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及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_①〈动〉退;后退。

②〈动〉打退:击退。

(又)〈动使动〉使……后退。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

⑤〈动〉回头。

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A.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B. 初闻涕泪满衣裳C. 却看妻子愁何在D. 便下襄阳向洛阳【答案】(1)回头(2)D【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

(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

今义指河南省。

涕:古义是指眼泪。

今义是鼻涕。

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

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

下:经过。

ABC三项的加下划线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回头;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结合诗句和诗歌内容即可作答;⑵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文言实词进行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熟记重点的课下注释,然后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唐)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全诗写柳,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作者所写之景、所抒之情。

【答案】首句中,诗人追想了“柳”在春日的样子,“逐东风”“拂舞筵”,好似与宴会上的舞女融为一体,婀娜多姿,翩然起舞。

后两句中,作者看见了“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也写出了所处凄凉环境下柳条的枯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精练(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一、(2019·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ɡǔ):做买卖。

②召(shào)忽:齐人。

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困:____________(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谋:____________(3)知时.有利不利也时:____________(4)吾尝三战三走.走: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1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4.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二、(2019·江西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示例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一段中的“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可知他表演技艺多端,惟妙惟肖,形神兼具。由此可推知他必定是请了很多人教他唱戏,才有了如此水平。也可以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根据第二段中的“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可知其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人们欣赏他的技艺,于是就会多次请他来唱戏,花尽了家财。言之有理即可。
范式进入官场当了郡功曹。后来元伯生了重病,元伯快死时,叹气道:“真遗憾,没看见我的生死至交!”不久元伯就死了。范式忽然梦中遇见元伯向他喊道:“巨卿,我在某天已经死了,要在某个时候下葬,永远回到地下了。你没有忘记我,但我们地下人间,大概(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范式恍然之间醒了,又悲又叹,眼泪都流下来了,就把情况全部告诉了太守,请求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不相信,但是不愿意违背他对友情的感情,答应了范式的请求。范式穿上会见朋友才穿的衣服,在元伯下葬那天,骑马飞奔赶去送葬。还没等他赶到,下葬的队伍就已经出发了,棺材抬到墓穴旁边后,将要安放到墓穴里,可灵柩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去。元伯的母亲抚着棺木说:“元伯,你难道还在盼望什么吗?”于是放下灵柩,不多会儿,果然看见有人驾着素车、骑着白马哭号着赶来。元伯的母亲望着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巨卿到了之后,轻敲着棺木说:“你去吧,元伯!死和生是不同的道路,从此永别了。”参加下葬仪式的有一千多人,全都为此流下眼泪。范式趁势牵着绳子在前拉着,灵柩在这时才能向前。范式最后留下来住宿在坟墓旁边,在坟旁栽下树木,之后才离开。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人物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李承之传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

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

性严重,有忠节。

从兄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

那守任情执法,人莫敢忤,承之独有所作假然力争之。

守怒曰:“曹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回实词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

”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评文字,得召见。

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

”改京官。

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铁,今以命汝,异恩也。

”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九》,有改动)【注释】①曹掾(yuàn):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正为掾,副为属或史。

文中代指下属。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辞.不受()(2)人莫.敢忤()(3)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4)神宗语.执政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中进土第而.山不加增B.公自为之则.已则.汉室之隆C..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徒以.有先生也D.今以命汝,异恩也.当余之从师也.第1页共10页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1分)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①也。

为楚怀王左②。

博闲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今,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日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1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十一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2·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嵊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

胜游记[明]陈继儒余癖于山水之趣。

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剡,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

清妙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潆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辋川,徘徊久之,不忍离去。

方眺览.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诚.葛天氏①之民也。

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

居虎豹,偃虬龙,佳哉胜地。

忽一童子把.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②。

”童子罢钓揖予,登堂洗爵、奠斝③,宰鸡款予。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觌④其貌,骯髒⑤矍铄;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

猗欤休哉⑥!真世不易觏⑦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⑧成四韵以纪胜概⑨,云: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

云山纵意权⑩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

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

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⑪阴。

韵成东白,主复延.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⑫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

