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合集下载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助。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应该首先培养对问题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发现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利用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经典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策略进行解决。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和掌握不同解决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提供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同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

四、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教授和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例如,猜测与检验、图形分析、类比推理等方法。

通过系统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解决思维模式。

五、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将数学问题解决引入到实际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提高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和动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总结:为了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以及情境化教学等方法。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哪几种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讲授法: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经验,通过讲解、演示和示范等方式进行教学。

2. 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3. 探究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4. 合作学习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5.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供情境、比喻、案例等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6.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和交流,通过提问、讨论和讲解等方式促进学习。

7. 操作性教学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
技能。

8.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计算机软件等,辅助教学和展示教学内容。

9. 个别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个别指导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10. 游戏化教学法:利用游戏元素和游戏思维来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在物理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习。


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提问:
1. 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宽松和鼓励学生表达观点的环境。

让学生知道
他们的问题是受欢迎的,并且没有所谓的愚蠢问题。

2. 引导学生提问: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可以使用开放
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或者“你有什么疑问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3. 设立小组讨论:提醒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分享和讨论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更多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见解互相碰撞,增加思考深度。

4.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

可以给与奖励或者奖励机制,例如赞扬或者给予额外的学分。

5. 多样化的讲解方式:提供多种讲解方式,例如视频、实验、图表等。

这样会激起学
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思考并提出问题。

6. 及时回答问题并进行解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回答和解答。

这样可以增
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信心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方法,学生将逐渐学会提问,并且在物理学习中能够更主动地思考和参与。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 课堂问答课堂问答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习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问答,如开放式问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

2. 课外拓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活动或组织。

这些活动可以是学术讲座、学科竞赛、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和资料,如图书馆书籍、网上课程、参考文献等。

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互动和合作的技能,并分享思路和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如小组讨论、团队项目、共同研究等。

4. 考试和考核考试和考核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有挑战性的考试和考核,如开放式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

5.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经验。

教师可以设计特定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模拟现实世界中的项目经理时,学生必须学会管理和解决问题,以取得成功。

这种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学生。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中取得成功。

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

教案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想必每一位教师都深知,现代教育的核心不再是知识传授,而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的启发和启示。

而引导学生思考就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但是,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呢?一、有目的地提问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目的地进行提问。

一些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提问时,需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及多样性。

二、通过案例引导思考案例能够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和认识知识点,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推断、分析、总结、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

通过案例让学生进入当今复杂的社会,切身感受一些问题和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灌输问题意识。

同时,在教学中,要遵循“例化、练习、反思”循环的原则,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利用图表帮助思考图表可以更直观地呈现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内容。

在教学中,师可以通过制作图表、表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正确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分析、比较、归纳,提高学生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

四、创设情境培养思考能力情境创设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过程中,重要的一种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感知、体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通过“实践—补充—再实践”的方式,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五、开设专题性课程开设专题性课程是通过专门的课程形式,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某种程度上,这种专题课程可以看作是知识拓展课程,但是他们的差别在于,专题性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结语引导学生思考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手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启示和启迪,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迎来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统筹方法》教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解决它们

《统筹方法》教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解决它们

本教案的主题是《统筹方法》。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将探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并尝试解决它们。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1.帮助学生了解统筹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学会通过统筹方法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通过统筹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流程1.引入阶段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将在教室中张贴一个名为“问题墙”的海报。

学生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疑惑。

这个问题墙将是整个课堂的焦点,并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统筹方法。

2.概念阐述阶段在概念阐述阶段,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统筹方法的定义和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实例和故事等多种方式来阐述这个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统筹方法,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统筹方法是指一种用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

它要求我们考虑问题的方方面面,从中选取最优方案,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这些方案整合在一起,以解决问题。

在介绍完统筹方法的概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讨论一个团队如何规划一个项目,如何评估项目的难度和时间,在项目中如何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等问题。

通过这些实例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

3.小组讨论阶段在小组讨论阶段,我们将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从问题墙上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并在小组中探讨如何使用统筹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教师也需要确保学生的讨论保持在主题范围内,并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4.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教师将要求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讨论每个小组如何应用统筹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种思考方法,并且可以了解到其他小组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2.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合作。

3. 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和团队精神。

4. 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课堂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 视听法:通过播放视频、听音频等方式展示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9.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0. 课件教学法:教师使用电子课件等多媒体工具呈现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的对象和问题的范围,避免提出模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题目提问学生,或者在讲解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问要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法。

当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类比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和推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多样化,让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抽象问题、逻辑问题、推理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的内容之一。

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本文将从问题的选取、提问方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指导等方面,探讨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的选取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思考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合理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选取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目标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问题。

1. 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有多个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提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2. 引导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提示性的,通过给出一定的信息或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提问学生:"你在解题过程中是怎样利用这个公式的?"3. 对比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亚洲和非洲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二、提问方式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1. 现场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书面回答: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作文,关于他们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学生回答问题的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不仅增加答案的准确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要明确:教师在提问时要确保问题清晰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含义和所需的回答。

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问题。

2.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来设计问题,确保问题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提问要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比如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游戏化的方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 提问要有层次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5.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避免使用简单的是非题或选择题,而应该使用开放性问题。

