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运动概述

合集下载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3、搏斗运动 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 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1)散打
(2)推手
(3)短兵



三、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 1、技击的特点:攻防技击性是它技击上最主要的特点 2、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术套路的产生 (2)刚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 (3)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4)多种拳种并存 〈二〉武术的作用 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3、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5、促进经济发展繁荣


2、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 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1)单练(拳术、器械运动)
(2)对练
(3)集体演练
3、搏斗运动 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 战攻防格斗。 (1)散打


武术是以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击修的民族传统体 育项目。


二、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一〉按功能分类 1、竞技武术 2、健身武术 3、学校武术 4、实用武术 〈二〉按运动形式分类 1、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的,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 方面体能的运动。 功法运动分为:(1)武术柔功 (2)武术内功 (3)武术硬功 (4)武术轻功 (5)武术眼功和耳功
武术运动概述
主讲:陈嫣莉 小组成员:陈嫣莉 赵杨红 李海英 张海霞 刘小花



武术运动概述
一、武术的概念
〈一〉起源 它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各种社会活动。 〈二〉武术原本是一种传统技击术 1、徒手技击术,主要是体现身体各部位在争斗中协调运作和气力的合 理使用,提高自身抗击力打能力,用于善战。 2、中国武术在技击方法上的表现:①踢 ②打 ③摔 ④拿 ⑤击 ⑥刺 〈三〉武术的体育属性 武术从整体运动观出发,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讲究 “内三合”、“外三合”、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更有 助于人的身心健康。 〈四〉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武术之所以能称为武术文化,不仅在于它的广播的内涵,多元的 功能,还在于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

《1-武术概述》

《1-武术概述》

《1-武术概述》第一章武术概述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拳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第一节武术的概念武术的概念是人们认识、研究武术的基本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武术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

在原始社会,武术这一概念是指人们狩猎活动中的搏击,春秋战国时称为技击,汉代称为武艺,并延用到明末。

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中的堰闭武术,阐扬义令,这里的武术,是指军事技术,一般称为技击和武艺。

民国初期称国术、功夫。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武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进步,冷兵器逐渐消亡,专用武术器械的产生和拳械套路的大量出现,武术竞赛规则的规定,武术已演化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内容、形式和训练手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其本质属性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变化,这就需要对武术进1/ 3行科学的定义。

1988 年 2 月,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2- 武术武术被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从而使武术有了比较完整、准确、科学的概念。

这一概念体现了武术的以下特点:一、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的技击内容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它在古代军事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在现代武术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武术是我国历代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将零乱的攻防技术不断综合整理、发展,并用套路形式提炼出来的技术体系。

它的技击性是沟通原始狩猎技术、古代军事技术和现代武术运动技术的内在联系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

因此,武术的概念必须反映其本质属性技击性及其技术范畴,如徒手的踢、打摔、拿和器械的劈、砍、扎、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法。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的主要分类见图9-1。
1
武术运动概述
三 武术运动的特点及健身价值
(一) 武术运动的特点
注重内外兼修 技击动作贯穿于体育中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应范围广
1
武术运动概述
(二) 武术运动的健身价值
1. 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均衡发展 2. 增强呼吸系统功能 3. 提高身体素质,塑造良好体形 4. 保健康复效果好 5. 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之一
根据运动形式的不同,可将武术运动分为两大类,即套路 运动和搏斗运动。
1
武术运动概述
套路运动
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 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变成的整套练 习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 和集体表演。
搏斗运动
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 智角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 在逐步开展的有散手(或称散打)、推手和 短兵三项。
谢谢观看
武术运动概述
1990年
武术首次被列为 第11届亚运会竞
赛项目。
1999年
国际武术联合会被吸 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 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
会成员。
2008年
武术以“特设项目” 的身份出现在第29 届北京奥运会上,被 定名为“北京奥运会
武术比赛”。
1
武术运动概述
二 武术运动的定义与分类
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 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及训练格斗技能,并注重内 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
武术运动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事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得到迅速发展。
1950年
中华全国体育总 会召开座谈会, 倡导发展武术运
动。
1956年

武术概述——精选推荐

武术概述——精选推荐

武术概述第一节武术运动的健身特点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武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的套路运动;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遵照一定规则,两人斗智较力,以搏斗为形式的散手运动。

武术运动除了具有技击性以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

在练习武术时,讲究体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这是中华武术的一大特点。

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体活动。

如形意拳强调“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南拳强调“内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太极拳强调“用意识引导动或少有的。