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巡。

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

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

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

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

③爵、斝jiá:古代酒器。

④觌dí:见;⑤骯髒kǎng zǎng:刚直,不屈不挠。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

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师表》)(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2)D(3)虽/名医/不迨也(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

(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

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

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乃遣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

大失望,姑命具食。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

”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

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

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

《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

(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

(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________②尔安敢轻吾射轻:________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________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________(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3(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3(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3【浙江省杭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

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

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

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

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

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

”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

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

这里是王安石自称。

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

②燔:焚烧。

③睽:背离,不合。

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

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

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

⑧奉谢:奉,敬辞。

奉谢,表示谢意。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分)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20.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7.D(文中并没有提到他身体不适)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抒情类文言文阅读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抒情类文言文阅读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抒情类文言文阅读总结与练习题一、复习方法指导1、根据内容,分门别类2、抓住文眼,得其精髓。

学习文言文,要善于抓住“文眼”这把钥匙,深入文章的内核,理解文章的内涵。

《岳阳楼记》在情感上是一个“忧”字;《醉翁亭记》在一个“乐(醉)”字;《湖心亭看雪》在一个“痴”字;《小石潭记》在一个“幽(凄)”字;《记承天寺夜游》在一个“闲”字;《桃花源记》在一个“异”字;《陋室铭》在“德馨”;《与朱元思书》在“奇山异水”;《爱莲说》在“爱莲(君子)”等等。

3、抓住重点,仔细探究。

⑴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三峡山水之四季变化之美:山:险峻美;夏水: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凄凉美岳阳楼“大观”——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承天寺庭院似幻亦真的月色——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陋室环境之雅——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⑵过人的志趣追求、理想抱负:①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往反”《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②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莲,花之君子者也)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理想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陶渊明:世外桃源④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小石潭记》(柳宗元)——郁郁寡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醉翁亭记》(欧阳修)——纵情山水、与民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欣喜?苦闷?凄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⑶问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和修辞?品位词语的佳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想象、对偶等手法: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动静结合;(或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整体轮廓与局部描写)景情结合(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时空结合(空间上与时间上的变化,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光影结合,点染法,移步换景法,衬托等语言:用词生动、骈散结合、重章叠句等4、课文比较阅读一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②宴酣之乐________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2)A(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2

最新部编中考真题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版)12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4天打卡计划第十二天课外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课外阅读(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

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同治中,芜秽..不治。

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

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其中,都人士..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方伯求余文为之记。

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

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

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

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

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

③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________②便要还家________③便扶向路________④处处志之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 “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思念。

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诚能如是(________)④令心意不驰走(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味美;反思,反省;这,这样;跑(2)B(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4)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宣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戴华阳巾。

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偶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2)用“/”给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翻译句子。

远吞山光,不可具状。

(4)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案】(1)探求;殿堂朝堂指的是朝廷(2)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3)那远处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一描述出来(4)范仲淹忧国忧民,王诗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分析】(1)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是一词多义:探求;请求;谋求;责备。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技巧:分句;句子成分;虚词;关联词。

公退之暇(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被鹤氅(披着鹤氅)/戴华阳巾(戴着华阳巾)。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远,远眺。

吞,望见。

具,详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

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

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

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

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

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1)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故人名为谏果。

(2)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1)故/人/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解析】【分析】(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

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

故可知其停顿为:故/人/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

故答案为:⑴故/人/名为谏果。

⑵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⑶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⑵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未穷青之技________(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2)D(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及:等到;②句意: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

穷:尽。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所以其停顿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故选:D。

⑶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①但,只、仅。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乃,于是、就。

谢,道歉。

归,回去。

句意: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⑷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主要用语言劝说,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益“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

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

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⑴① 等到;② 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⑵D;⑶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⑷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

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示或道理。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 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B.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

C.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

D.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胯下之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答案】(1)C(2)C(3)A(4)①整个集市上的人都讥笑韩信,认为他胆小。

②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萧何认为韩信是奇才。

【解析】【分析】⑴C:“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表述错误,古时的“河南”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跟现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