6. 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问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组织语言、整理思路,可提高学生的回答质量。

7.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回答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反馈。

8. 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方式和语气,尽量使用温和、鼓励的语气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命令式的语气,以免给学生带来压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1.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探索和发现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导师的角色,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方法是通过创造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和问题的关系,并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知识。

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并且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4.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是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师根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践过程,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是通过反思和思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它们都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浅谈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的教学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的教学方法

浅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法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普通、最为细小的细胞,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现代教学的组织单元,是教师生命中难以舍弃的一个职业活动领域。

教师每天都会站在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时光大多在课堂上度过。

师生对课堂再也熟悉不过了,那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课堂是生活,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师生一起走过的生命历程。

既然课堂如此重要,我们就要走近课堂、透视课堂、分析课堂。

下面我就谈谈新课程教学中常遇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成功者为榜样,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

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学习方式和成功经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如何勤学好问、如何创新发现问题、如何提出质疑,如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发明创造。

通过这些事例的熏陶,学生会慢慢地崇拜这些专家、学者,甚至效仿他们。

在学习数学学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大脑里就会越来越多地闪现“为什么?”“可以这样吗?”……对于数学中定义的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定理、公式的产生过程又是如何?条件、结论各是什么?有哪些应用?能改变吗等等这些问题被学生发现并提出而得到解决时,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有兴趣和信心再去思考、发现、提出下一个问题…….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发现问题的前提是思考,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课堂上没有机会思考,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做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定理,等等。

所以,教师要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故意在某个教学环节中遗留问题,给学生造成悬念,让学生去思考,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工作策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教师工作策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教师工作策略——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要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愿意面对问题。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故事或者游戏等方式,将问题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样,学生不仅会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面对问题时,很多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

这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脉络和关键点。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三、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问题解决的过程,还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实践操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鼓励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法,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及时的反馈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评价。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概念的阐释。

2.示范法: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适用于技能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训练。

3.课堂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6.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7.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案例来教授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视觉教学法:使用图片、幻灯片、视频等视觉工具来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9.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0.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11.项目制教学法: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学习知识。

12.课堂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和分享观点,增加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14.倒置教室法:将课堂的讲授内容转移到课后完成,课堂上主要进行讨论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15.平台教学法:利用网上平台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提交作业,教师进行远程辅导和评价。

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组织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重点是教师的一对多的授课。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讲解。

2. 问题导向法: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合作学习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5. 观察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知识。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实验教学和自然科学教学。

6. 实践法: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尤其适用于职业教育和实验教学。

7. 游戏化教学法: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种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8. 多媒体教学法: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光电影的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这种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视听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

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改革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解决。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一堂课上,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规划一条旅游线路。

学生需要考虑不同景点之间的距离、交通工具选择、时间安排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判来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一堂经济学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企业案例,让学生分析该企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团队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个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起来,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团队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引言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对许多学生来说,解决数学问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他们可能面临理解问题的困难,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或者缺乏自信心。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并提供一些建议供教师参考。

1. 提供实际问题在教授数学问题解决时,教师应该尽量提供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与他们的真实经验联系起来,增加问题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旅行或游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2. 强调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应该强调问题解决过程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答案。

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试错和反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猜测、列举解决方案、进行推理和验证的步骤。

3. 提供合适的挑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供适当的挑战。

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感到无聊;相反,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并为他们提供具有适当难度的问题。

4. 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与同伴合作,学生可以分享思路、交流策略和相互支持。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团队活动和项目任务,鼓励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鼓励学生激发彼此之间的潜力。

5. 提供反馈和评估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评估工具,如问题解决作业和考试,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6. 培养数学思维培养数学思维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当今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一、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积极思考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学生应该习惯于主动思考,不仅仅是接受老师的灌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问题,要求他们自主解决,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和合作。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化的解决方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系统化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一些常用的问题解决方法,如五步法、鱼骨图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引导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有序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五步法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

三、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更容易将问题解决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因此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实际问题来解决,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政治课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辩论,让他们围绕一个真实的政治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失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可以培养出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团队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团队合作。

教师给学生的问题

教师给学生的问题

1.上课老师讲的你听懂了吗?没听懂的有没有?没听懂的你想怎样
弄懂?一直没懂的话对听课和考试有影响吗?对你的自信心有打击吗?心情好吗?对你的以后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你打算什么时候弄懂?十年以后还是一辈子?
2.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大吗?你以后还会遇到困难吗?你的一辈子
遇到的困难里面学习的困难最大吗?你能克服困难吗?不克服困难行不行?你会怎样去克服困难?
3.你觉得你以后会超过班上的优秀生吗?什么时候?你靠什么超过
他们?
4.你的优点是什么?你有哪些缺点?缺点对你有好处吗?你打算一
辈子有这些缺点吗?什么时候你能改掉这些缺点?
5.你有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吗?这辈子你打算怎么过这一辈子?
6.你有害怕的事物吗?你会一辈子害怕它们吗?
7.这次考过的题目下次再考的话你能答上多上?为什么不能全部答
出来?
8.老师讲过的知识讲几遍你能听懂?听懂后不练习能做对吗?练习
几次能做对?实在听不懂的怎么办?那些不懂的谁能给你讲懂?
不懂的知识你要一辈子都不懂吗?
9.跟老师讲话很可怕吗?问老师问题很没面子吗?面子很重要吗?
10.在学习方面谁能帮助你?
11.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给学生课堂上如何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