武术主要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以踢、打、摔、拿、击、术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流传至今,这是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作”、“气沉丹田”,长拳强调“精气神”、“心动形随意发神传”等。

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壮肌肉、强筋骨,对内能通脏腑、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锻炼,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第二节武术运动的文化特征都说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这博大是指武术运动的技术分类、风格流派的繁多;这精深便是指武术运动中蕴藏着的深刻道理与精神。

武术运动根植于中华大地,自产生那日起就接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

大学生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性情,也可以通过武术这一窗口去了解中国文化。

我们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可以从动作形态、动作名称、演练技法几个角度来探寻武术的文化内涵。

一、武术动作形态在观赏武术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设想,弓步冲拳、马步架打之后,接着做一个绷脚尖的“托马斯全旋”或做一个芭蕾式的亮相造型,定会令人失笑。

其实这一笑有着深刻的意味,这里不是指马步架打与托马斯全旋在技术上不能衔接,而是指代表不同文化的身体形态表征上的脱节。

武术与中国舞蹈、中国戏曲同出一源,在动作形态上存有共性,都呈现出“拧”、“倾”、“曲”、“圆”的内聚性。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是一种古老而庞大的运动,涵盖了许多不同的内容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武术内容和分类:
1. 套路:套路是武术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一系列动作的组合。

不同的武术流派和风格有不同的套路,每个套路都有其独特的技击动作和招式。

2. 散打:散打是一种全接触、无限制的搏击运动,强调实用性和实战性。

散打运动员可以使用拳击、踢腿、肘击、膝击等技术进行比赛。

3. 拳法:拳法是指以拳头作为主要攻击部位的武术技巧。

常见的拳法有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

4. 腿法:腿法注重利用腿部的技术进行攻击和防御,包括踢、踹、膝击等动作。

跆拳道和中国功夫中的腿法是两个著名的例子。

5. 器械:器械是指使用武器进行训练和表演的武术形式。

包括剑术、刀术、棍术、枪术等。

每种武器都有不同的技巧和特点。

6. 武术表演:武术表演强调形式美和动作的精确度,常常在舞台上进行。

这些表演通常包括套路、散打和器械的元素。

7. 功夫戏:功夫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形式,结合了武术技巧和表演艺术。

这种戏曲通常有精彩的武术动作和对戏的情节。

根据不同的风格和流派,还有许多其他的武术分类。

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标,但它们都强调身体的控制、力量、技巧和内在修养。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是一种综合性强的体育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快速塑身外,还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防卫能力。

目前,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种类型是散打运动。

散打是一项较为激烈和具有实战性的武术运动。

它的特点是充满了攻防技巧,需要比较高的速度和力量。

因此,练习散打的人需要有较好的体格和技能基础,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力。

散打比赛规则简单,只需攻击对手的任意部位,以赢得比赛。

第二种类型是套路运动。

套路是比较传统和美学的武术运动。

其特点是强调形与意,要求动作要优美、大气、流畅,体现出武术的美学价值。

练习套路除了需要掌握武术基本功,还需要具备严格的规矩和程式。

第三种类型是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比较养生和兼顾身心健康的武术运动类型,具有强调身心和谐、养生拳法和传承性等特点。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匀称,注重气功调理,通过调整呼吸、慢性活动、慢速起跑等运动方式来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

第四种类型是散手运动。

散手比散打更加注重实战训练,其强调打反击,并追求更高的速度和灵活性。

散手练习的主要项目包括自由搏击、各类绞杀技巧,同时还比较注重落实技术细节、规范出拳姿势等功底。

除此之外,散手运动也注重实战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而言之,武术运动类型多样,每一种运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体现形式,无论是想减肥、塑身、提高自卫能力还是追求自我提升,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武术运动类型进行练习。

《武术》复习资料

《武术》复习资料

《武术套路》复习题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一、武术概念名词解释:1、武术答案: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填空题:1、武术是以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攻防技击内外兼修2、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和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答案:套路演练搏斗对抗3、武术在汉代叫,在近代中国也叫。

答案:武艺国术判断题:1、武术在汉代叫国术。

()答案:×2、在近代中国,武术也叫国术。

()答案:√二、武术的特点填空题:1、武术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和。

答案:技击特点民族特点2、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

答案:技击特点判断题:武术最基本的特点是它的技击特点。

()答案:√三、武术的价值填空它:1、武术的五个价值是武术的、、、、。

答案: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简答题:1、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答案: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武术流派名词解释:武术流派答案: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判断题:武术流派是指由于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而形成的武术派别。

