多做得少。
课堂上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倾听、思考,不但要思考学生发言与自己原先设计相符的内容,更应分析学生错的或异想天开的答案,然后顺着孩子的思路认知去引导孩子探究,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设计,让教学过程在动态中完成,而不是死死地抱住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不放,这样只会扼杀学生探究的热情。
探研式教学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自我科学素养存在不足。
虽然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理念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竞赛、限时完成实验的做法。
科学教学反思(9篇)
科学教学反思(9篇)科学教学反思篇一教学片断一的手忙脚乱和教学片断二的有条不紊,在教学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反差。
片断二的相对成功,我认为并不是学生的水平问题,而是和教师的导有关,和动手观察前观察记录表的制订有着密切关系。
思考: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1.从教学环节上看影响。
从上述我自己上的两节家常课中的强烈对比中就可以清晰的看见,观察记录的介于对整个教学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观察活动中,观察记录以表格的形式参与到观察活动中,能使整个活动显得十分有序。
活动期间随时提醒学生观察的有序性,阻断遗忘,并能记下观察中的闪光点。
在汇报活动时,又为描述提供了支点,使描述更有序、科学、具体,为自己的发言提供了足够的证据,避免“好像”、“我觉得”等非科学语言的出现。
在片断小结或课堂总结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资料的积累,扩大其成就感与满足感。
同时,学生在经历记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甚至还能为下一节课的探究继续提供话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被激起并自然的保留了下来。
2.从长期的观察活动看影响。
我们的课程设置是从易到难,成上升趋势的。
学生的观察、探究活动也是越来越有深度,在时间方面也在逐步得慢慢拉长。
学生往往由于恒心不够、兴趣不足而半途而废。
这时,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应该从第一节课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学生在日后需要做长期观察记录的就有:凤仙花、蚕宝宝、油菜花等。
有了观察记录,新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便自然得浮现出来了,之后才能整理成观察报告。
有详尽的观察记录,才有强烈的对比。
把基础打扎实了,小论文自然很容易就诞生了,还害怕学生失去兴趣吗?!3.衍生出来的影响力。
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只是三分钟热度,导致一部分的学生上课时成了鲁迅笔下的“旁观者”纯属凑热闹。
这还了得!记录的介入让每个人都有所事事,分工更具体、细化,合作才会更有实效。
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设计、观察结果如实得做了记录,慢慢便形成了科学课独有的文件夹。
苏教版科学四下《探究昆虫的奥秘》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四下《探究昆虫的奥秘》教学反思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探究昆虫的奥秘》这一课,其启发性极高。
在本次教学体验中,本人与学生共同踏足昆虫世界,领略其间的奥妙与神秘。
回顾此次教学历程,本人收获颇丰,亦发现若干可改进之处。
首先,学生们对昆虫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显著激发。
昆虫,作为地球上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多的动物群体,具备诸多令人称奇的特质与习性。
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昆虫标本与图像,并分享昆虫的有趣习性与生态角色,本人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他们对昆虫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与环境适应性展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这为后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亦遭遇了一些挑战。
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昆虫特点时,因知识储备不足而面临困难。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与支持。
例如,可制作昆虫知识小册子、开展课前阅读活动等,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昆虫的基本认识。
此外,本人还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进行昆虫观察与实验操作时,缺乏耐心与细心。
他们可能因急于求成而忽视重要的观察细节,从而影响对昆虫奥秘的深入探索。
针对此问题,本人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需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与实验技巧的培养。
可通过组织观察日记、实验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更加专注与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本人亦意识到每个学生均具备独特的个性与需求,其学习需求与兴趣点各不相同。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点。
通过设计更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其潜能与创造力。
例如,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主题研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与合作中共同成长。
综上所述,《探究昆虫的奥秘》课程使本人收获颇丰,亦让本人意识到教学方法与策略仍有待改进。
在未来的教学中,本人将认真总结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初中教案科学探究活动反思
在编写初中教案科学探究活动的反思时,需要考虑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资源的使用以及活动的评估等方面。
以下是一篇关于初中教案科学探究活动反思的范文,供您参考。
教案名称:初中科学探究活动——探索光的传播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学生参与度: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光的传播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显示了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本次活动采用了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实验法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法培养了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法使学生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四、资源的使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校实验室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同时,教师还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光的传播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活动的评估:本次活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学生们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做到有条不紊。
2.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学生们能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出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的实验报告。
3. 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能够主动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六、反思与建议:1. 在活动组织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2.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增加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新课程必修课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
化学新课程必修课科学探究的教学反思在化学新课程的必修课中进行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探究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现象。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对化学新课程必修课科学探究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科学探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
然而,在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在实验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操作技巧的指导,提前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科学探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构建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学生对于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思路和方式不够清晰,导致实验内容和目标不够明确,很难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思考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实验目的和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对实验的进行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科学探究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等,导致团队合作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团队合作的培养和指导,教导学生如何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且关注团队间的协作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团队合作的小练习来进行实践和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科学探究教学也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由于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学生在实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要看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反思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对小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进行反思与探讨。
一、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设计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实验过程。