学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价值。

因为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积极探求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我们就是要成就学生这种品质。

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数学教学永远不懈的追求。

让数学课堂充满问题,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实效,正是数学课堂生命力的充分体现。

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以往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题,却很少看到学生向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不知从哪入手提问题,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因此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一、是要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在从旧知到新
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键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方。

”它是由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识结构与学习的新知识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

如何突破难点,我的理解是努力寻找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某个与教学难点最接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生长点”,在知识的
生长点处设计问题,将知识问题化,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来学习数学”。

案例:一个习题的两种教学设计
题目:已知函数f(x)在R上为奇函数,且f(x)=sqrt(x)+1,x>0,则当x<0时,
f(x)=.
第一轮教高一时,我直接引导学生这样分析这个问题:
师:已知条件与目标有怎样的联系?
生:……
师:由条件函数f(x)在R上为奇函数可以得到什么?
生:f(-x)=-f(x).
师:你能将目标转化吗?
生:……
师:由f(-x)=-f(x),可得f(x)=-f(-x),此时:你能将目标转化吗?
生:……
见学生启而不发,我只好自己讲解,
当x<0时,有-x>0,由已知,可得f(-x)=sqrt(-x)+1。

因为函数f(x)在R上为奇函数,可得f(-x)=-f(x)。

故当x<0时,……。

下课后,学生仍说课堂上的讲解听不懂。

说明这样讲解肯定是不行了。

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解读:陈老师的起始意图无疑是好的,然而学生对教师的好意似乎却并不领情。

我想,之所以如此,一个原因在于陈老师的那些问
题本身可能比较模糊,欠缺具体,导致互动环节无法继续展开。

如何引导,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的智慧及耐心,“学会等待”也许值得我们学习及思考)
三年后,到第二轮上函数性质时,我把这个问题试着进行了改编,题目:
已知函数在R上为奇函数,且f(x)=sqrt(x)+1,解答下列问题:(1)求f(1)的值;(2)求f(2)的值;(3)当a>0时,求f(a);
(4)求f(-1)的值;(5)求f(-2)的值;(6)当a<0时,求f(a);
(7)求f(x)。

通过这样设计铺垫性的问题,把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化,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参与。

由于问题很具体,学生比较容易的解决了1-5个小题,并且体会到f(-1)与f(1),f(-2)与f(2)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的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领悟出解题方法,最后独立解决了问题。

反思: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课堂效果呢?我想,原因是第一种设计思路是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点所在,没有对难点进行教学处理。

这个问题的难点是学生对函数解析式和对应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

学生刚刚学过函数的知识,他们习惯于f(x)的认识和求解。

对第一种设计中出现的f(-x)感觉不可思议,对“由f(-x)=-f(x),可得
f(x)=-f(-x)……”这样的抽象式子的变形、转化不习惯,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变形,从而对教师的讲解持排斥态度,当然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种设计已认识到问题的难点所在,并且找到了与教学
难点最接近的知识:f(1)、f(2)、f(-1)、f(-2)等等具体函数的值,将它们作为“生长点”,在它们的基础上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设计了坡度,使学生步步深入,积极思考,参与了方法的形成过程,达到了教好的效果。

(解读:这种方案取得了显著效果,原因众多,陈老师认为关键是找准了知识的生成点,在最近发展区上设计问题,同时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而……
另外,这种方案也突破了另一个难点,就是对函数解析式理解的模糊甚至费解,赞同陈老师的分析。


启示: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知识难点会很多,我们首先应该思考难点产生的原因,并找到知识的最佳“生长点”,然后设计问题将“知识问题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切入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深入的思考,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获得亲身体验,悟出知识和方法,从而能够突破难点,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个案例给启发我们,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可能是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的不科学。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言:要是将所有教育学知识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在教学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向陈老师学习!
二、是要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
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特点,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旧知识及已有的经验方法基础上的,为此,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极为重要。

案例:《圆的周长》。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学习的图形,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知识及图形转化方法,为此教师做了如下设计:①复习旧知: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征?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它的周长与谁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它的周长与谁有关系?这几个设问的目的是让小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找到结合点,即周长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吗?②引导设问: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是否也与谁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呢?问题一经提出,小学生则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探索圆的周长的知识。

例如:在四边形的教学中,对有关任意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这一节的指导,可以启发学生先将四边形改成各种特殊的四边形,再去观察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中分析归纳出结论,并能逐步掌握运用这种方法,今后对类似的问题能自主的通过改变问题的属性,进而提出更多的富有创造性的问题。

三、是从自己的疑惑点上提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
异思维。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桂芝.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5。

2、土仲春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丁石孙,张祖贵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张奠宙,唐瑞芬,刘鸿坤数学教育学[M]南吕: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5、魏超群,罗才忠数学教育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李志红傅俊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