()答案:√简答题:武术流派有哪些不同的说法?答案:武术流派不同的说法有:长拳和短打,内家和外家、黄河流域派和长江流域派、南派和北派、少林派和武当派,等等。

五、武术功能分类填空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

答案: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学校武术、实用武术。

判断题:武术按功能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

()答案:×六、竞技套路简答题:竞技套路包括哪些项目?答案:主要内容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和其他拳术、其他器械、对练项目、集体项目。

七、其他拳术填空题:1、其他拳术第一类为、、。

答案:形意拳、八卦、八极。

2、其他拳术第二类为、、。

答案:通背、劈挂、翻子。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的类型
武术运动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
1. 散打:也称为中国拳击,是中国的一种全接触的搏击运动。

散打比较强调攻防技巧和体能训练,它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拳、腿、肘、膝等多种攻击方式。

2. 柔道:源于日本的柔道是一种以摔打和关节技为主的武术运动。

柔道比较注重技巧和技能的提升,它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投技和地面格斗技。

3. 跆拳道:起源于韩国的跆拳道是一种脚腿攻击为主的武术运动。

跆拳道的比赛规则允许使用拳、踢、膝等攻击方式。

4. 空手道:源于日本的空手道是一种注重拳脚功夫、气质修养的武术运动。

5. 武术套路:武术套路是一种形体表演艺术,也是武术的基础训练项目。

武术套路讲究步法、动作、姿态等方面的表现。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武术运动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则。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武术运动,都需要运动员付出艰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 1 -。

武术运动简介

武术运动简介

武术运动简介一、武术及其特点1、何为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源于中国的体育运动项目。

1936年中国派队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武术表演。

1955年国家体委设立武术研究室,武术列为体育院系专业课1956年成立中国武术协会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1978年国家武术被列为大学体育刻教学计划1990年,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武术被作为正式比赛项目第一次出现在国际性的大赛中。

同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成立。

2、武术运动的特点刚柔并济:刚发乎内,柔制乎外;刚中带柔,柔中带刚。

内外和一:内在的心志活动和外在的形体活动的统一何为内三合和外三合运气调息:气沉丹田以心行气气势连贯: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击法严格:遵守踢、打、摔、拿的法则注重内劲: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而不松弛二、武术的分类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一)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遵照攻防进退、动静徐疾、刚柔虚实等格斗规律组成的拳术、器械和对练套路的演练。

1、拳术:长拳、太极、南拳、形意、八卦、象形拳等。

(1)长拳特点: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基本手形拳、掌、勾。

冲拳的要领:拧腰、顺肩、急旋臂。

要使力量“发于腰、传与肩、催于肘、达于手”基本步形弓、马、仆、虚、歇。

腿法分为直摆、屈伸和扫转三类基本技法要求:手要快捷、眼要明锐、身要灵活、步要稳固、精要充沛、气要下沉、力要顺达、功要纯青、四击合法。

什么是四击踢、打、摔、拿什么是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人身七拳是指什么2、太极拳目前国内公认的有杨式、陈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家简化太极共有几式,名称如何?练太极时的基本要求:练太极时的动作要领:松、柔、连、慢、稳、匀、虚、实3、器械;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四类。