在设计实验时,我们应考虑以下几点:1.1 选题的重要性合适的实验选题能够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选择与季节变化相关的实验题目,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 实验步骤的明确实验步骤的明确是成功进行实验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演示、视频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减少操作上的困惑和错误。
1.3 实验变量的控制在实验设计中,我们应考虑如何控制实验中的变量,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时,除了控制水和阳光的供给外,还应控制其他因素,如土壤种类、温度等,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二、实验过程的引导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例如,让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变化,然后提问:“为什么天空有时是蓝色的,有时是红色的?”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大气层中光的传播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原因。
2.2 建立假设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建立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测动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并进行实地考察,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2.3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测量实验时,学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图表,以便更好地展示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马红霞探究教学已经走进了小学科学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探究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角色反思二、探究教学中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反思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
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
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关于探究问题的实用价值反思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科学课《看月亮》教学反思(精选8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科学课《看月亮》教学反思科学课《看月亮》教学反思(精选8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课《看月亮》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课《看月亮》教学反思篇1前几天,我上五年级科学课《看月亮》时,要求学生在晚上观察近阶段月相的变化情况。
当我检查学生观察近阶段月相的变化情况时,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回家观察月相的变化情况,有些学生虽然回家观察了,但由于这几天晚上7到8点钟时很难看到月亮,他们没有看到月相。
全班只有王炳仁和王子豪能坚持观察,终于看到了月相。
遗憾的是,其他学生都不相信他们看到了月相,一致认为他们在说谎。
在科学课上进行质疑,是很正常的,可这种质疑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为了弄清情况,我再次问王炳仁和王子豪到底看到月相没有?他们的回答没有疑问,并且分别说了回家观察月相的时间,月相在天空的位置以及看到的月相情况。
我还让这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了当时回家观察到的月相,他们画的月相也无懈可击。
这时,部分同学还是不相信他们说的是事实,我迷惑了。
我问一个同学:“你为什么不相信王炳仁和王子豪观察到了月相呢?”她说:“我回家没有观察月相,可吴佳雪同学回家观察都没有看到月相,王炳仁和王子豪能看到月相吗?”她回答得“理直气壮”。
我又问了一个同学,她说也不相信,回答也有“理由”……课后,我向一些学生和班主任老师了解了陈超和谢杰的情况,发现他们并不是说谎的学生,只是学习成绩很差,在班里不受学生欢迎。
看月亮,了解月相的变化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无关啊。
陈超和谢杰两个学生能坚持观察,终于看到月相,值得全班学生学习,可其他学生却不相信他们,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调皮,贪玩,成绩差。
这是学生的偏见。
科学教学欣赏质疑,科学教学需要探究,但科学教学容不得偏见。
愿我的学生能抛弃偏见,尊重事实,学好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课教学反思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学具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从中感悟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培养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学期初,我校成立了科学探究实验室,于是,除了从事正常的科学教学外,每周五下午我还负责指导科学探究特色小组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接近一个学期的科学探究特色小组的指导工作,我反思如下:
1 自己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虽然教学对象是小学学生,但总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用。
探究室里的各类仪器,的确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样仪器都看似简单好玩,但是要在玩的过程中,将其中蕴藏着的一个个并不简单的科学道理跟学生讲懂讲透却并非易事。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充电,使学习跟上发展的步伐。
通过不断的学习,
广泛地收集资料,认真的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2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科学探究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相比较,科学探究课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
在刚开始的科学探究特色课程教学指导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转变观念,自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经过许多天绞尽脑汁的思考,我改革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
例如:以往我在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向学生交代清楚,也就是说,在开始的课堂探究活动中,自己往往占据着主动地位。
经过反思,我明白了,恰恰是这样“面
面俱到”的教学行为,反而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面临这样的问题,我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必须学会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上来。
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我上课时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不够用。
我觉得平常的科学课堂的时间很宝贵,那么我更要尽量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让学生经历更丰富、更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不仅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更可以让学生实践一种学习的方法,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价值及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然而,科学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
在探究学习中束缚太多不行,而完全放手也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
因此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的自主探究,我作为老师,也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必要的指导。
老师和学生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在互动中进行。
只有这样,科学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探究教学的目标也才可能真正实现。
3 师生关系的改革
在探究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合作,彼此分享。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
系的和谐程度。
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学课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课堂上独立的思考、想象、选择,做出决定。
课堂上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创新活动。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
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
4 创造探究条件,正确引导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科学探究课的老师应有这个认识:科学探究课的学习内容已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科学探究课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探究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对学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探究学具,引导学生会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
比如: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等。
此外,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
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时,教师应进行适时的引导,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学生遇难而退。
同时,教师还可将有关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使之有所发现,以达到培养认识事物的目的。
5 要鼓励学生敢问、会问
我认为科学探究课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探究室里丰富多彩的学具里隐藏的科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 ,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另外,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学生在科学探究室里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的过程。
我通过反思认识到自己有太多的不足,太多需要改正和改进的地方。
作为一名科学探究特色课程的指导教师,我需要不断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并且不断
反思、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科学探究课的目的落到实处,让科学探究室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