4、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对器械对练。

5、集体项目:6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的集体演练。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三、武术的概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明确了武术的内涵 和外延,并结合中国武术独特的内外兼修的 传统文化特征,按照形式逻辑学所说的以内 涵定义为主,外延定义为辅的方法,将武术 概念表述为: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 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 统体育项目。
第二节 武术的内容和分类
南京工业大学武术专项课理论知识讲座(一)
武术运动概述
第三教研室
杜寿高
2006年8月
第一章 武术运动概述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是以中国传统 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 特点的运动。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武术摄 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邃莫 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和众多门派,而 且她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沃土,蕴涵中国传统 哲理之奥妙,形成了内涵丰富、层次纷杂的庞大 理论体系,二者交相辉映,得以使独具中国特色 的武术在华夏百花园中焕发异彩。
二、武术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运用的范围。通过揭示概 念的外延来说明这个概念,在逻辑上叫做外延定义。 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就要按照武术的主要目的和特 点来划分。 武术的内容和形式千姿百态,在运动形式上,既有 套路的,也有对抗性的,既是结合的,又是分离的。 从广义上认识,武术不仅是一项运动项目,而且是 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 贵文化遗产。
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
求技艺提高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 仅能培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的重要手段,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套路运动动迅静定的节奏美;踢、 打、摔、拿、跌巧妙结合的方法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 入胜。搏斗对抗中双方激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 ,都可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激励。将武术运动的技术动作和 除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紧密结合的武侠文化,更是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 觉震撼和精神的冲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从历史上看,有不少归属武术类的名
称。
商代有“拳勇”的提法。 春秋战国时称“技击 ”。 汉代出现了“武艺”一词。 民国时称“国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沿用“武术”一词。
“武术”一词最早 见于南朝梁武帝长子萧 统所 编的《文选》中, 但不具有今天武术概念 所具有的含义,文中有 诗句为“偃闭武术,阐 扬文令”。(南朝宋. 朱颜年《皇太子释奠 会》),其意指停止武 战,发扬文治,并非反 映今天的武术概念。
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 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 定的规则进行的斗智、 斗技的对抗实战形式。 目前列为武术竞赛的项 目有散手、推手等。
(1)散打 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方 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推手 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 、采、列、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 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手 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 是两人手持一种藤、皮、棉制作的短棒似的器 械,在16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 ,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方法进行决胜负 的竞技项目。
1、竞技武术
指高水平武术竞技, 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 挥个人运动潜能和争 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 武术训练竞赛活动, 它的特点是专业化、 职业化、高水平、超 负荷、突出竞技性。 竞技武术正式出现在 20世纪50年代以后, 至今已形成一个完整 体系。
竞技武术大致包括竞赛 制度、运动队训练体制 和技术体系三大部分, 以竞技武术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的国 际性武术比赛有世界武 术锦标赛以及洲际性武 术比赛。竞技武术在国 内是以全运会为最高层 次,以全国武术锦标赛 为龙头,以套路、散打 为竞技主要内容的结构 模式。
单练:指单人演练的套路,包括徒手的拳术和 器械。 拳术是徒手演练的套路运动,包括自选拳、规 定拳、传统拳术。主要拳种有长拳、太极拳、南拳 、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八极拳、翻子拳、披 挂拳、少林拳、戳脚、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中国武术是一种在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体育运动,它的发展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尽管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受到社会赞誉,但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文化运动之一。

武术不仅是一种运动,它也是一种文化,同时包括技术特色,哲学思想和格斗学问等内容。

武术套路运动就是基于此,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富有真正的文化内涵的文化运动,它可以让每一位学习者以及观众都能有所收获。

武术套路运动是由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编排而成,由若干有特色的基本动作组成,运动员以某种特定的节奏,以及一定的节拍,不断跳跃、转换,一改出拳、出脚、摆臂等招式,以表现一种节拍感、韵律感、动态感或者技巧感,以及精神、礼仪等文化内涵,表现出武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节拍感表演、动作训练、礼仪习惯等。

首先,在运动节拍感表演中,需要传达出一种秩序感,由各种技术动作和仪态构成,运动员需要把力量、节拍和动作灵活运用,以达到一种动作表现的流利,能够表现出武术的神韵。

其次,动作训练是一种技术动作的练习,它可以帮助运动员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和机动性,从而达到身体协调发挥的目的。

最后,礼仪习惯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正确的习惯,以礼飨他人,引导礼貌和文明礼仪,运动员在表演前要把佩带和规范的仪表表现及静止等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出很好的呈现形式。

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吸引着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如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在2006年组织武术套路运动的比赛和激励,世界武术联合会也加入其中,帮助推广推广。

2012年中国国家武术队也在沈阳成立,并参加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国家代表队,以使武术在国际上得以普及。

武术套路运动在中国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技术运动,能够在技术和精神上带给学习者和观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开始向世界融合,同时也带给国外的学习者更加深入的体验,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010年5月二年级武术理论

2010年5月二年级武术理论
(一)、功法运动
(二)、套路运动
1、拳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主要有长拳、南拳、少林拳、太极拳、 开意拳。
2、器械:分长、短兵器械。刀、剑、棍术等,还有很多民间器械。 3、对练:两人和两人以上,徒手对徒手、徒手对器械、器械对器械。 4、集体项目:刀、枪、剑、棍、拳等各种器械练习均可集体练习。
思想上不重视 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不充分
技术动作错误
组织方法不当
练习者身心状况不佳 场地设备的缺点 气候原因
运动幅度过大或违反规则 年龄小,骨骼发育未成熟
三、常见的运动损伤

擦挫网踝肌韧肌腰骨胫
伤伤球关肉带肉损折腓
肘节拉拉痉伤 骨
扭伤伤挛







(一)网球肘
3、武术正式列入学校体育课程,编写了一批较 好的教材
4、组团出国表演
(五)、社会主义时期武术的蓬勃发展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武术工作的开展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促使武术活动群众 性
3、深入开展学术研究,促使武术科学化
4、重视武术教育,加速人才培养
四、 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四)、内容丰富多彩,广泛的适应性
六、 武术的作用
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第二章
运动损伤的预防 和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概述 运动损伤的原因 常见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预防 运动损伤的处理 运动损伤要遵循的原则 小结
多发生在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投掷等 项目中。
打球时由于用力过猛,球的冲击力作用于 腕伸肌或被动牵扯造成的。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运动的内容与分类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姿势和技巧来锻炼身体和提高武术技能的一种运动方式。

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基本功训练、套路演练、对练和器械使用等。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目的,武术可以分为拳术、器械、散打和太极拳等不同的分类。

拳术是武术运动中最基础且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通过拳法的训练来强化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拳术的基本动作包括直拳、勾拳、摆拳等,通过不同动作的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拳法。

常见的拳术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

拳术讲究用力的连贯性和技巧的巧妙性,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保持身体的协调和平衡。

器械是武术运动中另一种重要的分类。

它主要通过使用各种武器来进行训练和对练。

常见的器械包括剑、刀、枪、棍等。

器械训练注重武器的握持、挥舞和击打等技巧,要求练习者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器械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还能培养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

散打是武术运动中一种较为激烈的形式。

它是通过对练的方式来模拟实战,提高身体素质和应对能力。

散打要求练习者具备较高的爆发力和耐力,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和应对对手的攻击。

散打的动作包括拳打、踢腿、摔跤等,练习者需要掌握不同动作的技巧和应用方法。

太极拳是武术运动中一种独特的形式。

它注重身心的平衡和调和,通过缓慢而流畅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和提高内功。

太极拳的动作包括推手、拳式和套路等,练习者需要通过不断练习来掌握动作的精髓和内涵。

太极拳以柔化刚、以静制动为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心态和提高内心的平静。

武术运动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

通过不同的分类和训练方式,武术运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无论是追求健康锻炼还是追求武术技巧,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因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武术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术运动基本知识

武术运动基本知识

武术运动基本知识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素材,按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套路,或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

第一节武术的产生和发展一、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为了生存,必须靠群体力量同自然界搏斗。

狩猎中逐渐形成了武术套路中劈、砍、刺的技能,这就是今天武术技术的物质基础。

二、原始社会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氏族公社时代的部落战争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斗争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戚家拳现代军队中特种兵的搏斗术三、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原始社会的猿猴舞、雀鸟舞、熊舞等。

《尚书》称之为“百兽舞”。

由之后创的有“五禽戏”、“象形拳”。

(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

)近代有明末清初由陈王廷所创的太极拳(陈式)为现代人最为热衷的健身方式之一。

四、周秦以来的武术运动商周时期的武舞,庠序中的射御、习舞干戈。

春秋战国后的“角试”。

吴、越时期的制剑术,盛行配剑。

秦汉盛行手搏、击剑等。

唐朝实行武举制。

宋元时期的对练,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

明清时期是武术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呈。

近代,冷兵器的出现,武术运动着重于强身自卫。

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体育会等。

新中国武术发展的“五次浪潮”。

第二节武术的形成、内容与分类一、套路运动内容包括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拳术包括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拳、通背拳、象形拳等。

长拳中的“四击”指:踢、打、摔、拿。

“拟形喻势”: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鹤、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

太极拳的十三势:鹏、捋、挤、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

按时间前后可分为陈、杨、武、吴、孙共五式。

太极拳的基本技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敛臀、圆裆松胯、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闾中正、内宜鼓荡,外示安逸、运动如抽丝,迈部如猫行、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动静有常,势势均匀、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势要圆,毋使有凸凹、心要静,毋使有杂念、用意不用力。

武术运动概述.

武术运动概述.

二、套路运动
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 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套 路 运 动




集体演练
单练指个体独自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根据练习时是否 手持器械,单练又分为拳术和器械两类。
1、拳术
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的种类很多,有长拳、南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挂拳、翻子
搏 斗 运 动
散 推
短 长
打 手
兵 兵


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比赛是以徒手相搏 相较的运动形式在擂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现在的散
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Nhomakorabea推
,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掤、捋、挤、按、採、挒 、肘、靠等技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 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人的精神、 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形体活动。“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众多拳种的练功准则,如形意拳 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等 。 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 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 作协调一致。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 期的历史演变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 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在传统的功法运动中,前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有些功法一直延续至今,如“排打功”、“沙包功”、 “木人桩功”等,仍是提高武术专项技能的有效训练方法 与手段。有些功法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作用,但随着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

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
武术是一种传统的有系统的艺术和体育活动,它融合了中国陈旧的武术文化,武术套路运动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项以中国传统武术套路为基础的体育活动。

武术套路运动包括两个基本内容,即技术内容和表演内容,它们在不同场合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育活动。

第一是技术内容,它由武术外形,肢体动作、走位、手法和招式等技术构成。

武术外形是武术基础内容,它由基本势、整体势、步型、跳跃等组成,其中包括多种不同风格的势及其组合;肢体动作、走位包括传统武术动作,如行、踢、抓、拳等;手法主要是指用腿、肩、胯、膝、手等肢体的有节制的运动来做成一定的套路,这就是武术套路;最后是招式,它是整个武术套路运动的基础,是形式上的完成,是技术运用的基础。

第二是表演内容,它是武术套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套路运动的核心内容。

表演内容将技术内容和一般技术要求结合在一起,采用艺术表演的形式进行,既可以表现节拍、对比、力度、步伐等武术技术要求,又可以锻炼自己在韵律感、艺术感和传统武术文化方面的素养。

武术套路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融合了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艺术技术,是一种有深远意义的体育活动。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文化,它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人们的艺术情操。

武术套路运动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现代体育运动的完美结合。

它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同时它还被认为是一种艺术文化,可以表现出节奏、对比、力度、步伐的传统武术技术,同时在艺术感和传统文化方面也有所提高。

可以说,这是一种可以在身体素质和艺术情操方面双重受益的体育活动。

中国武术的介绍

中国武术的介绍

中国武术的介绍(原创版)目录1.中国武术的概述2.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3.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4.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5.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正文【中国武术的概述】中国武术,又称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方式。

武术源于古代战争,与军事技能密切相关,它在历史演变中不断吸纳民间技艺,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技术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中国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武术就作为一种军事技能被用于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武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秦汉时期,武术开始向民间传播,许多门派和武术技艺逐渐形成。

隋唐时期,武术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和门派相继出现。

宋元时期,武术继续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拳谱。

明清时期,武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许多门派在此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中国武术的主要门派和特点】中国武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各具特色。

主要的门派包括少林、武当、峨眉、南拳、北腿、八卦、太极等。

这些门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套路和训练方法,有的注重内功修炼,有的强调外功锻炼,有的讲究柔韧性,有的注重力量和速度。

尽管各门派之间有所不同,但都遵循着一定的武术原则,如刚柔并济、内外兼修、快慢相间等。

【中国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健身价值】武术最早的功能是技击,即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格斗技能,用于自卫和进攻。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健身、养生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武术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等方面。

通过武术的练习,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武术的历史、文化、技艺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武术的内涵。

其次,我们要将武术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参与武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武术的内容及分类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内容极为丰富,据统计光是拳术就有一百五十 多种,器械三十多种。在长期的演变中。由于受环境、气候、人情、风俗的 影响,形成了许多流派和运动形式。
武术内容的分类有多种,以地区划分如“南拳北腿”;以山脉划分如“少 林”、“武当”、“峨眉”;以宗派划分如“外家”、“内家”;按技术特 点划分如“长拳”、“短打”。分法不一纵横交错,有些并不科学,目前我 们基本上是按运动运动形式分为两大类,即套路形式和对抗形式。
现将武术运动中主要项目内容和特点作一简述。
(一)拳术:拳术是指徒手的套路练习,包括长拳、太极 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翻子拳、象形拳等。
第一讲:武术运动概述
襄樊学院体育系 雷鸣
内容提要
本章对武术的概念;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的流派与分类等 进行了阐述
一、 武术的概念
武术是以攻防技击为主要技术内容、以套 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 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民族风
三、武术的特点
武术运动不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对抗运动又有套路运动。武术的主要形式是套路,根据拳种的不 同类别的不同,套路有长有短,有刚有柔、有单练有对练、有徒手练习有器 械练习,风格不同,各具特色。但对任何一个套路都要求动作连贯,有来有 往,起伏转折,节奏鲜明。
(二)动作具有技击性。在武术的动作和练法中,大多数都具有攻防的技击 内容,这是由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如武术中的踢、打、摔、 拿、击、刺便是其主要的运动方法。但武术中的攻防技术并没有停留在原始 的击打状态,人们用以健身后,根据锻炼身体的需要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但 动作的技击性依然显而易见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
(三)具有朴实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武术动作是从攻防格斗中提炼出来的。 因此要求手到眼到,手脚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 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动作快速有力,静则稳如盘石,动静有韵律, 快慢有节奏,这就构成了武术固有的特色和民族风格。
(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由于武术的内容极为丰富多彩,演练形式多种多 样,因此它可以提供不同年龄,性别,不同身体条件的人选择练习。青少年 和中壮年可选择一些刚健慓悍、运动较激烈的套路,如长拳,南拳和各种器 械套路。而老年和体弱病患者可选择运动作缓慢柔和的套路,如太极拳,八 卦掌。加上武术不受季节、场地,器材的限制,给开展群众性的武术运动提 供了方便。
格的体育项目。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武术运动同样是起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在原始社会里,
人们为了生活的自卫。在狞猎、觅食和抵抗毒蛇猛兽外来侵袭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一种拳打脚踢和使用简陋工 具的攻防方法,这种拳打脚踢就是拳术的萌芽。使用的树枝、木棒、石刀、石斧等工具就是武术器械的雏形。 氏族公社时代,部落战争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武术的发展。在当时部落之间的战争中,远则使用弓箭投掷器, 近则使用棍棒长矛 ,近战时一个人有时需要对付一个或几个人的进攻。当手中的武器被打掉时就赤手空拳地与 拿武器的对方搏斗。或双方进行徒手搏斗,人们为了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也总是把从战争中获得的一切技 能知识和经验不断地加以总结,并和狩猎与生产技能一样传授给下一代。武术的内容也就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得 到了丰富和发展。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武术出现了许多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运动。在古代除了套路形式的运动之外,也还包 括搏斗形式的运动。自周秦至元明,据文字的记载,搏斗形式的运动有“角斗”、“角抵”、“手搏”、“相 扑”、“击剑”、“较棒”、“刺枪”等等。套路形式的运动则有“剑舞”、“戈舞”、“刀舞”、“戟舞”、 “走戟”、“使钯”、“使棒”、“使枪”、“使拳”等单人舞和集体舞练的项目;“枪对牌”、“剑对牌” 等双人对练项目。这些运动项目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技术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解放后党非常重视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一九五O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工作座谈会;相继成立了 武术协会,国家体委设置了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的工作,并将武术列为我国体育竞赛项目之一。一九五 三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会上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武术表演。接着又多次举行全国性的武 术比赛。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党和政府又组织武术工作者创编了刀、枪、剑、棍、拳的甲、乙组比赛 规定套路,初级套路、简化太极拳等。并出版了许多武术专著、挂图,拍摄了武术影片。为了探讨武术的锻炼 价值,还组织了有关的生理测定和研究。此外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相继设置了武术课和武术专项班, 有的还招收研究生。同时教育部把武术列为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教材。 另外不少省、市、县的少年业余体校和少年宫都有武术队和武术班,在公园和绿化地带设有武术辅导站。武术 运动的广泛开展,遍及城乡、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真正做到了为增强人民体质服务。 近年来不少武术的外访活动增多,促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展了友谊,扩大了我国的政治影响,为党的 外交路线服务、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国武术还传播到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美 国、加拿大、西欧等国家对武术有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套路形式: 1、拳术:查拳、华拳、洪拳、炮拳、少林拳、南拳、戳脚拳、八卦掌、翻子
拳、象形拳、劈挂拳、形意拳、通臂拳、太极拳等约一百五十多种。 2、器械 :单、双、长、短、软器械。如刀、枪、剑、棍、双刀、双剑、大刀、
三节棍、九节鞭等约三十多种。 3、对 练 :徒手对徒手、徒手对器械、器械对器械。 4、集体项目:刀、枪、剑、棍、拳等各种器械均可集体练习。 对抗形式 1、拳术 :散打、太极推手 2、器械 :短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